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双齿围沙蚕室内全人工育苗技术
蠕虫和双齿虫属于环节动物门的总毛素描和广泛的游行毛腿,属于蚕科和海狸科,俗称海蜈蚣和海狸。在海水增养殖生产和海洋渔业上均有重要的经济意义,俗称“万能钓饵”,且是优质海珍品。出口价约为160元/kg。有关双齿围沙蚕的研究报道很多。洪秀云等对双齿围沙蚕的生活史及异沙蚕体形态进行了研究,孙瑞平研究了沙蚕的有性生殖,郑忠明等研究了盐度、pH值、底质等生态因子对双齿围沙蚕生长发育的影响,石小平研究了盐度、pH值、底质等生态因子对双齿围沙蚕早期生活的影响,冷忠业、吴建新等对双齿围沙蚕的育苗技术进行了探讨,但这些研究均停留在小规模的试验阶段。近几年由于沙蚕采捕量较大,资源日趋减少,自然生长的沙蚕远不能满足国内外市场需求,因此,需要解决其苗种来源,为其增养殖提供保障。笔者于2003年6月中旬~7月下旬,利用盘锦光合水产有限公司二界沟分公司饵料室和海蜇育苗室闲置的水泥池进行了双齿围沙蚕的人工育苗试验,共获得体长5mm的双齿围沙蚕幼体约20万条。现将双齿围沙蚕室内全人工育苗的初步技术报道如下。1材料和方法1.1卵蚕孵化和幼培育亲蚕暂养促熟选用3个20m2的水泥池,池底铺设细砂2~3cm。受精卵孵化和幼体培育选用3个5m3的单胞藻培育池。亲蚕暂养促熟海水为自然海水,60目网袋过滤。受精卵孵化和幼体培育用水为砂滤海水经脱脂棉网袋外套300目网袋过滤。试验期间水体连续充气。1.2亲蚕的选择试验用双齿围沙蚕为本地区潮沟、孵化场排水沟、滩涂等地所产。收购来的亲蚕,淘洗去除污物捡出死亡个体和带伤个体,并剔除较小个体。再挑选好的亲蚕放入促熟池充气培育,每天全量换水1次,换水时干露2~4h模拟自然环境中的涨落潮,换水后投喂一定量的单胞藻类以增强营养。1.3产卵排精培育双齿围沙蚕性成熟以后变态成为异沙蚕体,试验中随时观察,发现有异沙蚕体出现即捞出集中到一容器中,雌雄异沙蚕体相遇后即会产卵排精。受精卵洗卵2次后放入培育池充气培育。孵化期间,每天换水1/2。1.4叶片藻类放养受精卵孵化后进入幼体培育阶段,每天换水1/2,幼体发育到4刚节时投喂单细胞藻类,5刚节时投放附着基,幼体转入底栖生活,此后每天换水2/3,继续投喂单细胞藻类,幼体长至约5mm、具13个刚节时育苗阶段结束,进入养殖阶段。1.5固定基处理附着基为采自潮间带的细砂,用100目筛绢过滤除去杂质,用0.1%甲醛浸泡2h后用沙滤海水漂洗干净后备用。2结果2.1暂养密度和成活率试验用亲蚕为收购当地采捕的1龄个体,分别于4月22日、5月11日、5月28日收购,经过挑选后共暂养8800条(见表1)。暂养过程中第3批亲蚕由于密度大,出现了自疏现象,死亡量较大。前两批成活率则较高,暂养中无死亡。可见100条/m2暂养密度是合适的。双齿围沙蚕性成熟后会变态成为异沙蚕体,进行“群游”和“婚舞”,异沙蚕体雌雄在外观上较易鉴别(见表2)。暂养过程中从6月7日(农历五月初八)开始陆续出现异沙蚕体截至7月31日(农历七月初三)共获得异沙蚕体1717条,雌雄比例为1∶1.6。如图1所示异沙蚕体的出现呈现半个月1次高峰的规律,并且与大潮汛周期相对应。2.2双齿围沙蚕的发育将雌雄异沙蚕体同时放入一容器后,经过几秒到几分钟的“婚舞”,开始产卵排精。雌性个体一般是游动过程中从尾部断裂或体侧裂开,卵子由裂缝中溢出,并随沙蚕的游动散落到水中,雄性个体则是在尾部开口在游动过程中将精子甩出并散于水中。卵子呈墨绿色,精液为乳白色。双齿围沙蚕的卵为沉性卵,自然排放得到的受精卵一般精子过量,所以需要洗卵1~2次。孵化过程中为防止受精卵沉积,局部缺氧影响孵化率,需连续充气,并且定时搅池。双齿围沙蚕幼体从2细胞到担轮幼虫期均在膜内度过,孵化破膜后即为3刚节幼体。水温21~22℃时受精卵经70h即可破膜,随着水温的升高孵化速度加快,在25℃时约需50h。2.3幼蚕的初蚕培育3刚节幼体时消化道还未与外界接通,依消化卵黄油球生长。水温21~22℃经过6d消化道打通,发育为4刚节幼体,25℃则需2d。4刚节幼体开始摄食,试验选用小球藻、金藻、扁藻、新月菱形藻作为饵料,发现扁藻和新月菱形藻效果较好,而金藻最差。又经过3~4d幼虫长出第5刚节,游泳能力减弱,沉底转入底栖营匍匐生活,此时宜投放细砂。6刚节幼体已经开始钻洞营穴居生活,疣足刚毛减少,除体节较少外,外部形态已和成体无太大差别。可将幼蚕培育阶段看作是沙蚕养殖的初期阶段。本试验获得5刚节幼体800万条,体长5mm的幼蚕20万条。3讨论3.1人工促熟研究有足量的亲体才有可能育出大量的苗种。自然界中双齿围沙蚕繁殖高峰期异沙蚕体变态率仅为18.6%,本次试验采用人工促熟的方法,总变态率为19.5%,促熟时间最长的一批为38.6%。由于今年气温变化无常,水温较往年同一时期低,导致沙蚕变态拖延的时间较长,所以这一数值较低。但是仍能表明人工促熟对提高异沙蚕体变态率有一定的作用,还需在饵料投喂、水质(主要是水温)调控上做进一步研究。沙蚕在大潮时集中变态、产卵,这有利于种群的繁衍,也是物种自我保护的一种方式。成熟的沙蚕大量存在于小的水沟、水渠中,大潮汛时这些沟渠与大海相通,成蚕流入大海繁殖。据此大规模育苗时,可集中人力在沙蚕繁殖期的大潮时于潮沟中捞取成熟的异沙蚕体,冷忠业的试验即是采用的这种方法,同时笔者在潮沟和河蟹生态育苗池中也见过成熟的异沙蚕体。但这种方法风险性较大,一旦错过了异沙蚕体捕捞时机育苗就无法进行,所以全人工培育亲蚕是双齿围沙蚕室内全人工育苗必要的环节,人工捕捞异沙蚕体可作为辅助措施。3.2室外大面积土池内进行双齿围沙蚕幼体发育到5刚节时开始转入底栖生活,需投放附着基,幼体全部集中到池底后增大了密度,减少了水体利用率,影响成活率,本次试验在这一阶段的成活率就很低,从5刚节幼体到5mm幼蚕成活率仅5%。笔者认为这一阶段应该移到室外大面积土池中进行,冷忠业、程宝平都曾有过类似的提法。以5刚节幼体作为商品苗种来说,规格过小,如何解决商品规格和成活率之间的矛盾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3.3轮虫大量繁殖危害防治技术本次试验遇到的敌害主要有:原生动物(尖毛虫、瓜子虫类)、轮虫(疣毛轮虫、臂尾轮虫等)、枝角类、桡足类、多毛类(才女虫)。其中危害最大的是轮虫和才女虫。试验中曾经发生过几次轮虫大量繁殖的危害,危害发生时无论轮虫是什么种类,沙蚕幼体数量都会急剧减少,笔者采取的对策是停止充气,待沙蚕幼体(或卵)大部分沉底后,排掉上层水。这样虽减少了轮虫的危害,但也损失了一部分沙蚕幼体。因此轮虫对沙蚕育苗的危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5年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培训考试试题【考点提分】
- 2025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考试试题含下载答案可打印
- 25年公司安全管理员安全培训考试试题满分必刷
- 2025-2030实木门产业规划专项研究报告
- 2025-2030商务投影机行业市场发展分析及发展趋势前景预测研究报告
- 2025-2030农产品市场发展分析及行业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全球及中国高尔夫运动旅游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2025届黑龙江省虎林市东方红林业局中学高考仿真卷英语试题含解析
- 黑龙江省佳木斯中学2025年高考英语押题试卷含答案
- 云南省玉溪市峨山一中2025年高三二诊模拟考试英语试卷含解析
- 创新物业服务管理的思路与方法
- 上市公司涉税风险分析报告
- 少数民族维吾尔族民俗文化介绍图文课件
- 引导接车监控装置操作办法
-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部分课后题-参考答案
- 读书分享交流会《外婆的道歉信》课件
- 科技论文写作与学术规范课件
- 医疗器械自查表【模板】
- 2023学年完整公开课版《2BM3U2Rules》教学
- 曼陀罗绘画疗法
- 四年级下册英语素材单元知识点总结 陕旅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