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hmg-coa还原酶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在生物中,3-羟色胺-3-甲基二醇胺(3-hydr-3-methyl-conzhimearacema)的还原酶hmg-coa生成异戊二醇(menati),然后转化为异戊二醇磷酸(hmg-coa)。在高等生物中IPP是胆固醇、类固醇激素等甾类物质合成的关键物质,在细菌中IPP是脂载体及电子传递链中甲基萘醌类、辅酶Q等合成的关键物质。在古细菌中,HMG-CoA还原酶是异戊二烯醚(isoprenoidethers)合成的限速酶,异戊二烯醚是古细菌细胞膜的主要组成部分。HMG-CoA还原酶是它汀类(statins)药物的靶标酶,它汀类药物竞争性抑制HMG-CoA还原酶活性,在人体内具有良好的降低血液胆固醇的作用。最近研究表明,它汀类药物在抗炎、抗感染、降低前列腺癌死亡率等多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在细菌中它汀类药物可通过抑制HMG-CoA还原酶的活性最终破坏细胞壁合成,从而达到抑菌的目的。因此,HMG-CoA还原酶的研究备受关注。1hgm-coa还原酶的结构及合成ipp的途径HMG-CoA还原酶是需要4个电子的少数氧化还原酶之一,催化HMG-CoA还原为甲羟戊酸,甲羟戊酸进一步合成IPP。首先两分子的乙酰辅酶A在硫解酶的作用下合成乙酰-乙酰辅酶A,然后在HMG-CoA合成酶、HMG-CoA还原酶等一系列酶的催化下最终合成IPP(图1)。HMG-CoA还原为甲羟戊酸,该反应需要2分子的NADPH+2H+及HMG-CoA还原酶的催化,包括3个连续的反应阶段,第一和第三阶段为还原阶段,甲羟戊醛辅酶A(mevaldyl-CoA)和甲羟戊醛(mevaldehyde)是第二阶段的两个中间体:第一阶段:HMG−CoA+NADPH+H+→[mevaldyl−CpAΗΜG-CoA+ΝADΡΗ+Η+→[mevaldyl-CpA]+NADP第二阶段:[mevaldyl−CpA]→[mevaldehyde]+CoA−SH[mevaldyl-CpA]→[mevaldehyde]+CoA-SΗ第三阶段:[mevaldehyde]+NADPH+H+→mevalonate+NADP[mevaldehyde]+ΝADΡΗ+Η+→mevalonate+ΝADΡ+HMG-CoA还原酶同时催化该反应的逆反应,氧化甲羟戊酸为HMG-CoA。HMG-CoA还原酶点突变和晶体结构分析表明,假单孢杆菌HMG-CoA还原酶的谷氨酸(Glu83)、赖氨酸(Lys267)、天冬氨酸(Asp283)、组氨酸(His381)可能是酶催化部位的关键位点。人类HMG-CoA还原酶与HMG-CoA,HMG、CoA,HMG、CoA、NADP+结合形成3种复合物的晶体结构分析阐明了该酶的催化部位包含3个结构域:N端的的N域(460~527),大的L域(528~590,694~872)和插入到L域内部的S域(592~682),并揭示人类HMG-CoA还原酶是以紧密四聚体形式存在的。假单孢杆菌HMG-CoA还原酶结合它汀类药物的晶体结构分析表明,洛伐它汀与该酶的活性位点结合,并取代结构域两侧部位包括催化残基His381。合成IPP的途径包括甲羟戊酸途径(mevalonatepathway)和丙酮酸-3-磷酸甘油途径(pyruvate/glyceraldehyde-3-phosphatepathway),丙酮酸-3-磷酸甘油途径也称非甲羟戊酸途径,人类及其他真核生物、古细菌、格兰氏阳性细菌、布氏疏螺旋体(Borreliaburgdorferi)等通过甲羟戊酸途径合成IPP,多数格兰氏阴性细菌利用非甲羟戊酸途径合成IPP,IPP可进一步转变为胆固醇、甾类激素及萜类物质。甲羟戊酸途径是传统的IPP合成途径,等位取代技术研究证明,该途径的5个基因:HMG-CoA合成酶(mvaS)、HMG-CoA还原酶(mvaA)、甲羟戊酸激酶(mvaK1)、磷酸甲羟戊酸激酶(mvaK2)、磷酸甲羟戊酸脱羧酶(mvaD)对肺炎链球菌(S.pneumoniae)的生长都是必需的。2两类hmg-coa还原酶2.1hgm-coa还原酶通过50个HMG-CoA还原酶序列比对分析表明,生物界存在两大类HMG-CoA还原酶,人类、果蝇、酵母等真核生物及部分古细菌(Methanococcusjannaschii)的HMG-CoA还原酶属于Ⅰ类还原酶,假单胞杆菌、肺炎链球菌、肠道球菌等原核生物及部分古细菌(Archaeoglobusfulgidus)的HMG-CoA还原酶属于Ⅱ类还原酶。人类和假单胞杆菌HMG-CoA还原酶是Ⅰ类酶和Ⅱ类酶的典型代表。Bochar等通过系统发生分析研究证明,HMG-CoA还原酶在细菌和古细菌之间可能存在横向基因转移,起初发生在细菌与古细菌之间,然后在古细菌之间发生基因转移,这表明基因横向转移是生物适应环境的重要结果。高等动物、原核生物和古细菌只有一个mvaA基因(龙虾除外,它包括可溶的和跨膜的两种异构酶,分别由两个基因编码)用于合成IPP,但是植物有多种HMG-CoA还原酶同功酶,可使用HMG-CoA还原酶依赖性和非依赖性两个途径来合成IPP。真核生物HMG-CoA还原酶催化结构域高度保守,但跨膜区域并不保守,原核生物和古细菌的HMG-CoA还原酶缺少跨膜区域。生化特征、氨基酸序列比较和系统发生学分析进一步揭示存在两类HMG-CoA还原酶(图2),Ⅰ类存在于真核生物和部分古细菌中,Ⅱ类存在于原核生物和部分古细菌中,这表明两类酶存在进化上的多样性。2.2它汀类药物对类hgm-coa还原酶的抑制机理人类和假单孢杆菌HMG-CoA还原酶的晶体结构分析揭示了两类酶的结构差异,动力学分析阐明了两类酶动力学特性差异。表1比较了Ⅰ类和Ⅱ类HMG-CoA还原酶的动力学特性。从表中可以看出,两类酶的最大反应速度和对作用底物HMG-CoA的Km值差别不大,均在同一数量级范围内,但它汀类药物对两类酶的抑制常数(Ki)有着重大的差别,它汀类药物对Ⅰ类HMG-CoA还原酶的抑制常数在纳摩尔范围内,而对Ⅱ类HMG-CoA还原酶的抑制常数在微摩尔范围内,是Ⅰ类的103~105倍。两类酶的动力学参数比较说明,它汀类药物与底物竞争酶的结合位点是有所不同的,两类酶的催化作用位点和催化作用机制并不相同。传统的它汀类药物是Ⅰ类HMG-CoA还原酶的良好竞争性抑制剂,在肝脏内竞争性抑制HMG-CoA还原酶活性,从而阻断HMG-CoA转变为甲羟戊酸,使肝内胆固醇合成减少,最终达到治疗因胆固醇含量过高而引起的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的目的。但它汀类药物抑制Ⅱ类HMG-CoA还原酶的效果并不理想(表1),因此研究针对Ⅱ类HMG-CoA还原酶的竞争性抑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3hgm-coa还原酶抑制剂人类和假单孢杆菌HMG-CoA还原酶结合它汀类药物的晶体结构分析表明,两类酶具有相似的结合模式,但在结合专一性方面具有明显不同。Hedl等利用底物类似物(β-羟基丁酸、γ-羟基丁酸、乙酰乙酸、HMG)作为HMG-CoA还原酶的抑制剂,研究了底物类似物对Ⅱ类HMG-CoA还原酶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甲羟戊酸转变为HM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