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言文复习:实词
通假字
2024年新高考第一轮总复习一、高考原题回放▲考点概述
“通假字”这一考点一般出现在选择题“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如浙江卷】和文言实词文言文翻译【如全国卷】当中,2021年和2022年全国甲乙卷、新高考ⅠⅡ卷中翻译中都没有出现这一“得分点”,但在2023年在全国乙卷翻译题第(1)题【“反”通“返”】中出现了,值得引起我们备考的注意。其一、(2020北京卷)12.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述而》)子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述而》)太宰问于子贡曰:“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子贡曰:“固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子闻之,曰:“太宰知我乎!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子罕》)12.(1)请解释“生而知之者”与“不知而作之者”。(2分)【解析】“知”可以有多种理解,知道,知识,通“智”皆可以。【答案】“生而知之者”是生来就有知识的人(天生就聪明智慧的人);“不知而作之者”是自己不懂却凭空造作的人(不知其然而盲目创作的人)。【文段翻译】
孔子说:“我并不是天生就是聪明智慧的人,而是喜好古代文化,勤奋敏捷去求取知识的人。”孔子说:“大概有自己不懂却凭空造作的人吧,我没有这样的毛病。多听,选择其中好的加以学习;多看,全记在心里。这样的知,是仅次于‘生而知之’的。”太宰向子贡问道:“夫子是圣人吗?为什么他这样多才多艺呢?”子贡说:“这本是上天想让他成为圣人,又让他多才多艺。”孔子听了这些话,说:“太宰知道我呀!我小时候贫贱,所以学会了不少鄙贱的技艺。君子会有很多技艺吗?不会有很多的。”
其二、(2020新高考Ⅰ卷:山东卷)……光斗既死,赃犹未竟。忠贤令抚按严追,系其群从十四人。长兄光霁坐累死,母以哭子死。都御史周应秋犹以所司承追不力,疏趣之,由是诸人家族尽破。忠贤既诛,赠光斗右都御史,录其一子。已,再赠太子少保。福王时,追谥忠毅。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都御史周应秋犹以所司承追不力,疏趣之,由是诸人家族尽破。【解析】“趣”,通“促”,催促;“破”,破亡。【翻译】都御史周应秋还认为主管官员受命追查不力,上疏催促此事,因而使各人家族全都家破人亡。【文段翻译】
……左光斗死后,赃物追查还未结束。魏忠贤命令抚按严厉追缴,拘捕光斗同族兄弟子侄十四人。长兄左光霁因被牵连治罪而死,母亲因哭泣儿子悲伤而死。都御史周应秋还认为主管官员追查不力,上疏催促他们力办,因此最终使左光斗家破人亡。魏忠贤被杀后,朝廷追赐左光斗为右都御使,录用了他的一个儿子。福王时,追加谥号为“忠毅”。
其三、(2021浙江卷)答谢景山①书[宋]蔡襄襄顿首景山足下:夏中辱示新文数十篇,其间景山所称道而仆所不愿为者,因事往问,幸而时中,欲景山思而从之,不敢陈于文辞也。近蒙示书,盈千百言,引喻称类,若固守而不移者。某欲终不言,然使景山固而不移,特唱于人,亦某过之大者也。某尝病景山好称学韩杜笔,语于人,今而曰:“既师其意,又师其辞,何患?且嗜退之文辞,欲诱人同所乐也。”某谓由道而学文,道至焉,文亦至焉;由文而之道,困于道者多矣,是故道为文之本,文为道之用。与其诱人于文,孰若诱人于道之先也?景山前书主文辞而言,故有是云,襄岂敢鄙文词哉?顾事有先后耳。襄之为文,无能过人,其句读高下,时亦类乎古人,无足怪也。又病景山嗟世人之不知己,务以文词求于有位,今而曰:“吾以文求正于有位,于道为无枉。古之人重其自进,我仕且困坠,求知于人无愧。”又云:“在数顷田,必归耕海上。”景山何乐于自进,而勇于自退乎?是未离乎躁也。妄者易进而难退,狷者难进而易退,妄与狷,君子皆不由也。君子之于进退,唯其道而已矣。景山又多取前世重人自进为比,苛有异于襄之说,虽前世重人,襄不从矣,其称仲尼、佛肸②召而欲往,孟子不遇于鲁侯,斯二者何求哉?委乎天而待用者也。又病景山恤仕宦之颠踬,今而曰:“非恤美仕之未得,愤意外之横辱。”斯亦景山未之思与?夫圣人之言,吾畏之;贤者之规,吾愧之。有人加言于我,吾置其喜怒而辨其枉直。使其言蹈乎圣人贤者之说,吾畏而且愧焉;其言异于是,吾将悯之,岂暇受而为辱乎?小人之辱,君子不辱也。景山取之哉,取之哉,抑愤之心日益损矣!景山又云:若使襄年四十而卑辱,未必能如己之恬然不苟也。襄又复而读之,益悲,岂行己之谬与?如景山且不能见信,尚何望于众人?虽然,襄无求信于人,自信甚明。身之穷泰,不得而知之,为学远近,力穷则已,其所自信者,不却行而利动也。今日视前日,犹能乐其所是,而恨其所不至;使年益加而虑益广,岂肯舍所乐而从所恨哉!与景山别久,思一相见,以道所怀,今虽谆谆其词非求胜于景山盖陈己之所守抑未知景山以为非是也诚以为非是幸亦语焉襄不敢惮烦于屡告也。不宣。襄顿首上。(选自《全宋文》)【注】①谢景山:谢伯初,字景山,晋江(今福建泉州)人,天圣二年(1024)进士,官许州法曹,有《谢景山诗集》。②佛肸(xǐ):人名,与孔子同时。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特唱于人唱:称道,赞扬。B.某尝病景山好称学韩杜笔病:批评,不满。C.君子皆不由也由:遵循,遵从。D.而恨其所不至恨:遗憾,后悔。【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A.本句意为:只是您能带头倡导他人。唱,通“倡”,倡导。1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话。(2)襄又复而读之,益悲,岂行己之谬与?【解析】复:再次,又。益:更加。悲:感慨。岂:难道。行己:自己立身行事。谬:错误。与:通“欤”,句末语气助词,可译为“吗”。【答案】我又再次读信,更加感慨,难道是我立身行事的差错吗?【文段翻译】答谢景山书蔡襄顿首景山足下:夏季有辱您向我展示几十篇新文章,这中间景山你所称赞而我不愿意做的,通过一些事情而前往问询,幸而不时切中,想让景山你思考并听从我的想法,不敢在文辞中陈述。最近蒙受您给我写信,满满千百字,引喻称类,犹如固守信念而绝不动摇的样子。我想要始终不说出来,然而如果景山您顽固而不改变,只是你能倡导他人,这也是我的大过错。我曾经担心景山你喜欢称自己学习韩愈杜甫的笔法,对人说,如今说:“(我)学习他们的精神,又学习他们的文词,还担心什么呢?并且(我)爱好韩愈的文章,想诱导他人与自己一样喜爱。”我认为由学道而学文,只要道理通达了,文章也就写得好了;由学写文章而到学道,被道理困惑的人则很多。因此,“道”是文章之本,文章是“道”的外在形式。与其用文章诱导人,不如先用道理诱导人吧?景山上一次书信中主张文辞而说,因此我才说这些话。我哪里敢轻视您的文词呢?只是事情有先有后。我写文章,没有能超过他人的,句读的高下,有时也类似于古人,没有什么值得奇怪的。又担心景山嗟叹世上的人不理解自己,一定要凭借文词来求得自己有地位,如今说:“我凭借文章向皇帝寻求正道,对于寻求正道来说也不受屈。古代的人看重自谋仕进,我仕途将要困顿跌落,向他人寻求了解并没有什么值得愧疚的。”又说:“如果我有几顷田地,一定回到湖海之上归耕田园。”景山为什么乐于自谋仕进,而又勇于自我退隐呢?这是还没有脱离浮躁心态啊。狂妄的人容易仕进却难以退隐,狷介的人难以仕进却容易退隐,狂妄与狷介,君子都不遵从。君子对于进退,只看重道义罢了。景山又多拿前代掌权之人的自我仕进来类比,如果他们的说法跟我不同,即使是前代掌权之人,我也不会听从的。他们称孔子、佛肸被召见就想要前去映照,孟子不被鲁侯重视,那么这二者追求的是什么呢?把自己的命运委托给上天而等着发挥才能罢了。又担心景山忧虑仕途的下降,如今竟然说:“并不是忧虑没有得到好的官职,而是愤怒遭受到意外的羞辱。”这也是景山没有考虑过的事吗?圣人的话,我敬畏它;贤人的约束,我惭愧自己没做到。有人对我评价,我把他的喜怒情绪放到一边而分辨他话语中的歪曲或真实。如果他的言语符合圣人贤者的言论,我敬畏而且感到愧怍;如果他的言语和圣人贤者不同,我将会同情他,怎么有空闲接受他的言论而感到受辱呢?小人受辱,而君子不受辱,景山你听取这个劝告吧,听取这个劝告吧,悲愤抑郁的心一天比一天损害你啊!景山又说:如果让我蔡襄也年已四十而地位卑微,未必就能像现在这样恬然自得而不苟且。我又再次读信,更加感慨,难道是我立身行事的差错吗?如果景山尚且不能相信我,尚且还指望普通人中的哪一个呢?虽然这样,我不打算向他人求得信任,我相信自己,十分明确。身处窘迫或泰达的境地,我不能知道,做学问的远近,只需要尽力就罢了,我所自信的,是不倒退而行,趋利而动。如今看看从前的日子,尚且能够为自己认为正确的高兴,而遗憾自己不能到的地方;如果年龄越增加而思虑得越广泛,怎么肯舍弃自己所喜爱的而遵从自己所遗憾的呢!和景山离别太久了,想着和你相见一次,来说清自己心中所怀着的想法。如今虽然言语诚恳反复告诫,并不是想要求得胜过景山,只不过是陈述我自己所坚守的道义;又不知道景山认为不是这样的。如果你真的认为不正确,幸亏我也已经说给你听了,我不敢再多次烦扰你了。不公开说出这些。蔡襄顿首上书。其四、(2023全国乙卷)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10-13题。
昔者晋公子重耳出亡,过于曹,曹君袒裼而观之,楚负羁与叔瞻侍于前。叔瞻谓曹君曰:“臣观晋公子,非常人也,君遇之无礼彼若有时反国而起兵即恐为曹伤君不如杀之。”曹君弗听。楚负羁归而不乐,其妻问之曰:“公从外来而有不乐之色,何也?”负羁曰:“吾闻之,有福不及,祸来连我。今日吾君召晋公子,其遇之无礼,我与在前,吾是以不乐。”其妻曰:“吾观晋公子,万乘之主也;其左右从者,万乘之相也。今穷而出亡过于曹,曹遇之无礼,此若反国,必诛无礼,则曹其首也。子奚不先自贰焉。”负羁曰:“诺。”盛黄金于壶,充之以餐,加壁其上,夜令人遗公子,公子见使者,再拜,受其餐而辞其壁,公子自曹入楚,自楚入秦,入秦三年,秦穆公召群臣而谋曰:“昔者晋献公与寡人交,诸侯莫弗闻。献公不幸离群臣,出入十年矣。嗣子不善,吾恐此将仿今其宗庙不被阴而社稷不血食也。如是弗定,则非与人交之道,吾欲辅重耳而入之晋,何如?”群臣皆曰:“善,”公因起卒,革车五百乘,畴骑二千,步卒五万,辅重
耳入之于晋,立为晋君。重耳即位三年,举兵而伐曹矣,因令人告曹君曰:“悬叔瞻而出之,我且杀而以为大戮。”又令人告釐负羁曰:“军旅薄城,吾知子不违也,其表子之间,寡人将以为令,令军勿敢犯。”曹人闻之,率其亲戚而保釐负羁之闾者七百余家,此礼之所用也。故曹,小国也,而迫于晋、楚之间,其君之危犹累卵也,而以无礼莅之,此所以绝世也。
(节选自《韩非子·十过》)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此若反国,必诛无礼,则曹其首也。
(2)盛黄金于壶,充之以餐,加璧其上,夜令人遗公子。【答案】(1)他如果返回祖国,必会声讨对他无礼的人,那曹就是第一个了。(2)就在壶里盛上黄金,用饭把它装满,用璧盖上,晚上派人送给晋公子。【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若”,如果;“反”通“返”,返回;“无礼”,无礼之人;“首”,第一个。
(2)“盛黄金于壶,充之以餐”,状语后置句,应为“于壶盛黄金,以餐充之”,在壶里盛上黄金,用饭把它装满;“加璧其上”省略介词“于”;“遗”,送给。【文段翻译】过去晋公子重耳出逃在外,路过曹国,曹君趁他脱去上衣时偷看他的骈肋。釐负羁和叔瞻在前侍奉。叔瞻对曹君说;“我看晋公子不是平常的人。您对待他没有礼貌,他如有机会回国成为君主而发兵,那就怕会成为曹国的祸害。您不如杀了他。”曹君不听。釐负羁回家,脸上不高兴,他的妻子问他说:“您从外面回来,带着不高兴的神色,为什么?”负羁说:“我听说,有福轮不到,祸来牵连我。今天国君召见晋公子,待他没有礼貌。我夹在里面,因此不高兴。”他的妻子说:“我看晋公子像大国的君主,他的随从人员像大国的相国。现在困窘逃亡,路过曹国,曹国待他没有礼貌。他如果返回祖国,必会声讨对他无礼的人,那曹就是第一个了。您为什么不先把自己和曹君区别开呢?”负羁说:“好吧。”就在壶里盛上黄金,用饭把它装满,用璧盖上,晚上派人送给晋公子。公子见了使者,拜了两拜,留饭而谢绝收璧。晋公子从曹到楚,从楚到秦。到了秦国三年,秦穆公召集群臣商量说:“过去晋献公和我结交,诸侯没有不听说的。献公不幸死去,已十年上下了。继位的儿子不好,我怕他会让晋国的宗庙得不到打扫而社稷得不到祭祀了。长此下去不变样,就不符合与人交往的原则了。我想帮助重耳让他回国,怎么样?”群臣都说:“好。”穆公因而发兵,革车五百辆,同一规格的马二千匹,步兵五万,帮助重耳回到晋国,立为晋君。重耳登基三年,就发兵攻打曹国了。于是派人告诉曹君说:“把叔瞻从城上吊下来,我将杀掉他陈尸示众。”又派人告诉釐负羁说:“大军迫城,我知道您不会反抗我。请在您住的巷门上做好标记,我将据此下达命令,使军队不敢去侵犯。”曹国人听到后,率领他们的亲戚去依附釐负羁住地的有七百多家。这就是礼的作用。所以,曹是小国,夹在晋、楚之间,君主的危险就像叠起来的蛋,却用无礼来待人,这就是断绝后代的原因。二、考点知识解读(一)定义:
通假字是一个汉语词汇。是泛指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的意思,即用读音或字形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通假字所代替的那个字我们把它叫做“本字”。
例如:“女还,顾反为女杀彘。”(《曾子杀彘》)句中“女”就代表“汝”。(二)通假字成因:
古人造出一个字,表达一个意思,可是该用哪个字表示哪个意思的思维却还在形成过程中,没有一定规律,既可以使用这个字表示某个意思,又可以使用另外一个声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表示那个意思。所以,时代越前的文章,通假字越多。古人在做记录时,一时想不出本字而用了别字代替,清代的赵翼在《陔余丛考》一书中指出:“字之音同而异义者,俗儒不知,辄误写用,世所谓别字也。”第一个人这样写固然是前面所说的写了别字,但后人都这样效仿以后,便成了“合法”的通假字了。由于古代印刷相对落后,再加之战火焚毁,相当部分书籍原版遗失,再凭一些读书人的背诵、记忆重新写出来的,“著之竹帛”。即背诵者口诵,记录者依据声音来记录,疏于校对,以致字形常常出现讹误,不同的书写者往往会因方言的差异或其文化程度的影响导致记录时将同一个字记录成不同的形体。故清代学者王念孙、王引之父子在《经义述闻》就这样说:“训诂之要,在声音不在文字。”(三)“古今字”“异体字”和“通假字”之辨:
古今字。古已有之,今又造字。新字成为长期工。如苏东坡的《石钟山记》中的“莫”,为“暮”之古字,被“借”为否定副词“不”、“没有谁”的意思,故又造“暮”字。
异体字。是指读音、意义相同,但写法不同的汉字。如“泪”和“涙”,“睹”和“覩”。
通假字。(见前定义)(四)“通假字”和“假借字”之辨:
有人常把通假字与六书中的“假借字”相混。严格来说,通假字是指本有其字的替代,例如:本来已有“慧”字,但却以“惠”字临时替代。而六书的的假借字则是本无其字,因为要创制新字较麻烦或为免使字数大量增加,而采用同音或近音字表达那种意思,例如“自”字本义是鼻子,因同音关系,借来表示“自己”之意,这是六书中的假借。即使在古人的训诂解说中,也有时会把两个名称相混。读者应按其上文下理,或按文字学知识,小心判别。但有一点值得注意的就是假借字本质上不属于错字或别字,属于正常的文言现象。(五)“通”和“同”之辨:
“同”是指古代的很多异体字。比如孔乙己曾经说过的回字的四种写法,这四种写法之间就可以说A同B。一是表示古今字,即“文中的古体字”等同于“现代汉语中的某字”。二是表示异体字。即同音同义不同形的字。“通”一般是指通假字。(六)类别:同音通假如:蒲苇纫(纫:韧)如丝终老不复取(取:娶)双声通假(声母相同)如:孰为汝多知(知:智)乎叠韵通假(韵母相同)如:扁鹊望桓侯而还(还:旋)举酒属(属:嘱)客形近通假(声母相同)如:将军身被(被:披)坚执锐(七)辨别方法:1.“声旁字”代替“形声字”(1)故患有所不辟也。【《鱼我所欲也》“辟”通“避”,躲避。】(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师说》“受”通“授”,传授。】2.“形声字”代替“声旁字”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材”通“才”,才能。】3.同声旁的“形声字”相互代替为长者折枝。【《齐恒晋文之事》“枝”通“肢”。】4.音同或音近的字相互通假(1)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鸿门宴》“蚤”通“早”。】(2)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赤壁赋》“以”通“已”,停止。】(八)判断技巧:1.字义分析法。通假字与被通假字(本字)在字义上一般没有关系。如果用A来解释,A的词义与句子的意思有矛盾,而换成本字B来解释就通顺,那么可以考虑“A”通“B”。如《过秦论》“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中“景”,如果理解成“景物”“景色”等都不通顺,那么,可以考虑“景”可能是通假字。“景”通“影”。(八)判断技巧:2.字音分析法。同音、近音通假的情况比较多,如“寒暑易节,始一反焉”中“反”通“返”,读音相同。再如“河曲智叟亡以应”中“亡”通“无”,属于近音通假。再有就是变音通假,如“将军身被坚执锐”中“被”通“披”就属于变音通假。从字音角度分析,可以迅速辨别通假字。(八)判断技巧:3.字形分析法。有的通假字与本字有着共同的声符,或是本字的声符,或是通假字的声符。如《马说》“食之不能尽其材”中的“材”通“才”,本字“才”是通假字“材”的声符。三、考点训练【最新高考模拟题】来源1.山东省临沂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11月模拟语文试题。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六者,非性也,感于物而后动。是故先王慎所以感之者。故礼以道其志,乐以和其声,政以一其行,刑以防其奸。礼乐刑政,其极一也,所以同民心而出治道也。……译:所以用礼制来引导人们的意志,用音乐来调和人们的声音,用政令来统一人们的行动,用刑罚来防止人们的奸邪。(得分点:“道”,同“导”,引导;“和”,调和;“一”,名词用作动词,统一;“以”,来。)文段翻译:
……这六种声音,并非人的内心原来就有,而是人的内心受到外界事物影响才产生的,因此前代先王对于能够影响人心的外界事物十分慎重。所以用礼制来引导人们的意志,用音乐来调和人们的声音,用政令来统一人们的行动,用刑罚来防止人们的奸邪。礼制、音乐、刑罚、政令,它们的终极目标是一样的,就是用来统一民心而实现天下大治。。……来源2.长春市2021-2022学年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考试语文试题。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太后尝诏三辅,诸马婚亲有属托郡县干乱吏治者,以法闻。太夫人葬起坟微高,太后以为言,兄卫尉廖等即时减削。其外亲有谦素义行者,辄假借温言,赏以财位;如有纤介,则先见严恪之色,然后加谴。其美车服不遵法度者,便绝属籍,遣归田里。于是内外从化,被服如一,诸家惶恐倍于永平时。译:如果有小小的过失,就先表现出严厉的神色,然后予以责备(重要词语,纤介,细微,此处形容词作名词,小的过错;见,通“现”,表现,显现;谴,责备。各1分,句意2分)文段翻译:
……太后曾经下诏到三辅,马氏各家亲属有嘱托郡县干扰吏治的,依法治罪。再报告上来,太夫人(马太后的母亲)安葬时起造的坟墓略高了些,太后把这事提出来,其兄长马廖等人立刻把它减削下去。马太后的外亲中,有谦恭恬淡和节义行为的,马太后总是用温和的态度对他们说话,把财务和职务赏给他们,如果有小小的过失,就先表现出严厉的神色,然后予以责备,那些坐美车穿华服而不遵守法律的,就除去他们的宗室族谱,让他们回归田间。在这种情况下,朝廷内外的人受到教化,衣服、被子等穿用的东西就像统一起来的一样,各家惶恐地远远超过了永平年间。来源3.贵州省部分重点高中2024届高三入学考试语文试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颜斶辞去曰:“夫玉生于山,制则破焉,非弗宝贵矣,然大璞不完。士生于鄙野,推选则禄焉,非不得尊遂也,然而形神不全。斶愿得归,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无罪以当贵,清静贞正以自虞。制言者王也,尽忠直言者眉也。言要道已备矣,愿得赐归。”则再拜而辞去也。译:我希望回去(我的乡里),晚点吃饭权当吃肉,缓缓散步权当乘车,不犯王法权当宝贵,清静纯正来自得其乐。(“肉”,名词作动词,吃肉;安,徐缓,从容;虞,通“娱”,娱乐;自虞,自得其乐)文段翻译:
……颜斶辞谢而去,说:“璞玉生在深山中,经过玉匠加工,破璞而取玉,其价值并非不宝贵,然而本来的面貌已不复存在了。士人生于偏僻乡野之地,经过推举选拔而被任用,享有禄位,他并非不尊贵、不显赫,可是他的精神,本质已被伤害。我希望回到我的乡里,晚点吃饭权当吃肉,悠闲散步权当乘车,不犯王法权当富贵,清静纯正,自得其乐。如今发号施令的,是大王您;而竭尽忠心直言进谏的是颜斶我。我的主要意见已经说了,希望您允许我回去,平平安安地回到我的家乡。”于是,他拜了两次后离去。四、附:高中必修上下,选择性必修上中下通假字必修(上)《短歌行》1.契阔谈讌(“讌”通“宴”,宴饮)《梦游天姥吟留别》2.列缺霹雳(“列”通“裂”,分裂)《琵琶行(并序)》3.钿头银篦击节碎(“篦”通“鎞”,钗子)4.曲终收拨当心画(“画”通“划”。用拨子拨)5.家在虾蟆陵下住(“虾”通“蛤”)《念奴娇·赤壁怀古》6.一尊还(huán)酹(lèi)江月(“尊”通“樽”,酒杯)《劝学》7.虽有槁暴(有,通“又”,再。暴,通“曝”,晒。)8.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才智。9.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资质,禀赋。)10.輮以为轮(通“煣”,用火烘木使弯曲)《师说》1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通“授”,传授)12.或师焉,或不焉(不,通“否”)《赤壁赋》13.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冯”通“凭”,乘)14.山川相缪(“缪”通“缭”,环绕)15.举酒属客(“属”通“嘱”,劝人饮酒)16.举匏樽以相属(“属”通“嘱”,劝人饮酒)17.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泝流光(“泝”同“溯”:逆水而上)18.山川相缪,郁乎苍苍(缪通“缭”:连结,盘绕)19.举匏尊以相属(“尊”同“樽”:酒杯)20.杯盘狼籍(“籍”通“藉”)《登泰山记》21.其级七千有(“有”通“又”)余22.须臾成五采(“采”同“彩”)23.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圜”同“圆”)必修(下)《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24.鼓瑟希(“希”通“稀”,稀疏)25.莫春者(“莫”同“暮”,晚)26.唯求则非邦也与(“与”同“欤”,疑问语气词)《齐桓晋文之事》27.无以,则王乎(“以”,通“已”,停止)28.然则废衅钟与(“与”,通“欤”,语气词,表疑问)29.王说(“说”,通“悦”,高兴)30.为长者折枝(“枝”,通“肢”,肢体[一说,折枝,就是折树枝])31.刑于寡妻(“刑”,通“型”,作榜样)32.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已”,通“矣”,语气词,相当于“了”)33.盖亦反其本矣(“盖”,通“盍”,何不;“反”,通“返”,回、归)34.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涂”,通“途”,道路)35.其君者皆欲赴愬于王(“愬”,通“诉”,控诉、控告)36.是罔民也(“罔”,通“网”,张开罗网捕捉,引申为陷害)37.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头发花白,常比喻老人)38.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已”,通“矣”,表确定语气)《庖丁解牛》39.砉然向然(“向”通“响”,声音)40.技盖至此乎(“盖”通“盍”,何,怎么)41.技经肯綮之未尝(“技”通“枝”,支脉)42.批大郤(“郤”通“隙”,空隙)《烛之武退秦师》43.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通“矣”,语气词,了)44.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给)45.夫晋,何厌之有(“厌”,通“餍”,满足)46.秦伯说,与郑人盟(“说”,通“悦”,高兴)47.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明智)《鸿门宴》48.距关(“距”,通“拒”,把守)49.毋内诸侯(“内”,通“纳”,接纳,使进来)50.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邀请)51.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违背,背叛)52.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53.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嫌怨,隔阂)54.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座位)55.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不”,通“否”,如果不这样)《谏逐客书》56.遂散六国之从(“从”,通“纵”,合纵)57.四君却客而不内(“内”,通“纳”)58.而陛下说之,何也?(“说”,通“悦”)59.西蜀丹青不为采(“采”,通“彩”,彩饰)60.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这也。(“藉”通“借”,借给)61.则是宛珠之簪、傅玑之珥(“傅”,通“附”,缀着)《与妻书》62.称心快意,几家能彀(“彀”,通“够”)63.吾灵尚依依旁汝也(“旁”,通“傍”)64.辛未三月念六夜四鼓(“念”,通“廿”,二十)《促织》65.手裁举(“裁”,同“才”)66.翼日进宰(“翼”,通“翌”)《谏太宗十思疏》67.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无”通“毋”,不要)68.振之以威怒(“振”通“震”,威吓)《答司马谏议书》69.不复一一自辨(“辨”通“辩”,分辩)70.不宜卤莽(“卤”通“鲁”,鲁莽)《六国论》71.暴霜露(“暴”通“曝”,曝露) 72.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当”通“倘”,倘若)73.暴秦之欲无厌(“厌”通“餍”,满足)选择性必修(上)《论语》十二章74.知者不惑(“知”通“智”zhì,智慧)《人皆有不忍之心》75.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内”通“纳”)76.若火之始然(“然”通“燃”,燃烧)《老子》四章77.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行”通“形”)78.其脆易泮(“泮”通“判”,分离)79.九层之台,起于累土(“累”通“蔂”,土筐)《五石之瓠》80.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龟”通“皲”,皮肤冻裂)81.世世以洴澼絖为事(“絖”通“纩”,丝绵絮)《兼爱》82.故不孝不慈亡(“亡”通“无”)83.当察乱何自起(“当”通“尝”,尝试)选择性必修(中)《屈原列传》84.离骚者,犹离忧也(“离”通“罹”,遭遇)85.屈平既绌(“绌”通“黜”,罢免官职)86.自疏濯淖污泥之中(“濯”通“浊”,污浊)87.厚币委质事楚(“质”通“贽”,见面礼)88.被发行吟泽畔(“被”通“披”,披散)89.乃令张仪详去秦(“详”通“佯”,假装)《苏武传》90.畔主背亲(“畔”通“叛”,背叛)91.与旃毛关咽之(“旃”通“毡”,毛织的毡毯)92.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去”通“弃”,收藏)93.空自苦亡人之地(“亡”通“无”,没有)94.信义安所见乎(“见”通“现”,表现)95.请毕今日之驩(“驩”通“欢”,欢乐)96.因泣下霑衿(“霑”通“沾”,沾湿;“衿”通“襟”,衣襟)97.与武决去(“决”通“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学生食堂承包合同书
- 2025餐饮发服务业保密协议合同
- 2025石料运输合同
- 2025年度青年人才公寓租赁合同关于房屋出租3篇
- 2025年度建筑钢结构质量检测与安全评估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新能源汽车企业职工招聘与产业链整合合同3篇
- 2025年度餐饮连锁合伙经营合同样本2篇
- 二零二五年度农村有机垃圾堆肥处理与清理服务合同2篇
- 二零二五年度餐饮兼职煮饭人员培训协议3篇
- 2025年度模特与造型师拍摄服务合同3篇
- GB/T 1535-2017大豆油
- 植物细胞信号转导课件
- 医院感染质量控制中心工作总结和计划课件
- 第二章-地方理论-《旅游目的地管理》课件
- 河北省唐山市药品零售药店企业药房名单目录
- 水上运输大型构件安全交底
- 《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口袋书课件
- 2020 新ACLS-PCSA课前自我测试-翻译版玉二医【复制】附有答案
- 危险化学品安全周知卡氧气
- DB13∕T 5517-2022 大田作物病虫草害防控关键期植保无人飞机作业技术规程
- 《编译原理》考试试习题及答案(汇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