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技巧_第1页
心理咨询技巧_第2页
心理咨询技巧_第3页
心理咨询技巧_第4页
心理咨询技巧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心理咨询技巧1.同感技术1、什么是同感

同感又称共情或同理心,是指咨询员一面聆听来访者叙述,一面进入来访者的内心世界,以感同身受的方式体验来访者主观的想法与情绪,然后将她对来访者的理解,传递给来访者懂得。同感的技术普通包含两个部分,一部分是简述来访者叙述的内容,另一部分为来访者所体验的情绪。这两部分类似简述语意技术与反映感受技术的联合运用。但是,高层次同理心技术能够反映当事人深层的想法或感觉,这种层次就不是简述语意技术与情感反映技术联合运用能够达成的。同感技术运用得好,协助理解来访者内在的感受和想法,有助于咨询师在短时间内能够进入来访者的内心世界,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

2、同感的类型

同感技术分为初层次同感和高层次同感。

(1)初层次同感技术。初层次同感技术合用于任何咨询阶段,但是,更适合于咨询早期。回应的内容,是当事人“明白体现”的感觉与想法。让来访者感到被支持,被理解。

(2)高层次同感技术。高层次同感技术合用于咨询的中、后期,以及咨询员与当事人已有良好关系之时。重点在于察觉来访者未知或在逃避的想法与感觉。由于高层次同理心技术有助于当事人理解自己未知或逃避的感觉与想法,除非咨询员与当事人已有良好关系,否则咨询员回应的内容容易引发当事人的防卫,不利于咨询的顺利进行。

3、同感技术示例

案例1:

来访者:上学真是无聊透了!(来访者的内心世界:我在学校有了问题,心里好烦。)

咨询员:发生什么事了,使你有这种感觉?(澄清)

来访者:学的都是些不实用的东西。

咨询员:你觉得读书对你没什么用,是这样吗?(简述语意。使对方确认咨询员的回应:我是那么说的吗?)

来访者:没错,学校教的东西根本不实用。我已经学不进去了,难道那些X加Y能让我学会修车吗?你看王虎,他现在修车技术一流,这才实用。

咨询员:你觉得他的选择对的。(初层次同感)

来访者:嗯,学校教的不一定对我有用。

咨询员:你对学习文化课感到有困难,不想再继续在学校学习,是这样吗?(高层次同感。咨询员对的反映来访者的想法。画外音:对,这正是我的感觉。)

案例2:

来访者:(初中一男生被邻居误解为偷东西,妈妈很愤怒的把孩子锁在屋子里,不到五分钟,孩子就喝农药,最后也没有急救过来。)事情过去两周后家长来咨询,难过地说:我到现在始终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好好的,说没就没了,每天大脑一片空白,头懵了。坐在床上机械的穿着衣服,几次衣服穿反了都不懂得。

咨询员:唯一的孩子出了意外,能体会你难过难过的心情,也能体会到这两周你过的有多么艰难。(高层次同感)。

点评:来访者心情不好的时候,最需要善于体现同感(善解人意)的好听众,如果咨询员能适时扮演这种角色和运用这种技术,将会惊讶对方毫无保存的程度。由于大部分来访者在生活中极少享有到这种感觉。

由于同感技术在人际交往中运用广泛,掌握了同感技术,就能做到善解人意,感同身受,很快进入来访者的内心世界,特布置作业给大家练习。

案例3:

来访者:当时公司指派我们两人共同合作一种企划案,她满不在乎的样子我一点也不敢领教。我是个比较谨慎的人,但愿多花某些心思在企划案上,加上时间急迫,因此我建议每天如班。可是他却持相反的意见,认为企划案是上班时间内的工作,下班后的时间是她自己的,她不想加班。我听了固然很不愉快。

为了工作,我只得一种人加班。偏偏这个工作需要两人才干完毕,即使我加了班.仍然做不了什么事。另外,她对我的态度总是冷冷的,一点也不容易亲近。我们两人工作时,她从不跟我聊闲话家常,有时候两人工作了一整天,除了工作上的讨论外,从没有说过任何一句题外话。不懂得为什么,我们的企划案竟获得上级的赏识,并且赞美有加,就在这时,我发现自己对她有了好感。但是,她像是高挂远方的一颗星星,只能观赏却不容易亲近,不懂得要怎么办才好。

咨询员:工作完毕时,你发现喜欢上她。但是,她冷冷的态度让你不懂得如何靠近,你觉得苦恼。(初层次同理心技术)

案例4

当事人:我很羡慕能够早起的人,由于早点起床的话,仿佛这一天的时间多了许多。因此,每天晚上睡觉前,我总是试着催眠自己,让自己隔天早上8点起床。可是不知怎么搞的,每天要到十一二点时,我的眼睛才睁得开。这时候起床,由于觉得但愿没有了,心情就低落下来,也由于做事的时间少了,一整天就焦虑得不得了。我也曾经早起过,可是由于早起,整个人昏沉沉的,无法集中精神,反而做不了任何事。晚起也不是、早起也不是,真不懂得该怎么做?

咨询员:晚起让你做事的时间减少了,你焦虑不已。早起使你精神不济,工作效率低。不管早起或晚起,似乎都不适合你,你觉得好懊恼,不知如何是好?(初层次同理心技术)

案例5:

来访者:我的主管是个好大客功、逢迎拍马的人。我的单位原本有8个人,他为了讨好董事长,保住自己的宝座,自动将员工缩减为4人,而业务量不变。这样一来,我跟办公室的同仁,每天一到办公室就忙得天昏地略,中午没得休息,晚上还得加班。他将全部责任丢给我们,每天只是来晃一下,就不见人影。这种践踏别人往上爬的人,简直连禽兽都不如(音量提高,咬牙切齿)。更气人的是,不是加班就有加班费能够领,只要超出公司规定的加班时数,多出的加班时数就算义务奉献。我每天回到家都已经三更午夜,孩子跟老婆早已入睡。隔天一大早出门,孩子、老婆都尚未起床。昨天我的孩子托我老婆告诉我,说他已经一种多月没见到我.很想念我。我听了很难过,觉得好对不起家。咨询员的四个层次的同理心回应以下:

咨询员1:

其实,诸多主管都很自私,这种问题不是只有你有,诸多人都有。如果你学会回绝,或许能够减少某些工作量,这样一来,就有更多的时间跟家人相处。(1.0)

点评:咨询员非但没有专注与倾听当事人语言与非语言行为,并且回应的内容不能反映当事人表面或隐含的信息,并非同理心技术的使用。对当事人问题的探讨没有协助。

咨询员2:

你的工作量很大,每天忙得透但是气来。(2.0)

咨询员只反映当事人部分的表面信息面且反映的感觉,并非当事人的核心性感觉.因此对当事人问题的探讨没有协助。

咨询员3:

你的主管很自私.为了自己利益,牺牲别人,让你忙得连家庭都无法照顾,你对主管愤怒,也对家人愧疚。(3.0)

咨询员只反映当事人表面的感觉,并未触及当事人深层的想法与感觉,因此对当事人问题的协助有限。

咨询员4:

你的主管为了自己利益,不停增加你们的工作量,你觉得愧对家人。即使你有无比的愤怒,可是他是主管,你对他束手无策,只能任他安排,你怨恨自己无能力对抗。(4.0)

咨询员的回应触及当事人深层的想法与感觉,因此有助于当事人问题的探讨

案例5:

来访者:一位女高中生考上北京大学,出现苦恼:我从小没有离开过父母,也没有住过校,现在一下子一种人去那么远上学,都是新同窗,真不懂得会怎么样?

咨询师1:考上北京大学是多么大的好事啊?有什么好苦恼的?

点评:无视来访者的感情,显然,缺少共情。

咨询师2:你又聪颖又美丽,会很快适应的。

点评:没有理解来访者的茫然和担忧。

咨询师3:每个人总有一天要独立的,有什么可紧张的?

点评:高高在上的评判,无视来访者的情绪。

咨询师4:到一种新地方是面临一种适应问题,但是,要相信自己,只要勤奋努力,没有过不去的坎。

点评:前半句回应了适应问题,,后半句空洞。

咨询师5:你以前没有离开过父母,现在到那么远的地方独立生活和学习,我能理解你的紧张。“我能体会到你的紧张和不踏实,具体说说看,届时候可能会碰到哪些问题?”

点评:同感,来访者感到被理解和支持。

咨询员使用同理心技术时,就犹如使用情感反映技术同样,必须进入当事人的内心世界,感同身受地体验当事人的感觉与想法.然后用自己的话语,将自己的体验传递给当事人,引领当事人观照内在的感觉与想法,进一步理解自己。

2.澄清(具体化)技术1、什么是澄清

澄清是引领来访者把含糊不清的讯息,或不甚清晰的陈说,作更具体的解说(elaborating),使比较含糊的讯息转化为清晰、具体、明确的讯息。另外,「澄清」亦涉及咨询员应求助者的需要而加以解说咨询员欲体现的讯息。

2、澄清的目的

(1)增进咨询员对来访者的理解

①澄清问题,使咨询员对求助者的问题有所理解。

②澄清求助者的想法、感受、行动或经历的情境,让咨询员对求助者有较清晰的认识。

③澄清文句、词语、字眼和非语言讯息,使咨询员确切明白求助者的意思。

(2)协助来访者作较具体的自我探索,从而对自己想要体现的问题、处境有较清晰的理解。

(3)促使来访者明白咨询员所传送的讯息。

3、澄清技术的使用

(1)运用澄清技术的根据

咨询中发现不少来访者所叙述的事件、情感经常是含糊的、不具体的,给他自己造成很大压力。咨询员的首要任务是协助来访者清晰、精确的体现他们的观点、所用的概念、体验到的情感和经历的事件。咨询中发现,当事人由于紧张、情绪不稳或语言体现等问题,有时不能清晰体现他的意思,大部分问题描述得比较概括。有些严重的心理问题易出现躯体症状化,来访者往往以诉说身体不适开始;有的被动来咨询的当事人有时自己也不清晰来咨询的因素,送他来的人往往对他评价偏低。若听一面之词,可能会造成误解或误导。即使当事人自己来求助,也会因紧张、疑虑而体现不清自己的真正需要或困扰。因此,咨询时,首先要清晰他的问题、困扰和需要。这就需要咨询员掌握问题诊疗技术。

(2)什么是咨询诊疗技术

诊疗是医学上的用语,是指寻找病因。咨询中的诊疗是理解当事人的问题和困扰的过程,以拟定咨询的目的和适宜的辅助方略。诊疗的内容涉及澄清问题,问题对其生活和情绪影响的程度,问题如何出现,出现时有哪些思想、感受及行为,与否经常出现,维持多久,问题发生前后发生了什么事情,现在来咨询的因素是什么,他生活的环境如何等等。理解了问题的真相,有助于拟定解决问题的计划。

(3)来访者常见的不具体问题的体现

①过分概括化。指以偏概全的思维方式。就是把对个别事件的意见上升为普通性的结论。

例如:学生咨询常见的过分概括化的问题有:

˙“他们看不起我”。

˙“这次考不好,下次也考不好。”

˙“没有人喜欢我”

˙“我是个没用的人”

把对个别事件的意见上升为普通性的结论,容易强化已有的不合抱负法,使问题扩大化和复杂化,影响自己的情绪。

②概念不清

同样的一种概念和词汇,其含义会因人而有很大的差别。有时甚至相差甚远。有的来访者告诉咨询员自己得了强迫症或抑郁症,问他们怎么懂得自己是患的这些“症”,有的说是在书上看的,有的是听医生说的。通过询问,发现对方所说的症状只是偶然两次有个别体现类似某些症的症状,就给自己下了结论。此时,咨询员要通过澄清,理解真正的问题是什么。询问问题参考以下:

˙现在有什么体现(症状)?

˙(症状)持续多长时间?

˙(症状)对自己有什么影响?(学习、工作、交往、身体、睡眠、饮食等)

˙已经采用过什么办法,效果如何?

咨询中发现,有的来访者可能不恰当使用某些概念。把表彰别人,说成是“虚伪”。如能够问对方:有什么体现(或者有哪些语言和行为)阐明他“虚伪”?有的把班干部给班主任报告状况说成是班里的“奸细”;有的好朋友一次惹她愤怒,就说她“没良心”。像类似这样的问题,就规定咨询员应用品体化的技术层层解析,由表及里加以澄清。在咨询员的协助下,发现了问题的实质,有助于咨询员咨询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③问题含糊

有的来访者在咨询时会用到很含糊、笼统的字眼。如:“我很难受、烦死了,生活没意思”等。就会被自己界定的这种情绪笼罩,陷入困扰之中。许多长时间被情绪困扰的来访者经常会如此体现自己的心情和感受。而咨询员所感受的是含糊的、不清晰地感觉。这时,咨询员就要设法使这种体验逐步清晰起来。下面是一中学生和咨询员的对话

来访者:我很难受(含糊感觉)

咨询员:很难受是什么意思?怎么个难受法?

来访者:心里不愉快,烦!

咨询员:你能说一说发生什么事了使你有这种感觉?(澄清)

来访者:我爸偷看我日志,我出去找同窗,他还偷偷跟踪我。我对他的行为不满意,他还大发雷霆。

通过澄清式的询问,咨询员就能够把握来访者所说得很难受是怎么回事和难受的因素。

下面以两个案例为例子阐明“澄清”技术的使用技巧。

案例1:(阐明:括号里的点评,字体区别一下、突出为好)

来访者:9岁,男,小学生。

咨询员:发生什么事了?有什么需要我协助的吗?

来访者:他们打我(“他们”一词比较概括,不懂得他说得“他们”是谁,首先要澄清“他们”)

咨询员:“他们”是指谁?全班同窗、还是某个同窗?(澄清)

来访者:某某同窗。

咨询员:当时你在做什么,他打你?(问题如何出现)

来访者:我坐在那儿,他跑过来,打我一下就跑了。

咨询员:打你什么地方了,疼吗?(澄清“打”的含义)

来访者:打我背,不疼。

咨询员:您能把他打你的行为重演一遍好吗?我扮演你。

来访者:重演对方“打”他的行为。

咨询员:是吗?当时你心理怎么想的?(问题出现时的感受)

来访者:我心里很愤怒,心抱负:我又没惹你,为什么打我呀?

咨询员:他打你这件事情?发生过几次?一次还是诸多次?(澄清与否经常出现)

来访者:两次。

咨询员:他打你后来,上课还想这件事吗?

来访者:不想了。就是有时想起来挺愤怒的。(“有时”这个词比较概括,需要澄清。)

咨询员:“有时”是指的什么时候?每天都想?还是就想过一、二次?

来访者:就想过一、二次。

咨询员:你找我需要我协助你解决什么问题?(现在来咨询的因素)

来访者:但愿他后来他不再打我。(清晰来访者咨询的目的)

点评:

由于小学生年纪小,缺少沟通技巧,诸多时候,想交往的愿望是通过不同的形式体现出来,如“打”同窗一下就跑,拽女孩的辫子,故意和某个同窗捣乱等。小学生往往不理解同窗这些行为背后的真实含义。往往误解同窗,而被误解的同窗由于年纪小又不会体现内心的真实想法。因此,针对小学生的问题需要咨询员运用澄清的技术就显得非常重要。

案例2:来访者,男,17岁,高中生。

咨询员:有什么需要我协助的吗?

来访者:他们看不起我。(“他们”一词概括,不懂得是谁,需要澄清)

咨询员:“他们”是谁?是全校同窗、全年级同窗还是某个同窗?(夸张的技术)

来访者:某个同窗。

咨询员:他的哪些体现你觉得他是“看不起”你?(继续澄清问题,找出事实来证明他说的话真的是事实还是自己的主观想法。)

来访者:他说我长得像老鼠,有时我回去宿舍晚了,还当着宿舍同窗的面说:“到哪里去偷吃粮食了?”

点评:(阐明:用框或其它活泼的形式突出点评)

“他们”一词是概括化的词,能够问对方:“他们是指谁?全校学生?全班学生?还是某个学生?”此时,来访者会说是某一种或两个。如果不具体化,来访者会把个别人扩大到许多人,压力很大。

“他们看不起我”又是一句不清晰的句子。这是来访者的主观想法还是真的发生了这样的事情,需要澄清:

咨询员:听了这些话后来,你当时是怎么想的?有哪些体现?(当时的感受和采用的行为)

来访者:我非常气愤,就回击他:你才像老鼠呢!(来访者的情绪和行为)

咨询员:他们经常这样称呼你吗?(问题与否经常出现)

来访者:嗯……,也没有几次。

咨询员:他们这样称呼你有无影响到你的学习?(对来访者的影响程度)

来访者:没有。

咨询员:影响你吃饭、睡眠吗?(对来访者的影响程度更具体的澄清)

来访者:没有。

咨询员:影响你的心情吗?

来访者:影响(怎么影响不清晰,需要澄清具体的影响程度)。

咨询员:具体说说看,怎么影响你?

来访者:我一想起他这样“看不起我”,我就心里难受。(“想起这件事”需要澄清,要搞清晰是经常想起,还是偶然想起,每天想,还是每七天几次?)

咨询员:你经常想这件事吗?

来访者:是的。

咨询员:每天想吗?(澄清)

来访者:嗯。

咨询员:一天的什么时候容易想?一天大概能想几次?(清晰来访者想这些问题的次数,理解来访者的心理问题的程度)

来访者:没事的时候容易想,一天3—4次吧!

咨询员:想这些事情的时候,心情怎么样?(问题出现时的感受)

来访者:心里很难受,心理堵得慌,经常头疼。(问题的影响程度)

咨询员:是吗?说说看,如果0代表情绪好,10代表最难受,5代表难受程度普通,用数字来表达一下你的心里不舒适程度,如头疼,你觉得哪个数字能代表你的问题程度?(画出来一条直线,以下图,让来访者做一种标记)

0510

来访者:心里不舒适在4,头疼在6。(清晰情绪和躯体症状的严重程度)

咨询员:你感觉不舒适时,影响你正常的生活和学习吗?(症状的影响程度)

来访者:影响,什么也不想做。

咨询员:在这种状况下,你有无采用什么方法来调节?(清晰来访者的行为,涉及自己的行为和有无求医行为,医生的诊疗等)

来访者:没有,只是难受,总想这件事,越想越愤怒,越气越难受,越气越头疼。

咨询员:有无把这种不舒适和心理的难受告诉过别人?

来访者:没有。

……

(字体变化,形式活泼突出这一段)

点评:

对于极少和别人交往的性格过于内向的人来讲,很容易把同窗起外号或玩笑视为对自己的不好,这样,就会影响来访者对同窗的见解,影响他们的人际关系,进而影响自己的情绪。以这样的主观结论去看待别人,就会把正常的事情视为不正常,自己制造问题。

澄清问题后来,咨询员首先要做的事是使来访者清晰爱起外号的人的性格特点和行为体现,然后使来访者认识到他本人的性格弱点,变化他的认知方式,用对的的观念替代不合理的想法;最后使他掌握几个具体的沟通技巧。而不是空谈人际关系的重要和如何改善人际关系。

下面是针对案例2:咨询员和来访者的对话:

咨询员:什么样的人容易开这样的玩笑?

来访者:性格外向的人(普通来访者不懂得什么样的人,此时咨询员能够说出来)

咨询员:他们普通是和什么样的人开玩笑?关系好的?还是普通的?

来访者:关系好的。

咨询员:性格外向的人开玩笑的目的是什么?

来访者:(沉默)

点评:

如果来访者说不出来,能够告诉他:“这是性格外向人的特点,只是想让大家开心,没有恶意,这种性格的人普通大大咧咧,极少三思而行,极少想到哪些同窗适合开玩笑,哪些不适合,更想不到自己的玩笑还会给别人带来烦恼。并且他开玩笑的对象往往是他们自己喜欢的人。如果对这些玩笑不能接受,能够私下告诉他自己的感受,但愿后来不再公众场合和你开玩笑,告诉对方自己听了心里不舒适,但愿能体谅。如果通过今天的咨询,你理解了同窗开玩笑的意义,应当愉快才对,阐明你在同窗心目中是受欢迎的。你觉得呢?”

通过咨询员的解释,普通来访者都能领悟其中的道理。可能有的来访者会问:“后来他再给我开玩笑,我应当怎么办?”咨询员能够告诉对方:既然理解对方的性格特点,最佳的方法是:以笑了之,不予理睬,或者私下里直接向对方体现自己的感受。记住不要为此再愤怒就能够了。

澄清(具体化)技术演习

1、过分概括化

˙“他们看不起我”。

˙“这次考不好,下次也考不好。”

˙“没有人喜欢我”

˙“我是个没用的人”

˙她太坏了。应当说:她今天这一举动影响太坏了。

˙你让我感到难过。应当说:你这样说(做)让我感到难过。

点评:前者是对人,后者是对具体的事情而言。事情不能完全代表人,因此,对事不对人,评价行为而不是去评价一种人,以及接受每一种人都不是完美无缺的、都会有不当的言行这一事实,对来访者很有协助。

˙他们对我不好。谁对你不好?在哪些事情上对你不好?能举某些例子阐明一下吗?

概括化思维:一是把个别人扩大到全班同窗,二是把玩笑当作是对自己的不好。这样会影响对同窗对集体的见解,对人际关系产生不良评价,进而影响自己的情绪,出现郁闷、不信任心理。当他把个别的、特殊的经验上升为普通结论(泛化)后,就会强化原有的经验,用这样的心态去看待周边的人和事物时,就会使矛盾扩大化,问题复杂化。有关的成语:管中窥豹、一叶知秋。

认知疗法:明白:抓住的一点与否能代表本质的、整体的、主流的,还是局部的,还是自己的主观猜想。

2、概念不清

˙我神经衰弱。(三级,84)我妈睡眠不好,她说我遗传她。半个小时左右入睡。或者医生据说当事人,睡眠不好,就开药:镇静安神,休息三天的病假单,于是就觉得自己是了。

˙王孬很虚伪

˙李旦是奸细

˙他们不怀好意,

˙我很自卑

合用办法:

开放式提问(具体性的):

你的意思是-----;你说你觉得----;

你能说得更具体某些吗?

你是怎么懂得的-----

你所说的是指什么-----?你能给我举个例子吗-----?

咨询师不恰当的反映:

随便给人贴标签。往往会起到暗示、强化、评判的作用。

˙我觉得你太自卑

˙你这人理解力太差

˙你的性格过于内向

˙你太消极

3、问题含糊

˙我睡眠不好

˙她背叛我(中学生,说她的好朋友)

˙丈夫对我不好

˙男朋友不爱我了

˙我对丈夫不满意

合用办法

˙层层解析,由表及里,澄清(具体化)的过程,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当来访者发现了问题的实质,往往能减轻其心理压力,有时甚至使问题迎刃而解。

˙心理诊疗技术

˙现在有什么体现(症状)?

˙(症状)持续多长时间?

˙(症状)对自己有什么影响?(学习、工作、交往、身体、睡眠、饮食等)

˙已经采用过什么办法,效果如何?

˙认知疗法

(十三)内部语言的自我对话

1、什么是内部语言的自我对话

内部语言的自我对话技术的理论基础是认知疗法,认知理论认为人的情绪来自人对所遭遇事件的信念、评价、解释,而非来自事情本身。情绪和行为受制于认知,认知是人心理活动的决定因素。运用对话技术时,来访者首先找出错误的认知,然后通过内部语言的自我对话,纠正自己的错误认知。变化自己对已、对人或对事的不合理见解,从而变化心情,并逐步达成消除心理问题。

因此,自我对话就是通过变化人的认知过程和由这一过程中所产生的观念来纠正本人的适应不良的情绪或行为。自我对话的目的不仅仅是针对行为、情绪这些外在体现,而是协助来访者学会主动的思维和应付现实的方略。

点评:

认知疗法认为,人的观念影响人的行为。在咨询中,来访者不会说出他们正在想的一切。有时他们胆怯体现情感,有的是由于羞愧或窘迫,不好意思说出自己的困惑;有的并不懂得内心里的真正需要是什么,也就不能体现出来。因此,找出对方的错误认知有时非常不容易。

2、自我对话的目的和功效

(1)听见自己内在的声音是健康和正常的;

(2)使来访者学会在与人交流中需要监控他们的思维;

(3)运用内部对话和自我指导自我挫败行为(认知疗法中的自我驳斥)

通过自我对话个人学会进行自我指导,学会进行下列几方面的思考:

˙我准备如何应对压力,迎接这个挑战?

˙我必须做什么?

˙我能够有一种计划吗?

˙我有些什么办法来解决压力?

˙我如何信任我自己?

来访者如果在碰到问题时,内部的自我语言经常进行这样的体现,就会缩短负面的思维内容时间和变化负面的思维方式,如果能长久坚持,就会变化数年来的习惯性负面思维。

3、来访者负面的认知模式

实践证明,来访者的大部分困扰来自于内部负面的自我语言,艾里斯认为,内部的自我对话需要变化,只有这样,才干逐步减轻心理上的压力和不愉快。常见的内部的负面语言有:

(1)我必须永远被爱和被称赞;

(2)我必须永远是成功的,有天赋和有能力的;

(3)别人必须永远按照我自己的意愿去做事;

(4)全部伤害我的人都是恶毒的;

(5)什么事情都不能出错;

(6)别人对我的痛苦要负责。

来访者的大多数自我对话是倾向于负面的,这是助长问题产生和个人烦恼的重要因素。因此,咨询员善于发现来访者内部的自我对话非常重要。清晰人际沟通是建立在个人对话的基础上;小组沟通建立在个人、人际和小组沟通的基础之上;组织机构的沟通建立在个人、人际和组织机构沟通的基础上。

如何发现来访者负面的自我对话?

普通是在来访者的谈话之中发现(咨询员的理论基础和经验很重要)、心理测量时注意澄清某些符合来访者题目的问题,并使之具体化,也能够从中发现;认知疗法中介绍的某些能反映负面思维方式的核心词语如“一定”、“永远”、“必须”等等也能够作为检测根据。

4、内部自我对话的办法

(1)作业法。是指把不合抱负法写出来,运用自我对话法进行自我驳斥,每天阅读不少于三遍(具体做法参考《认知疗法》一章);咨询的早期如果发现来访者负面的想法和情绪比较多时,规定及时统计负面想法,然后规定他立即说出主动语言,如果负面想法太强,用橡皮筋弹自己,引发皮肤疼痛。然后变化想法。

(2)主动的自我语言。就是运用正面语言协助来访者变化消极的自我对话,而使来访者尽快摆脱困境。许多来访者的自我对话都是负面的,如:“我没有方法”“我不要再受心理障碍的折磨”、“这没有可能”。实践证明,人的想法影响我们的心情、行为和身体状况。接受主动的自我语言,就会心随所愿;接受负面的自我语言,便会做出与我们意愿相反的成果。例如,有的人重复告诉自己不要紧张,成果越来越紧张;坐汽车晕车的人,做车前自我对话说:必定又要晕车了,成果晕车就真的发生了。就像开始学骑自行车,自我对话重复说:千万不要撞在前面的小树上,成果就撞上了。可见,负面自我对话的作用有多大。

因此,咨询员要培养来访者学会使用主动的自我语言就显得非常重要。

主动的自我语言练习1,负面的自我语言没有人乐意和我交往我没有信心我每次都失败这个问题没方法解决没有人喜欢我我不敢讲话,怕出错和他在一起压力很大2.主动的自我语言我会主动去交某些新朋友我要找出增强自信心的办法我要找出成功的方法我要换个角度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我要重新树立自己的形象我要主动讲话,锻炼自己我要锻炼我自己,放松心情建议阅读这本书的朋友,首先学会找出自己的自我对话语言,评价它对你的影响,然后针对负面的自我对话,运用主动的自我语言法来变化自己的想法。如果你认真做了后来,你会发现你的心情和行为会有很大的变化。

(3)实物对话法

生活中的许多东西都能够被用作自我对话的工具。如用自己的左、右拳头对话,使用起来方便,能够指定左拳代表负面语言,右拳代表主动语言,然后,左拳先说出自己的困扰,右拳立即用主动语言应对,重复进行5---6次,每天做3—4次练习。还能够用布娃娃法(手拿两个布娃娃互相对话,指定其中一种代表主动的语言,另一种代表消极语言);人物画像法(画一种苦恼人和愉快的人对话)等。只要自己使用起来方便,身边的哪些实物自己感觉到喜欢的都能够用作自我对话的工具。

自我对话需要来访者经常练习。3.主动定义技术1、什么是主动定义?

主动定义就是历来访者的问题中发现主动因素,并且把它体现出来,传递给来访者,变化来访者对自己旧有的负面的见解,减轻来访者的压力。心理咨询中发现,几乎全部的来访者,都为自己的问题而困惑、自责和低评价,把自己看的糟糕透顶,因此,情绪沮丧,对生活没有信心,不接纳自己。因此,咨询员的主动定义对来访者来说显得就非常重要。主动定义技术在咨询的任何时候都能够使用。

2、主动定义的功效

(1)变化来访者的思维模式,从新的角度看待自己的问题;

(2)缓和来访者的心理压力;

(3)使来访者有愉悦的体验,增强对自己康复的信心。

3、主动定义的使用办法

大部分来访者咨询时,都感觉到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幸、最晦气的人,深受心理障碍的折磨,压力很大。此时,咨询员能够针对来访者的问题,从问题中找出主动的因素,并及时反馈给来访者。

案例1:

咨询员:即使你有心理问题,说说看,有什么好处没有(引导换个角度看问题)?

来访者:我这样痛苦有什么好处?只有害处,没有好处(片面的见解)

咨询员:认真想想看?

来访者:沉默良久想不出来

咨询员:出现问题,提示你有问题需要解决,这是一种引发你注意的信号;否则,你并不懂得你的弱点究竟是什么(能够问来访者,说一说自己出现问题的症结所在,如果他说对了,能够问他,有无引发自己注意或者采用什么补救的办法,引发他思考)。另一方面,也看到了你的坚强和毅力,即使有这样突出的问题,自己很痛苦,独自默默承受着巨大的心里压力,这样数年,还坚持着学习,真是太不容易了。第三,正是有心理问题,才干使你有机会和心理专家面对面的机会,能够得到有效的咨询。在后来的心理咨询中能学到许多在课堂上和生活中学不到的东西,并且终身受益。第四,现在,心理咨询是个新兴的事物,只有少数人懂得谋求心理专家的协助,你就是这少数人中的一种,理念还是比较超前的,非常难得。我们常说,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就是变化的开始,你已经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并且变化的愿望强烈,通过系统辅导,是能够逐步康复的(认知疗法,支持和激励)。

案例2

来访者:追求完美的高中男生患了强迫症

咨询员:即使追求完美给你带来了困扰,但是完美又是你性格中的优点。作为男生来讲,做事有条理、整洁、认真、三思而行等这些好的性格特点,这个年纪段的男孩并不多见,女孩还不多见呢!应当为拥有这个特点愉快才对(主动定义)。

案例3

(来访者:家长,为自己的儿子奇装异服、行为特别感到烦恼)

咨询员:你的孩子有什么优点?(引导家长换个角度看问题,客观评价孩子)

来访者:没有优点(家长的气话,看出来家长看待孩子的不客观,此时,主动定义就显得格外重要)

咨询员:认真想想看?

来访者:(沉默,不肯说)

咨询员:从你的谈话中,我发现你的孩子很有发明性,思维灵活,穿衣服也很有创意,人际交往能力很强、性格较好,普通的孩子是不含有这些能力的,是吧?

来访者:嗯,这方面透得很(表情有点变化,愤怒的情绪缓和某些)。

咨询员:说说看,他的发明性和灵活性给你们家和他带来过什么好处没有(主动定义的延伸,变化家长的固有的思维模式和过多关注孩子的问题)?

来访者:(愉快的开始说孩子的优点)

案例4:一家长的孩子在别人家住,妈妈对主人说:给你们添麻烦了。主人说:没有,她在我们家,我很愉快,如:

在咨询过程中,主动定义对于来访者重新认识自己和接纳自己,树立自信心有着重要的作用,咨询员要善于运用这一技巧。

四块糖故事,校长发现打架大王的秘密4.找例外技术1、什么是找例外?

咨询中发现,几乎全部的来访者都把注意力集中在描述自己的症状上面,并为此感到焦虑。此时,咨询员能够通过让来访者说出有无例外的状况,转移对方注意的中心,从而减轻压力,看到自己也有健康的时候。也就是说,问清晰什么时候、什么状况下“症状”没有出现,当时的心情和感受如何?“找例外”打破了来访者平时的思维方式,这一点正是对方历来没有想过的问题。能够让来访者认识到过去未知的一面,缓和来访者的心理压力,唤起对自己的信心;更重要的是理解来访者的“例外状况”,有助于咨询员更进一步地理解对方,为下一步拟定咨询计划奠定基础。

2、找例外的使用时机和功效

找例外普通在咨询早期运用得比较多。普通是在来访者把自己的问题诉说清晰时,或者始终在诉说问题时,咨询员通过找例外技术转移来访者的话题内容。

找例外的目的是让来访者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并不是像自己想象得那么糟糕,还是有健康、心情好的时候;通过咨询员的分析、解释,能客观看待自己的问题,增强自己康复的信心。同时,也有助于咨询员发现咨询的契机。

3、找例外的具体实施办法举例

案例1:

来访者:我无心学习,心慌、头疼

咨询员:每天、每节课都疼吗?(澄清)

来访者:嗯。

咨询员:有无心不慌、头不疼的时候?(找例外)

来访者:有,晚上不上课、看电视的时候。

案例2:

来访者:我每天睡不醒,每天上课都迷迷糊糊的、精力不好。

咨询员:每节课都精力不好?还是有的课精力好?(澄清)

来访者:每节课都精力不好(沮丧的来访者容易以偏概全)。

咨询员:有无过这样的状况?有一天某节课上自己感到精力特别好,注意力特别集中?(找例外)

来访者:有,有一天英语课上老师讲得比较幽默,成果注意力还比较集中;尚有一次语文课老师让我们轮流读课文,由于我紧张自己读得不好,因此,比较操心,那节课也感觉比较好。(来访者愉快的表情)

案例3:

来访者:和同窗交往中,有的同窗的体现我看不惯,几乎每次和同窗交往,我的心理就会想:他们怎么这样“恶毒”?

咨询员:是吗?那滋味一定不好受。(同感)

来访者:太难受了,因此我就租房子在外面住,不和同窗交往,并且逃了一周的课。

咨询员:如果坚持上课,会怎么样?(探讨可能面对的成果,理解对方的恐惧)

来访者:我就垮掉了(概括的说法)。

咨询员:垮掉是什么意思?(具体化)

来访者:就是抑郁了,什么也不想做了,四肢无力,也不能集中听课,心理很难受。

咨询员:想想看,有无哪一天感觉挺好的?没有这些想法和紧张?(找例外)

来访者:有,我在自己租的房子住的时候、和我的好朋友在一起的时候、有一天到另外宿舍去,他们对我很热情,我的心里想的是:自己说不好怎么办?没有想平时的那句话。

练习:

1、孩子坐不住

2、恐惧症:紧张别人看我?

3、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胡思乱想。

4、强迫性幻想。

5、丈夫历来不做饭。

5.发问技术1、发问的类型

发问技巧是心理咨询中惯用的。有技巧的发问能快速澄清问题,发现当事人许多重要问题、感受和真实状况;同时有助于当事人的话题进一步地进行下去。发问形式有开放式与封闭式,质疑式和夸张式(该技术的使用详见《认知疗法》一章);开放式询问能引导对方更详尽、更进一步的陈说或描述性的回答,含有引发思考、激励进一步探讨、澄清疑虑和激励他说下去的功效。惯用发生了什么(what)?如何(how)?为什么(why)?“能不能”等词来发问,使当事人有机会作更多的阐明。

即质疑式和夸张式。开放式和封闭式。

(1)质疑式提问时,咨询员直截了当的向来访者的不合理信念发问,如:“你怎么懂得你紧张的事一定会发生?”或者“你有什么根据阐明你说的就是事实?”“你能举例证明你的观点吗?”这种挑战式的提问需要不停重复,才会达成动摇被治疗者的不合理信念的目的。

(2)夸张式提问是指咨询员针对被来访者所持的信念的不合理之处,故意提出某些夸张性问题。这样,将问题放大给来访者,使其认识到自己所持信念的不合理、不现实之处。

案例1:

来访者是一位恐惧症患者,非常恐惧上街,紧张上街被别人看到自己的问题,被别人看不起。在理解其基本状况、拟定其心理问题之后,咨询员将重要精力投入到与被治疗者不合理信念进行的辩论上:

咨询员:如果你上街去,会怎么样?

来访者:他们必定都会看我。(“他们”、“都”这两个是概括化的说法,“必定”是绝对化的见解。)

咨询员:你怎么能证明“他们”“一定”“都”会看你?

来访者:我猜想的。

咨询员:你认为街上全部的人必定都会看你吗?

来访者:差不多吧?

咨询员:是不是街上的行人看见你后来都站在停止行走在看你?(夸张式)

来访者:不是;

咨询员:骑自行车的人也都下车来看你?(夸张式)

来访者:那也没有。

咨询员:行使的汽车都停下来,司机和乘客都伸出头来看你?(夸张式)

来访者:怎么会呢?

咨询员:你上街会把身边全部的人都看一遍吗?

来访者:不会。

来访者:你不但愿上街时别人看你?是吗?

来访者:嗯。

咨询员:建议后来你上街时,在身上挂个牌子,上面写着:“请不要看我。”(夸张)

来访者:这样,看我的人不就更多了吗?

案例2:

一种高中男生为不喜欢的女生看他而焦虑。

咨询员:如果长得不好的女同窗看你,成果会怎么样?

来访者:她们身上“不好的东西”就会传染给我。(“不好的东西”这是概括化的说法。)

咨询员:你所说得“不好的东西”是指什么?

来访者:长得不美丽,不礼貌的言行等。

咨询员:你怎么能证明她们看你时“不好的东西”会传染给你?

来访者:我猜想的。

咨询员:喔!总之你是不但愿那些你不喜欢的、缺点突出的女生看你,是吗?

来访者:差不多吧?

咨询员:那你后来上学时在你身上挂个牌子,写上:“缺点明显的女生不许看我”(夸张式)

来访者(笑):那多不好意思,也没必要吧?(母亲在一旁也笑了,并解释说,儿子在家历来没有笑脸)

在以上两个案例中,通过咨询员质疑式与夸张式的提问,来访者的回答过程中,能够引发来访者的思考和领悟,然后再通过治疗者的解释等办法,动摇他原有的思维模式。

(3)开放式问题示例:

˙你想跟我谈些什么事情?

˙咨询想解决什么问题?

˙事情是怎麽发生的?

˙问题出现后来对你有什么样的影响?

˙说说你不喜欢新学校的理由?

˙你能不能说得再具体某些?

˙你这样做见面对什么样的成果?

类似这样的问法会使当事人不能不做某些阐明,继续回答下列问题。咨询员也可从他的阐明中获得重要信息,理解他的想法、感受和行为模式,并使咨询顺利进行下去。

(4)封闭式询问,普通是使用“是不是”、“对不对”、“要不要”、“有无”,回答也只能让当事人简朴的回复“是”、“否”,“对”、“错”或很简朴的词句,不像开放性的问题能激励当事人自由的交谈。咨询员也只能从中获得极有限的信息。例如:“你这样做对不对?”“是不是你又与他吵架了?因此你很愤怒”。在咨询过程中,过多地使用封闭性询问,就会使求助者陷入被动回答之中,其自我体现的愿望就会受到压制,使当事人有压抑和被审问的感觉,影响咨询的顺利进行和咨询效果。但是,若当事人很善谈,滔滔不绝时,可使用封闭式问题,协助他回归正题,提供为理解他必要的信息。普通来讲,多用封闭式回答,易使会谈陷入困境;提问应注意避免一连串的发问,以免使当事人难以承受。咨询中,普通把封闭性询问与开放型询问结合起来,效果更加好。

2、发问技巧举例188

案例:

来访者:男,19岁,

来访者:近来比较烦。

咨询员:说说发生什么事了?(开放式提问)

来访者:脾气不好。

咨询员:说说看,怎么不好?普通来说,多长时间发一次脾气?什么事情容易使你发脾气?(澄清是不是就像他说的那样脾气不好)

来访者:每七天都有一次。看到不顺眼的事情。

咨询员:能举例阐明近来你发脾气的事情吗?(脾气是怎么发生的)

来访者:一次,我正在听收音机,一种同窗把我的耳机拔掉想听,我就揣了他一脚。

咨询员:平时你发脾气都是由于类似的事情吗?(封闭式)

来访者:是的

咨询员:看来你的脾气确实像你说得不是较好,是吗?(封闭式)

来访者:是的。

咨询员:你的脾气不好对你有什么影响?(澄清影响程度,开放式)

来访者:就是比较烦。

点评:

能够判断,这个来访者的脾气不好与他的性格与年纪特性有关,属于正常的情绪体现,够不上情绪问题。能够断定,这些并不是对方真正的困扰问题。因此,能够继续提问,找出问题的真正因素。

咨询员:这个年纪段情绪不稳定是很正常的,从你说的问题来看,你发脾气仿佛是正常人都有的,我觉得这些问题仿佛并但是分,是不是尚有别的问题没有说出来?

有的来访者初次见到咨询员,不清晰咨询员与否可信,先说某些表面的问题;有的是不好意思直接说出真实的内容;尚有的不懂得从哪儿说起。因此,咨询员要有敏锐的察觉能力,善于听言外之意,弦外之音,通过有技巧的提问,找出问题的真正因素。

来访者:事实上,我烦的因素是由于我女朋友近来上网认识个男孩,她现在居然和别人通电话,有一次她晚上4点还和别人通电话,气死我了。

咨询员:你发现了这一问题后来,你的反映是什么?(来访者的行为)

来访者:很愤怒,我和她吵了一架,后来,她还和他联系。

咨询员:那你又采用了什么方法没有?(清晰来访者面对问题时的行为)

来访者:我非常愤怒,又和他吵了一架,也不知该如何是好。我紧张会失去她。

5、现实疗法中提问技术

现实疗法中“提问技术”的机会比其它任何理论都多。提问技巧常被用来激励来访者评价他们现在的行为。提问的目的在于进入来访者的内心世界,收集信息,向来访者传递信息;协助来访者对自己的生活采用更有效的控制。提问多用开放式提问,提问的越清晰、具体,来访者贯彻行动的可能也越大。如一种来访者在大众场合说话紧张,从未在大众场合说过话。双方协商第二天开始贯彻行动,每七天一次。

咨询员:你觉得什么时候能够这样做?

来访者:哪一天都能够吧!

咨询员:究竟哪一天?前三天还是后三天?

来访者:后三天吧?

咨询员:后三天的哪一天?

来访者:周四吧?

咨询员:你会怎么做?

……

如此层层递进,让对方说出切实可行的计划和方法;咨询员也能够和来访者探讨可能会出现的某些紧张和紧张,还能够先尝试角色扮演等,以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6.询问技巧希波克拉底说过:理解一种什么样的人生病比理解一种人生了什么病更重要。

一、询问技巧(参考书目:《中小学心理咨询手册》主编:史彩娥)

(一)咨询师导入语:

1、明确求助者想要解决的问题。有的来访者会直接诉说自己的烦恼,但愿解决的问题,但是有的不懂得该说什么,从哪里说起;有的沉默寡言。对于沉默寡言者或者不懂得该说什么的来访者,咨询师能够这样引导:“碰到什么问题了?”“你能告诉我你想解决什么问题吗?”“你但愿我在哪方面帮你的忙?”对于说话缺少中心、诉说内容过于繁琐的来访者,咨询师能够这样询问:“你现在最想解决什么问题?”对于说不清晰问题的来访者,能够这样询问:“你的意思是--------(运用简述语义的技术)”“你能把问题说得更具体某些吗?”

(二)询问的内容

1、What发生了什么事情?要理解事情发生的细节。

2、When,什么时候发生的?要懂得事情发生的时间,是过去的某个时期,还是现在。这样的事情与否发生过,次数多少?状况如何?

3、Where,在哪里发生?事情发生的地点,或者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发生的?恐惧症:教室,学校,外面;强迫洗手,

4、Why,为什么会发生?因素何在?有什么直接因素和间接因素?表层因素是什么?深层因素是什么?中学生不乐意上学,怎么让孩子上学?表层因素。真实因素,孩子不肯上辅导班,父亲打了一巴掌。小学生不肯上学,由于父母闹离婚。或者被老师处罚,或者被同窗欺负。网瘾背后有一种问题家庭;老师叫家长。肚子疼,表面手淫到站,深层事内心的见解。不喜欢性生活,小时受过创伤。女生恐惧学校,特别男生交往不自然,中学时期被男同窗排挤过。每年到某个时期发作抑郁症,由于失去了女儿或者丈夫。

5、Which,与哪些人有关?事情往往与别人有关,或父母家人、或朋友恋人、或同事领导、或同窗老师等,他们与求助者的关系如何?

6、How,事情是如何演变的?事情发生后,来访者都采用了哪些办法?情绪、行为如何反映,有无得到外界的支持与协助?事情发展至今,有了如何的变化?成果如何?

7、年纪特性。由于小朋友不善于描述心理感受,不会像成人那样来谈论心理问题,他们喜欢游戏,经常会边玩边谈;(小学男生多动。玩老师的手机游戏女生);与青少年的交谈应注意与他们建立平等和谐的关系,态度应友善温和,关注他们的感受和喜好,重视青少年的现实生活。老年人的会谈应充足尊重他们,交流的重心在现在和过去,由于老人喜欢谈过去,回想美妙的往事。老人的心理问题多与缺少关心、照顾、乐趣、孤单、丧失等有关,要多予以对应的心理支持。老人的个性已经定型,不要试图去变化他们的个性,要安排他们丰富的生活,当他们忙起来的时候,许多问题都迎刃而解。

8、性格特性。对于不同性格的人,要讲究说话方式。对于被动性格的人,多让对方说话;对于依赖性格者,发现他依赖的方面,应当及时指出来,并提示立即变化。不适宜过分迁就或提供较多的支持;对于容易受暗示者,语言要明确坚定;对于性格内向拘谨者或者抑郁特性者,语调要温和,充满着关心、理解、激励与支持。对于敏感多疑者,交谈要诚恳;对于强迫个性者,叙述要严密,推理要合乎逻辑。

9、问题特性。不同的心理问题需要不同的交谈方式,如,受委屈、受压抑的人,多倾听,让他们尽情宣泄;由于不自信求助者,多激励;对于严重心理问题者,要让他们明白这些问题很常见,通过辅导能够康复,让他们对康复怀有但愿。对于处在危机状态的人,态度要从容,语言要必定,办法要果断等。对于问题多而复杂者,先征求对方意见但愿首先解决哪个问题?

10、文化特性。人的心理行为少数民族问题。习惯,不适应、恋爱等。

以上资料都是比较重要的,由于咨询时间有限。要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较多的信息,就要注意如何询问、提高问话技巧。如能把这个过程变成来访者自己倾诉的过程,就会减少一问一答,求助者被动叙述的现象,使这一过程变成有助人效果的活动。

7.系统脱敏技术系统脱敏技术涉及三个环节:学会放松、建立恐惧事件层级表和行为咨询。具体操作技术以下:

第一种环节:学会放松

1、放松的条件规定

①环境规定:房间内规定安静整洁,空气清新,光线柔和,无干扰。

②声音规定:咨询员的语调低沉,指导语轻柔、宁静、吐字清晰,发音精确,句与句之间略有停止。

③放松准备:让来访者靠在沙发上,尽量坐的舒适,轻轻闭上眼睛,脑子里排斥杂念,情绪稳定,用心体验放松的感觉。

④来访者的衣着宽松、坐姿舒适、闭上双眼;

⑤来访者放松时规定做到:脑子里尽量不要有杂念;但凡肌肉紧张时呼气,放松时吸气;用心体会肌肉紧张与放松的不同感觉。告诉来访者:这种体验越深刻,咨询效果也越好。

初次作松弛训练,有的来访者可能会说自己的脑子里尚有杂念排除不掉。咨询员告诉对方这是正常现象,不必介意,坚持做几次就能够了。

2、放松技术

①放松训练的普通注意事项

▪做好放松训练前的准备工作。准备工作最佳能寻找一处安静的场合(以单人房间为宜)配备一把舒适的椅子(以单人沙发为宜)。若这些物质条件不含有,运用自己的卧室和床铺也能够。放松前要松开紧身衣服和妨碍练习的饰物等,减少外界刺激。

▪形成一种舒适的姿势。基本规定是减少肌肉的支撑力,轻松地坐在一张单人沙发里,双臂和手平放在沙发扶手之上,双腿自然前伸,头与上身轻轻靠在沙发后背上。

▪整个放松过程中要注意力集中,脑子里不要有杂念。

▪整个放松过程中要认真体会紧张与放松的不同感觉,这种感觉越明显,放松的效果也越好。

▪合理安排时间。开始时,最佳每天2次,每次15~30分钟,最适宜的是早、晚各1次。务必做到持之以恒,坚持训练。

②放松训练的具体环节遵照由下至上的原则,从脚趾肌肉放松开始到面部肌肉放松结束。肌肉紧张时屏气,放松时呼气。

(下面要配有图画,人物演示)

▪脚趾肌肉放松:将双脚趾缓慢向上用力弯曲,同时两踝与腿部不要移动。持续1分钟后逐步放松。放松时注意体验与肌肉紧张时不同的感觉。20秒后,做相反动作,将双脚趾缓慢向下用力弯,保持10秒钟。

▪小腿肌肉放松:将双脚向后上方朝膝盖方向用力弯曲,以使小腿肌肉紧张。10秒后放松,20秒后做相反动作。

▪大腿肌肉放松:绷紧双腿,使双脚后跟离开地面,持续10秒。放松20秒后,双腿伸直并紧双膝,保持10秒后放松。

▪臀部肌肉放松:将两半臀部用力夹紧,尽量提高到骨盆位置,10秒后放松。▪腹部肌肉放松:高抬双腿以紧张腹部肌肉,同时胸部压低,10秒后放松。体会由紧张到放松过程腹部的变化感觉。

▪胸部肌肉放松:双肩向前并拢,使胸部四周肌肉紧张,体验紧张的感觉,10秒后放松。体会胸部舒适,轻松的感觉。

▪背部肌肉放松:用力向后弯曲背部,努力使胸部和腹部突出,形成拱状,10秒后放松。20秒后,往背后扩双肩,使双肩尽量合拢以紧张其上背肌肉群。保持10秒后放松。

▪肩部肌肉放松:双臂外伸悬浮于沙发两侧扶手上方,竭力使两肩向耳朵方向上提,10秒后放松。注意体验发热和沉重的放松感觉。20秒后做下一种动作。

▪臂部肌肉放松:双手平放于沙发扶手上,掌心向上,紧握拳头,使双手和双前臂肌肉紧张。10秒钟后放松。接下来将以前臂处弯曲,使双臂的二头肌紧张,10秒后放松。

▪颈部肌肉放松:将头用力下弯,以使下巴抵住胸部,保持10秒后放松。注意体验放松时的感觉。

头部肌肉放松:

▪紧皱额头,紧闭上双眼,像愤怒时的动作似的,保持姿势10秒后放松;

▪紧闭双唇,使唇部肌肉和脸颊部肌肉紧张。保持姿势10秒后放松

这是放松训练的全过程。应当注意的是,放松前的紧张动作是为了体验放松的感觉,这种感觉越强,记忆就越牢固。当感觉清晰地铭刻于记忆中或时间紧时,便可去掉紧张部分而只做放松部分。放松训练对于缓和紧张和焦虑,消除恐惧症状,促成主动的心理状态,有重要作用。焦虑患者能够从中得到明显的收益。

现在假定来访者已做完了全部放松环节,开始进入放松状态。

第二个环节:建立恐惧(或焦虑)的等级层次

1、找出全部使来访者感到恐惧(或焦虑)的事件,并报告出对每一事件他感到恐惧的主观程度。尽量量化。能够这样描述:

02510

心情安静轻度恐惧中度恐惧高度恐惧极度恐惧

2、将来访者报告出的恐惧(或焦虑)按等级程度有小至大次序排列。例如,有一考试焦虑的学生惧怕考试的主观等级的最后排列见表4—1。普通所建立的等级层次以6---10个为宜。

表4-1一种考试焦虑学生的焦虑等级层次

事件焦虑等级

①考前一周想到考试时2

②考试前一天晚上想到考试时3

③走在去考场的路上4

④在考场外等待时6

⑤碰到难题不会做时7

⑥看到有人提前交卷时。8

1、2两步工作可作为作业由来访者自己回去做;再次见面时,咨询员要认真检查,注意等级分数的排列状况。

3、系统脱敏环节

▪想象脱敏

当已完全放松时,开始想象“焦虑等级”中的第一级情境。由咨询员作口头描述,让来访者进行想象。从等级层次中最低的一种恐惧(焦虑)事件开始。如前面我们所举的例子中可从考前一周的事件想象起,事先告诉对方,当他能清晰的想象此事时,便伸出右(左)手指向咨询者示意一下后,让来访者保持这一想象中的场景30秒左右。

想象要尽量生动、逼真、夸张,也能够尽情发明。例如:想想自己紧张得四肢发抖,也听不清老师授课了,全体同窗都在看自己发抖,告诉来访者事实上并没有这样严重,但是想象时能够把问题夸张某些。

当想象结束时,注意肌肉放松状况,若有紧张现象发生,就再次进行放松。交替进行想象和放松,直到此种想象情境不再引发肌肉紧张为止。至此第一步已经顺利完毕,即已用松弛反映战胜了第一级焦虑反映。

下面就能够进入第二个等级了。开始想象“焦虑等级”中的第二种情境。按前面所述程序,检查此时肌肉是紧张还是放松,若有部分肌肉仍未放松,再想象,再放松……直至第二种情境的想象,不会引发肌肉紧张,达成完全放松为止。接下来,进入第三种情境的想象……想象要如临其境。依这类推,想象中无论出现什么样的情境,也能做到快速放松,此时你就能够排除焦虑带来的干扰了

▪评定焦虑程度。让来访者报告此时感觉到的主观恐惧(焦虑)的等级分数。并及时统计下来。

▪重复上述环节,想象的时间每一次可比上一次略有延长,直至来访者对此事件不再感到焦虑或恐惧为止。然后再对下一种事件进行同样的脱敏训练。

▪一次脱敏1—2个事件为宜。

▪如果有的来访者报告说,自己想象不出来,或者想象没什么感觉时,能够采用实地脱敏法。如:与人交往恐惧,直接接触恐惧的人,逐步增多次数。问题严重的来访者,开始时要有咨询员或家人陪伴,后来再规定自己独立去做。

4、运用系统脱敏法的规定

(1)协助来访者树立咨询的信心,让其懂得只要来访者主动配合,效果会很明显;

(2)在引发焦虑的刺激出现或存在时,规定来访者不要回避焦虑情境,这一点对咨询的效果起核心的作用;

(3)每次咨询后,咨询员要与来访者进行讨论,对来访者出现的新行为加以必定和赞扬,以强化来访者的行为变化。

系统脱敏疗法(systematicdesensitization)

系统脱敏疗法又称交互克制法,运用这种办法重要是诱导求治者缓慢地暴露出造成神经症焦虑的情境,并通过心理的放松状态来对抗这种焦虑情绪,从而达成消除神经症焦虑习惯的目的。系统脱敏疗法是由美国学者沃尔帕创立和发展的。沃尔帕认为,人和动物的肌肉放松状态与焦虑情绪状态,是一种对抗过程,一种状态的出现必然会对另一种状态起制作用。例如,在全身肌肉放松状态下的肌体,多种生理生化反映指标,如呼吸、心率、血压、肌电、皮电等生理反映指标,都会体现出同焦虑状态下完全相反的变化。这就是交互克制作用。并且,能够与焦虑状态有交互克制作用的反映不仅是肌肉放松,即使进食活动也能克制焦虑反映。根据这一原理,在心理治疗时便应从能引发个体较低程度的焦虑或恐怖反映的刺激物开始进行治疗。一旦某个刺激不会再引发求治者焦虑和恐怖反映时,施治者便可向处在放松状态的求治者呈现另一种比前一刺激略强一点的刺激。如果一种刺激所引发的焦虑或恐怖状态在求治者所能忍受的范畴之内,通过多次重复的呈现,他便不再会对该刺激感到焦虑和恐怖,治疗目的也就达成了。这就是系统脱敏疗法的治疗原理。

类似系统脱敏疗法的心理治疗办法在中国古代也有运用。据《儒门事亲》载:王德新的妻子旅途中,在旅舍的楼上住宿,夜逢盗贼烧房子,因受惊而堕下床来。自此后来,每听到声响,便会受惊昏倒不省人事。家人也只得蹑足而行,不敢冒然弄出声响,逾年不愈。医师戴人诊疗后既让二侍女执其两手,按于高椅之上,在面前放一张小桌几。戴人说:“娘子,请看这木头!”便猛击桌,其妇大惊。戴人说:“我用木头击桌,有何可惊呢?”妇人吓后稍显安定,戴人又击桌,惊已显然减缓。又过一会儿,连击三五次,又用木杖击门,又暗中令人击背后的窗子。妇人慢慢从惊恐中安定下来。晚上又叫击其卧房的门窗,接连数日,从天黑直到天亮,一、二月后,虽听雷鸣也不惊恐了。

采用系统脱敏疗法进行治疗应涉及三个环节:

(1)建立恐怖或焦虑的等级层次,这是进行系统脱敏疗法的根据和主攻主向;

(2)进行放松训练;

(3)规定求治者在放松的状况下,按某一恐怖或焦虑的等级层次进行脱敏治疗。

1、建立恐怖或焦虑的等级层次。这一步包含两项内容:

(1)找出全部使求治者感到恐怖或焦虑的事件,并报告出对每一事件他感到恐怖或焦虑的主观程度,这种主观程度可用主观感觉尺度来度量。这种尺度为0~100,普通分为10个等级,单位为sud。

(2)将求治者报告出的恐怖或焦虑事件按等级程度由小到大的次序排列。下表是一位胆怯考试的学生的主观等级的最后排列示例。

表一种胆怯考试的学生胆怯的等级层次

序例事件Sud

1考前一周想到考试时20

2考试前一种晚上想到考试时25

3走在去考场的路上时30

4在考场外等待时50

5进入考场60

6第一遍看考试卷子时70

7和其别人一起坐在考场中想着不能不进行的考试时80

以上两步工作也可作为作业由求治者自己独自去做,但再次治疗时,施治者一定要认真检查,注意等级排列的状况。

2、放松训练。普通需要6—10次练习,每次历时半小时,每天1至2次,以达成全身肌肉能够快速进入松驰状态为合格。

3、分级脱敏练习。在完毕以上两项工作之后,即进入系统脱敏练习。系统脱敏在求治者完全放松的状态下进行,这一过程分为三个环节进行:

(1)放松。具体放松办法与技术参见本章“放松疗法”。

(2)想象脱敏训练。由施治者做口头描述,并规定对方在能清晰地想象此事时,便伸出一种手指头来表达。然后,让求治者保持这一想象中的场景30秒钟左右。想象训练普通在安静的环境中进行,想象规定生动逼真,像演员同样进入角色,不允许有回避停止行为产生,普通忍耐一小时左右视为有效。实在无法忍耐而出现严重恐惧时,采用放松疗法对抗,直达成到最高级的恐怖事件的情景也不出现惊恐反映或反映轻微而能忍耐为止。一次想象训练不超出4个等级,如果在某一级训练中仍出现较强的情绪反映,则应降级重新训练,直至完全适度。

(3)实地适应训练。这是治疗的核心环节,也是从最低档到最高级,逐级训练,以达成心理适应。普通均重复多次,直到情绪反映完全消除,方进入下一等级。每七天治疗1至2次,每次30分钟左右。例如对一种过分胆怯猫的人,在治疗中,便先让她看猫的照片,谈猫的事情;等到看惯了,不胆怯了,再让她接触形象逼真的玩具猫,再让她靠近笼子里的猫,接着慢慢伸手去摸,最后去抱猫,逐步除去怕猫的情感反映。

8.激励技术1、什么是激励

激励是增进双方进一步交谈的最有效的办法。激励不仅仅是用语言,某些非语言的动作如点头、微笑、手势等,都能激励当事人继续说下去;沉默随着着非语言也是一种激励;另外,重述当事人谈话中的核心字,再配合说话或问话的声调,更能激励或引导对方继续或转变谈话的主题,由于对核心字的选择,会引导谈话的方向。若把当事人所陈说或体现的感受,用简短的词句重述,也有较好激励的作用。例如“你真的很不容易”,“因此你很难过”等。这些简短的反映,由于同感当事人的感受,使当事人受到支持,因而激励作用极大。最直接的激励作用是直接体现自己对来访者的见解。

2、激励技巧示例

案例1:如一种来访者的重要症状是:头痛、失眠、人际交往紧张、人多的场合头发懵、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症状已经持续数年,对自己低评价,家长也经常指责她。第一次来咨询时,正好在办公楼下看见咨询员提个电脑,她就说:“我帮你提吧,老师”。尚有几次类似这样的体现。咨询过程中,咨询员及时把她这一体现指出来,告诉她在人际交往的礼仪方面,思维敏捷等方面体现还是很杰出的(这一点是她不懂得的优点。更重要的是在指责中长这样大的她,极少被人观赏过,。

案例2:尚有一种人际交往恐惧症患者(高三学生),不懂得如何与人交往,更不懂得在人面前都说些什么,即使简朴的交往语言也很难张口。根据他的状况,咨询时,我布置其中的一项作业给他,但愿下次找个话题和老师交谈3分钟。成果发现他说话时语言顺畅流利,目光看着老师交流,还随着着手势。从他的体现来看,他含有语言体现这个能力。但是,他这一能力,自己察觉不到。此时,就需要老师说出来对他的观察:“这不是说得挺好吗?体现流利,简要扼要,还能眼睛看着老师说话,看来,你是含有这个能力的呀”(激励)。听到老师这样说,他立即就精神了,说:“事实上,我的能力并不差,我就是胆怯不敢说,”。

案例3:大学生恐惧症患者。结束咨询下楼时,灯光坏了。楼道比较黑,他懂得用打火机点着说:老师,慢一点。

运用语言的激励,普通是咨询员在咨询过程中观察到的来访者体现出来的好行为。通过来访者的诉说,把所看到的对方好的体现及时反馈给他。咨询员及时指出来对方的这一好行为,来访者就会感受深刻,并认同咨询员的激励。如,一来访者始终埋怨是她的父母造就了她的问题,但是,说起她的家庭时,又为自己父母为家里的生活操劳而感到不安,为自己不能帮上父母的忙而自责。此时,咨询员就能够直接指出她对父母孝顺、关心的一面。有的来访者心理障碍持续数年,即使父母不理解,自己也不接纳自己。但是,来访者历来不去解释自己有着严重的心理问题,还忍受着心理上的折磨,听从父母的指挥,帮父母做家务。此时,咨询员能够这样说:“真难为你了,你这样痛苦,还坚持做事情,为父母分担家务,你真得很不容易”。

激励这一技巧对全部的来访者来说非常重要,由于几乎全部的来访者都对自己低评价,大部分在生活中极少享有到激励。激励本身能减轻来访者的心理压力,放松他们的心情。

9.引导技术引导技巧有激励沟通的功效,也与发问的技巧亲密有关,由于激励与问答都在引导沟通的进行。引导即使是整个咨询过程中惯用的技巧,但在咨询早期最能协助当事人的语言体现。Datterson&Welfel(1994)认为引导是咨询员所做评定的反馈,即评定如何与当事人的经验做进一步的接触。

引导方式普通有下列3种:

1、间接引导

即引发当事人的话题。在咨询开始时,间接引导就像是一种邀请,但愿当事人说出他的求助目的和困扰他的问题。这种引导普通是以简朴的问话开始。例如“你想跟我谈些什么?”“你找我咨询但愿解决什么问题?”“你的意思是……”等。间接的引导旨在示意当事人阐明他的需要,有助于咨询员理解他的想法和感受。因此,引导要有一定的目的和方向。

2、直接引导

就是针对主题,激励当事人做进一步的探讨,澄清或表明所说的。有时它含有某种程度上的提示,如提示他多谈谈有关的人、事或某种观念及某种情境的细节。如:“说一说你的孩子多动症有哪些具体的体现?”“学生和你意见不一致的时候,你都有哪些想法和行为?”“你说他的行为严重,规定开除,说一说他违反了学校的那一条规则?”直接引导有助于咨询员对的的诊疗和当事人对自己问题的澄清和理解。

3、集中引导

有时当事人的话题容易漫无目的,这就需要咨询员抓住他谈话的主题,集中在一种方面。如当事人谈到师生关系,讲了许多他老师的事情,咨询员可引导他集中于他对老师的感受。问他现在对老师有何感受,如“老师当众批评学生时,你的心情如何?你会做什么,如果当众批评你,你会怎么办?”探讨他现在的行为与改善师生关系与否一致等。如“你们对教师故意见,就在课堂上起哄,这种办法老师能接受吗?是不是最佳的办法?尚有无其它更加好的方法?”引发他作重点探讨。其目的在于减少来访者话题的繁琐和漫无边际,而导向对重要问题的探讨。10.解释技术1、什么是解释?

解释是咨询员根据来访者过去的成长经历,运用某一种理论对来访者现在的症状、内心冲突、想法、情感、行为等提供解释,从而使来访者从一种新的、更全方面的角度来重新面对自己的困扰、自己的周边环境以及自己,并借助于新的观念、系统化的思想来加深理解本身的行为、思想和情感,产生领悟,提高认识,缓和压力,增进变化。

解释是中一项非常重要的认知技术,心理咨询中经常使用。由于许多来访者(特别是大、中学生)问题的形成因素之一,就是对自己成长中的某些生理心理变化和有关方面的知识不懂造成的,正由于如此,许多来访者由开始轻微的困惑、压力最后形成严重的心理问题。因此,针对由此困惑形成心理问题的来访者的解释就显得非常重要。通过解释,来访者开始接受他们自己,焦虑、羞耻感、压力开始减轻。来访者认识到问题产生的本源后来,对方就能够逐步变化不合理信念,并以健康的方式去应对。

2、解释的注意事项:

(1)咨询员在解释时,首先要理解状况,把握精确;

(2)要理解对方的性格特点和生活背景以及问题的形成因素;然后拟定在何时、运用何种理论,怎么解释效果更加好。

(3)解释要考虑对方的文化背景。对于来访者文化水平较高者,解释时能够内容深某些、系统全方面某些;对于理解能力不够好、文化水平较低者,解释应注意少用专业术语,多打比方,多举例子,这样,更容易为来访者所接受。

3、解释技术运用示例

案例1:

许多有恐惧症的来访者共有的问题是:认为自己上课余光总能看到旁边的同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