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单位“1”、分数、分数单位的概念含义。通过回顾平均分一个物体和一个计量单位引入平均分多个物体的学习活动,在分数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分数,理解单位“1”和分数的意义;能举例说出什么是单位“1”(95%),能结合具体情境说出分数的意义(90%),认识分数单位,能说明一个分数中有几个分数单位(95%)。2.经历概念的抽象总结过程,提升数学思维能力(85%)。经历画图表示一个物体到多个物体的,再到认识多个物体的几分之几等数学活动,在观察对比分析总结一系列思维活动中,抽象总结出单位“1”和分数的意义,逐步培养抽象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3.体验过程分数,感悟分数的本质,培养数感(85%)。在画图表示分数、找分数的过程中,通过交流讨论辨析等数学活动,经历“分”的过程,体会“分”的价值,感悟分数是先分后数得到的数,理解分数的本质意义,建立分数的概念模型;通过已知部分感知整体的练习,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培养数感。教学重点:建立单位“1”的概念,抽象概括分数的意义。教学难点:理解单位“1”和分数单位,感悟分数用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来表示部分的大小的本质意义。课型:新授课教学准备:课件、小组学习任务单、课堂练习纸教学方法:小组合作、讨论辨析、归纳总结教学过程:一、课前谈话:初步感知作为单位的“1”【环节目标】通过用1做单位来数生活中的物体、在数轴上数数等数学活动,初步感知生活中的1个物体、1个图形、1篮、1筐、2个苹果等都可以作为1个计数单位,为后面的抽象理解单位“1”做准备。【评价任务】能根据老师的提示举例生活中哪些事物可以看做1个单位,会用“2个苹果做为一个单位”来数数。【环节教学活动设计】1.用“1”做单位数数师: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先来聊一聊。数字1大家都很熟悉吧?用1来表示物体的数量会吗?请看屏幕。(出示一个月饼、1厘米、1盘苹果,引导学生举例)师:刚才大家举例说出了很多不同的1。我们知道1是重要的数数单位,生活中我们确定了这样的1个,就可以数出有几个。师:比如,用一盘苹果做一个单位来数数,这样就是?(出示2盘苹果、3盘苹果)师:(屏幕显示:把盘去掉,剩两个苹果)现在如果把这两个苹果看作“1”个单位,谁能接着往下数?师:把两个苹果看做一个单位(课件显示把两个苹果圈起来),4个苹果就是这样的两个单位就是2,接着往下数……看来,数数的关键是找准计数标准,这个标准就是计数单位。再来看:(课件出示数轴:只有0和1,后面是小竖线。)你能接着往后数吗?生:……师:为什么这里是2呢?师:这就说明,1是这些数累加的单位。2.小结,揭示课题师:正是因为有了这些作为单位的“1”个,我们就可以数出这样的更多个。其实,生活中不仅有1个1个累加的时候,还有需要平均分“1”的时候,当不够1个时,我们可以用什么数表示结果啊?生:分数。师:是的,三年级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借助平均分“1”来继续深入的认识分数这个老朋友。(板书课题)二、表示一个或多个物体的,理解单位“1”活动一:借助情景引出表示一个物体的,回顾概念初印象【环节目标】借助回顾平均分1块橡皮泥、一米彩带得到的,强化对平均分、分母、分子的认识。【评价任务】能用表示出每个同学分得橡皮泥和彩带的大小,并能说明为什么用来表示。【环节教学活动设计】1.表示1块橡皮泥的师:手工课上,王老师要给这个小组的同学分制作材料,(课件出示信息窗图片)想一想,怎么分呢?每个人分得多少呢?师:说说你的想法师:为什么要平均分成4份?为什么又是呢?师:来,我们来整理一下。把1块橡皮泥平均分成4份,每人分得4份中的1份,要表示这样一份的大小就可以用这1份与这个4份的关系来表示,也就是。所以每个人分得1块橡皮泥的。2.表示1米彩带的师:王老师还准备了1米长的彩带也要平均分给这4名同学,每个人会分得几分之几呢?生:师:解释一下为什么还是呢?预设:把1米长的彩带平均分成4份,每个人分得其中的1份,所以还是用表示。师:是的,把1米长的彩带平均分成4份,每个人还是分得了其中的一份,这一份的大小仍然用这1份跟这4份之间的关系来表示,也就是。所以每个人分得1米彩带的。3.教师小结:我们来看,把一块橡皮泥、1米彩带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的1份,都用这个分数来表示。平均分了几份分母就是几,表示这样的一份就是几分之一。活动二:表示多个物体的,拓展对单位“1”的认知【环节目标】借助直观图示,从表示1个物体的过渡到表示一个整体的,实现思维跨越。【评价任务】能准确表示出4个纸杯、12粒纽扣的,并能准确表达每个的含义。【环节教学活动设计】1.表示4个纸杯的师:看来,大家都会用分数来表示平均分1个物体的结果了,把一些物体看成的一个单位平均分,你还会用分数来表示结果吗?(情景图片)王老师给每个4人小组分别准备了一些纸杯(4个),一些纽扣(12粒),把这些材料分别平均分给组内的成员,你能用分数表示每个人分得的结果吗?我们小组合作来解决这个问题。学习要求:请每个小组选择其中的一个“1”,进行平均分,并用分数表示出每个人分得的结果。谁能说一说老师这里的“1”具体指的是什么?小组合作完成学习任务单(一)师:刚才大家经过小组的合作学习都有了自己的想法,老师搜集了几种有代表性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分层次展现学生的作业)层次一:平均分的“1”是:4个纸杯,把它平均分成4份,每人分得4个纸杯的。生生之间质疑。预设:学生质疑:1个纸杯也可以用表示吗?预设:把4个纸杯看做一个整体,平均分4份,1个纸杯是其中的1份可以用来表示。师:刚才这位同学说把4个纸杯看做一个整体,这个说法很棒,可是现在的4个纸杯看起来还是像4个独立的个体,能用数学的方法表示一下让它看起来更像一个整体吗?(预设:用一个圈圈起来)层次二:展示圈起来平均分的作品,你能再给大家说一说圈起来是为了什么吗?(预设:把4个纸杯看做一个整体)用竖线分开是什么意思呢?(预设:表示平均分成4份)小结:同学们来看,这样一圈一分我们就能清晰的看出每个人分得的1个纸杯还可以用这1份和4份之间的关系来表示,也就是。所以把4个纸杯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的一份就是4个纸杯的。2.表示12粒纽扣的学生小组代表展示交流,生质疑:3粒纽扣也可以用表示吗?预设:把12粒纽扣看做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3粒纽扣就是4份中的1份,就是师:现在从图中能清晰的看出每人分得的3粒纽扣就是这个整体4份中的1份。也可以用这1份跟4份之间的关系来表示,也就是。师:你还能在图中找到其它的吗?教师小结:总结的真好,只要把12粒纽扣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每一份都可以用来表示。活动三:对比几个的异同,抽象概括单位“1”【环节目标】借助对比的异同点,理解平均分的对象都可以看做1个单位,用自然数1来概括即单位“1”。【评价任务】能说出的共同点就是都平均分成4份,表示1份;不同点就是平均分的对象不同,表示的结果不同。【环节教学活动设计】师:同学们,知识的学习啊就要一边学一边总结。老师把刚才同学们分的过程与结果展现出来,你能找到他们的相同点吗?(课件展示前面的学习过程)预设:都是平均分成4份,表示1份师:再来观察,这些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呢?预设:平均分的物体不同。或者:每份表示的物体数量不同。师:平均分的物体不同,能用数学的语言来表达吗?也就是平均分的(指着黑板上的“1”)不同。师:大家来看,因为平均分的1不同,这些表示的具体意义也就不同,这个的表示的是一块橡皮泥,这个……教师小结:所以在介绍这些分数时,一定要说清楚,是谁的。比如说:这是“一块橡皮泥的”谁能接着说?……数学是一门简洁的学问,我们一起把这些不同的“1”概括一下:一块橡皮泥也就是一个物体,一米长彩带也就代表了一个计量单位、而4个纸杯、12粒纽扣都可以称为多个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多个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数学上我们把它叫做单位“1”。师:发现了吗?这段话里的“1”加了什么?为什么要加引号呢?预设:因为它可能是1个,也可能是很多个组成的一个整体师:是的,这个1既可以代表1个1,还可以代表好多个组成的1。活动四:举例拓展,进一步理解单位“1”【环节目标】通过举例,拓展对多个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的认知,强化对单位“1”的理解。【评价任务】能说出不同的单位“1”是谁?能举例说出生活中的单位“1”。【环节教学活动设计】师:这个单位“1”这么重要,下面我们就来重点认识一下它。先来说说这些的单位“1”都是谁?(课件出图片)师:这里还有个,看看它是谁的它的单位“1是谁”?课件出示:生:8个笑脸师:把8个笑脸平均分,表示8个笑脸的那么8个笑脸就是单位“1”,再来想一想,除了这些,还可以把什么看做单位“1”呢??课件出示:?学生举例教师小结:是的,同学们说的都对。世界上的万物都可以看做单位“1”,换句话说,我们把谁平均分了,谁就是单位“1”。三、 看图表示几分之几,理解分数的意义活动一:通过看图找分数、表示分数,理解分数意义【环节目标】通过从图中找出几分之几和表示几分之几的活动,在交流、辨析中感悟同一个单位“1”平均分的份数不同,表示的分数就不同,经历“先分后数”得到分数的动态理解过程,逐步抽象出分数的意义。【评价任务】从给出的图中找到四分之几,并能准确表述为什么用这个分数表示。2.能根据分数分子分母的具体含义画图表示出分数。3.能用分数表示平均分单位“1”的结果,理解分数单位。4.会借助迁移推理说出分数的意义。【环节教学活动设计】1.认识几分之几,体验过程分数。师:刚才我们通过平均分不同的单位“1”认识了这个分数。接下来我们来认识更多的分数。观察平均分12粒纽扣这个单位“1”的结果,你还能在图中找到四分之几呢?预设:上台表示一下位置。师:谁有不同的意见?这两种不同的观点哪个是正确的呢?我们请两名同学来说说各自的理由。师:很会抓住分数的本质来思考问题,所以说,平均分成几份分母就应该是几,表示几份分子就是几。师:按照这样的理解应该是把单位“1”平均分几份?表示几份?师:谁能在图中分一分,表示出来?教师小结:同学们看,同样是6粒纽扣,但是因为平均分的份数和取的份数不同,表示的分数就不同。用分数来表示平均分单位“1”的结果时,首先要看清楚把单位“1”平均分了几份,分了几份分母就是几,再数一数表示了几份,表示几份分子就是几,分数顾名思义就是先分再数得到的数。2.用分数表示均分的结果,抽象总结分数的意义师: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分一分,数一数(课件出示1个长方形)师:这是什么?(一个长方形),换个说法,我们还可以说它是?(指着板书:单位“1”)是的,一个长方形在数学上就是单位“1”。师:看,老师把单位“1”平均分成几份?(2份),表示这样的1份的数是?用作为新的数数标准接着数,2个就是?师:再看,我现在把单位“1”平均分成几份?表示这样的一份就是,用作为数数标准接着数,2个就是?3个就是?师:还是这个单位“1”,把它平均分成4份,涂色部分用几分之几表示?我们来看看这个是怎么来的?(把单位“1”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的3份)那如果让你用一句话说说表示什么意思?你会说吗?我们来看,这里的表示3份意思其实就是用这个累加数出了3次。同学们,想一想,这个单位“1”还可以平均分成别的份数吗?(可以)当然可以,看(出示分数墙)师:说一说,涂色部分用几分之几来表示?谁来说说表示什么意思啊?师:真好,大家对分数的感知越来越到位了。把大家刚才说的这些具体的分数的意义概括一下就是数学上的分数意义一起来读一读。(出示分数的意义)活动二:借助数轴,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分数单位【环节目标】借助在数轴上表示分数的过程,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体验分数单位作为新的计数标准的重要性,理解分数单位。【评价任务】能在数轴上准确找到指定的分数,会用分数单位做标准数出其它分数。【环节教学活动设计】师:同学们,大家都会用分数来表示平均分生活中的单位“1”的结果了。那数学上的单位“1”平均分之后的结果怎么用分数来表示呢?下面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师:看,(出示课前的数轴),现在我们来平均分1(拉伸课件,平均分3份,5份)师:学生在数线上指出、的位置,并以此为单位数出后面的分数。教师小结:同学们发现了吗?把单位“1”平均分之后只要找准分数单位,用它作为新的计数单位就可以数出更多的分数。分数就是由分数单位1个1个累加数出来的,数起源于数。四、分层练习,巩固理解【环节目标】通过两个层次的练习,巩固对单位“1”、分数、分数单位的理解,借助画单位“1”的练习,感悟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形成数感。【评价任务】能用分数表示涂色结果,能说出分数中有几个分数单位,能根据每一份的具体数量画出单位“1”的总量。【环节教学活动设计】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的大小,并说说每个分数中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2、想一想,画一画王老师购买了3包彩纸,从每包彩纸里都拿出这包彩纸的,分别拿出了1张,2张,3张,你知道每包彩纸各有多少张吗?在圈里画一画师:说一说,你是怎样画出来的?预设:第一包彩纸一份是1张,有这样的5个1张,第二包一份是2张,所以有5个这样的2张,第三盒每份是3张,就有这样的5个3张。教师小结:真会推理,所以我们可以根据每一份的具体数量和这一份与整体之间的分数关系来判断出这个整体的总量。五、回顾梳理,总结收获【环节目标】学生自主梳理本节课的收获并借助微课整体回顾本节课的知识、方法。【评价任务】能交流出本节课在知识、方法等各方面的收获。【环节教学活动设计】1.不知不觉一节课接近尾声,请同学们交流一下这节课你都收获了些什么?2.配合课件梳理学习过程和主要内容。板书设计:分数的意义一个物体一块橡皮泥平均分表示分数单位“1”一个计量单位1米长彩带4份1份多个物体组成4个纸杯表示的份数一个整体12粒纽扣平均分的份数先分再数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作分数。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作分数单位。例如:的分数单位是,它里面有2个。《分数的意义》——学情分析分数的意义是小学数学青岛版第八册第五单元信息窗一的内容。是在分数初步认识基础上的进一步抽象概括,有一定的理解难度。因此,准确把握学生学习的知识基础,正确分析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才能更好的实施教学。基于这两点做学情分析如下:一、进行学情前测,把握学生的知识基础学生在第五册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而本节课的学习是在分数初步认识基础上的进一步延伸,因此了解学生已有知识的掌握程度对于顺利学习本课知识尤为重要。所以,课前我以一个开放式的问题:“对于分数你知道它哪些知识”?进行了知识基础的前测。通过分析学生的答题情况,我发现,80%的学生能说出分数是平均分得来的,分数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分子、分母、分数线;还有60%的学生能说出分子表示取了几份,分母表示平均分了几份,而这些都是本节课分数意义理解的关键。但是还有20%的学生已经淡忘,所以,为了强化这些关键点,课上有必要设计适当的情景引导学生进一步的梳理回顾,为深入学习做好铺垫。教材信息窗中也提供了这样的学习情景素材,所以我决定在教学第一环节就直接借助信息窗中的教学情景展开知识的回顾梳理,确保95%的学生能熟练运用旧知迁移进入到本课新知的学习中。正确分析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1.借助情景串、几何直观等教学手段助推知识理解本节课学习的难点在于抽象理解概念,发展数感。而小学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决定了他们的抽象理解能力较弱,需要借助直观教学手段来帮助他们逐步实现概念抽象;而且本节课的知识内容数学味较浓,趣味性不足,这也会影响学习效果。基于这两点分析,教学中首先我决定结合课本提供的情景素材进一步的丰富内容,将课本信息窗分手工材料的情景设计成王老师手工课分制作材料(橡皮泥-彩带-纸杯-纽扣)的情景串活动,让学生置身于熟悉的具体的问题情景之中,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参与兴趣;另一方面,在学习过程中给学生提供图片素材、学具等学习材料,通过看图说一说、在图上画一画表示分数等数学活动,借助具体的直观的素材帮助学生逐步完成概念抽象。2.异质分组,差异互助个体差异也是教学中要考虑的一个因素。基于本课知识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而学生的已有知识基础和经验储备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思考能力、表达能力等各不相同。因此,我根据事先的了解对学生进行了异质分组,选派组织能力强、思维比较缜密,在学生中有一定威信的学生担任小组长,带领学生共同进行小组学习活动,以达到共同进步发展,减少差异的目的。另外,依据本课教学内容特点,将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数感作为本课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重点关注点。《分数的意义》——效果分析一、基本情况本学中测评,共分两组,一组是基本练习,一组是拓展练习题。上课学生共计32人,回收学生练习32份。二、具体分析(一)基础练习[设计意图]:基础练习,是依据本课内容设计的同等水平的评价题型,旨在考察学生对单位“1”、分数、分数单位的理解。[练习内容]: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的大小,并说说分数中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图三的分数单位是(),它有()个这样的单位组成。图四的分数单位是(),它有()个这样的单位组成。[测评效果及分析]:从学生做题效果来看,正确率达到95%,有两个学困生将图三图四的分数单位填错,需要教师辅导,后续课堂教学中持续关注。(二)拓展练习拓展练习是针对本课学习内容设计的难度提升的理解性题目,旨在考察学生是否能够根据部分和整体的关系从而由部分推算出整体,考察学生对分数本质意义的理解程度,也是数感的培养过程。[练习目标]:借助画单位“1”的练习,感悟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促进对分数本质意义的理解,形成数感。[练习内容]:想一想,画一画王老师购买了3包彩纸,从每包彩纸里都拿出这包彩纸的,分别拿出了1张,2张,3张,你知道每包彩纸各有多少张吗?在圈里画一画[测评效果及分析]:从学生答题情况来看,正确率达到了85%,学生能根据分数的意义和部分的具体数量正确推算出整体,形成了一定的数感。但是在表达自己想法时出现了困难,部分学生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逻辑性不够,不能用分数的意义和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来阐述做题理由,这也是多数学生欠缺的能力,只会做不会说,是思维表达能力的欠缺,也是以后教学中需要重点培养的能力之一。追本溯源,深度理解数学本质——《分数的意义》教学反思分数的意义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课本中,分数的意义是这样描述的: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作分数。从定义中可以看出,分数表示的一部分与整体之间的一种大小关系,这正是分数独有的意义所在。分数的概念起源于“分”,从三年级平均分一个物体认识几分之一、几分之几,用面积的“部分-整体”表示分数,学生认识了分数的面积模型;本课时通过平均分一个整体,认识单位“1”的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用集合的“子集-全集”表示分数,理解分数的集合模型。而分数的集合模型与面积模型密切相关,但是学生在理解上难度更大,因为单位“1”的范围更广了,不再是一个物体,而有可能是多个物体组成的整体,所取的“一份”也可能是几个,这在理解上需要学生有更高的抽象思维能力。但是学生的年龄发展特点决定了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还远远不够,所以在教学中我设计了丰富的数学活动,借助几何直观教学手段引导学生逐步实现概念抽象,理解分数的本质意义,发展数感,较好的完成了既定的教学目标,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借助几何直观,促进概念理解可视化几何直观是《课程标准》中新增的核心概念,主要是指利用图形来描述和分析问题。几何直观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可以帮助学生直观的理解数学。本节课中,几何直观是指让学生借助于直观图示来理解单位“1”的概念,抽象分数的意义,感悟分数单位的内涵,把握分数表示现实问题中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根据学生对“整体”单位“1”、分数意义、分数单位等抽象概念难以理解的特点,我在教学中多次借助几何直观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由感性认识逐步过渡到理性认识,从而抽象概括出概念。1.结合具体图例,把单位“1”的概念抽象直观化单位“1”的概念既有丰富的内涵,又有广阔的外延,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在教学中,我遵循“教师的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经验为基础”的课程理念,首先通过“把一块橡皮泥平均分给4名同学,每人分得这块橡皮泥的几分之几”这个问题唤醒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平均分,分母表示分了几份,分子表示取了几份”顺学而导,让学生画图表示“1米彩带”“4个纸杯”“12粒纽扣”的1/4,以学生的“作品”为素材,通过对比几个1/4的异同,借助几何直观把抽象的概念变得简明、形象,促进了学生从一个物体的1/4到4个物体的1/4再到多个物体的1/4的认知拓展,进而概括出单位“1”的概念,把抽象的概念直观化。从课堂反馈来看,目标达成度较高。2.动态图例展示,将知识的理解简单化分数单位的理解我是通过“在分数墙上用分数单位数分数”来初步感知,到“在数线上用分数单位数数”这两个层次来进行的。分数墙和数线都是非常直观的教学手段,特别是在分数墙上用分数单位做为数数标准来数分数时,学生跟随课件动态的展示,一边数一边说分数,非常清晰的看到数出几个分数单位就是几分之几。而所有数的认识最终都要回归到数轴上来,课前谈话我设计了让学生在数线上数数的活动,感受1作为计数标准在数数中的重要性,同时也为在数线上表示分数,理解分数单位埋下了伏笔。通过动态的展示平均分单位“1”产生分数,再引导学生用新产生的分数单位作为标准去数其它分数,感受到分数单位的重要性,进而理解分数单位的含义,这样既降低了教学难度,突破了教学难点,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二、抓住概念本质,助推概念理解深刻化1.体验过程分数,感悟先分再数的概念特征分数,是由“分”而生的数,起源于“分”。分数这个概念本身就直观而生动的表示了这种数的特征。但是在三年级初步学习分数时,教材所呈现的图都是已经用虚线平均分好的,学生直接用分数表示分的结果就好,并没有经历“先分后数”得到分数这个动态理解过程。由于分数的意义是抽象的,而学生喜欢具体形象的思维,因此,教学中,我通过“再次观察平均分12粒纽扣这个单位‘1’的过程,你还发现了哪些分数?”这个问题,让学生在交流、辨析、画图表示分数等一系列学习活动中,充分经历“分”的过程,体验过程分数。再通过分数墙上数分数、说分数表示的含义等活动,将抽象的数学语言和直观的图形语言结合起来,帮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抽象出分数的概念模型,效果较好。2.遵循认知规律,有层次的推进概念理解学生实现对分数的深度理解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本节课的概念多、零碎而且很抽象。因此,在教学设计时,基于学生对于概念需要逐步理解建构的理念,精心设计学习进程,通过几个环节分层次引导学生开展认知活动:首先,借助旧知回顾唤醒学生的已有经验,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平均分”,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一个→一些→看成一个整体→单位“1”。深刻理解自然数1和单位“1”的联系与区别。然后,通过平均分12粒纽扣,你还找到了几分之几的活动,展开对“用2/4表示还是用6/12表示”这一问题的深度辨析,总结出分数先分再数的概念特点,然后通过“推理概括”,总结出了分数的意义,做到了淡化形式,注重实效,让学生做到真正理解。为了强化学生对分数意义的深度理解,把握分数的本质,在练习环节我还设计了根据部分的具体数量和所占分数来思考整体总量的练习,通过这一拓展练习,让学生对于分数表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这一本质意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课堂教学中也暴露出自身很大的不足,那就是不能快速有效的理答,课堂教学智慧欠缺;语言不简练,这些都是我以后努力的方向。《分数的意义》——教材分析教材分析是教师熟悉教材、把握教材并逐步达到驾驭教材的重要途经。教材分析既关系到教师的教学设计、课堂组织与实施,更关系到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教材分析的依据是教材、教参和学生,在分析教材的过程中,教师要重点思考“教材的知识结构、内在联系”“教学内容的重难点”“教材资源中蕴含的思想方法、德育因素”等问题,从而更准确的把握课时教学内容教学侧重点和层次。基于以上认识来分析本课教学内容及资源:本课内容是青岛版五四制教材第八册第五单元《校园艺术节——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信息窗一第一课时(第一个红点)的内容。一、相关知识体系分析1.学习基础“分数的认识”是学生学习分数的起点,对于分数的认识,五四制教材安排了两次学习,分别在三年级上册和四年级下册。三年级上册是分数的初步认识。从知识层面来讲,目标一是结合具体的情景初步认识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是几分之一,几份是几分之几;目标二是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能正确读写几分之几。所以说,第一次学习是对分数的初步认识,是第二次学习的重要基础。2.本单元相关知识体系3.地位分析本单元知识的学习是后续学习分数大小比较、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异分母分数加减乘除、用分数知识解决问题等知识的基础,因此打牢地基很重要。二、课时知识分析1.课时划分课本信息窗给我们提供的是同学们在分发手工制作材料的情景。从教材的编排来看,本课的教学目标通过两个红点内容呈现,第一个红点部分学习认识单位“1”,概括出分数的意义;第二个红点部分认识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根据课时容量,本信息窗分两个课时进行。第一个课时解决第一个红点问题(即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第二个红点的内容放在第二课时进行。2.课时教学资源分析信息窗中共呈现了3幅图,以对话的形式呈现了相关的数学信息。上面的一幅图片是把1块红色橡皮泥和4块黑色橡皮泥平均分给4个人,根据这一情景提出两个问题:把1块红色橡皮泥平均分给4人,每人分得这块橡皮泥的几分之几?把4块黑色橡皮泥平均分给4人,每人分得这些橡皮泥的几分之几?这两个问题的提出其实就是提示了本节课学习分数意义的两个层次。首先借助第一个问题的解决,引起学生对旧知识的回顾,唤醒学生的已有认知,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第二个问题的解决引导学生由平均分一个物体迁移过渡到平均分多个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帮助学生实现思维跨越,通过提示语“我知道了!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每份就是这个整体的”,丰富了对这个分数的认知,同时认识单位“1”。课本提供的这个情景跟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所以授课时可以直接使用,但对于认识单位“1”这一目标的实现,课本安排的素材较少,因此,在教学设计中,要多增加一些生活素材,形成情景串,丰富学生的认知,更好的认识单位“1”。下面的两幅图片分别是把4张黄色纸平均分给2人和把6张绿色纸平均分给3人,每人分得这些纸的几分之几?通过这两个问题的解决一方面是帮助学生丰富对单位“1”的认知(平均分的整体分别是什么?),另一方面是通过操作活动,平均分得到分数的过程来感悟分数的本质意义,从而抽象出分数的意义,这是本节课教学的难点。考虑到这样的情景素材学生在操作时可能不太好调控,所以教学设计时可以换成手工课上分纸杯、纽扣等制作材料的情景素材,然后对多个结果的对比分析来认识分数,总结意义。3.教学重难点及方法分析基于以上对教材资源的分析,可以看出本节课教学的重点是对“单位‘1’”、“分数的意义”两个核心概念的理解,难点是感悟分数用部分与单位1的关系来表示部分的大小的本质意义。由于概念的抽象性较强,学生理解起来会很困难,所以课本信息窗在提示语中写到“我们借助学具来研究”“用学具分一分就知道了”这样一些学习方法的提示。这些提示语就告诉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提供足够的充分的学具,让学生利用学具实际操作通过分一分来得到分数,体验过程分数,同时学生抽象概念需要直观图像做支撑,借助几何直观图示和操作,由具体感知逐步过渡到抽象认知,培养数学素养,助推知识的理解。《分数的意义》——测评练习测评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教学手段,是教师了解学生知识掌握程度、进行反馈调节的主要途经。因此,精心设计测评练习有着重要的意义。本课知识学生已经初步接触学习,而这一学习基础是本节课有效实施的重要前提,它决定了本课学习的起点,为了更好的把握学情,我为本课学习设计了学前检测练习和学中检测练习。学前检测练习[设计意图]:了解学生对“分数初步认识”知识的掌握程度,确定好本节课的教学起点。因此,设计了一个开放性问题。[前测问题]:说一说,对于分数你都记得它哪些方面的知识?通过课前与学生谈话,我了解到:80%的学生能说出分数是平均分得来的,分数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分子、分母、分数线;还有60%的学生能说出分子表示取了几份,分母表示平均分了几份,但是还有20%的学生已经淡忘。学中检测练习通过基础题型与拓展题型的设计,了解学生对于单位“1”、分数意义、分数单位的理解程度,有层次的推动学生对于分数本质意义的理解,形成数感。一、基础练习[设计意图]:巩固对单位“1”、分数、分数单位的理解。[练习内容]: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的大小,并说说每个分数中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二、拓展练习[设计意图]:借助画单位“1”的练习,感悟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促进对分数本质意义的理解,形成数感。[练习内容]:想一想,画一画王老师购买了3包彩纸,从每包彩纸里都拿出这包彩纸的,分别拿出了1张,2张,3张,你知道每包彩纸各有多少张吗?在圈里画一画《分数的意义》——课标分析《数学课程标准》是课程的核心,是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直接依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论是目标的制定还是教学环节的设计,都必须紧紧围绕课程标准规定的基本素质要求来设定,因此,查阅分析课标,找寻与本课教学相关的课标要求,是教学设计与实施的基本前提。一、课标要求1.目标要求“分数的意义”这一教学内容归属于《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二学段”,在课标的表述中与本课密切相关的有这样几条:一知识技能:体验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分数的意义。二数学思考:初步形成数感,感受几何直观的作用。三问题解决: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四情感态度:“初步养成乐于思考、勇于质疑、言必有据”等良好品质。2.内容要求《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内容”的“第二学段”中提出: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分数的意义。二、课标解读1.关于“具体情境”本节课知识的学习是在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三年级初步认识分数都是借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棋牌投资合作合同范例
- 特殊时期合同模板
- 工施工合同模板
- 地质勘探工程师招聘合同
- 城市公共交通暂行管理办法
- 甲方违约宾馆合同范例
- 高效快递物流解决方案
- 白酒经销售合同模板
- 智慧城市劳务施工合同
- 汕头劳动合同模板
- 广东省广州市(2024年-2025年小学五年级语文)人教版期中考试((上下)学期)试卷及答案
- 养老院服务评价与改进制度
- 基因组编辑技术专题
- GB/T 17395-2024钢管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
- 自考《计算机应用基础》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试题与参考答案(2024年)
- 大学生法律基础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二单元戏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 2024年中国球团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培训学校与学生的合同(2篇)
- 省级公开课一等奖人美版三年级美术上册《面具》课件
- 2024配电变压器技术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