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讲义-2024届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1页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讲义-2024届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2页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讲义-2024届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3页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讲义-2024届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4页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讲义-2024届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单元特征】先秦时期(远古时期至公元前【单元特征】先秦时期(远古时期至公元前221年),是中华文明的勃兴阶段。经历了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再到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前220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时期,也是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阶段。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知识梳理\自修笔记解决基本知识问题知识点1石器时代(人类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x1)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1.旧石器时代(原始社会因石器制作技术不同而被区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1)典型代表:距今约170万年的元谋人,距今约70万至20万年的北京人。【图说历史】中国早期文明分布广泛(主要集中在大江大河流域),多元(分布广泛、各具特色)一体(相互融合影响)、中原核心、源远流长(2)生产生活:使用打制石器,从事渔猎和采集,已经学会用火(火的使用,是人类x2,并与动物区别开,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过着群居生活,晚期发【图说历史】中国早期文明分布广泛(主要集中在大江大河流域),多元(分布广泛、各具特色)一体(相互融合影响)、中原核心、源远流长2.新石器时代(1)时间:距今约1万年前。(2)生产生活:使用磨制石器,开始从事原始农业,饲养家畜,生活逐渐稳定。(3)典型代表时期典型文化地域特征距今约7000至5000年前仰韶文化黄河中游彩绘陶器、栽培粟大汶口文化黄河下游私有制、阶级分化河姆渡文化长江下游种植水稻、养蚕缫丝距今约5000年(新时期时代晚期)龙山文化黄河流域黑陶红山文化辽河上游玉器、祭坛、神庙良渚文化长江下游【由题证史】(山东合格考)距今约1【由题证史】(山东合格考)距今约1万年,中国进入新石器时代。下列属于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的是()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蓝田人遗址 D.龙山文化(1)原始人群:人类社会发展的第一个阶段。(2)母系氏族社会:旧石器时代晚期出现;生产力水平低下,成员共同劳动、共享成果。父系氏族社会:新石器时代晚期出现;父权制取代母权制,形成较大【历史解释】私有制出现带来怎样的社会变化提示:私有制的出现和发展,不仅促进了生产发展,还导致了父权制确立,氏族制度瓦解,加速了阶级的形成,为文明到来开拓了道路。而且,也为后来的剥削制度奠定了最早的基础。部落甚至部落联盟;私有制【历史解释】私有制出现带来怎样的社会变化提示:私有制的出现和发展,不仅促进了生产发展,还导致了父权制确立,氏族制度瓦解,加速了阶级的形成,为文明到来开拓了道路。而且,也为后来的剥削制度奠定了最早的基础。)产生,阶级分化日益明显;氏族战争争夺财富和权力,将迈入阶级社会的门槛知识点2从部落到国家(国家是文明社会的概括……国家形成的标志为:一是阶级的存在,二是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的设立。——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1.三皇五帝的传说(部落)(1)三皇时代:时代较早,神话色彩浓重。(2)五帝事迹:黄帝联合炎帝,结成炎黄部落联盟,被后世共尊为华夏始祖。尧根据推举和考察,确定继承部落联盟首领的人选,称为“禅让”。(禅让制:指统治者把首领之位让给别人,“禅”意为“在祖宗面前大力推荐”,“让”指“让出帝位”)2.夏朝的建立(国家)(1)建立: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禹死后,其子启继位,世袭制(王位世袭制:国家王位由一个x4的制度)代替了禅让制(禅让制:“公天下”x5“”;世袭制:“”“普天之下莫非王土”)。(2)文化遗存:河南洛阳偃师二里头遗址。(3)统治:夏王是最高统治者,称为“后”;中央设机构与职官;聚族而居,分直接和间接统治。知识点3商和西周1.商朝(1)建立:约公元前1600年,商部族首领汤推翻了夏朝,建立商朝。(2)文化---“甲骨文”:河南安阳殷墟遗址出土大批刻有文字的龟甲、兽骨。这些文字被称为甲骨文(中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主要是商人刻写的占卜记录。甲骨文是一种成熟的文字,经历了长时间演变。(3)经济--青铜器:造型雄奇,纹饰华丽。(4)政治①商朝国家机构更加完善:商王是最高统治者,商王之下设有尹及各类事务官。②实行内外服制:内服指商王直接控制的王畿地区,外服指商王间接控制的方国和部族。2.西周建立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史称西周。政治制度:分封制、宗法制①概况:实行分封制与宗法制(权力分配:分封制-政治生活X6-天下归周;权力继承:宗法制-家庭生活-天下归宗),史称“封建亲戚,以蕃屏周”,形成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金字塔型的等级结构。②影响: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政治统治;二者相互补充,解决了统治阶级内部在权力和财产分配方面的冲突与矛盾。灭亡【历史解释】分封制与宗法制如何相互补充,相辅相成?提示:(1)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表现。在家族内就是宗法制,上升到国家就是分封制。严格等级,家国一体、互为表里。(2)分封制是对权力的分配,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体现;宗法制规定了分配的原则,是维系分封制的内核(血缘)纽带。公元前841年,“国人暴动”,周厉王出逃,由大臣召公、周公共同执政,史称共和行政【历史解释】分封制与宗法制如何相互补充,相辅相成?提示:(1)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表现。在家族内就是宗法制,上升到国家就是分封制。严格等级,家国一体、互为表里。(2)分封制是对权力的分配,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体现;宗法制规定了分配的原则,是维系分封制的内核(血缘)纽带。【思维导图】【思维导图】(1)总体特征:商和西周是我国奴隶制社会经济发展并走向繁荣的时期。(2)农业:农业是主要生产部门,使用木、石、骨、蚌等工具,青铜农具极少。实行奴隶主土地国有制,井田制(井田制下,土地名义上归国家(周王)所有,受封诸侯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实则土地被受封诸侯占有,井田制下“地”与“权”并未合一)是土地经营的基本方式(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孟子·滕文公上》)。(3)手工业:青铜铸造是手工业生产中的主要部门,青铜器种类繁多,劳动人民创造了灿烂的青铜文化。考向一先秦时期中华文明起源与传承【史论精讲】一、中华文明起源的特点1.中华文明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具有鲜明的本土特点,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2.中华文明的起源如同满天星斗,八方雄起,百花齐放、多元并进,而后又汇聚于中原黄河流域,形成以中原地区为中心的多元一体化格局。3.中华文明的发展在不同区域是不平衡的,这种不平衡性导致了不同区域间的相互交流、相互融合,是中华文明产生汇聚和向一体发展的动力因素。4.中华文明是兼容并蓄的,不仅各主要史前文化区之间彼此吸收各自长处,交流日益深入,而且中华文明在形成过程中还吸收周边地区先进文化因素,造就了中华文化的丰富与长久生命力,使中华文明成为世界古代文明中唯一没有中断而发展至今的伟大文明。二、先秦时期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表现【典例互证】1.(2021·广东高考)今河南平顶山应国墓地、陕西长安张家坡及普渡村墓地等处出土了一批具有长江中下游风格的西周青铜器。这说明西周时期(黄河流域出土了一批具有长江流域风格的青铜器,说明不同地区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的差异)A.中原文化向周边传播B.各诸侯国维护周礼C.宗法制度分崩离析D.南北文化相互交流【举一反三】(2021·菏泽模拟)据今约5000年前,长江流域下游、黄河流域、北方辽河流域分别出现良渚文化、龙山文化和红山文化。它们各具特色,又交流借鉴,都出土了精美的玉器,出现了较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这反映了中华文明早于世界其他地区的文明 B.中华文明起源呈现多元一体的特点C.中华文明起源的时期是夏商周时期 D.当时出现玉礼器为代表的礼乐制度2、(2021·浙江高考)周王将子弟、功臣和臣服的先代贵族分封于各地,“制其畿疆而沟封之”,封国成为王朝的屏障。对此制度解读正确的是(分封制下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人口权、土地权)A.周王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B.诸侯在封国享有世袭统治权C.血缘关系是分封的唯一依据D.维持了周朝四百余年的统治【举一反三】(2022·银川模拟)周灭商之后,将王室、功臣和先代贵族分封各地。主要封国分布如图。据此可知,分封制()A.标志着中国由此进入文明时代 B.推动了周文化的传播C.建立了中央集权体制 D.华夏认同观念在西周逐渐形成考向二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特征【史论精讲】一、古代中国早期国家的特征1.政治:神权与王权紧密结合。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将国家权力和家庭关系结合起来,形成“家国一体”的政治结构。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地方管理比较松散。维持着世卿世禄制度,国家官职仍由氏族贵族世代承袭。尚未有成熟的常备兵制度,王朝的军队由各部落军队组成。尚未出现真正固定的成文法,国家法律制度尚未健全。2.经济:进入青铜时代,但生产力水平尚属低下,生产工具仍主要是木石工具。集体劳动。已经出现了奴隶制。贵族和平民是社会两大基本对立的阶级。3.思想:呈现出较浓厚的鬼神迷信与原始宗教色彩。统治阶级中占主导地位的是民本思想。二、商周制度对民族传统文化思想的影响制度利弊影响宗法制度使传统文化形成严格的伦理范式,“忠”“孝”观念深入民心。造就重视家庭建设、尊老爱幼、夫妻相敬、和睦相处等社会公德。形成“国”与“家”不可分的意识,造就一批批爱国忠孝之士。男尊女卑、等级贵贱;过分强调家庭本位,重视私德,而忽视公共道德;任人唯亲,忽视法治;“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盲目排外心理。分封制度推动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天下一家的民族认同及文化心理的认同。商汤“仁德治国”及分封制成为儒家思想的政治渊源。强调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隐含着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典例互证】1.(2021·全国乙卷)西周分封制下,周天子与诸侯国君将包括土地及人口的采邑赐给卿、大夫作为世禄。西周中期以后,贵族所获采邑越来越多,到春秋时期,有的诸侯国一个大夫的采邑就多达数十个(春秋时期出现了铁农具,导致生产力大大提高,所以诸侯国的采邑能够经营得很好)。这说明A.土地国有制度废除B.分封体制不断强化C.诸侯国君权力巩固D.社会生产持续发展【举一反三】(2023·泰安检测)梁启超认为:“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革命之一的周朝革命,打破黄帝、尧、舜以来部落政治的局面。”周朝打破了“部落政治”的举措是A.实行分封制 B.实行宗法制C.实行禅让制 D.实行郡县制2.(2021•湖南高考)有学者对《诗经》风、雅、颂的时代与内容进行考察,其发现如下表所示:多数诗篇的形成时代整体上对“天”的态度《周颂》西周初年颂天《大雅》西周中期至西周晚期疑天《小雅》西周晚期至东周初年骂天《国风》西周末年至春秋中叶不理天据此可知,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从材料可以看出,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人们对于天的观念逐步淡化)A.天子权威不断强化B.天道观持续衰落C.人文意识逐渐增强D.人性论走向成熟【举一反三】(2023·潍坊模拟)《尚书》保存了是西周初期的一些重要史料,其中有“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欲至万年惟王,子子孙孙永保民”的记载。这反映了A.儒家思想已经形成 B.王权与神权相结合C.民本思想历史悠久 D.“天人合一”学说3.(2017.4·浙江高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除了军事与经济资源的互为挹注,这些封君与周王室之间,也依仗宗族纽带,用祖先崇拜的繁缛礼仪,以朝贡、觐见、馈赠、通婚、封赏…………不断加强亲戚之间的关系。……亲缘网络的伦理要求,是敦睦亲戚的孝道。于是,周人统治的机制,取得了道德的意义。——许倬云《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材料二我将我享(祭献),维羊维牛,维天其右(保佑)之。仪式刑(效法)文王之典,日靖四方。伊嘏(伟大)文王,既右飨(祭献)之。我其夙夜,畏天之威,于时保之。——《诗经·周颂·我将》(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周人统治的机制”是什么?概括这种机制在当时的积极作用。(2)结合所学,概括材料二《周颂·我将》所蕴涵的主要意义,综括指出材料一、二所反映的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对点演练\精练模拟解决学与考结合问题1.(2022·广东联考)2020年5月,巩义“河洛古国”重大考古成果发布。在这处距今5300年前后的仰韶文化中晚期巨型聚落遗址中,出土器物包含许多其他文化因子:如折腹鼎、背壶具备山东大汶口文化特征,陶器组合中出现的大量双腹器属于长江流域屈家岭文化因素等。这体现了()A.最早的国家正式形成B.贫富分化开始出现C.中原已进入青铜时代D.中华文明多元一体2.(2023·山东联考)据《史记.五帝本纪》记载,传说中的五帝嬗递和尧舜禹的禅让都是纯粹出于公心,即所谓“公天下”;禹传启,把原属于部族内部的传递,变为父子相传,古人谓之“家天下”。出现这种变化的根源是A.王权神秘色彩的强化 B.继承人的品德优良C.家国同构观念的萌生 D.社会生产力的发展3.周武王病死后,成王年幼,武王弟周公旦辅政,“封建亲戚,以藩屏周”。据此可知,周公推行分封制的主要目的是A进行有效统治 B.推翻商朝政权C.发展西周经济 D.扩大周朝疆域4.据《礼记·礼运》记载,在“天下为公,选贤与能”的“大同”社会之后,社会进入“小康”之世,其基本特点是“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这表明“小康”之世A.具有浓厚血缘色彩 B.是历史倒退的体现C.开始出现分封制 D.阶级矛盾变尖锐5.(2023·营口模拟)文化是以一个中心点,逐渐向各方面发展。西周以前的文明,还是限于一个小区域之内,东周时则以各强国和文化发达的地方为多。这反映当时A.文化的扩张与认同 B.国家的统一C.分封制的盛行 D.民族的隔阂6.商内服成员主要由居住于王畿地区的商王同姓或异姓姻亲氏族组成,而西周自建立便对王室及同姓子弟等进行分封,使之到远离王畿的地方“以藩屏周”,又在王畿地区分封了一批功臣、同姓及异姓诸侯。据材料可知()A.周强化对统治中心的控制B.周宗族聚居状态逐渐被打破C.周王室血缘观念逐渐淡化D.周实行分封与内外服相结合答案部分知识梳理\自修笔记x1是否会制造和使用工具x2学会支配自然力x3社会生产力x4家族世代承袭x5“天下为公”“天下为家”x6等级化政治化考向突破\讲练结合考向一1.D【解析】题干信息:西周时期黄河流域出土了一批具有长江流域风格的青铜器。这说明不同地区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的差异,进一步推理可知,西周实行的分封制推动了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形成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格局,故选D项;材料强调的是周边文化向中原地区的传播,排除A项;只从“应国”一个国家无法得出“各诸侯国”都维护周礼的普遍性结论,排除B项;宗法制度崩溃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并且青铜器一般是礼乐制度的象征,和宗法制度关系不大,排除C项。【举一反三】B【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中华文明的起源在长江流域下游、黄河流域、北方辽河流域都有出现,且各具特色,又交流借鉴。这反映出中华文明起源呈现多元一体的特点,故B正确;材料中没有世界其他地区文明的信息,不能得出中华文明早于世界其他文明,故A错误;材料不能明确得出中华文明起源的时期是夏商周时期,故C错误;“精美的玉器”不一定是玉礼器,故D错误。2.B【解析】分封制下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人口权、土地权,对周天子定期朝贡与述职并提供军赋和力役,故选B项;西周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排除A项;分封制的对象主要分为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排除C项;周朝存在时间是前1046年一前256年,统治791年,排除D项。【举一反三】B【解析】根据材料“周灭商之后,将王室、功臣和先代贵族分封各地”及图示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分封制之下扩大了周朝的疆域,同时西周的文化传播到边远地区,有利于推动周文化的传播,B项正确;周代分封建制并不是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排除A项;分封制之下并没有中央集权,排除C项;华夏认同观念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的,排除D项。考向二1.D【解析】分封制下,贵族所获采邑越来越多,到春秋时期出现了铁农具,导致生产力大大提高,所以诸侯国的采邑能够经营得很好,故选D项;土地国有制是在战国时期在一些诸侯国被废除的,而且题干仅提到了采邑数量的增多,没有提及所有制的改变,排除A项;分封制在春秋时期开始逐步瓦解,而不是不断强化,排除B项;题干强调的是诸侯国大夫的采邑越来越多,实力逐渐增强,将会危及诸侯国君权力,所以诸侯国君权力巩固是不符合史实的,排除C项。【举一反三】A【解析】解题时紧扣题干中关键信息“周朝”“部落政治”等,据此可知应该是西周时期的地方政治制度,据此可知应该是分封制的推行,取代了原来禅让制下的局面,故A项正确,C项排除;宗法制是西周时期权力划分的原则,不属于地方制度,故B项排除,实行郡县制在春秋战国时期,而不是西周时期,故D项排除。2.C【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人们对于天的观念逐步淡化,即从歌颂天到不理天,反映出人的作用在不断增强,即人文意识不断增强,故选C项;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天子权威呈现不断衰落的趋势,排除A项;天道观,即关于世界本原的观点,围绕着对天以及天人关系的不同理解而展开辩论,排除B项;人性论通常指撇开人的社会性和阶级性去解释人的共同本质的观点或学说,排除D项。【举一反三】C【解析】材料“不要只从水中察看,应当从民情上察看”“想要万年称王,世世代代安民,养民”说的是重视黎民,故选C项;儒家思想形成于春秋战国,排除A项;王权与神权结合是商朝政治制度的特点,并且题干也未表达,排除B项;人与自然和谐是道家思想与题干西周初期民本思想的主旨不符,排除D项。3.【解析】(1)第一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周人统治的机制是分封制和宗法制;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宗法制和分封制的积极作用是稳定统治秩序,维护政治联系。(2)第一小问,据材料二“伊嘏(伟大)文王,既右飨(祭献)之。我其夙夜,畏天之威,于时保之。”得出歌颂了文王的功德;第二小问,结合材料一、二,得出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神权与王权相结合。【答案】(1)机制:分封制和宗法制。作用:稳定政治秩序;维护政治联系。(2)意义:以乐歌形式歌颂周文王的功德。特点: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神权与王权相结合。对点演练\精练模拟1.D【解析】仰韶文化中包含山东大汶口文化、长江流域屈家岭文化因素,说明多元文化在长期交流互动中相互促进、取长补短、兼收并蓄,反映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故选D项;距今5300年前后的仰韶文化时期,国家还没有形成,约公元前2070年,我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夏朝建立,排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