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性实验实验报告-金针菇栽培_第1页
开放性实验实验报告-金针菇栽培_第2页
开放性实验实验报告-金针菇栽培_第3页
开放性实验实验报告-金针菇栽培_第4页
开放性实验实验报告-金针菇栽培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天目学院实验开放项目实验报告册第页,共3页实验室开放项目实验报告册金针菇栽培实验学院:系部:姓名:班级:学号:指导老师:金针菇栽培实验摘要:本文主要论述金针菇的定义,金针菇种植技术的主要种类,各类种植技术的过程、环境条件、注意事项。并完成金针菇的种植实验。关键词:金针菇真菌金针菇种植 培养基 正文:金针菇概述: 金针菇又名冬菇、朴菇、构菌、毛柄金钱菌等。它属于伞菌目,蘑口科、金钱菌属。菌柄脆嫩,菌盖粘滑,营养丰富,美味可口,占世界食用菌总产量的4%,为第四大食用菌。

金针菇是木腐菌,能利用木屑、棉籽壳、玉米芯、甘蔗渣、稻草、麦秸等。富含蛋白质,纤维素、碳水化合物、脂肪、灰分、维生素等。含有人体所必须的8种氨基酸,尤其是赖氨酸,对儿童智力发育有促进作用。还有预防高血压,治疗肝脏病,防癌抗癌之功能。具有营养和保健作用,属食用菌兼药用菌。金针菇主体可分为分菌丝体和子实体。菌丝体:灰白色,绒毛状,有横隔和分枝。子实体:由菌盖、菌褶和菌柄等组成,多数成束生长,肉质柔软有弹性。菌盖幼小时淡黄色、球形或扁半球形,表面粘滑,直径2~8cm。空气较干燥及有光的条件下,菌盖颜色呈深黄色。菌肉白色,中央厚,边缘薄,菌褶白色或带奶油色,较稀疏,长短不一,与菌柄离生或弯生。菌柄生于菌盖中央,中空圆柱状,硬直或稍弯曲,长3.5—15cm,直径0.2~0.8cm,等粗或上面较细,菌柄基部相连,上部呈肉质,下部为革质。柄上端呈白色,或淡黄色,基部暗褐色,表面密生黑褐色短绒毛。孢子生于菌褶子实体上,表面光滑,呈椭圆形,大小为5—7X3~4µm,孢子印白色。金针菇培养合适的环境及条件:

温度:金针菇是低温型食用菌。菌丝体在3~34℃范围内均能生长,而以22~26℃最适宜。金针菇的菌丝体耐低温能力很强,在-21℃时,经过138天,仍能存活;但菌丝不耐高温,温度超过34℃,菌丝便会死亡。金针菇子实体生长发育的温度范围是5~20℃,最适温度是8~14℃,气温超过20水分和湿度:金针菇主要是从培养料中获得水分,菌丝体在生长阶段,要求培养料含水量为60~65%,空气相对湿度为40~60%。而子实体在生长阶段则要求高湿,空气相对湿度应达到80~95%,低于75%或高于95%,均不利于出菇。空气:金针菇是好气菌,但菌丝生长阶段耗氧少,且菌丝体能忍耐较高浓度的二氧化碳,故对氧气的要求不严格。但在子实体形成时,如缺乏新鲜空气会形成柄长,盖小的子实体。氮源:金针菇中的氮源主要由培养料中添加的麦麸、米糠、大豆粉、玉米粉等来提供。矿物质:金针菇生长发育所必需的矿物质元素主要有钙、镁、磷、钾、硫等,它们通常是通过培养料中加入磷酸二氢钾、硫酸钙、碳酸钙、硫酸镁等盐类供给的。在培养料中,还需要添加一些维生素如B1、B2等,以促进金针菇的菌丝和子实体的生长。至于它们所需的铁、锰、锌、铜、钼等微量元素,培养料中的含量,基本能满足需要,不需另加。光照:金针菇在菌丝生长阶段,不需要光照,在完全黑暗条件下能正常生长。但在子实体阶段需要散射光,而为了保证品质,我们常常只给予微弱的散射光或黑暗条件,以使菌盖、菌柄质嫩、色浅,形成优质商品菇。酸碱度:金针菇适于微酸性条件,菌丝生长最适宜的pH值为5.4~6。金针菇的生产:金针菇的菌种及制备方法。菌种是最基本的生产资料。菌种一般分三级,即母种、原种、栽培种。母种又叫一级种或试管种,多是由子实体组织分离得到的纯菌丝。简单地说,就是在无菌操作条件下,从子实体上取一小块菌肉,放入试管斜面培养基上培养,长出菌丝体,再由它经几次转管就得到许多试管种,这些试管种就叫母种。为了得到种性优良的菌种,大多数生产单位的母种都来源于科研单位或菌种站,而后再自行扩繁得到数量较多的母种。原种又叫二级种,是将母种转接到栽培料上培养得到的瓶装或袋装菌种。栽培种又叫三级种,是由原种进一步扩大转接到瓶装或袋装培养料中,繁殖得到的,它是用于大面积栽培的菌种。母种的培养PDA培养基(及母种的配置)糖琼脂培养基的简称,即PotatoDextroseAgar(Medium),依次对应马铃薯、葡萄糖、琼脂的英文,是一种常用的培养基,宜培养酵母菌、霉菌、蘑菇等真菌.配方:马铃薯200克、葡萄糖20克、琼脂15~20克、自来1000毫升、自然PH配制步骤:其做法是先洗净去皮,再称取200g马铃薯切成小块,加水煮烂(煮沸20~30分钟,能被玻璃棒戳破即可,用四层纱布过滤,再据实际实验需要加葡萄糖和琼脂,继续加热搅拌混匀,稍冷却后再补足水分至1000毫升,分装试管或者锥形瓶,加塞、包扎,(121℃菌丝的分离在无菌操作条件下,从子实体上取一小块菌肉,放入试管斜面培养基上培养,长出菌丝体。栽培种培养基的配置原种的培养原种培养基配方棉籽皮培养基配方:棉籽皮90%、麦麸(或米糠)8%、糖1%、碳酸钙1%、水适量(1.5倍于培养基)配制步骤:先把白糖溶于水中,其它料按比例混合,兑水拌匀,使培养料含水量达60%左右(手测方法是:用手紧握料,指缝间有水痕,但不下滴)。然后装瓶(用750毫升菌种瓶或500毫升罐头瓶都可以)。料装至瓶肩即可,料面一定要压实,中央用一径粗1.5厘米的木棒扎一孔洞,以利发菌时通气。将瓶壁用湿布擦净,再用牛皮纸,外加一层聚丙烯塑料膜包扎瓶口。原种灭菌装好的料瓶放入高压锅内灭菌,压力为每平方厘米1.4公斤,保持2小时(用常压灭菌时,与栽培料灭菌相同,到后面我们再介绍)。以上讲的是原种培养基的制作及灭菌,下边介绍原种接种:菌种的接种灭菌后的料瓶,待冷却后,放入接种箱内进行消毒,方法同上。然后双手伸入接种箱内,同时带入母种试管束,用酒精棉球擦拭双手和母种试管壁,点燃酒精灯,灼烧接种钩后放入酒精瓶内待用。打开母种管棉塞,用火焰灼烧管口,边烧边转,灼烧均匀后抬起,停在酒精灯火焰上方无菌区内,拿取接种钩,烘干酒精后伸入母种试管,钩取1/5菌种,迅速放入打开口的原种瓶内,再盖好瓶口,进行下一瓶接种。一般一支母种接4~6瓶原种。培养与管理接好菌的原种瓶放在25℃左右的培养室内培养。接好种的栽培瓶或袋,需放到培养室进行培养,培养温度为20~25℃搔菌和催蕾菌丝长满袋后,揭去薄膜,将表面老菌丝搔掉。搔菌的目的是使菌丝接触新鲜空气,促使菇蕾多而整齐,如果老菌丝形成的菌膜不厚,也可以不搔菌。搔菌用8号铁丝作成小耙,在酒精灯上消毒后进行;或用酒精棉球消毒。搔菌后,将培养料压平,否则松动的培养料易失水干燥。出菇管理搔菌后不再封口,可在瓶口上覆盖一层湿报纸,经常保持报纸潮湿,但不要在培养料上直接喷水,此时室外温应降到8~10℃,相对湿度在85%~90%,室内应保持黑暗。低温处理8~10天,培养基变白色,并出现水球,即“叶黄水”的出菇现象,此时保湿最重要(如干燥,则菇蕾枯萎死亡)。再过5~6天,幼菇即可长出瓶口,为了使菌柄伸长,在出菇期,瓶口即加纸套。其作用:一是防倒伏,二是限制供氧,增加二氧化碳浓度,抑制开伞,称为抑制管理。做法是:在幼菇长出2~3厘米时,在瓶口上加一个12~13厘米高的喇叭形纸筒。长出的金针菇苗条、脆嫩、菌盖小。一般加纸筒后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