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课件-2024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_第1页
第五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课件-2024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_第2页
第五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课件-2024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_第3页
第五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课件-2024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_第4页
第五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课件-2024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四

哲学与文化第五课寻觅社会的真谛稿定PPT02课标要求及考情分析课标要求考情概览年份试题类型考查考点领悟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2023广东、山东卷选择题考查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2023浙江卷选择题考查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2023湖北卷非选择题考查社会历史的主体2022江苏卷选择题生产方式、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2021湖南卷选择题考查社会意识2020全国三卷选择题考查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2019江苏卷非选择题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引领1.劳动的重要性

P58第一段

社会生活的本质

P58第二段2.全部社会生活领域的构成、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P59第一段3.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含义P59第二段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P59-614.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和生产方式的地位、作用P61-62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含义及构成

P62第二段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P62第三段5.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含义及辩证关系

P63第一段6.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P62第四段+P63第二段

及其意义

P63第三段7.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P63第三段第一句8.社会发展的总趋势、过程、实现途径(总、阶级社会、社会主义社会)P649.共产主义的目标、社会主义必将取代资本主义P64-6510.人民群众的含义和范围

P66相关链接

地位

P65最后一段11.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表现(大点+小点)P66-67

及其方法论12.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意义、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性、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性、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要求

P683体系构建

社会历史的本质寻觅社会的真谛(历史观)劳动是社会历史的起点社会生活的本质基础人民群众及其地位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内容意义怎么办前提社会生活的本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概念辩证关系方法论社会历史的发展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社会历史发展总趋势社会历史的主体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总趋势和过程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制约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人类社会基本矛盾和基本规律

核心考点一

社会历史的本质核心考点梳理1、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1)劳动是社会历史的起点。劳动创造了人,劳动推动了人类社会的产生和发展。劳动发展史是理解所有社会历史奥秘的“钥匙”。(2)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也就是把社会生活“当做实践去理解”。人类进行物质生产的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经济领域,人类调整、改革社会关系的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政治领域,人类创造科学文化的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精神文化领域。实践生成了社会生活的全部领域,形成了全部社会关系,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劳动是人的生命存在和全部社会生活的基础和源泉劳动是人们全部社会关系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劳动是一切社会历史发展的前提和基础2、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1)含义及内容:社会存在指社会的物质生活过程,主要指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还包括地理环境、人口等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社会意识指社会的精神生活过程,既包括社会意识的各种形式,即政治、法律、哲学、道德、艺术、宗教等观点,也包括社会心理和自发形成的风俗、习惯。(2)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何者为第一性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两种基本的历史观。(3)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方法论】①要从客观存在的社会实际出发②要树立正确的社会意识,克服错误的社会意识。1.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有目的的适应性活动。纠正: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2.社会意识的变化总是滞后于社会存在的变化。纠正:社会意识的变化有时会先于社会存在的变化,有时会滞后于社会存在的变化。3.社会意识推动社会存在的变化和发展。纠正:先进的社会意识推动社会存在的变化和发展。易错矫正考向一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1、(2022·浙江1月选考)在基诺族口耳相传的神话中,创世女神开天辟地、创造了人类后,便将一把茶籽撒在基诺山上,让他们以种茶为生。从此,基诺人开始了栽培种植茶叶的历史。这表明①生产劳动是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②神话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③古代基诺人正确回答了世界本原问题④先进的社会意识会推动社会发展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A考向训练③说法错误,古代基诺人没有正确回答世界本原问题。④材料未体现。2、(2022·广东高考)马克思主义以前的唯物主义被称为旧唯物主义。恩格斯指出:“旧唯物主义在历史领域内自己背叛了自己,因为它认为在历史领域中起作用的精神的动力是最终原因,而不去研究隐藏在这些动力后面的是什么,这些动力的动力是什么。”下列判断正确的是①唯物主义的历史观产生于唯物主义的自然观②旧唯物主义不承认社会意识对社会历史发展的作用③对社会历史现象的唯物主义解释是马克思主义的伟大贡献④旧唯物主义不理解物质生产实践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D唯物主义的历史观产生于人类社会实践,故①排除。旧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领域滑向了唯心主义,夸大了社会意识对社会历史发展的作用,故②排除。材料中恩格斯的话表明,旧唯物主义不理解物质生产实践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马克思主义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的缺陷,对社会历史现象进行了唯物主义解释,故③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考向二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1、(2021·河北高考)马克思指出:“我们判断一个人不能以他对自己的看法为根据,同样,我们判断这样一个变革时代也不能以它的意识为根据;相反,这个意识必须从物质生活的矛盾中,从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现存冲突中去解释。”这体现了①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依赖性②思想变革是时代变革的先导③生产方式对整个社会生活具有决定作用④社会历史是由有意识的人的活动构成的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B马克思指出要从物质生活的矛盾中去解释意识,而不是以意识为依据,表明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依赖性,①符合题意。思想变革是时代变革的先导,与马克思强调的判断一个变革时代不能以它的意识为根据相悖,②不符合题意。生产方式包括生产力与生产关系,马克思指出要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冲突中去解释意识,而不是以意识为依据去判断一个变革时代,表明生产方式对整个社会生活具有决定作用,③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社会意识离不开社会存在以及生产方式对社会生活的作用,不涉及社会历史的构成,④排除。故本题选B。2、(2020·全国Ⅰ)广西某山村有许多珍稀鸟类,但一直存在打鸟、捕鸟等现象。近年来,该村引导村民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建设观鸟基地,吸引天南海北的“鸟友”前来参观,以护鸟观鸟、旅游观光、休闲度假为特色的产业蓬勃发展,以前打鸟、捕鸟的村民成为爱鸟、护鸟的“土专家”和良好生态环境的自觉守护者。这表明①社会意识的发展变化根源于生产生活的发展变化②不与社会存在同步变化的社会意识是落后的社会意识③社会意识能够转化为改变社会存在的物质力量④社会意识能否推动社会发展取决于其是否反映社会存在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B材料表明社会意识的发展变化根源于生产生活的发展变化,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能够转化为改变社会存在的物质力量,①③符合题意。②错误,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社会意识是先进的还是落后的,关键是看其是否能正确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趋势,是否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④错误,社会意识能否推动社会发展取决于其是否是先进的社会意识。正确的社会意识和错误的社会意识都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3、(2021·全国乙卷)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向全党提出了“两个务必”的要求:“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1949年3月23日,党中央从西柏坡动身前往北平时,毛泽东说,今天是进京的日子,进京“赶考”去;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习近平说:“直到今天,‘两个务必’的教育还远未结束,继续‘赶考’的任务也远未结束。我们一代一代共产党人都要不断地接受人民的‘考试’、执政的‘考试’,向人民和历史交出满意的答卷。”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我们党永葆“赶考”的清醒,始终强调和坚持“两个务必”,带领人民砥砺前行、接续奋斗,在一场场历史性考试中交出了优异的答卷,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在不断“赶考”的背后,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如一的“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结合材料并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原理,说明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永葆“赶考”的清醒。答案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同时又具有相对独立性,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赶考”意识是一种先进意识,反映了实践要求和人民期盼,是奋斗精神的体现。永葆“赶考”的清醒,才能应对新的风险和挑战,增强攻坚克难的勇气;才能把握社会发展趋势,增强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为民族谋复兴。

核心考点二

社会历史的发展1.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1)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人们在生产活动中形成的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生产方式的变革决定着社会形态的更替。核心考点梳理(2)社会基本矛盾和普遍规律基本矛盾辩证关系方法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变化、发展,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②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反之,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①尊重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调整生产关系,使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②要坚持全面深化改革。(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就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反之,就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②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它就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反之,则束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社会前进。①尊重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调整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经济基础发展的方面和环节,使上层建筑适合先进的经济基础。②要坚持全面深化改革。(深化政治体制改革)2.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1)总趋势: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2)实现方式: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即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产生、发展和解决中实现的。(3)解决途径

阶级社会社会主义社会矛盾性质对抗性(敌我矛盾)非对抗性(人民内部矛盾)解决方式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通过改革解决,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4)正确认识我国的改革①改革原因:我国的基本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②改革性质: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③改革作用: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④根本目的: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1.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就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当它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则束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社会前进。纠正: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它就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当它为落后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则束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社会前进。2.社会基本矛盾是通过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解决的。纠正: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通过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解决的,阶级社会的基本矛盾是通过阶级斗争解决的。3.改革是我国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纠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改革是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4.我国改革的根本目的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纠正:我国改革的性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易错矫正考向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1、(2022·山东高考)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对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作出部署。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持续推动国内市场高效畅通,形成供需互促、产销并进、畅通高效的国内大循环,将推动国内市场由大到强,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从哲学上看,持续推动国内市场高效畅通,是因为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要与经济基础状况相适合②联系是客观的和普遍的,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必然的联系③通过调整和完善生产关系,可以更好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④发展是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一,事物的量变可以引起质变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D考向训练材料主要涉及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并非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①不符合题意。联系是普遍的,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但不是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必然的联系,故②错误。2、(2022·湖北高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中国历史上,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为了进行生产生活,不断地砍伐森林、毁草开荒、填湖造地。改革开放初期,我国过多依赖物质资源消耗、规模粗放扩张和高能耗高排放产业的发展方式,给自然生态系统造成了很大的破坏。新时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实现生态环境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一方面,随着工业化的推进,我国已形成了现代化发展的物质技术基础,在改造传统产业,发展绿色低碳产业等方面取得显著效果。另一方面,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完善,我国建立健全了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推动建立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经过长期努力,我国目前已具备解决好生态环境问题的条件和能力。社会的变迁推动着生态观念的改变。从古代的“天人合一”,到如今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色发展的理念深入人心,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逐步形成。结合材料,运用生产方式的相关知识,说明为什么我国目前已具备解决好生态环境问题的条件和能力。答案(1)生产力是生产方式中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新时代,随着工业化的推进,我国已形成了现代化发展的物质技术基础。(2)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我国已经建立健全了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等制度,推动建立了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顺应了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因此,我国目前已具备解决好生态环境问题的条件和能力。(参考答案)考向二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典例(2022·湖南高考)恩格斯说,“每一历史时代主要的经济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所赖以确立的基础,并且只有从这一基础出发,这一历史才能得到说明”。从中可以认识到①每一历史时代的各种经济生产方式都会产生相应的上层建筑②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③每一历史时代,人们调整社会关系的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政治领域④一个时代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是从物质生活资料生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每一历史时代主要的经济生产方式都会产生相应的上层建筑,故①错误。材料说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的政治、法律制度以及各种思想观点和意识形态,国家设施、法的观点等等都是从物质生活资料生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故②④正确。“每一历史时代主要的经济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所赖以确立的基础”,强调的是一定的社会政治、精神和法律等上层建筑依赖于一定的社会经济结构,故③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

核心考点三

社会历史的主体1.人民群众的概念: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既包括普通个人,也包括杰出人物。核心考点梳理2.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社会历史的主体)

具体表现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①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②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①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②人民群众的实践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③人民群众还直接创造了丰硕的社会精神财富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②人民群众通过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创造和改变社会关系,从而不断推动社会历史进步和发展拓展提升:社会发展的动力问题(1)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2)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在阶级社会中,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在社会主义社会,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3)社会发展的主体动力——人民群众。3.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1)基本内容群众观点内容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地位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立场和根本观点,是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出发点群众路线内容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地位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我们党永葆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传家宝二者联系群众观点是党制定群众路线的理论依据和前提、基础,而群众路线是党的群众观点的具体要求和体现(2)重要意义: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民主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是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胜利并成功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也是推动改革开放不断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3)具体要求: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必须发挥人民的主人翁精神,更好地保障人民权益,更好地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原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历史的主体,也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方法论: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走与人民群众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必须发挥人民的主人翁精神,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原理总结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原理【识别的关键词】人民群众/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保障民生、以人为本、保障人权/与群众相结合/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1.个人对历史发展的作用是微不足道的。纠正:个人总会对社会发展产生或大或小、或促进或阻碍的作用。2.杰出人物比人民群众对历史的作用大。纠正:杰出人物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总是以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为基础的。杰出人物只有依赖人民群众,才能有所作为。3.人民群众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纠正: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4.群众观点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纠正: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易错矫正考向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典例1

(2021·浙江1月选考)2020年是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电视剧《石头开花》用10个故事向观众展示:各族干部群众以及社会扶贫力量齐心协力,克服重重困难,终于战胜贫困,并形成了“就算是石头,也要让它开出花来”的脱贫攻坚精神。这生动地说明,人民群众是①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②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③变革生产关系的主力军 ④变革社会制度的决定力量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A考向训练“各族干部群众以及社会扶贫力量齐心协力,克服重重困难,终于战胜贫困”,体现了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①正确;“形成了‘就算是石头,也要让它开出花来’的脱贫攻坚精神”,说明了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②正确;③④不符合题意。考向二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典例2

(2022·浙江6月选考)党员干部始终要把人民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及时回应民生关切,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关心关注的民生问题,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其蕴含的哲理是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②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③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④人民群众能够主宰社会发展趋势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A材料强调党员干部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这蕴含的哲理是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①③正确入选;材料并未体现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②不选;社会发展的趋势并不是由人民群众主宰的,④错误。故本题选A。稿定PPT稿定PPT,海量素材持续更新,上千款模板选择总有一款适合你02真题再现1.(2023·广东·统考高考真题)20世纪80年代,自行车是我国居民出行最常见的代步工具。近年来,随着绿色低碳出行观念的普及,多地出现骑行热,凭借健身、时尚、科技等新元素,沉寂多年的自行车再次引发民众的消费热潮。这一现象说明()①人的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选择性

②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决定生活面貌③事物的发展是间断性和飞跃性的统一

④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B【解析】①:近年来,人们为了健身等目的,再次选择骑行,沉寂多年的自行车再次引发民众的消费热潮,说明人的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选择性,①符合题意。②:客观决定主观,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主观范畴,不能决定客观的生活面貌,②说法错误。③:事物的发展是连续性与间断性、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一,③说法错误。④:绿色低碳出行观念这一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使多地出现骑行热,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稿定PPT稿定PPT,海量素材持续更新,上千款模板选择总有一款适合你022.(2023·山东·统考高考真题)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提起看过的一个关于培养批“一县一业”重点基地的文件:“我看了以后皱了眉头,这个事情不好下指标,一个县是不是光靠一个产业去发展,要去深入调研,不能大笔挥,拨一笔钱,这个地方就专门发展养鸡、发展蘑菇,那个地方专门搞纺织,那样的话肯定要砸锅。”上述材料蕴含的哲理是()①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把握规律、做好决策的根本立足点②只有反映社会存在的产业决策,才对产业发展起积极作用③正确的产业决策是把革命热情和科学态度相统一的基础④调研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形成正确决策的基本条件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B【解析】①: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我们想问题、做决策、办事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从实际出发的前提是深入实际、了解实际,做到实事求是,习近平强调要去深入调研,蕴含着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把握规律、做好决策的根本立足点,①符合题意。②:反映社会存在的产业决策未必是正确的决策,只有正确的决策才对产业发展起积极作用,②排除。③:不能把产业决策作为把革命热情和科学态度相统一的基础,这样会陷入唯心主义,③排除。④:通过调研获得感性认识,然后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调研是形成正确决策的基本条件,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稿定PPT稿定PPT,海量素材持续更新,上千款模板选择总有一款适合你023.(2023·浙江·统考高考真题)马克思主义认为,劳动是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这是因为()①劳动是物质财富的源泉

②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核心③劳动是经济制度的基础

④人类首先必须满足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需要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B【解析】①④:人类为了生活首先必须满足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需要,劳动就成为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劳动创造物质财富,在劳动中形成的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①④正确。②: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核心,只是强调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地位,不能解释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②排除。③: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经济制度的基础,而非劳动,③排除。故本题选B。4、(2021·湖南省高考)马克思说:“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因而,随着这些自然力之实际上被支配,神话也就消失了。”这表明(

)①神话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具有历史性②神话作为一种虚幻的意识不具有能动性③神话作为一种主体的想象源于主观自由创造④神话随着人类实践能力的提高而失去存在的基础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B5、(2022·江苏省高考)宋朝是词的盛世。其实,词原本主要是为酒肆乐坊而作的歌词。随着宋朝市井生活的日益繁华,酒肆乐坊越来越多,因而对词的需求也大量增加。渐渐地,词也从市井街巷登上了大雅之堂。由此可见(

)①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②中华传统文化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③文化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④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D6、(2022·江苏省高考)恩格斯指出:“我们所研究的领域越是远离经济,越是接近于纯粹抽象的意识形态,我们就越是发现它在自己的发展中表现为偶然现象,它的曲线就越是曲折。如果您画出曲线的中轴线,您就会发现,所考察的时期越长,所考察的范围越广,这个轴线就越是接近经济发展的轴线,就越是同后者平行而进。”这段话蕴含的哲理是①意识形态对于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②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③社会发展有其自身的客观规律④意识形态表现为历史的偶然现象A.②④B.①③C.②③D.①④C7、和国民法典》,是一部体现对生命健康、财产安全、交易便利、生活幸福、人格尊严等各方面权利平等保护的基础性法律,对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依法维护人民权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都具有重大意义。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体现的唯物史观原理是(

)①经济基础的变革总是先于上层建筑的变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