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酱草的鉴别与临床合理应用体会_第1页
败酱草的鉴别与临床合理应用体会_第2页
败酱草的鉴别与临床合理应用体会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败酱草的鉴别与临床合理应用体会

芥末草常用于肠道疾病的常用药,具有清热解毒、去瘀、排脓的功效。市场流通两种性状不同的败酱草,临床均作败酱草使用,但收效不同。究其原因是二药品种不同所致。我们结合多年的实践与体会将二药的鉴别与临床合理应用体会简述于下。1失败草和北方失败草的性质1.1失败的草是失败的植物,黄色失败的花和白色失败的花。干燥的草1.1.1棱及节和枝端为根、茎、叶、花混合的不规则段片。根茎呈圆柱形,表面暗棕色至暗紫色,有节,节上有细根;茎呈细圆柱形,具纵棱及节,表面黄绿色或黄棕色,有时被有粗毛。质脆,断面中部有髓或有小空洞。叶多皱缩,完整者为长卵形,羽状深裂或全裂,顶端裂片较大,椭圆状披针形,边缘有粗锯齿;上表面黄棕色,下表面灰棕色,两面疏生白毛;叶柄短或近无柄。有的枝端有伞房聚伞圆锥花序,花黄色,瘦果长方椭圆形,长3~4mm。气特异,味微苦(见图1)。1.1.2节上有较粗的根为根、茎、叶、花混合的不规则段片。根茎有节,节上有较粗的根;茎圆柱形,切面中空。周边有纵棱及倒生的白长毛。茎生叶多不分裂,叶柄长1~4cm,有翼。气特异,味微苦(见图2)。1.2叶、叶、缘生长的生长为菊科植物苣麦菜SonchusarvensisL.的干燥幼苗。《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正名为苣荬菜。为根、茎、叶、花混合的不规则段片。根茎呈圆柱形,直径2~5mm。表面浅黄棕色,有纵皱纹或突起的根痕。叶多卷缩或破碎,完整者展平后呈长圆状披针形或广披针形,长4~16cm,宽0.5~3.5cm,先端多圆钝或短尖,有小尖刺,叶缘具稀疏的缺刻或不整齐的羽状分裂,或不分裂,上表面灰绿色,下表面色较浅。质脆。气微,味微咸(见图3)。2抗癫痫草和北抗癫痫草的临床合理应用2.1主要治疗及药物组成性微寒,味辛、苦,归胃、大肠、肝经。有清热解毒、祛瘀排脓的功效。临床常用于治疗阑尾炎、结肠炎、痢疾、肝炎、结膜炎、产后瘀血腹痛和痈肿疔疮等病症。其代表方剂有“薏苡附子败酱散”方,除此之外,我们将其扩大应用于盆腔炎、鱼鳞病、肠阻塞等疾病亦每获佳效,如病例1、2。例1高某,女,45岁。2006-04-15初诊。右下腹疼痛3年余,加重1周。3年来右下腹时常出现不规则疼痛,伴有下坠感,经各家医院诊治均按“慢性盆腔炎”给予消炎、止痛及活血化瘀等中西药治疗,无明显效果。经B超检查显示盆腔仍有积液暗影。查体:痛苦面容,右下腹疼痛拒按,双下肢皮肤枯燥如鱼鳞样改变,舌红,苔微黄腻,脉紧涩。既往患鱼鳞病史10年。脉证合参,当属湿热内蕴,瘀血停聚。治宜活血化瘀,清热利湿并重。忆《金匮要略·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言:“肠痈之为病,其身甲错,腹皮急,按之濡,如肿状,腹无积聚,身无热,脉数,此为肠内有痈脓,薏苡附子败酱散主之。”予薏苡附子败酱散加味。药物组成:败酱草30g,薏苡仁18g,制附子3g,土茯苓18g,紫花地丁15g,白鲜皮10g,牡丹皮10g,赤芍药10g,大血藤10g,甘草10g。日1剂,水煎服。患者服药当日腹痛止,以此方加减服至40剂,诸症痊,鱼鳞病亦获愈停药。例2张某,男,36岁。2007-06-10初诊。患慢性阑尾炎2年余。2年来右下腹反复出现压痛,反跳痛,每于甚时在当地中西药治疗后可得暂缓,后经友人介绍,携正在服用之中药来诊。查体:右下腹可扪及包块,按之疼痛,余无异常,舌黯苔白,脉濡数。依病史,脉证合参诊为肠痈。考虑患病已3年之久,加之可扪及包块积聚,治当解毒与活血并行,查患者所服中药为“薏苡附子败酱散”加味,惟所用败酱草为北败酱,遂将其调整为败酱草,余药不变。药物组成:败酱草30g,薏苡仁18g,制附子3g,大血藤15g,赤芍药10g,甘草10g。日1剂,水煎服。服10剂以观变化。2007-06-21二诊:服药至3d时症即消失,经查体炎性包块已变软,压痛亦减,上方加苍术10g,服至20剂时诸症消失而停药。2.2疏肝解郁治痛案性寒,味苦。归肝、脾、大肠经。有清热解毒、消肿排脓化瘀之功。临床常用于治疗阑尾炎、肠炎、痢疾、疮痈、痔疮等病证。例3周某,男,50岁。2006-10-08初诊。肋痛、纳呆、乏力4个月。1年前无明显原因出现右胁痛、纳呆、乏力等症状,在本市某医院化验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400U/L,余项正常。乙肝五项为大三阳。按“病毒性肝炎”住院治疗3个多月,症状时有反复要求出院接受中医治疗。刻诊:体倦乏力,纳呆,口苦,厌油腻食物,肝区隐痛,性情异常急躁,溲黄,便干,舌质黯红苔白,脉弦数。查体:肝区叩痛,右肋下2cm可扪及肝脏边缘,质中等硬度,ALT200U/L。既往患口腔溃疡10余年未愈。脉证合参,诊为胁痛。证为肝气郁结,有化热趋势。治宜疏肝解郁,清热除烦。予柴胡疏肝散。药物组成:陈皮10g,醋柴胡15g,川芎6g,香附6g,枳壳6g,赤芍药6g,炙甘草5g。日1剂,水煎服。10剂后收效甚微,虽胁痛得减,而余症不消。二诊加北败酱30g,服药5剂即获效验,效不更方,连服20剂诸症消失,右肋下未扪及肝脏,10余年口腔溃疡竟也痊愈,复查肝功能正常停药。例4汲某,女,47岁。2008-05-20初诊。5d前左臂肌肉注射后出现红肿。5d前因感冒在当地卫生室注射针剂(用药不详),因肢体行动不便,于左臂三角肌注射,当日即出现注射局部红肿疼痛,伴有口渴,发热,体温波动在38~39℃之间,当地给予“消炎”治疗效果欠佳而来诊。查体:左上臂肿硬散漫,起块色紫红,肿延小臂手腕,扪之灼手。舌红,苔黄腻,脉数。既往有小儿麻痹病史。证属手三阳经风火凝滞,兼中秽毒。诊断为臂痈。治宜清解毒火。药物组成:北败酱30g,紫花地丁15g,蒲公英15g,连翘10g,牡丹皮10g,金银花10g,野菊花10g,生地黄10g,生甘草6g。2剂,水煎服,日1剂。二诊:肿势略收,疼痛得减,身热亦减,体温37~38℃左右,脉数,舌红苔白。前方加忍冬藤12g,5剂。水煎服,日1剂。三诊:体温正常,臂肿已消大半,疼痛已退,有内消之势,证属佳象,上方加伸筋草10g、当归10g,10剂,水煎服,日1剂。药后家属欣然来告,上药未等服完病已痊愈。3败酱草的药效学质量3.1败酱草为少常用中药,以“败酱”之名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中品。《金匮要略》薏苡附子败酱散中所用败酱即指本品。长期以来,商品败酱草的应用较为混乱,常见将北败酱误作败酱草使用的情况,影响了临床疗效和医、药企业的信誉。这种真伪混淆的情况值得引起广大医药技术工作者的注意。3.2败酱草与北败酱虽仅有一字之别,且为2种不同的药品,其性味、归经和功能主治虽有相近之处,但并不完全相同。败酱草性微寒,味苦而辛,除清热解毒作用外,其活血祛瘀、止痛作用更为见长,临床应用于肠痈治疗得心应手。北败酱性寒,味苦,清热解毒作用见长,临床治疗胁痛、疮痈效果理想。然北败酱苦寒之性明显,故而易郁遏气机,不易大量或久服,以免寒凉败胃,并有使炎性包块积聚难散之弊端。3.3现代研究败酱草抗菌作用广泛,并具有抗病毒、镇静、镇痛和保肝利胆、抗肿瘤、止血的活性;北败酱也有抗菌作用,其乙醇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枯草芽孢杆菌等常见感染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