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_第1页
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_第2页
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_第3页
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_第4页
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四学年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第5页共5页考号姓名装订线(装订线内不要答题)考号姓名装订线(装订线内不要答题)初四语文试题本考场试卷序号(由监考教师填写)本考场试卷序号(由监考教师填写)1.考试时间120分钟2.全巻共三个大题,总分120分班级题号班级一二三总分得分知识积累及运用(22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1分)阔绰chuò袼褙gēbèi莳弄shí莜面yóu皴列cūn伺候cì存殁mò乡宦huàn间或jiàn泥淖nào轻省qīngsheng扶乩jī梧桐wú桑梓zǐ捺定nà埤头pí2.你刚刚迈入高中的校门,班组要组建班委会,竞选者很多,竞争激烈。假设你想竞选“班长”、“生活委员”、“体育委员”三个岗位中的一个,请根据这一岗位的特长需求,从两个方面介绍自己的优势,力争竞选成功。(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30字左右。)(1分)你想竞选的是()你的竞选词是:3.某校初四(6)班同学在阅读《西游记》时,对猪八戒这个人物有两种不同看法,为此语文老师组织了一场辩论。假如你是正方,针对反方辩词该怎么说?反方:我方认为,猪八戒好吃懒做,见识短浅,在取经的路上,意志不坚定,遇到困难就嚷嚷着要散伙。而且还经常搬弄是非、耍小聪明、说谎,又爱占小便宜,贪恋女色。是一个贪生怕死、自私自利的人。(1分)正方:。4.古诗词是可以活用的,《成功》一文中引用的王国维的“境界说”,就是一个著名例子。王静安在《人间词语》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下面的诗句也可理解为求学和治学的一种境界,请细细体会,用一句话说说你对这种境界的理解。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李清照《一剪梅》)。(1分)。5.看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后,有人出了一副对子,上联是“身残志坚,保尔唱响生命曲”,请你结合《水浒》中的有关情节写出下联。(1分)《水浒》:。6.品读对联,联系选文回答问题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⑴上联中的“酬”字体现了诸葛亮的人格魅力,下联中的“”两字突出了诸葛亮作为“一个历史伟人”的巨大影响。(1分)⑵请你思考一下,作为“一个人”,有哪些东西可以穿越“一千七百年”的时空而“得到永恒”?(2分)。7.古诗默写(8分,每空1分)⑴无可奈何花落去,。⑵,辞根散作九秋蓬。⑶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诗中以比喻写愁的两句诗是:,。⑷《汉江临眺》中以山光水色作为画幅描写远景的诗句是,。⑸请你从积累的古诗中写出一个与“大海”有关完整诗句:,。阅读理解及分析(38分)(一)文言文阅读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孟子《鱼我所欲也》⑴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①故患有所不辟也患:②非独贤者有是心也是:③呼尔而与之与:④万钟于我何加焉加:⑵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1分)A.由是则生而不用也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B.蹴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C.所恶有甚于死者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D.今为妻妾之奉为之项燕为楚将,数有功⑶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⑷请说说文中画线句子中的“是心”具体指什么?(2分)(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有几回,邻居孩子听得笑声,也赶热闹,围住孔乙己。他便给他们茴香豆吃,一人一颗。孩子吃完豆,仍然不散,眼睛都望着碟子。孔乙己着了慌,伸开五指将碟子①住,弯腰下去说道,“不多了,我已经不多了。”直起身又看一看豆,自己摇头说:“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于是这一群孩子都在笑声里走散了。……有一天,大约是中秋前的两三天,掌柜正在慢慢结账,取下粉板,忽然说:“孔乙己长久没有来了。还欠十九个钱呢!”我才也觉得他的确长久没有来了。一个喝酒的人说道,“他怎么会来?……他打折了腿了。”掌柜说,“哦!”他总仍旧是偷。这一回,是自己发昏②偷到丁举人家里去了。他家的东西,偷得的么?““后来怎么样?”“怎么样?先写服辩,后来是打,打了大半夜,再打折了腿。”“后来呢?”“后来打折了腿了。”“打折了怎么样呢?”“怎样?……谁晓得?许是死了。”掌柜也不再问,仍然慢慢的算他的账。……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1)从下面提供的词语中选择适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只填序号)(1分)①A、罩B、盖C、挡②A、又B、却C、竟(2)细读第二段,用一句话概括酒客所谈论的主要事件。(不超过15字)(1分)答:(3)联系三段文字,说说孔乙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的遭遇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2分)(4)如何理解“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2分)(5)在《藤野先生》、《故乡》中,鲁迅为我们刻画了如孔乙己般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其中给你印象最深的是谁?为什么?(2分)(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靠无知不能创新

(1)知识经济时代,必须鼓励创新:技术创新、科学创新、知识创新。于是,如何培养创新人才,已成为教育、科技、舆论界关注的热门话题。但是如何才能创新呢?

(2)日前,在某报刊的短文,便属典型:

“一台精密食品仪器出故障了,修理工找不出毛病到底在哪儿,没法,只得请了一位著名的工程师前来指点。这位工程师在现场看了一会儿,随手用粉笔在机器的某个部位画了个圆圈,表示毛病就在这里。一试,果然。在付报酬时,开出的账单是一万元,人们都认为要价太高了,因为他就只画了个圆圈呀!工程师笑了笑,在账单上补充写道:‘画圆圈1元,知道在哪里画圆圈9999元。’”

(3)有人在黑板上随手画了个圆圈,问幼儿园的小朋友这是什么,回答____________:有人说这是老师生气时的眼睛,有人说是太阳,有人说是嘴巴;然后又问一群小学生,小学生回答虽然不如幼儿园小朋友那样,倒也多种多样;然后又问中学生,中学生只答出两个答案:数字0和英语O;然后又问大学生,大学生哄堂大笑,不屑一答;然后再问成人,成人们窃窃私语了好一阵,说是要等研究之后才能回答。

(4)故事虽然夸张,但创造力就是这样远离我们的。当我们已经要研究才能确定黑板上的那个圆圈到底是什么时,我们就已经失去了像那位科学家一样随时画个圆圈就可挣9999元的机会。

(5)就心理学而言,这类实验有价值,它告诉我们儿童形象思维的丰富性。大胆想象并不等于创新。科学发展到今天,仅仅靠观察苹果落地之类来发明创新已远远不够了。甚至有“学”无“术”,或有“术”无“学”都不行。离开学识积累和专业规范,是无法进行知识创新的。一个圆,脱离开其特定语义规范,它什么也不是。当人们弱智到离开规范去争论圆是什么时,还创什么新呢?

(6)至于文中提到的那个例子,它的原型是通用电气公司的一台大电机。这位工程师,画了圈,索价一万,例子很经典,因为它是对知识价值的最好诠释。因为“知道在哪里画”的背后,可能是数十年的学识积累和研究成果,怎么能把它说成“随手画”的呢?

(7)天上不会掉馅饼。我们要鼓励青年接受专业训练而成才,去创新,绝不能再用随手画圈之类去误导他们。

14.第(3)段空缺处应填的成语是:___________。(1分)

15.结合语境,解释第(5)段中划线词语的含义。(2分)

(1)学:________。(2)术:____________

16.第(7)段中“天上不会掉馅饼”一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2分)

17.文章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2分)

18.文章(2)(3)(4)(5)段运用了______论证和________论证。(2分)

19.请你谈谈对第(2)段中加横线句子的理解。(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考号姓名班级考号姓名装订线(装订线内不要答题)成全一棵树

①一个平常的春天,一位饱经风霜的母亲,向别人讨了几棵树苗。她要把树苗栽在门前。

②母亲栽完树后,她的孩子从屋里一拐一拐地走出来。“妈妈,把这棵小树也栽下吧!”孩子的手里擎着一棵树苗。那是她丢弃的一棵。它又瘦又小,甚至还有一些枯萎。孩子吃力地站在母亲的面前。他是她最小的孩子,一出生就残疾。孩子擎着那棵树苗,满眼里都是渴求的光芒。母亲望着孩子站立不稳的腿,她就犹豫了。她认为孩子是在做着一件没有结果,同样也没有意义的事情。等看到孩子眼里的那片灼灼的光芒,母亲终于点点头——就算它最终长不成一棵大树。

③孩子高兴极了,他小心翼翼地放下树苗,抢着去挖树坑。他人小力气弱,挖得很吃力。母亲要替他挖,他不肯,硬是自己挖成了。孩子挖的树坑比母亲挖得都大、都深。

④树苗栽种下了,孩子一拐一拐地拎着水桶,给每一棵树浇水。母亲看着,心里想着,这棵树能长大吗?做母亲的目光是复杂的。她真的不相信那棵树苗会活过来,会长成一棵大树。

⑤可是不久,那棵树苗和其他树苗一样,也鼓出了叶子。只不过稍迟了几天,叶片稍细小了些。可不管怎么说,它活过来了,它也是一棵树了。

⑥每一天,孩子都要拎着水桶浇树苗。孩子是认真的。他浇水也不厚此薄彼,一棵小树一桶水。那棵由他乞求母亲允许亲手挖坑栽种的小树苗,孩子也只浇一桶水。

⑦小树一天一天长大了。开始的时候,那棵小树明显地不如其他的树壮实,显得有些楚楚可怜。可是第二年夏天,它竟然慢慢地赶上了它们。

⑧这一年冬天,母亲做出了一项重大决定,送她这个残疾的孩子也去读书。而在此之前,她是不想,也难有这个能力让这个孩子去学校。孩子背着母亲用布片为他缝制的书包,高高兴兴上学去了。他一拐一拐地走向学校,可他的脸上却是永远像春天一样明丽灿烂!

⑨放了学,除了做作业,孩子就浇那几棵树,一拐一拐地拎着水桶奔走在水塘和树之间。春去秋来,那棵本来已经失去了生存资格的树,比别的树都青春都挺拔。

⑩孩子每天都是高高兴兴的。别人送给他一个绰号:阳光。大家都叫他阳光。他也喜欢这个绰号。

⑾几十年过去了,拐腿的孩子已经成了一位著名的作家。这一年,他回到了家乡,母亲早已是满头银发了,儿子归来的消息使她分外高兴,这一天她早早候在门口迎接儿子。和母亲同在门口的还有那几棵树。

⑿他是坐着轿车回来的。他没有让车子进村,在村头他就下来,一拐一拐地走向自己的家。

⒀远远地,他就看到了家门口的树——高大的、快有一抱粗的树。他看见了自己的母亲。她依着树。他心里一热,急急地奔了过去。在那棵他亲手栽种的树下,他把母亲接在怀里。他发现母亲真的老了,身子轻得像一片树叶。他叫了一声娘,就再也说不出话来。

⒁他在老屋里住了半个月,每天都一拐一拐地扶着母亲到树下的青石板上坐,陪着母亲说话。有一天说起身边的树,他忽然神秘地说,“娘啊,你知道这棵树为什么比别的树长得快吗?这里面,有一个谁也不知道的秘密呢!”

⒂母亲望着已人到中年的儿子,望着他那一脸的得意,她平静地笑了,点点头说:“其实娘早就知道了。那树长得高长得快,还不是你每天半夜起来喂它一泡童子尿?开始我也纳闷,后来有一天半夜我悄悄地跟着你,看见你一边喂它一边说小树快快长大吧……孩子,你知道我为什么改变了主意,让你上学堂吗?就是因为我看见你天天半夜里去偷偷喂那树啊!”

⒃他一下子怔住了。

⒄他百感交集。许久许久,他噗通一声跪了下来,跪在了母亲的面前。

⒅他明白了。他终于明白了母亲。母亲的心永远是一颗母亲的心。

14.第④段画线句“这棵树能长大吗?做母亲的目光是复杂的”,请联系上下文,品读出母亲此时复杂的目光:(写两种即得满分,2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

15.第⑧段画线句“母亲做出了一项重大决定”,请联系全文,写出促使母亲做出这项决定的最主要的一件事。(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第②、④、⑧、⑨段中“一拐一拐”共出现4次,作者突出这一细节的用意:一是强调他是个残疾的孩子;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7.第⒄段写道:“他百感交集。”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