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大侦查格局形成的历程_第1页
我国大侦查格局形成的历程_第2页
我国大侦查格局形成的历程_第3页
我国大侦查格局形成的历程_第4页
我国大侦查格局形成的历程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国大侦查格局形成的历程

合成服务是现代服务的核心内容。合成战争和信息战已经成为现代调查的重要特征。我国当前处在社会转型期,各种违法犯罪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呈现进一步恶化的趋势。犯罪的进一步动态化、智能化、组织化、跨区域化、隐蔽化给侦查工作带来了更大的挑战。为此,侦查工作应充分利用现有的各种资源,发挥整体效能,走大侦查之路。一、“大缓刑”格局的理念“大刑侦”格局既是战略思想,又是实战模式,对于侦查理论界和实务工作者来说并不陌生。“大刑侦”格局的理念从提出到现在,时代的变迁和刑侦改革的不断深入赋予其更多的内涵和形式,我国“大刑侦”格局的体系正在逐步完善。总的来说,“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大刑侦”格局正在逐步完善。(一)“大刑罚”模式的概念和理论研究现状1.翼仁贵“大缓刑”格局的发表“大刑侦”格局的理念是侦查实务界人士在20世纪90年代针对当时刑事犯罪高发、打击犯罪面临严峻挑战而提出的一种侦查工作思路。根据本人所收集到的资料,1994年第5期《中国刑事警察》刊载江苏省扬州市公安局翼仁贵《“大刑侦”格局探由》的文章。文章的开头有《中国刑事警察》编者的一段话:“大刑侦格局是近年来刑事侦查工作改革和发展过程中提出的一个重要的观点。本刊1992年第4期发表了翼仁贵的《“大刑侦”格局》,这篇文章一发表,立即在全国刑侦界上下引起强烈反响。事隔两年之后,大刑侦格局不仅成为刑侦界同仁的共识和刑侦工作改革、发展的蓝图,而且也被广泛接受,成为整个公安工作改革和发展的基本内容和基本理论。”从这段文字可大致推断出“大刑侦”格局理念大概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提出来的。此外,可作为佐证的是研究“大刑侦”格局的文章也都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才出现的。2.大侦察格局的内涵“大刑侦”格局相关的理论研究相对滞后。笔者在中国知网上以“大刑侦”为主题进行搜索后共有213篇文章,其中大多是报纸和年鉴上的内容,且只是实战部门简单的改革成果报告。以“大刑侦”格局为题名搜索有12篇相关文章,其中主要有:《“大刑侦”格局》(《中国刑事警察》,1999年第2期),《“大刑侦”格局探由》(《中国刑事警察》,1994年第5期),《“大刑侦”格局与刑侦体制改革》(《中国刑事警察》,1993年第4期),《刑侦大格局与专业化》(《中国刑事警察》,1995年第3期),《大刑侦格局中的综合补位》(《中国刑事警察》,1995年第3期),《以系统方法看“大刑侦”格局》(《中国刑事警察》,1996年第2期),《大刑侦——刑事侦察改革和发展的战略思路》(《公安研究》,1994年第5期)等等。这些文章从不同的角度对“大刑侦”格局进行了解读,但对“大刑侦”格局的理解都基本一致,认为“大刑侦”格局是指公安机关在同刑事犯罪作斗争中,为适应严峻复杂的治安形势所采取的坚持和依靠各级党委的领导,坚持公安机关的专门工作和群众路线的密切结合,坚持以刑侦专业队伍为主体,其他各警种积极参与,各有关地区联合行动,条块结合,上下贯通,快速进攻,基础厚实,攻防兼备的一种总体作战格局。从现有的文献资料看,“大刑侦”格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20世纪90年代。进入新世纪之后,“大刑侦”格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侦查协作上,此外还有打击犯罪新机制的研究。打击犯罪新机制,就是新时期的“大刑侦格局”。(二)行政破产法改革的刑罚执行体制“大刑侦”格局的理念是在我国当时特定的打击犯罪形势需要下提出的,也预示着我国新一轮刑侦体制改革的到来。“大刑侦”格局的理念一经提出就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在全国各地悄然发起了建立“大刑侦”格局的一系列改革。我国“大刑侦”格局的构建全面开始是1997年的刑侦改革。1997年6月9日至11日,全国刑事侦查工作会议在河北省石家庄召开。这是一次对刑事侦查工作具有重大影响的会议。公安部副部长白景富作了《大力改革和加强刑事侦查工作,全面提高公安机关打击犯罪的能力》的报告。会议上公安部提出了改革刑事侦查工作的总体思路:刑事侦查部门是破案的主力军,承担全部破案责任,科学划分责任区,建立覆盖全社会面的刑警队,实行侦审一体化,落实工作责任制,努力提高侦查破案水平,建立公安机关统一指挥,各警种各地区密切配合、紧密协作的打击犯罪整体作战格局。会议上提出了刑侦改革的两种举措:一是取消派出所担任的侦查破案的职能,建立覆盖全社会的责任区刑警队伍。二是取消原有的侦查和预审分设的制度,实行侦审合一。1997年刑侦改革的两种举措都是“大刑侦”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刑侦改革之后,公安部还提出跨区域协作机制及打击犯罪新机制的构建等重要举措。1997年刑侦改革至今,我国刑事侦查工作与改革当初相比有了很大的变化。经过十多年的改革,公安机关打击犯罪的整体能力大大提高,刑侦工作实现了从单独作战、各自为战、单一模式作战向合成作战、整体作战、多元模式作战的转变。刑侦改革十多年也是公安信息化建设高速发展的十多年。我国公安机关从1998年开建“金盾工程”到2008公安大情报系统的建设,以情报信息为依托的高效化的“大刑侦”格局已基本形成。二、信息化时代的大侦察狱信息化对侦查工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信息化侦查已成为当今“大刑侦”格局的重要内容。1997年召开的首届全国信息化工作会议将信息化定义为:“信息化是指培育、发展以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的生产力并使之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1998年我国公安机关“金盾工程”的开建,拉开了公安信息化建设的序幕。信息化使原有的侦查思维、侦查模式、侦查体制和侦查机制等侦查工作的各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打击犯罪“大刑侦”格局的进一步完善有重要的意义。2007年12月,公安部在安徽省合肥市召开全国公安机关深化刑侦改革座谈会,张新枫副部长提出了“建设全国信息共享、整体联动、高效率、低成本的打击犯罪新模式”。这种打击犯罪新模式就是信息化时代的“大刑侦”格局。信息化时代的“大刑侦”格局就是打破两个传统观念(地区观念和警种观念),以刑侦部门为主力军,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与动态开放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法治相适应、与动态的刑事犯罪活动相适应的力量联合、资源共享、职责联动、责任联担的整体作战机制。信息化背景下的“大刑侦”格局具有以下特点:(一)刑事侦查形势信息科技不仅给侦查工作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近年来,我国刑事犯罪形势较为严峻。一方面,刑事案件发案数持续保持高位,并且呈现上升趋势。另一方面,刑事犯罪出现了恶性化、智能化、隐蔽化、跨越化、虚拟化等特点。这就要求侦查部门打破原有的画地为牢的传统观念,确立全国侦查一盘棋和全球化侦查意识。(二)侦查手段多样化信息化背景下的“大刑侦”、“大侦查”依靠刑侦手段综合化。传统条件下,侦查手段比较贫乏,所依靠的是摸底排查、调查访问等实体侦查手段,需要大量的警力资源和时间投入。信息化的今天,刑事侦查工作中能够使用的信息资源不断增多,技侦、网侦等信息化侦查手段已成为普遍使用的现代侦查手段。传统手段和信息化手段是打击犯罪、侦破案件的两把利剑,在侦查工作中应根据需要加以有效、合理地使用。(三)孤军作战的状态刑侦力量网络化是“大刑侦”格局的最主要的特点。传统侦查中普遍认为侦查破案只是刑事侦查部门的工作,警种、部门、地区之间存在着壁垒,刑侦部门处在孤军作战的状态。随着“大刑侦”格局的不断完善,整体联动、协同作战的网络化刑侦力量已经形成。实行整体协同侦查,通过有效整合侦查资源,可以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整体力量阵容,使“有形战线、无形战线、虚拟战线”多管齐下,构成侦查活动的恢恢法网,提高打击犯罪的整体战斗力。(四)信息共享,集成与协同信息化给侦查工作带来的最大好处是基础资源丰富化及其共享化。我国公安信息化工作以1998年的“金盾工程”为标志。“金盾工程”是以建立信息共享、统一指挥、快速反应、协同作战的机制为总体目标,要求实现不同警种、部门、地区的信息高度整合和系统高度集成与协同。从1998年的“金盾工程”开建到2007年,我国公安工作基本实现信息化。全国公安机关紧跟时代步伐,以“金盾工程”建设为载体,大力加强公安工作信息化建设,建成了全国人口基本信息等8个公安基础信息库,建成了全国违法犯罪人员及重大案件等7个犯罪信息系统。公安信息化建设和应用,不仅为刑事侦查工作提供了基础信息资源,并且使信息资源的共享成为可能,大大提高了侦查工作的整体效能。三、犯罪是社会的一种混合物打击犯罪、预防犯罪、控制犯罪是公安机关一项长期不懈的任务。犯罪是社会的一种附属物,随着社会的变迁和发展也会不断地翻新、变化。要达到及时打击犯罪的良好效果,必须不断地完善“大刑侦”格局,使其处于最佳状态。(一)“半越界”的现状和影响“大刑侦”格局理念从提出到现在,以刑侦部门为主体、各警种整体联动的“大刑侦”格局已经形成。“大刑侦”格局在打击犯罪中发挥出前所未有的优势,并得到了公安机关各部门的广泛认可和积极参与。但不可否认,由于受到部门利益和地方本位主义的影响,对于侦查协作、整体作战持有“半敞开”态度的人还不少。这种现状严重影响了“大刑侦”格局的真正效果。观念是行为的先导。“大刑侦”格局的进一步完善需要各警种、各部门彻底摒弃警种和地区观念,深刻认识“大刑侦”的重要意义,切实树立“全国公安一盘棋”的思想。(二)加大基础设备和投入,保证执法力量整体存“大刑侦”、“大侦查”的基础是资源的共享,包括信息资源、警力资源和物资资源。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各部门经费情况不同,因此在信息资源、警力资源和物资资源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别。这种差别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整体作战的效果。一方面,要加强基础设备建设,优化信息共享。各地区、各部门信息化建设的起步时间和投入状况不同,导致信息孤岛、信息壁垒和信息私有,从而降低信息资源共享度,并大大影响了刑侦工作的效率。因此,应加大投入,建成全国统一标准的刑侦信息系统,实现“全员输入、全员共享”的信息共享模式。另一方面,要加大警力和物资装备的合理投入。警力不足和经费不足导致对外界的侦查协作受限制,因此才出现了“关系协作”现象。所以,应根据实际需要加大警力和资金的投入,为侦查协作创造条件。总之,只有打破利益冲突,促进资源共享才能更加完善“大刑侦”格局。(三)大侦查协作的必要性“大刑侦”格局的核心内容是侦查协作,即合成战。协作是刑侦工作产生和发挥整体功能的基础,没有协作就没有整体作战能力,也无从谈起“大刑侦”格局。侦查协作是指各地公安机关在办理刑事案件中的相互协调和配合。实施侦查协作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