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计算机网络物理层_第1页
第二章计算机网络物理层_第2页
第二章计算机网络物理层_第3页
第二章计算机网络物理层_第4页
第二章计算机网络物理层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答案仅供参考如有不对请自己加以思考)第二章计算机网络物理层一、习题电路交换的优点有()。I传输时延小II分组按序达成III无需建立连接IV线路运用率高AIIIIBIIIIICIIIIDIIIV2下列说法对的的是()。A将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数据称为调制。B将数字数据转换成模拟信号称为调解。C模拟数据不能够转换成数字信号。D以上说法均不对的。3脉冲编码调制(PCM)的过程是()。A采样,量化,编码B采样,编码,量化C量化,采样,编码D编码,量化,采样4调制解调技术重要使用在()通信方式中。A模拟信道传输数字数据B模拟信道传输模拟数据C数字信道传输数字数据D数字信道传输模拟数据5在互联网设备中,工作在物理层的互联设备是()。I集线器II交换机III路由器IV中继器AIIIBIIIVCIIVDIIIIV6一种传输数字信号的模拟信道的信号功率是0.26W,噪声功率是0.02W,频率范畴为3.5~3.9MHz,该信道的最高数据传输速率是()。A1Mbit/sB2Mbit/sC4Mbit/sD8Mbit/s7在采用1200bit/s同时传输时,若每帧含56bit同时信息,48bit控制位和4096bit数据位,那么传输1024b需要()秒。A1B4C7D148为了是模拟信号传输的更远,能够采用的设备室()。A中继器B放大器C交换机D路由器9双绞线由螺旋状扭在一起的两根绝缘导线构成,线对扭在一起的目的是()。A减少电磁辐射干扰B提高传输速率C减少信号衰减D减低成本10英特网上的数据交换方式是()。A电路交换B报文交换C分组交换D异步传输11()被用于计算机内部的数据传输。A串行传输B并行传输C同时传输D异步传输12某信道的信号传输速率为Baud,若想令其数据传输速率达成8kbit/s,则一种信号码元所取的有效离散值个数应为()。A2B4C8D1613根据采样定理,对持续变化的模拟信号进行周期性采样,只要采样频率不不大于或等于有效信号的最高频率或其带宽的()倍,则采样值便可包含原始信号的全部信息。A0.5B1C2D414数据传输速率是指()。A每秒传输的字节数B电磁波在传输介质上的传输速率C每秒传输的比特数D每秒传输的码元数15有关虚电路服务和数据报服务的特性,对的的是()。A虚电路服务和数据报服务都是无连接的服务B数据报服务中,分组在网络中沿同一条途径传输,并且按发出次序达成C虚电路在建立连接后,分组中只需携带虚电路标记D虚电路中的分组达成次序可能与发出次序不同16数据报服务的重要特点不涉及()。A同一报文的不同分组能够由不同的传输途径通过通信子网B在每次数据传输前必须在发送方和发送方间建立一条逻辑连接C同一报文的不同分组达成目的的结点可能出现乱序,丢失现象D每个分组在传输过程中都必须带有目的地址和源地址17如果带宽为4kHz,信噪比为30dB,则该信道的极限信息传输速率为()。A10kbit/sB20kbit/sC40kbit/sD80kbit/s18一次传输一种字符(5~8位构成),每个字符用一种起始码引导,同一种停止码结束,如果没有数据发送,发送方能够持续发送停止码,这种通信方式称为()。A并行传输B串行传输C异步传输D同时传输19在大多数状况下,同时传输和异步传输的过程中,分别使用()作为传输单位。I位II字节III帧IV分组AIIIBIIIIICIIIIIDIIIV20多个网络在物理层互联时规定()。A数据传输绿荷链路合同都必须相似B数据传输率必须相似,链路合同能够不相似C数据传输率能够不相似,链路合同必须相似D数据传输率和链路合同都能够不相似21在下列数据交换方式中,数据通过网络的传输延迟长并且是不固定的,因此不能用于语音数据传输的是()。A电路交换B报文交换C数据报交换D虚电路交换22下列哪种交换的实时性最佳()。A电路交换B报文交换C数据报交换D虚电路交换23下列有关卫星通信的说法,错误的是()。A卫星通信的通信距离大,覆盖的范畴广。B使用卫星通信易于实现广播通信和多址通信。C卫星通信不受气候的影响,五码率很低。D通信费用高,时延较大时卫星通信的局限性之处。24不含同时信息的编码是()。I非归零码II曼彻斯特编码III差分曼彻斯特编码A仅IB仅IIC仅IIIIIDIIIIII25下图的曼彻斯特编码表达的比特串为()。A011001B100110C111110D01111026对一种无噪声的4kHz信道进行采样,可达成的最大数据传输速率是()。A4kbit/sB8kbit/sC1kbit/sD无限大27假设一种无噪声的信道,带宽是6MHz,并且采用了4级数字信号,那么它每秒可发送的数据量为()。A6MbitB12MbitC24MbitD48Mbit28些列编码方式中属于基带传输的是()。AFSKB移相键控法C曼彻斯特编码D正交幅度相位调制法29波特率等于()。A每秒传输的比特B每秒可能发生的信号变化次数C每秒传输的周期D每秒传输的字节数30有一种调制解调器,他的调制星行图以下所示。当它传输的波特率达成2400时,实际传输的比特率为()。A2400bit/sB4800bit/sC9600bit/sD19200bit/s3110Base-T指的是()。A10M比特率,使用数字信号,使用双绞线。B10Mbit/s,使用数字信号,使用双绞线。C10M波特率,使用模拟信号,使用双绞线。D10Mbit/s,使用模拟信号,使用双绞线。32误码率最低的传输介质是()。A双绞线B光纤C同轴电缆D无线电33同轴电缆比双绞线的传输速度更快,得益于()。A同轴电缆的铜心比双绞线粗,能通过更大的电流。B同轴电缆的阻抗比较原则,减少了信号的衰减C同轴电缆含有更高的屏蔽性,同时有更加好的抗噪声性。D以上都对34下列有关单模光纤的描述对的的是()。A单模光纤的成本比多模光纤的成本低。B单模光纤传输距离比多模光纤短。C光在单模光纤中通过内部反射来传输。D单模光纤的直径普通比多模光纤小。35使用中继器连接局域网是有限制的,任何两个数据终端设备之间允许的传输通路中可使用的集线器个数最多是()。A1个B2个C4个D5个36普通来说,集线器连接的网络在拓扑构造上属于()。A网状B树形C环形D星形37下列有关物理层网络设备的描述中,()是错误的。A集线器和中继器是物理层的网络设备。B物理层的网络设备能够理解电压值。C物理层的网络设备能够分开冲突域。D物理层的网络设备不理解帧,分组和头的概念。38当集线器的某个端口收到数据后,具体操作为()。A从全部端口广播出去。B从除了输入端口外的全部端口转发出去。C根据目的地址从适宜的端口转发出去。D随机选择一种端口转发出去。39X台计算机连接到一台YMbit/s的集线器上,则每台计算机分得得平均带宽为()。AXMbit/sBYMbit/sCY/Xbit/sDXYbit/s40数据传输率为10Mbit/s的以太网的码元传输速率是多少?解析:解答此题需要清晰以太网的编码方式为曼彻斯特编码,即将每一种码元分成2个相等的间隔,码元1是在前一种间隔为高电平而后一种间隔为低电平;码元0正好相反,从低电平编导高电平。掌握了这个,这道题就很简朴了。首先码元传输速率即波特率,以太网使用曼彻斯特编码,就觉得着发送的每一位都有两个信号周期。原则以太网的数据传输率是10Mbit/s,因此码元传输率是数据传输率的2倍,即20Mbaud。也就是说,码元传输率为20MBaud。可能疑问点:懂得一种码元能够携带nbit,但是从没有据说过1bit需要多少个码元来表达。是我理解错了,还是本身就是这样?解析:不少考生脑海里总是觉得码元应当最少携带1bit或者更多的比特,怎么可能在数值上波特率还不不大于比特率。其实考上不必纠结于此,解释以下。现在先不谈曼彻斯特编码,及那种需要同时信号的。假设在二进制的状况下(正常状况)下,一种码元携带1bit数据,这样码元传输率在数量上就等于数据传输率。但是现在不同了,曼彻斯特编码需要用二分之一的码元来表达同时信号(核心点),普通码元来传输数据(能够认为2个码元传1bit数据),这样要达成10Mbit/s的数据传输率,码元传输率就应当是20MBaud,解释完毕。不要试图去研究透彻,记住就好!41试在下列条件下比较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假设要传送的报文共x比特。从源点到终点共通过k段链路,每段链路的传输时延为d秒,数据传输率为b比特每秒。在电路交换时电路的建立时间为s秒。在分组交换时分组长度为p比特,且各节点的排队等待时间可无视不计。问:在如何的条件下,分组交换的时延比电路交换的要小?解析:电路交换电路交换的过程:先建立连接,建立连接之后在发送数据(发送时延)。这里需要注意,采用电路交换时,中间通过的结点是不需要存储转发的,这点与分组交换不同。下面分别计算。建立连接的时间:s秒。发送时延=报文长度/数据传输率=x/b。传输时延=没段链路的传输时延×总的链路数=dk。总而言之,电路交换的总时延=s+x/b+dk。分组交换分组交换的过程:分组交换无需建立连接,直接发送。因此重点在于计算传输时延与发送时延(分组每通过一种结点都需要存储转发)。下面分别计算(计算之前建议大家画一种草图,从图中应当很容易地看出k段链路有k+1各结点。也就是说,除了发送端与接受段,中间尚有k-1个结点)。传输时延:假设有n个分组,即使这n个分组都会有传输时延,但是认真想想,是不是只需计算最后一种分组的传输时延?由于前n-1个分组在传输时,发送端还在发送,时间是重叠的,无需重新计算,因此只需计算最后一种分组的传输时延,则传输时延为kd。发送时延:应当计算发送端的发送时延,假设有n个分组,则n≈x/p,而每个分组的发送时延为p/b,因此发送端的发送时延为(x/p)×(p/b)。但是这个绝对不是全部的发送时延,仅仅是计算了从第n个分组离开发送端的时间,但是最后一种分组时不是中间还要通过k-1个结点?因此中间产生一种存储转发时延,及(k-1)×(p/b),总的发送时延=(x/p)×(p/b)+(k-1)×(p/b)。总而言之,分组交换的总时延=kd+(x/p)×(p/b)+(k-1)×(p/b)。因此要使分组交换的时延比电路交换的要小,也就是:kd+(x/p)×(p/b)+(k-1)×(p/b)<s+x/b+dk,即(k-1)×(p/b)<s42画出的非归零码,曼彻斯特编码和差分曼彻斯特编码。解析:如图所示。非归零码曼彻斯特编码差分曼彻斯特编码43基带信号与宽带信号的传输各有什么特点?解析;基带信号将数字信号“1”或者“0”直接用两种不同的电压表达,这种高电平和低电平不停交替的信号称为基带信号,而基带就是这种原始信号所占的基本频带。将基带信号直接送到线路上的传输称为基带传输。基带传输规定信道有较宽的频带。在基带系统中,要用中继器增加传输距离。宽带信号将多路基带信号,音频信号和视频信号的频谱分别移到一条电缆的不同频段传输,这种传输方式称为宽带传输。宽带传输所传输的信号都是通过调制后的模拟信号,因此能够用宽带传输系统实现文字声音和图像的一体化传输。在宽带系统中,要用放大器增加传输距离。44模拟传输系统与数字传输系统的重要特点是什么?解析:模拟传输系统通过导线或空间传输模拟信号,信息是通过信号的幅度,频率,相位及它们的组合变量传递的。普通电话系统是典型的模拟传输实例,调制解调器是运用模拟信道传输数据的典型设备,而RS-232和RS-449是运用模拟信道传输数字数据的典型接口。数字传输系统运用数字信号进行信息传输,数字信号本身就能够表达二进制信息“1”和“0”。当数字信号沿着线路传输得越来越远时,其衰减要比模拟信号的衰减快,因此普通来说,模拟信号可比数字信号传输更长的距离而不会引发不可接受的衰减。使用模拟传输,能够再传输上做频分复用,对同一介质使用不同的载波频率划分多个通道,让频分复用的全部顾客在同样的时间占用不同的带宽资源;而数字信号的传输普通占用介质的整个带宽。但是,在几个重要的方面,数字传输由于模拟传输。数字传输第一种优点是误码率低。模拟电路虽有放大器赔偿信号在线路的衰减,然而它们做不到精确赔偿,而衰减随频率变化,长途通话通过许多放大器后很可能有相称大的畸变。相反,数字再生器能够将衰减的输入信息精确地恢复到它原来的值,由于输入信号只可能有两个值“1”和“0”,数字再生器不含有累加性误码。数字传输的第二个优点是能够把多媒体信息时分复用(混合)在一起,从而更加有效地运用设备。另外,运用同样的线路,普通数字信号传输能够获得更高的数据传输率。现今电话网的局间线路几乎都采用数字信号传输。一、习题答案1解析:A。首先电路交换是面对连接的,一旦连接建立,数据便可直接通过连接好的物理通路达成接受端。因此传输时延小;另首先由于电路交换中的通信双方始终占用带宽(即使不传送数据)就像两个人打电话都不说话,因此电路交换的线路运用率横笛;由于电路交换是面对连接的,有面对连接的服务特性克制,传送的分组必然是按序达成的。2解析;D。将数字数据转换变成模拟信号就是调制;相反,将模拟信号变成数字数据的过程称为解调,因此A,B错误。有2.1.4节的解说可知,脉冲编码调制能够将模拟数据编码为数字信号。3解析A。脉冲编码调制过程重要通过3个过程,采样,量化和编码。采样过程将持续时间模拟信号变为离散时间,持续幅度的抽样信号;量化过程将抽样信号变为离散时间,离散幅度的数字信号,;编码过程将量化后的信号编码为一种二进制码组输出。此知识点属于死记硬背型,无需理解其原理。4解析:A。调制就是将基带数字信号的频谱变换为适合在模拟信道中传输的频谱。解调正好相反。因此,调制解调技术用于模拟信道传输数字数据通信方式,而模拟信道传输模拟数据不需要调制解调技术。5解析C。集线器和中继器都工作在物理层,重要作用是再生,放大信号;而交换机和路由器分别工作在数据链路层和网络层。6解析B。计算信噪比S/N=0.62/0.02=31;带宽W=3.9-3.5=0.4MHz,由香农公式可知,最高数据传输率V=W×log2(1+S/N)=0.4×log2(1+31)=2Mbit/s。7解析C。计算每帧长=56+48+4096=4200bit,1024B=8192bit,由于每帧都有4096bit数据位,因此可将8192bit分成2帧传输,一共需要传输8400bit,而同时为传输的速率是1200bit/s。传输8400bit需要7s。8解析B。首先要使模拟信号传输得更远,就需要对其进行放大,而放大信号是物理折本应执行的功效,因此交换机(数据链路层)和路由器(网络层)能够排除。另首先中继器和放大器都能够放大信号,但是两者的区别在于中继器放大数字信号,放大器放大模拟信号。补充知识点:信号在传输介质上传输,通过一段距离后,信号会衰减。为了实现远距离的传输,模拟信号传输系统采用放大器来增强信号中的能量,但同时也会使噪声分量增强,以致引发信号失真。对于数字信号传输系统,可采用中继器来扩大传输距离。中继器接受衰减的数字信号,把数字信号恢复成0和1的原则电平,这样有效地克服了信号的衰减,减少了失真。因此得出一种结论:数字传输比模拟传输能获得更高的信号质量。9解析A。次提记住即可。10解析:C。电路交换重要用于电话网,报文交换重要用于早期的电报网,因特网使用的是分组交换,具体涉及数据报和虚电路两种方式。11解析:B。并行传输的特点:距离短,速度快。串行传输的特点:距离长,速度慢。因此在计算机内部(距离短)传输应当选择并行。而同时异步传输时通信方式,不是传输方式。12解析:D。对于信号传输速率为Baud,要使数据传输速率达成8kbit/s,则一种码元需携带4bit的信息,因此一种信号码元所能取的离散值的个数为24=16个。13解析:C。此题记住即可。14解析:C。此题记住即可。15解析:C。参考2.1.6节的知识点解说。16解析:B。参考2.1.6节的知识点解说。17解析:C。信噪比惯用分贝(dB)表达,在数值上等于10lg(S/N)(dB)。题目已知带宽W=4kHz,信噪比S/N=1030/10=1000,根据香农定理得出该信道的极限信息传输速率公式,C=W×log2(1+S/N)=4kHz×log2(1+1000)≈40kbit/s。18解析:C。本题考察了异步传输的基本概念,记住即可。19解析:C。异步传输以字节为单位,每一字节增加一种起始位和一种终止位。同时传输以数据块(帧)为传输单位(能够参见本章习题7题,一次性传4200bit),为了使接受方能鉴定数据块的开始和结束,需要在每个数据块的开始处加一种帧头,在结尾处加一种帧尾。接受鉴别到帧头就开始接受数据块,直到接受到帧尾为止。补充知识点:从以上分析能够大致来讨论同时传输和异步传输的效率。同时传输能够从习题7看出,帧头和帧尾只占数据位很小的一部分,几乎能够无视不计,能够认为同时传输的传输效率近似为100%,但是异步传输每秒传8bit就要加一种起始位和一种终止位,能够得到异步传输的效率为80%,因此同时传输比异步传输的效率高。注意:此题应看清题目的条件限制,大多数状况下异步传输是以8bit长的字符为单位,也就是1B。固然,特殊状况会有,也有可能字符长度超出8bit,小概率事件不予考虑。20解析:B。物理层是OSI参考模型的最底层,他建立在物理通信介质的基础上,作为与通信介质的接口,用来实现数据链路实体之间透明比特流传输。在物理层互联时,多个网络的数据传输率如果不同,可能出现下列两种状况:发送方速率高于接受方,由于接受方来不及接受将造成溢出(由于物理层没有流量控制),数据丢失。接受方速率高于发送方,这时不会有数据丢失的状况,但是效率极低。总而言之,数据传输率必须相似。另外,链路合同可不相似,如果是在数据链路层互联,则规定数据链路层合同也要相似。总结一句话就是,本层及本层下列合同必须相似,本层以上合同可不同。注意:本题在其它辅导书和网络上几乎每个选项都被当做过对的选项,并且解释都很有道理,近两年不少同窗在论坛询问终究哪个是原则答案?笔者针对这个问题翻阅了不少教材,也请教了专家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师,上面给出的答案算是比较权威的,能够以此来作为原则。21解析:B。在报文交换中,交换的数据单元式报文。由于报文大小不固定,在交换节点中需要较大的存储空间。另外,报文通过中间节点的接受,存储和转发时间较长并且也不固定,因此不能用于实时通信应用环境(如语音,视频等)。22解析:A。计算机通信子网的交换技术重要有两种方式:电路交换和存储转发交换。存储转发方式又可分为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分组交换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又可分为数据报分组交换和虚电路分组交换。在电路交换方式中,即使在数据传输之间需要建立一条物理连接(这需要一定的延迟),但一旦连接建立起来,后续全部的数据都将沿着建立的物理连接按序传送,传输可靠且时延很小。在存储转发交换方式中,报文或分组都要通过中间节点的若干次存储,转发才干达成目的结点,这将增加传输延迟。因此,与存储转发交换方式相比,电路交换含有较小的传输延迟,实时性较好,合用于高数大量数据传输。23解析:C。卫星通信时微波通信的一种特殊形式,通过地球同时微星作为中继来转发微波信号,能够克服地面微波通信距离的限制。卫星通信的优点就是通信距离远,费用与通信距离无关,覆盖面积大,通信容量大,不受地理条件的制约,易于实现多址和移动通信。缺点是费用较高,传输延迟大,对环境气候较为敏感。24解析:A。非归零码是最简朴的一种编码办法,它用低电平表达0,高电平表达1;或者反过来。由于每个码元之间并没有建个标志,因此它不包含同时信息。曼彻斯特编码和差分曼彻斯特编码都是将每一种码元分成两个相等的时间间隔。将每个码元的中间跳变作为收发双方的同时信号,因此无需额外的同时信号,实际应用较多。但他们所占的频带宽度是原始的基带宽度的2倍。25解析:A。曼彻斯特编码每一周期分为两个相等的间隔。二进制“1”在发送时,在第一种间隔中为高压,在第二个间隔中为低压;二进制“0”正好相反,首先是低电压,然后是高电压。根据所给图形分析。提示:有些教材或者辅导书正好和本体的“1”和“0”的体现形式相反,这个不用有疑惑。懂得即可,考研不能考这种题,仅仅作为练习用以理解曼彻斯特编码。26解析:D。一种无噪声的信道能够发送任意数量的信息,而与它如何被采样无关。在4kHz的信道上,采样频率需要是8KHz(即每秒可进行8k次采样)。如果每次采样能够获得16kbit的数据,那么信道的最大数据传输率就能够是128kbit/s。如果每个采样能够获得1024bit的数据,那么信道就能够是8Mbit/s的数据。因此说,只要编码编的足够好(每个码元能携带更多的比特),最高码元传输速率是能够无限大的。另外一种直观的解释就是使用奈奎斯特公式,无噪声最大数据传输率Cmax=f采样×log2N=2f×log2N(其中f表达带宽)=8k×log2N,而这个N能够无穷大(上面解释过)。注意:这里的核心点在于信道是无噪声的,如果实在一种有噪声的4kHz的信道中,根据香农定理则不允许无限大的数据量。27解析:C。根据奈奎斯特定理,能够对信道每秒采样12M次。由于是4级数字信号,每次采样可获得2bit的数据,因此总共的数据传输率是24Mbit/s,即每秒发送了24M比特的数据。提示:4级数字信号指什么?这个无需懂得,在考研中,只需记住一点,看到这种条件,直接log2即可,得到有用的信息。涉及背面的习题30也是这样。28解析:C。要清晰基带传输所传输的是数字信号,而曼彻斯特编码是0和1格式的信号,因此并没有通过调制而变成模拟信号,因此属于基带传输。其它3个选项都是将数字信号调制成模拟信号的编码方式,因此不属于基带传输,属于宽带传输。29解析:B。波特率表达信号每秒变化的次数(注意和比特率的区别)。30解析:C。如图2-14所示,对于该调制解调器的每个变化能够表达16种不同的信号。因此每一种变化能够表达的比特数为n=log2V,解得n=4,比特率=波特率×n,即9600bit/s.31解析:B。10表达每秒传输10Mbit数据,因此事10Mbit/s。Base表达采用基带传输,所觉得数字信号。T表达使用了双绞线(Twisted-pair)。32解析:B。属于记忆性的题目,光显示采用光通信,特点是带宽敞,错误率小。33解析:C。同轴电缆以硬铜线为芯,外面包上一层绝缘的材料,绝缘材料的外面包围上一层密织的网状导体。导体的外面又覆盖上一层保护性的塑料外壳。同轴电缆的这种构造使得它含有更高的屏蔽性,从而现有很高的带宽,又有较好的抗噪特性。因此同轴电缆的带宽更高得益于它的高屏蔽。34解析:D。参考2,2,1的知识点解说。多模光纤使用了光束在其内部反射来传输光信号,而单模光纤的直径减小到及格光波波长大小,犹如一种波导,光只能按照直线传输,而不会发生反射。35解析:C。参考下面的补充知识点。补充知识点:5-4-3规则是什么?需要掌握吗?解析:这个知识点考研题中出现的概率为0,仅仅是一种规则而已,固定的知识点。而考研题越来越不会倾向于概念的考察,大部分都是应用题。下面简要介绍5-4-3规则的基本定义,有爱好的同窗能够理解一下,不要试图去理解,那样只会浪费时间。5-4-3规则:任意两台计算机之间最多不能超出5段线(涉及集线器到集线器的连接线缆,也涉及集线器到计算机之间的连接线缆);4台集线器,其中只能有3台集线器直接与计算机或网络设备连接。如果不遵照此规则,将会造成网络故障。36解析:D。集线器的作用是将多个网络端口连接在一起,也就是以集线器为中心。因此使用它的网络在拓扑构造上属于星形构造。37解析:C。物理层的网络设备不能够分开冲突域,整个以物理层设备连接起来的网络是处在一种冲突域中的。38解析:B。集线器的工作原理为:当某个端口收到数据,数据将从除了输入端口外的全部端口广播出去,记住即可。39解析:C。集线器以广播的方式将信号从除输入端口外的全部端口输出,因此任意时刻只能有一种端口的有效数据输入,则平均带宽为:YMbit/sX,更具体的解释可参考2.3节的知识点解说。如果此题改为X台计算机连接到一台YMbit/s的交换机上,则每台计算机多分得的平均带宽为YMbit/s,这里就不必除以X了。此处不理解没有关系,背面讲到交换机的工作原理就明白了。40解析:解答此题需要清晰以太网的编码方式为曼彻斯特编码,即将每一种码元分成2个相等的间隔,码元1是在前一种间隔为高电平而后一种间隔为低电平;码元0正好相反,从低电平编导高电平。掌握了这个,这道题就很简朴了。首先码元传输速率即波特率,以太网使用曼彻斯特编码,就觉得着发送的每一位都有两个信号周期。原则以太网的数据传输率是10Mbit/s,因此码元传输率是数据传输率的2倍,即20Mbaud。也就是说,码元传输率为20MBaud。可能疑问点:懂得一种码元能够携带nbit,但是从没有据说过1bit需要多少个码元来表达。是我理解错了,还是本身就是这样?解析:不少考生脑海里总是觉得码元应当最少携带1bit或者更多的比特,怎么可能在数值上波特率还不不大于比特率。其实考上不必纠结于此,解释以下。现在先不谈曼彻斯特编码,及那种需要同时信号的。假设在二进制的状况下(正常状况)下,一种码元携带1bit数据,这样码元传输率在数量上就等于数据传输率。但是现在不同了,曼彻斯特编码需要用二分之一的码元来表达同时信号(核心点),普通码元来传输数据(能够认为2个码元传1bit数据),这样要达成10Mbit/s的数据传输率,码元传输率就应当是20MBaud,解释完毕。不要试图去研究透彻,记住就好!41解析:电路交换电路交换的过程:先建立连接,建立连接之后在发送数据(发送时延)。这里需要注意,采用电路交换时,中间通过的结点是不需要存储转发的,这点与分组交换不同。下面分别计算。建立连接的时间:s秒。发送时延=报文长度/数据传输率=x/b。传输时延=没段链路的传输时延×总的链路数=dk。总而言之,电路交换的总时延=s+x/b+dk。分组交换分组交换的过程:分组交换无需建立连接,直接发送。因此重点在于计算传输时延与发送时延(分组每通过一种结点都需要存储转发)。下面分别计算(计算之前建议大家画一种草图,从图中应当很容易地看出k段链路有k+1各结点。也就是说,除了发送端与接受段,中间尚有k-1个结点)。传输时延:假设有n个分组,即使这n个分组都会有传输时延,但是认真想想,是不是只需计算最后一种分组的传输时延?由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