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体力学实验指导书_第1页
流体力学实验指导书_第2页
流体力学实验指导书_第3页
流体力学实验指导书_第4页
流体力学实验指导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曰一由q点畜二实验须知进行一个流体力学实验,必须经过实验预习、实验操作、实验总结等几个主要环节。一、 实验前的准备(1) 在实验课开始之前,应分好实验小组。(2) 每次实验课前,要求学生阅读实验指导书,明确本次实验的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以及注意事项;复习教材中有关内容,搞清楚实验原理和有关理论知识;对某些实验,还应该进行必要的设计、计算,同时回答书中提出的思考题。二、 实验操作(1) 实验课开始应认真听取指导教师对实验的介绍。(2) 分组后先检查仪器设备是否齐全和是否完好,如发现问题应及时报告指导教师。(3) 实验过程中,必须爱护仪器设备,遵守操作规程,严禁乱动、乱拆。如有损坏丢失,必须立即报告指导教师,由实验室酌情处理。因违反规章制度、不遵守操作规程而造成仪器损坏者,需按规定进行赔偿。(4) 实验室内严禁吸烟、吐痰、吃东西和乱扔纸屑。除实验必须的讲义、记录纸及文具以外,个人的书包及衣物等一概不要放在实验台上。实验室不得大声喧哗,注意保持肃静。(5) 实验做完后,需先经指导教师审查数据并签字,然后在将仪器设备按原样整理完毕,搞好实验室卫生,经教师允许后方可离去。三、 实验总结学生必须在实验的基础上,对实验现象及数据进行整理计算和总结分析,然后认真写好实验报告。编写报告的过程是一个从感性认识到理论认识的提高过程,也是一个加深理解和巩固理论知识的过程。因此必须重视并写好实验总结报告,在规定的时间内交给教师批阅。批阅后的实验报告由学生妥善保管,以备考核。实验一雷诺实验指导书一、 实验目的观察流体在管道中的两种流动状态;测定几种流速状态下的雷诺数,并学会用质量测流量Q方法;了解流态与雷诺数的关系,并验证下临界雷诺数Re=2000。c二、 实验设备如图所示,在流体力学综合实验台中,雷诺实验涉及的部分有高位水箱、雷诺实验管、阀门、颜料水(红墨水)盒及其控制阀门、上水阀、出水阀、水泵和计量水箱等,此外,还有秒表、水杯、电子称及温度计。图1-1三、实验原理层流和紊流的根本区别在于层流各流层间互不掺混,只存在粘性引起的各流层间的滑动摩擦力;紊流时则有大小不等的涡体动荡于各流层间。当流速较小时,会出现分层有规则的流动状态即层流。当流速增大到一定程度时,液体质点的运动轨迹是极不规则的,各部分流体互相剧烈掺混,就是紊流。反之,实验时的流速由大变小,则上述观察到的流动现象以相反程序重演,但由紊流转变为层流的临界流速Vc小于由层流转变为紊流的临界流速V「。称V「为上临界流速,vc为下临界流速。雷诺用实验说明流动状态不仅和流速V有关,还和管径d、流体的动力粘滞系数!A和密度P有关。以上四个参数可组合成一个无因次数,叫做雷诺数,用Re表示。Re=pvd/^=vd/u (1-1)对应于临界流速的雷诺数称临界雷诺数,用Rec表示。Rec=pvcd/^=2000 (1-2)工程上,假设流速时,流动处于紊流状态,这样,流态的判别条件是层流: Re =pv d/口 < 2000紊流: Re =pv d/口 > 2000四、实验步骤(1) 实验前准备首先,实验台的各个阀门置于关闭状态。开启水泵,全开上水阀门,使水箱注满水,再调节上水阀门,使水箱的水位保持不变,并有少量流体溢流。其次,用温度计测量水温,并用电子称测量空杯的质量mk,记录下表1-1中。(2) 观察流态全开出水阀门,待水流稳定后,打开颜料水控制阀,使颜料水从注入针流出,颜料水和雷诺实验管中的水迅速混合成均匀的淡颜色水,这时雷诺实验管中的流动状态为紊流。随着出水阀门的不断关小,颜料水和雷诺实验管中的水掺混程度逐渐减弱,直至颜料水在雷诺实验管中形成一条清晰的直线流,这时雷诺实验管中的流动状态为层流。(3) 测定几种状态下的雷诺数全开出水阀门,再逐渐关小出水阀门,直至能看见颜料水在雷诺实验管中形成一条清晰的直线流(为层流状态)。这时,用水杯从出水阀门接下一定量的流体,测出总质量m(水杯和流体的质t量和),并测出接流体所用的时间T。然后,按照从小流量到大流量,大流量到小流量的顺序反复进行实验。在每个状态时,都要测出总质量及接流体所用的时间,填入表1-1中。表1-1K阀门开启状态盛水时间T(s)总质量mt(kg)流体质量(kg)m-m质流量(kg/s)Q=m/t流速(m/s)v=4Q/pnd2雷诺数Re=vd/u第一次第二次第一次第二次第一次第二次第一次第二次第一次第二次第一次第二次呈直线状红颜色水呈抖动水流破坏完全紊流红颜色水呈抖动呈直线状

测定下临界雷诺数调整出水阀门,使雷诺实验管中的流动处于紊流状态,然后慢慢地逐渐关小出水阀门,观察管内颜色水流的变动情况。当流量关小到某一程度时,管内的颜料水开始成为一条直线流,即紊流转变为层流的下临界状态。由表1-1中的相应数据,用公式求出下临界雷诺数Rec,由理论可知Rec是稳定的,一般Rec约为2000。观察层流状态下的流速分布关闭出水阀门,用手挤压颜料水开关的胶管两到三下,使颜色水在一小时段内扩散到整个断面。然后,再微微打开出水阀门,使管内呈层流流动状态,这是即可观察到水在层流流动是呈抛物线状,演示出管内水流流速分布。五、实验数据处理设某工况下流体重量为G,雷诺实验管内径为d,流体重量为Y,秒表所测的时间为t,根据所测的水温查水的运动粘度与温度曲线可知》 4G流速v二一-~(1-3)t*y*兀*d2雷诺数Re=4G雷诺数Re=4G兀*y*v(1-4)应用Mathematical。软件,把以上公式输入,然后根据实验所测量数据就可得到雷诺数Re。F[G]=4G/(n*Y*u*t*d);接着用plot[f[G],{G,0,10}]就可以画出雷诺数和流量的关系曲线。不同温度下,对应的曲线斜率不同。六、 注意事项每调节阀门(上水阀门与下水阀门之间的阀门)一次,均需等待流动速度稳定几分钟。在关小阀门(上水阀门与下水阀门之间的阀门)过程中,只允许逐渐关小,不许开大。随着出水量的不断减少,应调小上水阀门,以减少溢流量引起的振动。七、 思考题液体的粘性主要来自于液体间的什么作用?在算流速时,为什么选用下临界流速v来计算临界雷诺数,而不是采用上临界流速v'?c c八、 实验报告要求内容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数据记录,实验数据处理及实验结果分析。回答思考题。实验二能量方程实验指导书一、 实验目的观察流体经能量方程(又称伯努利方程)实验管时的能量转化情况,并对实验中出现的现象进行分析,从而加深对能量方程的理解。掌握量杯测平均流速和用毕托管测流速的方法。验证伯努利方程。二、 实验设备流体力学综合实验台中,能量方程实验部分涉及的有上水箱,能量方程实验管,上水阀门,出水阀门,水泵、测压板和计量水箱等。三、 实验原理能量方程实验pv2对于总流的任意截面有能量方程Z+—+——=常数 (2-1)Y2g式中,各项值都是截面值,它的物理意义、水头名称和能量解释分述如下:Z是断面对于选定基准面的高度,水力学中称为位置水头,表示单位重量的位置势能,称单位位能。P/Y是断面压强作用使流体沿测压管所能上升的高度,水力学中称压强水头,表示单位重量的压强势能,称单位压能。v2/2g是以断面平均流速v为初速的铅直上升射流所能达到的理论高度,水力学中称为流速水头,表示单位重量的动能,称为单位动能。毕托管测速实验能量方程实验管上的四组测压管的任一组都相当一个毕托管,可测得管内的流体速度。由于本实验台将总测压管置于能量方程实验管的轴线,所以,测得的动压头代表了轴心处的最大流速。毕托管求点速度公式为:u=c寸2gAh=k\:Ah k=c(2g (2-2)式中u-—毕托管测点处的流速;c---毕托管的校正系数;△h---毕托管全压水头与静水压头差。u=、,近AH (2-3)

联解上两式可得4”=c*hlAH (2-4)式中u一测点处流速,由毕托管测定;4〃一测点流速系数;AH一管嘴的作用水头。在进行能量方程实验的同时,就可以测定出各点的轴心速度和平均速度,测试结果记入表2中。如果用皮托管求出所在截面的理论平均流速,可根据该截面中心处的最大速度,雷诺数与平均流速的关系验证如下结果。即计算Re=vd/u,若Re<2300,则为层流,平均流速为最大流速的0.5倍,即v=0.5u或';若Re>2300,则平均流速为最大流速的0.8倍,即v=0.8u或、。四、实验步骤实验前准备工作首先,开启水泵,全开上水阀门使水箱注满水,在调节上水阀门,使水箱水位始终保持不变,并有少溢流。其次,用温度计测量水温t,并用电子称测量空杯的质量m^,记入下表2-1中。能量方程实验首先,关闭阀门,测定能量方程实验四组测压管的液体高度,记下各测压管的读数,填入表2-1中。其次,调节出水阀门至小开开度,测定能量方程实验管的四组截面测压管的液体高度。按照从小开、中开、大开的顺序改变阀门的开度,重复上述实验,并分别记下各测压管的读数,填入表-1中。测流体平均速度量杯法测定平均速度调节出水阀门至小开开度,用水杯从出水阀门接下一定量的流体,测出总质量m(水杯和流体t的质量和),并用秒表测出接流体所用的时间T。然后,按照从小开、中开、大开的顺序改变阀门的开度,重复上述实验,并分别记下总质量mt和时间「填入下表2-2。根据质流量Q=m/T公式及流速v=4Q/pnd2公式算出流量大小及流速,填入下表2-2。毕托管方法计算流速maxmax根据步骤(2)中的测量数据,管轴中心处流速umax=J2gAH,其中AH=H双-H单(同一截面两测压管之差),平均流速v=0.8u ,算出AH、u及平均流速▼,填入下表2-3中。maxmax验证伯努利方程PPV2根据表2-1、表2-2,及总水头H「Z「—h+-^t—(i=1,3,5,7)[V是质量流量计算值],计算数据,并填入表2-4。五、实验数据处理根据所测得的流体重量G,时间t,液柱高度等进行计算把数据填入表格。压力水头=P/Y速度水头=(4G/n*d2*Y*t)/2—总水头=Z+p/Y+(4G/n*d2*Y*t)/2—平均速度=4G/(n*d2*Y*t)轴心处速度=。<2gAH利用Mathematica.0软件输入函数关系即可直接得到计算结果:f[p_〕=p/Y;f[G_,t_]=(4G/n*d2*Y*t)/2—;f[p_,z_,G_,t_]=z+p/Y+(4G/n*d2*Y*t)/2—;f[G_,t_]=4G/(n*d2*Y*t);f虹,AH_]=2gAH;六、 注意事项测压管读数据时,视线与液面保持水平,读凹液面最低点对应的数据。七、 思考题运用沿总流的伯努利方程时所选取的两个断面之间是否可以有急变流?八、 实验报告要求内容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数据记录,实验数据处理及实验结果分析。回答思考题。九'附表

p表2-1 各测压管读数记录(Z+—)Y\测压管读数(mm)阀门状态、x12345678关闭小开(I)中开(II)大开(III)表2-2空杯质量m=kg,水温t=°C,水密度p=kg/m3k截面I测压管(1—2,5—6,7—8)的直径d「mm截面II测压管(3—4)的直径d3=mm阀门状态盛水时间T(s)总质量(水+杯)mt(kg)水质量(kg)m-m质流量Q=m/t(kg/s)平均流速v=4Q2/pnd2截面I截面II小开中开大开表2-3截面I(1--2)截面I(5—6)截面II(7—8)截面II(3—4)阀门\AHumaxvAHumaxvAHumaxvAHumaxv状态 \(m)(m/s)(m/s)(m)(m/s)(m/s)(m)(m/s)(m/s)(m)(m/s)(m/s)小开中开大开

表2-4、截面阀门、、状态\各截面总水头Hi(m)各截面间水头损失h..wi-j1—23--45--67--8hw1-3hw1-5hw1-7hw3-5hw3-7hw5-7小开中开大开1雷诺实验报告书一、实验目的观察流体在管道中的两种流动状态;测定几种流速状态下的雷诺数,并学会用质量测流量Q方法;=2000。c了解流态与雷诺数的关系,并验证下临界雷诺数Re=2000。c二、实验设备如图所示,在流体力学综合实验台中,雷诺实验涉及的部分有高位水箱、雷诺实验管、阀门、颜料水(红墨水)盒及其控制阀门、上水阀、出水阀、水泵和计量水箱等,此外,还有秒表、水杯、电子称及温度计。图1-1图1-1三、实验原理层流和紊流的根本区别在于层流各流层间互不掺混,只存在粘性引起的各流层间的滑动摩擦力;紊流时则有大小不等的涡体动荡于各流层间。当流速较小时,会出现分层有规则的流动状态即层流。当流速增大到一定程度时,液体质点的运动轨迹是极不规则的,各部分流体互相剧烈掺混,就是紊流。反之,实验时的流速由大变小,则上述观察到的流动现象以相反程序重演,但由紊流转变为层流的临界流速vc小于由层流转变为紊流的临界流速v「。称v「为上临界流速,vc为下临界流速。雷诺用实验说明流动状态不仅和流速V有关,还和管径d、流体的动力粘滞系数!A和密度p有关。以上四个参数可组合成一个无因次数,叫做雷诺数,用Re表示。(1-1)(1-2)Re=pvd/^=vd/u(1-1)(1-2)对应于临界流速的雷诺数称临界雷诺数,用Rec表示。Re=pvd/P=2000工程上,假设流速时,流动处于紊流状态,这样,流态的判别条件是层流: Re=pvd/口<2000紊流: Re=pvd/口>2000四、实验步骤(1) 实验前准备首先,实验台的各个阀门置于关闭状态。开启水泵,全开上水阀门,使水箱注满水,再调节上水阀门,使水箱的水位保持不变,并有少量流体溢流。其次,用温度计测量水温,并用电子称测量空杯的质量mk,记入下表1-1中。(2) 观察流态全开出水阀门,待水流稳定后,打开颜料水控制阀,使颜料水从注入针流出,颜料水和雷诺实验管中的水迅速混合成均匀的淡颜色水,这时雷诺实验管中的流动状态为紊流。随着出水阀门的不断关小,颜料水和雷诺实验管中的水掺混程度逐渐减弱,直至颜料水在雷诺实验管中形成一条清晰的直线流,这时雷诺实验管中的流动状态为层流。(3) 测定几种状态下的雷诺数全开出水阀门,再逐渐关小出水阀门,直至能看见颜料水在雷诺实验管中形成一条清晰的直线流(为层流状态)。这时,用水杯从出水阀门接下一定量的流体,测出总质量m(水杯和流体的质t量和),并测出接流体所用的时间T。然后,按照从小流量到大流量,大流量到小流量的顺序反复进行实验。在每个状态时,都要测出总质量及接流体所用的时间,填入表1-1中。根据质流量Q=m/T公式算出流量大小,根据流速v=4Q/pnd2公式算出流速,最后根据Re=vd/uRek公式求出相应的雷诺数。空杯质量m=kg,水温t=°C,d=mmk查饱和水的热物理性质表U水=m2/s调整出水阀门,使雷诺实验管中的流动处于紊流状态,然后慢慢地逐渐关小出水阀门,观察管内颜色水流的变动情况。当流量关小到某一程度时,管内的颜料水开始成为一条直线流,即紊流转变为层流的下临界状态。由表1-1中的相应数据,用公式求出下临界雷诺数Rec,由理论可知Rec是稳定的,一般约为2000。(5)观察层流状态下的流速分布关闭出水阀门,用手挤压颜料水开关的胶管两到三下,使颜色水在一小段时内扩散到整个断面。然后,再微微打开出水阀门,使管内呈层流流动状态,这是即可观察到水在层流流动是呈抛物线状,演示出管内水流流速分布。五、 注意事项(1) 每调节阀门(上水阀门与下水阀门之间的阀门)一次,均需等待流动速度稳定几分钟。(2) 在关小阀门(上水阀门与下水阀门之间的阀门)过程中,只允许逐渐关小,不许开大。随着出水量的不断减少,应调小上水阀门,以减少溢流量引起的振动。六、 思考题(1) 液体的粘性主要来自于液体间的什么作用?(2) 在算流速时,为什么选用下临界流速v来计算临界雷诺数,而不是采用上临界流速cv;?七、实验报告要求(1) 内容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数据记录,实验数据处理及实验结果分析。(2) 回答思考题。2能量方程实验报告书一、 实验目的观察流体经能量方程(又称伯努利方程)实验管时的能量转化情况,并对实验中出现的现象进行分析,从而加深对能量方程的理解。掌握量杯测平均流速和毕托管测流速的方法。验证伯努利方程。二、 实验设备流体力学综合实验台中,能量方程实验部分涉及的有上水箱,能量方程实验管,上水阀门,出水阀门,水泵、测压板和计量水箱等。三、 实验原理能量方程实验pv2对于总流的任意截面有能量方程Z+—+——=常数 (2-1)Y2g式中,各项值都是截面值,它的物理意义、水头名称和能量解释分述如下:Z是断面对于选定基准面的高度,水力学中称为位置水头,表示单位重量的位置势能,称单位位能。P/Y是断面压强作用使流体沿测压管所能上升的高度,水力学中称压强水头,表示单位重量的压强势能,称单位压能。v2/2g是以断面平均流速v为初速的铅直上升射流所能达到的理论高度,水力学中称为流速水头,表示单位重量的动能,称为单位动能。毕托管测速实验能量方程实验管上的四组测压管的任一组都相当一个毕托管,可测得管内的流体速度。由于本实验台将总测压管置于能量方程实验管的轴线,所以,测得的动压头代表了轴心处的最大流速。毕托管求点速度公式为:u=^.;2^AH (2-2)式中u-—毕托管测点处的流速;c---毕托管的校正系数;△H---毕托管全压水头与静水压头差。在进行能量方程实验的同时,就可以测定出各点的轴心速度和平均速度,平均流速v=0.8um戒四、 实验步骤(1) 实验前准备工作首先,开启水泵,全开上水阀门使水箱注满水,在调节上水阀门,使水箱水位始终保持不变,并有少溢流。其次,用温度计测量水温t,并用电子称测量空杯的质量m^,记入下表2-2中。(2) 能量方程实验首先,关闭阀门,测定能量方程实验四组测压管的液体高度,记下各测压管的读数,填入表2-1。其次,调节出水阀门至小开开度,测定能量方程实验管的四组截面测压管的液体高度。按照从小开、中开、大开的顺序改变阀门的开度,重复上述实验,并分别记下各测压管的读数,填入表2-1。(3) 测流体平均速度1) 量杯法测定平均速度调节出水阀门至小开开度,用水杯从出水阀门接下一定量的流体,测出总质量m(水杯和流体t的质量和),并用秒表测出接流体所用的时间T。然后,按照从小开、中开、大开的顺序改变阀门的开度,重复上述实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