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贫困儿童现状的调查报告_第1页
关于贫困儿童现状的调查报告_第2页
关于贫困儿童现状的调查报告_第3页
关于贫困儿童现状的调查报告_第4页
关于贫困儿童现状的调查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2年扬州大学大学生社会实践专题调研优秀调查报告申报表调查报告名称关于贫困儿童现状的调查报告作者姓名扬州大学广陵学院赴泰州市虹桥镇关注贫困儿童实践服务团学院专业年级广陵学院主要内容: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学生是社会发展的力量源泉,在当今中国经济改革发展的新时期,家庭生活状况分差还是存在着的,城镇与乡村贫富差距还是不容乐观的,所以沐浴在优越的学习生活环境中快乐成长的我们也有必要去关心了解那些还生活在温饱边缘而拥有美丽梦想的贫困学子,那些成长中缺少父母关爱的贫困儿童,走到他们身边,分享他们生活中的点滴感想,快乐与伤悲,用爱心去沟通了解,给他们带去我们满满的关心和微不足道却又厚重的一份支持。作为大学生的我们,无可厚非得尽自己的绵薄之力,给他们带去社会上的关爱。何佳俊的遭遇让我们深深体会到社会上还有很多好心人一直在帮助那些山区里的孩子,来看望他们远远不够,展望未来,志愿服务工作任重而道远,我们将一如既往履行志愿者的义务和责任。我们都知道,贫困儿童贫困学生由于长期和父母分离,在生活、学习、教育、心理、等各个方面都存在问题,而贫困儿童贫困学生也是社会的焦点,所以我们此次出行调研也有着不同程度上的意义。其一,关心孩子的生活状况。我们的爱心代表的社会各界,并用我们的力量传递爱心,让社会各界好心人资助他们。减少他们为家庭经济困难操心,可以专心学业,让他们的路走的平坦些。其二,贫困儿童的心理健康。在现在农村的贫困儿童特别容易受到伤害,违法的犯罪率也在不断上升。因为他们缺少父母的关爱,缺少身边社会上的关爱,自卑的心理很容易驱使他们误入歧途。其三,提高我国的平均教育水平。通过这次贫困儿童调研活动的展开,会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继而会个别结对去资助这些需要帮组的孩子,这样会提高孩子学习的积极性,进而也提高了我国下一代的整体素质。所以关注贫困儿童不仅让他们自身得到提高,对国家的发展也是很有影响。学院团委意见(盖章)年月日学院党委意见(盖章)年月日注:此表作为调查报告的首页,与报告一同上报。关于贫困儿童现状的调查报告——扬州大学广陵学院赴泰州市虹桥镇关注贫困儿童实践服务团一、问卷数据分析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学生是社会发展的力量源泉,在当今中国经济改革发展的新时期,家庭生活状况分差还是存在着的,城镇与乡村贫富差距还是不容乐观的,所以沐浴在优越的学习生活环境中快乐成长的我们也有必要去关心了解那些还生活在温饱边缘而拥有美丽梦想的贫困学子,那些成长中缺少父母关爱的贫困儿童,走到他们身边,分享他们生活中的点滴感想,快乐与伤悲,用爱心去沟通了解,给他们带去我们满满的关心和微不足道却又厚重的一份支持。此次“关爱贫困儿童,我们与你同行”活动走进泰州市虹桥镇,总共印制500份问卷,实际回收到446份,以下是走访汇总情况。关于贫困儿童现状的调查结果问题选项人数比重您知道什么是贫困儿童吗?知道22650%不知道123%有点印象,但具体不清楚20847%您觉得在各种媒体上关注这个问题的频率怎么样?非常频繁24555%比较少15735%几乎没看到过123%不清楚327%您觉得这些孩子所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可多选)经济条件不能保证他们健康成长,完成学业20746%教育设施与教育水平落后,学习条件差15635%亲情的缺失与空白5713%功课长期无人辅导,学习成绩不理想235%来自同学的骚扰、欺负00%其他31%您觉得儿童在成长期由谁监管较为合适?父母38987%父母一方即可4510%(外)祖父母31%无所谓92%您觉得农村贫困贫困儿童问题会引发一些什么后果?(可多选)家庭经济困难,学业长期无人辅导,学习成绩不理想,导致其辍学、厌学、失学22350%孩子缺失亲人的关爱容易引发心理问题,影响其身心健康21047%引发社会治安问题123%不利于当地经济建设的发展00%其他10%您认为孩子身心健康出现问题时是谁的责任?出门在外的父母38987%在家的监护人4510%学校92%其他31%您认为学校方面应该为他们做些什么?(可多选)关心他们,举办一些暑期活动25056%关爱学生,开设心理辅导室12328%老师在假期进行家访5512%设立助学金92%其他92%您认为政府在这个方面可以做些什么事?(可多选)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提高人们生活水平25156%加强教育事业的投入,改善农村儿童的学习条件12027%多加关怀贫困贫困儿童,在学杂费生活费方面给与补助5713%提高对贫困贫困儿童的宣传力度,呼吁社会给与他们更多的关爱和帮助123%其他61%虹桥镇,是中国江苏省\o"泰州市"泰州市\o"泰兴市"泰兴市下辖的一个\o"乡镇"乡镇级行政单位。2010年,将蒋华镇与七圩镇合并设立虹桥镇,当时的面积为107.53平方千米,人口7.81万人,辖3个居委会、24个行政村,镇政府驻虹桥镇中心大道8号。此次我们走访了虹桥镇七圩社区管辖的蒋华小学部分贫困儿童,深入了解这些孩子们的家庭及生活状况,并且通过问卷和采访的形式采集了446份有效调研问卷、从大体上了解了该地区的“贫困儿童问题”。在蒋华小学众多受访的孩子中,“贫困儿童”占45%(如图一),其中男女比例约为1:1.1(如图二),独生子女的比例为95%(如图三)。(图一)(图二)(图三)我们从总体上可以看到:虹桥镇的非贫困儿童占了一半以上,而整个中国的贫困儿童比例却是占到一半以上的。关于这样的差距我们也咨询了相关部门,也进行了一些分析,得出了差距所在的原因:泰兴市虹桥镇的经济发展速度快,这是我们有目共睹的。经济发展速度快的同时,就会需要更多的劳动力。而虹桥镇的人口数量庞大,有充足的劳动力。所以当地有很大一部分劳动力没有外流,而是支援了本地的发展,当地的贫困儿童比例小于一半。男女比例为女多男少,这也说明了现代农村的新观点,自古以来男尊女卑的性别歧视问题在虹桥镇没有出现。也展现了当地政府的对民众思想教育工作开展的彻底性。独生子女人数明显高于非独生子女人数。这也说明了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在虹桥镇的普及与执行情况,也从另一方面反映了虹桥镇居民的思想觉悟。这个比例也与全国的贫困儿童独生子女比例情况相同。调查数据大致总体情况分析:一、贫困儿童“亲情饥渴”亲情的抚慰与关怀对我们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对自身变化、人际交往等方面有着自己的理解与认识,同时也面临许多方面的问题和烦恼,需要有渠道倾诉,有亲人安慰。但由于父母长年在外务工,有的半年、一年、甚至几年都难以给孩子打一个电话、写一封信、见一次面。亲情很难维系,思想很难勾通,烦恼无法倾听,根本不能给孩子足够的关怀。班上的裴清清同学甚至已多年没与母亲见面,至使她已经遗忘了母亲的相貌,更谈不上有何亲情。二、贫困儿童“恶行劣习”。大多数贫困儿童自我控制能力不强,生活习惯不良,表现在不讲卫生、不换衣服、挑食挑穿、乱花钱;有的贫困儿童行为习惯较差,在家里不听代养人教导,顶撞祖辈、不服管理、我行我素。三、贫困儿童“成绩低劣”尽管有许多贫困儿童也表现出了强烈的求学愿望,然而,贫困儿童实际学习情况却不容乐观。从总的调查情况来看,贫困儿童只有2%的成绩优秀,10%的成绩中等偏上,成绩中等或中等偏下水平和相当差的却占到了75、3%!四、贫困儿童“悲情滥感”。据调查显示,贫困儿童监护人对留守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介入较少,关注不够。由于远离父母,缺少了起码的与父母交流的机会,而监护人又无暇顾及他们的情感变化,这对留守子女的心理健康极为不利,常引发种种心理病症,如感情脆弱、自暴自弃、焦虑自闭、缺乏自信、悲观消极。二、问卷信息分析1、什么是贫困儿童?根据本次在虹桥镇的调查显示:对于贫困儿童,有50%的人知道了解,47%的人不知道什么是贫困儿童,3%的是有点印象,但具体不清楚(如图四)。而在这些人中有55%的人认为媒体关注度非常频繁,35%的任务比较少(如图五)。(图四)(图五)由该图我们可以看出:在中国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的父母为了生计外出打工,用勤劳和智慧获取家庭收入,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作出了贡献,但他们的子女却留在了农村家里,与父母相伴的时间微乎其微,包括内地城市,一样也是父母双双外出去繁华都市打工。这些本应是父母掌上明珠的儿童集中起来都变成了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贫困儿童。

贫困儿童问题是近年来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随着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走入城市,在广大农村也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农村贫困儿童。留守的少年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一些人甚至会因此而走上犯罪道路。

2、为什么会产生贫困儿童?根据本次在虹桥镇的调查显示:87%人们习以为常的把这些做归咎在父母身上,当然也有近10%的人则觉得是在家监护人的错,也不乏2%的人们认为,学校作为教育孩子的地方,未发挥其作用,是学校的错,剩下1%将过错怪罪于邻里、他人的身上,让人有点匪夷所思(如图七)。(图六、图八)是产生的原因与后果。(图六)(图七)(图八)由该图我们可以看出:家庭贫困有些会造成了部分贫困孩子心理失衡,使他们在心理上成了一个不容忽视的弱势群体。一是强烈的自卑意识和失落感。二是敏感的人际关系和孤独感。三是迷茫的择业心态和恐惧感。长期的自卑、压抑会使贫困孩子的内心非常脆弱、敏感。经济上的窘迫是他们不愿提及的害怕同学的怜悯。出于自我保护的需要,对任何事情都多疑,其他同学无心的说笑,在他们听来可能是嘲笑,与自己本来无关的事情,他们也会认为同学是在背后议论自己。这样既为他们自己增添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又使他们容易受到更多挫折,从而对他人产生对抗情绪甚至敌意,致使人际关系紧张。同时,他们通常不想让别人知道自己的困难情况,宁可自己艰苦一些,也不愿轻易求助。在有关调查中发现,56%的贫困生对“其他同学主动帮助你”的态度是“虽心怀感激但不愿接受”,31%的贫困生对“无偿资助”表示“不愿接受”,其原因是“认为会被别人瞧不起,会对自己产生不良影响”。在父母教养方式中,不良的教养方式如孩子做错事任其自然、经常打孩子、违反家规时打孩子及惹父母生气时父母不理孩子,容易导致儿童产生心理行为问题。相反父母采取良好的教养方式如鼓励孩子做事、孩子做事情要问为什么、学习成绩不好进行鼓励时,儿童心理行为问题发生率要低一些。因此,要想保持儿童身心健康发展,首先父母应懂得正确的教养方式,在面对儿童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时,能够给予真正的理解与帮助,而不是采用惩罚等消极教养方式,使儿童产生不良的负性情绪,进而出现心理疾病。对于贫困儿童,我们该怎么办?根据本次在虹桥镇的调查显示:学校作为传授知识的地方,人们赋予了它很大职责,56%的人们认为学校应该关心他们,多替他们举办一些暑期活动,减少他们的孤单感;28%的人们则觉得学校应更加关爱学生,开设心理辅导室,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避免他们产生心理疾病;更有12%的人们觉得,老师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而且更应该在假期进行家访,与孩子们增进心灵的距离,多沟通与交流;也有不少人觉得近2%认为学校可以设置助学金,减少孩子们的负担,让他们生活的好一些;余下2%则觉得学校可以开设免费的课外兴趣小组等等,来增加孩子们之间的沟通,让孩子们可以学的更多(如图九)。而(图十)则更多的追究社会政府的责任,56%人们希望政府能够继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人们生活水平,改善贫困贫困儿童生活质量;另有27%的人们则希望政府能够加强教育事业的投入,改善农村儿童的学习条件,让他们获得各多的知识;也有约13%的人们觉得政府应增加些财政补贴,多加关怀贫困贫困儿童,在学杂费生活费方面给与补助;除此之外约3%的人们认为政府应提高对贫困贫困儿童的宣传力度,呼吁社会给与他们更多的关爱和帮助,联合人民群众共同解决问题,剩下1%的人们则认为政府应加强三农建设,大力发展农村,增加农民补贴,减少税收等等。(图九)(图十)由该图我们可以看出:一、是强化家庭教育,引导贫困儿童家长重视对子女的教育。社会各方面应针对贫困儿童家庭教育缺失的问题,宣传普及家教知识,教育进城务工的农村家长认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明确教育子女的职责。在贫困儿童父母回乡探亲时,组织他们参加家长会或家长学校学习,引导他们经常与孩子进行情感交流,弥补父母不在身边给孩子造成的不良影响。同时教育临时监护人真正负起教养孩子的责任和义务,注重道德教育,更多地满足孩子的精神需求。相关单位要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家长在外出务工的同时,把孩子的生活和教育事情安排好,外出打工后要加强与孩子沟通、学会交流以及教育孩子的科学方式和方法,发挥家长对孩子的独特的教育功能,引导孩子健康成长。让远离父母的孩子真正感到“心有人爱、身有人护、难有人帮”,合力营造农村贫困儿童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二、是强化学校教育,体现学校在贫困儿童教育的主导作用。学校根据每一位贫困儿童身心发展的具体情况,制定不同的教育方案,有针对性的加强对贫困儿童的指导,并进行跟踪管理。建立“三知、三多、三沟通”机制。三知,即知道贫困儿童基本情况、知道贫困儿童监护人情况、知道贫困儿童父母外出务工去向及联系电话等方面的情况;三多,即多与贫困儿童谈心交心,多开展充满人文关怀的集体活动,多到贫困儿童家庭进行家访;三沟通,即定期与贫困儿童的父母、监护人、代管人进行沟通。同时,学校还可以通过开通“亲情热线”电话、开展“结对子”活动等形式,加强学校与家长之间、老师与贫困儿童之间的相互了解和沟通;通过“两免一补”等办法对贫困的贫困儿童进行重点救助,使贫困儿童感受到社会的温暖;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让贫困儿童在亲身体验中受到教育,以弥补他们亲情缺失对其人格健全发展的消极影响。三、是强化社会参与,构成呵护网络,营造爱心温暖健康家园。要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引起社会关注,充分认识农村贫困儿童教育问题的重要性并精心组织开展农村贫困儿童教育工作的宣传,呼吁社会各界人士对农村贫困儿童进行关注,积极推动社会力量来解决这个问题,在全社会形成关爱农村贫困儿童的良好社会环境。社会要热心帮助贫困儿童,不歧视他们。农村基层干部要关心贫困儿童,了解其基本情况,帮助其解决困难,减轻他们的劳动负担。组织志愿者服务活动结对帮助贫困儿童及其家庭,如大学生“三下乡”活动,招募有一定心理辅导常识的大学生组成专门面向贫困儿童的义务帮教队伍,给贫困儿童和代管人提供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辅导。有关部门要大力整治校园周边环境,打击违法经营的网吧,对游戏厅、录像厅等公共娱乐场所进行管理和整治,加大对社会闲散人员的管理教育和监督,根治精神污染对儿童的毒害。开展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社区文化娱乐活动,优化育人环境,让贫困儿童在文明健康的文化氛围中受到良好熏陶。4、您对我们的活动有什么看法与意见吗?通过此次调查活动,让一部分家长及其他人员对贫困儿童有了更加具体的认识,也对贫困儿童的判定标准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也加强了学校内部的交流与合作。在这次调查活动中,学校各部门通力合作,顺利的完成了此次调查,也证明了学校的办事效率和工作能力,也进一步增加了学校永争第一的勇气和信心,但在工作中仍然还有一些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所以学校应该认真总结经验和教训,为今后做得更好而努力,相信你们坚信你们会做得更好!通过此次调研活动,我们可以看出:存在问题:1.营养改善却依然不足。调查结果显示,与其他孩子相比,贫困儿童身体上稍显“单薄”,他们缺少父母的照顾,在营养状况、身体健康等方面受到了不同层次的影响,虽然98%以上贫困儿童无温饱问题,三餐准时就餐,但还有少数儿童受监护人工作时间的不定时影响,就餐时间不规律,同时,合理的饮食结构和营养搭配依然是大部分儿童所向往的。贫困儿童的家庭一般都不会很富裕,他们的父母之所以抛下孩子外出打工,是因为家庭务农的收入无法满足家庭生活的需求。虽然他们外出打工可以挣到一些钱,但众所周知,其付出与收入相比是极不相称的,因此,他们在家庭生活方面是及其节俭的。父母离开后,贫困儿童及其监护人在饮食方面不敢奢求吃好,只要求能填饱肚子。儿童时期正是生长发育的时期,合理的饮食结构和营养搭配对孩子的成长来说是十分重要的,而贫困儿童们对此却是可望而不可及。2.性格偏内向,自主和懦弱矛盾并存。此次调查显示,与以往调查得出的结果稍有改变,性格内向者比例有所下降,低于20%,但依然不容乐观,中偏内向者占了50%左右,中偏外和外向者不多。在能力方面,多数贫困儿童表示会主动去做一些事,但有时畏手畏脚,不敢放手做。据调查采访和资料分析,贫困儿童的性格比例的改变,得益于以前的调查并用之于学校等方面,在以前的调查结果基础上,学校和社会倾注了不少精力,还有就是现代的媒体技术给贫困儿童带来了娱乐,使他们淡忘了些许悲伤。身边缺少父母,是他们不得不学会独立,但心灵没有外力肯定的支持,特别是父母之厚厚的爱的支持,心里没有足够的力量,又使得他们在成长的路上有所退缩,总之,贫困儿童至于尴尬地位——自主与懦弱并存。3.心理偏差问题严重。调查结果表明,贫困儿童中大部分存在或轻或重的心理障碍,忧郁,哀伤,有的放纵。41%的存在部分自卑心理,10%的更存在着自闭和自虐心理,还有诸如自暴自弃、躁动等心理疾病,可以说他们的心理健康堪忧。西部的贫困儿童本就缺少双亲之爱,这点打击着他们的心灵,对父母有一种抵触情绪,导致心理封闭,敏感且攻击性强,有的自闭,心灵变得忧郁哀伤、有的放纵,加上家里生活的不富裕,其在与外界比较之下,内心阴影更是挥之不去,若遇事也不向任何人诉说,久而久之,会有许多心结郁积,情绪压抑在心底,影响他们的人生及幸福感受,导致他们回避现实,不再提及和重视亲情。4.学习成绩有待提高。调查显示,贫困儿童的成绩与非贫困儿童相比差一点,在较好成绩的同学中,贫困儿童仅占39%,剩余的多数则处于中下水平。由于双亲对贫困儿童学习方面的帮助和监督大大减少,甚至完全减除了,使孩子在学习方面处于一种无人过问的状况。学好了,没人夸;学坏了,无人骂。渐渐使孩子对学习产生一种无所谓的态度。孩子的精力不放在学习上,自然就要在其它方面加以消耗,因此,成绩方面愈显下滑。改善建议:泰州市虹桥镇的贫困儿童大致存在以上问题,而有资料显出:贫困儿童心理问题的检出率高达57.14%,解决农村贫困儿童心里问题已是迫在眉睫!政府、家庭和学校联手是解决问题的主要措施。对此,我们有以下建议:一、家庭方面1、调整“教育观念”,目前多数农民文化程度不高,他们误以为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家长只要给钱给物当好“后勤部长”就可以了,至于读书是学校和老师及儿童自己的事情,家长是没有什么责任的,他们一般认为儿童学习成绩的好坏是由儿童个人的素质决定的。家长应该改变这些不正确的思想,树立“子不教,父之过”的教育责任观,明确教育子女是自己的应尽之责。2、慎重选择。父母外出打工要三思而后行,多考虑考虑孩子,孩子的前途比金钱重要。如果家庭经济确实困难,可让文化程度稍高的一方留在家中监护子女,一般以母亲为主,母亲心细,有耐心,孩子更愿意与她们交流。父母都外出务工的,如果条件允许,可让其在打工地接受义务教育。3、定期“温馨对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