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河北省永年县第一中学生物高二上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ad7ffff002de81dc8208cd15bcb4c83/3ad7ffff002de81dc8208cd15bcb4c831.gif)
![2023年河北省永年县第一中学生物高二上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ad7ffff002de81dc8208cd15bcb4c83/3ad7ffff002de81dc8208cd15bcb4c832.gif)
![2023年河北省永年县第一中学生物高二上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ad7ffff002de81dc8208cd15bcb4c83/3ad7ffff002de81dc8208cd15bcb4c833.gif)
![2023年河北省永年县第一中学生物高二上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ad7ffff002de81dc8208cd15bcb4c83/3ad7ffff002de81dc8208cd15bcb4c834.gif)
![2023年河北省永年县第一中学生物高二上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ad7ffff002de81dc8208cd15bcb4c83/3ad7ffff002de81dc8208cd15bcb4c83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河北省永年县第一中学生物高二上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如图为生物遗传信息传递与表达过程的示意图,数字表示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参与①②过程的酶相同 B.②③过程中的碱基配对方式相同C.图示②生理过程中会产生水 D.图示③生理过程共需要64种tRNA2.下面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部分食物网简图,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青蛙和蜘蛛之间既有竞争关系,也有捕食关系B.图中未表示的生态系统的成分只有分解者。C.图中所示的食物网中共有4条食物链D.蛇在此食物网中处于两个不同营养级3.艾滋病是一种免疫缺陷病,由HIV引起。下列关于HIV和艾滋病的叙述,错误的是()A.HIV侵入人体后与T淋巴细胞结合,破坏T淋巴细胞,逐渐使人的免疫系统瘫痪B.艾滋病病人的直接死因往往是病原体引起的严重感染或恶性肿瘤等疾病C.艾滋病病毒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传播三种途径传播D.HIV侵入人体后存在潜伏期,在潜伏期HIV复制能力较弱4.人体在水盐平衡调节过程中,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到一定程度时,会产生渴觉。渴觉中枢位于A.脊髓 B.下丘脑 C.脑干 D.大脑皮层5.三刺鱼通常以浮游动物水蚤为食。研究人员在有水蚤的人工水域利用翠鸟模型和饥饿的三刺鱼进行实验,结果如下图。下列与本实验相关的分析错误的是A.本实验主要研究三刺鱼在有无翠鸟威胁时的取食行为B.本实验的自变量是水蚤密度和翠鸟的有无C.翠鸟在水蚤密度小的水域攻击三刺鱼的次数更多D.翠鸟的存在改变了三刺鱼的捕食策略6.蚜虫又称蜜虫,是一种体型微小,在多种蔬菜叶背面或幼叶上集群分布的害虫。研究人员调查了白菜叶片上的蚜虫的种群增长情况,记录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天数81522293643种群密度(只/叶)41724313434A.集群分布是蚜虫种群的空间特征B.在蔬菜叶背面的蚜虫种群会呈现“J”型增长C.上述表格中,第15~22天蚜虫种群增长速率最大D.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蚜虫的种群密度7.如图为与有丝分裂相关的坐标曲线。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若纵坐标表示一条染色体中DNA的含量,则c-d过程细胞中DNA含量不变B.若纵坐标表示一个细胞中DNA的含量,则c点时一条染色体中DNA的含量与a点相同C.若纵坐标表示一条染色体中DNA的含量,则a-c过程染色体数目不变D.若纵坐标表示一个细胞中DNA的含量,则a-c过程染色体数目不变8.(10分)如图所示,听毛细胞的纤毛束(细胞膜突起)生活在充满内淋巴液的蜗管中,内淋巴液以高钾低钠为特征。声音引起听毛细胞的纤毛发生偏转后,使位于纤毛膜上的K+通道打开,K+内流而产生兴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内淋巴液不属于细胞外液B.听毛细胞的动作电位产生是Na+迅速内流的结果C.静息状态时纤毛膜外的K+浓度高于膜内D.听觉的产生过程属于反射二、非选择题9.(10分)径柳匙叶草是一种泌盐植物。科研工作者将径柳匙叶草液泡膜Na+/K+逆向转运蛋白基因(TaNHX2基因)转移到棉花细胞内,获得了转基因耐盐棉花新品种。图1是获取的含有目的基因的DNA片段,Sau3AI、EcoRI、BamHI为三种限制酶,图中箭头所指为三种限制酶的切点;图2是三种限制酶的识别序列与酶切位点示意图;图3是土壤农杆菌中用于携带目的基因的Ti质粒结构示意图,请分析回答问题:(1)将含有径柳匙叶草不同基因的DNA片段导入受体菌的群体中储存,再根据TaNHX2基因的特定核苷酸序列从中提取图1的片段,此法为从__________获取目的基因。(2)不能在径柳匙叶草根尖分生区细胞中获得TaNHX2基因的mRNA,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3)若用BamHI切割图1所示的DNA片段,获得目的基因,则需选用_______切割图3所示质粒,以便构建基因表达载体,该方案的缺陷是_________。故切割图1所示DNA片段的最佳方案是选用____________酶。(4)用上述最佳方案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所得重组质粒____________(选填“能”“不能”或“不一定能”)被BamHI切割。10.(14分)下图表示种群数量变化的两种曲线,回答下列与种群的特征、数量变化以及应用相关的问题:(1)若曲线X表示某地区一种外来双子叶植物的增长曲线,则出现这种变化的前提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调查该种群密度可采用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为减少实验的误差,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2)若曲线Y表示一定时间内某草原食草动物种群数量的变化情况,则BC段种群的增长速率会__________。若在C点时,该地区迁入了大量同种的食草动物,则一定时间后,该动物的环境容纳量会下降,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为调查有害动物的种群密度,某小组采用标志重捕法,在一公顷的范围内第一次捕捉并标记30只,第二次捕捉的个体中10只没有标记,4只有标记,因动物被捕捉一次后的灵敏度提高,事实上有害动物的数量_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和具体数值)只/公顷。11.(14分)下面是某DNA分子的部分平面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1)1、2、3、4的中文名称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2)碱基通过_____连接成碱基对,碱基对之间遵循_____原则。(3)已知该物质中共有碱基100个,其中胞嘧啶20个,那么该物质中应有_____个腺嘌呤。(4)该物质的空间结构是_____结构。(5)遗传信息储存在DNA的_____中,其中,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称为_____。12.图表示细胞某一部分的亚显微结构,请据图回答:(1)这个简图所表示的是_____________的亚显微结构。(2)这个简图所体现的模型的名称是__________。此模型的基本支架是[]______________(3)具有识别作用的是[]_____________(4)②在①中的位置可能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C【解析】据图分析,①表示DNA的复制,形成两个子代DNA分子;②表示转录,形成单链的RNA;③表示翻译,形成多肽链。【详解】A、参与①②过程的酶不相同,A错误;B、②转录、③翻译过程中的碱基配对方式不完全相同,B错误;C、图示②转录过程中,RNA合成过程形成磷酸二酯键会产生水,C正确;D、图示③翻译生理过程共需要61种tRNA,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遗传信息的转录过程,要求考生识记DNA分子的转录过程、场所、条件及产物等基础知识,能准确判断图中各过程的名称,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2、B【解析】分析题图:图示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部分食物网简图,其中大麦和狗尾草属于生产者,其余均为消费者,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还缺少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分解者。该食物网含有4条食物链,即大麦→蝗虫→青蛙→蛇、大麦→蝗虫→蜘蛛→青蛙→蛇、狗尾草→蝗虫→青蛙→蛇、狗尾草→蝗虫→蜘蛛→青蛙→蛇。【详解】A、青蛙捕食蜘蛛,两者又都捕食蝗虫,因此青蛙和蜘蛛既有捕食关系,又有竞争关系,A正确;B、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图中所有生物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还缺少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分解者,B错误;C、根据分析可知,图中共有4条食物链,C正确;D、蛇在不同食物链中可属于不同营养级,由图可知,蛇处于第四和第五两个不同营养级,D正确。故选B。3、D【解析】关于“艾滋病”,考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把握:(1)艾滋病的中文名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其病原体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2)艾滋病的致病原理:HIV病毒进入人体后,与人体的T淋巴细胞结合,破坏T淋巴细胞,使免疫调节受到抑制,使人的免疫系统瘫痪,最后使人无法抵抗其他细菌、病毒的入侵,让人死亡。(3)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包括: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详解】AB、HIV病毒侵入人体后与T淋巴细胞结合,破坏T细胞,使人免疫力降低甚至丧失,最终使人体发生多种无法抵抗的感染和肿瘤,导致死亡,AB正确;C、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有: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C正确;D、HIV侵入人体后存在潜伏期,原因是潜伏期时免疫系统杀灭HIV的能力强,多数HIV能被杀灭,D错误。故选D。4、D【解析】1、水盐平衡调节过程受神经(例如通过主动饮水)和体液(抗利尿激素起作用)调节。2、体内水少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多→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饮水)。【详解】A、脊髓是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A错误;B、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的调节中枢,还与生物节律等的控制有关,B错误;C、脑干有许多维持生命必要的中枢,如呼吸中枢,C错误;D、各种感觉是在大脑皮层形成的,D正确。故选D。5、C【解析】三刺鱼通常以浮游动物水蚤为食。据图分析可知,本实验的自变量是水蚤密度和翠鸟的有无,因变量是三刺鱼对水蚤的进攻次数,由此可推断本实验研究三刺鱼在有无翠鸟威胁时的取食行为,故A、B项正确;翠鸟是三刺鱼的天敌,利用翠鸟模型和饥饿的三刺鱼进行实验,由实验结果可知,当没有翠鸟时,饥饿的三刺鱼喜欢取食高密度的水蚤来解除饥饿的威胁,即此时饥饿的三刺鱼对高密度区的水蚤的攻击次数更多。当有翠鸟时,饥饿的三刺鱼会转移到水蚤低密度区去捕食,即此时三刺鱼对低密度区的水蚤的攻击次数更多。由此可推知,翠鸟的存在改变了三刺鱼的捕食策略,故C项错误,D项正确。6、A【解析】受食物和空间资源以及天敌的限制,大多数种群的增长为S型,在环境条件不被破坏的情况下,种群所能达到的最大数量称为K值,此时种群的出生率等于死亡率,增长速率为零,在K/2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食物和空间资源充足的理想条件下,生物可以以指数形式增长,称为J型,其增长率是一定的。【详解】A、集群分布是种群的空间特征,A正确;B、蚜虫种群先增长,后达到稳定,呈“S”型增长,B错误;C、计算表格中相关数据可知,第8~15天种群数量增加最多,种群增长速率最大,C错误;D、蚜虫体型微小、集群分布,不适合用标志重捕法,D错误。故选A。7、D【解析】分析曲线图:若纵坐标表示一个细胞核中DNA的含量,则ab表示分裂间期;bc表示有丝分裂的前、中、后三个时期;cd是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细胞,cde表示末期。若纵坐标表示一条染色体中DNA的含量,则a→b完成DNA的复制,每条染色体上含有2个DNA,表示分裂间期;bc段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c→d表示着丝点分裂,一条染色体中DNA的含量变为1,de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详解】A、若纵坐标表示一条染色体中DNA含量,则cd过程表示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由2个变成1个,但细胞中DNA含量不变,A正确;B、若纵坐标表示一个细胞中DNA的含量,则c点时着丝点已经分裂,每条染色体上含有1个DNA,而a点时DNA还未复制,细胞中每条染色体上也是含有1个DNA,即c点时一条染色体中DNA的含量与a点相同,B正确;C、若纵坐标表示一条染色体中DNA的含量,则ac过程表示有丝分裂间期、前期和中期,该过程中染色体数目不变,C正确;D、若纵坐标表示一个细胞中DNA的含量,则ac过程表示有丝分裂间期、前期、中期和后期,在后期时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D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设计巧妙,以曲线图为背景,考查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和染色体的含量变化规律,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和分析曲线图的能力,属于中等难度题。8、C【解析】与一般的组织液、淋巴的高钠低钾不同,内淋巴液以高钾低钠为特征。听毛细胞发生兴奋时离子的流动情况与神经细胞相反。【详解】A、听毛细胞的纤毛束(细胞膜突起)生活在充满内淋巴液的蜗管中,内淋巴液属于细胞外液,A正确;B、听毛细胞的动作电位产生是K+迅速内流的结果,B错误;C、根据题意可知,内淋巴液以高钾低钠为特征,静息状态时纤毛膜外的K+浓度高于膜内,C正确;D、反射应经过完整的反射弧,听觉的产生没有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的参与,不属于反射,D错误。故选C。二、非选择题9、(1)从基因文库中获取(2)Na+/K+逆向转运蛋白位于液泡膜上,径柳匙叶草根尖分生区细胞中TaNHX2基因不能表达(3)①.Sau3AI②.出现目的基因和质粒的自我环化、目的基因在质粒上的连接方向不确定③.EcoRI和BamHI(4)不一定能【解析】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目的基因的获取;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小问1详解】根据题意分析,该获取目的基因的方法是将不同基因的DNA片段导入受体菌的群体中储存,再根据TaNHX2基因的特定核苷酸序列从中提取图1的片段,因此该方法为从基因文库中获取目的基因。【小问2详解】Na+/K+逆向转运蛋白位于液泡膜上,径柳匙叶草根尖分生区细胞中TaNHX2基因不能表达,因此不能在径柳匙叶草根尖分生区细胞中获得TaNHX2基因的mRNA。【小问3详解】分析图2可知,Sau3AⅠ与BamHⅠ酶切后产生的黏性末端相同,故若用BamHⅠ切割图1所示的DNA片段获得目的基因,则需选用Sau3AⅠ切割图3所示质粒,以便构建基因表达载体;但该方案由于切出后的目的基因和质粒两端的黏性末端相同,故容易出现目的基因和质粒的自我环化、目的基因在质粒上的连接方向不确定的缺陷;为了防止这种现象的出现,应选择不同的限制酶切割目的基因的两侧以及质粒,结合图1和图3分析,应该选择EcoRI和BamHI切割图1所示DNA片段,EcoRI和Sau3AI切割图3质粒。【小问4详解】结合以上分析以及Sau3AⅠ与BamHⅠ酶的识别序列可知,形成的重组质粒上肯定含有EcoRⅠ、Sau3AⅠ的识别位点,不一定含有BamHⅠ的识别位点,所以所得重组质粒不一定能被BamHⅠ切割。【点睛】本题结合基因结构图和运载体结构图,考查基因工程的技术和原理,重点是限制酶作用及其特点、质粒的组成等,要求考生认真分析图1、图2和图3,能根据图中信息选择合适的限制酶,再运用所学的知识答题。10、(1).没有天敌、环境条件适宜(2).样方法(3).取多个样方调查种群密度后取平均值,或增大样方大小及随机取样(4).逐渐下降(5).大量同种食草动物的迁入导致草原上草的数量减少、引起草场退化(6).小于105【解析】分析曲线图:曲线X表示J型曲线,曲线Y表示S型曲线,两条曲线之间的围成的面积表示环境阻力或在环境阻力下被淘汰的个体。B点时种群增长速率达到最大值,C点为K值。【详解】(1)若曲线X表示J型增长,出现的原因是没有天敌、环境条件适宜,空间充裕等理想条件。调查植物(双子叶植物)种群密度采用的方法是样方法,为了减少实验误差,要做到随机取样,取多个样方调查种群密度后取平均值。(2)曲线Y为S型增长曲线,在K/2值时增长速率达到最大,BC段种群的增长速率会逐渐下降;到C点时增长速率为0,若在C点时,该地区迁入了大量同种的食草动物,大量同种食草动物的迁入会导致草原上草的数量减少,引起草场退化,从而会导致该动物的环境容纳量下降。(3)标志重捕法计算公式:种群中个体数(N)÷标记总数=重捕总数÷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即N:30=14:4,解得N=105,由于捕捉一次后的灵敏度提高,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所占比例减小,则调查得到的种群数量偏大,则事实上有害动物的数量小于105只/公顷。【点睛】本题考查了种群的有关知识,要求学生掌握种群数量变化的两种曲线,种群密度的调查,并结合所学知识准确答题。11、(1)①磷酸②.脱氧核糖③.腺嘌呤④.腺嘌呤脱氧核苷酸(2)①.氢键②.碱基互补配对(3)30(4)双螺旋(5)①.碱基排列顺序②.基因【解析】1、DNA的双螺旋结构:①DNA分子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②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在内侧。③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起来,形成碱基对且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2、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手汽车销售合同范文
- 专利使用权许可合同范本
- 委托建设合同协议
- 专利权购买合同模板
- 信用卡代还款借款合同范本
- 专项员工福利保障合同合作协议
- LED舞台灯光租赁合同模板
- 二手联排别墅买卖合同
- 个人与企业汽车租赁标准合同
- 个人兼职劳动合同范本版
- 2025高考数学专项复习:概率与统计的综合应用(十八大题型)含答案
- 销售人员课件教学课件
- 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24年版)
- Lesson 6 What colour is it(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接力版英语三年级下册
- GB/T 4706.10-2024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第10部分:按摩器具的特殊要求
- NB/T 11446-2023煤矿连采连充技术要求
- 2024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英语试题卷(含标准答案及解析)
- 第五单元任务二《准备与排练》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 全科医学的基本原则和人文精神(人卫第五版全科医学概论)
- 船员健康知识课件
- 《扬州东关街掠影》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