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民间文化研究的重要意义从妙峰山观察中国
廖明军(以下简称廖):肖群博士,《庙峰山:北京民间社会的历史变迁》!我们知道你的庙峰山研究持续了10年。为什么你要这么长时间研究?。吴效群(以下简称“吴”):谢谢你的祝贺!1925年顾颉刚等老前辈的妙峰山调查开了中国民俗学田野调查的先河,也使民俗学这门发生于西方的学科真正在中国扎下了根基。我们知道,民俗学在英国最初是作为稽古学出现的,当它移植到中国时必须寻找到一个合适的立点。当时的中国与工业革命后的英国情况完全不同。应当说,是顾颉刚等先生的妙峰山调查为中国民俗学确定了存在的价值和意义,那就是研究认识民众的文化和他们的社会,为中国社会和文化的重建服务。可以说,民俗学在中国一开始就有着明确的参与社会改革的目的。顾先生等老前辈的妙峰山研究在中国民俗学史上有着崇高的地位,被誉为中国民俗学的一面旗帜。在对这一课题进行重观研究时,我压力很大,大师的盛名像利剑一样悬在头上,催促我追求卓越。我特别认真地对待这个课题,多方准备,反复思考,长期求证。在长期的调查研究过程中,我经常感到自己知识储备欠缺,一边学习一边进行研究,研究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这样也有好处,题目完成了,知识积累也比较完备了,比没有针对性地学习效果好多了。再就是,妙峰山行香走会活动持续了近400年,地域范围包括京津、河北等广大地区,涉及上至皇族下至普通百姓的多个社会阶层,这样一个波及范围大,持续时间长,社会影响深刻的社会文化活动,调查工作量巨大,很难短时间内完成。10年的时间我并没觉得太长,说实话,我还有许多事情没有调查清楚呢。廖:由于顾颉刚先生在中国民俗学史上的贡献,妙峰山民间文化研究成为学术史上一个令人瞩目的题目,你是如何选择妙峰山作为博士论文研究的?面对大师的盛名,你又是如何设计自己的研究的?从今天的结果看,你当初的设想实现了多少?吴:我1995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随钟敬文先生攻读民俗学博士学位,那个时期学术界正盛行反思旧世纪,展望新世纪的学术之风。在人类学界,一些世纪初的著名研究被人拿来进行重观研究,人们希望通过研究展示一个世纪以来中国社会的变迁。我就是在这种情况下选择做妙峰山的重观研究的。当时,本专业中并非我一人看到了这个题目的价值,但是,因为香会组织的调查不好做,人们不得不放弃。我机缘特别好,有意做这个题目后,便一路绿灯似地得到了几位关键人物的帮助,于是义无反顾地决定以顾颉刚上个世纪20年代初妙峰山研究的重观研究为博士论文的选题。刘锡诚先生在我调查的每个阶段都帮我将调查关系安排好,使我顺利、高效地进行调查,我调查及思考过程中的困难他都愿意帮助我解决。高丙中师兄将我的课题纳入到他刚申报成功的霍英东教育基金项目“改革开放与民族文化重构”,帮助我确立了研究主题、框架并赠予我调查研究的资金;郑然鹤同学无偿帮我拍照,录像。比起其他不得不离开北京做调查的同学来,我就在北京进行调查,时间显得特别充足。就像后来有人评论的那样,在这个题目上我天时地利人和全占了,我非常庆幸有如此好的机缘!顾颉刚先生1925年主要调查的是香会组织的情况,他从中了解了当时民众的生活状况,“我们在这上,可以看出他们意欲的要求,互助的同情,严密的组织,神奇的想象;可以知道这是他们实现理想生活的一条大路。”(顾颉刚编著:《妙峰山》“妙峰山进香专号引言”,上海文艺出版社1988年影印本)。相应地我也将考察的重点放在香会组织身上,想通过考察香会组织在不同历史阶段的价值追求来看社会变迁的情况。在缺乏有机联系的传统北京民间社会,以为妙峰山老娘娘尽忠尽孝为宗旨的香会组织是唯一能将整个社会联系在一起的社会组织。顾先生看问题能够抓住关键,他重点对庙会活动的主体———香会组织进行调查,但他1925年的调查民俗学学科意识并不强,也没有放下知识分子的架子。他是从传统的考据的角度通过搜集香会张贴在山上和进香途中的会启来进行研究的。顾先生的研究告诉了我们香会组织的名称、地域范围、类型、会费募集方式、会规、组织结构等,但没有告诉我们香会组织在妙峰山上都做些什么?香会组织怎样解释自己的进香活动?他们有什么样的诉求?而这些情况对于认识香会组织是必不可少的。顾先生等五人在山上待了三天,却没有就这些重要事情对活动在身边的香会组织进行访谈,这不能不说是个遗憾。我是这样设计自己的研究的:要通过香会组织价值追求的变化来反映社会变迁,就要了解当初北京民间香会组织何以建立、民众通过香会组织要表达什么?一件事情只有认识了起源,才能认识其本质。在进行了这一关键性工作以后,我又根据调查材料,分别对晚清和当代两个时段香(花)会组织妙峰山活动的情况进行了研究,得出了自己的看法。之所以选中晚清和当代两个历史时段,一是晚清中国传统社会开始解体,当代中国社会进入改革开放的转型时期,另外这两个时段的调查材料也比较多。对于当代花会(解放后破除迷信,香会更名为花会)的情况,可以通过参与观察获得。对于过去的情况,一方面我通过与花会人士密切交往,听取他们对于所了解的过去情况的回忆、交谈获得。香会组织妙峰山行香走会的历史对于今天花会界人士来说是骄傲的昨天,由于时间间隔并不太长,许多往事是大家津津乐道并奉为榜样的。另一方面,清代和民国年间的一些著述,如奉宽的《妙峰山琐记》、金勋的《妙峰山志》、顾颉刚等人1925年和1929年两次的调查等,已经记载了不少历史情况,它们对于我把握历史,把脉现在以及展开进一步的调查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要让材料说话,就得对材料的来源进行选择和甄别。传统上,妙峰山是一个开放的公共活动舞台。我研究的是北京市民价值追求的变化,那么考察范围主要应该是北京城里的香会组织。北京城及附近的香会组织有自己传统的势力范围划分———“井字里”和“井字外”,“井字里”的会基本上就是城里的会。之所以有这样的划分,原因在于它们内部的认同更多,有着更经常的社会联系。他们的生活形成民俗学和人类学研究中所强调的“社区”。我的调查范围虽然超越了这一划分,但立论的材料主要是来自于“井字里”的香会。国家与社会的关系是我分析北京香会组织的基本框架。在一个有着国家机器的社会进行民间文化的研究,这一框架是最为基本的。从这一视角,我们会发现许多民间文化活动其实都受着国家显在或潜在的影响,是与国家政策、法令互动的结果。自己评论自己的研究,我感觉有些地方处理得粗糙了,但基本上完成了自己的研究设想。廖:你如何评价当代民俗学界流行的学术范式?社会变迁作为学术问题一直存在着不同的声音,有学者认为变迁的概念是进化论直线性思维的产物,而历史的发展是复杂的、多元的。你怎么看?吴:首先我要说明的是,我是一个理性主义者!我相信任何事物都有着本质和规律,正确的认识事物的方法是发现这些本质和规律。这就是科学研究。在今天这个文化上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全球化时代,我对于其他知识体系保持着崇高的敬意,知道它们是不同地域和不同历史遭遇下的人们生活经验、智慧和价值的总结,其中包含有大量符合科学的或对社会有益的东西。但是,我不能同意将科学也视为一种“地方性知识”,将各种知识体系等量齐观的作法。在后现代学术思潮喧嚣云天的今天,我之所以固守这一看法,源于我对于我们为什么需要知识、知识的传承等问题的看法。现象世界是乱哄哄的,所以经验没有太大的价值,只有将经验进行分类、归纳,从中抽象出本质和规律,也即形成科学的认识———科学知识,才能指导人们的生产、生活实践活动,处理一个个未知的困难和挑战。从知识传承的角度讲,以经验作为传承对象没有意义,因为人们时时面对的是不一样的情况;再有,若以经验进行传承,数量十分浩大,这是人类根本办不到的。抽象的理论知识的传承则可以避免这些问题,人们在有限的生命时间里,通过对于科学知识的学习,去面对一个个具体的问题,举一反三,从而战胜困难,成为生活的主人。不错,像福柯(MichelFoucault)所看到的,我们的社会科学知识充斥着霸权和谬误,但是,人都是受制于一定立场的,无法摆脱历史、民族、阶级、性别等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他们生产的知识存在错误是不可避免的,是正常的事情。谁能穷尽天下的道理?人类只能取得他们那个历史阶段相对正确的对于事物的认识,科学知识是不断进步的,人类的伟大就在于永远对身处的世界保持着探究的热情,面对未知的挑战,他们不畏艰难,在现有知识的基础上生产出更加先进的知识,实现知识的进步,从而战胜困难,在理性光芒的引领下向“自由王国”迈进。就这样,人类知识的大厦不断地得到修正、完善和提高,在这一过程中人类也实现了自身的完善和发展。“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道理,否则就不会出现被研究者观点互相打架的情况;力图让所有人的观点都表现出来并不等于能正确地反映事实,实质上这是放弃学者的责任,从知识生产的角度说,是倒退到经验论的层面。况且,在一定的研究篇幅中,能让多少人的声音发出来?恐怕还是有选择的吧!这时候,研究者入乎其中又超乎其外,进行科学的归纳是非常必要的。专业工作者为社会大众生产知识,提供一般的科学知识是专业工作者的责任。归纳并不意味着从民众的认识中选择出一个正确的,科学的认识可能与被研究者的认识一致,也可能完全不同;可能是民众认识的一种,也可能是他们的全部。不能将研究者的科学归纳视为话语的霸权和知识的暴政。今天,人们在民俗学研究中强调研究者与被研究者之间的伦理关系无疑是正确的,这是获取科学知识的前提条件。但是,我们却实在没有必要把这些调查和研究工作中去粗取细、去伪存真的知识提炼过程一古脑地展示给大家,以显示我们和研究对象之间的主体间性,显示我们对于研究对象的尊重、平等和一种完全自由交流的状态。总而言之,这些东西没有必要放在台面上,它们应该是专业工作者在文章之外去努力做好的事情。再说一下语境问题。将研究对象放在所处的语境中进行认识,这是科学认识的基本方法,但若大讲意义的临时生成、随缘而生,从而取消事物本身固有的本质属性,则是虚无主义的立场。这个世界若没有质的规定性,也就意味着是不可认识的。从人类历史的发展来看,正是基于对世界本质和规律的认识,人们才创造了今天的文明世界。这是个不言自明的道理,我不想多说,我提醒人们在这个问题上不要矫枉过正。总结以上所言,后现代学术思潮的意义在于让我们认识到,过去我们一向视为神圣的科学方法存在着缺陷,因而提醒我们要在知识生产过程中保持必要的审慎、谦虚态度,并培养出开放、对话的学术制度,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完善我们的研究方法,使我们生产的知识更少一些纰漏,更接近于一些真理。后现代学术思潮是依附于它所批判的对象而存在的,与科学认识方法相比它永远是第二位的。廖:人们认为你妙峰山研究的一个成功之处在于长期细致的田野调查,请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而你相当多的调查材料来自于刚刚过世的北京民间花会领袖隋少甫。他对你妙峰山研究有怎样的影响?吴:我是从当代北京民间花会领袖隋少甫开始进行调查的。隋少甫家几代人热衷于行香走会活动,自己又是北京城赫赫有名的“万里云程踏车老会”的会头,他熟知民间香会的情况,在当今北京花会界具有非常高的威望。在北京香会组织和妙峰山庙会的调查上,他无疑应该成为最重要的调查对象。隋少甫这个人很有特点,他为人豪爽,办事利落,重感情讲义气,有着不少旧时代北京民间社会所崇尚的道德特点,但他自小在北京城三教九流中摸爬滚打,身上也带有明显的市井气。他有一定的文化,很注重搜集香会和妙峰山庙会的材料,自己打算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在我认识他以前,有不少人采访过他,后来都不欢而散,许多人说他不好交往。我是通过刘锡诚老师认识隋少甫的。与别人不同的是,我没有在采访几次后被逐出家门。我们非常投缘,关系越处越好,在他去世前二个月他郑重地将“万里云程踏车老会”的会腕交给了我,让我成为这档闻名遐迩的老会的会头。坦率地说,我的大部分材料以及我对于妙峰山行香走会活动的理解首先来自于隋少甫。但是,我在一个更广泛的范围内对于这些材料进行了验证,最后所采用以及提练出的观点都是北京花会界所熟知和认可的。通过隋少甫的引见和长期参与他们的活动,我与北京花会界的许多人成为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朋友,成为他们中的一员。和妙峰山乡政府及景区管理处的关系也是这样,毕业前后我曾在山上住了较长一段时间,与这儿的工作人员相处得非常融洽,一起做了不少的事情。我的许多材料就是在这种参与他们活动的过程中得到的。这是一种没有被干扰的真实的民俗生活状态,我可以观察并把握住所研究的对象在他们生活中的真实存在,了解它们是怎样被人们运用、又如何赋予它们意义的。民俗学调查的意义绝不在于单单得到特定的材料,通过参与观察,在民众自然、真实的生活状态中观察了解民俗事象与人们生活的关系,进而正确地把握住其社会功能才是最为重要的。限于各种原因,有些民俗学调查无法做到参与观察,只找一些知情人在非自然的状态下做口头访谈,这样根本无法了解所调查对象的真实状态,无法对它们在民众生活中的位置有一个恰有其分的认识。参与观察还会产生一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觉,这些感觉虽然很少诉诸到字面但却对理解研究对象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长期的参与观察过程中,我逐渐弄清楚了行香走会活动所蕴含的一些复杂深邃的象征意义,才确定要从象征的角度来理解民众在活动中的一些安排和行为。在他们中间“生活”长了,我才深切地体会到了他们所居的北京城带给他们的自豪感和优越感,以及社会地位的低下造成的他们心理上的反差。这些下层社会的人们参加香(花)会组织在妙峰山上狂欢发泄、出风头,其实可以理解为是他们对于这种落差的弥补。历史是接续着的,我从今天花会人士的心态更容易理解过去人们行香走会的诉求。我相信过去在阶级和文化差异巨大的北京城,下层民众的这种感受会更为强烈。其实,不单单妙峰山行香走会活动的一个重要意义是针对社会不平等所做的情绪上的反抗和发泄,这种大规模的群体性民间文化活动的狂欢发泄性质是全人类普遍的。廖:我们看到,你对于妙峰山传统庙会本质属性及民间香(花)会组织行香走会活动主题随时间所发生的变化把握得非常清楚,不仅如此,你行文中更多次以妙峰山的事例表达对中国文化、中国社会以及狂欢节的一般性看法,你觉得这种从具体到一般的学术工作方式是否妥当?有什么理论依据?吴:我定义传统时期的妙峰山庙会是中华封建帝国首都的狂欢节,认为妙峰山庙会百年来行香走会活动主题演变的历史脉络是:行善和追求社会声望———邀取皇宠———经济利益,这与一些民俗学研究只叙述现象的作法有较大的不同,我力图从具体的材料上升到一般性的认识,以让社会大众对于妙峰山民间文化及其变迁有一个一般性的认识。不但如此,我更力图通过北京香会组织在妙峰山上的活动来表达对于中国社会和中国文化的一般性看法。我觉得这种从具体材料的归纳上升到一般性理论认识的科学研究方法非常重要,也非常必要,学术工作缺少了这一环节,只能算是没有炼出钢材的原料。中国民俗学若想成为社会科学领域合格的一员,必须社会科学化,即遵循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力图从自己的角度对一般的社会科学理论有所贡献。由于历史上的原因,中国民俗学研究的从业者大多出身于中文系,或者与中文系有着渊源关系,普遍缺乏社会科学的意识、素质和训练,有着从文艺角度进行民俗学研究的传统。我们必须知道,民俗学和民间文学虽然研究对象一致,但却是性质完全不同的两个学科,一个表达的是审美感受,一个在寻找本质和规律。由于学科定位模糊,这么多年来,中国民俗学研究停留在资料梳理和感想评论的水平,没有提炼出有价值的概念和理论方法,更没有贡献出一般的社会科学知识。对于民俗现象的感想评论并不是科学研究,或许一二个人可以非常高明地看透一些本质性的东西,但由于缺少论证的过程,结论是站不住脚的,而且这种观感式的研究其方法也是不可复制、不可传递的。缺少学术传承的价值。有趣的是,中国民俗学还没有来得及接受正规的现代科学洗礼的时候,后现代学术思潮却如大潮般汹涌而来,搞得许多人一时间“六神无主”,左右为难。对于后现代学术思潮,我前面已有了较多的评论,不再赘述。在这里再补充一个观点:抽象与具象是人类把握世界的两种方法,人类创造的社会和文化具有工具性和价值性双重特点,因此,无论是具象的表现或是抽象的分析,对于一件事物的认识来说都会产生偏颇。对于社会和文化现象进行理性分析,我们或者承认其偏颇,或者放弃不用。想揉和出一种横跨两界的方法不可能,也没有任何意义!如同生物有机体的部分能够反映整体的一般特性一样,小的社会单元———社区作为社会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肯定反映着这个社会的一般属性,通过对一个社区的观察研究完全可以回答关于它所隶属的社会的一般问题。人们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对一个庞大的社会进行研究,在这里社区研究是试验场也是目的本身。廖:学术研究方法不一而足,关键是要有自己的认识和主见,在这点上你无疑有着自己坚定的认识和追求。通过妙峰山的研究你得到了哪些一般性的认识?吴:通过对于妙峰山民间文化的调查研究,结合已有的中国社会、文化知识,我尝试着得出了这些一般性的看法。首先,我认为象征应该成为认识中国民间文化的重要范式,由于世界观的关系,民众往往以情绪化的方式对待外在的世界,具体讲就是运用象征的手法表达他们对于世界的认识和愿望。在传统中国社会,民间文化往往表现民众对于官方文化的想象和模仿。“小传统”(littletradition)和“大传统”(greattradition)共有一个源头,共享一种价值,它们之间可以方便地转化。在对待秩序和规则这些问题上,中国民众普遍奉行合情合理的原则,讲究一切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判断和决定。这其实是先贤强调的“中庸”哲学的生活化表现,究其本质是一种辩证法的思想。在传统中国社会,社会声望是社会价值观念的核心,它丰富的内涵以及人们对于它的追逐,表现了小农经济社会社会化程度低的特点。由于社会化程度极低,在中国传统社会那些热情、慷慨、任侠、活动能力强、社会关系圆融并乐于助人的人,也即是民众所说的仗义之人,成为在下层民众中极受欢迎的人物,他们的活动能够使“一盘散沙”式的社会产生更多的社会联系,这种人一般都有着显著的卡里斯玛(Charisma)人格。在中国传统社会,这样的民间权威(popularauthority)成为诸多心怀社会理想的民间人士争相竞争的目标,这种身份实际上被赋予了控制和调动民间社会资源的权力和威望。由于国家与社会关系的相对疏离,在传统社会的非常时期,当常规形态下的行政运作无法保证君权专制的延续时,最高统治者往往直接利用那些能够切实了解社会状况,有着极广泛社会关系、处事能力强、行动上又少有牵挂和顾忌、具有流氓品性的人直接为他服务。这成为中国传统社会一个重要的现象。廖:妙峰山的研究完成了,你下一步有何工作计划?吴:我的学术兴趣始终在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上,我打算下一步进行医学人类学的研究,具体想把中医、中药中属于文化想象的成份给指出来,并对其生成的机理进行探讨。在文化多元化的时代,人们对于疾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自无证建房出售合同(2篇)
- 粘土冰淇淋课件
- 语文单据 课件
- 专题01 字音字形词语(考点串讲)-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点大串讲(统编版2024·五四学制)
- 第一讲 成长趣事(看图写话教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 第七讲 做手工(看图写话教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 西京学院《应用统计学》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西京学院《数字电子技术》2021-2022学年期末试卷
- 西京学院《机械工程测试技术》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冲突 作文 课件
- 胸外心脏按压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
- 工程造价咨询服务质量承诺及保证措施
- 最新种植新病历
- 水联动试车方案(共33页)
- 高效电池片(TOPCon)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模板-提供甲乙丙资质资信
- INPLAN操作培训PPT课件
- VB和Oracle的链接
- 代理报关委托书
- 小学美术四年级质量检测试卷(共3页)
- 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活动分析报告
- 大班科学四季的变化ppt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