第七单元语文教案_第1页
第七单元语文教案_第2页
第七单元语文教案_第3页
第七单元语文教案_第4页
第七单元语文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8第七单元教学计划主备人侯桂芬单元教学内容精读课文《古诗两首》《夜莺之歌》《小英雄雨来》拓展阅读《狼牙山五壮士》《螳螂捕蝉》综合活动主题报告会作文读后感观后感教学目标1、学会本单元的新词,并能够运用。2、通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理解人物的内心情感。。3、背诵积累本单元古诗。4、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5、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感受课文中主人公所表现出来的英雄主义精神,从而受到主人公一心为他人、为祖国的美好精神的熏陶。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的主题为“战争”,编排了三篇主题课文,两篇拓展阅读课文和一个综合天地。《十五从军征》是一首乐府诗,描述的是一位少年从征后返回故里的情景,揭露了封建兵役制度给劳动人民造成的苦难;《夜莺之歌》讲述了请苏联卫国战争时期,小夜莺把一支德国部队引进游击圈,使游击队全歼德寇的故事,歌颂了前苏联儿童的机智勇敢和热爱祖国的思想品质;《小英雄雨来》讲述了在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的少年小雨来为掩护革命干部,同敌人作斗争的故事,歌颂了雨来热爱祖国、不畏强敌的斗争精神;《螳螂捕蝉》记叙少孺子说服吴王不要攻打荆国的故事,写出了吴王的野心、专横而知错能改和少孺子的机智勇敢、细致周到和爱国精神。第七单元教学小结总体教学情况值得借鉴之处存在问题改进措施第7单元第1课第1、2节授课时间月日课题古诗二首课型新授课/练习课教材分析《十五从军征》是一首乐府诗,描述的是一位少年从征65年后返回故里的情景,揭露了封建兵役制度给劳动人民造成的苦难。王昌龄的《出塞》共两首,教材选的是第一首。“出塞”是汉朝乐府诗旧题,其内容多于征战有关。教学目标1、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2、能运用联想和想象,深入诗歌理解诗句含义,体会诗歌的艺术境界3、体会诗歌的语言美和韵律美4、在理解的基础上,读出诗歌的节奏和韵律及感情。5、背诵古诗。教学重点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意,体会诗的意境。理解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和不幸,加强对和平生活的热爱。教学设计思路交流资料—回忆学法,自学、质疑、交流朗读、背诵古诗教学准备教师古诗的背景资料、朗读学生搜集古诗资料教学过程师生双边活动效果与反思第一课时一、课前训练二、、导课1、谈话导入我国古典诗词源远流长,反映战争的作品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其中有吟诵边塞风光的,有叙述边关战事的,有借以倾诉思乡之情的,更有畅谈从军壮志抒发爱国之情的,那么我们今天来看一看这两首诗歌又是从哪方面来反映战争的?2、板书课题。三、诵读诗歌,感知诗歌大意1、交流资料。乐府诗2、回忆自学古诗的方法,再根据自己的学习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来进行学习。3、教师推荐学法。(1)、熟读中理解题意、诗意。(2)、借助字典,资料来理解题意,词意,试着讲出重点词的意思。(3)、由词到句串讲诗意。(4)、熟读成诵。(5)、提出疑问,合作解决。4、学生自学、教师适时引导。5、指名交流诗意。四、再读课文,深入理解。五、试背古诗第二课时一、课前训练二、导课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始终有战争在相随,无论是哪一个朝代都有战争的刀痕,印在文学的诗词中,他们像晶莹、细润的珍珠撒在诗海的托盘上,使人感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首《出塞》。三、交流资料王昌龄、飞将、四、诵读诗歌,感知诗歌大意(一)、初读课文,读准读通诗句。

(二)精读课文,理解诗意。

诗歌大意:依旧是秦汉时的明月与秦汉时的边关,可多少战士万里出征不见回还。如果龙城的飞将军李广依然健在,一定不会让匈奴的军马度过阴山。这首诗历来受到人们的高度评价,后两句写到了汉代飞将李广,采用以古讽今的手法,借古代李广来讽刺当今边将的无能,盼望出现良将,驱逐敌人,保住边疆。语意含蓄,情感深沉。诗中充满关心国家安危的爱国激情。五、比较探究,总结全文六、作业设计1、释词:冢:贻:但:还:2、默写古诗表现从军历时之久的诗句:描写老人回到家里所见到的情景的诗句:3、这两首诗各是从什么角度出发写战争的?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乐府,原是古代掌管()的官署,()时规模较大,后将其搜集演唱的诗歌称为()。我能列举几位唐代的边塞诗人:板书设计教学资料剪贴、摘抄王昌龄(689—757):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字少伯,京兆万年人。他是盛唐时期最负盛名的诗人之一,有“诗家天子”之称。七绝与李白齐名,被视为“神品”。代表作有《从军行》、《出塞》、《闺怨》、《芙蓉楼送辛渐》。

飞将:指汉代飞将军李广,李广曾任右北平太守,因其英勇善战,匈奴称其为“汉之飞将军”。

阴山:即阴山山脉,起自甘肃,延绵内蒙古,是古代中原地区北方的屏障。乐府诗:乐府,原是古代掌握音乐的官署,汉武帝时规模较大。后来将其演唱的诗歌称为乐府诗。《十五从军征》译文十五岁就应征去参军,八十岁才退伍回故村。路上他碰到一个乡邻,问“我家里还有什么人?“远远看过去是你家,松树柏树中一片墓坟。”近前看兔子从狗洞里出进,野鸡在屋脊上飞去飞来。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野生的葵菜环绕着井台。捋些野谷舂米来做饭,摘下葵叶煮汤算是菜。汤和饭一会儿都做好了,独自一人吃得很悲哀。走出大门向着东方张望;老泪纵横洒落在征衣上。。

《十五从军行》通过一个老兵返乡,反映了动荡社会中人民生活的艰苦流离。第7单元第2课第1、2节授课时间月日课题夜莺之歌课型新授课/练习课教材分析文章记叙了苏联卫国战争中,一个自称夜莺的孩子,把一支德国军队引进游击队的包围中,使游击队全歼德寇的故事,表现了苏联儿童机智勇敢的品质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教学目标1、熟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结合时代背景,了解课文内容。3、学习生字新词。4、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5、认识小男孩机智、勇敢的品质和爱祖国的思想情感,激发向他学习的情感。教学重点难点学习“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结构特点。学习肖像、语言、动作对于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教学设计思路初步了解课文大意抓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研读体会回归课题教学准备教师搜集前苏联卫国战争资料学生搜集前苏联卫国战争资料教学过程师生双边活动效果与反思第一课时一、课前训练二、导课一首《七子之歌》唱出了我们炎黄子孙期盼祖国统一的梦想与心声,一曲《长江之歌》则唱出了对长江母亲的热爱与依恋,那么我们今天来看一看在前苏联卫国战争中的《夜莺之歌》又传达出了怎样的一种情怀。三、初读课文,理清脉络1、交流所查找到的资料

2、检查预习情况,扫除字词障碍3、自由读文,掌握文章大意4、交流探究

(1)、文章共出现几次夜莺的歌声,有什么作用?

第一次:有意吸引敌人的注意

第二次:说明小男孩麻痹了敌人,取得了敌人的信任,为下文作铺垫

第三、四次:借歌声暗送情报,体现了小男孩的机智、勇敢。

第五次:说明小男孩仍在帮助游击队,体现了他的爱祖国的思想品质。(2)、围绕着夜莺的歌声文章记叙哪几件事?

(3)、课文为什么以“夜莺之歌”为题?

夜莺的歌声是贯穿全文的一条线索,围绕夜莺的歌声记叙了小夜莺给敌人带路、巧送情报、全歼敌人取得胜利的故事。歌颂了小夜莺的机智、勇敢、热爱祖国的思想品质。以“夜莺之歌”为题具有明确线索,赞颂人物的作用。四、小结。第二课时一、课前训练二、复习导入三、小组合作探究1、找出文中描写小夜莺外貌、语言、动作的语句并体会其作用。外貌——将一个机灵、略带顽皮的小夜莺展现在读者面前,让人心生爱意。同时为下文诱敌成功做铺垫;绿色衣服也为引敌人入包围圈后顺利摆脱敌人埋下伏笔语言——既避开了敌人的盘问,又为下文用鸟叫报信而不引起德寇的怀疑埋下了伏笔,显示出机智勇敢动作——传神地写出了孩子活泼、机智、灵巧的特点,也传达出作者对小夜莺的喜爱)2、说一说文中的小夜莺具有哪些的优秀品质?3、找出文中景物描写语句并体会其作用。四、巩固新知1、课文为什么要以“夜莺之歌”为题?2、文章的结构有何特点?3、学过本文后你有哪些收获?五、教师总结六、作业设计1、日积月累盘问阻击婉转寂静沉寂轻蔑垂头丧气聚精会神兴致勃勃2、组词伸()莺()蠢()屑()呻()鹰()舂()削()3、课后题※写出下面有关“手”的成语。例:眼疾手快——(形容敏捷)()——形容亲密()——形容高明()——形容惊慌()——形容勤奋()——形容卑鄙()——形容冷漠板书设计教学资料剪贴、摘抄苏联卫国战争:1941年6月22日拂晓,德国法西斯撕毁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动用了190个师的兵力、近5000架飞机和3410辆坦克,对苏联发动突然袭击,妄想在三个月内征服苏联。苏联人民奋起自卫,反对法西斯德国的伟大卫国战争开始了。战争初期,苏军积极防御。1941年10月──1942年1月,苏军歼敌50多万,取得了莫斯科会战的胜利,使希特勒“闪电战”惨遭失败。1942年11月19日,苏军展开反攻,次年,迫使希特勒转入战略防御。1944年,苏军对德军发起总反攻,最终将德军逐出苏联国土。1945年5月2日,苏军攻克柏林。5月8日,德国无条件投降;9日,德国在柏林向苏、英、美签署了德国无条件投降书。5月9日这一天成为粉碎法西斯德国的胜利日。苏联卫国战争为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第7单元第3课第1、2节授课时间月日课题小英雄雨来课型新授课/练习课教材分析这是一篇以写人为主的课文,课文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的少年雨来为了掩护革命干部,机智的同敌人作斗争的故事,歌颂雨来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不畏强敌的斗争精神。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课文。2、训练学生速读文章,并在短时间内能够把握文章中心的能力。3、使学生了解抗日战争,勿忘国耻;激起学生对小雨来为代表的英雄们的热爱,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4、学习对景色、环境的优美描写在文中起到的作用。教学重点难点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学习景物描写在文中起到的作用教学设计思路理清脉络研读重点句从重点内容入手,理清段间联系总结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关于抗日战争的资料学生搜集资料教学过程师生双边活动效果与反思第一课时一、课前训练二、导课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北部的芦花村有一个十二岁的小英雄雨来,…你们知道这位少年的故事吗?板书课题

三、学习新课1、出示预习提纲。

文章通过哪件事表现雨来机智勇敢的优秀品质?文章的其它部分与表现雨来是小英雄有什么关系?2、汇报预习,交流解疑。(1)确定重点段:(2)分组讨论:作者是根据哪些情节和词语表现雨来是一个小英雄的?把有关的词语标画出来。四、再读课文,理清脉络1、课文分成了六部分,浏览课文,概括每部分的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雨来家乡的景色优美,他游泳的本领高强。第二部分:雨来上夜校读书,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第三部分:雨来的爸爸突然夜归及雨来的所见所闻。第四部分:雨来掩护交通员李大叔第五部分:雨来与鬼子展开英勇斗争,始终不说出李大叔的藏身之处。第六部分:乡亲们以为雨来牺牲了,都很难过,但雨来并没有死。2、归纳各段的主要意思,提炼成为小标题。怎样编写小标题呢?可以是句子,也可以是词语。可以用书上的语句,也可以用自己的话编写。游泳——读书——掩护——斗争——枪声——脱险五、小结第二课时一、课前训练二、导课小雨来是一个抗日小英雄。今天,同学们已经和小雨来一样长大了,咱们再次学习雨来的故事,让我们记住那段历史,让我们向小英雄雨来致敬。

三、学习新课1、从重点内容入手,理清段间联系。(1)鬼子抓住雨来为什么要枪毙他?

(2)雨来在鬼子面前为什么表现得如此坚强?

(3)雨来是怎样从鬼子手中逃脱的?为什么能这样做?

(4)你认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2、同学讨论。

划出“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在课文中的位置。重点理解课文中两次提到这句话有什么重要的意思?从而体会雨来的优秀品质。3、讨论景物描写的作用。4、文章运用了一个修辞方法:反复。

反复的定义:为了突出某个意思,强调某种感情,特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这种修辞方法叫做反复。

反复可分为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两种。文中两次出现“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热爱自己的祖国”这就是典型的间隔反复。四、布置作业1、日积月累笤帚揉搓劫难脊背漩涡AABB式:飘飘悠悠嘟嘟囔囔推推搡搡叽叽咕咕2、课后题※补充成语骨瘦如()守口如()心乱如()暴跳如()胆小如()洁白如()惜墨如()用兵如()挥汗如()视死如()水平如()对答如()读读这些成语,你发现了什么?板书设计教学资料剪贴、摘抄抗日战争是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根据远东军事法庭裁判:“中日战争”应从1928年皇姑屯事件开始)中国人民进行的8年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的民族革命战争,也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这场战争是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有社会各界、各族人民、各民主党派、抗日团体、社会各阶层爱国人士和海外侨胞广泛参加的全民族抗战。中国的抗日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组成部分。第7单元第4课第1节授课时间月日课题狼牙山五壮士课型新授课/练习课教材分析课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六版无畏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诱敌上山,勇猛歼敌,最后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英勇跳崖的故事,表现了他们热爱人民、仇恨敌人和为祖国、为人民勇于献身的精神。教学目标1、有感情、熟练地朗读课文。2、理解故事内容,理清文章思路。3、体会五壮士为了掩护群众和主力部队,抗击日寇的英雄气概和不畏牺牲的崇高精神。4、通过各种各样的读,让学生在读中感受,在读中理解。提高阅读的速度。教学重点难点理解故事内容,理清文章思路。体会五壮士为了掩护群众和主力部队,抗击日寇的英雄气概和不畏牺牲的崇高精神教学设计思路整体感知谈感受抓重点词句品析人物性格谈学问后的认识教学准备教师学生教学过程师生双边活动效果与反思一、课前训练二、导课1、在抗日战争时期,英雄的中华儿女,不畏强敌,同敌人展开了殊死的搏斗,这期间涌现出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五位英雄的故事。2、课题可不可以改成“狼牙山五战士”?为什么把他们叫做“五壮士”?请你快速默读课文,看看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可以分为几部分?三、学习新课1、自由学习全文,默读画批:从哪些词句中可以看出他们是五壮士?要求:(l)先读一读学习的内容。(2)抓词句,谈谈五壮士的”壮”表现在哪?(3)有感情地读一读这些句子。2、教师指导重点第一段引导学生抓住“集中兵力,大举进犯”看出敌我力量悬殊,五位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部队转移,即使牺牲自己也在所不惜。这充分显示了五壮士的豪壮之气。第二段通过五位战士在完成掩护任务时的动作、神态,体会五壮士的豪迈。第三段有语气地读一读,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第四段指导朗读“同志们,用石头砸!”。个别读——学生评读——示范读——齐读。指导朗读两个“带着”。第五段想一想五壮士跳崖时的心情是怎么样的?为什么说五壮士的口号声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大动地、气壮山河”?四、全课总结历史不会忘记英雄,让我们记住这悲壮的历史场面,做一个坚强不屈、自强不息的中国人。板书设计教学资料剪贴、摘抄视死如归本革命军人应有精神;宁死不屈乃燕赵英雄光荣传统。”这是当年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为狼牙山五壮士纪念塔题的词。抗战时期,晋察冀军区一分区一团七连战士马宝玉、葛振林、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五位英雄,为掩护群众和主力撤退,毅然决然地把敌人引上了狼牙山棋盘陀峰顶绝路,在子弹打光了的情况下,纵身跳下了万丈悬崖,用生命和鲜血谱写出一首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

马宝玉等五名战士的英雄壮举迅速传遍全军全国,被誉为“狼牙山五壮士”,1942年5月,晋察冀军区举行了“狼牙山五壮士”命名暨反扫荡胜利祝捷大会,晋察冀军区领导机关授予3名烈士“模范荣誉战士”称号,并追认胡德林、胡福才为中国共产党党员;通令嘉奖葛振林、宋学义,并授予“勇敢顽强”奖章。狼牙山五壮士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和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受到聂荣臻司令员的高度评价,他说:“他们身上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的优秀品质,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

为纪念和表彰5位抗日英雄,当地革命政府在棋盘坨主峰建起了纪念塔。新中国成立后,狼牙山五壮士的英勇事迹被收录进小学课本。1978年,宋学义因病逝世,长眠于沁阳市烈士陵园。2005年3月21日,在即将迎来抗战胜利60周年之际,葛振林病逝于湖南衡阳,至此,狼牙山五壮士中最后一位在世者也永远离开了人们。第7单元第5课第1节授课时间月日课题螳螂捕蝉课型新授课/练习课教材分析短文讲述了少孺子说服吴王不要攻打荆国的故事。本文开篇交代事情的起因,结尾以吴王的“乃罢其兵”写出事情的结果。起因、结果略写,中间比较详细地记叙了少孺子说服吴王的经过。教学目标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2、从成语中受到启发明白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视身后隐患的道理。教学重点难点朗读课文,体会文章内容。从成语中受到启发明白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视身后隐患的道理。教学设计思路读文弄懂故事告诉人们的道理抓重点词语理解——再读文章教学准备教师学生搜集故事的背景资料教学过程师生双边活动效果与反思一、课前训练二、导课三、学习新课1、读完文章,你有什么收获2、对话部分是文章的关键,我们先来学习这部分的内容。3、听了这个故事,你想对蝉、螳螂、黄雀说什么?4、我们明白了故事当中的道理,那吴王明白吗?哪里可见?

(1)理解恍然大悟的意思。(2)哪里可见吴王原来不明白?

(3)就这样一个固执的吴王,怎么会由于少年的故事而改变想法呢?这是什么原因呢?看来咱们还得研究研究当时这段历史。

(4)出示战国形势图(媒体演示):联系刚才螳螂捕蝉的故事,5、教师小结:吴王的确也悟到了这点,所以他是怎么对少年说的?假如你就是吴王,你会怎么说、怎么做?为什么?吴王、少年又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四、全课总结五、作业1、组词寇()晋()斩()蝉()冠()普()折()啴()2、翻译句子: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患也。3、理解:“狼牙山五壮士”的“壮”有什么含义?《螳螂捕蝉》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补充诗句:无可奈何,似曾相识。几处争暖树,谁家啄春泥。凤凰台上,去空江自流。板书设计教学资料剪贴、摘抄第7单元第6课第1、2节授课时间月日课题综合活动课型新授课/练习课教材分析通过亲自调查、访问了解抗日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感受先辈们在与日寇的斗争中表现出来的可歌可泣的民族精神,从而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树立起振兴中华的远大理想。教学目标1、通过调查、访问了解抗日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感受先辈们在与日寇的斗争中表现出来的可歌可泣的民族精神。2、培养学生的策划、组织、调查能力。3、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树立起振兴中华的远大理想。教学重点难点通过调查、访问了解抗日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感受先辈们在与日寇的斗争中表现出来的可歌可泣的民族精神。培养学生的策划、组织、调查能力。教学设计思路教给、讲授调查方法组织调查—交流、评价教学准备教师学生教学过程师生双边活动效果与反思第一课时一、课前训练二、导课上个世纪,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中国人民奋起抗击,浴血奋战,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历史篇章。这段历史我们不能忘记。三、学习新课1、准备作一份调查计划。包括:目的、时间安排、调查对象、内容。2、调查访问爷爷奶奶、观看抗日战争题材的电影、看关于南京大屠杀的书籍。3、整理引导方法1)我看了看采访的记录,想到了很多问题2)写电影或电视剧观后感。3)我阅读了《不能忘记》,想到了很多事情。……四、布置作业:调查整理第二课时一、课前训练二、谈话导课让我们把自己搜集整理的材料进行一次交流吧。三、组织交流1、了解情况你调查了哪些方面?2、小组讨论把你调查的情况和身边的同学说一说。谈谈自己的感受;交流调查报告;电影和电视剧的观后感……四、评价1、哪些同学的发言引起了你的思考?和大家说说你的想法。2、互相评价。引导学生进行公正、正确的评价,并说出自己的建议。五、全课总结通过我们的调查,我们更应该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回顾历史,历史不能忘;展望未来,祖国更灿烂!六、布置作业写一写自己的感受板书设计教学资料剪贴、摘抄第7单元第7课第14节授课时间月日课题作文指导与讲评课型新授课/练习课教材分析学习写读后感,明确在“读”与“感”的关系中,“读”是“感”的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