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附件1海南省绿色建筑设计基本规程(试行)海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05前言为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国家新型城乡化规划(-)》、国务院办公厅《有关转发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绿色建筑行动方案的告知》(国办发〔〕1号)、住房城乡建设部《有关保障性住房实施绿色建筑行动的告知》(建办〔〕185号)、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和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办公室《有关在政府投资公益性建筑及大型公共建筑建设中全方面推动绿色建筑行动的告知》(建办科〔〕39号)和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有关转发海南省绿色建筑行动实施方案的告知》(琼府办〔〕96号)等文献精神,全方面推动海南省绿色建筑健康、快速发展,实现“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绿色低碳岛”的目的,海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共同组织国家和海南省的有关专家,通过多次研讨并广泛征求意见,编制完毕了本规程。本规程以达成现行国标《绿色建筑评价原则》GB/T50378-一星级规定和《绿色保障性住房技术导则(试行)》最低分规定为基础,本着“因地制宜”和“控制增量成本”的原则,规定了规划设计和施工图设计阶段各有关专业的设计技术要点与设计深度规定。本规程共分3章,重要内容是:总则、规划设计、施工图设计。本规程由海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管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负责技术内容解释。本规程主编单位、参编单位、重要起草人和重要审查人:主编单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海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参编单位:海南省建筑设计院海南城建业工程施工图设计文献审查服务中心中元国际(海南)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海南雅克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海南南方建设设计有限公司海南华得投资咨询有限公司海南民生置业股份有限公司海口市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海南分院海南华磊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海口市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河南宏业建设管理有限公司海口市建筑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中心海南省农垦设计院清华大学中国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重要起草人:梁俊强马欣伯吴薇张焦宏宫玮李红潘兢李长孟向东李立新齐洪威张水弟何四元袁红葛睿婷卢家慧孙吉良胡家僖朱松林飞张碧阳腾久阳胡远琨黄向东宋洪林吴坤顺徐光勇刘长安林波荣鹿勤王昌兴赵锂重要审查人:林明泉蒙少群杨胜先任崇华陈德钟国红邓新兵陈军吴润年
目录TOC\o"1-2"\h\z\uHYPERLINK1总则 1HYPERLINK2规划设计 2HYPERLINK3施工图设计 10HYPERLINK3.1总平面与建筑 10HYPERLINK3.2构造 22HYPERLINK3.3电气 23HYPERLINK3.4给排水 27HYPERLINK3.5暖通 35HYPERLINK3.6景观 40HYPERLINK附表 451总则1.1为全方面推动海南省绿色建筑健康、快速发展,实现“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绿色低碳岛”的目的,制订本规程。1.2本规程合用于海南省新建居住建筑(含保障性住房),公共建筑中的办公建筑、学校建筑、商场建筑、旅馆建筑,以及多功效综合性单体建筑的规划设计。多功效综合性单体建筑中的居住和公共功效区域应分别满足对应建筑类型的有关规定。1.3建设项目除满足本规程的有关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和海南省的法律法规及有关原则、规定的规定。
2规划设计2.1项目选址应符合所在地城乡规划,且应符合各类保护区、文物古迹保护的建设控制规定。场地规划设计应充足考虑环境影响评定报告书的规定和建议,审核场地原始地形图,确保场地建设不破坏本地文物古迹、自然水系、湿地、基本农田、森林和其它保护区。当建设开发确需改造场地内地形、地貌、水系、森林及有保存价值的植被等环境现状时,应在规划设计阐明中提出场地环境恢复方法建议。在旧城改造和城乡化进程中,应尽量对场地内有运用或保护价值的现有建筑纳入建筑规划中尽量加以运用,避免大拆大建,对于保障性住房更应重视对现有建筑的运用。若对现有建筑加以保存运用,则应在规划设计图纸中应标明保存建筑的具体位置。2.2场地应无洪涝、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威胁,无危险化学品、易燃易爆危险源的威胁,无电磁辐射、含氡土壤等危害。设计单位应结合地质勘探报告和环境影评定报告书等文献,在规划设计阐明中对项目场地内不利地段和潜在危险源进行综合评价,并提出防护方法建议。2.3建筑规划布局应满足日照原则,且不得减少周边建筑的日照原则。建筑规划布局设计具体应满足下列规定:(1)对住区或单体建筑及周边建筑的日照进行模拟分析,计算参数与计算成果均应满足国家或行业对居住建筑以及幼儿园、中小学、医院、疗养院、养老院等公共建筑针对国家气候分区Ⅳb地区所制订的有关原则规定;(2)建筑间距、建筑后退距离等规划布局应满足国家或行业对居住建筑以及幼儿园、中小学、医院、疗养院、养老院等公共建筑针对国家气候分区Ⅳb地区制订的有关原则规定,不应对周边建筑带来光污染,且不得使周边建筑原本满足国家或行业日照原则规定的门窗洞口在项目建成后日照时数低于有关原则规定。规划设计阐明中应概述项目场地和周边的地形条件,并结合项目特性提出规划布局规定;规划设计图纸中应标明场地内建筑的具体布局及其与周边建筑的位置关系。2.4节省集约运用土地。(1)居住建筑的人均居住用地指标应满足下列规定:3层及下列不高于41m2;4-6层不高于26m2;7-12层不高于24m2;13-18层不高于22m2;19层及以上的建筑13m2;(2)公共建筑的容积率应达成0.8。场地规划设计应满足下列规定:(1)居住建筑应合理选择户型配比,住区人均居住用地指标满足:3层及下列不高于41m2;4-6层不高于26m2;7-12层不高于24m2;13-18层不高于22m2;19层及以上不高于13m2;当项目场地内存在n幢不同层数的建筑时,则该住区的人均用地指标限值应按下式计算:式中,为第幢建筑的总居住人口数;为住区的总居住人口数,应根据现行国标《都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按每户3.2人计算;为第幢建筑的人均用地指标限值;此时,该住区的实际人均用地指标为:其中为住区场地的总用地面积;则该住区的实际人均用地指标应不大于等于人均用地指标限制,即:(2)公共建筑容积率应不低于0.8。规划设计阐明中应提出项目人均用地指标或容积率指标规定,对于居住建筑项目,应编制人均居住用地指标计算书,对人均用地指标进行计算。2.5场地内合理设立绿化用地。(1)住区绿地率对于新区建设应达成30%,旧区改建项目应达成25%;住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新区建设应达成1.5m2,旧区改建项目应达成1.0m2;属于保障性住房的,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新区建设应达成1.0m2,旧区改建项目应达成0.7m2;(2)公共建筑的绿地率应达成35%。绿地设立应满足下列规定:(1)住区绿化设计应符合现行国标《都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海南省城乡园林绿化条例》、《海南省城乡建设项目配套绿地面积计算规定》(琼建城[]167号)和项目所在市县的都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如《海口市都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三亚市都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和《琼海市都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的有关规定,并编写绿地率和人均公共绿地计算书。另外,还应满足下列规定:1)计算“住区绿地率”时,绿化用地应涉及公共绿地、宅旁绿地、公共服务设施附属绿地和道路绿地(道路红线内的绿地),以及满足本地植树绿化覆土规定、方便居民出入的地下或半地下建筑的屋顶绿化,但不涉及其它屋顶或晒台的人工绿化;2)住区的公共绿地是指满足规定日照规定、适合于安排游憩活动设施、供居民共享的集中绿地,涉及居住区公园、小游园和组团绿地及其它块状、带状绿地。公共绿地应满足的基本规定为:宽度应不不大于8m、面积不不大于400m2且绿地在原则的建筑日照阴影线范畴之外的面积比例不少于1/3。规划设计阐明中应提出项目的住区绿地率和人均公共绿地指标规定,并在规划设计图纸中应标明项目的绿地面积和布局。2.6合理开发运用地下空间。(1)居住建筑的地下建筑面积与地上建筑面积的比率应达成5%;(2)公共建筑的地下建筑面积与总用地面积之比应达成0.5。地下空间设计具体应满足下列规定:(1)地下空间的开发运用应与地上建筑及其它有关都市空间紧密结合且统一规划。考虑地下空间的运用受诸多因素制约,未运用地下空间的项目应提供有关阐明;当项目的场地区位、地质条件或起建筑构造类型、功效或性质经论证不适宜开发地下空间时,该项目可不受本条限制;(2)居住建筑的地下建筑面积与地上建筑面积的比率应达成5%;(3)公共建筑的地下建筑面积与总用地面积之比应达成0.5。规划设计阐明中应提出项目地下空间的运用规定,并应在规划设计图纸中标予以贯彻。2.7场地内风环境应有助于室外行走、活动舒适和建筑的自然通风。(1)冬季典型风速和风向条件下,建筑物周边人行区风速应低于5m/s,且室外风速放大系数应不大于2;(2)过渡季、夏季典型风速和风向条件下,场地内人活动区不应出现涡旋或无风区。场地室外风环境应满足下列规定:(1)建筑总体规划和建筑单体设计应符合现行国标《公共建筑节能设计原则》GB50189和《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原则》JGJ75的有关规定,以及现行《海南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原则》JDJ01和《海南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原则》DBJ03的有关规定;(2)应合理组织建筑的总平面布局,宜使各栋建筑物尽量采用南北向或靠近南北向;总体规划尽量采用行列式和自由式,并保持合适的建筑间距;有多排建筑物的总平面设计应妥善安排导风通道和减少建筑物之间的遮挡,以避免出现自然通风的滞留区;(3)为提高夏季和过渡季自然通风,当建筑呈一字平直排开且体型较长时(超出30m),应在合适位置设立过街楼以加强夏季或过渡季的自然通风;(4)应运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手段对场地风环境进行模拟预测,并完毕模拟报告,据此完毕规划设计。含有应满足下列规定:1)冬季典型风速和风向条件下,建筑物周边人行区风速应低于5m/s,且室外风速放大系数应不大于2;过渡季、夏季典型风速和风向条件下,场地内人活动区不应出现涡旋或无风区;2)场地风环境模拟应以项目所在地块为对象,当模拟仿真成果存在不利风环境时,应有针对性地采用对应方法进行改善,并出具优化论证阐明;3)考虑海南地区以夏季作为重要评价季节,项目场地风环境应有助于夏季和过渡季自然通风;4)场地风环境模拟报告应涉及下列内容:=1\*GB3①不同季节不同来流风速下,场地内1.5m高处的风速分布(矢量图和云图);=2\*GB3②不同季节不同来流风速下,室外活动区的风速放大系数;=3\*GB3③不同季节不同来流风速下,建筑首层及以上典型楼层迎风面与背风面(或重要开窗)表面的压力分布;5)采用流体动力学(CFD)计算办法进行室外风环境模拟时,边界条件和基本设立应满足下列规定:=1\*GB3①计算区域:建筑覆盖区域不大于整个计算域面积的3%;以目的建筑(高度H)为中心,半径5H范畴内为水平计算域;建筑上方计算区域应不不大于3H(H为建筑主体高度);=2\*GB3②模型再现区域:目的建筑边界H范畴内应以最大的细节规定再现;=3\*GB3③网格划分:建筑的每一边人行高度区1.5m或2m高度应划分10个网格或以上;重点观察区域要在地面以上第3个网格或更高的网格内;=4\*GB3④入口边界条件:入口风速的分布应符合梯度风规律,并以距离模拟场地近来的都市气象站10米高处风速为来流风速,按照指数为0.22的状况设立;处在郊区或都市空旷地带的场地幂指数应为0.2,或满足ASHRAE90.1-Fundamental手册中的规定;=5\*GB3⑤地面边界条件:对于未考虑粗糙度的状况,应采用指数关系式修正粗糙度带来的影响;对于实际建筑的几何再现,应采用适应实际地面条件的边界条件;对于光滑壁面应采用对数定律;=6\*GB3⑥湍流模型选择:普通为原则k-ε模型,高精度规定时采用Durbin模型或MMK模型;=7\*GB3⑦差分格式:避免采用一阶差分格式。规划设计阐明应提出项目场地规划设计的总体规定,并应在规划设计图纸应标明建筑的具体布局。2.8场地内人行通道均应采用无障碍设计。场地内人行通道、场地内人行通道与场地外人行通道的连接处、建筑入口等位置,均应按现行国标《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的有关规定设立无障碍设施。总平面设计阐明和建筑设计阐明中的“设计概述”部分均应提出场地内人行通道的无障碍设立规定。2.9自行车停车设施位置合理、方便出入,且有遮阳防雨方法。规划设计阐明中应概述自行车停车设施的设立规定,规划设计图纸中应标明自行车停车设施的具体位置,且具体位置应方便出入。2.10公共建筑提供便利的公共服务。公共服务设立设计应满足下列规定中的2项以上:(1)2种及以上公共建筑集中设立,或公共建筑兼容2种及以上公共服务功效;(2)配套辅助设施设备共同使用,资源共享;(3)建筑向社会公众提供开放的公共空间;(4)设有对社会公众开放的室外活动场地。规划设计阐明中应概述公共服务设施的设立规定,规划设计图纸中应标明公共服务设施的具体位置。2.11结合现状地形地貌进行场地设计与建筑布局,应保护场地内原有的自然水域、湿地和植被,采用表层土运用等生态赔偿方法。规划设计应对场地可运用的自然资源进行勘查,充足运用原有地形地貌,尽量减少土石方工程量,减少开发建设过程对场地及周边环境生态系统(涉及原有水体、湿地和植被,特别是大型乔木)的变化。当建设过程中确需改造场地内的地形、地貌、水体、湿地、植被等时,应在工程结束后及时采用生态复原方法,以减少对原场地环境的变化和破坏;当场地内的地形、地貌、水体、植被被大量改造时,应制订生态保护和赔偿计划。规划设计阐明中应阐明场地开发运用规定及对应的保护方法;规划设计图纸中应标明场地内原有的自然水域、湿地和植被的具体位置,并明确具体的场地开发保护方法。2.12充足运用场地空间合理设立绿色雨水基础设施,对不不大于10hm2的场地应进行雨水专项规划设计。(1)下凹式绿地、雨水花园等有调蓄雨水功效的绿地和水体的面积之和占绿地面积的比例应达成30%;(2)硬质铺装地面中透水铺装面积的比例应达成50%。绿色雨水设施涉及雨水花园、下凹式绿地、屋顶绿化、植被浅沟、雨水截流设施、渗入设施、雨水塘、雨水湿地、景观水体、对功效调蓄设施等。规划设计阐明中应提出场地内绿色雨水基础设施的设立规定,有关图纸中应予以贯彻。其中,当场地面积不不大于10hm2时应进行雨水专项规划设计。编制有雨水调蓄功效绿地和水体面积比例计算书,下凹式绿地、雨水花园等有调蓄雨水功效的绿地和水体的面积之和占绿地面积的比例应达成30%。硬质铺装地面中透水铺装面积的比例应达成50%。2.13建筑平面、空间布局合理,没有明显的噪声干扰。规划设计时,应对项目周边及建筑内部的噪声源进行具体调查,并结合环境影响评定报告书合理拟定建筑物的防噪间距、朝向及平面布置。具体应满足下列规定:(1)噪声敏感建筑物或房间应远离噪声源,而对噪声不敏感的建筑物或房间可作为隔声屏障;(2)锅炉房、水泵房、变压器室、制冷机房等宜单独设立在噪声敏感建筑物之外;确需设立在噪声敏感建筑物内时,宜将噪声源设立在地下,且不适宜毗邻主体建筑或设在主体建筑下;(3)冷却塔与热泵机组宜设立在对噪声敏感建筑物或房间噪声干扰较小的位置。规划设计阐明应对噪声源与建筑布局设立提出具体规定,规划设计图纸应予以贯彻。2.14居住建筑与其相邻建筑的直接间距应超出18米。住建筑与相邻建筑的水平视线距离应超出18m。当不大于18m时,应最少有一栋建筑的外墙上没有窗户。规划设计阐明中应提出建筑布局的具体规定,规划设计图纸中应明确建筑与周边构筑物或建筑的布局关系。
3施工图设计3.1总平面与建筑3.1.1场地应无洪涝、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威胁,无危险化学品、易燃易爆危险源的威胁,无电磁辐射、含氡土壤等危害。当建筑场地内存在各类危险源、潜在危险源和不利地段时,建筑场地与各类危险源的距离应满足对应危险源的安全防护距离等控制性规定;对于场地中的不利地段或潜在危险源应采用必要的避让、防护或控制、治理等方法。具体应满足下列规定:(1)防洪设计应根据防洪安全的规定,并考虑政治、经济、社会、环境等因素,综合论证拟定,设计规定应符合现行国标《防洪原则》GB50201及《都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GB/T50805的有关规定;有条件时应对由不同防洪原则所可能减免的洪灾经济损失与所需防洪费用进行对比分析并合理拟定方案;(2)抗震防灾设计应贯彻“防止为主,防、抗、避、救相结合”的方针,根据都市的抗震防灾需要,以人为本、平灾结合、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统筹规划,根据现行国标《都市抗震防灾规划原则》GB50413及《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的有关规定进行设计;(3)电磁辐射防护限值范畴为100KHZ~300GHZ;当有关危险源距离过近时应采用治理方法,使电磁辐射符合现行国标《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8702的有关规定;(4)对于土壤中氡浓度超标地段的应进行具体设计并采用防护方法,使土壤中氡浓度满足《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的有关规定。建筑设计阐明中应根据规划设计文献和有关检查报告等资料,提出具体的防护方法,总平面图和建筑施工图中应予以贯彻。3.1.2场地内应无排放超标的污染源。根据环境影响评定报告书的评定成果,当项目场地已内存在或运行过程中可能产生未达标排放的污染源时(如易产生噪声的运动和营业场合,油烟未达标排放的厨房、煤气或工业废气超标排放的燃煤锅炉房、污染物超标排放的垃圾堆等),建筑设计阐明中应简述污染源类型,提出对应的治理方法,达成无超标污染物排放的规定,施工图中应予以贯彻。3.1.3建筑设计应避免产生光污染,玻璃幕墙可见光反射比不应不不大于0.2。当建筑设立幕墙时,建筑方案设计文献中应提出玻璃幕墙可见光反射比应达成下列规定:对于市区、交通要道、立交桥等区域的项目,应规定可见光反射比不不不大于0.16;对于其它区域的项目,应规定不不不大于0.2。其中,玻璃幕墙材料的选用应符合现行国标《玻璃幕墙光学性能》GB/T18091的有关规定。另外,设计规定应在有关图纸中予以贯彻。3.1.4场地内人行通道均应采用无障碍设计。总平面图和建筑平面图中应标明人行通道无障碍设施的位置及具体构造。场地内人行通道、场地内人行通道与场地外人行通道的连接处、建筑入口等位置,均应按现行国标《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的有关规定设立无障碍设施(参见图3.1)a无台阶建筑入口b入口坡道图3.1建筑入口无障碍设计样例3.1.5自行车停车设施位置合理、方便出入,且有遮阳防雨方法。总平面图中应根据规划设计文献标明自行车停车设施的具体位置;自行车停车设施施工图(如自行车库/棚及附属设施施工图)中应标明确遮阳和防雨设施的构造方法。3.1.6建筑设计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建筑节能设计原则中强制性条文的规定。建筑设计应满足《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公共建筑节能设计原则》GB50189、《建筑外门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检测办法》GB/T7106、《建筑幕墙》GB/T21086和《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原则》JGJ75等原则和规范的有关规定。建筑设计阐明中应设立节能专篇,对设计根据、工程概况(需写明朝向)、气候分区和计算办法、建筑围护构造热工性能和节能方法、重要部位的保温隔热构造阐明、外门窗设计及热桥部位的保温隔热方法等内容进行阐明,有关图纸中应予以贯彻。3.1.7结合场地自然条件和海南省气候特点,对建筑的体型、朝向、楼距、窗墙比等进行优化设计。建筑平面立面设计应有助于自然通风;建筑朝向应南北朝向,避免东西向开大窗;建筑楼间距应符合日照规定及地方技术规定。居住建筑窗墙比应符合现行原则《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原则》JGJ75的规定;当不符合规定时,权衡判断计算必须在东西向窗墙比满足原则规定的状况下进行。公共建筑窗墙比应符合现行原则《公共建筑节能设计原则》GB50189的规定,即窗墙比不不不大于0.7;当不满足规定时,权衡判断计算必须在外窗K值不不不大于2.5和遮阳系数SC不不不大于0.45的条件下进行。建筑设计阐明中应明确建筑的体型、朝向、楼距和窗墙比的设计规定,施工图中应予以贯彻。3.1.8外窗、玻璃幕墙的可启动部分应使建筑获得良好通风。(1)外窗可启动面积比例应达成35%;(2)玻璃幕墙透明部分可启动面积比例应达成10%。建筑外窗和玻璃幕墙透明部分的启动设计应满足下列规定:(1)对于18层及下列各层,在外窗设计时应综合考虑建筑立面设计风格和安全性规定,灵活选用上悬窗、中悬窗、下悬窗、平开窗等外窗形式,外窗可启动面积占外窗总面积的比例应达成35%;当建筑采用玻璃幕墙时,透明部分的可启动面积比例应达成10%。其中,考虑玻璃幕墙的启动方式有多个,通风效果各不相似,为简朴起见,可将玻璃幕墙活动窗扇的面积认定为可启动面积,而不再计算实际的或当量的可启动面积;(2)出于安全性考虑,对于18层以上各层外窗的可启动面积不做规定性规定,但应采用方法确保通风换气;(3)对于有严格室内温湿度规定且不适宜进行自然通风的建筑或房间,可不执行本条规定;(4)对于居住建筑,卧室、起居室(厅)和厨房应有自然通风,且外窗可启动面积不应不大于地面面积的10%;厨房、卫生间和户外公共区域的外窗通风开口面积不不大于外窗面积45%。建筑设计阐明中应明确外窗或玻璃幕墙透明部分的可启动面积比例规定;建筑平面图、立面图和幕墙图纸中应标明可启动部门的尺寸及位置;门窗表中应统计各朝向外窗或透明幕墙的实际可启动面积,及其与同朝向外墙或幕墙总面积的比例。3.1.9围护构造热工性能比国家现行有关建筑节能设计原则规定高10%。居住建筑围护构造热工性能应符合现行原则《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原则》JGJ75和有关地方原则的规定,并确保外窗、透明幕墙及透明屋顶和非透明屋顶的传热系数K和遮阳系数SC在《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原则》JGJ75的基础上减少10%;公共建筑围护构造热工性能应符合现行原则《公共建筑节能设计原则》GB50189和有关地方原则的规定,并确保外窗、透明幕墙及透明屋顶和非透明屋顶部分的传热系数K和遮阳系数SC在《公共建筑节能设计原则》GB50189的基础上减少10%。建筑设计阐明中应提出围护构造的热工性能参数规定,施工图中应予以贯彻。另外,应编制建筑围护构造热工性能的节能计算书、节能审查表和节能专项阐明。3.1.10不得采用国家和海南省严禁或限制使用的建筑材料及制品。项目选用的建筑材料及制品应符合《建设事业“十一五”推广应用和限制严禁使用技术(第一批)》(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公示第659号)和《墙体保温系统与墙体材料推广应用和限制、严禁使用技术》(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示第1338号)的有关规定。当上述文献对墙体材料的规定不一致时,应按《墙体保温系统与墙体材料推广应用和限制、严禁使用技术》的有关规定执行。建筑设计阐明中应规定不得采用国家和海南省严禁或限制使用的建筑材料及制品,设计时应按照上述要进行选择,并应在施工图中予以贯彻。3.1.11建筑造型要素简约,且无大量装饰性构件。建筑设计时,应考虑装饰性构件的功效性,避免采用没有功效的纯装饰性构件,造成建筑材料的浪费。对于居住建筑,纯装饰性构件的造价不应高于所在单栋建筑总造价的2%,其中,不符合本地气候条件且不利于节能的双层外墙(含幕墙)的面积应不大于外墙总建筑面积的20%;对于公共建筑,纯装饰性构件的造价不应高于所在单栋建筑总造价的5‰。没有功效的纯装饰性构件重要涉及:(1)不含有遮阳、导光、导风、载物、辅助绿化等作用的飘板、格栅和构架;(2)单纯为追求标志性效果的塔、球、曲面等异型构件;(3)高度超出原则规定2倍以上的女儿墙。建筑设计阐明中应提出建筑造型设计和装饰性构件的设立规定,施工图中应予以贯彻。编制装饰性构件功效阐明书(见附表1),阐明每栋建筑各类装饰性构件的具体功效;编制纯装饰性构件造价比例计算书(见附表2),根据工程造价预算表,对纯装饰性构件造价占单栋建筑总造价的比例进行计算,其中单栋建筑的总造价是指该建筑的土建及安装工程总造价,不涉及征地等其它费用。3.1.12居住建筑不得采用国标《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规定的特别不规则或严重不规则的建筑形体。居住建筑均不得选用国标《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第3.4节中规定的特别不规则和严重不规则的建筑形体。建筑设计阐明中的“设计概述”部分应规定不得选用国标《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中规定的特别不规则和严重不规则的建筑形体,施工图中应予以贯彻。编制建筑形体规则性鉴定报告,分析建筑形体与否为国标《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中规定的特别不规则和严重不规则的建筑形体。3.1.13公共建筑中可变换功效的室内空间中可重复使用隔断(墙)比例不应不大于80%。公共建筑可变换功效的室内空间是指商业、办公类建筑中除走廊、楼梯间、电梯间、卫生间、设备机房、公共管井以外的地上室内空间(有特殊隔声、防护及特殊工艺需求的空间不计入),以及作为商业、办公用途的地下空间。可重复使用的隔断(墙)是指使用可再运用材料、可单独拆除的隔断(墙),其在拆除过程中应基本不影响与之相接的其它隔断(墙),且拆卸后可再次运用。重要涉及:大开间敞开式办公空间内的矮隔断(墙)、玻璃隔断(墙)、预制板隔断(墙)、特殊设计的可分段拆除的轻钢龙骨水泥压力板或石膏板隔断(墙)和木隔断(墙)等。用砂浆砌筑的砌体隔断(墙)不算可重复使用的隔断(墙)。在确保室内工作环境不受影响的前提下,公共建筑可变换功效室内空间的可重复使用隔断(墙)比例不应不大于80%。建筑设计阐明中应提出可变换功效室内空间的可重复使用隔断(墙)比例规定,有关图纸中应予以贯彻,并编制可重复使用隔断(墙)使用比例计算书,计算具体比例。可重复使用的隔断比例RC应按下式计算:RC=SC/S式中:SC为建筑内部可变换功效空间中实际采用的可重复使用隔断(墙)围合的建筑面积;S为建筑内部可变换功效空间面积总和。3.1.14居住建筑重要功效房间的室内噪声级应满足现行国标《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50118中的低限规定,公共建筑重要功效房间的室内噪声级应达成现行国标《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50118中的低限原则限值和高规定原则限值的平均值。建筑设计时,应合理设计外围护构造和房间布局以减少重要功效房间的噪声级。居住建筑重要功效房间的室内噪声级应满足现行国标《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50118中的低限规定,公共建筑重要功效房间的室内噪声级应达成现行国标《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50118中的低限原则限值和高规定原则限值的平均值(平均值按四舍五入取整,详见表3.1);表3.1重要功效房间噪声级规定建筑类型房间名称允许噪声级(A声级,dB)低限规定高原则规定住宅建筑卧室≤45(昼)/≤37(夜)≤40(昼)/≤30(夜)起居室(厅)≤45≤35学校建筑语音教室、阅览室≤40≤35普通教室、实验室、计算机房≤45≤40音乐教室、琴房≤45≤40舞蹈教室≤50≤45教师办公室、休息室、会议室≤45≤40健身房≤50—教学楼中封闭的走廊、楼梯间≤50—旅馆建筑客房≤45(昼)/≤40(夜)≤40(昼)/≤35(夜)办公室、会议室≤45≤45多用途厅≤50≤45餐厅、宴会厅≤55≤50办公建筑单人办公室≤40≤35多人办公室≤45≤40电视电话会议室≤40≤35普通会议室≤45≤40商业建筑商场、商店、购物中心、会展中心≤55≤50餐厅≤55≤45员工休息室≤45≤40走廊≤60≤50(注:表中信息源自现行国标《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50118;“—”表达该项只有控制项规定)建筑设计阐明中应提出具体的隔声降噪方法,并应在施工图中标明围护构造的具体构造做法和房间布局。另外,应编制重要功效房间室内噪声及隔墙、楼板和门窗的隔声性能计算报告。3.1.15居住建筑重要功效房间的外墙、隔墙、楼板和门窗的隔声性能应满足现行国标《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50118中的低限规定,公共建筑重要功效房间的外墙、隔墙、楼板和门窗的隔声性能应满足现行国标《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50118中的低限原则限值和高规定原则限值的平均值。外墙、隔墙和门窗的隔声性能指空气声隔声性能,而楼板的隔声性能涉及空气声和撞击声隔声性能。居住建筑重要功效房间的外墙、隔墙、楼板和门窗的隔声性能应满足现行国标《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50118中的低限规定,公共建筑重要功效房间的外墙、隔墙、楼板和门窗的隔声性能达成现行国标《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50118中的低限原则限值和高规定原则限值的平均值(平均值按四舍五入取整,详见表3.2和表3.3)。表3.2围护构造空气声隔声原则建筑类型构件/房间名称空气声隔声单值评价量+频谱修正量(dB)低限规定高原则规定住宅建筑分户墙、分户楼板计权隔声量+粉红噪声频谱修正量RW+C>45>50户(套)门≥25≥30户内卧室墙≥35—户内其它分室墙≥30—分隔住宅和非居住用途空间的楼板计权隔声量+交通噪声频谱修正量RW+Ctr>51—交通干线两侧卧室、起居室(厅)的窗≥30≥35其它窗≥25≥30外墙≥45≥50卧室、起居室(厅)与邻户房间之间计权原则化声压级差+粉红噪声频谱修正量DnT,w+C≥45≥50住宅和非居住用途空间分隔楼板上下的房间之间≥51—学校建筑语音教室、阅览室的隔墙与楼板计权隔声量+粉红噪声频谱修正量RW+C>50—普通教室与多个产生噪声的房间之间的隔墙、楼板>50—普通教室之间的隔墙与楼板>45>50音乐教室、琴房之间的隔墙与楼板>45>50产生噪声房间的门≥25≥30其它门≥20≥25外墙计权隔声量+交通噪声频谱修正量RW+Ctr≥45≥50邻交通干线的外窗≥30≥35其它外窗≥25≥30语音教室、阅览室与相邻房间之间计权原则化声压级差+粉红噪声频谱修正量DnT,w+C≥50—普通教室与多个产生噪声的房间之间≥50—建筑类型构件/房间名称空气声隔声单值评价量+频谱修正量(dB)低限规定高原则规定学校建筑普通教室之间计权原则化声压级差+粉红噪声频谱修正量DnT,w+C≥45≥50音乐教室、琴房之间≥45≥50旅馆建筑客房之间的隔墙、楼板计权隔声量+粉红噪声频谱修正量RW+C>40>50客房与走廊之间的隔墙>40>45客房门≥20≥25客房外墙(含窗)计权隔声量+交通噪声频谱修正量RW+Ctr>30>40客房外窗≥25≥35客房之间计权原则化声压级差+粉红噪声频谱修正量DnT,w+C≥40≥50走廊与客房之间≥35≥40室外与客房计权原则化声压级差+交通噪声频谱修正量DnT,w+Ctr≥30≥40办公建筑办公室、会议室与普通房间之间的隔墙、楼板计权隔声量+粉红噪声频谱修正量RW+C>45>50门≥20≥25办公室、会议室与产生噪声的房间之间的隔墙、楼板计权隔声量+交通噪声频谱修正量RW+Ctr>45>50外墙≥45≥50邻交通干线的办公室、会议室外窗≥30≥35其它外窗≥25≥30办公室、会议室与普通房间之间计权原则化声压级差+粉红噪声频谱修正量DnT,w+C≥45≥50办公室、会议室与产生噪声的房间之间计权原则化声压级差+交通噪声频谱修正量DnT,w+Ctr≥45≥50商业建筑健身中心、娱乐场合等与噪声敏感房间之间的隔墙、楼板计权隔声量+交通噪声频谱修正量RW+Ctr>55>60购物中心、餐厅、会展中心等与噪声敏感房间之间的隔墙、楼板计权隔声量+交通噪声频谱修正量RW+Ctr>45>50健身中心、娱乐场合等与噪声敏感房间之间计权原则化声压级差+交通噪声频谱修正量DnT,w+Ctr≥55≥60购物中心、餐厅、会展中心等与噪声敏感房间之间≥45≥50(注:表中信息源自现行国标《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50118;学校建筑产生噪声的房间系指音乐教室、舞蹈教室、琴房、健身房;“—”表达该项只有控制项规定)表3.3楼板撞击声隔声原则建筑类型楼板部位撞击声隔声单值评价量(dB)低限规定高原则规定住宅建筑卧室、起居室的分户楼板计权规范化撞击声压级Ln,w(实验室测量)<75<65计权规范化撞击声压级L’nT,w(现场测量)≤75≤65学校建筑语音教室、阅览室与上层房间之间的楼板计权规范化撞击声压级Ln,w(实验室测量)<65<55计权规范化撞击声压级L’nT,w(现场测量)≤65≤55普通教室、实验室、计算机房与上层产生噪声的房间之间的楼板计权规范化撞击声压级Ln,w(实验室测量)<65<55计权规范化撞击声压级L’nT,w(现场测量)≤65≤55音乐教室、琴房之间的楼板计权规范化撞击声压级Ln,w(实验室测量)<65<55计权规范化撞击声压级L’nT,w(现场测量)≤65≤55普通教室之间的楼板计权规范化撞击声压级Ln,w(实验室测量)<75<65计权规范化撞击声压级L’nT,w(现场测量)≤75≤65医院建筑病房、手术室与上层房间之间的楼板计权规范化撞击声压级Ln,w(实验室测量)<75<65计权规范化撞击声压级L’nT,w(现场测量)≤75≤65听力测听室与上层房间之间的楼板计权规范化撞击声压级L’nT,w(现场测量)≤60—旅馆建筑客房与上层房间之间的楼板计权规范化撞击声压级Ln,w(实验室测量)<75<55计权规范化撞击声压级L’nT,w(现场测量)≤75≤55办公建筑办公室、会议室顶部的楼板计权规范化撞击声压级Ln,w(实验室测量)<75<65计权规范化撞击声压级L’nT,w(现场测量)≤75≤65商业建筑健身中心、娱乐场合等与噪声敏感房间之间的楼板计权规范化撞击声压级Ln,w(实验室测量)<50<45计权规范化撞击声压级L’nT,w(现场测量)≤50≤45(注:表中信息源自现行国标《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50118;低限原则限值和高规定原则限值的平均值按四舍五入取整;“—”表达该项只有控制项规定)建筑设计阐明中应提出外墙、隔墙、楼板和门窗的隔声性能规定,施工图中应标明围护构造及有关设施的具体构造做法(隔声解决实例见图3.2)。图3.2隔声解决实例3.1.16屋顶和东、西外墙隔热性能应满足现行国标《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的规定。在自然通风条件下,房间的屋顶和东、西外墙内表面的最高温度应符合现行国标《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的有关规定。建筑设计阐明“建筑节能设计”部分中应提出建筑屋顶和东、西外墙的热工性能指标规定;施工图中应明确围护构造的具体构造做法,其中对于原则图集中未涵盖的特殊热桥部位,应单独绘出节点大样图。编制屋顶和东、西外墙隔热性能专项计算分析报告,计算自然通风条件下屋顶和东、西外墙内表面的最高温度。3.1.17重要功效房间的采光系数应满足现行国标《建筑采光设计原则》GB/T50033的规定。其中,居住建筑卧室、起居室的窗地面积比应达成1/7,公共建筑重要功效房间60%以上面积的采光系数应符合现行国标《建筑采光设计原则》GB50033的有关规定。居住建筑卧室、起居室(厅)、书房、厨房应设立外窗,窗地比应达成1/7;外窗设计应满足现行《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第5.1.3条的规定,且房间采光系数不低于现行国标《建筑采光设计原则》GB/T50033的有关规定。公共建筑重要功效房间60%以上面积的采光系数满足现行国标《建筑采光设计原则》GB/T50033的有关规定。对于居住建筑,建筑平面图和剖面图中应标明不同房间的窗地比,且门窗表中应列出窗户的规格和型号;对于公共建筑,设计阐明中应提出改善重要功效房间采光环境的技术方法,并在建筑平面和剖图中应予以贯彻。3.1.18有效改善建筑室内天然采光效果,地下空间平均采光系数不不大于0.5%的面积应达成首层地下室面积的5%。对于设立地下室的项目,重要可采用下沉广场、天窗、采光井、反光板、和导光管系统(见图3.3)改善地下空间的采光。对于非人防地下空间,平均采光系数不不大于0.5%的面积应达成其首层面积的5%。图3.3导光管系统示意图建筑设计阐明中应提出改善地下室采光的技术方法,施工图纸中应予以贯彻。同时应编制采光计算报告,统计非人防地下空间中平均采光系数不不大于0.5%的面积占其首层面积的比例。图3.3导光管系统示意图3.1.19居住建筑通风开口面积与房间地板面积的比例应达成10%,并设有明卫。居住建筑的通风开口面积与房间地板面积的比例不应不大于10%,有助于形成穿堂风,且不同户型均应设立明卫(公寓除外)。建筑设计阐明中应提出建筑通风开口面积与房间地板面积的比例规定,以及明卫的设立规定,有关图纸中应予以贯彻。同时,应编制建筑通风开口面积比例计算书,计算通风开口面积与房间地板面积的比例。3.2构造3.2.1混凝土构造中梁、柱纵向受力普通钢筋应采用不低于400MPa级的热轧带肋钢筋。构造设计阐明中的“重要构造材料”部分应规定梁、柱纵向受力普通钢筋采用不低于400MPa级的热轧带肋钢筋,梁配筋图及柱配筋图应标明钢筋的具体型号。3.2.2出租出售的公共建筑的公共部位和非出租出售的公共建筑的全部部位应进行土建与装修工程一体化设计。构造设计阐明中应规定对建筑的公共部位(涉及楼梯间、电梯间、公共通道、洗手间、大厅、中庭、货运通道、车库等)进行土建与装修一体化设计;构造施工图纸中应注明预留孔洞的位置、大小,以及装修面层固定件的位置与编号。出租出售的公共建筑的公共部位和非出租出售的公共建筑的全部部位均应按上述规定进行土建与装修工程一体化设计。3.2.3现浇混凝土应采用预拌混凝土。构造设计阐明中“重要构造材料”部分应规定现浇混凝土全部采用预拌混凝土。3.2.4合理采用高强建筑构造材料。高强钢筋和钢材的类型、强度和使用比例应满足下列规定:(1)对于6层以上混凝土构造,400MPa级及以上受力普通钢筋(涉及梁、柱、墙、板、基础等构件中的纵向受力筋及箍筋)的用量应达成钢筋总量的85%以上;(2)对于钢构造,Q345及以上高强钢材的用量应达成钢材总量的70%以上;(3)对于混合构造(指由钢框架或型钢混凝土框架与钢筋混凝土筒体所构成的共同承受竖向和水平作用的高层建筑构造),混凝土构造部分400MPa级及以上受力普通钢筋用量应达成钢筋总量的85%以上;钢构造部分,Q345及以上高强钢材用量应达成钢材总量的70%以上。构造设计阐明中的“重要构造材料”部分应提出高强钢筋和钢材的类型、强度和使用比例规定,并在构造施工图中应予以贯彻。编制高强建筑构造材料使用比例计算书(见附表3),根据工程材料概预算清单计算400MPa级及以上受力普通钢筋和Q345及以上高强钢材的用量比例。3.2.5在确保安全的状况下,使用可再运用建筑材料和可再循环建筑材料,其质量之和占建筑材料总质量的比例,对于居住建筑不应不大于6%,对于公共建筑不应不大于10%。可再运用材料是指在不变化所回收物质形态的前提下,能够进行材料的直接再运用,或通过再组合、再修复后再运用的材料(涉及砌块、砖、瓦、料石、管道、预制混凝土板、木材、钢材、部分装饰材料等)。可再循环材料是指对无法进行再运用的材料,通过变化物质形体生成另一种材料,即可实现多次循环运用的材料(涉及钢、铸铁、铜、铜合金、铝、铝合金、不锈钢、玻璃、塑料、石膏制品、木材、橡胶等)。在确保安全的状况下,可再运用和可再循环材料质量之和占建筑材料总质量的比例,对于居住建筑不应不大于6%,对于公共建筑不应不大于10%。构造设计阐明中应提出可再运用和可再循环建筑材料的使用比例规定,并在构造施工图中应予以贯彻。编制可再运用和可再循环材料使用比例计算书(见附表4),根据工程概预算材料清单,对可再运用和可再循环材料的使用比例进行计算。计算过程中,对于既能够直接再运用又能够回炉后再循环运用的材料(如原则尺寸的钢构造型材等)不得重复计算。3.3电气3.3.1建筑设计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建筑节能设计原则中强制性条文的规定。电气设计应满足《公共建筑节能设计原则》GB50189和《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原则》JGJ75等原则和规范的有关规定。电气设计阐明中应设立节能专篇,对供配电系统、照明系统及自动控制系统的节能设计方法进行阐明,有关图纸中应予以贯彻。3.3.2对于采用集中空调的建筑,冷热源、输配系统和照明等各部分能耗应进行独立分项计量。对于采用集中空调的建筑,冷热源、输配系统和照明等各部分能耗应进行独立分项计量,电气设计阐明中应对分项计量系统进行完整、具体阐明,且系统图和平面图中应标明具体安装位置。具体应满足下列规定:(1)对于居住建筑,应对车库、底层商业网点及公共部分的照明按有关技术规范规定进行分项计量设计;对于建筑面积不不大于5000m2的公共建筑,应参考《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监测系统分项能耗数据采集技术导则》等有关技术规范规定进行分项计量设计;(2)应合理安装各系统能耗计量装置或设施,方便于物业的统计管理和运行分析。电气设计阐明中应对分项计量系统进行完整、具体阐明,系统图和平面图中应予以贯彻。3.3.3建筑公共空间各房间、场合的照明功率度值不应高于现行国标《建筑照明设计原则》GB50034规定的现行值。建筑公共空间各房间、场合的照明系统设立具体设计应满足下列规定:(1)照明设计应选用高效光源和灯具,在满足照度规定的前提下尽量减小照明功率密度值;(2)公共空间各房间或场合的照明功率密度值不应高于现行国标《建筑照明设计原则》GB50034规定的现行值并达成对应照度值规定。电气设计阐明中应提出照明灯具选型规定,并明确公共空间各房间或场合照明功率密度设计值规定。3.3.4走廊、楼梯间、门厅、大堂、大空间、地下停车场等场合的照明系统应采用分区、定时、感应等节能控制方法。项目走廊、楼梯间、门厅、大堂、大空间、地下停车场等区域应合理设立照明声控、光控、定时、感应等自控装置,达成在确保使用效果的前提下的节能目的。公共建筑照明系统应根据建筑的使用功效和时间进行分区设计和控制。电气设计阐明的“照明系统”部分中应提出走廊、楼梯间、门厅、大堂、大空间、地下停车场等区域照明系统的节能控制方法,照明平面图等有关图纸中应予以贯彻。3.3.5合理选用电梯和自动扶梯,并采用电梯群控、变频调速等节能控制方法。在满足使用规定的前提下应选择节能型电梯,并根据项目实际状况采用如变频调速、能量再生回馈、电梯群控等有关节能控制方法。电气设计阐明“节能”部分中应概述电梯节能控制的具体方式。3.3.6建筑照明数量和质量应符合现行国标《建筑照明设计原则》GB50034的规定。对于建筑公共部分和土建装修一体化设计的建筑,其照明数量和质量指标(涉及照度、照度均匀度、眩光值、普通显色指数等)应符合现行国标《建筑照明设计原则》GB50034的有关规定。电气设计阐明中应提出建筑照明数量和质量的具体指标规定;灯具与光源选型表中应标明各类灯具的性能参数;照明电气和弱电施工图中应标明各类灯具的具体安装位置。编制照明计算书,对照明数量和质量的有关指标进行分析计算。其中,公共建筑惯用房间或场合的不舒适眩光应采用统一眩光值(UGR)进行评定,并根据《建筑照明设计原则》GB50034附录A进行计算。3.3.7供暖、通风、空调、照明等设备自动监控系统应工作正常,且运行统计完整。供暖、通风、空调、照明等设备自动监控系统的设立应遵照下列原则与规定:(1)对空调通风系统的冷热源、风机、水泵等设备必须进行有效监控,惯用的控制方略有定值控制、最优控制、逻辑控制、时序控制和反馈控制等;对照明系统,在确保照明质量的前提下应尽量减小照明功率,可采用人体感应、照度或延时等自动控制方式;(2)对于10万平方米下列的住宅区和2万平方米下列的公共建筑,能够不设立设备自动监控系统,但应设立简易有效的控制方法,如对风机水泵的变频控制、不联网的就地控制器、简朴的单回路反馈控制等;(3)应含有对建筑物环境参数的监测功效;(4)应满足物业管理需要实现数据共享,可生成节能及优化管理所需的多个有关信息分析和统计报表;(5)应含有良好的人机交互界面;(6)应可共享公共安全等有关系统的信息资源。电气设计阐明中应提出建筑供暖、通风、空调、照明等设备自动监控系统的设立规定,施工图中应予以贯彻;重要设备表中应列出监控系统有关设备的型号和规格。3.3.8智能化系统的运行效果应满足建筑运行与管理的需要。智能化系统应涉及安全技术防备系统、信息通信系统、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和安(消)防监控中心。智能化系统的设立,对于住宅建筑应符合现行行业原则《居住区智能化系统配备与技术规定》CJ/T174的有关规定;对于公共建筑应符合现行国标《智能建筑设计原则》GB/T50314的有关规定。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2万平方米以上大型公共建筑可参考《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监测系统分项能耗数据采集技术导则》、《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监测系统分项能耗数据传输技术导则》、《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监测系统楼宇分项计量设计安装技术导则》、《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监测系统数据中心建设与维护技术导则》、《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监测系统建设、验收与运行管理规范》等技术文献进行设计。电气设计阐明中应提出项目智能化系统的设立规定,并应在施工图中予以贯彻;重要设备表中应列出监控系统有关设备的型号、规格。3.4给排水3.4.1场地内应无排放超标的污染源。根据环境影响评定报告书的评定成果,当项目场地已内存在或运行过程中可能产生未达标排放的污染源时,给排水设计阐明中应简述污染源类型,提出对应的治理方法,达成无超标污染物排放的规定,施工图中应予以贯彻。3.4.2建筑设计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建筑节能设计原则中强制性条文的规定。给排水设计应满足《公共建筑节能设计原则》GB50189和《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原则》JGJ75等原则和规范的有关规定。给排水设计阐明中应设立节能专篇,对生活热水系统、给水系统及排水系统的节能设计方法进行阐明,有关图纸中应予以贯彻。3.4.3制订水资源运用方案,统筹运用多个水资源。给排水设计时应编制给排水系统方案,具体应涉及但不限于下列内容:(1)国家、海南省和有关地市有关原则与文献(如《海南经济特区水条例》、《海口市都市供水排水节省用水管理条例》)规定的节水规定,项目周边地区的水资源状况、气象资料、地质条件及市政设施状况阐明;(2)项目概况,当项目包含多个建筑类型(如都市综合体建筑、住宅、办公建筑、旅馆、商场和会展)时,可统筹考虑项目内的水资源状况,以拟定综合运用方案;(3)拟定节水用水定额,编制水量估算表(含水量计算表)及水量平衡表,具体满足下列规定:1)用水定额应结合区域的总体用水状况进行考虑,参考现行国标《民用建筑节水设计原则》GB50555的有关规定,以及海南省经济状况、气候条件、用水习惯和区域水专项规划进行拟定。2)用水量估算不仅应考虑建筑室内盥洗、沐浴、冲厕、冷却水补水、游泳池补水、空调设备补水等室内用水要素,还要综合考虑社区或区域性的室外浇洒道路、绿化、景观水体补水等室外用水要素;3)使用非传统水源时,应进行源水量和用水量的水量平衡分析,编制水量平衡表,并考虑季节变化等多个影响源水量和用水量的因素;(4)给排水系统设计方案介绍1)给水系统设计方案应涉及水源状况概述(涉及自备水源和市政给水管网)、供水方式、给水系统分类及组合状况、分质供水状况、当水压水量局限性时所采用的方法以及避免水质污染的方法等。具体应按下列原则和规定进行编制:=1\*GB3①供水应充足运用市政压力,加压系统应选用节能高效的设备,分区合理,并采用方法进行减压限流,确保水压稳定、可靠,水量和水压应可向全部顾客不间断供应符合卫生规定的用水;=2\*GB3②水质满足国家、地方和行业原则规定规定。生食品洗涤、烹饪、盥洗、淋浴、衣物洗涤、家具擦洗用水的水质原则应满足现行国标《生活饮用水卫生原则》GB5749、《都市供水水质原则》CJ/T206、《饮用净水水质原则》CJ94的有关规定;当采用二次供水设施确保住宅正常供水时,水质卫生原则应满足现行国标《二次供水设施卫生规范》GB17051的有关规定;生活热水系统的水质规定与生活给水系统的水质规定相似;管道直饮水水质应满足现行国标《饮用净水水质原则》CJ94的有关规定;采用非传统水源作为杂用水时,应满足各类杂用水水质原则;=3\*GB3③管材、管道附件及设备等供水设施的选用和运行不应对供水造成二次污染。有直饮水时,直饮水应采用独立的循环管网供水,并设立水量、水压、水质、设备故障等安全报警装置。使用非传统水源时,应采用方法避免误接、误用和误饮,并注意保障其在储存、输配等过程中的水质和水量安全;=4\*GB3④选择热水供应系统时,若热水用水量较小且用水点分散,宜采用局部热水供应系统;若热水用水量较大且用水点比较集中,宜采用集中热水供应系统,并设立完善的热水循环系统。其中,设立集中生活热水系统时,应通过采用混水器、恒温阀、压差控制装置等确保冷热水系统压力平衡;2)排水方案应涉及现有排水条件阐明、排水系统选择、排水体制及污水排水量等,具体应按下列原则和规定进行编制:=1\*GB3①设立完善的污水收集和污水排放等设施;=2\*GB3②室外排水系统应实施雨污分流,雨水收集、解决及排放系统不应对周边的人和环境产生负面影响;=3\*GB3③应根据海南气候、项目地形、地貌等特点合理规划雨水的入渗、排放和运用方式,确保排水渠道畅通,减少雨水受污染的几率,尽量地合理运用雨水资源。3)为避免室内重要物资和设备受潮,应采用有效方法避免管道、阀门和设备的漏水、渗水或结露;(5)节水器具、设备和系统阐明应对给水系统中采用的节水器具、高效节水设备和有关的技术方法进行阐明,且全部项目应采用节水器具;(6)污水解决方案按照市政部门提供的市政排水条件,靠近或在市政管网服务区域的建筑,其生活污水可排入市政污水管,纳入都市污水集中解决系统;远离或不能接入市政排水系统的污水,应单独进行解决(分散解决),且应设立完善的污水收集和污水排放系统;解决后排放到附近受纳水体,其水质应满足现行国标《污水综合排放原则》GB8978的有关规定,即污水解决率和达标排放率必须达成100%;当技术经济指标合理时,可考虑污废水的回收再运用,自行设立完善的污水收集和解决设施;(7)非传统水源运用方案结合项目实际状况,在进行具体技术经济可行性分析的基础上,合理拟定项目与否运用雨水和再生水等水资源;当运用非传统水源时,应进行水量平衡计算,拟定具体的运用办法、规模和解决工艺流程等内容。3.4.4给排水系统设立应合理、完善、安全。建筑给排水系统应满足以下规定:(1)符合现行国标《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城乡给水排水技术规范》GB50788、《民用建筑节水设计原则》GB50555和《建筑中水设计规范》GB50336等有关原则的规定;(2)充足运用市政压力,确保水压稳定、可靠、高效节能。建筑供水系统应选用高效低能耗的设备,如变频供水设备、高效水泵、管网叠压供水等;高层建筑生活给水系统应分区合理,即低区充足运用市政供水压力,高区采用减压分区时不适宜多于一区,且每区供水压力不不不大于0.45MPa;当静水压力不不大于0.35MPa时,应合理采用减压限流的节水方法;生活给水系统入户管表前供水压力不应不不大于0.20MPa;(3)根据用水规定的不同,给水水质满足国家或行业有关原则(见表3.4)的规定;使用非传统水源时,设立避免误接、误用、误饮的全保障方法,且不得对人体健康与周边环境产生不良影响;表3.4用水水质规定序号用水类型用水水质应符合的有关原则1生食品洗涤、烹饪、盥洗、淋浴、衣物洗涤、家具擦洗用水、生活热水《生活饮用水卫生原则》GB5749、《都市供水水质原则》CJ/T206、《饮用净水水质原则》CJ94等2采用二次供水设施确保建筑正常供水《二次供水设施卫生规范》GB170513管道直饮水《饮用净水水质原则》CJ944建筑中水或市政再生水《都市污水再生运用—都市杂用水水质》GB/T18920、《都市污水再生运用—景观环境用水水质》GB/T18921、《生活杂用水水质原则》CJ/T485非传统水源《都市污水再生运用都市杂用水水质原则》GB/T18920、《都市污水再生运用景观环境用水水质》GB/T18921(4)管材、管道附件及设备等供水设施的选用和运行不得对供水造成二次污染,即生活饮用水的水池(箱)应设立消毒设施,各类不同水质规定的给水管线应有明显的管道标记;当有直饮水时,直饮水应采用独立的循环管网供水,并设立水量、水压、水质、设备故障等安全报警装置;(5)卫生热水系统应设立完善的热水循环系统,确保冷热水系统压力平衡。选择热水供应系统时,对于热水用水量较小且用水点分散的建筑,宜采用局部热水供应系统;对于热水用水量较大且用水点比较集中的建筑,宜采用集中热水供应系统,并设立完善的热水循环系统,确保配水点出水温度不低于45℃的时间,对于住宅不超出15s,对于旅馆等公共建筑不超出10s。其中,设立集中生活热水系统时,应通过采用混水器、恒温阀、压差控制装置确保冷热水系统压力平衡;(6)对于设有3个以上卫生间的公寓或住宅,若采用共用水加热设备,则局部热水供应系统应设立回水配件进行自然循环,或设立循环泵进行机械循环;(7)管道阀门和设备应采用有效方法避免漏水、渗水或结露;(8)排水系统应设立完善的污水收集和排放设施,使污水解决率和达标排放率均应达成100%,具体可采用下列方法:1)室外排水系统实施雨污分流,雨水收集、解决及排放系统不应对周边的人和环境产生负面影响;2)根据海南省本地气候、项目地形、地貌等特点合理规划雨水入渗、排放或运用,确保排水渠道畅通,减少雨水受污染的几率,并尽量合理地运用雨水资源。给排水设计阐明中应提出给水系统、给水水质、排水系统和热水循环系统的设立规定,施工图中应予以贯彻。3.4.5采用节水器具,其中卫生器具的用水效率等级应达成三级。节水器具和设备的选择应满足下列规定:1)用水器具应选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第5号公示《目前国家激励发展的节水设备(产品)》和第12号公示《目前国家激励发展的节水设备(产品)》目录中公布的设备、器材和器具;2)对于公共建筑和土建装修一体化设计的居住建筑,在进行给排水设计时,除因功效需要而对工作水压和流量有特殊需求外,全部用水器具均应符合现行原则《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CJ164及《节水型产品技术条件与管理通则》GB/T18870的有关规定,其中,卫生器具的用水效率等级应达成三级(注:当卫生器具符合上述原则规定时,其用水效率基本上能达成三级或三级以上原则;当存在不同等级的节水器具时,应按最低等级进行计算),具体可参考表3.5~表3.10进行选择。表3.5水嘴用水效率等级指标用水效率等级1级2级3级流量(L/s)0.1000.1250.150(注:表中信息源自现行国标《水嘴用水效率限定值及用水效率等级》GB25501)表3.6坐便器用水效率等级指标用水效率等级1级2级3级4级5级用水量(L/次)单档平均值4.05.0双档大档4.55.0用水量(L/次)双档小档3.06.3平均值3.54.05.05.87.2(注:表中信息源自现行国标《坐便器用水效率限定值及用水效率等级》GB25502)表3.7小便器用水效率等级指标用水效率等级1级2级3级冲洗水量(L/次)2.03.04.0(注:表中信息源自现行国标《小便器用水效率限定值及用水效率等级》GB28377)表3.8淋浴器用水效率等级指标用水效率等级1级2级3级流量(L/s)0.080.120.15(注:表中信息源自现行国标《淋浴器用水效率限定值及用水效率等级》GB28378)表3.9大便器冲洗阀用水效率等级指标用水效率等级1级2级3级4级5级冲洗水量(L/次)4.05.06.07.08.0(注:表中信息源自现行国标《便器冲洗阀用水效率限定值及用水效率等级》GB28379)表3.10小便器冲洗阀用水效率等级指标用水效率等级1级2级3级冲洗水量(L/次)2.03.04.0(注:表中信息源自现行国标《便器冲洗阀用水效率限定值及用水效率等级》GB28379)给排水设计阐明中应提出用水器具的选用规定,有关施工图中应予以贯彻。3.4.6采用有效方法避免管网漏损。给排水设计应采用下列方法有效避免管网漏损:(1)给水系统中使用的管材、管件质量应符合现行产品行业原则的规定;新型管材和管件质量应满足有关公司原则的规定,其中公司原则必须经由有关行政和政府主管部门组织专家评定、鉴定并备案;(2)给水系统应选用高性能阀门、零泄漏阀门等;(3)检修阀门的位置和数量应有助于减少检修时的泄水量;(4)合理设计供水压力,避免水压持续高压或压力骤变;(5)对室外埋地管道应采用保护方法,提出室外管道基础解决方案,控制管道埋深,并对埋深不够的管道提出保护方法;(6)设立水箱、水池溢流报警和进水阀门自动联动关闭装置;(7)安装防水锤的装置;(8)根据水平衡测试规定安装分级计量水表,规定安装率应达成100%,且下级水表的设立应覆盖上一级水表的全部出流量,不得出现无计量支路。给排水设计阐明中应提出避免管网漏损的重要方法,其中管材、管件的公称压力等级必须满足系统工作压力的规定,连接方式必须稳妥、可靠;系统图中应标重视要管道的设计流量、水压值以及检修阀门和计量水表的位置,有关施工图中应予以贯彻;重要设备材料表中应明确阀门的材质、耐压等级及性能规定。3.4.7给水系统无超压出流现象,用水点供水压力不应不不大于0.20MPa。给水系统设计时,应系统分析各用水点、用水器具和设备的供水水压和水量规定,设立控制超压出流的技术方法(如管网压力分区、减压阀、减压孔板等),避免给水系统出现超压出流的现象,且用水点水压不应不不大于0.20MPa。当因建筑功效需要,选用特殊水压规定的用水器具时(如大流量淋雨喷头),可根据产品规定采用合适的工作压力,但应选用用水效率高的产品。给排水设计阐明中应提出用水点供水压力的控制方法,系统图中应标重视要用水点的供水压力值。3.4.8设立用水计量装置。(1)按使用用途,对厨房、卫生间、绿化、空调系统、游泳池、景观等用水分别设立用水计量装置,统计用水量;(2)按付费或管理单元,分别设立用水计量装置,统计用水量。用水计量装置的设立应满足下列规定:(1)应结合项目实际状况按使用用途,分别设立用水计量装置,统计用水量(如对厨房、卫生间、绿化、空调系统、游泳池、景观等用水量进行计量);但对于从属同一管理单元、用水功效多且用水点分散、分项计量困难的项目,可只针对其重要用水部门进行分项计量(如餐饮、办公、娱乐、商业、景观、室外绿化等),但应确保满足水平衡规定,即相邻两级水表的计量范畴必须一致;(2)按付费或管理单元,分别设立用水计量装置,统计用水量;(3)给水系统应设立全覆盖分级计量水表,下级水表的设立应覆盖上一级水表的全部出流量,不得出现无计量支路。水表应安装在下列位置:1)给水系统总引入管(市政接口);2)每栋建筑的引入管;3)高层建筑直接从外网供水的低区引入管和高区二次供水的水池前引入管;对于二次供水方式为“水池-水泵-水箱”的高层建筑,有条件时应在水箱出水管上设立水表;4)公共建筑内需单独计量收费的支管起端;5)太阳能系统补水阀门之后;6)屋顶消防水池补水阀门之后;7)满足水量平衡测试及合理用水分析规定的其它部位。给排水设计阐明中应提出用水计量装置的设立规定,系统图中应标明具体的安装位置。3.4.9空调设备或系统采用节水冷却技术,循环冷却水系统设立水解决方法;采用加大集水盘、设立平衡管或平衡水箱的方式,避免冷却水停泵时冷却水溢出。节水冷却技术或方法应满足下列规定:(1)对于开式循环冷却水系统或闭式冷却塔的喷淋水系统,应设立水解决装置或化学加药装置改善水质,保护制冷机组,提高换热效率,减少排污耗水量;(2)对于开式冷却塔或闭式冷却塔的喷淋水系统,应通过加大集水盘、设立平衡管或平衡水箱等方式,相对加大冷却塔集水盘浮球阀至溢流口段的容积,避免冷却水泵停泵时的泄水和启泵时的补水浪费。给排水设计阐明中应提出空调循环冷却水系统的节水冷却技术或方法,重要设备器材表中应明确空调循环冷却水系统的性能参数。3.4.10非传统水源的水质和用水量应统计完整、精确。当项目运用非传统水源时,应设计对应的水质安全保障方法,避免在储存和输配等过程中与饮用水系统混连,并单独设立计量水表,同时应在施工图中标明计量水表的设立位置。3.4.11垃圾收集站(点)及垃圾间不污染环境,不散发臭味。垃圾收集站(点)及垃圾间应设立完善的冲洗和排水设施。给排水设计阐明中应提出冲洗和排水设施的设立规定,施工图中应予以贯彻。3.5暖通3.5.1场地内应无排放超标的污染源。根据环境影响评定报告书的评定成果,当项目场地已内存在或运行过程中可能产生未达标排放的污染源(如油烟未达标排放的厨房、煤气或工业废气超标排放的燃煤锅炉房、污染物超标排放的垃圾堆等)时,暖通设计阐明中应简述污染源类型,提出对应的治理方法,达成无超标污染物排放的规定,施工图中应予以贯彻。3.5.2建筑设计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建筑节能设计原则中强制性条文的规定。暖通设计应满足《公共建筑节能设计原则》GB50189、《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原则》JGJ75和《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等原则和规范的有关规定。暖通设计阐明中应设立节能专篇,对本工程采用该空调方案的理由,冷热源系统、空调水系统、空调风系统、空调管道保温系统及通风系统的节能设计方法进行阐明,有关图纸中应予以贯彻。编制建筑节能计算报告书,计算项目节能率。另外,应编制暖通空调负荷计算书和水力平衡计算书,计算最不利环路及阻力最小环路。3.5.3对于采用集中空调的建筑,不应采用电直接加热设备作为空调系统的供暖热源。当项目采用集中空调时,除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外,普通不应采用电直接加热设备作为供暖热源:(1)无法运用热泵提供供暖热源的建筑,由消防、环保等有关部门出具意见后,可合适地采用电能进行供暖;(2)建筑本身设立了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且发电量满足其电直接加热需求时,可采用电能进行供暖。暖通空调设计时,舒适性空调系统不应设立电直接加热供暖设施,且设备表中应标明空调系统热源设备的规格、型号及性能参数。3.5.4对于采用集中空调的建筑,空调系统的冷、热源机组能效等级优于现行国标《公共建筑节能设计原则》GB50189的规定。采用集中空调系统(涉及分散式房间空气调节器)的公共建筑和居住建筑,各类空调系统冷、热源机组的能效指标比现行国标《公共建筑节能原则》GB50189规定值的提高或减少幅度应满足表3.11的规定。表3.11冷、热源机组能效指标比现行国标《公共建筑节能原则》GB50189的提高或减少幅度机组类型能效指标提高或减少幅度电机驱动的蒸汽压缩循环冷水(热泵)机组制冷性能系数(COP)提高6%溴化锂吸取式冷水机组直燃型制冷、供热性能系数(COP)提高6%蒸汽型单位制冷量蒸汽耗量减少6%单元式空气调节机、风管送风式和屋顶空调机组能效比(EER)提高6%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制冷综合性能系数(IPLV(C))提高8%锅炉燃煤热效率提高3个百分点燃油、燃气热效率提高2个百分点对于安装分散式房间空调器的项目,应选用符合《房间空气调节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GB1.3和《转速可控型房间空气调节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GB21455中规定的节能型产品,即能效等级的2级。设备表中应阐明冷、热源机组的类型和具体的能效指标。3.5.5通风空调系统风机的单位风量耗功率应符合国标《公共建筑节能设计原则》GB50189等的有关规定,且空调冷热水系统循环泵的耗电输冷(热)比应比现行国标《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BG50736规定值低20%。通风空调系统风机风压和空调冷热水系统循环泵扬程应通过系统水力计算拟定,并应满足下列规定:(1)通风空调系统风机单位风量耗功率应符合国标《公共建筑节能设计原则》GB50189等的有关规定;(2)空调冷热水系统循环泵的耗电输冷(热)比应比现行国标《民用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鱼塘租赁与渔业科技推广合作合同3篇
- 2025版高科技产业投资定金及借款服务协议3篇
- 2025公司股权质押借款合同范本
- 2025年度家庭财产分割及子女抚养权变更离婚协议书3篇
- 2025版产业转型升级投资合作协议3篇
- 2024年车辆租赁承包经营合同
- 2024年版房产分割详细离婚合同样本版B版
- 2024年适用服务居间协议样式版B版
- 2024年经济型酒店入住协议
- 2024年足浴店服务人员合同2篇
- 2023年国家卫生健康委项目资金监管服务中心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4年物业管理员理论知识考试题库(含各题型)
- 期末检测试卷(试题)-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 2023-2024学年北京市海淀区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卷含详解
- 备用金管理制度(规章制度)
- 病区持续质量改进计划范文
- 四川省遂宁市城区遂宁市市城区初中2024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水平监测七年级历史试题(无答案)
- 2023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赛项-ZZ019 智能财税基本技能赛题 - 模块二-答案
- 建筑垃圾清运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红色文化知识题【小学低龄组(408题)】附有答案
- 安防个人工作总结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