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河北省唐山市开滦二中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综合测试试题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科学家用微电极记录运动神经元—肌肉间突触后膜膜电位。若直接在突触间隙人为施加乙酰胆碱,随着乙酰胆碱施加量的连续增加,突触后膜膜电位变化值连续增大。若直接电刺激突触前膜,随着刺激强度增大,突触后膜膜电位变化值则梯级增大(如图)。对图中现象的合理解释是()A.突触后膜上有与乙酰胆碱特异性结合的受体B.突触前膜内的乙酰胆碱以小泡为单位释放C.乙酰胆碱在发挥作用后会被相关的酶灭活D.兴奋在突触部位只能由前膜向后膜单向传递2.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中,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一个中方格的酵母菌分布情况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一块血细胞计数板中央有一个计数室B.该计数板一个计数室中有16个中方格C.未对酵母菌染色会导致计数值比实际值偏小D.需要对该酵母菌培养液稀释后再吸取滴加重新计数3.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描述,错误的是()A.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都来源于无机环境B.信息传递对生物种群的繁衍过程有影响C.工蜂中侦察蜂所跳的“圆圈舞”属于行为信息D.施用性引诱剂控制害虫,属于化学信息在生产中的应用4.种群是群体水平上研究生物的基本单位,不等于个体简单累加,表现出个体不具有的特征。下列关于种群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A.调查一块农田中的某种鼠和蚯蚓的种群密度可采用标志重捕法B.年龄组成可以预测一个种群数量发展的变化趋势C.斑马在草原上成群活动,体现了种群的空间特征D.不是每个种群都具有全部的种群数量特征5.下列有关生物膜系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细胞膜、叶绿体的内膜与外膜、内质网膜与小肠黏膜等都属于生物膜系统B.合成固醇类激素的分泌细胞内质网一般比较发达C.各种生物膜的组成成分和结构完全一致,在结构和功能上有一定的联系D.枯草杆菌也具有生物膜系统,否则就不能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6.下列关于探索DNA是遗传物质实验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根据格里菲思的实验可推出肺炎双球菌R型活细菌可以让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复活B.艾弗里的实验结论是DNA才是使R型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C.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T2噬菌体的DNA是用32P直接标记的D.赫尔希和蔡斯实验证明了DNA是大肠杆菌的遗传物质7.下列关于真核细胞中转录的叙述,错误的是()A.tRNA、rRNA和mRNA都经DNA转录而来B.同一细胞中两种RNA的合成有可能同时发生C.细胞中的RNA合成过程不会在细胞核外发生D.转录出的RNA链与模板链的相应区域碱基互补8.(10分)图是某共生型设施生态农业模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输入该系统的总能量是①过程固定的太阳能B.碳元素在②、③过程中的流动形式都是有机物C.④过程表示分解者通过分解作用释放能量D.实际生产中要注意控制蔬菜温室与畜禽舍面积比二、非选择题9.(10分)某科研小组对某林场内的一种森林害鼠进行了调查研究,以便更好地进行防治。请回答下列问题:(1)对害鼠的种群密度进行调查常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2)在所源不受限制的理想条件下,害鼠种群的增长曲线呈______型,其数学模型为______。(3)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鼠的雄性个体,破坏了害虫种群正常的______,进而影响其出生率并降低该种群的密度。(4)该林场中植物有明显的分层现象,形成群落的______。林场中的动物也有类似的分层现象,原因是群落中植物为动物创造了多种多样的食物和______。(5)近5万年来,某地区由于气候越来越干燥,森林逐渐被灌木丛取代。近50年来,由于人类过度开垦,导致局部灌木丛出现了荒漠化。该现象表明,与该地区具有的自然演替相比,人类的开垦活动使得该地区群落的演替速度______,演替的方向______。10.(14分)下图表示我国某草原上甲、乙两种小型哺乳动物的种群数量变化趋势,回答下列问题:(1)据图分析,甲、乙动物为_______________关系。丰富度是指_____________。(2)可采用标记重捕法来调查这两种动物的种群数量,若在调查期间,有标记物脱落,则得到的种群数量值会_____________(填“变大”、“不变”或“减小”)。(3)2~3年,甲动物种群的出生率_____________(填“>”“=”或“<”)死亡率,第3年乙动物的种群数量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14分)下图甲为人体内基因1、基因2的表达过程图,图乙为基因表达的一个环节。据图回答(1)基因中遗传信息指的是_____________。图甲中所表示的遗传信息传递方向有__________。其中基因2控制生物性状的途径是___________(2)若RNA1中鸟嘌呤与尿嘧啶之和占碱基总数的54%,该链及其模板链对应区段的碱基中,鸟嘌呤分别占34%和26%。则基因1中,腺嘌呤所占的碱基比例为____________(3)若基因2中共有1000对藏基,其中腺嘌呤为600个,该基因复制4次,则第四次复制需要消耗_________个胞嘧啶。(4)在图乙中,核糖体移动的方向是________(用→或←表示)。若以a链为模板合成一个具有50个氨基酸的肽链时,a链至少含有______个碱基,最多需要______个tRNA.此过程完成后,b、c中氮基酸的序列________(相同或不相同)(5)人体肝细胞内,发生甲图中的①过程场所包括________12.回答下列与植物激素相关的问题。(1)为验证幼苗顶端弯曲生长的原理,某同学按图甲进行了实验,其实验结果为_____。(2)将黄化豌豆幼苗茎切段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结果如图乙所示。①该结果_____(填“能”或“不能”)体现生长素对离体的豌豆茎段的生长具有两重性。②将相同的茎切段浸没在某一未知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中,测得其生长量为acm,为进一步确定其浓度,将待测生长素溶液稀释为原浓度的一半,取原相同切段浸入,测得其生长量为bcm,则结论是:若_____,若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B【解析】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需要通过突触结构进行传递,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其具体的传递过程为:兴奋以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化学信号),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发生结合,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电信号),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详解】根据题意,乙酰胆碱越多,突触后膜膜电位变化值越大。图中显示刺激强度增大,突触后膜膜电位变化值则梯级增大,说明由突触前膜释放的乙酰胆碱是梯级增加,乙酰胆碱存在突触小泡中,故突触前膜内的乙酰胆碱以小泡为单位释放,使得突触后膜膜电位变化值呈梯级增大。故选B。2、D【解析】由于酵母是单细胞微生物,因此计数必须在显微镜下进行;显微镜计数时,对于压线的酵母菌,应只计固定的相邻两个边及其顶角的酵母菌。溶液要进行定量稀释。【详解】A、一块血细胞计数板中央有2个计数室,A错误;B、该计数板的一个计数室中有25个中方格,每个中方格有16个小方格,B错误;C、未对酵母菌染色会将死酵母菌计数在内,导致计数值比实际值偏大,C错误;D、据图可知:图中酵母菌较密集,所以需要对该酵母菌培养液稀释后再重新计数,D正确。故选D。3、A【解析】1、生态系统中的信息大致可以分为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称为物理信息,可来自环境,也可来自生物;依靠化学物质传递的信息称为化学信息。动物的特殊行为,对于同种或异种生物也能传递某种信息,称为行为信息。2、信息传递的作用:(1)生物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2)种群的繁衍;(3)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详解】A、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来源于无机环境或生物,如鸟的叫声,A错误;B、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传递,B正确;C、动物的特殊行为,对于同种或异种生物也能传递某种信息,称为行为信息,工蜂中侦察蜂所跳的“圆圈舞”属于行为信息,C正确;D、依靠化学物质传递的信息称为化学信息,性引诱剂属于化学信息,D正确。故选A。4、A【解析】1、种群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都会影响种群数量的变化,但年龄组成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影响数量变化的,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影响数量变化的。2、估算种群密度时,常用样方法和标记重捕法,其中样方法适用于调查植物或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而标记重捕法适用于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详解】A、调查一块农田中的蚯蚓的种群密度用样方法,A错误;B、年龄组成能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B正确;C、种群空间特征或分布包括:随机分布、集群分布和均匀分布,草原上的斑马成群活动属于集群分布,体现了种群的空间特征,C正确;D、并非全部的生物种群都具有全部的种群数量特征,如雌雄同株的生物没有性别比例,D正确。故选A。5、B【解析】细胞器膜和细胞膜、核膜等结构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因此细胞膜、叶绿体的内膜与外膜、内质网膜等都属于生物膜系统,但小肠黏膜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的上皮组织,不属于生物膜系统,A错误;固醇类激素属于脂质,内质网是“脂质”合成的车间,所以合成固醇类激素的分泌细胞内质网一般比较发达,B正确;各种生物膜的组成成分和结构很相似,在结构和功能上有一定的联系,C错误;枯草杆菌为原核生物,没有细胞器膜和核膜,因此不具有生物膜系统,D错误。6、B【解析】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2、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详解】A、格里菲思实验中肺炎双球菌R型转化为S型是基因重组的结果,A错误;B、艾弗里实验证明了S型细菌中的转化因子是DNA,证明了DNA是引起R型菌发生稳定遗传变异的物质,因此得出了DNA是遗传物质的结论,B正确;C、噬菌体属于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在培养基上生存,因此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T2噬菌体的DNA是通过侵染被32P标记的大肠杆菌实现的,C错误;D、赫尔希和蔡斯实验证明了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D错误。故选B。7、C【解析】转录是指在细胞内,以DNA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的过程。RNA是核糖核酸的简称,有多种功能:①有少数酶是RNA,即某些RNA有催化功能;②某些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③rRNA是核糖体的构成成分;④mRNA携带着从DNA转录来的遗传信息;⑤tRNA可携带氨基酸进入核糖体中参与蛋白质的合成。【详解】A、RNA包括tRNA、rRNA和mRNA三种,都是由DNA转录而来的,A正确;B、不同的RNA由不同的基因转录而来,所以同一细胞中两种RNA的合成有可能同时发生,B正确;C、细胞中的RNA合成过程主要在细胞核内发生,在细胞质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能进行转录合成RNA,C错误;D、转录是以DNA一条链为模板,以核糖核苷酸为原料,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所以转录出的RNA链与模板链的相应区域碱基互补,D正确。故选C。8、D【解析】生态农业是一个农业生态经济复合系统,将农业生态系统同农业经济系统综合统一起来,以取得最大的生态经济整体效益.它也是农、林、牧、副、渔各业综合起来的大农业,又是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综合起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现代农业.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有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种多样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整体性原理和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建立该人工生态系统的目的是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能量的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详解】A、输入该系统的总能量是①光合作用过程固定的太阳能和人工投入的有机物中的化学能,A错误;B、③过程中的流动形式是二氧化碳,B错误;C、分解者通过分解作用释放能量为热能。不能利用,C错误;D、控制蔬菜温室与畜禽舍面积比,有利于对能量的充分利用,D正确。故选D二、非选择题9、(1).标志重捕法(2).J(3).(4).性别比例(5).垂直结构(6).栖息空间(7).变快(8).未发生改变【解析】1.种群的数量变化曲线:①“J”型增长曲线条件: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理想条件下,实验室)无限增长曲线,呈指数增长的曲线,与密度无关②“S”型增长曲线条件:资源和空间都是有限的,与密度有关用N表示种群数量,当N=K/2时,种群增长率最大,理论上最适合捕捞(图中C点)N>K/2时,种群增长率降低,N<K/2时,种群增长率增大联系实际:保护珍贵动物及消灭害虫时,注意K值,即在保护(消灭)种群数量的同时还要扩大(减小)他们的环境容纳量。
种群的特征有: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出率和迁入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四个基本特征。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就是种群密度。种群密度是衡量种群大小的数量指标,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出率和迁入率是决定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特征,年龄组成是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重要因素,性别比例是影响种群数量的重要因素。
植物种群密度的调查通常用样方法。而许多动物的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常用标志重捕法法来调查他们的种群密度。具体操作为:在被调查种群的活动范围内捕获一部分个体,做上标记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到的动物中标记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比例来估计种群密度。
演替的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人类的活动往往改变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详解】(1)调查动物种群密度常采用的方法是标志重捕法。(2)在理想条件下,种群的增长曲线呈J型,其数学模型为。(3)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鼠的雄性个体,破坏了害虫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进而影响其出生率使得种群密度下降。(4)该林场中植物因为光照强度的变化由明显的分层现象,形成群落的垂直结构。林场中的动物也有类似的分层现象,因为群落中植物的垂直结构而有分层,原因是动物需要群落内部的植物提供多样的食物和栖息空间。(5)近5万与50年相比,时间大大缩短,这是因为人类活动导致的荒漠化。故我们的结论是:与该地区具有的自然演替相比,人类的开垦活动使得该地区群落的演替速度加快,演替的方向都是荒漠化,故演替的方向未发生改变。【点睛】熟知相关的基础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本题最后一空是易错点。10、(1)①.捕食②.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2)变大(3)①.<②.乙动物捕食甲动物,第3年甲动物的种群数量下降,导致乙动物缺乏食物【解析】据图分析,甲乙两个种群是非同步性的变化,表示捕食关系,其中甲种群的数量先增加先减少,表示被捕食者,乙的种群数量后增加后减少,表示捕食者,两个种群间能量流动方向是甲→乙。【小问1详解】由分析可知,甲乙之间的关系是捕食,乙捕食甲。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小问2详解】采用标记重捕法来调查这两种动物的种群数量,若在调查期间,有标记物脱落,根据公式:种群中的个体数=第一次捕获数×第二次捕获数÷重捕标志个体数,若标记物部分脱落,则重捕中标记个体数减少,因此计算出的种群密度比实际值偏大。【小问3详解】由曲线走势可以看出,2~3年,甲动物种群的相对数量减少,则出生率<死亡率;第3年乙动物的种群数量下降的原因是因为乙动物捕食甲动物,第3年甲动物的种群数量下降,导致乙动物缺乏食物。【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种群密度的调查、种间关系、种群特征和丰富度的相关知识,要通过图示分析出两个种群的关系;判断出甲是被捕食者,乙是捕食者,是本题的关键。11、(1).基因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2).(3).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4).20%(5).3200(6).←(7).150(8).50(9).相同(10).细胞核、线粒体【解析】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主要特点:DNA分子是由两条链组成的,这两条链按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并且碱基配对有一定的规律:A(腺嘌呤)一定与T(胸腺嘧啶)配对;G(鸟嘌呤)一定与C(胞嘧啶)配对。碱基之间的这种一一对应的关系,叫做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中心法则的证内容:信息可以从DNA流向DNA,即DNA的自我复制;也可以从DNA流向RNA,进而流向蛋白质,即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但是,遗传信息不能从蛋白质传递到蛋白质,也不能从蛋白质流向RNA或DNA。中心法则的后续补充有:遗传信息从RNA流向RNA以及从RNA流向DNA这两条途径。【详解】(1)基因中脱氧核苷酸(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就是遗传信息。图甲中所表示的遗传信息传递方向有转录和翻译过程,可用如图表示,其中基因2控制生物性状的途径是直接控制方式,即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来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基因控制性状的另一种方式为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这是间接控制的例子,如图甲中的基因1。(2)若RNA1中鸟嘌呤(G)与尿嘧啶(U)之和占碱基总数的54%,又知,该链及其模板链对应区段的碱基中,鸟嘌呤分别占34%和26%,则该链及其模板链对应区段的碱基中,鸟嘌呤和胞嘧啶之和等于34%+26%=60%,该比例在基因的两条单链中以及基因的两条链中恒等,因此,该基因中腺嘌呤和胸腺嘧啶之和所占的比例为1-60%=40%,又因为在DNA双链中腺嘌呤和胸腺嘧啶的比例相等,因此,腺嘌呤所占的比例为40%÷2=20%。3)若基因2中共有1000对藏基,其中腺嘌呤(A)为600个,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知,基因2中胞嘧啶(C)的数目为1000-600=400个,该基因复制4次,则形成的基因2的数目为24=16个,则第四次复制新合成的基因2的数目为8个,因此第四次需要消耗胞嘧啶的数目为8×400=3200个。(4)根据肽链的长短可判断图乙中核糖体移动的方向是从右向左,即为←。若以a链为模板合成一个具有50个氨基酸的肽链时,根据一个密码子由3个相邻的碱基组成可算出a链中至少含有50×3=150个碱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新建1100 头高产奶牛标准化养殖场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 海洋牧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极其工极其变的南宋词课件
- 《统计学的起源》课件
-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件
- 2015年浙江温州中考满分作文《月亮离我有多远》4
- 《教育公平》课件
- 淘宝代理合同及协议
- 2023年公司员工薪酬调整方案
- 酒水行业兼职业务员招聘书
- 化工安全生产实务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初级)试题及解答参考(2024年)
- 老年人能力、综合征评估量表、综合评估基本信息表、护理服务项目清单
- 浙江省杭州市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上学期英语期中试卷(含答案)
- 供应链安全培训教材课件
- 人工智能岗位招聘笔试题及解答(某大型央企)2025年
- 失血性休克抢救与护理
- Unit 7 Will people have robots Section B 2a-2e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人教版英语八年级上册
- 中国企业全球化深度洞察报告-产业篇
- 食堂食材配送采购 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2024新版上海市房屋租赁合同范本
- 春游秋游活动合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