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财务目标与治理_第1页
第二章 财务目标与治理_第2页
第二章 财务目标与治理_第3页
第二章 财务目标与治理_第4页
第二章 财务目标与治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财务管理第二章财务目标与治理目标是系统希望实现的结果。不同的系统所研究和解决的问题不同,目标也就不同。知名企业的目标:麦当劳公司:占领全球的食品服务业英特尔公司:为计算机行业提供芯片、主板、系统和软件长安汽车:三名企业、三本主义、三力思想中国平安:综合金融,国际领先企业目的就是企业目标?企业目标与财务目标?目标冲突的协调?本章内容:第一节企业目标第二节财务目标的内涵第三节财务目标的冲突第四节公司治理第一节企业目标一、企业目标的二重性二、不同模式下的企业目标一、企业目标的二重性(一)从企业的自然属性来看企业的目标即企业的效率,即以最少的资源利用达到最大的产出。指标:劳动生产率、资金产出率、人均利润率、资金利润率

(二)从企业的社会属性来看企业的目标是在各类参与者个别目标相互作用(博弈)下的折衷表现(均衡)。企业的目标是所有参与集团共同作用和妥协的结果,而不能简单地等同于任一“参与者”的个别目标。二、不同模式下的企业目标

企业的治理结构决定着企业的目标,不同的模式下,企业的目标是不同的。(一)英美传统的股东至上模式

由于股东是企业经营的终极控制者,因此企业的利益也就是股东的利益,企业追求股东财富最大化。传统型现代型股东大会董事会总经理各职能部门各业务执行单位股东大会提名委员会薪酬委员会董事会:考核委员会审计委员会战略委员会首席执行官首席财政官、首席运营官、首席…各业务执行单位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股东主权至上是市场经济的黄金定律,企业是资本所有者的企业,企业的宗旨就是实现所有者利益的最大化。

(二)“劳动控制”型治理结构在该模式下,企业的重大决策权都由工人自己掌握,工人组成的企业管理委员会负责企业的决策,同时委员会再聘任职业经理负责日常的经营管理工作。企业的所有权不是资本所有者可转让的产权,而是劳动者权益的最大化。(三)“共同决定”模式该模式的核心就是工人参与决策,即全体工人选出若干代表依法进入公司的决策机构,与所有者代表一起决定公司发展的重大事项。企业的目标就在于最大化股东与工人的权益。(四)“经理协调”模式日本企业治理结构的特点(1)法人相互持股。法人股东持股查过70%,“法人资本主义”(2)主银行制。企业与特定银行之间形成一种长期、固定、综合的交易关系(3)事业型激励制激励经理人员。高层经理与普通员工的报酬差别相对较小(社会地位和声望,终身雇佣和年功序列制,才能的专用性)(4)接近利益相关者共同模式。普遍认为企业不属于股东,而属于包括经理在内的全体员工(5)高负债经营。日本企业广泛的相互持股以及较深的银企关系,造成股东之间相互牵制和股东债权人之间的相互制约。在这种模式中的企业目标应是股东、债权人、经理及员工的利益最大化。(五)“社会责任”模式该模式主要针对公司行为所产生的外部性问题,一方面,由各方利益主体组成社会集团直接对企业的经营施加压力;另一方面,由政府出面对企业经营进行管制,以协调企业的利益与社会公众利益。最终的结果都会导致企业的目标为实现其社会责任。(六)“利益相关者”模式在此模式下的企业目标为相关者利益最大化。它不同于股东至上模式,强调利益相关者的多方决策权;它不同于劳动控制模式,它还包括员工以外的相关者的利益;它不同于共同决定模式,它强调在企业中不同的利益相关者的发言权是相对的,企业所有权的安排具有相机治理和“状态依存性”;不同于经理协调模式,它的经理人员是利益相关者代表中选举出来的,协调的是不同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不同于社会责任模式,它回避了政府直接干预的不利影响,强调利益相关者在企业内部协调矛盾,进而减少企业的外部性。不足:分散了企业的经营目标,除了经济上的目标以外,企业也必须承担社会的、政治上的责任。利益相关者的界定过于宽泛,利益相关者的边界到底在哪里利益相关性理论本身的不完善,实在是很难实践。第二节财务目标的内涵一、财务主体与财务目标二、财务目标的特性

一、财务主体与财务目标主要观点:具有独立资金,进行独立财务活动,实行独立财务决算的单位。是指进行本金投入与收益活动经济单位或个人现代企业的基本财务主体有两类:一类是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它们分别是企业的财产资本、人力资本、市场资本和公共资本的所有者,都有参与企业财务管制以维护自身专业化资产不受损害的权力。另一类就是企业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经营实体。财务目标是指特定财务主体的目标。因此,可从两个方面来理解财务目标:一是利益相关者的个别资本保值与增殖要求,这是一般层次的个别目标;另一是必须实现企业(整体)价值最大化和相关者(综合)利益最大化,这是企业层次的综合目标。二、财务目标的特性(一)财务目标在企业目标(体系)中的性质价值管理(财务管理)逐渐成为企业管理的核心,财务目标正逐渐成为企业目标体系中占支配性质的目标。另一方面,财务管理又承担着专业管理职能,在企业的生存、发展的过程中,财务必须给予必要的支持。(二)财务目标的多层次性基本目标是对企业财务活动所希望实现的结果的一种高度概括和一般性描述。有两方面,一方面为企业价值最大化,另一方面为相关者利益最大化。作为评价企业财务活动是否合理的标准的具体财务目标,则可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三)财务目标的可操作性1、要有针对性。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具体目标;企业在不同的环境下有不同的具体目标;不同的理财层次和部门也应不同。2、要明确而清晰,不能模糊。3、要有可控性。目标是系统所要达到的结果,该结果是不确定的,但其达到的过程应是可控的。第三节财务目标的冲突一、利益相关者的内涵及界定二、代理成本三、股东—经理目标冲突四、股东—债权人的目标冲突五、公司(股东、经理)与其他利益相关者(一般职工、政府、客户、消费者及社区等)的目标冲突一、利益相关者的内涵及界定第一类是最宽泛的定义:凡是能影响企业活动或被企业活动所影响的人或团体都是利益相关者。(潜在的利益相关者)第二类是稍窄的定义:凡是与企业有直接关系的人或团体是利益相关者。第三类的定义最窄,它认为只有在企业中下了“赌注”(资产的专用性)的人或团体才是利益相关者。(真实的利益相关者)二、代理成本代理人的决策常常不会导致委托人利益的最大化。其原因主要在于:第一,个人理性。委托人、代理人都首先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在这里,代理成本就表现为制度中的磨擦成本,是不完善世界制度中的浪费。第二,非对称性信息与合同的不完备性。一方面,若订立契约时信息是对称的,签约后代理人工作努力与否,而委托人只能观测到结果。这里的代理成本表现为委托人用于监督的费用及代理人出现行为不当所造成的损失。另一方面订立契约时信息就是不完全的。“逆向选择”的产生,导致最终双方利益的损失;所订立契约的“不完备性”,使日后修改契约的成本增加,或契约本身订立的成本增加。代理成本是由于代理问题的产生而导致的成本,该种成本对委托人、代理人双方都是损失。1、直接的契约成本;2、委托人监督代理人的成本;3、尽管存在监督,代理人仍会有不当行为,导致的委托人福利的下降的货币等价(剩余损失)。代理成本就为“委托人的监督支出、代理人的保证支出以及剩余损失”之和。三、股东—经理目标冲突股东(物质资本所有者)的目标即典型的“经济人”目标,符合资本最一般的属性—追求资本增值的最大化。经理的目标则非纯粹的“经济人”目标,包括:物质报酬;权力与地位;避免风险;规避义务。目标的矛盾常常会促使两种行为的发生:一种是经理(管理者)所采取的不利于股东利益的行为。放弃投资大、耗时长但长期收益较高的项目,而优先选择成本较低但很快能见效的短期项目;放弃早期可能会亏损但整个投资期效益出色的项目;使用各种降低公司风险的财务指标。另一种行为即经理(管理者)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不受股东侵害的管理层持股甚至管理层收购。协调解决:(1)激励。绩效股,管理层股票期权计划(2)股东直接干预。公司法:持有股份3%以上的股东提出临时提案(3)被解聘威胁(4)被并购威胁四、股东与债权人的冲突原因:债权人希望到期安全收回本金和利息;而股东由于其承担有限责任,在总资产报酬率高于借款利息率的前提下,希望进一步扩大负债,以充分发挥负债筹资的财务杠杆效应,以争取更高的权益净利率。

表现:(1)股东不经债权人的同意,投资于比债权人预期风险要高的新项目;

(2)股东为了提高公司的利润,不征得债权人的同意而指使公司管理当局发行新债,致使旧债券的价值下降,使旧债权人蒙受损失。

协调:(1)在借款合同中加入限制性条款,如规定资金的用途,规定不得发行新债或限制发行新债的数额等;

(2)发现公司有损害其债权意图时,拒绝进一步合作,不再提供新的借款或提前收回借款债权人的目标是企业到时能按期偿还本金与约定的利息;而股东的目标在于使用杠杆,更大提高股东获利的机会。提高财务杠杆也会导致股东的损失,但这种损失相对于债权人的损失来说要小,资产风险的上升会降低债权人求偿权的价值债权人:限定性条款,拒绝与公司进一步的业务往来大股东与中小股东的冲突形式:利用关联交易转移上市公司利润,非法占有上市公司巨额资金,发布虚假信息操纵股价,用不合理鼓励政策掠夺中小股东既得利益。保护机制: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累计投票制),规范信息披露制度2000年3月才上市的三九医药,实际募集资金16.7亿元,而被大股东截留占用25.8亿元。济南轻骑首次发行募集资金到位后,就有3亿元被三大银行强行扣下替轻骑集团还债。东海股份的大股东通过上市公司从银行贷款,然后再转手借给大股东和关联企业,12亿元巨债压在东海股份身上棱光实业对恒通集团有3.486亿元的应收款,这些欠款久拖不还或者莫名其妙的豁免,直接造成了上市公司的亏损公司股份共1000股,股东共10人,其中1名大股东持有510股,即拥有公司51%股份;其他9名股东共计持有490股,合计拥有公司49%的股份。公司要选5名董事。若按直接投票制度,每一股有一个表决权,则控股51%的大股东就能够使自己推选的5名董事全部当选,其他股东毫无话语权。若采取累积投票制,表决权的总数就成为1000×5=5000票,控股股东总计拥有的票数为2550票,其他9名股东合计拥有2450票。根据累积投票制的原理,股东可以集中投票给一个或几个董事候选人,并按所得同意票数多少的排序确定当选董事,从理论上来说,其他股东至少可以使自己的2名董事当选,而控股比例超过半数的股东也最多只能选上3名自己的董事。

五、公司(股东、经理)与其他利益相关者的目标冲突一般职工的个体目标:获得相应的工资报酬、劳动安全保障、相关的福利以及人身的自由权力等。政府的角色有两个方面,企业的出资者,作为行使社会管理职能的国家机构消费者的目标为获得“价廉物美”的产品或服务客户的目标是企业的诚信,以便维持长期的合作和伙伴关系。社区(公众)的目标是希望企业很好地履行其社会责任(企业对一般社会公众承担的责任。第四节公司治理一、治理的内涵二、治理的内容及框架三、治理动因四、相机治理与治理手段一、治理的内涵狭义:所有者(股东)对经营者的一种监督与制衡机制,即通过一种制度安排,来合理配置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权利与责任关系。主要特点是通过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及管理层所构成的公司治理结构的内部治理广义:涉及到广泛的利益相关者,包括股东、债权人、供应商、雇员、政府和社区等与公司有利害关系的集团,通过一套包括正式和非正式的、内部和外部的制度和机制来协调公司和所有利害关系者之间的利益,以保证公司决策科学化,从而维护公司各方面的利益治理主体—公司是谁的股东是理所当然的所有者,但还应包括债权人、供应商、雇员、政府和社区广大的利益相关者治理客体—公司治理的对象及范围经营者,对其治理来自董事会;董事会,对其治理来自股东及其他利益相关者治理形式—内部治理和外部治理内部治理,直接通过治理结构:股东大会、董事会、经理层外部治理,通过其他市场机制:并购、银行、企业集团公司治理主要是指内部治理,强调公司内部股东、董事会和高级经理人员之间的相互制衡。公司治理是一套包括内部治理和外部治理的一系列约束和激励机制。1、委托—代理关系的广泛存在,各利益相关者目标的冲突,是公司治理以及财务治理的起因;解决代理问题并协调各利益相关者的(财务)目标,以最终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则是公司治理(财务治理)的目标。2、公司治理是企业各利益相关者在不同的环境下为维护自身利益而达成的一系列法律与合约规定,以形成一种权力制衡与管理激励作用,促使各利益相关者的长期合作和公司管理的效率。二、治理的内容及框架(一)治理的核心(治理客体)在于公司剩余索取权与剩余控制权的配置剩余索取权,即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对合作收益或剩余的求偿权;剩余控制权,即利益相关者为确保自身利益的取得,所拥有的对其他利益相关者的监督、约束及奖惩权。(二)公司治理与公司管理的区别与联系观点公司治理与企业管理是互不相干:公司治理讲的是公司不同权利主体对公司的管治权限和相互关系,企业管理是讲公司管理层对公司经营活动具体的管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