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流通过程中违纪行为的认定_第1页
图书流通过程中违纪行为的认定_第2页
图书流通过程中违纪行为的认定_第3页
图书流通过程中违纪行为的认定_第4页
图书流通过程中违纪行为的认定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图书流通过程中违纪行为的认定

目前,图书馆界采用了藏书、图书借阅和阅读的三位一体全开架租赁管理服务模式。这种服务模式能为读者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情报服务,并与图书馆的自动化、网络化条件提供的便利的检索等情报服务手段相适应,给读者带来极大的便利,不但使读者借阅便捷,而且与读者的交互作用明显增强。这种良好的互动能使情报服务的需求双方同步增长。但开架借阅也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如图书错架、乱架、破损,特别是丢失等问题。不言而喻,读者的违纪行为也因此呈现出新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图书馆流通部是读者服务的第一线,是图书馆与读者随时保持互动的部门,也是读者违纪行为发生最为频繁的场所。笔者总结了嘉应学院图书馆1992年自动化系统全面开通以来形形色色的读者违纪行为,查证、教育并处罚了多起读者违纪事件。读者违纪行为的发生往往内外因并存,主客观因素交互作用。1微商业交管“偷书”的行为读者违纪既有同一性又有特异性。违纪行为多为“小恙小疾”;极少数“涉嫌偷书”,其中极个别的有确凿证据;甚至有“智能化的偷书”行为发生。下面笔者将就这三种情形探讨其特点,制定相应的处罚和预防措施:1.1加强巡库工作此种情形为数众多,可当场发现,即刻对其进行教育或加以处罚。对此种行为的处罚已制订出相应条款,只需照章执行。发现和预防此类违规违纪行为,要求书库工作人员加强巡库工作,电脑操作人员耐心细致检查每一本借还的图书。有如下几种情形:①撕割、污损图表或书页。此种情形可当场发现,即刻对其进行教育或加以小额罚款,事毕在此处盖“检查章”,以分清责任。②书本上多处涂划或作笔记等。此种情形除严肃教育外,应责其买回新书或赔款。③图书保管不善。如书被墨汁、茶水等污染多处,教育其爱护公共财物,责其买回新书或赔款。④代替他人借书的。拿着他人的书证,说是帮其借书的,向读者强调“书证只限本人使用”,作扣证处理。1.2违规发现骗书、抢书这种情形通常通过监测仪器的报警而得于发现,或书库工作人员在巡库时现场抓住疑点。对疑点的搜集有多个环节:①监测仪器发出警报;②保卫人员的现场发现和提问,读者的应答内容;③电脑操作人员的提问和读者回应的内容;④操作人员检查该书是否已办理借书手续,未办理借书手续的,在读者自述原因后,工作人员进行周密的常识性和推理性的判定,如可调出该读者所有的“借还历史”等加以证明。有如下几种情形:①拆除书上的防盗装置。违纪读者把书上的防盗用品拆除,被工作人员巡库时发现,或因未全部拆除,出库(出馆)时监测仪器发出警报;②撕毁条形码。违纪读者误以为防盗装置在条形码上,故意把书上的条形码撕掉,试图偷书。在其出馆(出库)测仪器发出警报;③用藏匿的手段偷书。违纪读者把未办理借书手续的书放在书包里或藏在衣服里,手上则拿着已办理借书手续的书出库(馆),此时监测仪器发出警报;④采取“夹生”的办法。把未办理手续的书和已办理手续的书混在一起出库(馆),妄图蒙混过关,此时监测仪器发出警报;⑤用他人的书证恶意借书的。冒用同性同学的书证借书,被发现非本人借书证时仍在狡辩的;⑥恶意消除一切馆藏图书标志。违纪读者把封面、封底、条形码、书标等撕掉,甚至把书脊上的馆藏章刮除,妄图将书“不露痕迹“地据为己有,出库(馆)时监测仪器发出警报;⑦“伪造证件,冒名顶替”。把他人书证上的照片换成自己的并重新过塑,恶意冒用他人的名义借书,盗取图书的。书证如何仿伪是预防此类行为发生的先决条件。对以上几种“涉嫌偷书”行为:存在客观事实但不能判定有主观故意的,则在对其严肃教育的前提下应加以处罚,主要包括:扣证、写深刻检查、本馆存挡、罚款。对存在主观故意的违纪读者的处理则在此基础上严厉处罚、报学生处存档、记大过,甚至劝退、让系里点名通报批评、较大额度的罚款。1.3加强库内巡视工作,杜绝违纪行为发生此种违纪行为指采取智能的、隐蔽的或现场难于发现的手段将图书占为已有。由于本馆采用的是三位一体的全开架借阅方式,而且流通书库未放置监测仪器,采用了在一楼大厅统一借还书的图书流通方式,违纪读者的“作案”地点可在书库或图书馆以外的地方,因此,要及时发现并从根本上杜绝此类读者违纪行为的发生,难度是比较大的。这就首先要求书库工作人员要加强库内巡视工作,使其无从下手;更重要的是电脑操作人员应克服因长时间机械化地进行借还书操作容易产生的视力疲劳和心理疲劳,即时查证每一步操作的正确无误,包括:①是办理借书手续还是还书手续。②读者证号的读取是否正确。③书本“登录号”的读取是否正确,电脑显示的书名与实际书名是否完全一致。④图书各处特别是条形码有无异样。对此类违纪读者的处罚除在处理有确凿证据偷书的读者的基础上,应特别让其写一式贰份的保证书,读者和图书馆各执一份,内容是决不把此类方法面授他人,如有发现,作勒令退学的处罚决定。智能化偷书有如下几种情形:1.3.1《目录》、目录违纪读者把书的内容占为已有,而把书的封面、书名页(条形码贴在此处)、目录、封底小心翼翼地剥离下来,贴在另一本厚薄、大小相近的书上(该书可能是未借的属于图书馆的书,也可能是属于其自身或他人的书),交回图书馆办理还书手续,以达到消除借书记录的目的。1.3.2操作人员的误操作违纪读者故意把已借的书与未办理借书手续的书混在一起,让电脑操作人员为其办理借书手续(通常把已借的意欲占为己有的书放在书堆的最后,这样一来操作人员更难发现此种失误),利用操作人员的疏忽,从而神不知鬼不觉地将该书占为已有。1.3.3贴字,贴形违纪读者将已借的但欲占为己有的图书的条形码小心翼翼地撕下来(特别是新书由于贴上条形码的时间不长,更方便其“作案”。),粘贴在属于图书馆的未借出的图书上,到还书处办理还书手续,达到消除借书记录的目的。嘉应学院图书馆自1992年运用自动化系统以来,目前已发现的有三起,追回了一批被盗的图书。1.3.4漏还的原因之一是:误借、误还,误还书此种情况极为罕见。在本馆目前实行的是集中借还,下班时间快到了读者仍在排长队是常见现象,电脑操作人员往往忙得焦头烂额。很多读者为了尽量赶在我们下班之前办理手续,就在一处同时办理借还书手续,同时因为条码阅读器误码率的存在,操作人员在忙碌疲劳较易产生工作失误的情况下,漏借、误借、漏还、误还的可能性是存在的。①漏还现象的发生及解决办法。因为漏还与读者产生纠纷时,解决的根本办法是到书库去找,或在其他读者拿来办理借书手续时得于发现这种失误,即时修正就行。②误还现象的发生。误还的产生主要是因为条形码阅读器的误读,把读者(更可能是属于其他读者的)未拿来还的书办理了还书手续,而该还的却没还,这样一来又产生了漏还。③误借现象的发生。误借的发生主要是由阅读器误读造成的,这样就造成读者实际拿来办理借书手续的书漏借了,而没有借的书却在其账户上出现;还有一种情形是操作人员没有读取该位读者的证号,从而把书借到了上一位读者的账户上。④漏借则主要是操作人员的慌乱和马虎造成的,一是没有读取到该书的“登录号”,误以为已经办好借书手续;二是该读者把漏还的属于其他读者的书拿来办理手续的时候没有发现上次的失误,误把还书操作当成已办理好借书手续。漏借、误借、误还不但容易造成与读者的纠纷,事后几乎不可能得到查证,而且一些心术不正,喜欢耍小聪明的读者因为当场发现工作人员的这种失误加以利用,或在网上查询时发现,从而心安理得地占有该书。由于事后几乎不可能被发现和得到惩罚,无形中放纵了这种不良的思想和行为,这才是我们应该百倍警惕的。谈到对违纪读者的教育和处罚的方式及轻重,对图书馆同行来说,这都是费思量、值得斟酌的问题。图书馆作为服务性机构,不具有某些取证的权利和能力,部分图书馆,如本馆没有安装闭路电视,要从现场取得证据极为困难。再说,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社会主义事业坚定的接班人和开拓者,大学生的身份是学生,仍在学校接受全面教育,不同于已经在社会上摸爬滚打的成年人,心智仍在不断得到磨练和进一步成熟,我们应该给他们宽广的成长空间。因此,花大力气培养他们的法制观念是至关重要的,完全以法律为准绳严厉处置某些违纪行为是欠妥的,但放任自流更是错误的。因此,为了及时有效地处理好读者的违纪,特殊情况下申请学校保卫处协助调查是可行的。如本馆在1998年怀疑计算机系和电子系的两名学生采用“空手套”的方式偷书,经保卫处在其家中、宿舍等处的搜查,追回了被盗图书。现在是法治的社会,公民的法律意识有所提高,图书馆工作人员更不能例外。对读者违纪行为的教育和处理需慎重,教育违纪读者时应特别注意措词,以免引发不必要的纠纷。违纪读者是否实事求是,态度是否端正,认识是否深刻,参照相应的规章制度,是我们对违纪读者作出处理的决定性因素。2图书馆“偷书”的思想渊源以上主要从技术层面及管理手段上预防上述四类违纪行为的发生。图书馆发生的违纪行为与在其他部门一样,有近似的性质和原因,但有其特殊性。图书是知识的载体,图书馆是知识的海洋,是大学生提高自己的政治素养、思想素养、文化素养的极为重要的第二课堂。在此意义上,图书是特殊的商品。千百年来“偷书不算偷”、“偷书是雅贼”的偏颇观念仍未能从人们的头脑中得以根除,这是图书馆“偷书”现象仍然存在的思想源头。高校学生违纪行为的发生有外部原因和内部原因,找出原因就是为了预防措施的确立。2.1违纪处理难2.1.1忽视或放松了学生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品德教育,没有制定健全的规章制度,使有些违纪无法可依。2.1.2对违纪事件的处理不严肃、不及时,宣传教育不到位使违纪学生产生侥幸放纵心理。因此,对违纪行为要进行及时的、相应的处理,从而达到教育违纪者,警示他人的目的。2.2内部因素主要包括2.2.1法制观念淡薄如不能处理好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之间的关系,读者在图书馆偷书正是损公肥私的极端表现。有些学生不办理借书手续把书带出图书馆,仍振振有辞“这又怎么啦,看完后我会放回图书馆的!”可见其法制观念之淡薄。这一点与家庭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