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引领下的中职专业群建设的思考与实践_第1页
智能化引领下的中职专业群建设的思考与实践_第2页
智能化引领下的中职专业群建设的思考与实践_第3页
智能化引领下的中职专业群建设的思考与实践_第4页
智能化引领下的中职专业群建设的思考与实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智能化浪潮席卷而来,专业的转型升级、融合发展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已经刻不容缓。本文以温州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专业群建设为例,分析现阶段专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继而以问题为导向,开展专业群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专业在调整中完善,在创新中发展,构建专业融合发展的新生态。关键词:智能化

中职

专业群建设一、智能化背景下中职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代表的全球性科技革命,以其强大的渗透力、融合力和驱动力,正在引发工业、服务业领域深刻而颠覆性的变革。这场全新的革命是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与工业、服务业现代化的高度融合,推动人类向更加全面和先进的智能经济时代发展。数字技术赋能产业转型升级已成为共识,智能经济与产业深度融合将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各行各业的智能化转型步伐将大大加快,特别是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5G和区块链等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这些数字技术的应用将进一步助力传统产业生产效率的提升,激发传统产业发展的活力,加快传统产业升级改造的步伐。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职业院校培养大量高水平的技术技能人才,支撑新旧动能的转换。近几年区域职业教育高速发展,但产业人才供给仍频频告急,这种“急”不是绝对“量”的不足够,而是相对“质”的不适应,更是一种结构性的失衡。(一)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脱节,缺乏适应性长期以来,中职学校专业的开设相对随意,定位比较模糊。往往为迎合“市场”以及“家长”的短浅“假”需求,而忽视产业发展以及人才成长的长远“真”需求。两者的严重脱节,造成了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不足。(二)专业之间壁垒分明,缺乏联动性专业间条块分割,缺乏联系,关起门来办专业,小格子里做文章,这种过于强调专业间界线的做法,与新时代职业教育“跨界”特质相背离,所培养的学生转岗能力弱、可持续发展能力差,难以适应未来新兴产业发展和多技术融合创新的需要。(三)专业转型动能不足,缺乏前瞻性中职学校专业长期以来以“不变”应“万变”,不破旧、不立新,缺乏打破原有利益格局的决心,专业拓展,视野不宽,调整力度不大,创新动力不足。二、智能化驱动下专业群建设探索与实践(一)产业变革催化专业创新,专业升级支撑产业转型1.精准定位,长远规划温州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以下简称学校)专业建设以《温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为依托,以学校新时代智能化+专业发展规划的指导思想为引领,明确区域产业发展和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智能化转型及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需求。充分论证信息、机电、经贸等专业群融合的发展方案,明确原有专业改造升级的必要性和充分性,由此凝练出具有“智能化+”特性的专业调整和优化方案。2.有效整合,广泛集智以校企合作为纽带,整合行业资源,搭建共商、共建、共享新平台。学校以专委会、教研大组理事会等力量为外延,以专业负责人、行业专家、骨干教师为主力军,借助已构建的学习、沟通和协作共同体,开展政策解读、行业态势和专业建设研讨活动,了解产业发展与变化。学校建立了专业学部主任联席会议制度,定期与不定期开展活动,统一思想和行动,群策群力,分析与解决专业融合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难点、痛点问题。3.主动适应,积极创新学校各专业群主动适应和引领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运用专业动态调整机制,进一步优化、建设与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相契合的专业集群,从而解决教育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的结构性矛盾,培养大批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和技术技能人才,为产业智能化转型升级和新兴战略性产业发展赋能。学校每一个新专业的开设都需要经过严密的行业调研,由政府、行业和高校专家组成的委员会进行论证,并在其指导下逐步推进。4.推动合作,助力转型学校坚持“引企入教”改革,引导优质企业深度参与学校专业规划、教材开发、教学设计、课程设置、实习实训,促进企业需求融入人才培养各环节。在专业建设中注重提升专业的社会服务能力:一方面通过原有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新兴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为产业转型和未来发展培养大量技术技能人才,以人才培养转型促产业转型;另一方面,以学校社会服务体系为载体,汇智聚力,致力于技术攻关和技术服务,有力支撑产业转型。(二)专业协同构建服务群链,产教融合赋能智造蝶变学校以智能制造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为契机,形成信息、机电、经贸三大专业群协同发展的格局,构建服务于“智能制造”全产业链和智能设计、自动化生产、智慧销售全生命周期的专业服务群链,集政府、行业、学校多方力量共建智能制造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具体措施为:对接产业需求,调整优化专业,提升专业间的融合度,形成综合服务能力;建设生产性实训实习基地,营造产教融合良好生态;五方联动共建温州智能制造职教研究院;推进“1+X”证书融通,探索校企协同育人新模式。智能制造产教融合实训基地集“教学、研发、培训、创新、生产、认证、孵化”等功能于一体,由包括产学研综合体、智能制造职教研究院和与智能制造相关的信息、机电、经贸三大专业群实训中心三部分组成。三大专业群实训中心围绕“数字经济”与“智能制造”的融合,一方面依托各学部横向对原有实训室进行改造升级,纵向围绕“智能制造”整合建设一系列新型实训室,打造智能制造融合实训中心;另一方面,以推进“1+X”证书为契机,建设“1+X”培训认证站点群,促进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三)课程融通增强育才共力,学能孵化激活内生动能通过打造“创客—智造坊”,实现多专业课程融通,促进“学能孵化”。“创客—智造坊”项目以服务智能制造为目标,充分融合数字技术,将多专业课程有机串联,通过“项目学习”这一载体让学生在“做”项目的过程中学习专业知识,在“研”项目的过程中提升核心素养和学习能力。“創客—智造坊”项目发挥了学生学习“孵化器”的作用:上连当前“智能化”产业发展大势,对接职场前沿,培养高素质智慧型技能人才;下接新工科“课堂教学”,反哺并促进课堂教学和专业教育质量提升。1.采用基于产业链的项目化教学模式“创客—智造坊”教学内容涵盖了加工制造、程序编码、物联网等多项专业领域,充分借鉴PBL,即项目化学习的先进经验,开展基于产业链的项目化教学改革。具体措施为:在教学上进一步推行和完善“多学期制”,即在高二年级上学期设置为期2个月的“短学期”,让试点班学生进入“创客—智造坊”进行集中性的封闭学习;在学习形态上,主要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根据学生性别、学习水平、个性特长等要素进行相对均衡的成员配置;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从创意编程、智能提升、产品智造到市场营销的全过程。2.建立跨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创客—智造坊”采用模块化微课程,以某个专业为“基干专业”,采用“基干专业+相关专业”的模式融合相关专业、进行跨专业整合,如电子电气专业+信息技术、物联网、机械、电子商务。3.培养跨专业领域的高效能师资团队导师团队通过设计“创客—智造坊”的学习项目,从不同的专业视角针对企业生产实际开发相应的“微课程”,指导学生在“创客—智造坊”根据学习项目开展学习活动。校外导师团队由企业能工巧匠、技术骨干构成,主要负责对学生的作品设计、技术路径等开展指导。(四)团队多元引领创新发展,社会服务促进共赢共生增强学校大师工作室、名师工作室、创新工作室的融合度和创新力,引领创新、服务社会。加强“三室”的融合,一方面,能够促进工作室内部人员、功能、技术多元化;另一方面,能加速工作室间相互贯通,形成名师与大师的融合,多专业、跨学科的融合。加强“三室”的创新,既要不断提高各工作室创意、技术、技能、项目的密集度,为创新提供可能;同时也要不断加强工作室成员之间、工作室之间、工作室与社会资源之间的协同工作,让创新成为现实。为社会服务的过程,就是各专业协同的过程,这一过程使得学校各专业、企业、社会各方共赢共生,共画发展同心圆。三、智能化引领下的专业群建设的实践成效在区域经济发展的大局中,学校以构建专业的融合发展新生态为目标,成效显著,成果突出,受到社会广泛关注。(一)专业群链布局进一步完善在智能化引领下,学校依托“数字经济”,围绕“智能制造”将信息、机电、经贸三大专业群进行连接。在此基础上,通过专业整合促融合,逐步形成以信息为中心依托、多专业群链共生的新格局。该布局具备以下特征。1.紧扣产业立足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现状与未来发展,各大类专业横向成群,服务于行业领域;各大类专业纵向成链,以信息为中心,连接机电、经贸、交通,服务于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聚焦数字经济、智能制造,培养高素质复合型技能人才。2.融合联结一是以全产业链和全生命周期为主线,数字媒体与设计应用专业板块、网络通信与信息服务和物联网技术应用专业两大板块、经贸类专业分别联结智慧设计、自动化生产和智慧销售三大环节,融合共建智能制造专业群。二是信息技术与交通运输行业融合,实现课程、师资融通,创新“智能网联汽车”(车联网)特色专业。3.渗透带动以课程、项目、活动等形式实现各专业间不同程度地相互渗透,提升学生的智能意识、信息素养和商科能力,打造新时代“数字工匠”,为产业数字化转型培养复合型人才。(二)人才培养的产业适应性进一步增强专业群链布局的逐步形成过程,就是学校各专业人才培养与区域产业发展需求逐步吻合的过程。这种融合所发挥的作用能更加直接服务于温州市区域经济,为产业转型和新兴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除此之外,学校凭借各专业群努力为制造业、服务业培养大量的“智能+”人才,并有相当一部分学生通过中高职衔接、中本一体化等人才培養立交桥走向全浙江,为全省的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三)专业品牌特色进一步突显专业的融合发展激发了学校发展的活力、增强了动力、发挥了示范作用,展现出了蓬勃生机。信息、机电、经贸学部共同实施的“创客—智能坊”项目,形成了基于产业链的项目化教学模式,建成了跨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培养了一支跨专业的高效能师资团队,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能和核心素养。信息、机电、经贸、交通学部联合推进“1+X”职业技能证书制度,深化“三教”改革,引发了全国同行的关注,中国教育报等媒体对此予以报道。(四)产教融合进一步深化各专业与规模知名企业深化合作,构建产教联盟,开展现代学徒制结对培养和工学交替教学活动。信息专业群着眼于国家战略性产业,与浙江省内外网络信息安全企业充分互动,促进信息安全与各专业的渗透与融合。信息、机电、经贸、交通四大专业群对接工业机器人操作与运维、传感网应用开发、云计算平台运维与开发、网店运维推广、电子商务数据分析、汽车运用与维护6项“1+X”证书试点项目,对标产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