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收束技巧初探_第1页
小学语文课堂收束技巧初探_第2页
小学语文课堂收束技巧初探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语文课堂收束技巧初探

据说“篮子里装满了篮子,篮子里重着口。”。描龙画凤,难在点睛。”就课堂教学而言,“收口”之所以重要,是因为一方面它能概括教学内容,巩固教学效果;另一方面,它能深化理解,延展知识,渗透情愫。缺了它,整个教学过程往往会流于虎头蛇尾的稀松。而综观目前的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不难发现,许多老师对“导语”和新课内容设计颇为讲究,尤其是“导语”的设计,更是匠心别具,使人难以忘怀。但是在课堂收尾时却草率收场,明显影响了教学效果,有时甚至导致整堂课功亏一篑。鉴此,欲实现课堂教学的整体优化,则不仅要有动人心弦的“引子”、引入入胜的“主旋律”,而且须有意味无穷的“终曲”,从而使得课堂教学布局合理、结构完美,达到前后浑然一体的妙境。下面结合笔者在实践中的经验,就语文课堂收束的技巧问题谈一些肤浅的体会,以期抛砖引玉。1、运用情感进行途径,营造特定的气氛,是情感的基础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它是人的心理动力机智的中心。晓之以理,必先动之以情。因此,在教学中应采取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情感的辐射,这在课堂最后一个环节的设计时也不例外。通常情况下,教师可结合课文中的主要内容,用饱蘸着情感的语言,来营造一种特定的气氛,促使学生在情感上“共鸣”,形成教学高潮。如在讲完余光中的《乡愁》后,有一位老师用这样的结语来结尾:“每个日落的黄昏,每个月圆的夜晚,每阵歌楼的雨点,每阵西风里断雁的叫声,都会牵动游子的离愁别绪,都会勾起对故乡的眷恋。诗人们都会把难以排遣的思乡之愁诉诸笔端。于是我们便能欣赏到这一首首凄婉哀伤的诗歌,当我们感受着诗人那绵绵的思念,那柔美的哀伤时,我们由衷地希望这样由于历史原因造成的隔阂能真正成为历史,我们期盼欢乐的笑声能久久回荡在海峡的两岸。”这种方式,正如明朝谢榛说的“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那样,具有“撞钟”的效果,它能紧紧抓住学生,激人奋进;同时,能引起学生的感情共鸣,利于培养学生真善美的高尚情操。2、巧用《乡贤》,激发学生的情感语文教学是一种开放性、多向性、随机性、艺术性很强的信息交流活动,因此,除了用文字来收尾,有时也能用其他一些方法,如笔者在讲解完《乡愁》一诗后,在下课之前,给同学放了一首歌——《我深深地爱着你》,音乐响起,深情的歌词随之而来,“我深深地爱着你,这片多情的土地……”一首合适的歌,不仅能创设特定的情境,渲染气氛,还能深深地吸引学生,感染学生,把学生引入一种高昂的氛围,使学生领悟到作品的精妙之处,增强讲课的力度和效果。3、用突出的文学表现即教师在讲完一节课的内容时,通过设置悬念引出下节课的内容。这种结尾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如笔者在讲授《心中的鹰》这篇课文时,是这样收尾的:“文中说,没有了鹰的天空,便没有庄严,没有音乐,也就有了心中永远的缺憾。文中作者用深沉抒情的笔调讴歌了鹰,可是另外一篇文章却又把鹰写成了空中的强盗。这是为什么呢?”通过这种方式引出了下一篇课文《鹤群翔空》,为下节课埋下了伏笔,也促进了学生们的思维延伸,激发了他们探寻新内容的兴趣。针对语文教学本堂课与下堂课内容的有机联系,于紧要处留下悬念,可以引发问题,唤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形成“我要学”的求知心理状态,也为由教师→学生以单向传授转向教师↔学生的双向交流创造了有利条件。4、运用情境,拓展思维空间处于信息时代的学生们不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他们对新闻、时事、焦点有着浓厚的兴趣。因此,老师在一节课将近尾声时,可结合课堂内容把其中的一些问题迁移延伸,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例如在《中国石拱桥》一文收尾时,笔者就设计了这样一段话:古今中外,有许多动人的故事与“桥”有关,例如断桥别离、草桥结拜、魂断蓝桥、廊桥遗梦等,你喜欢这些故事吗?你觉得桥的形象美丽吗?你可以想象并构思一个与“桥”有关的故事吗?请把故事中最感人的场面写下来。这种收尾方式贵在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于深入思索中推陈出新,诚如程颐所说:“为学之通,必本于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确实,它是启能、益智,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有效方法。5、课堂收束的技巧一节课的结束,并不意味着课堂教学的终止和教学活动的终结,恰恰相反,它应当是课堂教学的继续和学习活动的延伸。鉴此,不妨在课堂的尾声,针对教学中的关键之处,提出一些有争论或有疑惑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参与其中,去圆合,去接续,有效地激活学生的思维,把学习引向深入的目的。如在《变色龙》一文结束时,笔者以“奥楚蔑洛夫的基本性格是什么?”这一问来引发学生讨论。有学生说“善变”,有学生说“不变”。人物尽管反复无常,但作为沙皇走狗的本质不变。可见,结束语巧设疑问,是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诱导学生深入思考,在知识的原野上纵横驰骋,从而与课文之间进行合拍、融洽、和谐交流的有效方式。通过学生的讨论,不仅有效地训练了学生分析、表述问题的能力,而且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辨证思维,这对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的妙用是不言而喻的。此外,还有一些常用的语文课堂教学结束语方式。图表归纳式:顾名思义,此式就是教师把这堂课的知识点高度概括成图表,通过归纳,概括,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的网络,以不断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能使教材中复杂的知识简约化、零碎的知识系统化,不但便于学生理解、记忆,而且有助于进一步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和课堂教学效果的深化。点明题旨式:有的文章内容含蓄隐晦,有的文章由于其独到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学生往往比较难于理解。教师在逐个讲清课文难点后,宜直截了当地利用结束语点明文章题旨,帮助学生准确把握作者的真实意图。竞争激励式:当一堂课知识点较多,为更好地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在课堂收尾时,不妨把竞争机制引入课堂。如可以引用常见的竞赛形式,拿出课前预先设计好的若干题目,组织学生分组抢答。这种方式,不仅能提高学生思维的敏捷性,而且能让学生领略到成功的欢愉。总之,语文课堂收束的技巧是丰富多彩的,或得出结论,或提出见解,或揭示内蕴,或找出规律,或作出判断,或启发思考……但不论是哪一种方式,只要学生乐意接受,只要有助于增强教学效果,便是最好的方式。同时,对于某一确定的课题,收束的技巧也不是唯一的,既能单独运用,又可融会贯通,以求达到最理想的教学效果。但是,欲使“教学是一种独具特色的表现艺术”,在具体实践中,还得遵循以下原则:1、目的性原则。课堂收束应有目的性,无论是巩固课堂知识,还是承上启下,引发学生探究新知识,或者是培养学生某方面的能力,都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实际设计出合理的收束方式和内容。2、精练性原则。课堂收束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