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程序文献目录01保护机密信息和全部权程序…………302文献控制和管理程序…………………503服务和供应品采购控制程序…………804评审客户规定、标书和合同程序……1005解决客户申诉和投诉程序……………1206不符合工作控制程序…………………1407纠正、防止方法控制程序……………1708统计管理程序…………1909内部审核程序…………2110管理评审程序…………2311人员培训和管理程序…………………2512安全作业管理程序……………………2713环境控制和保护程序…………………2914数据保护程序…………3215测量不拟定度评定程序………………3316允许偏离原则规范程序………………3717仪器设备(原则物质)维护保养和管理程序………3918期间核查程序…………4219样品抽取程序…………4320样品管理程序…………4621成果质量控制程序……………………4822证书报告管理程序……………………5023技术原则、检查办法控制程序………5324量值溯源程序…………5525检查用计算机、软件和网络控制程序………………5726检查分包管理程序……………………6027开展新项目管理程序…………………6128仲裁检查程序…………6329检查质量事故解决程序………………6630原则溶液配制及管理程序……………6831产品质量检查细则的编写程序………7032应急状况解决程序……………………7233产品质量检查及其有关工作程序……73程序文献代号CX01—主题保护机密信息和全部权程序第B版第0次修订第1页共2页1.1目的保护本实验室及委托方的机密信息和技术全部权,真正维护委托方的权益,确保本实验室的第三方公正地位。1.2合用范畴合用于检测活动中所知悉的国家秘密、委托方有关商业秘密和技术秘密及本实验室业务、质量技术、行政文献资料保密工作。1.3职责1.3.1业务科负责委托方样品及有关技术信息(报告成果等)在传递、保管中的保密工作以及本实验室内部质量、技术、业务资料的保密工作。3.2检查室负责委托方有关信息及本单位文献在检查过程中的保密工作。3.3检测人员负责委托方有关信息(特别是报告成果)的保密工作,并接受监督员对保密工作的监督。1.4程序1.4.1保密范畴。(1)委托方技术资料:样品外型,包装设计,内控原则(涉及公司原则)、配方与工艺,新产品鉴定的技术文献和资料,技术成果专利等。(2)委托方的商业秘密。(3)本单位业务资料:多个统计报表,汇总表,上级下达的抽样计划实施方案,质量分析报告等。(4)本单位技术资料:所内技术发展方向,未公开的科研项目内容及拥有的技术成果专利,本所正在进行的科研项目内容和进度状况,本单位未公开的技术资料、情报资料。(5)检查有关技术资料:实验室平面布置图;检测设备的有关技术条件及技术文献;本单位用于检测的特殊技术办法、技术手段及方法;检查报告及原始统计等与检查有关的技术资料。(6)质保体系运行的有关质量文献。(7)需要保密的其它文献和资料。1.4.2实验室全体人员应严格恪守国家有关保密原则,严格保护委托方及本实验室的技术机密。1.4.3委托方及本单位文献资料的外供同意权限。(1)第1.4.1条第(1)款和第(2)款涉及内容未经委托方同意不得向其它公司提供。对委托方确实规定用电话,电传等方式传递检查成果时,须在受理业务时由业务技术室在“委托检查申请单”中注明。当规定电传或电话告知时,经办人需严格按对方提供的电话号码,收件人,在约好的时间内发出,以确保保密。(2)第1.4.1条中第(3)款到第(7)款所列内容,未经本单位有关负责人同意,不得向外提供。程序文献代号CX01—主题保护机密信息和全部权程序第A版第0次修订第2页共2页1.4.4当委托方对其样品及技术资料文献有特殊保密规定时,业务技术室在受理检查时应予以登记,并告知有关科室作好特殊保密工作,对使用技术文献和送检样品的范畴要加以限制。1.4.5未经委托方同意,不得复印或转抄其技术资料,不得对送检样品进行委托检查项目以外的检测。1.4.6凡列入保密范畴的资料文献都必须存档,严格管理内部和外部人员查阅时需经对口负责人同意,并办理借阅手续。1.4.7外来人员未经同意,不准进入情报资料室。1.4.8如果发现有违反本程序的现象,应及时向实验室及质量主管报告。1.4.9凡违反本程序者,视给本单位及委托方造成的损失大小给以批评、处分,直至纪律处分。1.5有关文献1.5.1《统计管理程序》1.5.2《文献控制和管理程序》1.6统计表格1.6.1《文献借阅记录表》程序文献代号CX02—主题文献控制和管理程序第B版第0次修订第1页共3页2.1目的规范质量体系文献的编制、审批、发放、修订、归档等各环节,确保各部门及各工作场合得到并使用对应文献的有效版本。2.2合用范畴2.2.1质量体系文献的全部内容,涉及《质量手册》,《程序文献》,《支持性技术文献》以及外来文献如国标、技术规范等。2.2.2质量体系文献形成的全过程:涉及体系文献的编制、审核、同意、标记、发放、修订、作废以及保存和借阅等。2.3职责2.3.1质量主管负责质量体系文献的编制、审核,同意质量统计格式。2.3.2技术主管负技术性文献和统计格式编制和同意。2.3.3最高管理者负责质量手册和程序文献的同意。2.3.4业务科负责质量体系文献的发放、保存和借阅。2.3.5各检查室负责发放到本部门文献使用过程中的控制。2.4工作程序2.4.1文献的编制。(1)质量体系文献涉及《质量手册》、《程序文献》和《支持性技术文献》,其中《支持性技术文献》又包含“检查细则”、“操作规程”,“统计表格”和“报告”等。(2)质量体系文献的编写通过下列几个过程:培训学习阶段内容涉及: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知识和《评审准则》。调查策划阶段内容涉及:组织机构的现状;各部门职能权限的现状;各部门提出需解决的接口问题;现有管理制度及执行状况和现有的各项原则,仪器设备等状况。组织编写阶段,内容涉及:构成编写构组员,拟定文献格式,制订编写计划,编写者之间分工合作,质量体系文献的研讨、协调、审核、同意及公布。宣贯运行阶段内容涉及:质量体系文献的发放、学习;贯彻实施、检查考核;组织内部审核;根据运行状况修订质量体系文献;质量体系文献的正式定稿。(3)质量手册、质量体系程序文献及管理性质量统计由质量主管组织编制;作业指导书和技术性统计格式由技术负责人组织编制。2.4.2文献的审核和同意(1)质量手册、质量体系程序文献由质量主管负责审核,中心主任同意。(2)作业指导书和技术性统计格式由室技术负责人审核,技术主管同意。(3)管理性统计格式由业务科审核,质量主管同意。(4)全部文献同意后均由业务科资料管理员负责编号存档。2.4.3文献的发放。(1)实验室内部使用的质量体系文献要由业务科加盖“受控”章,并统一编制分发号码。程序文献代号CX02—主题文献控制和管理程序第B版第0次修订第2页共3页(2)文献的发放范畴由业务科根据工作需要拟定,报质量主管同意。特殊状况需要向上级有关部门、承认机构、兄弟单位和客户提供有关文献时,要由中心主任同意。(3)质量体系文献由业务科发放,有关人员应认真填写《质量体系文献发放(回收)统计》。(4)当文献使用人所持文献严重损坏影响使用时,应到业务科办理更换手续,交回破损文献,发放新文献。新文献的分发号与原分发号相似。2.4.4文献的保存(1)业务科应编制全中心和各部门的受控文献清单,方便于检索。(2)质量手册和程序文献书面材料由业务科保存两份,并用电子文档形式保存一份。(3)个人保存的受控文献,要注意保护,不得在其上乱涂乱划,不准私自外借或复制,确保文献清晰,易于识别。2.4.5文献的修订。(1)当质量体系文献需要修订时,应由有关部门或人员提出申请,交由质量主管同意。(2)质量主管组织有关人员对体系文献的有关部分进行修订,文献经修订后要填写修订页中的修订表,并发放“文献修订告知单”告知文献持有人。(3)文献持有人在接到修订告知后,应及时按修订内容划改或换页。(4)当文献需进行大量地修订时,特别是对重要的内容或构造进行修订时,这时应考虑改换版本,原版本作废,换发新版本。2.4.6文献的作废和销毁(1)作废的文献由业务科统一收回,并加盖“作废”章,填写《文献发放(回收)统计》。(2)对特殊需要保存的任何已作废文献(如合订本),都应进行醒目的标记,避免误用。(3)对应销毁的文献,由业务科填写《文献销毁统计》,经质量主管同意后,有业务科负责在有关人员的监督下销毁。2.4.7文献的借阅、复制(1)本实验定工作人员借阅文献应向业务科提出申请,经质量主管同意后,填写《文献借用记录表》,办理借阅手续。(2)外部交流用体系文献的借阅应通过中心主任同意,办理借阅手续方可,并且该文献上不加盖“受控”章。(3)复制与质量管理体系有关的文献须经质量主管同意,由业务科办理并登记编号。2.4.8外来文献控制(1)外来文献如国标、技术规范等,经技术负责人组织确认后可直接引用。(2)外来文献由业务科负责收集,统一编号,加盖受控章,发放到有关部门使用。(3)业务科应通过多个方式定时检索,及时更换有效版本。程序文献代号CX02—主题文献控制和管理程序第B版第0次修订第3页共3页2..4.9文献的评审(1)质量主管和技术主管应定时对现有的质量管理体系文献进行评审。(2)必要时予以修改,具体执行2.4.5条款规定(3)保存在计算机系统内文献或在网上转送文献,其控制执行《检测用计算机、软件和网络控制程序》2.5有关文献2.5.1《检测用计算机、软件和网络控制程序》2.6统计表格2.6.1《受控文献清单》2.6.2《文献借阅统计》2.6.3《文献销毁统计》2.6.4《文献修改申请书》2.6.5《文献修订告知单》2.6.6《文献发放统计》程序文献代号CX03—主题服务和供应品的采购控制程序第B版第0次修订第1页共2页3.1目的为规范并有效控制对检测质量有影响的服务和供应品的采购,确保检测数据的精确可靠。3.2合用范畴合用于对全部检测工作质量有影响的仪器设备、环境设施的采购、安装、维护保养等服务以及重要消耗性材料、技术原则/规范、外部培训教育、咨询的采购服务。3.3职责3.3.1检测室负责所需仪器设备、重要消耗性材料(例如化学试剂)等外部服务的采购申请及对其服务的评价和反馈。3.3.2技术主管负责审核采购申请,并组织对分供方进行考察、评价。3.3.3业务科负责对所采购的大型仪器设备、设施的采购和验收,并保存全部为检查提供所需的支持服务和供应品的全部供应商的统计。3.3.4办公室负责普通低值易耗品等外部支持服务和供应品的采购,对应检测室对其质量进行验收。3.4工作程序3.4.1服务和供应品的识别(1)检测用仪器设备、设施的采购、搬运、安装、维修/保养;(2)检测普通低值易耗品如玻璃器皿、药品试剂等;(3)检测过程中所需的技术原则/规范、外部培训教育、咨询等。3.4.2服务和供应品的申请(1)检查室根据办法原则以及检测工作需要,每月底列出所购仪器设备,重要消耗材料和其它服务的清单,清单中应表明技术性规定,提供时间等。(2)技术主管对各检查室报送的采购清单进行认真审核工作,要特别关注技术性规定,然后报最高管理者审批。(3)技术原则的收集、采购向业务科申请,外部培训教育向总工申请。3.4.3供应商的评价和选择(1)对审批过的采购计划,技术主管应组织选择有关的供应商,并对其进行评审,评审内容以下:提名供应商的规模,历史及资信度;与否通过质量体系认证或产品质量认证;供货业绩;与否获得了所购产品的《制造计量器具许可证》;价格、交货状况、服务状况等。(2)如果外部服务或供应商无独立的质量确保,则对其所供应的产品应全部进行检定/校准、比对实验/验证,并符合采购计划规定。程序文献代号CX03—主题服务和供应品的采购控制程序第B版第0次修订第2页共2页(3)对于通过评审合格的供应商,技术主管应与其订立采购合同或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3.4.4服务和供应品的验证(1)业务科负责对所采购的大型仪器设备、设施的验收。(2)对应检测室对普通低值易耗品等外部支持服务和供应品的质量进行验收。(3),验收应根据采购合同规定,分下列几个环节:对照购货合同检查所购产品和材料的数量和型号规格,技术指标与否符合规定。如有可能,应对所购仪器设备和材料进行检定,校准或比对实验,成果要符合计量检定规程或校准规范规定。对于不符合规定的仪器设备和材料,要及时告知供应方进行调换或退货,必要时还要追加赔偿。供应方应对其提供的仪器设备进行调试,并运用一段时间确保正常。(4)验收合格的仪器设备、设施由业务科负责建立档案。3.4.5供应品的领用(1)产品使用部门填写《领料单》,经室主任签字后到仓库领取。(2)保管员按《领料单》发放物品。3.4.6资料保存资料室应保存全部为检查提供所需仪器设备,材辅料等所用供应商的统计并完整归档,档案内容以下:与供应商订立的合同或合同;供应方的质量确保证明、体系认证印件、CMC制造许可证印件等;实验室采购计划及评审材料;验收统计;计量检定证书、校准报告、比对实验报告;仪器设备阐明书、装箱单、信誉卡(保修单);原则物质检定证书。3.5有关文献3.5.1《量值溯源程序》3.5.2《仪器设备(原则物质)维护保养和管理程序》3.6统计表格3.6.1〈物品采购申请表〉3.6.2〈供应商评价表〉程序文献代号CX04—主题评审客户规定、标书、和合同程序第B版第0次修订第1页共2页4.1目的为达成客户的规定,实验室与客户要进行充足而有效的沟通,真正理解和获知客户的真正需求,方便为其提供的检测服务能够得到客户的承认。4.2范畴客户在委托检测时,提出的规定;实验室在项目投标时,客户在标书中提出需要时;实验室在与客户订立有关合同时,客户在合同文本中提出的有关规定。4.3职责4.3.1常规的、普通性的或非常明确的客户需求,由大厅业务接待人员确认。4.3.2因工作量大或仪器送检等因素影响到工期的,由业务科组织有关室进行评审,并负责与客户沟通。4.3.3对于偏离原则或检测法律、法规而引发的后果需要论证的,由技术主管组织评审。4.3.4业务科负责保存全部评审资料。4.4工作程序4.4.1对客户的规定、标书和合同的评审应涉及检测办法、能力、资源及客户的特殊规定(客户的普通性规定除外),并形成文献。4.4.2合同重要内容涉及:(1)检测办法;(2)工作范畴;(3)服务形式;(4)技术规范;(5)时间和频次;(6)价格。4.4.3评审内容应涉及:(1)客户的规定与否明确;(2)技术能力和资源与否满足需要;(3)检测办法与否符合国标或技术规范;(4)与否需要分包,分包方与否为客户所接受;(5)商定检测时间、费用等事宜。4.4.2对于常规的、普通性的或非常明确的客户需求,并且该需求又在检测能力表范畴内时,由大厅业务接待人员评审,并签字确认。4.4.3对重复性例行的检测,如客户不变,只进行初次评审。4.4.4对于因工作量大或仪器送检等因素影响到工期的,业务科组织有关室进行评审,并与客户沟通。4.4.5对于偏离原则或检测法律、法规而引发的后果需要论证的,由技术主管组织评审。评审符合《允许偏离原则规范程序》。程序文献代号CX04—主题评审客户规定、标书、和合同程序第B版第0次修订第2页共2页4.4.6对于分包项目,执行〈分包管理程序〉。4.4.7对于新的、复杂的或先进的检测项目的评审执行〈新项目管理程序〉。4.4.8在执行合同期间,如需对合同进行修改应按原程序进行重新评审,并将修改内容告知全部受到影响的人。4.4.9合同书可采用经双方确认同意的格式合同或其它书面形式。4.4.10全部评审资料交业务科妥善保存。4.5有关文献4.5.1《新项目管理程序》。4.5.2《分包管理程序》。4.5.3《允许偏离原则规范程序》。4.6统计表格4.6.1〈客户规定、标书、和合同评审表〉程序文献代号CX05—主题解决客户申诉和投诉程序第B版第0次修订第1页共2页5.1目的及时,妥善解决客户提出的问题,维护顾客利益,完善实验室的质量体系,提高实验室的权威性。5.2合用范畴5.2.1对样品的真实性和代表性提出的异议。5.2.2对检查工作的公正性、诚实性提出异议。5.2.3对检查工作与本体系文献的符合性提出的异议。5.2.4对检查报告提出的异议和投诉。5.2.5对检查工作的服务质量提出的申诉。如:服务态度、时间规定、收费原则等。5.2.6申诉和投诉时效:普通应在收到检查报告15日内提出。5.3职责5.3.1业务科为来自客户的申诉和投诉以及内部和其它方面的埋怨受理部门。5.3.2质量主管为解决申诉和投诉以及埋怨的负责人,有关部门协助。5.3.3业务科负责保存有关解决申诉和投诉以及埋怨的统计、报告。5.3.4有关责任部门制订并实施纠正、防止方法。5.4解决程序5.4.1受理(1)业务科负责来自客户申诉和投诉的受理。受理者认真填写〈客户申诉、投诉记录表〉双方均应亲笔签名。(2)若客户规定复检,对于监督性检查,应向检查计划下达部门提出;对于委托性质检查,可直接向本实验室提出,并办理登记手续。复检样品应符合4.4条规定。(3)业务科将〈客户申诉、投诉记录表〉和〈检查报告复检申请表〉一并交实验室质量主管。(4)复检样品应符合下列规定:(a)需要重新抽检的样品,埋怨方应确保两次抽检样品的一致性,并提供验证证明。备用留样应状态完好。未做破坏性实验且能够重复检查的已检样品。5.4.2调查(1)质量主管根据客户申诉、投诉的内容,组织有关部门及负责人理解状况,调查分析,必要时可外聘技术专家。(2)若在调查过程中不便负责人或责任科室在场,应尽量回避,以确保调查的真实性和公正性。(3)质量主管根据调查状况,填写《申诉、投诉调查成果报告》,并提出解决意见。各方(质量主管、调查人员、责任一方)均应在报告上签字。程序文献代号CX05—主题解决客户申诉和投诉程序第B版第0次修订第2页共2页(4)需要复检时,业务科根据复检告知单下达任务单,有关检查室按检查程序进行,并将结论填写告知单中,重新出具检查报告,一并报质量主管。5.4.3解决(1)质量主管根据《申诉、投诉调查成果报告》和“复检报告”作出以下解决:如原检查报告无误,由业务科填写一份《检查报告确认单》告知投诉方,并办理登记手续。如投诉方仍持有异议,可由上级主管部门主持进行仲裁检查,仲裁检查费由败诉方承当。如原报告有误,或经仲裁检查确属本实验室责任,应按程序规定向顾客进行纠正,并追回错误的检查报告,并且本实验室承当必要的责任,为埋怨方造成经济损失的由本单位根据有关法律、法规,予以赔偿损失。(d)若顾客是对服务质量及其它检查质量提出的申诉,经质量主管核算后,确属内部问题,应立刻责成有关人员改正,并向客户致歉。(2)当申诉或投诉是针对实验室检查工作与否符合其方针或程序,或者符合《质量体系文献》规定,或者是对其它有关的检查质量提出疑问时,实验室应按照《内部审核程序》规定,立刻对埋怨涉及到的范畴和职责进行审核。(3)本实验室在为埋怨方作出经济赔偿后,要进一步追究有关部门和有关人员的责任,对构成责任事故的部门和人员按有关规定进行处分。5.4.4归档(1)全部的统计,检查报告,复检报告,仲裁检查报告以及回执等资料均应归档,由情报资料室保存。(2)保存期限为3年。5.5有关文献5.5.1《内部审核程序》5.5.2《实验室质量赔偿及事故解决规定》5.6统计表格5.6.1《客户申诉、投诉记录表》5.6.2〈检查报告复检申请表〉5.6.3〈申诉、投诉调查成果报告〉5.6.4〈检查报告确认单〉程序文献代号CX06—主题不符合工作控制程序第B版第0次修订第1页共3页6.1目的为确保所建立的质量管理体系正常运行并持续改善,应对检测工作中出现的不符合项进行识别和控制,避免不合格报告发放和使用。6.2合用范畴合用于对不符合质量管理体系管理规定和技术规定的检测活动,以及不合格报告的控制。6.3职责6.3.1业务科负责对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中所出现的不符合工作进行识别,并跟踪验证不符合工作的解决成果。6.3.2报告同意签发人负责报告的质量控制。6.3.3质量主管负责对不符合工作作出解决决定。6.3.4对应检测室负责贯彻对不符合工作的纠正。6.4工作程序6.4.1不符合识别(1)科室质量监督员在平时的监督中所发现的不符合工作。(2)通过客户的申诉和投诉以及上级管理部门、行政执法部门的反馈所发现的不符合工作。(3)通过对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所发现的不符合工作。(4)报告同意签发人在签发报告时所发现的不符合工作。(5)在成果质量监控中所发现的不符合工作。(6)通过其它方式所发现的不符合工作。6.4.2不符合出现的环节(1)样品的抽取、传递和保存。(2)公司和样品等信息的录入。(3)检测控制(人员、仪器、样品制作、办法、环境等)。(4)报告的编制、审核、同意、发放。6.4.3不符合工作处置(1)样品出现不符合时。a.无论是在抽样还是在检查过程中若发生样品损坏、丢失、混样、调换、腐烂、变质、失效等状况时,检查人员应保存好样品的异常状态,具体做好统计,然后上报质量主管。b.质量主管在接到异常状况报告后,应立刻赶赴现场,组织有关部门和人员查明因素,分清责任并提出对应的处置方案。必要时应重新抽样或备用样品重新进行检查。c.针对该异常状况,提出对应的纠正或防止方法,并经跟踪验证,确保这类现象不再发生。(2)检测过程中发生人员伤亡事故或检查人员突发疾病不能继续进行检查时,首先程序文献代号CX06—主题不符合工作控制程序第B版第0次修订第2页共3页应立刻停机,切断电源,组织急救人员,确认该检查人员所检数据无效。然后等检查条件含有后,再重新安排检查。(3)仪器设备发生不符合时。a.检查过程中发生仪器设备出现故障或损坏时,检测人员应立刻停机,采用方法保护好样品,并做好统计后报告室主任。b.室主任可指定有关人员,按仪器设备阐明书中的指导办法排除故障。若本室排除不了的由技术主管安排解决。本实验室排除不了的,由有关人员与生产厂家或供应商或修理商联系解决。c.故障排除后,若不影响检查成果精确性时,原检查数据有效,检查工作可继续进行。否则原检查数据无效,待检查仪器通过重新检定、校准或验证后,方可投入使用。(4)被检试件发生不符合时,检查人员应重新制样或用备用样重新进行检查;若被测试件工作异常时,应立刻停止检查,分析出现异常因素,待造成异常现象的因素排除后,方可继续进行或重新进行检查。(5)检查环境条件发生不符合时。a.检查过程中所需的环境条件忽然发生变化,无法满足检查原则规定时,应立刻停止检查工作。b.质量主管应立刻组织有关部门和人员进行修复,使环境条件恢复原则规定的规定。c.技术主管对已检数据进行评定,若不能使用应作废,重新用备样进行检查。(6)检查设施出现不符合时。a.检测过程中忽然发生停电、停水、停气或抽风、冷藏等设施出现异常时,检查人员应切断电源、水源、气源,终止检查工作,并在统计中载明状况。b.业务科应组织有关部门和人员进行修复工作,使水、电、气恢复正常或损坏设施得以修复。c.技术主管确认检查数据可否采用和检查样品可否使用,必要时可重新制样或领取备用样品重新检查。d.若检查过程中发生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时,保全原则是:第一、检查人员;第二、仪器设备;第三、检查样品和原始统计。e.如发生火灾,现场人员应立刻向119报警,并主动进行灭火。(7)某些检查过程较长时,例如用烘箱烘干水份时,应在有关的仪器设备明显位置标明该仪器正在工作状态,以免其它人随便启动。(8)检查成果出现不符合时。a.当检查成果出现异常时,检查人员应立刻停止检查工作,并将状况上报至技术主管。程序文献代号CX06—主题不符合工作控制程序第B版第0次修订第3页共3页b.技术主管应组织有关人员对涉及到检查成果对的性的人员、仪器、材辅料、样品、办法、环境等因素进行全方面分析,待因素查明后,确认数据的有效性,必要时可用备样重新检查。c.当发现同批样品或同同样品的平行检查成果离散较大时,应考虑样品、仪器和环境条件与否有异常。必要时应进行比对实验、分析。找出因素后采用纠正方法,并重新用备样进行检查。(9)检查过程中发生的全部异常现象以及处置状况和纠正方法均应有统计,由资料室保存。6.5有关文献6.5.1《人员培训和管理程序》6.5.2《仪器设备(原则物质)维护保养和管理程序》6.5.3《样品抽取和处置管理程序》6.5.4《数据保护程序》6.5.5《量值溯源程序》6.6统计表格6.6.1《检查过程中出现不符合统计》程序文献代号CX07—主题纠正、防止方法控制程序第B版第0次修订第1页共2页7.1目的对于已发现的不合格和潜在的不合格,应分别采用纠正或纠正方法、防止方法,以消除不合格或潜在不合格因素,避免不合格再次发生。7.2合用范畴合用于不合格的纠正和纠正、防止方法的制订、实施和验证。7.3职责质量主管负责组织纠正、防止方法的制订和审批。业务科负责纠正和纠正、防止方法的验证。对应科室负责纠正和纠正、防止方法的实施。7.4工作程序7.4.1不合格识别内部审核、管理评审中发现的不合格。内部质量监督员或内部季度考核时发现的不合格。成果质量控制中发现的不合格。客户提出的申诉、投诉或埋怨中发现的不合格。上级部门或行政执法机关发现的不合格。其它不符合质量管理体系文献规定的状况。7.4.2潜在不合格识别通过进行质量统计并对其风险分析;技术能力适应市场需求分析;资源配备状况、顾客满意程度调查。实验室间比对或能力验证的成果。纠正、防止方法执行统计。7.4.3纠正(1)对于普通偶然的、孤立的、影响小的并且立刻容易改正的不合格,质量主管要责成对应科室立刻采用适宜办法进行纠正。(2)业务科对纠正过的成果进行验证。并做好统计。7.4.4纠正方法(1)对于非偶然的、局部的、有可能再犯的不合格,应采用纠正方法。(2)因素分析。质量主管应组织责任科室,从人员、仪器、样品、办法、环境、溯源、成果控制以及报告等方面进行因素分析,必要时可采用比对方式分析。找出问题出现的真正因素。(3)制订纠正方法。针对出现的问题,质量主管组织制订适宜的方法,方法应体现纠正时间、办法、质量规定,具体实施人等。另外,方法与问题的严重程度和风险大小以及纠正的成本相适应。(4)负责人执行纠正方法。程序文献代号CX07—主题纠正、防止方法控制程序第B版第0次修订第2页共2页(5)业务科对纠正成果进行验证。并对出现的问题、责任部门(人)、因素分析、采用方法及验证结论统计下来存档。7.4.5防止方法(1)当发现有潜在的不合格现象时,根据潜在问题的影响程度拟定轻重缓急,业务科《填写防止方法规定表》描述潜在的不合格事实,并对责任部门提出规定。(2)责任部门认真分析因素,组织制订防止方法交质量主管同意后实施。(3)业务科组织跟踪验证明施效果,必要时组织对有效性进行评审。对潜在的问题、责任部门(人)、因素分析、采用方法及验证结论统计下来存档。7.4.6由纠正和纠正、防止方法引发的质量管理体系文献的任何更改,按〈文献控制程序〉执行。7.4.7业务科收集并保存纠正和纠正、防止方法的统计,并将其中重要的内容提交作为下次管理评审的输入之一。7.5有关文献7.5.1《内部审核程序》7.5.2《管理评审程序》7.5.3《文献和管理控制程序》7.5.4《统计管理程序》7.6统计表格7.6.1《纠正和纠正方法实施状况表》7.6.2《防止方法规定表》程序文献代号CX08—主题统计管理程序第B版第0次修订第1页共2页8.1目的规范原始统计的内容,使检查统计包含有足够的信息以确保其能够再现。8.2合用范畴本程序合用于检测过程中以及质量管理过程中所形成的原始统计的编制、填写、更改、识别、收集、索引、存档、维护和清理等。8.3职责8.3.1质量主管负责组织质量管理统计格式的编制。8.3.2技术主管负责组织技术统计格式的编制,并同意。8.3.3人教科负责人员培训统计和人员技术档案的管理。8.3.4业务科负责保存质量和技术统计,检查报告副本。8.3.5各科室及负责人负责原始信息的统计。8.4工作程序8.4.1统计的收集(1)业务科、人教科、检测室等按各自的职责范畴,对已完毕的质量活动和检测内容,按照规定的统计格式认真统计并整顿收集。(2)原始统计由有关人员在活动过程中及时形成,不得凭回想、补记或完后抄整。(3)统计应真实、完整、清晰。8.4.2具体规定(1)原始统计不能漏记或删简,应按原则内容全部认真填写,不必填写的应杠掉,不留空格。(2)原始统计一律用钢笔或圆珠笔书写,不能用铅笔、红色笔或其它绘图用的彩色笔。(3)原始统计应采使用方法定计量单位,如老原则和公司原则中延用的单位不是法定计量单位,应换算成法定计量单位。(4)数据修约按GB8710《数值修约规则》进行,测量数据的小数点后位数应与原则规定值的小数点后位数相似或多取一位。(5)原始统计计算过程要完整,清晰,检测人员要对原始统计负责,必须在所测项目下签名盖章。(6)原始统计应记载对检查成果有关的环境数据或条件,原始统计应真实地反映在当时的环境条件下所检测的项目,统计如温度和湿度,有特殊规定者,可统计大气压力和噪声等。(7)对于非定量的检查项目,用“通过”或“符合规定”表达符合原则规定,如不符合规定时,应将缺点内容简要统计清晰。(8)计算出的数据要有公式,对计算和转换数据应进行校核。(9)测量数据的单位与原则规定值的单位不一致时,应先统计后换算。(10)检测日期应反映当天所检测的项目。程序文献代号CX08—主题统计管理程序第B版第0次修订第2页共2页(11)对于微量或分含量等特殊检查项目(如Pb、Cu等元素)检测值远不大于原则值时,可报具体检查成果。例:原则规定Pb含量≤1%,测量成果0.01%,可在检查报告中报0.01%,位于极限位附件的数值如原则中未规定用修约值比较法,应一律采用全数值比校法进行鉴定,其鉴定办法按GB1250—89《报限数值的表达办法和鉴别办法》进行。8.4.3统计的编目(1)全部的质量活动统计应进行编目。(2)编目办法:JL+序号+年号,并有统计名称和序号对照表。8.4.3统计更改原始统计不能随意更改,如需更改时,用划改法,将要改的内容写在更改处的附近,并签字或加盖更改人的印章。8.4.5统计保存(1)全部统计(涉及技术统计、管理统计)、报告的副本,由业务科室负责安全贮存,专人保管,并为客户保密,贮存环境条件应符合规定。(2)全部统计、证书、报告的借阅应符合有关规定。(3)统计、证书和报告保存期:管理评审、内部审核统计为五年;文献控制统计、分包统计等依统计性质而定;人员档案长久保存;其它统计保存两年(不涉及现在年)。(4)保存的统计以下:质量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形成的统计;技术检测过程中形成的原始统计;委托书、流转单、抽样单;仪器检定/校准证书、产品检查报告副本;仪器设备档案。人员培训统计、技术档案。8.4.6统计的销毁保存的统计如超出保存期,有统计管理人员提出销毁申请,经质量主管或技术主管同意后,由管理人员执行销毁。8.5有关文献8.5.1〈文献控制和管理程序〉8.5.2《保护机密信息和全部权程序》8.6统计表格8.6.1多个技术检测统计格式(略)8.6.2质量管理工作统计格式程序文献代号CX09—主题内部审核程序第B版第0次修订第1页共2页9.1目的及时发现问题,采用纠正或纠正、防止方法使质量体系继续满足规定且有效运行。9.2合用范畴质量管理体系涉及的有关的各部门以及全部要素。9.3职责9.3.1质量主管负责制订年度内审计划,主持内部质量审核工作,构成内审小组,同意纠正方法和审核报告。9.3.2审核员根据组长分工编制《审核检查表》,实施内部审核工作,编制审核报告,受质量主管委派,对纠正方法完毕状况进行跟踪验证。19.3.3受审核部门对内部质量审核工作进行全方面合作,责任部门负责人负责纠正方法的制订和组织实施。9.3.4技术主管负责对质量主管推行职责状况进行审核。9.4工作程序9.4.1编制审核计划(1)每年年初,质量主管应编制一份年度审核计划表,审核计划表应呈交最高管理者(或其代表)同意。(2)质量主管应根据审核计划委派含有资格的审核员并指定审核组长。(3)审核组长应在审核前5天内向各有关部门的负责人告知确切的审核日期。9.4.2实施审核(1)受委派的审核员应在实施前研究有关〈评审准则〉和〈质量管理体系文献〉有关规定,编制一份检查表,决定与否需要一名陪伴人员。(2)审核员应告知部门负责人何时开始审核。(3)实施审核时,审核员应使用编制好的检查表,作为进行审核的根据(或工具)。(4)如发现有任何问题,应先予以口头反馈,如有任何误解,应尽早解决;如无疑义,应将审核中发现的问题如实统计下来。(5)审核的目的是寻找符合或不符合合用手册或程序的客观证据,不应在任何发现的问题中加入个人的责怪和意见。(6)可能的话审核人员应独立于被审核的工作。9.4.3报告审核中发现的问题。(1)各审核员应在审核完毕后,由审核组长汇总后告知有关的部门负责人,对所发现的问题证明后将公布〈纠正或纠正方法规定表〉,该表可根据审核员的需要发给并编上序号。(2)审核员应在〈纠正或纠正、防止方法规定表〉中填写不合格的具体内容,纠正或纠正方法由部门负责人填写。(3)审核组长将全部不合格项汇总,分部门填写〈不合格项汇总表〉。程序文献代号CX09—主题内部审核程序第B版第0次修订第2页共2页(4)审核员编制审核报告,交审核组长审核,然后由质量主管同意,必要时还可采用续页。(5)〈审核报告〉和〈纠正或纠正、防止方法规定表〉由质量主管同意后发给有关的部门负责人。9.4.4对审核所发现问题的反映(1)对每一份〈纠正或纠正、防止方法规定表〉,责任部门必须在5个工作日内作出书面反映,具体阐明建议采用的纠正或纠正方法,建议中应涉及立刻采用的纠正以及必要采用的纠正方法。(2)在纠正方法比较复杂的状况下,建议成立一种解决问题的临时工作小组并进行调查,并附上最后期限计划表。(3)对〈纠正或纠正、防止方法规定表〉不作出反映时,质量主管应加以追查并向最高管理者报告。(4)如果不能对纠正方法达成一致意见时,质量主管应报告最高管理者,由他来进行仲裁。9.4.5跟踪验证(1)当纠正方法预定完毕日期已到,或当质量主管已接到完毕的告知应委派一名审核员去验证完毕状况。(2)执行验证的审核员在确认纠正方法已完毕并体现有效后,再在〈纠正或纠正、防止方法规定表〉中的“验证”栏中签字。(3)在下次对该部门进行审核时,审核员应检查此纠正方法与否仍然有效,如不再生效,则应发出一张新的〈纠正或纠正方法规定表〉,在表中阐明原来发现的问题。(4)如在规定的期限内未能完毕同意的纠正或纠正方法,质量主管对此进行跟踪检查,如无正当理由者,应向最高管理者报告。9.4.6统计的保存。(1)资料室应保存一份档案,内存全部年审计划,审核统计表,审核报告,纠正方法规定表等。(2)上述文献作为质量统计,保存期最少5年。9.5有关文献9.5.1《解决客户申诉和投诉程序》9.5.2《管理评审程序》9.6统计表格9.6.1《审核计划表》9.6.2《检查表》9.6.4《不合格纠正或纠/防止方法规定表》9.6.3《不合格项汇总表》9.6.5《审核报告》程序文献代号CX10—主题管理评审程序第B版第0次修订第1页共2页10.1目的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足性、有效性和效率以达成规定的质量目的。10.2合用范畴合用于整个实验室质量活动的管理评审。10.3职责103.1实验室最高管理者主持管理评审活动。10.3.2质量主管制订管理评审计划,报告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状况,编制评审报告,并组织评审结论的实施。10.3.3各有关部门负责准备、提供与本部门有关的评审资料,负责实施管理评审中提出的有关纠正、改善方法。10.3.4业务科负责对评审后的纠正、防止方法及改善状况进行跟踪和验证。。10.4工作程序10.4.1管理评审时间(1)管理评审普通在内部质量审核之后进行。(2)特殊状况下,也能够在组织机构或人员变动,新技术和新设备的引进,运行机制的变化等内部环境变化;市场、顾客、法律法规和检查办法的变化等外部环境变化的条件下随时进行管理评审。(3)管理评审普通每年一次,两次评审之间不超出十二个月。10.4.2管理评审的输入涉及:(1)内部因素促成:内部的监督和审核报告;内部组织机构、资源和体制发生重大变化;新技术、新设备的运用;成果质量控制状况。(2)外部因素促成:外部对机构的评审;顾客对检测工作的申诉和投诉以及顾客的盼望、满意程度和需求;实验室之间的比对和能力验证的成果;防止和纠正方法的实施及有效性;法律法规和此检查办法的变化。10.4.3管理评审的构成:实验室领导组员、内部审核人员、各科室负责人及其它有关的人员。10.4.4管理评审计划制订(1)质量主管提交有关内部审核成果及其它有关资料以及客户的埋怨状况。(2)技术主管提交有关国标、检查办法变化状况以及实验室间比对和能力验证成果。程序文献代号CX10—主题管理评审程序第B版第0次修订第2页共2页(3)有关科室准备并提供有关的资料。(4)质量主管根据各方提供的资料和信息编制管理评审计划。计划普通应涉及下列内容:管理评审的目的、范畴;管理评审的组织(参加人员);管理评审根据;管理评审的时间安排;管理评审内容。10.4.5管理评审实施。(1)管理评审以评审会形式进行,一切行动按评审计划执行。(2)评审会议由中心主任主持,评审会议中就各方提供的资料和信息开展讨论并对质量体系的运行状况以及对该体系的适宜性、充足性、有效性及效率作出评价。(3)对存在或潜在的不符合项提出改善、纠正或纠正、防止方法,拟定负责人和完毕期限。10.4.6质量主管负责会议统计,并编制评审报告。评审报告应涉及下列内容:管理评审的目的内容;参加评审的人员、日期;评审的重要结论及质量体系适宜性、充足性、有效性评价;采用的方法、完毕规定及跟踪验证状况。10.4.7管理评审报告经实验室最高管理者或其代表者同意后,分发至有关科室及有关人员遵照执行。10.4.8管理评审后解决。(1)各有关科室及有关人员在接到评审报告后,针对其中的工作规定制订纠正或纠正、防止方法。(2)业务科或由质量主管指定人员对纠正或纠正、防止方法的执行状况进行跟踪验证。(3)业务科资料室保存有关管理评审的全部统计及资料,保存期限为五年。10.5有关文献10.5.1〈内部审核程序〉10.5.2〈纠正、防止方法控制程序〉10.6统计表格10.6.1《管理评审计划》10.6.2《管理评审报告》10.6.3《不合格纠正或纠正/防止方法规定表》10.6.4《管理评审统计》程序文献代号CX11—主题人员培训和管理程序第B版第0次修订第1页共2页11.1目的为确保明验室全部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所从事的工作办法科学、行为公正、数据精确和客户满意,有必要对人员的知识面、能力、技术水平和实践经验等素质规定做出规定。11.2范畴合用与质量管理体系涉及到的全部人员的配备、培训、考核及建档。11.3职责11.2.1实验室最高管理者负责配备足够的人员资源,并制订其任职资格条件。11.2.2人教科负责各类人员的教育培训,制订具体的培训、考核计划,并负责建立保存各类人员的技术业绩档案。11.2.3技术委员会负责各类人员的考核工作。11.4工作程序11.4.1人员的配备实验室应根据工作需要,配备足够的各类人员(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每个检查项目(或参数)最少有一种主检和一种校核,另外考虑工作量的大小和抽样需要等适宜配备,确保检查工作的质量和效率。11.4.2各类人员的任职资格条件。(1)实验室就根据工作需要配备足够的管理人员、检测人员、有关人员和服务人员;这些人员必须是正式人员或合同制人员;在使用合同制人员、培训中人员以及核心支持人员时,应确保能够胜任并受到监督。(2)实验室最高管理者、技术主管、质量主管以及各部门主管应有任命文献。(3)技术主管,应含有工程师以上(含工程师)技术职称,质检行业工作5年以上,熟悉检查业务。(4)质量主管,应含有工程师以上(含工程师)技术职称,从事质检管理5年以上含有质量管理经验。(5)检测人员,应含有中专以上学历,本行业从事工作2年以上,熟悉国标、技术规范、多个仪器的操作使用。(6)核验人员,应含有中专以上学历,本行业从事工作2年以上,懂得对统计、报告的核准、复查。(7)监督人员。应熟悉检查办法和程序,理解每项检测目的,并懂得如何评价检测成果。(8)审核人员,通过上级主管部门培训合格,获得内部审核员资格,懂得一定的审核技巧,有一定的组织能力。(9)信息录入人员,熟悉电脑操作知识,责任感强,服务态度好。(10)报告编制人员,熟悉国标以及有关的技术规范,熟悉电脑操作知识,原则性程序文献代号CX11—主题人员培训和管理程序第B版第0次修订第2页共2页强,责任感强,服务态度好。(11)报告同意人员:含有授权签字人应含有工程师(含工程师)以上技术职称,熟悉业务,在本专业领域从业3年以上;由实验室最高管理者提出,并通过评审机构考核授权。11.4.3各类人员的培训教育。(1)与质量活动有关的各类人员必须通过培训、教育。新进人员、转岗人员要进行岗前培训;在岗人员要进行岗位培训;待岗人员待岗培训进行。(2)人教科负责组织本单位对各类人员的培训考核,制订本实验室每年的短期培训教育计划和3—5年中的长久培训教育规划。培训方式根据需要进行内培和外培。(3)人员培训教育内容应涉及专业知识,原则知识,质量检测和监督管理知识,计量理论知识,误差理论,数据解决,数理统计,抽样办法与理论,法律法规,职业道德规范,廉政建设,作风纪律,外语和计算机操作等。(4)人教科应严格按照计划和规划认真组织实施并将实施状况统计在案。(5)参加自学、自考人员凭有效的证明文献到人教科备案,并将考核成绩到人教科存档。(6)到外地参加由上级组织的各类短期学习班的人员,先写出申请,室主任审核后再由主管教育培训的中心领导同意,凭告知到人教科备案,考核成绩到人教科存档。没有通过考核的要写出学习总结或心得。11.4.4人员的考核(1)通过各类培训教育的人员,应按照其任职资格条件分别进行内部考核或由其它有关部门考核,考核成绩由人教科存档。(2)各类人员必须通过任命或考核合格持证上岗,果断杜绝无证操作。11.4.5技术人员业绩档案(1)人教科应建立技术人员业绩档案。(2)人教科应保存能够证明技术人员资格和业绩的文献,如:学历证明,资格证书,各类获奖证书,专利证书,发明成果,多个考试,考核成绩等。11.5有关文献11.5.1《统计管理程序》11.6统计表格11.6.1《年度培训计划》11.6.2《人员培训统计》11.6.3《人员考核统计》11.6.4《技术人员业绩档案》程序文献代号CX12—主题安全作业管理程序第B版第0次修订第1页共2页12.1目的为确保国家财产和人身安全,避免环境污染,确保检查室工作的正常开展。12.2合用范畴合用于本实验室范畴内全部危险品的购置、存储、领用、标记、交接、使用管理、无害化解决等以及涉及到安全因素的控制。12.3职责12.3.1业务科负责化学危险品的购置、存储、标记、登记、领用管理。12.3.2各检查科室负责化学危险品的使用管理和无害化解决,以及涉及到安全因素的控制等。12.4工作程序12.4.1安全因素识别(1)化学物品:化学危险品、毒品、易燃易爆品、有害生物;(2)危险场合:电离辐射、高温、高压、强撞击;(3)水、气、火;(4)贵重物品:金银饰品等。12.4.2危险品的购置(1)危险品的购置由业务科样品管理人员负责。(2)采购前应拟订购置计划(名称、等级、数量、供应商等)报技术主管审批。(3)采购回来经对应检测室验证合格后,进行登记入帐。12.4.3危险品的存储、标记(1)化学药品及试剂刚购入后必须严格验收,凡物品的规格、型号、标记、使用期及进货渠道不清晰、不合格严禁入库。(2)存储应有专门房间、专人管理、严禁烟火,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入内,贮藏室应配备有灭用品,急救箱和防护器材。(3)危险品购入后应按类别和性质分类隔离摆放,注意有明显的警示标记,并注意寄存期限。(4)剧毒品(氰化物,三氧化二砷等)应锁在专门的毒品柜中,实施双人双锁管理。建立双人登记签字领用制度,对每次耗用数量认真做好,对所剩剧毒品要及时封口并登记精确重量。剧毒药品未经实验室最高管理者同意不得挪用、转借、出售。(5)检查室易燃易爆试剂应贮于铁柜(壁厚1mm)以上,柜的顶部应有通风口,严禁在检查室寄存不不大于20L的瓶装易燃液体,互相混合或接触后可产生激烈反映燃烧、爆炸,放出有毒气体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化合物不能混放。腐蚀性试剂宜放在塑料或塘瓷的盘或桶中,药品柜和试剂溶液均应避免阳光直晒及靠近暖气等热源。12.4.4危险品的登记、领用(1)全部的危险品、贵重物品都要造册登记备案。程序文献代号CX12—主题安全作业管理程序第B版第0次修订第2页共2页(2)业务科应建立危险品、贵重物品领用台帐,认真办理领用手续。特别要记载清晰每次的领用人、领用量和领用日期。确保进货量、领用量、留存量三者始终一致。(3)贵重器皿由财务室存入保险柜中,由专人管理,建立领用偿还台帐,办理领用手续,每次领用、偿还时应当检查器皿状态,若损坏或丢失,由当事人写出因素和有关状况,按《实验室质量赔偿及事故解决和序》解决。贵重器皿不准外借和售出。(3)实验室实验后需要排放的废水、废气、废渣,俗称“三废”不得随意倾入下水道或任意乱倒乱放,应遵照我国环保法的有关规定进行特殊解决解毒后再排放。12.4.5危险工作场合控制(1)危险工作场合应有明显标记,如“X光辐射危险”、“高压危险”等。(2)危险工作场合应按照规定进行隔离。电离辐射应有防护墙,高电压区应有防护栅栏。(3)在危险工作场合工作的人员按照规定进行防护,如穿戴防护衣帽等。要注意人走机停,以防非工作人员误入危险工作场合。(4)使用水、电、气、火要特别注意安全,按摄影应的操作规程执行,一旦发生故障,应先切断源头,再逐级上报,决不允许私自解决。(5)火源要远离易燃易爆物品,正在加热实验时,操作人员不得离开现场。(6)水、电、气、火一旦不用时要随时关闭。(7)容易产生浓烟和气味的场合(如消化场合),应设立通风橱。12.4.6应急解决方法(1)一旦出现触电、着火、爆炸、贵重物品被盗等重大紧急事件,在场人员要首先切断源头,并在力所能及的状况下先行解决,以免事故进一步扩大。(2)立刻报告中心领导,并根据状况报110警、120警、派出所等。贵重物品被盗还要保护好现场。12.5有关文献12.5.1《实验室质量赔偿及事故解决程序》12.6统计表格12.6.1《危险品登记、领用表》12.6.2《贵重无品登记领用表》程序文献代号CX13—主题环境控制和保护程序第B版第0次修订第1页共3页13.1目的确保检测环境符合质量检查规定之规定,使检测工作正常进行,确保检查成果的有效性和精确性;高度重视环保,确保检测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液、粉尘、噪声、固体废弃物得到合理地处置。13.2范畴合用于本实验室的环境设施、安全设施、环保设施的配备及其控制。13.3职责13.3.1各检查室根据检查工作需要,提出实验室设施和环境条件的配备和改造方案。13.3.2业务科负责审查配备和改造方案,并报最高管理者同意。13.3.3办公室负责采购设备、设施。13.3.4设施和环境条件的日常维护以及环保,由各检查室派专人负责,确保各个检测过程在规定的条件下进行并使环境得到有效保护。13.3.5检查人员负责检测时环境条件的统计及整顿。13.4程序13.4.1设施与环境规定:(1)与检测工作有关的全部设施及环境条件(涉及抽样、运输、制样、存样、检测、报告等)应满足有关法律法规、技术规范或原则的规定,特别是现场检测时。(2)各实验室应实现检测区域涉及样品制备、寄存等与办公场合分离,避免对检测工作质量产生负影响。(3)实验室应布局合理,整体环境优美,物品摆放整洁。当区域间的工作互相之间有不利影响时,应采用有效的隔离方法,有助于控制温、湿度,并避免相邻工作间的互相干扰。(4)检查室工作环境条件、气候环境条件(温、湿度等)、机构环境条件(冲击振动等)、电磁干扰(电磁屏蔽等)应能确保检测成果的有效性和测量的精确性,必要时,以上各条件要给出有关的测试证明,以阐明各影响量值,以及构成误差的多个因素控制状况。(5)实验室的设施,涉及实验场地,能源、采光、采暖、通风等应都能满足检测工作的需要,确保正常进行检测工作的质量。(6)实验室多个辅助设施和环境条件应满足测试需要,并满足仪器(计量原则及配套设备)使用对环境的规定,对有特殊规定的工作(如无菌实验、危险品实验、恒温恒湿、防静电等),其设施配备能否满足工作规定,要有有关技术人员进行验证。(7)检测过程中使用的消耗材料和物质(如多个试剂等)的贮存,应按规定满足环境条件,以避免其损坏、变质。(8)样品的收发、制备、测试、贮存,对环境的规定应符合原则规定,应有具体的方法,避免样品的污染,变质造成危害环境。(9)对于噪声超标,有废气、废水、烟雾产生的实验项目,采用对应的减噪隔声程序文献代号CX13—主题环境控制和保护程序第B版第0次修订第2页共3页和适宜的排放系统以确保检测工作的质量和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10)实验室供水、供电、供暖由办公室统一调配,统一管理,各部门应注意安全用电,特殊用电的实验室要增设辅助设备或备用电源。(11)各部门现配备的足够和合用的办公、通讯及其它服务性设施,要自觉按规定加强管理。(12)外出检查时,同样要按本程序规定使检测环境与设施符合有关规定。13.4.2环境与设施的监控(1)若发现环境条件对检测成果和设备精度产生影响,应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监控,必要时要配备对应的监控与统计设备,检查室应定时统计室内环境条件的状况。(2)检查室应对本室多个设施负责维护,有损坏及时告知办公室进行修复。(3)质量监督人员及办公室有关人员在日常监督工作中,发现检测环境或设施不符合规定,应提出纠正及整治规定,必要时责成检测人员终止检测,并对其间所做检测数据做必要的分析和判断解决。13.4.3检测工作安全及内务管理(1)各检查实验室,应严格按照检测细则及操作规程进行工作以保障检测工作过程中人身与仪器设备的安全,并对影响工作质量和涉及安全的区域、设施进行标记(高温、高压危险等)。(a)易燃易爆及有害物品与危险品的使用、保管要严格按《安全作业管理程序》执行。(b)与电气有关的各检查室要进行必要的安全、接地、防磁等监控以达成规定规定。(c)各工作场合应配备对应的消防设施,并确保随时可用,必要区域配备防盗和安全保密方法。(d)各实验室水路由办公室定时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维修。(e)采暖设施每年供暖前要注水加压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排除,避免跑、漏、滴水现象。(2)各检查室应按《实验室管理制度》的规定搞好实验室内务管理,与实验室无关的物品不得在室内寄存,与检测无关人员不得随意进入检查室,以免影响环境的稳定性和检测工作安全。(3)公用消防设施及安全通道应确保完好畅通,不得挪作他用。13.4.3环境和设施的改造更新(1)实验室环境和设施更新改造方案由检查室提出。(2)主管领导对所提方案进行可行性及合理性论证、审核并负责竣工后的验收工作。(3)中心领导同意方案后,由办公室负责方案具体实施。(4)质量主管应对改造更新的环境与设施的符合性进行监督。程序文献代号CX13—主题环境控制和保护程序第B版第0次修订第3页共3页13.5有关文献13.5.1《样品管理程序》13.5.2《安全作业管理程序》43.5.3《实验室管理制度》13.6统计表格13.6.1《设备、设施购置申请表》13.6.2《环境条件监控统计》程序文献代号CX14—主题数据保护程序第B版第0次修订第1页共页目的确保检测获得的数据得到对的的计算和转换,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保密性。合用范畴合用于对检测数据的统计、计算解决和数据转换以及使用计算机或自动化设备对检测原始数据进行的采集、解决、统计、报告、存储和检索。职责承检人员负责对检测原始数据的统计及其计算解决、数据转换。审核人员对检测原始数据的计算解决、数据转换负有连带责任。计算机操作人员负责对检测原始数据进行的采集、解决、统计、报告、存储和检索。工作程序原始数据的统计承检人员认真统计检测过程中所发生的必要的原始数据信息。如发现错误,按照《统计控制程序》规定进行改正。必要时采用两人复述制,即一人读出一种原始数据,另一种在统计时再复读一遍该数据。原始数据的计算将参加计算的数据分别用不同的字母表达清晰。列出对的的计算公式,并将对应的原始数据代入计算,成果有效位数比报出值多取一位。每个参数计算2次,如果两次成果不同,再追加计算直至能够确认为止。数据的核查或审核数据的核查采用检查人以外的人进行核查。核查人员应重新再计算一次核对,并核对报出数据与否对的。14.4.4当运用计算机或自动化设备对检测原始数据进行的采集、解决、统计、报告、存储和检索传输时,按《检查用计算机、软件和网络控制程序》执行,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保密性。14.5有关文献14.5.1《检查用计算机、软件和网络控制程序》14.6统计表格14.6.1《检查用原始统计》程序文献代号CX15—主题测量不拟定度评定程序第B版第0次修订第1页共4页1目的为顾客提供与检测成果有关的可靠性信息,完善检查成果的质量。2合用范畴合用于仪器设备自校(需报告不拟定度)及委托方规定报告不拟定度的状况。3引用原则:JJF1059—1999测量不拟定度的评定与表达。4定义4.1量(quantity)。现象、物体或物质可定性区别和定量拟定的属性。4.2量值(vaiueofaquantity)。普通由一种乘以测量单位所示的特定量的大小。4.3真值(truevalue)。4.4测量精确度(accuracyofmeasurement).测量成果与被测量的真值之间的一致程度。4.5实验原则(偏)差S(experimentalstandarddeviation)。对同一被测量作n次测量,表征测量成果分散性的量。n∑(qk-q̅)²S(qk)=k=1n-1qk:是第n次测量成果q̅:是n次测量的算术平均值n:测量次数(n-1):是自由度上式称为贝塞尔公式。4.6不拟定度(uncertainty)。表征合理地赋予被测量之值的分散性,与测量成果相联系的参数。4.7原则不拟定度(standarduncertainty)。以原则差表达的测量有拟定度。4.8(不拟定度)A类评定。(typeAevaluationuncertainty)。用对观察列进行统计分析的办法,来评定原则不拟定度。4.9(不拟定度)B类评定。(typeBevaluationuncertainty)。用不同于对观察列进行统计分析的办法,来评定原则不拟定度。4.10合成原则不拟定度uc(combinedstandarduncertainty)。当测量成果是由若干个其它量的值求得时,按其它各量的方差或(和)协方差算得程序文献代号CX15—主题测量不拟定度评定程序第B版第0次修订第2页共4页的原则不拟定度。4.11扩展不拟定度U(expandeduncertainty)。拟定测量成果区间的量,合理赋予被测量之值分布的大部分可望含于此区间。4.12包含因子(coveragefactor)为求得扩展不拟定度,对合成原则不拟定度所乘之数字因子。k=U/uc:kp/uc4.13自由度(degreesoffreedom)。在方差的计算中,和的项数减去对和的限制数。4.14置信概率(confidencelevel)。与置信区间或统计包含区间有关的概率值p=1-a。5职责5.1承检室人员负责测量不拟定度的估算。5.2总工办负责校核测量不拟定度的估算成果。6程序6.1原则不拟定度A类评定。6.1.1计算在相似的测量条件下,几个独观察值x的算术平均值x̅为(1)6.1.2计算平均值实验原则偏差S(x̅)(2)6.1.3A类不拟定度为u(x̅)=S(x̅)6.1.4观察次数n充足,才干使A类不拟定度的评定可靠,普通认为n应不不大于5。6.2原则不拟定度的B类评定。6.2.1当被测量X的预计值xi不是由重复观察所得的,其原则不拟定度u(xi)可用xi的可能变化的有关信息或资料来评定。6.2.2B类评定的信息来源普通有:(1)以前的观察数据程序文献代号CX15—主题测量不拟定度评定程序第B版第0次修订第3页共4页(2)对有关技术资料和测量仪器特性的理解和经验(3)生产部门提供的技术阐明文献(4)校准证书、检定证书或其它文献提供的数据、精确度的区别或级别,涉及现在暂在使用的极限误差等。(5)手册或某些资料给出的参考数据及其有拟定度。(6)规定实验办法的国标或类似技术文献中给出的重复性限r或复现性限R。6.2.3已知置信区间(-a,a)和包含因子k,则测量不拟定度u(x)为:u(x)=a/k。6.2.4已知扩展不拟定度U和包含因子k时,则u(x)=U/k。6.2.5已知扩展不拟定度U和置信水准p,则u(x)=Up/kp。6.2.6已知分辨率为Sx,按均匀分布,则 6.2.7已知仪器的最大允许误差为+A时,普通采用均匀分布,则6.2.8给出其它参数的评定参见JJF1059-1999。6.3合成原则不拟定度的评定。6.3.1当各分量互相独立或不有关,则合成原则不拟定度UC(y)式中——A、B类原则不拟定度分量当输入量之间彼此独立或不有关,则合成原则不拟定度uc(y)6.4扩展不拟定度的评定。6.4.1扩展不拟定度U由合成原则不拟定度UC乘以包含因子kU=kuc(k=2~3普通选2)6.4.2对于任一给定的量值概率和量值水准p,扩展不拟定度记为Up,表达为up=kpuc(y)6.5不拟定度的报告。6.5.1当用合成原则不拟定度报告测量成果的不拟定度时,除:JJF1059-1999所涉及的内容外,还必须注意:程序文献代号CX15—主题测量不拟定度评定程序第B版第0次修订第4页共4页(1)明确阐明被测量Y的意义;(2)给出被测量Y的预计值y,合成原则不拟定度uc(y),及其单位,必要时还应给出自由度。(3)必要时也可给出相对原则不拟定度(y)。6.5.2报告基本形式,例如原则砝码的质量为ms,测量成果为100.02147g,合成原则不拟定度uc(ms)=0.35mg,则表达为ms=100.02147(35)g,括号内的数是按原则差给出,其末位与前面的成果末位数对齐。6.5.3使用扩展不拟定度时,除JJF1059-1999所涉及的内容外,还应注意:(1)阐明被测量Y的定义;(2)给出被测量Y的预计值y,扩展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搬厂综合解决方案劳务合同
- 2024年度5G基站建设与维护合同
- 2024年度煤矿巷道支护工程合同
- 2024年度出租车行业工会司机权益保护合同
- 2024年度汽车展览会技术服务支持合同
- 2024年度植树节活动春季施工合同
- 2024年度品牌授权与代理合同:国际知名奢侈品牌中国区代理
- 2024年度泥工工程发包合同
- 2024年度宾馆装修合同:设计与施工一体化协议
- 2024年度供应链管理服务合同标的具体说明
- Unit+1+Knowing+me,+knowing+you+Developing+ideas课件【知识精讲精研】高中英语外研版(2019)必修第三册
- 求职面试技巧培训课件
- 例谈思政教育在中学数学中的融合与实施 论文
-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道德与发治第3次集体备课
- 相似品管理规范
- 小学生一、二、三年级家庭奖罚制度表
- 陶棍幕墙施工方案
- 海报设计课件完整版
- 十以内连加连减混合练习(1)50题
- 2023年人人急救全套试卷答案
- 企业网络规划设计与实现毕业论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