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与练》高考一轮总复习人教版历史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第三单元检测试题_第1页
《导与练》高考一轮总复习人教版历史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第三单元检测试题_第2页
《导与练》高考一轮总复习人教版历史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第三单元检测试题_第3页
《导与练》高考一轮总复习人教版历史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第三单元检测试题_第4页
《导与练》高考一轮总复习人教版历史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第三单元检测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检测试题(时间:40分钟满分:85分)编者选题表考点角度题号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三元里抗英中体现出的民族主义观念1清政府缺乏近代外交观念的表现2列强入侵下清王朝中央集权制面临危机3义和团运动的特点和评价4太平天国运动到辛亥革命西方列强对太平天国运动持观望态度5洪秀全对《资政新篇》的态度6史学素养:对辛亥革命的评价7民国初年民主理念与实践的偏差8新民主主义革命五四运动反映的时代主题9工农武装割据的实践10抗日战争时期国际环境的改善11抗战胜利前后国人对和平前景的期盼12综合13、14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鸦片战争时,在三元里抗英斗争中,有一张出自乡绅之手的对英国侵略者的“晓谕”说:“我虽乡愚小民,乃亦天朝赤子。惜身家亦惜土地,终怀父母之邦。”可见当时的一些乡绅()解析:C题干材料中的对英“晓谕”体现的是乡绅对国家的感情,不是乡绅饱读儒家经典著作的体现,故A项错误;乡绅主动指挥鸦片战争是对材料的误读,故B项错误;鸦片战争时期中国乡绅“惜身家亦惜土地,终怀父母之邦”反映出中国乡绅具有了一定的民族主义观念,故C项正确;材料中体现不出近代化的内容,故D项错误。2.(2018·河北衡水二调)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的签约谈判中,清政府对增开商埠、割地、修改税则、赔款各项均比较容易予以接受。但对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则以有违礼制为由多次拒绝,甚至打算以全免关税来换取列强放弃公使驻京。这说明清政府()A.坚决捍卫国家领土主权解析:B在近代国际关系中,按照平等的原则在对方首都互派使节已经成为国际惯例。清朝曾多次坚拒外国公使驻京,其主观目的是维持天朝上国的地位,将其他国家都视为藩属小国,不愿意给予平等的地位,B项正确。这种顽固的对外思想与捍卫国家领土主权、灵活的外交策略、近代外交体制无关,A、C、D三项错误。3.(2018·河北衡水二调)鸦片战争后,中国不仅领土完整遭到破坏,更严重的是一系列特权被列强取得,打破了清朝固有的“稳定”与“秩序”,列强凭特权肆意干预中国政务。这主要表明()解析:C清朝固有的“稳定”和“秩序”实际上就是中央集权制,列强干预中国政务实际上冲击了清朝的中央集权制,C项正确。英国对“中国政务”的干预不至于使清朝丧失对国家政务的管理权,A项错误。材料强调列强取得在华特权的影响,而非特权内容,排除B项。D项是《辛丑条约》的影响,与材料不符。4.有人评论义和团:“明显是由反动的朝廷、顽固的保守派官僚和士绅,以及无知和迷信民众的联合力量所推动的。这种反抗外国帝国主义的感情和愤怒的爆发是愚蠢的、非理性的,但也不能忽视其中所固有的爱国主义成分。”材料认为义和团运动()解析:A由“这种反抗外国帝国主义的感情和愤怒的爆发是愚蠢的、非理性的,但也不能忽视其中所固有的爱国主义成分”可知材料认为义和团运动既具有爱国性,又具有非理性、盲目性,故A项正确;义和团运动主要革命任务是反抗外来侵略,并没有反对清政府,故B项错误;义和团运动是农民阶级的爱国运动,不是全民族性的反帝爱国运动,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出义和团运动失败的原因,故D项错误。5.“按欧美诸邦,是时新通商于中国,其不欲中国之扰乱固也。故当两军相持,历年不决之际,彼等必欲有所助以冀速定。而北京政府之腐败,久已为西人所厌惮,其属望于革命军者必加厚,亦情势之常矣……”材料说明()解析:A据材料中“是时新通商于中国”可知材料所述时间为鸦片战争后不久,“两军相持”指的是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太平军与清军相持。据“其属望于革命军者必加厚”可知太平军与列强尚未交恶,西方列强对太平天国运动持观望态度,A项正确。6.太平天国后期,在洪仁玕呈送给洪秀全的《资政新篇》稿本中,洪秀全共写下31条批语,除4条有所保留外,其余都写上“是”或“此策是也”。由此可以推断()B.《资政新篇》反映了农民阶级的要求解析:D1853年定都天京后,洪秀全的思想日益封建化,他接受《资政新篇》并不是主张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其施政纲领并未发生根本改变,A项错误;《资政新篇》是由洪仁玕提出的,只能说明农民阶级中有个别接受西方思想的人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不是农民阶级要求的体现,B项错误;《资政新篇》颁布于1859年,太平天国早已由盛转衰,C项错误;根据材料中洪秀全对《资政新篇》给予肯定的态度,说明洪秀全希望通过《资政新篇》作为施政纲领挽救统治危机,D项正确。【新知生成】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虽罗列了西方国家实行过的许多资本主义经济措施,但他并没有奏请洪秀全在中国实行资本主义,而是以极其明确的辞令再三声明,他作《资政新篇》,是为了顶起“天父天兄纲常,太平一统江山万万年也”。尤其应该引起我们注意的是,当时的太平天国是洪秀全皇权主义下的天国,自然是指封建专制政体的国家,而决非资本主义的国家制度或政体。洪仁玕要求权归于一,是为了加强洪秀全个人的君主专制权势,建立起洪氏天下。这说明《资政新篇》并非立国施政的纲领,不过是以资洪秀全“圣治”的参考而已。7.(2018·河北石家庄一模)下表为中国近代后期不同教科书关于辛亥革命的评述(摘选)。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记述出处“不但荡涤二百六十多年的耻辱……并且铲除四千余年君主专制的痕迹”南京国民政府教科书“因为他们的势力颇盛,清国不能平定,就依内阁总理大臣袁世凯的意思,把天下让给南京政府”日伪政权教科书“虽表面上推翻了清政府,但封建势力并未铲除”中共根据地教科书解析:D三种不同版本的教科书对辛亥革命的评价相差很大,清朝的灭亡与辛亥革命有直接的关联是三个版本都认可的观点,D项正确。日伪政权教科书认为清朝“依内阁总理大臣袁世凯的意思,把天下让给南京政府”,没有逼迫,A项错误。中共根据地的教科书突出了辛亥革命的局限性,体现了革命派的软弱,并不强大,B项错误。南京国民政府和中共根据地的教科书都认为清政府专制统治被推翻是历史的必然,C项错误。8.(2018·广东广州二模)1912年1月1912年2月1912年2月1912年3月1912年4月1915年12月孙中山就职临时大总统孙中山提出有条件的辞职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袁世凯举行就职典礼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蔡锷等率军反对袁世凯称帝对上表解读正确的是民国初年()解析:A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并制定了《临时约法》,但是,实践的结果出现了袁世凯复辟帝制,这是民主理念和实践的背离,A项正确。实践说明,根据民主理念建立的三权分立体制并未阻止袁世凯称帝,B项错误。C项中“社会共识”表述错误。袁世凯复辟帝制是民主政治的重大挫折,D项错误。9.五四运动发生,北大教授梁漱溟反对以“国民公意”或事物本身的正义性为借口,走上背离法治、任意采用非法手段的道路。他的让痛打“卖国贼”的学生接受法庭的审判的观点,在当时被人们视之为冒天下之大不韪的迂腐之见。这主要是因为()解析:A梁漱溟要求背离法治、采用非法手段的学生接受审判的观点体现了法治的思想,但在当时被视为“冒天下之大不韪”,主要是因为五四运动爆发时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依然是中国的主要矛盾,救亡图存仍是时代的主流,A项正确,C项错误;B项中的“群众基础”在材料中没有体现;五四运动最大的作用就是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D项错误。10.(2018·湖南长郡中学三模)纸币上的图案大致能够反映一个国家的价值取向,其内容也传递了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文明程度。下列涉及上图纸币的历史背景是()解析:D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是1931年中国共产党在中央苏区建立的政权,所以,这种纸币流通于中央苏区(江西南部一带),D项正确。毛泽东思想成为党的指导思想是1945年中共七大的内容,A项错误。题图是中国革命根据地发行的纸币,B项错误。国统区仍然使用银元,C项错误。11.(2018·山东潍坊一模)1937年9月,国民政府成立国际宣传处,对外宣传中国抗战意志及日军暴行,抗战期间先后在美国、英国等国家设立了十二个办事处,邀请外国记者和重要报人来华采访,编制发行外文刊物290多期。这表明国际宣传处()解析:D材料表明国际宣传处成立的目的是“宣传中国抗战意志及日军暴行”,成立后,积极宣传日军暴行,争取国际友人的同情、支持,这有利于改善抗战国际环境,D项正确,C项错误。A项材料无体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奠定了抗日战争胜利的基础,B项错误。【新知生成】全民族抗战奠定了中国的大国地位(1)不平等条约得以废除,取消治外法权,实现关税自主。(2)参与解决重大国际事务:开罗会议、《波茨坦公告》。(3)参与创建战后国际秩序:创建联合国并成为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参与签署《布雷顿森林协定》,成为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创始会员;参与签署《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成为关贸总协定的创始会员。12.(2018·北京卷,18)如图取材于1945年一幅名为《端赖合作》的漫画。该漫画反映出()A.国共联合进行淞沪会战,抵抗日军进攻B.《双十协定》是重庆政治协商会议的成果解析:D从漫画中“国共”“复兴门”“建国大道”等信息并结合题干时间“1945年”可知,该漫画体现出抗战胜利前后国人对和平前景的期盼,D项正确。淞沪会战发生于1937年,与题干中的时间不符,且淞沪会战是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不是国共联合进行的,A项错误。《双十协定》是重庆谈判的成果,不是重庆政治协商会议的成果,B项错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1937年就已正式形成,与题干时间不符,C项错误。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其中13题25分,14题12分,共37分)13.(2018·湖北七市联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世纪60年代,英国中等妇女是最受社会约束的阶层,她们也最先起来进行斗争。“妇女选举权全国联盟”等妇女组织先后以各种方式进行斗争以争取普选权,但英国政府视而不见。一战爆发后,大量妇女听从英国政府劝说到工厂从事以前由男人从事的工作。1917年俄国纪念国际妇女节直接引发了二月革命,后来的十月革命又催生了布尔什维克政权……英国妇女争取普选权运动风声再起,1918年英国下议院通过了《人民代表法案》,给予30岁以上、拥有财产的妇女投票权。——陆伟芳《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英国妇女选举权运动》等材料二时间颁布机构文件名内容或结果1937年5月中共陕甘宁边区政府《陕甘宁边区选举条例》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妇女与男子在选举和被选举权上享有平等的权利1937年9月中共陕甘宁边区党委《关于边区妇女群众组织的新决定》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领导妇女积极参加国防教育和识字运动,增加她们的救亡知识,提高她们的文化水平1939年3月中共中央《关于开展妇女工作的决定》等中国女子大学在延安落成,它先后培养了1000余名具有高度政治觉悟的妇女干部1939年4月中共陕甘宁边区政府《关于目前妇女运动的方针和任务的指示信》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婚姻自由和男女平等的原则1943年2月中共中央《关于各抗日根据地目前妇女工作方针的决定》陕甘宁边区妇女的生产运动逐渐走向高潮(1)根据材料一,概括一战后英国妇女获得投票权的历史背景,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以来英国妇女解放的特点。(12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英国妇女解放相比,陕甘宁边区妇女解放的特点,并分析陕甘宁边区妇女解放的历史意义。(13分)解析:第(1)问,“历史背景”要求“根据材料一”概括,从战前推动、一战影响、俄国革命影响角度作答。“特点”可以从推动者、形式、过程等角度分析归纳。第(2)问,因为有对比项,这里的“特点”实际就是与英国妇女解放不同的地方,从材料二看,这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的妇女解放运动,特殊的时期、特殊的地点、坚强的领导决定了它的鲜明特点。“历史意义”的解答需要注意关键词由小到大的顺序,分别是“妇女—社会—抗战—中国共产党”,然后组织答案。答案:(1)历史背景:战前妇女解放运动的推动;一战期间妇女对国家的贡献;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6分)(回答其他答案,如政府迫于现实的压力等,可以酌情给分,但总分不得超过6分)特点:中等阶级妇女是这场运动的先锋;下层运动和上层改革相结合;通过立法保障妇女权益;妇女解放斗争具有长期性。(6分)(回答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以酌情给分,但总分不得超过6分)(2)特点: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妇女解放与抗日救亡相结合;妇女解放运动的主体为广大农村妇女;涉及内容广泛。(任答三点得6分)历史意义:提高了边区广大劳动妇女的地位;改良了边区的社会风气;有力地推动了边区建设,支援了抗战;增进了边区广大妇女对中国共产党政权的政治认同感。(答出其中一点得2分,答出其中4点得7分,言之成理可以酌情给分,但总分不得超过7分)14.(2018·四川绵阳诊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华侨发展简史时期概况相关事例从唐代到南宋(618~1270年)这个时期的华侨大多居住在今天东南亚的印度尼西亚、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人数大约为10万人早期中国人出洋,多被称为“唐人”;南宋末年,战乱不止,华南人民为躲避战乱逃亡海外从元代至清代中叶(1271~1839年)华侨出国开始大量增加,东自日本、朝鲜,西至印度东部,北起缅甸,南迄印度尼西亚,几乎到处都可见到华侨,其人口已达100万以上明朝郑和下西洋后,大批华侨开发南洋;1740年,荷兰殖民者在爪哇巴达维亚屠杀华侨上万名,制造“红溪事件”从鸦片战争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1840~1949年)一批批“契约华工”被贩卖出洋,100多年里,中国约有700万人被贩卖到欧美国家及世界各地,这个时期,华侨出国的人数之多、规模之大、分布之广、遭遇之苦,均属前所未有1869年,美国联合太平洋—中央太平洋铁路建成,五分之四的筑路工人都是华工;1872年华侨商人陈启沅在广州创立继昌隆缫丝厂;1894年孙中山联合20多位华侨在檀香山创办兴中会;抗战期间,爱国华侨陈嘉庚带头捐款捐物支援祖国抗战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华侨大批出国的历史基本结束。部分中国人通过与亲人团聚、留学等方式移居国外。21世纪初海外华侨华人的人口总数超过5000万,分布在160多个国家1979年中国开始在靠近沿海、华侨众多的广东、福建等地设立经济特区,吸引外资——《浙江侨联·华侨的概念和历史沿革》从上表中选取两个或两个以上时期的相关历史信息,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切勿照抄材料)(12分)解析:本题可以从原因和影响两个角度归纳论题,“原因”可以从国内政局和国际形势归纳规律,“影响”可以分析华侨为中国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所做的贡献,也可以从揭露西方殖民者的罪恶入手分析华侨的艰辛。开放性的问题学生可以自主拟定论题,所拟论题一定要考虑后面的“阐述”,是否有充分的史实进行说明,寻找自己基础知识较为扎实、材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