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荣昌区2024届物理八上期末学业质量监测试题含解析_第1页
重庆市荣昌区2024届物理八上期末学业质量监测试题含解析_第2页
重庆市荣昌区2024届物理八上期末学业质量监测试题含解析_第3页
重庆市荣昌区2024届物理八上期末学业质量监测试题含解析_第4页
重庆市荣昌区2024届物理八上期末学业质量监测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重庆市荣昌区2024届物理八上期末学业质量监测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单选题1.一个初中学生的质量最接近于A.0.5千克 B.5千克 C.50千克 D.500千克2.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凝华的是()A.冰冻的衣服晾干B.树枝上的霜C.草叶上的露珠D.湿手被干手器烘干3.“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有关节气的谚语,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惊蛰云不停,寒到五月中”,云的形成是升华现象B.“伏天三场雨,薄地长好麻”,雨的形成是凝固现象C.“霜降有霜,米谷满仓”,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D.“小寒冻土,大寒冻河”,河水结冰是熔化现象4.一艘科考船行驶在某海域,并对该海域的海底形状利用声呐系统进行了测绘.具体方法是:在经过该海域水平面等间距的A、B、C、D、E五个位置时,向海底定向发射超声波,测得回收信号的时间分别为0.30s、0.16s、0.30s、0.14s、0.30s.根据时间,求出海底与海平面的距离,就可以绘出海底的大致形状,则该海域海底的大致形状如图中的A. B. C. D.5.一名蹦极运动员从高处竖直下落,在此过程中先向下做加速运动,后做减速运动直到最低处,若以运动员为参照物,地面的运动情况是()A.地面在靠近,先做加速、后做减速运动B.地面在靠近,先做减速、后做加速运动C.地面在远离,先做加速、后做减速运动D.地面在远离,先做减速、后做加速运动6.下列有关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340m/sB.“闻其声,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调判断的C.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是利用声波传递能量D.老师讲课的声音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7.一瓶纯净水喝掉一半后,剩下的半瓶水与原来的一瓶水比较,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质量变大,密度变大 B.质量不变,密度变小C.质量变小,密度不变 D.质量变小,密度变小8.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示意图。关于这个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实验最好在明亮的环境中进行B.在蜡烛远离玻璃板过程中,蜡烛的像始终与蜡烛等大C.将光屏放在玻璃板后面,可以从光屏上观察到像D.蜡烛不动,前后移动玻璃板时像的位置保持不变二、多选题9.关于以下现象说法正确的是A.用冰袋给高烧病人降温,是因为冰熔化能从人体吸热B.雪人没有熔化却变小了,是因为雪汽化为水蒸气C.刚从水中游完泳出来的人感觉特别冷,是因为人身上的水蒸发吸热D.天冷时从口中呼出的“白气”,是人呼出的水蒸气遇冷汽化形成的10.如图所示为小明做“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过程,图中停表(每格为1s)分别表示小车通过斜面A、B、C三点的时刻,B是全程AC的中点,关于小车通过上、下半段路程所用的时间和平均速度的关系,正确的是()A. B. C. D.三、填空题11.我们学过的许多成语中包含了声现象,如:①低声细语、②声如洪钟、③悦耳动听④震耳欲聋。这些成语中所描述的声音特性与其它三个不同的是_____(填序号)。如图所示是几种声音的波形图,其中音调相同的是_____12.测量某液体密度时,小明用的方法是:先称出空烧杯的质量m1,再向烧杯内倒入适量的液体,称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m2,再将烧杯中的液体倒入量筒中测出液体的体积V;小华用的方法是:先测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m1,再向量筒内倒入适量的液体后,称出烧杯和杯内剩余液体的质量m2,读出量筒内液体的体积V。小明测出的该液体的密度是ρ=__________,小华测出的该液体的密度是ρ=_________。你认为__________(选填“小明”或“小华”)用的方法测出的液体密度有误差,理由是__________。13.(1)如图所示,温度计示数为________°C;(2)体温计在使用时________(填“可以”或“不可以”)离开人体读数。14.周末,小丽和家人去湿地公园游玩,看见平静的水里,鱼儿在白云中游来游去.看到的鱼儿是由于光的______射形成的像;若湖水深2m,则白云形成的像到水面的距离______2m.(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5.如图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为6V,当S闭合时,电压表的读数如图所示,则L2两端的电压为______V;通过灯L1、L2的电流之比是______;L1、L2的电阻之比是______。16.把一个重为2牛的苹果竖直向上抛出,苹果在空中受到重力和空气阻力的作用。若空气阻力大小恒为0.8牛,且方向总是与运动方向相反,则苹果在上升过程中所受重力的方向为______,合力的大小为________牛,合力的方向为______。四、作图、实验探究题17.如图所示,一束光沿AO方向从水中射向空气中.画出它的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18.(1)如图,Sˊ为发光点S在平面镜MN中的像.若S发出的一条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经过P点,请在图中标出发光点S的位置,并完成光路图(保留作图痕迹).19.(10分)某同学在探究物态变化的实验中,在试管中放入少量碘.塞紧盖子放入热水中,观察到试管中固态碘逐渐消失,变为紫色的碘蒸气并充满试管.(1)此过程固态碘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2)在上述实验中,小明同学猜想:固态碘是先变成液体,再变成气体,因为速度太快,液态碘出现的时间太短,因而没有观察到.为验证猜想,他查询了一些小资料:碘的熔点是113.5℃;碘的沸点是184.4℃;水的沸点是100℃.请你根据上述资料分析说明小明的猜想为什么是错误的:______.(3)为了进一步探究此类现象,小明在试管中放入适量温水,然后放入一小块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此时观察到水中有大量气泡产生,同时水面上有大量白雾.水中大量的气泡是由______形成的.水面上大量的白雾是由______形成的.五、计算题20.(6分)19世纪末,贡国物理学家瑞利在精确测量各种气体密度时,发现从空气中取得的氮的密度为;而从氨中取得的氮的密度为。从这个细微的差异中,瑞利发现了密度比氮大的气体氩,从而获理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假设气体氩的体积点空气中得的氮的体积的,请你计算出氩的密度。21.(6分)某中学组织学生进行郊游,队伍要经过一座大桥,该桥的两端有类似如图的标志(t是“吨”的符号,30t表示桥梁最大能承受质量为30t的物体)。试求:(1)根据标示牌所示,桥梁最大能承受的物体的重力;(2)若一辆自身质量为3t的卡车,装有10m3的砖,已知ρ砖=2.5×103kg/m3,通过计算判断卡车能否通过这座桥?(3)若上一问中的卡车受到的阻力为车重的0.05倍,则该卡车受到的阻力为多少?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C【分析】根据“一个初中学生的质量”可知,本题考查质量单位的估测,根据对质量的掌握及对中学生体重的认识进行分析.【题目详解】中学生的质量一般在80斤到120斤之间,即约为40kg到60kg之间,故C符合题意.2、B【解题分析】A.冰冻的衣服晾干,是冰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发生升华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B.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属于凝华现象,故B符合题意为答案.C.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属于液化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D.湿手被干手器烘干,水由液态变为气态,属于汽化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点睛:判断物态变化的类型,需要明确变化前和变化后的状态,然后根据物态变化的定义进行判断.3、C【题目详解】A.云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的小水珠,由气态变为液态,属于液化现象,故A错误.B.雨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小水珠,遇到凝结核后变成大水珠,然后由于重力作用掉落到地面形成的,是由气态变为液态,属于液化现象,故B错误.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变成的固态小冰晶,是凝华现象,故C正确.D.河水结冰是由液态变为固态,是凝固现象,故D错误.4、B【题目详解】根据s=vt可知;速度一定时,时间越长通过的路程越远,因为0.30s>0.16s>0.14s,所以sA=sC=sE>sB>sD,故B符合题意.故选B.5、A【分析】判断物体的运动静止情况,从物体相对于参照物而言,有无位置变化来入手。【题目详解】蹦极运动员从高处竖直下落,在此过程中先向下做加速运动,后做减速运动直到最低处,这是以地面为参照物的;若以运动员为参照物,地面相对于运动员之间的位置来说变化的先快后慢,此时地面向上运动(靠近运动员),其运动的速度也是先快后慢。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题目点拨】参照物及其选择。6、D【题目详解】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A错误;B.由于每个发声体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一般是不同的,“闻其声,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色判断的,故B错误;C.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是利用声音探查人体内部信息的,故C错误;D.老师讲课的声音是由老师的声带振动产生的,故D正确。故选D。7、C【题目详解】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和位置的变化而变化。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发生变化,质量也变化。但密度不随质量变化而变化,同种物质密度是不变的。一瓶纯净水喝掉一半后,质量变小,密度不变,故选C。8、B【题目详解】A.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时,烛焰是成像物体,在明亮的环境中,烛焰和明亮环境的对比度降低,成像不太清晰。故A错误;B.蜡烛远离玻璃板过程中,根据物像大小相等,蜡烛的像始终与蜡烛等大。故B正确;C.平面镜成虚像,把光屏放在玻璃板后像所在的位置,像不会成在光屏上。故C错误;D.蜡烛不动,前后移动玻璃板时,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发生了变化,所以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也随之变化,故像的位置不断变化。故D错误。二、多选题9、AC【分析】利用熔化吸热可以给物体降温.判断物质发生了什么物态变化要看它是由什么状态变成了什么状态.雪是固态,变成水蒸气是升华.刚从水中出来的人,水要蒸发,蒸发吸热.

水蒸气是看不到的,“白气”不是气,它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题目详解】A.熔化吸热,冰熔化从人体吸热,就可使高烧病人降温.故A正确.B.雪变成水蒸气是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是升华,而不是汽化.故B错误.C.刚从水中出来的人,身上有水,水要蒸发,蒸发要从人身上吸热,所以人感觉特别冷.故C正确.D.我们看到的“白气”,就是天冷时人呼出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小水珠.故D错误.故选AC.10、AD【题目详解】AB.由图中秒表可知,通过上半段路程的时间是5s,通过下半段路程的时间是3s,所以,故A正确,B错误;CD.因为B是全程AC的中点,所以小车通过上、下半段路程是相同的,通过上半段路程需要的时间大于通过下半段路程需要的时间,由可知,上半段的平均速度小于下半段的平均速度,即,故C错误,D正确。故选AD。三、填空题11、③甲丙【解题分析】①低声细语指声音的响度小;②声如洪钟说明声音的响度大;③悦耳动听指声音的音色好;④震耳欲聋指声音的响度大;这些成语中所描述的声音特性与其它三个不同的是:③。对比甲丙可看出波峰出现的个数相同,都是3个,说明振动快慢(频率)相同,

故音调相同。12、小明烧杯中的液体不能全部倒入量筒中,测得的体积会偏小,密度会偏大【题目详解】[1]由密度公式可得,小明测出液体的密度为[2]小华测出液体的密度为[3][4]小明的测量方式误差会更大,因为小明将液体从烧杯中倒入量筒中时,会有部分液体残留在烧杯中,所测量液体的体积会偏小,导致密度值偏大。13、-18°C能【题目详解】[1]如图所示,温度计的分度值1°C,随液柱的上升,刻度值在减小,故温度应该在零下,所以该体温计的示数是-18°C。[2]体温计的构造上有一个细弯管,可以阻值水银回流,所以体温计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14、折大于【解题分析】看到的鱼儿是鱼反射的光线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进入人眼而形成的虚像,这是光的折射现象;水面相当于平面镜,白云离水面的距离一定大于2m,所以白云的像离水面的距离也大于2m,像离水面的距离与水深无关;点睛:分清由光产生的三种现象直线传播、反射和折射;掌握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5、4.51:11:3【题目详解】[1]分析电路,L1、L2并联,电压表测的是L1的电压,因为串联电路的总电压大于分电压,所以电压表的示数小于6V,说明电压表选择的是0到3V的量程,由图可知,电压表的示数为1.5V,所以L2两端的电压为[2]串联电路电流处处相等,所以L1、L2电流相等,所以通过灯L1、L2的电流之比是1∶1。[3]L1、L2的电阻之比为16、竖直向下2.8竖直向下【题目详解】[1]苹果竖直向上抛出后,上升的过程中,受到的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2][3]重力竖直向下,阻力是竖直向下,所以此时苹果受到的合力为2N+0.8N=2.8N合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四、作图、实验探究题17、【题目详解】首先画出法线,在发生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远离法线.故答案为18、如下图所示【题目详解】连接PSˊ与镜面的交点为入射点,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找出发光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