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察举制的演变
在中国古代政治和行政制度的发展历史中,出现了各种官员选拔制度,如贵族、清朝制度、监察制度、九清和科举制度。它们分别在不同时期占据主导地位。察举制和科举制便是选官制度变迁过程中的二个重要阶段。前者主要存在于两汉和魏晋南北朝时期。大约是在西汉的高祖时开始,武帝时形成制度它与征辟制度一起共同构成了汉代选官制度的主体。魏晋以降,由于九品中正制的出现并成为选官的主导,察举制入仕之途的地位和作用颇有下降,但在这一时期,它依然发挥着作用,其制度程式也仍然在依照某种规律向更高发展。九品中正制衰落之后,察举制在隋唐之际发展为科举制,经过宋、明二朝的改革强化,在明清朝达到极盛。察举制是科举制的前身与母体,从察举制到科举制,这是中国古代官僚体制理性行政的必然。官僚科举制的理性行政是专家的行政,是以知识或理性技术为基础的权威;其生存与运作的基本条件是体现了人才主义和择优制的文官录用制度。两千年中,中国官僚组织与文官制度一直在不断发展完善,尽管相对于现在官僚组织还有很大距离,但理性行政的原则毕竟已经成了封建帝国政府行政活动的支配性因素之一。一个管理着辽阔国土和千万小农,处理着兵、刑、钱、谷复杂事务的政府,其行政的成功程度直接联系着理性行政原则的贯彻程度。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以理性的择优制程序来录用和任命文官。比如,公开竞争,平等原则和人才主义,合理的专门知识技能的考察内容,周密规范的制度程式等等,以及抑制权势滥用、财富腐蚀因素的措施,特别是抑制身份特权、官位世袭和人身依附等非官僚制因素和封建性因素的措施和法规等等。我们仅从察举制发展到科举制的历程来分析科举制代替察举制的理性必然。察举制是一种推荐制度,主要由地方州郡长官承担推荐之责,定期地或即时地向王朝贡上合乎相应标准的士人。在七、八百年的历史中,其取人标准经历了几个过程,“以德取人”、“以能取人”、“以文取人”、“以名取人”和“以族取人”,结果“以文取人”为主导的原则、标准和方法,最终成了定局,以至于发展到后来的科举制,这自然也是官僚体制理性行政的必然。一、以德取人重释,以能取人汉廷在意识形态上,“独尊儒术”,所以取人标准上多以“德行操守”、“轨德立化”为主,力倡孝道,“以德取人”。这意味着对儒家为政以德、导民以德的德政和教化思想的认同和维护。同时,从社会分化角度看,儒家之“以德取人”,体现了一种对人格美德、家族道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不作明确区分,对个体人生、社会生活、文化活动和政府行政不作明确区分。尽管古代官僚体制已达到相当高的分化水平,但社会仍然处于生产低下的小农经济状态,原生性的家族亲缘关系依然支配着社会生活和人际关系的主要方面。因此,对于由家族亲缘关系所衍生的孝悌之德的强调和维护,就恰好构成了促使相当分化的官僚体制和颇不分化的亲缘社会达到沟通与整合的特殊方式。但贤人人格与文官规范、政府行政和亲缘生活的混溶与互渗,毕竟是一种限制社会分化的形式。它不可避免地要降低那种“纯粹”的行政理性。商鞅和韩非否定孝悌贞信,那并不是因为他们认为这些就属于恶德,其真实原因在于“亲亲而爱私”的宗法封建时代已成过去;在“贵贵而尊官”的官僚时代,这些德行与官员之“能”已分化为二,不可混淆了。每一个王朝政府都不能不要求文官具备行政才能,因此,以吏能、功能为标准的“以能取人”在东汉盛行。它要求以纯粹的文官规范录用官吏,更多的体现了职能分化的原则。不论是“以德取人”还是“以能取人”,察举制在初始时并不严密、规范,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它的中心环节与主要方式是长官举贤。知人善任的长官,固然能够慧眼识奇才,而缺乏识鉴者,就未免薰莸莫辨、鱼目混珠。以至于“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这与官僚行政对吏员选拔应当尽可能地严密化、规范化,便于操作,易于把握并具有可靠性的制度程式的要求,尚有较大距离。二、科举制下的士子举证东汉顺帝阳嘉年间,一种蕴含于察举制之内的,与“以德取人”“以能取人”并存的另一种因素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制度化。这就是通过对某种专门知识的程式化测验,来决定官员录用资格,我们称之为“以文取人”。这是察举制向科举制的过渡,但二者当然还有重大不同。区别之一,阳嘉以前,孝廉举至中央即拜官,是“举士”即等于“举官”,举荐为中心环节;而科举制下士子自由报名应试,无赖于地方长官举荐。阳嘉制下,孝廉之举有了两个环节,一为首相举荐,一为中央考试。郡国举荐并不能保证得官,如不能通过中央考试仍将黜落;但士人如不得举荐,则无考试之机会。区别之二,阳嘉制下,郡国举荐对象主要来自州郡掾属;而科举制下,参试士子主要来自学校生员。区别之三,阳嘉制是非竞争性的等额考试,如被举者都达到了标准,原则上一律录取;而科举制是竞争性的差额考试,初始之考试者远远超过最终录取者。区别之四,科举制程式严密复杂,而阳嘉制则简单粗糙得多了。但是,毕竟阳嘉新制是在此前各种考试选官方法的基础上,使此前以郡国举荐为中心环节的孝廉察举,出现了一个考试的新环节,从而构成了察举制向科举制演进的初阶,并最终是“以文取人”在入仕环节上占据了主导。三、“察举制度”的产生、沿革、“考试”的结构被“去行政化”东汉日渐兴起的“清流”名士,一方面对选官之“清浊不分”力加抨击,以维护选官的公正清平;但另一方面,他们的一些做法却又冲击着察举制长期传统的规范和原则。王朝选士应依据于士人之名望大小,这种名望不是来自王朝的赐予,而是在士人群体的舆论评价中形成的。这就是“以名取人”。“名士”被认为具有最完美的人格与最高尚的德行。因为察举制的取人标准相对来说更为注重人的整体素质,从正心、诚意、格物、致知直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全都是“君子”人格的密不可分的整体。但是,作为整体的人格是无法以技术性的形式规程加以检验的。那么举主就必须依赖于舆论的评价,而这种舆论实际上已为士林所支配。“名士”就被认为代表了最高的德行与最优秀的人格。以后,魏晋的“九品官人法”也发展成为世家大族加强门阀统治,维护等级特权的工具。大小衣冠世家凭借家族地位权势,优先占有各级官职,也严重破坏着察举征辟的实施。“今之中正,定九品,高下任意。”(《晋书·刘毅传》)。从而造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以族取人”垄断政权的情况。由此可见,察举的标准是多元的,德行、吏能、经术、功劳、名望等等,都可以成为察举资格。所举之人素质各异,对之公正、客观、精确与划一的把握与考察,确实也相当困难。在这种缺乏规范性,人格化色彩浓厚的察举制度之下,应举者中便充斥着贤人、名士、隐者、孝子、大儒、侠客、义士等各种各样的人物,不仅各色人物的愚贤优劣不易掌握,作奸作伪、任人唯亲等等弊端亦难检防。相比之下,以招考与投考为中心环节的科举制度,则具有更多的理性与法治意味了。科举制是一种考试制度,王朝设科而士人自由报名应试。至少是在名义上不分贵贱,不讲门第出身。“家不尚谱牒,身不重乡贯。”(陈博良《止斋文集》)。这为广大下层知识分子从政打开了门路,他们甚至有可能进入最高领导阶层,做官参政不再是上层统治者的特权。而具体严格的文化考试,又建立了可以直接检验,明确把握并且是划一的衡量与录用标准。这种考核限定于几种知识的检验,所以它体现了规范化与非人格化的精神。进士和明经考试项目为儒家经典和时务策,或为诗赋等;明法科则考律令;明书科考文字学;明算科考数学、历法等。唐代还增加殿试。三级考试,有利于选拔一批人才。以考文章来选拔人才,不仅是对应试者思想政治(时务策)水平的测验,也是对一个人思维逻辑、文学能力的检验。选拔这种人从事各级行政组织活动,能有效的提高政府的行政水平,这正是文官政治的优点。考试制度带来了另一个结果,就是科目与学校的合一。为了达到考试所需的知识水准,必须有长期的学习作为功底。这就使察举与学校的关系由两不相涉,转而密切起来了。到了唐代,“乡贡”与“生徒”同应省试,使科目与学校初步地结合起来。这种结合在后来日趋紧密,并在明清时代最终地完成了。士子须先入国子监或地方学校为生员,通过乡试成为举人之后,方有资格参加中央会试,即所谓“科目必由学校”。至此,学校与科目完全合一,形成一个完整地培训、考试和拴选明确区分又互相配合地完备整体。这标志着中国古代文官制度进入了成熟阶段。因此,从察举制到科举制这一过程中,我们看到了官僚科层制的程序化、规范化、非人格化、择优录用、考试取人等等原则与方法的制约支配作用。察举制确实有其成功地历史记录,但它原始地、粗糙的方式,也必然随着官僚政治的发展,不断得到改进和完善。这种改进与完善,就遵循着理性行政的规律和要求,是理性行政的必然。当然,必然的未必是尽皆合理的,科举制固然有明显的进步性,但未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洛阳理工学院《中国当代文学(上)》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四川省遂宁市重点中学2025年初三二模考试物理试题含解析
- 湖南大学《大学英语中级Ⅰ》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富阳区重点名校2025届中考总复习单元滚动测试卷初三生物试题含解析
- 内蒙古乌拉特前旗第一中学2025年高三最后一卷数学试题文试题含解析
- 天津外国语大学滨海外事学院《畜牧微生物学实验》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2025届四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期末复习检测试题含解析
- 郑州亚欧交通职业学院《统计专业导论》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湖南省长沙市广益实验中学2025年下学期高三数学试题1月阶段测试考试试卷含解析
- 怎样收集有效的客户资料
- 2025年健康管理师考试信息整合试题及答案
- 矮小症的护理措施
- 2024年襄阳市樊城区城市更新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招聘笔试真题
- 2025年中国酸奶饮品行业市场深度评估及投资战略规划报告
- 新增值税法的变化要点与实务要领
- 2024年电子商务物流挑战试题及答案
- 2025年高考英语二轮复习专题05 阅读七选五(练习)(解析版)
- 门式架搭设方案
- 铁路网络安全知识培训
- 煤矿事故案例警示
- 2025年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高职单招(数学)历年真题考点含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