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药材的采收与产地加工_第1页
第五章药材的采收与产地加工_第2页
第五章药材的采收与产地加工_第3页
第五章药材的采收与产地加工_第4页
第五章药材的采收与产地加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章

中药商品的采收、加工与规格等级

第一节中药商品的采收

中药材的合理采收(季节、时间、方法)不仅对保证药材的质量、药效,而且还对保护、扩大药源具有重要意义。采收适时合理则药性强、疗效高,反之,则药性弱、疗效差。

春采茵陈夏采篙,

知母黄芩全年刨,

秋天上山挖桔梗,

及时采收质量高。采收季节对保证中药材质量的重要性。中药材的合理采收,不但与采收季节有关,而且与中药材的种类、药用部分都有关。药用植物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其有效成分的含量不同,同时也受气候、产地、土壤等多种因子的影响,因此采收时,不但要考虑中药材的单位面积产量,而且还要考虑有效成分的含量,只有这样才能获得高产优质的药材。

一、中药材的现代采收原则1.药材有效成分积累的高峰期与药用部位生物产量高峰期一致。2.药材有效成分含量具有显著高峰期,而在高峰期前后药用部位产量变化不显著。3.药材有效成分含量无显著高峰期。4.药材有效成分积累高峰期与药用部位生物产量高峰期不一致,以有效成分的总量作为确定适宜采收期的判断指标。5.对尚含有毒性成分的中药材,要考虑选择产量高,有效成分含量高,但毒性成分含量低时采收。适宜采收期考虑的因素:有效成分药材产量毒性成分找出适宜的采收期。(一)植物类药材1、根及根茎类药材古人经验以阴历二、八月为佳,认为春初“津润始萌,未充枝叶,势力淳浓”,“至秋枝叶干枯,津润归流于下”,并指出“春宁宜早,秋宁宜晚。”早春二月,新芽未萌;深秋时节,多数植物的地上部分停止生长,其营养物质多贮存于地下部分,有效成分含量高,此时采收质量好,产量高。如果植物体枯萎较早,就在夏季采收。2、茎、木类药材一般在秋、冬季落叶后初春萌芽前采收。与叶同用的槲寄生、忍冬藤等茎、木类药材,应在植物生长旺盛的花前期或盛花期采收。木类药材一年四季可采收或结合伐木工作进行。忍冬藤槲寄生3、皮类药材茎皮类药材多在清明到夏至时间采集,此时植物体内液汁较多、形成层细胞分裂迅速,树皮易于剥离,同时有效成分含量高,如杜仲、厚朴。根皮在冬季采收,如牡丹皮、地骨皮。有些药材取皮,可在取伐木材时收。

根皮、树皮的采收,容易损害植物生长,应注意采收方法,树皮不可整圈剥,否则破坏输导系统,造成树木死亡;根皮是挖根后再剥取。4、叶类药材

应在植物生长最旺盛时,或在花蕾将开放时,或在花盛开而果实种子尚未成熟时采收,此时植物已经完全长成,而且生命力最旺盛。

荷叶一般在花蕾或花盛开时采收,此时叶大香气浓郁,质量较好;薄荷多在小暑至大暑的盛花期,选择晴天采收,此时叶大香气浓郁,薄荷脑和油含量高。5、花类药材一般宜在花含苞待放时采收,不宜在花完全盘开时采收,更不可在花衰败欲落时采收。因为后两种情况不仅影响药材性状、颜色、气味,更重要的是药效成分的含量也会显著减少。如金银花、辛夷花、丁香、槐花米等都应在花含苞待放时采收。红花、洋金花等均宜在花刚开放时采收。菊花等在花盛开时采收。对花期较长,花朵陆续开放的植物,应分批采摘以保证药材质量。个别如松花粉、蒲黄更要掌握采集花粉时间,否则自然脱落,影响产量。6、果实类药材多数果实类药材,当于果实成熟后或将成熟时采收,如瓜蒌、枸杞、马兜铃等。少数品种有特殊要求,应当采用未成熟的幼嫩果实,如乌梅、青皮、枳实等。有的在果实成熟后经霜变色时采摘,如川楝子经霜变黄,山茱萸经霜变红时采摘。7、种子类药材种子类药材必须在果实完全成熟时采收。如牵牛子、决明子、白芥子等。

8、全草类药材多在植物充分生长、枝叶茂盛的花前期或刚开花时采收。有的割取植物地上部分,如薄荷、荆芥、益母草、紫苏等。以带根全草入药的,则连根拔起全株,如车前草、蒲公英、紫花地丁等。茎叶同时入药的藤本植物,其采收原则与此相同,应在生长旺盛时割取,如夜交藤、忍冬藤。9.树脂类不同树脂类药材其采收的部位与时间不同。如松香多在秋季采收;安息香多在四月至秋末,与树上切成倒三角形的口子,其汁凝固后收集;血竭为成熟果实内含深赤色的液状树脂。10、藻、菌、地衣及孢子类药材各自情况不一,如麦角在寄主(黑麦等)收割前采收,生物碱含量较高,茯苓在立秋后采收质量较好,马勃应在子实体刚成熟期采收,过迟则孢子飞散。海藻在夏、秋季采捞。(二)动物类药材动物类药材的采集,因药材的种类不同而异。如昆虫类药物,必须掌握其孵化发育活动季节。如蝉衣在夏秋季黑蚱蝉蜕化之时收集;蚯蚓6-8月刚开始活动时捕捉;蜈蚣在清明节前后捕捉较好;一般有翅昆虫,大多在清晨露水未干时憩息于植物上,不易起飞,易于捕捉,如斑蝥、虻虫等。动物药蛤士蟆秋末进入冬眠期,易于捕捉,且蛤土蟆油于体内较多。鹿茸于清明后40—60天(5-7月)截取,过时则角化而不是茸了。对动物的生理或病理产物类药材在捕捉后或屠宰场采收。如熊胆、牛黄、麝香、马宝、蟾酥。(三)矿物类药材

矿物类药材,一般不受季节变化的影响,故大多可随时采收。但是各种矿物在其地质形成的过程中,受到各种条件的影响,因此也有品位高低的不同,一般应采收品位高的矿石为好。第二节

药材的产地加工

中药材采收后,绝数尚呈鲜品,因药材内部含水量高,若不及时加工处理,很容易霉烂变质,其药用的有效成分亦随之分解散失,严重影响药材质量和疗效。除了少数要求鲜用或保持原状外,大部分药材必须在产地初步加工。

一、药材产地加工的目的1、除去杂质和非药用部分,保持药材的纯净。2、进行初步处理使药材干燥。3、通过整形和分等,筛选出不同等级,便于按质论价。4、形成一定的商品性状。药材的产地加工对于药材商品的形成、饮片和中成药等产品的深加工,以及市场流通和临床使用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二、药材产地加工的常用方法1、洗涤与挑选药用部分采收后,可于河水、塘水、山间流水或自来水洗净泥沙,除去残留枝叶、芦头和须根。直接晒干或阴干和芳香气味的药材一般不洗。挑选清除药材中的杂质或非药用部分,同时初步分级,利于分别加工和干燥。2、修整切制运用修剪、切削、整形等方法,去除非药用部位等不合规格的部分,使药材整齐,利于捆扎、包装等。修整要根据药材规格、质量要求来制定。3、去皮、壳对果实、种子、根及根茎类药材及皮类药材去除表皮或外壳,使药材表面光洁、符合药材的商品特征,有利于干燥和贮藏。如去皮抛光的药材:桔梗、山药、白芍、杜仲、黄柏、肉桂等。去壳去除种子而后晒干的药材:白果、苦杏仁等。4、蒸、煮、烫含黏液汁、淀粉或糖分多的药材,用一般方法不易干燥,须先经蒸、煮或烫处理,则易干燥。药材经加热处理后,便于刮皮,如明党参、北沙参等;能杀死虫卵,防止孵化,如桑螵蛸、五倍子等;熟制后能起滋润作用,如黄精、玉竹等;蒸、煮、烫可使一些药材中的酶类失去活性,不致分解药材的有效成分。5、熏硫

用硫黄熏制药材,可使色泽洁白,防止霉烂,如山药、白芷等。注意二氧化硫残留量。6、发汗有些药材在加工过程中堆置起来发热,使其内部水分往外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