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空天防御的现状与发展趋势_第1页
俄罗斯空天防御的现状与发展趋势_第2页
俄罗斯空天防御的现状与发展趋势_第3页
俄罗斯空天防御的现状与发展趋势_第4页
俄罗斯空天防御的现状与发展趋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俄罗斯空天防御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全球具有先进机动能力制造机动液体武器是现代科学技术中最先进的高科技武器之一。液体武器的出现给军事思想和作战方式带来了很大的变化。目前,研制导弹的国家和地区已近30个,至少有近20个有能力制造弹道导弹,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研制巡航导弹;全世界约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弹道导弹,50多个国家拥有巡航导弹。拥有导弹的国家和地区越来越多,这也促使了一些国家和地区积极研制和部署导弹防御系统。周边国家中,许多正在研制和部署弹道导弹(运载火箭)和巡航导弹,一些技术较为先进的国家在进行导弹防御技术的研制和开发,特别是俄罗斯、日本、印度、韩国等国家,不但在积极研制新一代导弹,而且在导弹防御技术方面也获得了较大进展。1日益加剧的空天威胁防御系统苏联解体后,受经济实力的限制,俄罗斯已无法与美国展开全面抗衡。在这种情况下,俄罗斯提出建设新的空天防御系统,以应对日益加剧的空天威胁。俄军认为,由战略核遏制力量、高精度武器装备和可靠的国家空天防御系统构建的新三位一体结构将成为保证俄罗斯实现遏制军事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1.1空天一体防御系统目前,俄罗斯武装力量中能发现并压制敌方空天袭击的作战力量主要是防空和导弹空间防御两个系统,它们各有其情报侦察和毁伤力量,在保卫俄罗斯联邦的空天安全中发挥着特定的作用。俄罗斯计划在现有防空和导弹空间防御系统的基础上,补充战役战略侦察和电子对抗力量,构建由侦察预警系统、毁伤与压制系统、指挥控制系统组成的空天防御体系(见图1)。鉴于2017年以前美国尚难以完成在空间部署天基激光武器和空天飞机,目前,俄军空天一体防御系统的主要作战对象是洲际弹道导弹、巡航导弹、各种军用飞行器以及运行于近地轨道的军用卫星。在防空、反导和太空防御三者之间,反导防御处于核心地位。1.2古将对空天攻击系统进行改进俄罗斯空天防御毁伤压制系统是一个多层次的拦截系统。在莫斯科周围部署的A-135战略导弹防御系统最大拦截高度可达50km,该系统能够拦截少量包括洲际弹道导弹和中程弹道导弹在内的、攻击中央工业区的复杂弹道目标。俄罗斯军方最近公开了2010年10月从位于哈萨克斯坦境内的反导基地进行的A-135战略反导系统拦截试验情况。俄军将继续对A-135系统的探测、火力打击和指挥设备进行改进,提高其与防空和非战略反导系统的协作能力,增强抵御敌方新型空天攻击武器的能力,扩大中央工业区的防御范围。俄军各种地空导弹部队、地面高炮火力和歼击航空兵等,可以在30km以下高度拦截各种气动飞行器和弹道目标。在俄罗斯武装力量各军兵种部署的包括С-400、С-300、布克、道尔等在内的多种防空导弹,都具备较强的防空与反导能力。其中,最新服役的С-400防空系统具有近程、中程和远程拦截能力(见图2),是未来俄罗斯空天防御毁伤压制系统发展的主要装备。俄军正在研制的С-500地空导弹系统,拦截高度可达200km,可拦截速度为7km/s的弹道目标,并且能够打击低地球轨道航天器。俄军还打算在С-500、С-400等基础上发展各军兵种通用的第五代防空反导一体化地空导弹武器系统。目前,新型战略反导系统A-235也浮出水面。1.3远非一体化技术目前,俄罗斯已经拥有大多数空天防御系统所需的作战力量和武器装备。但是,这些力量和装备最初是为防空和导弹空间防御系统而分别发展的,目前只能做到对这些力量和装备的组合使用,而远非一体化应用,且现役装备还普遍存在数量短缺、设备老化、性能落后等一系列严峻的问题。对于拦截即将出现的空天作战飞行器、高超声速飞行器等未来武器装备,现有的侦察和火力打击能力也存在一定差距;因此,俄罗斯空天防御系统建设的重点任务是优化调整系统结构,升级改造现役武器装备,研制新型武器装备,建立一体化情报侦察预警系统,完善毁伤压制系统,建立起统一的自动化指挥控制系统等。2bmd系统的构建20世纪90年代,日本开始与美国合作研发弹道导弹防御(BMD)技术,初步确定了构建BMD系统的技术发展途径与部署方案。近年来,日本以朝鲜弹道导弹威胁为借口,加速发展BMD系统,计划在21世纪初期建成由海基宙斯盾系统和陆基爱国者-3系统构成的具备双层拦截能力的BMD系统。2.1日本加强了对美海上力量的研究,达成了积极的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战败后,日本被迫奉行“专守防卫”的军事战略,但实质上从未停止过谋求成为亚太地区乃至世界军事大国的梦想。导弹防御系统具有攻防兼备的特点,自然成为日本自卫队装备建设的重点之一。日本通过与美国合作研发和许可证生产的方式掌握先进技术,促进其进攻武器的研发,进而全面提升军事科技水平,为日美军事一体化打下基础。1993年12月,日本与美国就联合研发BMD系统开始谈判。1995年4月,日本防卫厅成立BMD研究室,与美方合作评估朝鲜劳动-1弹道导弹构成的威胁并进行相关研究。1998年8月,日本以朝鲜试射导弹时火箭残骸溅落于日本附近海域威胁日本安全为借口,决定与美国联合开展战区导弹防御系统(TMD)研究,并计划建立日本自己的卫星监视系统;12月,日本政府正式决定参加TMD的技术开发研究。2001年,日本又承担了有关雷达系统和武器控制系统方面的研究。2003年6月,日本政府决定从2007年开始部署BMD系统,2011年初步实现了对近程和中远程弹道导弹的防御能力。日本还计划在2014年具备对射程为3500km及以下弹道导弹的拦截能力。2.2低层次性机动战术高能两级战役机动防御系统日本的BMD系统是一个由海基宙斯盾导弹防御系统和陆基爱国者-3导弹防御系统组成的高低两层战区导弹防御系统,主要由导弹预警系统、指挥控制系统、海基高层拦截系统(装备在宙斯盾导弹驱逐舰上,使用标准-3导弹)和陆基低层拦截系统(以爱国者系统为主体,使用爱国者-3导弹)构成。2.3日本最大拦截弹海基高层导弹防御系统能在大气层外防御近程、中程和部分远程弹道导弹(未来改进型拦截弹可拦截洲际弹道导弹)。标准-3导弹不同型号具有不同的发动机关机速度,作战能力也不一样。标准-3BlocklA最大拦截高度500km,最大拦截距离800km。该拦截弹目前已经装备日本的宙斯盾舰,根据该舰的性能,只要部署地点合理,只需该型舰3艘,其防御区域即可覆盖整个日本。标准-3Block2拦截弹最大拦截高度为800km,最大拦截距离为1200km,目前正在研制。装备标准-3Block2拦截弹的宙斯盾军舰,1艘即可有效防御整个日本。后续型号的标准-3拦截弹关机速度可达5~6km/s或6~8km/s,其防御范围会更大,作战能力还会进一步提升,并将逐步具备拦截洲际弹道导弹的能力。2.4日本/美国加快了日本阵风锋前系统建设日本经过反复论证,决定发展独具自身特色的以海基中段拦截为主、陆基末段拦截为辅、具备双重拦截能力的区域导弹防御系统。为尽快形成高低两层导弹防御能力,日本一是以海上自卫队现有的宙斯盾导弹驱逐舰为基础,引进美国的宙斯盾BMD系统;二是以日本航空自卫队现有的爱国者-2为基础,引进爱国者-3系统,海基、陆基两者结合快速建立起了双层防御系统。为掌握导弹防御的关键技术,日本还与美国合作开发改进型标准-3导弹,并在本国生产爱国者-3导弹。美国和日本于2012年12月签订协议,将在日本西部部署一部新的前沿基地可移动X波段雷达,该雷达对弹道导弹目标的探测距离达到1000km,能够为宙斯盾系统提供早期的火控支持,助其实现对来袭弹道导弹的尽早拦截甚至多次拦截。这些举措一方面加速了日本建立区域性导弹防御系统的能力,另一方面也加快了日美军事一体化步伐。可以预见,一旦日本导弹防御系统部署完毕,美日势必要进一步推进联合建设导弹防御作战指挥中心的步伐,以便于统一指挥和控制,从而进一步推动日本自卫队与美军作战一体化进程,提升美日军事同盟整体攻防能力。3改变传统试验阶段近年来,印度加快了构建弹道导弹防御系统的步伐。2012年2月和11月,印度成功进行了弹道导弹拦截试验,这是继2006年进行弹道导弹拦截试验以来,分别进行的第七次和第八次试验。在第八次试验中,利用一枚真实拦截弹在孟加拉湾15km高空摧毁一枚来袭导弹,同时以电子模拟的方式,试验在120km高的大气层外撞击了一枚模拟敌对导弹。3.1战术机动系统印度发展弹道导弹防御系统的目的主要是为人口密集区和核设施等提供保护,同时削弱周边国家弹道导弹不断发展给印度带来的威胁,保持地区军事优势。印度于1999年底启动了弹道导弹防御计划。2000年2月,印度与俄罗斯签订了租借两套С-300PMU防空导弹系统的合同,该系统对战术弹道导弹的有效拦截距离为40km。在2009年3月,印度正式对外公布了弹道导弹防御系统发展计划,分两个阶段实现对近程战术弹道导弹和中远程弹道导弹的有效防御。在已引进俄罗斯С-300的基础上,印度计划引进爱国者-3、С-400或以色列箭-2反导系统中的一种或几种,加上自研的反导系统,构成高层拦截与低层拦截搭配、互为补充的防御体系,但由于政治因素及引进时间等问题导致计划进展缓慢。之后,印度决定通过技术引进,自行研制陆基末段双层弹道导弹防御系统,在以色列、法国以及美国的帮助下,系统研制取得较大进展。3.2第一阶段威胁防御系统目前,印度第一阶段弹道导弹防御系统将具备拦截射程2000km弹道导弹的能力,第二阶段导弹防御系统将具备拦截射程6000km远程弹道导弹的能力。据称,第一阶段弹道导弹防御系统的所有组成部分包括雷达、发射装置等都已准备就绪,仅拦截弹还需进一步完善。印度第一阶段弹道导弹防御系统主要包括分别用于大气层外和大气层内末段拦截的普里特维防空拦截弹(PAD)和先进防空拦截弹(AAD)以及预警探测系统和指挥控制系统。3.3行政拦截PAD拦截弹由印度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在普里特维近程弹道导弹基础上改进而成,该导弹可拦截射程为300~2000km的弹道导弹,最大拦截高度80km,最大拦截范围100km,采用破片杀伤战斗部和无线电近炸引信(见图3)。AAD拦截弹是印度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专门研制的一种全新型拦截弹,不是印度现役导弹的改进型号。AAD是一种低空高速拦截弹,采用单级固体燃料火箭推进,最大拦截高度30km,飞行中段采用惯性制导,末段采用主动雷达导引头寻的制导。3.4阵风锋在印马天基雷达系统的配置印度第二阶段弹道导弹防御系统将发展代号分别为AD-1和AD-2的两种新型拦截弹。这两种拦截弹将能拦截射程超过6000km的远程弹道导弹,最大拦截高度在120~150km。为满足拦截远程弹道导弹的需要,印度正在规划发展天基雷达系统。除自行研制的陆基中段防御系统外,印度还可能从美国引进宙斯盾弹道导弹防御系统,发展海基中段防御能力。印度国防部长安东尼2007年5月曾表示,美国已同意向印度出售三套宙斯盾弹道导弹防御系统。根据美印关系近期的发展趋势,这种可能性正在不断增大。4韩国先进的机动战术长期以来,韩国防空依赖于美国驻韩军队的力量与装备,韩国自身防空系统也大量依赖从美国引进。20世纪90年代初,朝鲜弹道导弹威胁日益严重,韩国开始寻求并发展防空反导系统,进而开始从拦截系统、指挥控制系统、预警系统等多方面建设独立的韩国导弹防御系统(KAMD),该系统为末段低层防御系统,通过自行研制与引进,已取得相当进展,目前装备了爱国者-2导弹系统、装备宙斯盾系统的KDX-3驱逐舰,以及绿松树早期预警雷达,2012年具备作战能力。此外,驻韩美军将按照扩展性威慑战略,为韩国提供防御弹道导弹能力。4.1韩国《性能与效率》的相关研究韩国是世界上防空武器部署最为密集的国家之一,主要依赖驻韩美军的力量和装备,韩国自身的防空武器也主要从美国引进。韩国曾考虑全面引进爱国者导弹,以建立自己掌握的导弹防御系统,但是,由于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和担心引发南北局势变化,该计划被搁置。20世纪90年代末,韩国加快防空导弹的更新换代和发展防空反导系统的步伐。此后,韩国与俄罗斯、美国、以色列和日本讨论了引进与合作开发战区导弹防御系统(TMD)的问题,开发兼具防空与反导双重功能的远程防空导弹系统,称为SAM-X。由于韩国上下强烈要求防务自主,因此该计划的研发几乎完全由韩国自主承担。但随着研发工作的进展,由于一些项目难以独立完成,韩国科研单位开始与外国合作开发。虽然韩国积极寻求与多方合作,争取自主开发导弹防御系统,但是,近期仍将以美国防御系统为主要依托。4.2自动研发难以独立研发目标系统十余年来,韩国政府在弹道导弹防御方面主要采取自主研发和国外引进相结合的半自主路线,与美国、俄罗斯、法国、以色列、德国等展开了广泛合作推进系统建设,其弹道导弹防御系统主要由两大部分组成,即自主研发弹道导弹防御系统及与美共建弹道导弹防御系统。韩国自主研发弹道导弹防御系统以城市为保护重点,兼顾纵深防御,近期主要以首尔为核心,重点依托海军KDX-3驱逐舰,未来可能扩展到其它重要地区。包括防空与导弹防御地下指挥所(AMD-Cell)、SAM-X远程防空导弹系统、M-SAM机动中程防空导弹、KDX-3驱逐舰和早期预警雷达等。美国部署在韩国的导弹防御系统以驻韩美军基地为保护重点,兼顾中远程防御。包括X波段预警雷达、预警情报系统、陆基(爱国者-3导弹)和海基(标准-3导弹)拦截系统。未来,还可能部署具有助推段拦截能力的THAAD系统。4.3os/sa-3系统M-SAM主要针对高空飞机、低空巡航导弹,用以保护国防设施和重要的工业基地,可有效拦截射程在1000km以内的弹道导弹等目标。目前,在俄罗斯援助下韩国研发的代号为CheolmaeⅡ的导弹系统(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