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20附件中山供电局企业标准中山市中、低压配电网技术导则2007-06—01发布2007-07—01实施广东电网公司中山供电局发布前言为进一步规范中山市配电网的建设与改造标准,提高配电网的技术装备水平和供电可靠性,提升配电运行的管理水平,特制定本中山市中、低压配电网技术导则。本技术导则执行国家和行业有关法津、法规、规程和规范,执行南方电网公司、广东电网公司的有关文件及规程、规范。并结合中山供电局的实际而制定。除执行本技术导则之外,尚应符合国家和行业的有关技术导则、规范。本技术导则由中山供电局生技部负责解释。审定:方丽华审核:陈旗展、杨鸿升、林韶文、梁锦照、叶慧萍、彭子平、李京平编写:李京平、熊振东、黄剑威、梁挺、郭贻豪、张喜平、林国明、张喜树、陈宇航、赵明洲、周丹、冯勇、李若明、刘新锐、张立峰目次TOC\o”1-3”\h\z\uHYPERLINK\l"_Toc167100524"1范围ﻩPAGEREF_Toc167100524\h1HYPERLINK\l"_Toc167100525"2规范性引用文件ﻩPAGEREF_Toc167100525\h1HYPERLINK\l”_Toc167100526”3名词术语 PAGEREF_Toc167100526\h1HYPERLINK\l"_Toc167100527"4主要技术原则ﻩPAGEREF_Toc167100527\h3HYPERLINK6中压电缆线路的组网原则 PAGEREF_Toc167100529\h6HYPERLINK\l”_Toc167100530"7中压架空配电线路 PAGEREF_Toc167100530\h10HYPERLINK\l"_Toc167100531"8中压电力电缆线路 PAGEREF_Toc167100531\h11HYPERLINK\l”_Toc167100532"9配电设备ﻩPAGEREF_Toc167100532\h12HYPERLINK\l”_Toc167100533"10低压配电网ﻩPAGEREF_Toc167100533\h14HYPERLINK\l"_Toc167100534"11中低压配电网继电保护、自动装置及配电网自动化 PAGEREF_Toc167100534\h16HYPERLINK\l"_Toc167100535"12用户用电的有关规定ﻩPAGEREF_Toc167100535\h18HYPERLINK\l"_Toc167100536"13电能计量 PAGEREF_Toc167100536\h201范围规范适用于中山市中低压配电系统中的建设与改造工程。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导则的引用而成为本导则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改版均不适用于本导则.但鼓励根据本导则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导则.能源电[1993]228号城市电力网规划设计导则Q/CSG10012-2005中国南方电网城市配电网技术导则GB12325电能质量供电电压允许偏差GB156标准电压GB3096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50045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62电力装置的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设计规范GB12326电能质量电压波动和闪变GB/T14549—93电能质量公用电网谐波GB/T15543—1995电能质量三相电压允许不平衡度GB/T15945—1995电能质量电力系统频率允许偏差DL/T620—1997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DL/T814—2002配电自动化系统功能规范DL/T645—1997多功能电能表通信规约T448-2000电能计量装置技术管理规程3名词术语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导则。3.1用电负荷密度指单位面积的用电负荷。单位:MW/km2。用电负荷密度反映了某一供电区域用电的水平。计算用电负荷密度时,用电负荷一般采用某区域一年当中的最高负荷,供电区域的面积为与用电负荷相对应的有效面积,统计中应核减高山、戈壁、海域、湖泊、原始森林等无用电负荷的区域。3。2供电可靠性供电系统对用户持续供电的能力及可靠程度。3.3供电可靠率指在统计期间内,对用户有效供电时间总小时数与统计期间小时数的比值,记作RS—1,见式(3-3)。RS—1=(1-)╳100%(3-3)此外,用户供电可靠率按“不计”因素,还包括指标RS-2(不计外部影响)和RS-3(不计系统电源不足限电的影响),本导则所要求的供电可靠率采用RS—1标准。3。4配电网自动化利用现代电子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及网络技术采集并处理配电网数据、用户数据、电网结构和地理信息,实现配电系统正常及事故状态下的监测、保护、控制以及配电管理功能.3。5配电站中低压配电网中,用于变换电压、集中电力和分配电力的供电设施。配电站一般是将10kV电压变换为0.38kV电压。3.6开关站用于接受并分配电力的10kV供配电设施,站内无变压器。3.7箱变中低压配电网中,用于变换电压、集中电力和分配电力的户外一体化封闭式供电设备.箱变是将10kV电压变换为0.38kV电压实施供电。3.8电缆分接箱完成配电系统中电缆线路的汇集和分接功能的专用电气连接设备.常用于城市环网、辐射供电系统中分配电能及终端供电。电缆分接箱根据其功能分为环网箱(进出线单元均为开关单元);带开关的电缆分接箱(进出线单元不全为开关单元)和不带开关的电缆分接箱。3.9主干配上述配电设施根据其在配电网的重要性,若接于主干线上的配电站、开关站、环网箱均称为主干配。3.10中心城区中山市供电范围内的配营部所辖的东、南、西、石岐区及火炬开发区为中心城区.4主要技术原则4.1供电可靠性供电可靠率达到省公司下达的指标要求,中压配电网安全准则为:4.1。1中压配电网应有一定的备用容量,其供电安全应满足以下要求:a)中心城区内的变电站一段10kV母线检修时,应能使其馈线所带负荷通过配电网转移继续向用户供电;变电站一段10kV母线故障时,应保证馈线所带的重要负荷不间断供电.b)非中心城区的每座变电站的每段母线至少有二回线路与另一变电站互为环网。变电站之间必须有一定的互供电能力。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尽量多建环网线路。c)对于环网线路,当发生线路故障时,非故障段经操作应恢复正常供电。对于放射式线路,当发生线路故障时,故障段的前段可经操作应恢复正常供电。4.1.2低压线路发生故障时,允许局部停电,经抢修后恢复供电。4。2短路电流10kV中压配电网的短路电流不宜超过20kA.4。3无功补偿4.3。1无功补偿原则a)配电站的无功补偿宜采用动态补偿装置,补偿过程中不应引起系统谐波明显放大,并应避免大量无功电力穿越变压器.电力用户处应配置适当的无功补偿装置,应避免向电网反送无功电力。b)100kVA及以上的配电变压器,原则上要求配置低压无功补偿装置。根据中压线路变压器的分布情况以及用户的负荷特性,可考虑高、低压综合补偿的方法,达到无功补偿最优化的效果.c)配电变压器最大负荷时,其功率因数不应低于0.9。d)接入配电网的各类发电机的额定功率因数宜在0.85~0。9中选择,并具有进相运行的能力。4.3。2无功补偿容量中低压配电网,变压器配置的电容器容量应根据负荷性质确定,宜按变压器容量的20%~40%配置。4.4电能质量要求4.4。1频率偏差电网频率应符合GB/T15945-1995的规定,额定频率为50Hz,正常频率偏差不超过±0。2Hz.4.4.2电压偏差a)电网规划设计时应计算网络电压水平。系统10kV母线允许偏差范围为0~+7%;用户受电端电压允许偏差应满足GB12325的规定,10kV及以下三相供电电压允许偏差为额定电压的±7%;220V单相供电电压允许偏差为额定电压的+7%、—10%.b)供电电压合格率不低于98%.4.4。3三相电压不平衡度a)电网公共连接点的三相电压不平衡度允许值为2%,短时不得超过4%.b)单个用户引起连接点电压不平衡度允许值为1.3%。4。4.4电压波动与闪变电网公共连接点的电压变动与闪变及单个波动负荷用户引起连接点的电压波动和闪变允许值为2.5%。4.4。5谐波限制a)公用电网谐波电压及谐波源用户向电网注入的谐波电流允许值如下表所示:表4.4.5公用电网谐波电压及谐波源用户向电网注入的谐波电流允许值标准电压(kV)基准短路容量(MVA)谐波次数及谐波电流允许值(A)23456789101112130。381078623962264419211628132410100262013208.5156.46。85.19.34.37.9续表:标准电压(kV)基准短路容量(MVA)谐波次数及谐波电流允许值(A)1415161718192021222324250。381011129.7188。6167.88。97.1146。512101003。74。13。26.02。85.42.62.92.34。52.14。1当公共连接点处的最小短路容量不同于基准短路容量时,上表中的谐波电流允许值可以换算。b)对集中型大谐波源,应贯彻“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督促其采取控制措施。c)在电网扩建和改造设计时,应对电容器组进行谐波设计和校验,合理配置串联电抗器的容量,以防止产生谐波谐振或严重放大。4.4.6噪声控制配电设备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应符合GB3096的规定和要求。其取值不应高于表4。4.6规定的数值。表4.4。6各类区域噪声标准值单位:Leq[dB(A)]类别昼间夜间05040Ⅰ5545Ⅱ6050Ⅲ6555Ⅳ7055注:(1)各类标准适用范围由地方政府划定;(2)0类标准适用于疗养区、高级别墅区、高级宾馆区等特别需要安静的区域;(3)Ⅰ类标准适用于居住、文教机关为主的区域;(4)Ⅱ类标准适用于居住、商业、工业混杂区及商业中心;(5)Ⅲ类标准适用于工业区;(6)Ⅳ类标准适用于交通干线道路两侧区域。4.4.7通信干扰电力线路应尽量减少对通信设施的危害和干扰,对通信干扰应符合能源电[1993]228号《城市电力网规划设计导则》的规定要求。5中压架空线路组网原则5.1架空线路基本结构5.1.1架空配电线路(包括以架空为主的架空、电缆混合线路)主要以单环网或互联式环网为主,开环运行。干线上分段,一般每条线路分为二至三段,按馈线的负荷分布情况及线路长度综合考虑分段点的设置位子。5.1.2当支线长度大于1000米或装见容量大于2000kVA时,应在线路T接处加装分支开关。5。2架空配电网络的几种结构5。2.1单环网网络简结,单回路馈线负荷电流不得大于其安全载流量的60%.如图5。1所示。分段开关分段开关变电站母线变电站母线分段开关分段开关变电站母线变电站母线联络开关联络开关图5.1不同变电站或同一变电站不同段母线之间的单环网图5.1不同变电站或同一变电站不同段母线之间的单环网5.2.2互联式“3—1"环网联络开关联络开关变电站母线变电站母线线路运行率较高,网络结构灵活;每回馈线电缆的负荷电流按“N-1”供电安全原则确定。如图5。2所示。联络开关联络开关变电站母线变电站母线联络开关联络开关联络开关变电站母线变电站母线图5.2互联式图5.2互联式“3-1"环网5.2。3放射式线路放射式线路的典型结构,如图5.3所示。放射式线路最大负荷电流不宜超过安全电流的三分之二。变电站母线变电站母线分支开关分支开关分段开关分段开关分段开关分段开关图5.3放射式网图5.3放射式网6中压电缆线路的组网原则6.1电缆网的基本结构6。1.1供电方式分小区供电,每个小区不超过四条馈线。a)应根据负荷密度和运行管理的需要,划分成若干个相对稳定的小区。各小区之间一般以道路、河流或其它明显地表特征为界。b)单个小区内一般不超过4条10kV供电线路,各线路之间宜形成环网结构.各小区配电网的供电范围不应交错重叠。小区划分可以根据区内负荷发展情况进行调整。6。1.2在配电网网络结构中原则上分二层,干线配电站(或开关站)、环网箱即为第一层(即主干配)。从主干配引出的配电设施为第二层。6.1.3主环结构a)每一条主环线路上主干配的个数以6个以下为宜。b)主环进出线电缆均为300mm2。c)主干配应根据负荷的分布情况和线路长度综合设置。d)对于主环结构,尽量少使用电缆分接箱,尽可能多建配电站(或开关站),以提高设备的可靠性.e)“2-1”单环网的总实供容量不应大于8000kVA,装机容量不宜超过15000kVA,互联式环网、“N供一备”或其它环网结构,其供电容量按“N—1”原则校核.f)每一主干配的馈出装机容量不宜小于1500kVA。6。1.4支环结构:a)支环从主环主干配中馈出,原则要求在同一段母线进行自环。b)支环电缆为YJV22-150mm2。支环的供电半径不大于500m.c)支环其实供容量不应大于3500kVA,装机总容量不应超过5000kVA.6.1。5装机容量在2500kVA以上且容量未达到整条线供电的专用变用户,应以开关站下级T接配电站的方式接入由变电站出线的主环网线上。由主干配馈出或环接在主干线路上。6.1.6对于双电源用户,若不需要由整条馈线供电的,均应从主干配馈出,不得接入主环线路结构。该双电源用户应限制的同一组环网之内。6.1.7箱变不应接入主环网结构.6.1.8对于配电站或开关站,若进出开关数量大于6个,母线宜进行分段,以提高设备的可靠性。6.1.9中压配电站和开关站作为小区市政建设的配套工程,应配合城市规划、建设、改造以及小区开发同步进行。6.1.10放射式的主干线同上述主环网中单线路的要求一致;从主干配馈出的放射式支线同上述支环线路要求一致,但支线路上再分支应限制为一级.6。1.11开关站、配电站的选址原则:尽可能设在靠近负荷中心,负荷密度较大的区域,并靠近道路电缆沟处选址.6.1.12开关站、配电站的规模a)商住小区内的主干配,电气主接线宜采用单母线分段。两路进线、6-10路馈出线.b)非整条馈线直供的专用变用户的主干配,应预留3—4个馈出线的位置。6.2电缆网的典型结线方式6。2。1“2—1”单环网变电站母线变电站母线变电站母线变电站母线图6.2.1图6.2.1“2-1”单环网6.2。2“3—1"互联式环网变电站母线变电站母线变电站母线变电站母线变电站母线图6.2.2图6.2.2“3—1”互联式环网变电站母线6.2.变电站母线3“4-1"互联式环网变电站母线变电站母线变电站母线变电站母线变电站母线变电站母线图6。2.3图6。2.3“4—1”互联式环网6.2.4N供一备(N≤4)变电站母线变电站母线变电站母线变电站母线变电站母线图6.2。4N供一备(N图6.2。4N供一备(N≤4))6.2.5对于负荷密较大的供电区域可参考以下结构:变电站母线a)“2-1”单环网(适用于负荷密度较高的地区)变电站母线变电站母线变电站母线变电站母线变电站母线变电站母线变电站母线图6.2。5(a)图6.2。5(a)“2-1”单环网b)“3-1”环网(适用于负荷密度较高的地区)变电站母线变电站母线变电站母线变电站母线变电站母线变电站母线图6.2.5(b)“3-1"单环网图6.2.5(b)“3-1"单环网7中压架空配电线路7.1一般以单回或同杆塔双回路架设为主,必要时可考虑同杆塔四回路架设中压架空线。中压和低压线路可同杆塔架设。7.2架空配电线路的分段点和分支点宜装设故障指示器。7.3下列地区不具备条件采用电缆线路时,可采用架空绝缘线路:a)线路走廊狭窄,裸导线架空线路与建筑物净距不能满足安全要求时。b)高层建筑群地区。c)人口密集,繁华街道区。d)风景旅游区及林带区。e)重污秽区。7.4中压架空导线宜选择以下型式:LGJ系列钢芯铝绞线、LJ系列铝绞线、JKLYJ/Q系列铝芯交联聚乙烯绝缘线.7。5中压架空导线截面应满足以下要求:线路导线截面按线路计算负荷、允许电压损失和机械强度选择,并留有适当的裕度。考虑维护施工方便,导线截面应尽量统一,干线的截面一般为240mm2,次干线的截面一般为150mm2,分支线的截面一般为70mm2.7.6中压架空线路杆塔按以下原则选择:7.6.1中压架空配电线路宜采用12m或15m水泥杆。水泥杆的强度应按最大受力条件进行校验。所选用的12m和15m电杆等级均不小于I级(即标准荷载≧3kN),240mm2的架空线路宜选用J级(即标准荷载≧3.5kN)的加强型电杆。7.6。2架空线路的承力杆(耐张杆、转角杆、终端杆)必要的路段可采用窄基塔或钢管杆。7。7中压架空线路金具、线夹、绝缘子按以下要求选择;a)采用节能金具,机械强度安全系数不应小于2.5。b)采用瓷横担绝缘子或支柱绝缘子。优先考虑使用瓷横担绝缘子,以提高配电线路的绝缘水平。绝缘子的耐雷水平均应取20kV及以上。c)主干线路导线的连接线夹应选用“C”型紧缩式线夹,铜铝过渡线夹,应选用钎焊贴接式线夹(或线耳)。8中压电力电缆线路8。1中压配电线路在下列情况采用电力电缆:a)城区及实力较强镇区的繁华区域、重要地段、主要街道、高层建筑区、新建开发小区以及城镇规划和市容环境有特别要求的区域。b)供电可靠性要求高或重要负荷用户。c)重点风景旅游区的区段和重要供电区域。d)电网结构或运行安全的需要.8.2电缆线路的敷设方式,应根据电缆的最终条数、施工条件等因素综合考虑,采用以下敷设方式:a)直埋敷设,用于电缆条数较少的情况.b)沟槽敷设,用于电缆条数较多且无机动车负载的通道。c)排管敷设,用于有机动车负载的通道。d)桥梁敷设,在桥梁管理部门认可的前提下。适用于电缆跨越河流、湖泊、且有可利用桥梁的情况。e)隧道敷设,用于城区重要街道、电缆条数多或多种电压等级电缆平行的地段.f)水下敷设,适用于电缆通过江、河、湖泊、且必须水下敷设的情况。水下电缆相互之间严禁交叉、重叠,满足GB50217的规定。8.3电缆线路导线截面按线路计算负荷、允许电压损失和经济电流密度等综合选择,并留有适当的裕度。考虑维护施工方便,导线截面应尽量统一。截面一般为300mm2,150mm2,70mm2三个规格。8.4电缆输送容量应根据环境温度、土壤热阻系数、敷设方式、并列系数等加以计算确定,同时电缆输送容量应与中压架空配电线路输送容量相匹配,并留有一定的裕度。一般情况下,按《中山供电局配电网现场运行规程》的要求执行.即电缆型号电流值(A)YJV22-3×70183YJV22—3×150296YJV22—3×240396YJV22—3×3004529配电设备9.1配电变压器9.1.1公用变压器的容量选择1)台架式油浸变压器的容量在500kVA及以下。2)配电站、欧式箱变中的油浸变压器的容量原则上在630kVA及以下。3)美式箱变的油浸变压器的容量在750kVA及以下。4)油浸变压器的容量等级不宜过多,一般为630kVA、500kVA、315kVA、200kVA、100kVA。9.1.2干式变压器及专用变用户自行管理的油浸变压器,容量可按实际情况而定.9.1.3变压器的类别的选择1)变电器的结线方式均为D/yn11。2)柱上变压器应选择油浸变压器。3)独立配电站的变压器可选择油浸变压器。4)住宅小区内设置在高、低层主体建筑中(包括地下层)的配电站,必须选择干式变压器。5)油浸式变压器应选用S11及以上低损耗型变压器;干式变压器应选用SCB-9或SGB-10型及以上低损耗型变压器。9.2户内开关柜9.2.1配电站(或开关站)内的进出线开关柜原则上均选用可扩展的SF6三工位负荷开关柜或真空负荷开关柜.9。2。2630kVA及以下的油浸变压器保护柜均选用可扩展SF6三工位负荷开关—熔断器组合柜或真空负荷开关柜-熔断器组合柜.9.2.3800kVA及以上的油浸变压器和1250kVA及以上的干式变压器的保护柜,应选用断路器柜。9。2。4负荷开关柜热稳定电流按20kA/3S选择;断路器柜的开断电流必须进行校验后选择,原则要求为31.5kA/4s。9.2。5进出线开关柜均须配置故障指示器,信号引至开关柜面板.9.2。6中心城区的开关柜均须加装直流110V电动操作机构.除变压器保护柜外,均须加装三相CT,CT变比为600/5。并预留遥信、遥测、遥控接口。9.3电缆分接箱9.3.1在电缆线路中,户外环网箱(出线单元均为开关单元的电缆分接箱,以下均简称为户外环网箱)的主要作用是作为电缆网的分段点、环网联络点并兼有负荷馈出点之用。在道路边应尽量选择四个单元户外环网箱,以保证城市环境的美观及配电网络的相对规范化。在空旷区域视网络结构的需求单元数可适当增加。9。3。2仅负荷侧带开关的电缆分接箱的主要功能是作为负荷的馈出点,不具备分段及环网联络的功能,是在分段点个数基本满足电网要求的基础上为减小投资而使用的。9。3。3电缆分接箱内的开关均应选用共箱式开关(或称充气柜)。9.3。4中心城区电缆分接箱中的户外环网箱应配置电动操作机构,并预留遥信、遥测、遥控接口.9.4柱上开关9.4.1主干线及架空分支线上分段开关均选用柱上负荷开关,并带电动操作机构及三相CT,CT变比为600/1。9.4.2柱上负荷开关的热稳定电流按20kA/3S选择。9。5氧化锌避雷器的配置原则9.5.1在运行中,若有大气感应过电压,经常处于断开位置的开关断口的两端应加装避雷器。9。5。2在运行中,若有大气感应过电压,从架空线接入经常处于开断的开关,如果电缆长度≥50m,应在开关断口的两端加装避雷器。9.5.3配电变压器的高低压侧均应加装避雷器。9。5.4避雷器装设地点名称序号避雷器装设的地点架空线路①与架空线路相连的电缆长度≥50m时,在电缆的两端装设.②与架空线路相连的电缆长度<50m时,在线路变换处一端装设.③在架空线路上的柱上开关的两端装设,柱上开关与电缆线路相连时,综合考虑上述①、②两点的因素。开关站或环网箱④在有大气感应过电压入侵的前提下,环网联络开关的两侧装设,均装设在进出线电缆头处.带开关的电缆分接箱⑤在有大气感应过电压入侵的前提下,若仅有馈出线带开关,主进出线连通,也不必装设;若主进出线带开关,则按④的要求装设。台架变⑥台架变的高低压侧均装设。配电站⑦开关站的主进出线电缆头装设,馈出线不必装设,低压侧均装设。箱变⑧其避雷器装设同配电站的要求一致.若主进出线电力线路的长度<50m,且前端已有避雷器,则此箱变主进出线路电缆头处可不装设。注:若整条馈线属全电缆线路,则箱式变可不加装避雷器。10低压配电网10。1主要技术原则a)低压配电网由与配电变压器相连接的低压配电装置、低压干线、分支线、低压接户线等构成。b)低压配电网应结构简单、安全可靠。c)低压配电网应有较强的适应性,主干线建成后,一般不再更换线号.d)低压三相四线制供电方式,零线与相线截面相同.e)低压配电线路的电压损失不应大于4%,供电半径宜控制在以下范围内:繁华地区线路150m城区、镇区及工业区线路250m郊外及农排线路400m10.2低压配电系统接地型式10.2。1接地型式选择a)低压配电系统可采用TN或TT接地型式,一个系统应只采用一种接地型式。b)当低压系统采用TN-C接地型式时,配电线路除主干线和各分支线的末端外,中性点应重复接地,且每回干线的接地点,不应小于三处;线路进入车间或大型建筑物的入口处的接户线,其中性线应再重复接地。10.2。2接地电阻低压配电系统接地电阻应符合表10.2.2的要求:表10.2.2低压配电系统接地电阻接地系统名称接地电阻(Ω)10/0.38KV配电站高低压共用接地系统配电变压器容量≥100kVA≤4配电变压器容量<100kVA≤100.22/0.38kV配电线路的PE线或PEN线的每一个重复接地系统≤1010。2.3漏电保护a)采用TT接地方式的低压配电系统,应装设漏电总保护和漏电末级保护;对于供电范围较大或有重要用户的低压配电网可增设漏电中级保护。b)采用TN—C接地方式的低压配电系统,应装设漏电末级保护,不宜装设漏电总保护和漏电中级保护。c)无论使用任何接地方式低压配电系统,中性线一旦经过RCD(剩余电流保护装置,也称漏电开关)就不得再作为保护线使用,也不得重复接地或接设备外露可导电部分,保护线也不得接入RCD。10。3低压配电线路10.3.1同一地区的低压架空线路相位排列应统一。排列顺序:从公路(街道)一侧至人行道(建筑物)一侧,分别为C、B、A、O相;从上至下分别为C、B、A、O相。10。3.2低压配电线路应采用绝缘导线和电力电缆,城区及墟镇应选用铜质材料,新建小区、高层建筑和繁华地段应采用铜芯电力电缆供电,一般住宅楼群、商店、办公楼等推荐使用铜芯电力电缆供电。农村农业用电农网线路以及农村、城郊偏僻居民区和小工业区等用电负荷较为分散区域的低压线路,宜选用铝芯线。10。3.3低压电缆的芯数根据低压配电系统的接地型式确定,TT系统、TN—C(TN-C—S)系统采用四芯电缆;TN—S系统采用五芯电缆。10.3。4沿同一路径敷设电缆的回路数为4回及以上时,宜采用电缆沟敷设;4回以下时,宜采用槽盒式直埋敷设。在道路交叉较多、路径拥挤而不宜采用电缆沟和直埋敷设的地段,可采用电缆排管敷设方式.11中低压配电网继电保护、自动装置及配电网自动化11.1配电网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11。1。1继电保护中低压配电网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应执行GB50062-92的规定,配电变压器和配电线路保护装置宜按表11。1.1配置.11.1。2自动装置a)对于双电源备自投装置;在主供电源断开后,备用电源动作投入,且只能动作一次;但在后一级设备发生短路、过负荷、接地保护动作、电压互感器的熔断器熔断时应闭锁不动作.b)备自投装置的动作逻辑及时限:当主供线路无压无流时,2秒后自动切换到备用线路供电,当主供线路恢复供电,120秒后自动切换回主供线路供电;若备用线路失压,自投装置自动切换功能闭锁;若需手动将负荷转由备用线路供电,操作前需将自投装置自动切换功能退出,直至恢复正常方式后才投入该功能。c)多路电源供电的中、低压配电装置,电源进线侧应设置闭锁装置,防止不同电源并列。表11.1.1配电变压器和配电线路保护装置配置名称保护配置10/0.38kV配电变压器油浸式〈800kVA干式≤1250kVA高压侧采用熔断器式负荷开关环网柜,用限流熔断器作为速断和过流、过负荷保护。油浸式≥800kVA干式〉1250kVA高压侧采用断路器柜,配置速断、过流、过负荷、温度、瓦斯(油浸式)保护。低压配电线路配置短路、过负荷保护,各级保护应具有选择性。11。2配电网自动化11.2.1基本要求a)建设原则:统筹兼顾、统一规划;优化设计、局部试点;远近结合,分步实施。积极稳妥地在中心城区推进配电自动的进程,在有条件的镇区逐步扩大馈线自动化应用范围.b)建设目标:提高供电可靠性、保证供电质量、提高经济效益和服务水平。c)实施条件:已制定配电网规划;配电网络结构完善,可实现网络负荷相互转移;一次设备的可靠性和智能化功能满足要求;具有可靠的通信通道.11。2.2组成结构配电网自动化系统组成结构应满足DL/T814-2002的要求.系统包括配电主站、配电子站和配电远方终端,远方终端包括配电开关监控终端、配电变压器检测终端、配电站(开关站)监控终端。11.2.3基本功能11。2。3.1配电站主站功能:包括实时功能和管理功能a)数据采集和监控包括数据采集、处理、传输,实施报警、状态监视、事件记录、遥控、摇调、定值远方切换、统计计算、事故追忆、历史数据存储、信息集成、趋势曲线和制表打印等功能。b)馈电线路自动化事故状态下,实现故障区段的自动判断、自动隔离、供电电源的转移及供电恢复。在安装通信设施时,正常运行状态下,可实现运行电量参数遥测、开关设备状态遥信、遥控以及电容器的远方投切。c)管理功能建立和完善配电网图资系统,快速、准确生成配电网接线图形和数据信息,为配电网设备的运行、检修施工、故障查询提供基础数据库平台,对配电网设备进行有效管理,并支持其它子系统功能逐步实现。11.2.3。2配电子站功能配电子站应具有数据采集、传输、控制、故障处理和通信监视等功能.同时,由配电子站管理其附近的开关站(或配电站),柱上开关,配电变压器上的配电远方终端监控设备,完成“数据集中器”的功能。11。2.3。3配电远方终端功能配电远方终端应具有数据采集、传输、控制等功能。11.2.4配电网通信应满足配电网规模、传输容量、传输速率、安全可靠、扩容方便的要求。a)通信介质可采用光纤、微波、电力载波、无线、通信电缆等种类。应通过比较,选用最合理介质。b)应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电力行业标准或国际标准要求并适合本系统要求的通信规约。c)应采用适宜传输速率的RS-232、RS—485或网络接口。11。2。5主要技术指标配电网自动化系统主要技术指标应满足以下要求(*为高指标):a)遥测综合误差≤1。5%b)遥测合格率≥95%(98%*)c)遥测正确率≥99。99%d)全年事故遥信正确动作率≥95%(99%*)e)主站系统可用率双机系统≥99。8%;装置可用率≥95%(99%*)12用户用电的有关规定12.1对于用户投资的配电工程,其设备的功能应满足中山供电局相关技术规范的要求.12.2中心城区内,由用户投资的主干配作用的开关站(或配电站)中的开关柜均须加装直流110V电动操作机构。除变压器保护柜外,均须加装三相CT,CT变比600/5.并预留遥信、遥测、遥控接口。12.3中心城区内,由用户投资的起主干配作用的户外环网箱应配置电动操作机构,并预留遥信、遥测、遥控接口.12。4为提高变电站10kV馈线的利用率,应限制设置用户专用供电线路,申请专用线路用户装机容量不宜小于6000kVA。12.5用户投资的商住小区内配电设施,其主干配以及主干线路、管线附属设施应无偿移交给中山供电局,工程投产前应办理移交手续。12。6对于非整条馈线直供的专用变用户,自已投资建设的起主干配作用的开关站以及主干线路、管线附属设施应无偿移交给中山供电局,工程投产前应办理移交手续。12.7用户投资的在中山供电局所辖配电站(开关站)中拼接的高压开关柜必须与原高压柜型号、厂家一致.此设备在工程投产前应移交给中山供电局.12.8从架空线路引下接入的装变容量为2000kVA及以上的用户,在架空线路的T接点上应加装柱上开关。装变容量小于2000kVA的用户,在架空线路的T接点上可不加装柱上开关,但必须加装故障指示器。12.9线路负荷电流最大值达安全电流值三分之二以上的放射式线路,在没有明确的负荷割接方案的前提下,不应接入新增负荷。若线路负荷电流最大值达安全电流值80%以上时,不得接入新增负荷。12。10对于环网线路,若已经不满足“N—1"供电安全原则,在没有明确的负荷割接方案的前提下,不应接入新增负荷。12.11多路电源供电的用户应加装连锁装置,并按照双方签定的《供用电协议书》进行调度操作。12.12用户的自备发电机组,未经中山供电局同意,不准与电网并网运行,并应有可靠的电气和机械闭锁装置,防止在电网停电时向电网反送电。12.13对特殊用户供电要求产生谐波、冲击、波动和不对称负荷,且超过允许限值要采取措施的电力用户为特殊用户.对特殊用户供电要求如下:a)具有产生谐波源设备的用户,应采有效的消谐措施进行治理,并加装谐波监测仪进行监测,使其注入电网的谐波电流和引起的电压畸变率应符合GB/T14546-93的规定,限制谐波对电力设备及装置的有害影响。b)具有产生冲击负荷及波动的用户(如短路试验负荷、电气化铁路、电弧沪、电焊机、轧钢机等),应采取必要的措施,使其冲击、波动负荷引起的电网电压波动、闪变符合GB12326的规定,限制和消除冲击、波动负荷导致电网电压骤降、闪变以及畸变的有害影响.c)380/220V用户超过30A的单相负荷应均衡分布在各相或改为三相供电;大型10kV单相负荷,当三相负荷不平衡电流超过供电设备额定电流的10%时,应采用高一级电压供电,不对称负荷所引起的三相电压不平衡度,应满足GB/T15543-95的规定。12。14高层建筑住宅和商、住、办综合大楼及别墅小区a)高层建筑宜采用10kV环网或双电源供电,按两台及以上干式配电变压器设计。配电设备应无油化,配电室设计应充分考虑消防要求.b)别墅小区宜采用电缆供电方式.13电能计量13.1计量装置的一般要求13.1.1电能计量装置分类及准确度选择电能计量装置分类及准确度选择应满足表13.1.1要求:表13.1.1能计量装置分类及准确度选择电能计量装置类别月平均用电量(kWh)准确度等级有功电能表无功电能表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Ⅰ500万0.5S2。00.20。2SⅡ100万0。5S2.00.20.2SⅢ10万1。02。00.20。2SⅣ<315kVA1。02.00.20.2SⅤ低压单相用户2。0-——---0。2S除按月平均用电量区分计量装置类别外,还有用计费用户的变压器容量、发电机的单机容量以及其他特有的规定,详见T448-2000《电能计量装置技术管理规程》的规定要求。13。1。2计量互感器接线要求a)Ⅰ、Ⅱ、Ⅲ类计量装置应配置计量专用电压、电流互感器或者专用二次绕组;专用电压、电流互感器或专用二次回路不得接入与电能计量无关的设备。b)Ⅰ、Ⅱ类计量装置中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电压降不应大于其额定二次电压的0.2%;其它计量装置中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电压降不应大于其额定二次电压的0.5%。c)计量用电流互感器的一次正常通过电流宜大于额定值的60%左右,至少不应小于其额定电流的30%,否则应减小变比并选用满足动热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纺织品染整工艺流程设计考核试卷
- 绳索结构设计原理与案例分析考核试卷
- 增材制造装备在光学元件加工的技术考核试卷
- 牛的饲养饲料浪费减少方法考核试卷
- 宠物友好度假活动策划考核试卷
- 稀土金属加工中的生产计划编制与执行考核试卷
-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C语言程序设计基础》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山东经贸职业学院《形势与政策2》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山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机能学实验(二)》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内江职业技术学院《冶金电化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4年山东交通技师学院招聘笔试真题
- 北京市丰台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
- 电信运营商客户流失管理手册
- 2025年-安徽省建筑安全员-C证考试(专职安全员)题库附答案
- 老年患者营养护理
- 绿色金融产品创新与风险管理-全面剖析
- 电缆火灾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 山西省朔州市怀仁县2025届小学六年级第二学期小升初数学试卷含解析
- 东北三省三校2025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合模拟考试物理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安徽物理中考模拟练习卷(含答案)
- 2025年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中考一模地理试卷(原卷版+解析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