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二 (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影响因素)人口分布、迁移与合理容量教学课件_第1页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二 (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影响因素)人口分布、迁移与合理容量教学课件_第2页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二 (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影响因素)人口分布、迁移与合理容量教学课件_第3页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二 (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影响因素)人口分布、迁移与合理容量教学课件_第4页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二 (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影响因素)人口分布、迁移与合理容量教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人口分布、迁移与合理容量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课标要求素养目标运用资料,描述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区域认知]运用资料,分析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人口迁移的特点。[综合思维]能够通过人口迁移示意图以及具体迁移案例,说明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人地协调观]通过分析我国人口迁移情况,分析人口迁移对环境、社会及区域发展的影响,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课前|必备知识·自主夯实19世纪,中国黄河下游连年遭灾,为了谋生,中原百姓“闯”入东北,数量多,规模大。“闯关东”是一种社会历史移民现象,其影响因素既有自发的客观因素,也有特定的时代背景因素。“闯关东”属于哪一种形式的人口迁移?影响“闯关东”的主要因素有哪些?提示:属于国内人口迁移。影响因素:经济因素、政治因素、环境因素等。【基础清单】一、国际人口迁移及其特点1.人口迁移(1)概念:人们出于某种目的,移动到其他地区,

____________或长期性地改变其

__________的行为。(2)类型:按人口迁移的范围是否跨越国界,分为国际人口迁移和

____________。[小提醒]只有同时满足时间属性和空间属性的人口流动才是人口迁移。永久性定居地国内人口迁移2.国际人口迁移(1)人口流向及变化。时期特点内容新大陆被发现后出现了大规模的人口

________迁移活动欧洲人、非洲黑人流向

________中国、

________、日本等国居民向国外迁移跨洲美洲印度时期特点内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流向发生了一些变化

________由人口净迁出区变为人口净迁入区拉丁美洲由人口净迁入区变为净迁出区

__________________是最大的移民迁入区欧洲北美洲和大洋洲劳务输出西欧内地和边疆农村人口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家乡就业机会较多移民戍边种族【名师助学】巧归纳:图示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世界人口迁移流向的变化想一想1: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人口迁移都是由发展中国家到发达国家吗?为什么?【答案】不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发展中国家人口并不都是往发达国家迁移。20世纪70年代,西亚的一些发展中国家因石油收入大增,由于缺乏劳动力,西亚等产油国吸引了埃及、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的大批外籍工人迁入,这属于发展中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迁移。新视点:我国的“民工潮”和“民工荒”现象(1)民工潮:改革开放以后,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速度快,收入高,就业机会多,大量的农民工涌向东部沿海城市,引发“民工潮”。(2)民工荒:随着东部沿海地区的产业转移和乡镇经济的发展,中西部地区农民到东部沿海地区务工的人口数量不断减少,引发“民工荒”。想一想2:人口迁入地只有拉力因素而没有推力因素吗?【答案】不是。任何一个地区都同时存在着某些吸引人口迁入的因素和某些排斥人口迁入的因素。一般来说,迁入地拉力因素大于推力因素,迁出地推力因素大于拉力因素。如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环境质量好、科技教育先进等是拉力因素,生活压力大则是推力因素。1.一列火车从北京开往上海,以下是四位旅客的谈话,判断属于人口迁移的是 (

)A.甲说:“我此次是去上海游览世博园。”B.乙说:“我被上海交通大学录取,现在去学校报到。”C.丙说:“我到上海为公司洽谈业务。”D.丁说:“我去上海采购。”【答案】B【解析】人口迁移是居住地发生长期或永久改变的人口移动形式。选项中甲、丙、丁分别去上海旅游、出差、采购,居住地并没有长期或永久改变;而乙去上海读大学,居住地发生了变更,且时间较长,属于人口迁移。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下列地区由人口迁入地区变为迁出地区的是 (

)A.欧洲 B.拉丁美洲C.西亚和北非 D.北美【答案】B【解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由人口迁出地区变为人口迁入地区。西亚和北非由于石油的开采,成为人口迁入地区。北美一直为人口迁入地区。拉丁美洲由人口净迁入区变成净迁出区。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吸引大量民工迁入的主要因素是 (

)A.气候 B.资源C.经济收入 D.国家政策【答案】C【解析】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就业机会较多,故吸引了大量民工迁入,属于经济因素的影响。4.成都被称为“来了就不想走,走了还想来”的宜居城市,因此每年都有很多退休老人迁居成都。影响退休老人迁居成都的主要因素是 (

)A.自然生态环境 B.社会文化C.政治 D.经济【答案】A【解析】退休人口迁居成都,主要是因为成都纬度低,气候温暖且湿润,自然环境优越,适宜生活,A项正确。5.历史上,李姓人从甘肃逐渐迁移到河南,使得河南成为中国李姓人口分布较多的省份。造成这一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

)A.自然环境 B.经济C.政治 D.社会文化【答案】B【解析】历史上,李姓人从甘肃逐渐迁移到河南主要是因为河南处于中原地带,自然条件优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比甘肃高,从而吸引了李姓人口迁移至此。课堂|关键能力·探究提升【情境探究】材料2019年发布的联合国全球移民数据报告称,2019年全球移民数量约达2.72亿,移民人数占全球总人口的3.5%。报告显示,来自10个国家的移民人数占全球移民总数的1/3。全球最主要的5个移民输出国分别为印度(1800万)、墨西哥(1200万)、中国(1100万)、俄罗斯(1000万)和叙利亚(800万)。全球十大移民接收国接纳了近一半的全球移民,其中美国接收5100万移民,占移民总数的19%左右。从移民接收地区来看,欧洲接收的移民人数最多,达到8200万人,北美地区接收移民5900万人,排名第二。世界人口迁移及其特点(1)我国历史上有“走西口”“闯关东”“下南洋”等人口迁移方式,哪一种与上述材料中的移民类型相同?【答案】“走西口”“闯关东”均是指我国历史上的国内人口迁移;而“下南洋”则是指国际人口迁移,与材料中所述的移民类型相同。(2)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以墨西哥为代表的拉丁美洲国家的国际人口迁移有何不同?【答案】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拉丁美洲主要是人口迁入(开发新大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拉丁美洲主要是人口迁出(迁往发达国家)。(3)目前,国际人口迁移的主要流向有何特点?【答案】目前,国际人口迁移主要是由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整合提升】1.人口迁移的判断方法人口迁移一般有三个判断标准,即空间位移、居住地变更和时间限度。只有同时满足这三个条件的人口移动才能称为人口迁移。(1)空间位移——由迁出地到迁入地。(2)居住地变更——跨越行政区域界线。跨国界的人口迁移为国际人口迁移,跨国内行政区界线的人口迁移为国内人口迁移。如下图,A、B、C是三个不同地区,人口从B1到A1、从A1到B2、从B2到C1常被称为是人口迁移;而从B1到B2、从C1到C2是在区域内流动,常被称为是人口流动。(3)时间限度——永久性或长期性。人们在工作地与居住地之间的频繁往返、外出购物、旅游、出差等不属于人口迁移;游牧民的迁徙、季节工的季节性流动、拥有两处或多处居住地的人在不同居住地之间的流动等也不属于人口迁移。2.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国际人口迁移的特点、流向和原因时间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点旧大陆→新大陆;已开发国家→未开发国家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的人口增多方向欧洲→美洲、大洋洲;非洲→美洲;中、日、印等国家→南亚、美洲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北美、西欧等发达国家;20世纪70年代以来,迁入石油产区(西亚)时间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原因地理大发现与新航路的开辟;资本主义发展和殖民主义扩张各国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劳动力供求关系的地区差异性影响开发了新大陆;传播了工业文明;改变了人种的空间分布①缓和迁出国国内人口压力,但造成人才流失;②增加迁入国劳动力数量,促进经济发展,但造成社会压力和不安定因素【学以致用】[考向1:人口迁移的判断]读“模拟人口迁移示意图”,完成第1~2题。1.属于国际人口迁移的有 (

)A.②③ B.③④C.④⑤ D.⑥⑦2.与发展中国家目前国内最主要的人口迁移类型相同的有 (

)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②④【答案】1.B

2.A【解析】第1题,根据图例可知,③④跨越国界,属于国际人口迁移。第2题,发展中国家目前最主要的人口迁移类型是国内从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因此①②符合题意。[考向2:国际人口迁移的方向]下图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劳动人口流向示意图”,线的粗细表示移民人数的多少。读图,回答第3~4题。3.根据图中各移民流向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拉丁美洲到北美的移民是三大移民流之一B.由贫穷区域流入富裕区域是移民的主要方向C.欧洲到北美的移民主要来自西欧D.人口移动主要是由经济原因所致4.下列大洲中人口迁出数量最大的是 (

)A.欧洲 B.非洲C.北美洲 D.亚洲【答案】3.C

4.D【解析】第3题,北美洲的三大移民来源是亚洲、欧洲、南美洲,拉丁美洲到北美的移民是三大移民流之一,A项说法正确;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移民的主要方向是由贫穷区域流入富裕区域,B项说法正确;欧洲到北美的移民主要来自经济相对不发达的欧洲南部和中部地区,C项说法错误;人口移动主要是由经济原因所致,D项说法正确。第4题,由图中箭头粗细可知,人口迁出数量最大的是亚洲。【情境探究】材料“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我们的祖父辈们曾在20世纪50~70年代,上山下乡,支援农村和边疆地区的建设。改革开放以后,由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国出现了“民工潮”这一现象。右图示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我国的国内人口迁移。

人口迁移的影响及时空特点(1)1949—1986年期间的人口迁移主要有哪两大方向?人口迁移的原因是什么?【答案】方向:一是从东部和中部地区流向西部地区,二是流向东北地区。原因:人口向西部地区迁移主要是国家为改变西部地区经济落后、人才匮乏的局面而进行的移民;人口向东北地区迁移主要是为了开发东北地区森林、矿产及土地资源而进行的移民。(2)20世纪80年代后人口流向是怎样的?人口迁入数量较多的地区有哪些?这些地区吸引大量人口迁入的原因是什么?【答案】由中西部地区流向东部沿海地区。京津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主要人口迁入区。这些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就业机会多、工资收入高。(3)“上山下乡”和“民工潮”这两次大规模人口迁移的特点有何不同?【答案】“上山下乡”是有组织、有计划的,“民工潮”是自发的。【整合提升】1.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一个地区吸引人口迁入的因素称为拉力因素,排斥人口迁入的因素称为推力因素。对于迁入地,拉力因素大于推力因素,对于迁出地,拉力因素小于推力因素。因素推力(排斥力)拉力(吸引力)自然环境环境恶化、自然灾害自然环境和资源条件好经济(起重要作用)经济发展水平低就业机会和成功机遇多政治政局动荡;战争优惠的移民政策社会文化宗教信仰、种族、民族矛盾良好的文化教育;家庭、婚姻2.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1)自然因素。因素影响案例气候直接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并通过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而引发人口迁移美国许多老年人退休后由东北部的“冷冻地带”向南方的“阳光地带”迁移淡水淡水的分布及其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类生产、生活的格局,从而决定着人口迁移的方向和规模逐水草而居是早期人口迁移的基本形式因素影响案例土壤通过影响农业生产而影响人口迁移农业社会人口为寻找新的土地而迁移矿产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制造业的发展影响人口迁移伯明翰、大庆、攀枝花等工矿城市的形成自然灾害影响了人们的生存环境20世纪30年代,旱灾使美国俄克拉何马州的农民西迁至加利福尼亚州(2)经济因素。因素影响案例经济发展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越大,人口在地区间的迁移也就越频繁;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人口迁入率高;经济落后的地区,人口迁出率高发展中国家人口由农村迁往城市;美国是世界上主要的人口迁入国因素影响案例交通和通信交通和通信的发展相对缩小了地区间的距离,减小了妨碍人口迁移的阻力,促进了人口迁移随着交通的发展和通信的进步,人口迁移的规模越来越大,范围越来越广大型建设项目布局、区域大规模开发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成功机遇,吸引大量人口迁入,改变人口迁移的数量和方向新疆石油基地建设吸引人口迁入;西部大开发(3)政治因素。因素影响案例政策国家有关人口迁移政策的实施,直接影响人口迁移的数量和方向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20世纪80年代知识青年大量返城政治变革政治变革、政治中心的改变常引起人口迁移历史上我国都城变换和朝代更迭引起的人口迁移战争破坏人类生产、生活的正常环境与秩序,导致大量人口迁出战乱区叙利亚内战导致大量人口外迁(4)社会文化因素。因素影响案例文化教育人们为了接受良好的教育,从文化水平低、教育设施落后的地区迁往文化教育相对发达的地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国家接纳了大批来自发展中国家的科技人才家庭婚姻婚姻是影响青年人迁移的重要因素;而家庭因素则在未成年人和老年人的迁移中起着重要作用夫妻因解决两地分居而进行的迁移宗教信仰宗教信仰的不同,种族之间、民族之间存在的文化差异,也会造成大规模的人口迁移印巴分治,1000多万穆斯林从印度迁往巴基斯坦(5)生态环境因素。原因案例生态环境的变化,尤其是灾难性的变化会引起大规模的人口迁移非洲撒哈拉地区干旱导致人口向南迁移生态环境脆弱地区的人口会向生态环境较好的地区迁移甘肃东南部地区人口的外迁3.人口迁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存在消极的一面,应对其进行辩证分析。【学以致用】[考向1: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分析]2019年3月1日,为期40天的铁路春运圆满结束。全国铁路累计发送旅客4.1亿人次,同比增加2539.2万人次,增长6.7%。由于春节前务工流、学生流、探亲流出现重叠,北京、广州、上海、杭州等地区客流压力较大。据此,完成第1~2题。1.春运期间北京、广州、上海、杭州等地区的客流压力较大,反映出 (

)A.这些地区主要为人口迁出区

B.这些地区主要为人口迁入区C.春运客流主要在城市之间

D.这些地区交通路线较为稀疏2.北京多务工流和学生流,这说明影响当地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为 (

)A.经济、社会文化 B.政治、环境C.经济、政治 D.社会文化、婚姻【答案】1.B

2.A【解析】第1题,北京、广州、上海和杭州等地区,由于经济发达,是主要的人口迁入区,春运期间,人口流动性较强,因此造成春运期间北京、广州、上海、杭州的客流压力大。春运客流主要在城市与农村之间;北京、广州、上海和杭州等地区交通线路密集,交通便捷程度较高。第2题,影响北京的务工流的主要因素为经济因素,而影响学生流的主要因素为社会文化因素。[考向2:人口迁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近年来,我国有些农村出现了“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的空心化现象。据此,完成第3~4题。3.这种空心化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城市自然环境好B.农村人均居住面积小C.城乡收入差距大D.农村人口自然增长率低4.“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带来的影响是 (

)A.土地资源浪费B.农业发展水平提高C.城乡协调发展D.农村老龄化程度降低【答案】3.C

4.A【解析】第3题,“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说明农村大量人口迁移到了城市。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是经济原因,故C项正确。城市自然环境不如农村优越,故A项错误;农村人均居住面积大于城市,故B项错误;农村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于城市,故D项错误。第4题,“有院无人住”造成农村宅基地的浪费,“有地无人种”造成农村土地的荒芜,所以近年来出现的合村并点、土地流转等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农村土地浪费问题。因此农村空心化带来的是土地资源的浪费,其与城乡协调发展、农村老龄化以及农业发展水平关系不大。拓展|素养提升·增效培优【教材疑难助解】教材第13页探索政策因素。山西人口大量减少,人口迁入地区的人口大量增加,人口分布更加分散;全国人口分布趋向于均衡。教材第14页思考1.主要迁出地有非洲、拉丁美洲及亚洲的东亚、南亚等;主要迁入地有欧洲、北美地区和澳大利亚等。2.从发展中国家迁向发达国家为总趋势,包括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的劳务输出、发展中国家的难民迁往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的专业人才移民等。3.经济发达的大国为接纳移民的主要国家;美国一直是最大移民接纳国;2005年位居第二、第三的俄罗斯和德国10年后位置互换;2005年位居第四、第五的乌克兰和法国被沙特阿拉伯和英国取代。教材第15页活动历史上我国人口迁移的原因有战争、政局变动、自然灾害、边疆开发等。教材第17页思考影响人口迁出的原因有工资低、就业机会少、自然灾害等。影响人口迁入的因素有高工资、好的医疗条件、发达的文化教育、更多的就业机会等。不同地区之间距离、亲友介绍、来往费用、语言和种族、所受教育和技能、性别和年龄等,也是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教材第19页思考1.原居住地生态脆弱,不适宜居住,恶劣的自然环境存在可能遭受人类活动破坏的隐患,或者正在发生着某种生态问题,所以要将该地区人口迁移至适宜居住的异地安置,即生态移民。2.迁出区要尽快进行生态修复,还原自然环境;迁入区要提供更大的生活空间、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好的社会环境等。教材第20页作业题1.改革开放后我国人口大规模进入城市主要受经济因素影响;体现了人口流动更加频繁、迁移规模加大等特点。2.主要影响因素有战争、饥荒、瘟疫和政策。3.略。(本题为开放性问题,无统一答案)【课外实践探究】人口流动调查(1)通过对我国近年来人口流动的数量调查,了解人口迁移的方向及其变化。(2)运用相关资料,分析导致人口迁移的原因及影响因素。(3)通过调查所在省区人口流动特征,了解人口流动产生的影响。[案例分析]材料一我国人口流动数量饼状图。材料二下图为我国人口流动主要方向,图中箭头粗细代表流动规模大小。[思考探究](1)根据材料一分析我国人口流动的特点。【答案】人口流动的数量增大。(2)说明现阶段我国人口大规模流动的原因。【答案】人口流入地区的经济收入要高于人口流出地区;人口流入地区的就业机会要多于人口流出地区;人口流入地区的生活环境要优于人口流出地区。(3)说明现阶段我国人口大规模流动的影响。【答案】有利:弥补了人口流入地区劳动力的不足;提高了人口流入地区的城镇化水平;缓解了人口流出地区的就业压力;促进了人口流入地区与人口流出地区的经济社会交流。不利:造成交通、环境压力,带来一些城镇化问题。(4)我国大概每10年进行一次人口普查,每5年进行一次1%人口抽样。请根据2011年发布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找出自己所在省的常住人口、户籍人口、流入人口和流出人口状况,并完成下列任务:①计算各省的常住人口流入比例(流入人口/常住人口);②你所在省是属于流动人口比例高的区域还是属于流动人口比例低的区域?查阅资料,分析其中的原因。【答案】略。第五章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1.学习思路将生态环境问题置于区域空间进行思考,强化区域认知能力。第一步,确定人类目前面临的一个重要的生态环境问题。第二步,找出该问题形成的因果逻辑关系,尝试构建因果逻辑关系图。第三步,找到这个问题中的利害关系主体及其大致的地理分布范围,进而理解生态环境问题多为“外部性”问题,即主体产生的生态环境益处或害处都“溢出”到了可控的区域范围之外,并且产生的益处没有得到回报、产生的害处没有得到补偿。2.学习技法(1)抓住时空维度进行分析:从时间上看,人地关系思想有个演变的过程,不同历史时期人们对待环境的态度和行为不同;从空间上看,主要环境问题的地理分布不同、性质不同,解决方案也不相同,主要的环境问题的解决需要全世界人们共同努力,承担各自应尽的责任。(2)联系生产和生活实例,运用案例分析法:结合社会调查活动等,选取实际生产和生活中的典型案例,如垃圾分类回收、城市生活污水、循环经济建设等,从观念的转变、生产方式的转变提出解决问题的可行措施。课标要求素养目标运用资料,归纳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综合思维]结合实例,理解环境问题的表现,学会综合分析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区域认知]运用资料,归纳当前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说明分布的地区差异。[人地协调观]结合实例,认识当前环境问题的严重性,树立人地协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课前|必备知识·自主夯实河南省某村庄有一个发达的灌溉系统,河流和池塘里的水曾经清澈透明。到了20世纪80年代末,沿河一些污染工业项目纷纷上马,河水开始逐年变坏变臭,致使源自河流的灌溉沟渠的水也变得腐臭难闻。20世纪90年代以来,村里人频频因各种癌症去世,少则一年内五六人,多则达20余人。由于癌症发生的密度大、频率高,该村被称作“癌症村”

。材料所示的环境问题是什么?它是通过哪些途径进入人体并影响人体健康的呢?提示:材料所示的环境问题属于环境污染中的水污染。水污染主要通过人体器官直接进入人体,也可通过食物链富集或环境积累间接危害人体健康。【基础清单】一、全球性环境问题1.概念:世界各地出现的共同的、严重的环境问题,使全球生态环境受到极大破坏,这些环境问题被称为全球性环境问题。2.类型类型区别联系环境污染包括

______污染、水污染和土壤污染等,以及由此衍生的环境效应,如

__________、臭氧层破坏、

______和水资源危机等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严重影响全球生态环境生态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

____________和土地荒漠化等大气全球变暖酸雨水土流失[小提醒]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但环境问题的产生也有自然原因,如火山喷发,往大气中排放大量的粉尘和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同样也造成大气环境的污染。3.具体问题(1)全球变暖。原因人类大量燃烧矿物燃料,向大气排放大量

___________等温室气体影响海平面上升,一些沿岸低地和岛国将被淹没;加剧

________和洪涝灾害,海水倒灌导致土地和农田

__________影响粮食、水资源等的供应与再分配,引发国际市场的动荡和有关国家的冲突二氧化碳风暴潮盐渍化硫氧化物氮氧化物5.6江河湖水建筑物干旱、半干旱过度农垦遗传多样性森林、草地和湿地生物多样性紫外线保护伞生长繁殖波及范围单个国家相对较长长期性物种灭绝整体性【名师助学】小拓展1: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的区别和联系(1)区别:环境污染是由于人类排放污染物的速度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生态破坏是由于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2)联系:环境污染往往引起生态破坏。想一想:人类的生产活动是否一定会产生环境问题?【答案】不一定。环境问题是人类不恰当、不友好的态度和做法导致的结果。合理的人类活动和对环境友好的态度,不一定会产生环境问题。小拓展2:环境问题和自然灾害的区别前者主要是人类活动产生的,如水土流失、全球变暖等;后者是自然现象,如台风、地震、海啸等。但人类活动可以加剧或减缓自然灾害的破坏程度和发生的频率。新视点1:洋垃圾“洋垃圾”指进口固体废弃物,有时又特指以走私、夹带等方式进口国家禁止进口的固体废弃物或未经许可擅自进口属于限制进口的固体废弃物。中国曾是全球最大的“洋垃圾”进口国,2017年7月18日,中国正式通知世界贸易组织,从2017年年底开始将不再接收外来垃圾,包括废弃塑胶、纸类、废弃炉渣与纺织品。新视点2:保护野生动物,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1)2019年12月23日,中国水科院长江水产研究所专家称,长江特有物种“长江白鲟”估计2005—2010年就已灭绝。(2)在2019年1月,仅存的金顶夏威夷树蜗牛以14岁年龄过世,确定该物种完全消失。(3)全世界现仅存2只北非白犀牛,为人工饲养,但这2只都是母白犀,因为2018年3月最后一头公犀牛死去,北非白犀牛功能性灭绝了。1.关于环境问题及其产生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环境问题是人们开发利用资源和环境而产生的B.环境问题是人们在生产中排放废弃物和有害物质而产生的C.环境问题是人们对资源和环境的开发超过了环境的承载力,造成环境的破坏和退化而产生的D.环境问题是由于人们对资源和环境的过度开发而形成的,其只危害人类生存与发展【答案】C【解析】环境问题是人们不恰当、不友好的态度和做法导致的,A、B项不一定会产生环境问题;C项是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D项“只危害人类”太片面,环境问题也会影响到其他生物。2.右图漫画主要反映的环境问题属于 (

)A.环境污染B.生态破坏C.自然资源枯竭D.气候变化【答案】B【解析】读图可知,土层不断从手中流失,故该环境问题为水土流失,水土流失属于生态破坏。南极半岛气温升高,暴雨骤增,已严重威胁企鹅繁殖与生存,数以万计初生的阿德利企鹅因羽翼未成,加之被大雨淋倒,全身湿透,很快冻死。科学家认为,若暴雨天气持续,阿德利企鹅可能在10年内绝种。据此,完成第3~4题。3.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 (

)A.火山喷发 B.地壳抬升C.温室气体增多 D.经济发达4.材料中反映的全球气候变暖的危害是 (

)A.海平面上升 B.极冰融化C.影响农业生产 D.影响生物生存【答案】3.C

4.D【解析】第3题,全球气候变暖的最主要原因是人为原因,即人类活动释放的温室气体增多,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第4题,材料中“南极半岛气温升高,暴雨骤增,已严重威胁企鹅繁殖与生存”说明全球气候变暖,气温升高,导致蒸发加剧,暴雨骤增,大量企鹅死亡。5.下列不属于全球性环境问题特点的是 (

)A.全球性 B.长期性C.复杂性 D.特殊性【答案】D【解析】全球性环境问题的特征主要表现为全球性、长期性、复杂性。课堂|关键能力·探究提升【情境探究】材料一我国南方某山区有关环境问题产生的示意图。资源枯竭和生态破坏材料二环境问题漫画示意图。(1)请你给材料一所示图片加上适当的名称。【答案】人口增长和开垦荒地引起的恶性循环示意图。(2)材料二漫画所揭示的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有哪些?【答案】资源短缺、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3)据材料一归纳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答案】环境问题的产生,与人口增长及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以及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密切相关。人口增长及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对环境产生巨大压力;为了追求最大的经济效益,人们认识不到或者不承认环境本身所具有的价值,导致资源的过度利用以及污染物的大量排放。【整合提升】1.环境问题形成的人为原因当今世界环境问题主要是由人为原因引起的,其原因具体归纳如下。(1)人口压力。(2)资源不合理利用。(3)片面追求经济增长。2.资源短缺的表现及原因分析表现主要原因典型案例水资源短缺水质污染,工农业生产用水量大及降水少华北平原的春旱土地资源短缺城市建设用地、交通用地增加川西北草场退化能源短缺利用效率低,浪费严重,资源分布不均我国东部地区能源短缺森林减少滥伐森林,森林面积减少巴西热带雨林遭破坏3.典型的生态破坏问题(1)生物多样性减少。项目内容原因自然原因:生态环境变化;自然灾害的影响;生物演化的规律人为原因:人口增长迅速,破坏了生物栖息地;滥砍滥伐、过度放牧、围湖造田等人类活动造成生态环境破坏,不利于生物的生存;人类活动造成环境污染,不利于生物生存;采挖药材、狩猎、捕鱼等人类活动造成生物多样性减少项目内容危害造成生态系统失调,导致生态环境破坏;造成物种灭绝;影响人类的生产生活措施建设自然保护区;制定相关法律,依法保护;严禁滥砍滥伐、随意捕杀等人类活动;加强环境污染防治(2)土地荒漠化。土地荒漠化是土地退化的过程,主要表现为土地沙漠化,下面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介绍土地荒漠化。项目内容原因自然原因:降水稀少;多大风;地表物质松散;植被稀少人为原因: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农垦;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危害造成土地退化;掩埋交通线、村镇等;增加沙尘暴发生频率;导致农牧业减产防治减轻人口压力;合理利用土地;合理放牧;退耕还林还草;植树种草生态破坏问题的原因及措施分析思路(1)原因分析: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滥垦、滥伐、滥牧等),使自然植被遭到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的主要原因是生物的生存环境遭到破坏或人类过度捕猎等。(2)防治措施:根本措施在于恢复生态,首先要改变和停止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其次通过恢复植被、水域等增强环境的平衡调节功能,建立自然保护区。【学以致用】[考向1:生态破坏]下图为“我国某河流中游水文观测站多年月平均降水量、径流量、输沙量变化图”。读图,回答第1~2题。1.该流域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A.土地沙漠化 B.水土流失C.土壤盐碱化 D.地面沉降2.该环境问题对下游的影响是 (

)A.径流量减少,不易决堤泛滥B.径流量增多,季节变化减小C.输沙量大,水库淤积严重D.流速减慢,利于内河航运【答案】1.B

2.C【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河流在夏季降水量集中,地表径流量大,河流输沙量很大,说明该流域存在严重的水土流失现象,图示信息不能表示土地沙漠化、土壤盐碱化、地面沉降问题。第2题,结合上题的分析,流域内严重的水土流失,使河流的泥沙含量增加,输沙量大,会导致下游河道、水库的淤积严重。河道、水库淤积,会增加洪涝灾害的威胁,河流易决堤泛滥;径流季节变化增大;河道淤积,不利于内河航运。[考向2:资源短缺]水资源开发利用率是指流域或区域用水量占水资源可利用量的比重。国际上一般认为,一条河流的合理开发限度为40%,40%是水资源开发生态警戒线。而当开发利用率超过40%时,可能制约经济发展,并引发社会和环境问题。下表示意不同区域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率。据此,回答第3~4题。区域世界平均中国平均河西走廊塔里木河准噶尔盆地海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率30%20%92%79%80%95%3.下列关于我国水资源开发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水资源开发利用率高于世界平均值B.水资源最紧缺的地区是准噶尔盆地C.解决水资源问题的核心是提高利用率D.解决水资源问题的根本措施是调水4.下列关于河西走廊水资源利用的措施中,较合理的是 (

)A.农业全都实现计算机控制的滴灌方式B.上、中、下游合理分配利用水资源C.修建水库,储存夏季降水D.大水漫灌,提高农业灌溉面积【答案】3.C

4.B【解析】第3题,表中数据显示,我国平均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低于世界平均值;水资源最紧缺的地区是海河流域;要解决水资源问题,就要提高水资源利用率;调水只能缓解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状况,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水资源问题。第4题,农业全部实现计算机控制的滴灌方式不现实;该地水库主要是拦截上游冰雪融水;大水漫灌会导致土壤次生盐碱化和水资源浪费;河西走廊水资源利用措施中,上、中、下游合理分配利用水资源较为合理。【情境探究】某电影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为了开发房地产,地产商人将声呐放入海湾,以驱逐海底生物离开自己的家园。面对赤裸裸的对金钱的狂热追求,主人公质朴的话语,打动了观众的心:“当这个世界连最后一滴干净的水、一点干净的空气都没有了,钱还有什么意义呢?”有网友留言表示:“看完电影后,我也陷入了对环境与人类关系问题的反思”。环境污染及其衍生的环境效应(1)“连最后一滴干净的水、一点干净的空气都没有了”反映了什么环境问题?【答案】水污染、大气污染。(2)导致该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和哪些因素有关?【答案】人类污染物的排放量和环境的自净能力。【整合提升】1.常见环境污染的表现及原因分析表现主要原因典型案例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任意排放工业“三废”和不合理使用化肥、农药泰晤士河的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生产和生活中产生的大量垃圾任意堆放大城市周边地区的垃圾“围城”现象噪声污染交通、工厂等城市噪音污染放射性污染放射性物质泄漏日本福岛核电站泄漏海洋污染各类污染物排入海洋墨西哥湾石油泄漏2.全球变暖(1)原因和危害。(2)应对全球变暖的措施。3.酸雨(1)酸雨的成因和危害。(2)酸雨的主要分布区:世界三大酸雨分布区为欧洲、北美、我国长江以南地区。(3)我国长江以南地区酸雨严重的原因。①我国长江以南各大城市中,燃烧的大多是含硫量高的煤,酸性气体排放量大。②南方土壤呈酸性,大气中灰尘颗粒大多呈酸性,难以中和大气和雨水中的酸。③南方多丘陵,酸性气体不易扩散,而北方地形平坦辽阔,风力强劲,易于酸性气体扩散。④南方气候湿润,降水多,而北方气候相对干燥,降水较少。a4.臭氧层破坏(1)臭氧层破坏的原因和危害。(2)保护臭氧层免遭破坏的措施:减少并逐步禁止氟氯烃等消耗臭氧物质的排放,积极研制新型的制冷材料;参与国际合作。分析环境污染原因的思路(1)分析污染源。主要是工业“三废”的排放,生产、生活废水的排放和生活垃圾的堆放等。(2)分析自净能力。类型因素具体表现大气污染地形条件封闭低洼的地形,使污染物不容易向外扩散,容易产生大气污染和酸雨逆温天气空气的垂直运动受阻,使污染物停留在地面附近,加剧了大气污染水污染水域条件相对封闭的水域,流速缓慢,使水体更新速度减慢,降低了水体的自净能力,容易引起水体污染【学以致用】[考向1:大气污染与酸雨]中央气象台2017年5月5日6时发布沙尘暴蓝色预警。下图为运用“3S”技术生成的“5月5日8时至6日8时全国沙尘落区预报图”。读图,回答第1~2题。1.本次沙尘暴的来源地主要为 (

)A.甲、乙 B.乙、丙C.甲、丙 D.丙、丁2.扬尘、沙尘暴天气造成的影响主要有 (

)①传播流感病毒,诱发呼吸道疾病②增加PM10含量,加重大气污染③加重大气的酸性,腐蚀文物古迹④影响大气能见度,引发交通事故A.①② B.③④C.②③ D.②④【答案】1.C

2.D【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沙尘暴位置,联系周围沙源地分布,可推知沙尘暴的来源地应为蒙古国和我国内蒙古西部沙漠地区。第2题,扬尘、沙尘暴天气中沙尘粒径较大,会加剧大气污染,同时会使大气能见度降低。[考向2:臭氧层破坏]近些年来,生活在伍拉斯顿群岛的许多动物视力严重退化,羊患上白内障,野兔和鸟类几乎双目失明,渔民捕到的鱼大多数是盲鱼。当地居民外出时暴露的皮肤很快就被晒得通红,眼睛也有痒痛感。这些情况是大气层中臭氧层破坏而造成的。右图为“伍拉斯顿群岛”位置图。据此,完成第3~4题。3.造成当地环境问题的臭氧空洞出现在 (

)A.北极上空

B.南极上空C.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