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PSK频带传输系统的设计_第1页
QPSK频带传输系统的设计_第2页
QPSK频带传输系统的设计_第3页
QPSK频带传输系统的设计_第4页
QPSK频带传输系统的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南华大学电气工程学院《通信原理课程设计》设计题目:QPSK频带传输系统的设计专业:电子信息工程学生姓名:学号:起迄日期:2014年5月24日—2014年6月6日指导教师:李圣系主任:陈忠泽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1.课程设计的内容和要求(包括原始数据、技术要求、工作要求等):(0)通信原理课程设计的目的:巩固并拓展现代通信原理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分析方法和实现方法。结合EDA技术、数字通信技术、电子技术、仿真技术,学习现代通信系统的建模和设计方法,使学生理论结合实际,提升创新思维和设计能力,增强软件编程仿真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动手能力。(1)技术要求1)用VHDL语言设计建模QPSK频带传输系统,2)用C或者Matlab语言编程设计QPSK频带传输系统的各个功能模块,并分析该系统通过高斯信道的性能。(2)工作要求:①查阅参考文献,利用通信原理基本理论,分析系统工作原理,设计系统方框图;②掌握计算机辅助设计方法,利用Matlab/Simulink、Systemview、Multisim、MaxPlusIII、QuartusII等软件进行仿真设计,具备独立设计能力;③熟悉通信系统的调试和测量方法;④掌握电子电路安装调试技术,选择合适的元器件搭接实际电路,掌握电路的测试和故障排除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⑤不能直接从网上或其他资料下载拷贝,一旦发现雷同35%以上,则相关雷同设计的成绩都为不及格。⑥按时完成设计报告;提交的电子稿必须在附录中含有全套仿真源文件、或设计原图(电子稿是以“学生学号姓名”为命名的压缩文件);并提交纸质设计报告书。⑦随机抽查,并进行最后答辩。

2.对课程设计成果的要求〔包括图表(或实物)等硬件要求〕:用Matlab等编程语言实现时,写出详细的注释,并画出各种信号的时域频域波形。设计电路,安装调试或仿真,分析实验结果,并写出设计说明书,语言流畅简洁,文字3500~5000字。仿真设计类要求有仿真流程图、调试时的电脑屏幕截图;实物设计类要求图纸布局合理,符合工程要求,使用Protel软件绘出原理图(SCH)和印制电路板(PCB),器件的选择要有计算依据。3.主要参考文献:1]樊昌信.通信原理(第6版)[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12.[2]樊昌信,曹丽娜.通信原理教程(第3版)[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6,9.[3]刘学勇.详解MATLAB/Simulink通信系统建模与仿真[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11.[4]张水英,徐伟强.通信原理及MATLAB/Simulink仿真[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9.[5]赵鸿图,茅艳.通信原理MATLAB仿真教程[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11.[6]赵静,张瑾.基于MATLAB的通信系统仿真[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10,1.[7]黄智伟.基于NIMultisim的电子电路计算机仿真设计与分析(修订版)[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6.4.课程设计工作进度计划:序号起迄日期工作内容2014.5.24~2014.5.27查阅资料,系统方案设计2014.5.28~2014.6.1用编程语言、或者仿真软件进行设计2014.6.2~2014.6.4程序、软件、实物的调试,排除故障,分析实验结果2014.6.5~2014.6.6分析总结,整理设计报告主指导教师李圣日期:2014年5月20日附件二:《通信原理课程设计》设计说明书格式一、纸张和页面要求A4纸打印;页边距要求如下:页边距上下各为2.5厘米,左右边距各为2.5厘米;行间距取固定值(设置值为20磅);字符间距为默认值(缩放100%,间距:标准)。二、说明书装订页码顺序(1)任务书(2)论文正文:包括中英文摘要、目录、绪论、方案设计、硬软件设计调试(仿真过程设计及调试)、分析结论(3)参考文献(5篇以上),(4)附录三、课程设计说明书撰写格式见范例范例设计任务及指标(黑体四号)☆☆☆☆☆☆☆☆☆☆☆☆☆☆☆☆☆☆☆☆☆☆☆☆☆☆☆☆☆(首行缩进两个字,宋体小四号)1☆☆☆☆(黑体四号)正文……(首行缩进两个字,宋体小四号)(空一格)☆☆☆☆☆☆(黑体小四号)正文……(首行缩进两个字,宋体小四号)1.2☆☆☆☆☆☆、☆☆☆正文……(首行缩进两个字,宋体小四号)2☆☆☆☆☆☆(黑体四号)正文……(首行缩进两个字,宋体小四号)2.1☆☆☆☆、☆☆☆☆☆☆,☆☆☆(黑体小四号)正文……(首行缩进两个字,宋体小四号)☆☆☆,☆☆☆☆☆,☆☆☆☆(楷体小四号)正文……(首行缩进两个字,宋体小四号)(1)……①………………图1.工作波形示意图(图题,居中,宋体五号)5结论(黑体四号)☆☆☆☆☆☆(首行缩进两个字,宋体小四号)参考文献(黑体四号、顶格)参考文献要另起一页,一律放在正文后,不得放在各章之后。只列出作者直接阅读过或在正文中被引用过的文献资料,作者只写到第三位,余者写“等”,英文作者超过3人写“etal”。几种主要参考文献著录表的格式为:⑴专(译)著:[序号]著者.书名(译者)[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⑵期刊:[序号]著者.篇名[J].刊名,年,卷号(期号):起~止页码.⑶论文集:[序号]著者.篇名[A]编者.论文集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⑷学位论文:[序号]著者.题名[D].保存地:保存单位,授予年.⑸专利文献:专利所有者.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出版日期.⑹标准文献:[序号]标准代号标准顺序号—发布年,标准名称[S].⑺报纸:责任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年—月—日(版次).附录(居中,黑体四号)☆☆☆☆☆☆☆☆☆☆☆☆☆☆☆☆☆☆☆☆☆☆☆☆☆☆☆☆☆☆☆☆☆☆☆☆☆☆☆☆☆☆☆☆☆☆☆☆(首行缩进两个字,宋体小四号。另起一页。附录的有无根据说明书(设计)情况而定,内容一般包括正文内不便列出的冗长公式推导、符号说明(含缩写)、计算机程序、整体原理图、印制电路板图等。)QPSK频带传输系统设计摘要四相相移键控信号(QPSK)具有一系列独特的优点,比如抗干扰能力强,在恒参信道下,能更加有效的利用频带,适合回传通道的技术为要求,而且误码性能好,频谱利用率高,因此被广泛应用于无线通信中,成为现代通信中一种十分重要的调制解调方式。本论文研究了QPSK的频带传输,利用Quartus=2\*ROMANII中VHDL语言设计建模,这种建模方式便于在目标芯片FPGA/CPLD上实现QPSK的调制解调功能。QPSK调制器根据其调制模型,采用分频器和选择开关来实现。通过理论推导和系统VHDL的编程设计与时序仿真,结果表明QPSK调制解调模型在理论和实用上是可行的,并且减小了硬件实现的复杂度。关键词:QPSKQuartus=2\*ROMANIIVHDL仿真目录数字频带传输系统....................................................1正交相移键控(QPSK)................................................12.1QPSK概述.........................................................12.2QPSK信号的产生...................................................22.2.1调相法......................................................22.2.2选择法......................................................42.3QPSK信号的平均功率谱密度.........................................42.4QPSK信号的接收及其平均误比特率...................................6QPSK的VHDL建模与程序设计...........................................83.1调制电路程序设计思想.............................................83.2仿真波形设置.....................................................83.3基带信号的设置...................................................83.4解调电路方框图...................................................93.5仿真图...........................................................93.5.1调制程序仿真波形图..........................................93.5.2调制程序的RTL电路图.......................................103.5.3调试分析...................................................103.5.4解调程序仿真波形图.........................................103.5.5解调程序的RTL电路图.......................................11心得体会............................................................11参考文献............................................................12附录................................................................13=2\*ROMANII仿真程序.................................................136.1.1调制电路VHDL程序..............................................136.1.2解调电路VHDL程序..............................................14QPSK频带传输系统的设计数字频带传输系统数字通信的基本特征是,它的消息或信号具有“离散”或“数字”的特征,从而使数字通信具有许多特殊的问题。数字通信中存在以下突出问题:第一,数字信号传输时,信道噪声或干扰所造成的差错,原则上是可以控制的,这是通过所谓的差错控制编码来实现的。于是就需要在发送端增加一个编码器,而在接收端相应需要一个解码器。第二,当需要实现保密通信时,可对数字基带信号进行人为“扰乱”(加密),此时在接收端就必须进行解密。第三,由于数字通信传输的是一个接一个按一定节拍传送的数字信号,因而接收端必须有一个与发送相同的节拍,否则,就会因收发步调不一致而造成混乱。另外,为了表述消息内容,基带信号都是按消息特征进行编组的,于是,在收发之间一组组的编码的规律也必须一致。否则接收时消息的真正内容将无法修复。在数字通信系统中,称节拍一致位“位同步”或“码元同步”,而称编组一致为“群同步”或“帧同步”,故数字通信中还必须有“同步”这个重要问题。综上所述,点对点的数字通信模型一般可用图1.1表示。图1.1数字频带传输通信系统模型通常把有调制器/解调器的数字通信系统称为数字频带传输通信系统。在实际通信中,不少信道都不能直接传送基带信号,必须用基带信号对载波波形的某些参量进行控制,即对基带信号进行调制。调制即是按照调制信号(基带信号)的变化规律去改变载波某些参数的过程。调制不仅可以对被调制信号进行频谱搬移和扩频,而且对系统的传输有效性和传输可靠性有很大的影响。正交相移键控(QPSK)QPSK意为正交相移键控,是一种数字调制方式。QPSK是利用载波的四种不同相位差来表征输入的数字信息,是四进制移相键控。QPSK是在M=4时的调相技术,它规定了四种载波相位,分别为45°,135°,225°,315°,调制器输入的数据是二进制数字序列,为了能和四进制载波相位配合起来,则需要把二进制数据变为四进制数据,这就是说需要把二进制数字序列中每两个比特分成一组,共有四种组合,即00,01,10,11,其中每一组称为双比特码元。每一个双比特码元是由两位二进制信息比特组成,他们分别代表四进制四个符号中的一个符号。QPSK中每次调制可传输2个信息比特,这些信息比特是通过载波的四种相位来传递的。QPSK信号的产生调相法四相移相键控(QPSK)又叫四进制移相键控,该信号的载波有4个可能的离散相位状态,每个载波相位携带2个二进制符号,其信号表示式为:为四进制符号间隔,为载波的相位,有4种可能状态。若,则为0、、、,此初始相位为0的QPSK的矢量图于图(b)。若,则为、、、,此初始相位为的矢量图示于图(a)。QPSK信号矢量图下面,着重分析图(a)的QPSK信号的产生及解调。将公式写成:若为、、、,则;。于是,可写成:;根据上式可得到图所示的正交调制框图:图2.2产生QPSK信号的正交调制原理图从图看出,信息速率为的二进制序列(取值为+1或-1),串并变换后分成两路速率减半的二进制序列,得到基带信号波形I(t)及Q(t),这两路码元在时间上是对齐的,称这两支路为同相支路及正交支路,将它们分别对正交载波及进行2PSK调制,再将这两支路的2PSK信号相加即可得到QPSK信号。k1234567891011121314n+1+1-1+1+1-1+1-1+1+1-1-1-1+12n+1+1-1-1+1-1+12n-1+1-1+1+1+1-1-1图2.3QPSK串并变换及I(t)、Q(t)波形图从图及图看出,将二进制序列进行串并变换,其实质是完成二进制与四进制符号的变换,称并行支路所对应的每一对比特及为双比特码元,其符号间隔为四进制符号间隔(),每一组双比特码元与四进制符号之一相对应,而每个四进制符号()又与QPSK信号的载波相位相对应,称QPSK的载波相位与它所携带的双比特码元之间的关系。用上述正交调制法所产生的QPSK的相位逻辑关系通过下表作进一步解释。四进制码双比特码载波相位θ000(变换为+1,+1电平)/4110(-1,+1)3/4211(-1,-1)5/4301(+1,-1)7/4QPSK信号载波相位与双比特码元的关系从表看出,QPSK的载波相位与双比特码之间的关系正好符合格雷码的相位逻辑,即相邻四进制符号所对应的双比特码之间仅相差一个二进制信号。利用选择法产生QPSK信号的系统方框图如图2.4所示。它实际上是对调相法的一种简化,把几个电路合并后封装在一起。在图2.4中,四相载波发生器分别送出调相所需的四种不同相位的载波。按着串并变换器输出的双比特码元的不同,逻辑选相电路输出相应相位的载波。图2.4选择法产生QPSK信号由于QPSK信号是由两正交载波的2PSK线性叠加而成,所以QPSK信号的平均功率谱密度是同相支路及正交支路2PSK信号平均功率谱密度的线性叠加。2PSK信号的平均功率谱密度公式:即:假设QPSK与2PSK的信息速率及发送信号的平均功率均一致,则QPSK信号每个支路的2PSK信号的振幅为,符号间隔,QPSK的总功率谱是两支路功率谱之和,于是,得到QPSK功率谱密度公式根据上式,画出了2PSK信号及QPSK信号的平均功率谱密度,如图所示。图2.5在给定信息速率为条件下,2PSK及QPSK双边功率谱密度图表示在2PSK及QPSK的二进制信息速率相同时,QPSK信号的平均功率谱密度的主瓣宽度是2PSK平均功率谱主瓣宽度的一半。2.4QPSK信号的接收及其平均误比特率(1)在加性高斯白噪声信道条件下QPSK最佳接收在加性高斯白噪声干扰的信道条件下,利用匹配滤波器或相干解调器进行QPSK的解调,图为QPSK最佳接收框图。图2.6QPSK信号的最佳接收框图由于QPSK信号可看为同相及正交支路2PSK的叠加,所以在解调时可对两路信号分别进行2PSK的解调,然后进行并/串变换,得到所传输的数据。(2)在理想限带及加性高斯白噪声信道条件下QPSK最佳接收在理想限带及加性高斯白噪声信道条件下的QPSK最佳频带传输系统的框图如图所示,他在实际限带通信系统中获得广泛应用。图在理想限带及加性高斯白噪声信道条件下的QPSK最佳频带传输系统(3)QPSK解调的误比特率计算QPSK解调的误比特率的方法是沿用2PSK匹配滤波器解调的误比特率的计算公式。在加性高斯白噪声信道下,2PSK最佳接收的平均误比特率为:对于QPSK而言,在QPSK与2PSK的输入二进制信息速率相同,二者的发送功率相同,加性噪声的单边功率谱密度相同的条件下,QPSK与2PSK的平均误比特率是相同的。在给定二进制信息速率的条件下,QPSK的同相支路及正交支路的四进制符号速率是二进制信息速率的一半,即。在给定信号总发送功率的条件下,QPSK同相支路或正交支路的信号功率是总发送功率的一半。于是,得到I支路及Q支路的平均错判概率为:其中,是平均比特能量。由于QPSK发送信息源输出的二进制符号“1”和“0”等概出现,二进制码元经串并变换后在同相支路及正交支路也是等概分布的,所以在接收端的同相及正交支路解调的输出经并/串变换后的数据,其总的平均误比特率与I支路及Q支路的平均误判概率是相同的,即:其中,及分别是总的二进制码元出现在I支路及Q支路的概率,,因而QPSK的平均误比特率为:综上所述,将QPSK与2PSK相比较,在两者的信息速率、信号发送功率、噪声功率谱密度相同的条件下,QPSK与2PSK的平均误比特率是相同的,而QPSK的功率谱主瓣宽度比2PSK的窄一半。三QPSK的VHDL建模与程序设计QPSK主要是用四种相位表示四进制数,基带信号通过串并转换器得到2位并行信号,四选一开关根据该数据,选择载波对应的相位进行输出,即得到调制信号,如图2.8。图QPSK的调制电路方框图由于程序中一个四进制数持续的宽度是8个时钟周期,所以一个二进制数的宽度是4个时钟周期,start信号设置为高电平。本次设计基带信号的输入我选择的是10110001一个二进制序列,串并转换后变成10,11,00,01四进制数。clkclkstart调制信号计数器译码1加法器译码2并/串转换基带信号图QPSK解调电路方框图当调制为低电平时,译码器1根据记数器输出值。送人加法器相应的数据。加法器把运算结果送到寄存器。译码器2根据寄存器数据通过译码,输出两位并行信号,该信号再通过并/串转换即可得到解调后的基带信号,其调制框图如图所示。RTL电路图yy中的数实际上就是输入信号的并行输出,从图中可以看出,0110,0011,1100,1001四种不同的状态就对应了10,11,00,01四个数的不同相位输出,由此实现了QPSK调制输出。四.心得体会在数字频带通信系统中,QPSK调制解调技术已经比较成熟,在实际应用中也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而在通信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单一的数字调制技术已经无法满足通信的要求,根据不同通信方式而采取不同的调制方法,有时也会出现混合调制的方式,因此对基本的QPSK的研究与学习将为其他复杂的调制方法提供扎实的基础。这次的课程设计使我从中学到了一些很重要的东西,就是如何从理论到时间的转化,还可以充分体会到自己动手实践的乐趣,此次的课程设计给我奠定了一个实践基础。一开始做课程设计的时候,对于理论知识学习部够扎实的我,思绪全无,才感到“书到用时方恨少”,于是又重新看下书,梳理一下知识。而且只有当自己真正要用哪个知识的时候,才知道自己哪个地方还不会,哪个知识是自己会的,所以在以后的学习中应该把基础知识先学好,能够自己真正理解了,要善于思考,不能就是灌输知识,灌输进大脑的知识永远都不是自己的。在做课程设计中我们不断发现错误,不断的改正,不断的领悟,不断的获取,我认为这就是进步。五.参考文献[1]樊昌信,曹丽娜.通信原理[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第6版.[2]潘松,黄继业.EDA技术使用教程—VHDL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3]陈萍.现代通信实验系统的计算机仿真[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3:171-260.[4]余智,余兆明.数字调制技术[J].中国多媒体视讯,2003(7)[5]陈萍.现代通信实验系统的计算机仿真[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3:171-260.

附录一.Quartus=2\*ROMANII仿真程序libraryieee;useieee.std_logic_arith.all;useieee.std_logic_1164.all;useieee.std_logic_unsigned.all;entityPL_QPSKisport(clk:instd_logic;--系统时钟start:instd_logic;--开始调制信号x:instd_logic;--基带信号y:outstd_logic);--调制信号endPL_QPSK;architecturebehavofPL_QPSKissignalq:integerrange0to7;--计数器signalxx:std_logic_vector(1downto0);--中间寄存器signalyy:std_logic_vector(1downto0);--2位并行码寄存器signalf:std_logic_vector(3downto0);--载波fbeginprocess(clk)--通过对clk分频,得到四种相begin位并完成基带信号的串并转换ifclk'eventandclk='1'thenifstart='0'thenq<=0;f<="0000";elsifq=0thenq<=1;f(3)<='1';f(2)<='1';f(1)<='0';xx(1)<=x;yy<=xx;elsifq=2thenq<=3;f(2)<='0';f(0)<='1';elsifq=4thenq<=5;f(3)<='0';f(1)<='1';xx(0)<=x;elsifq=6thenq<=7;f(2)<='1';f(0)<='0';elsifq=7thenq<=0;f<="0110";elseq<=q+1;endif;endif;endprocess;y<=f(0)whenyy="10"elsef(1)whenyy="11"elsef(2)whenyy="01"elsef(3);--根据yy寄存器数据,输出对应的载波endbehav;libraryieee;useieee.std_logic_arith.all;useieee.std_logic_1164.all;useieee.std_logic_unsigned.all;entitydemodulati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