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纲要(第二章)_第1页
中国近现代纲要(第二章)_第2页
中国近现代纲要(第二章)_第3页
中国近现代纲要(第二章)_第4页
中国近现代纲要(第二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第一节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农民阶级)第二节洋务运动的兴衰(地主阶级洋务派)

第三节维新运动的兴起和夭折(资产阶级维新派)第一节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一、太平天国农民战争二、农民斗争的意义和局限一、太平天国农民战争1金田起义、太平天国的建立(1)背景(2)金田起义1851(3)太平天国建立政权1853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背景◆社会经济危机◆鸦片战争的影响◆自然灾害◆西方思想的影响(洪秀全)洪秀全背景:洪秀全,1814年生,广东人。出身客家,家境贫寒,7岁被送入私塾读书,曾4次应试,均名落孙山。在应试过程中,偶遇一位身穿明朝服装的西方传教士带了一名翻译进行传教活动,当时称为“讲街书”。之后,又遇到此位传教士,并得到了一部对洪秀全一生发生重大影响的书——《劝世良言》。受其影响,洪秀全声称自己是上帝的次子、耶稣的弟弟,创立拜上帝会,广招信徒。当时广西地瘠民贫,连年灾荒,饥民处处,到金田起义时,在广西共吸纳了信徒一万余人。著作:《原道醒世训》 《原道觉世训》 《原道救世歌》

教义:拜上帝、人人平等天下一家、共享太平打倒“阎罗妖”

理论基础:西方基督教 农民平均主义中国儒家大同思想

洪秀全(1814-1864)洪秀全故居金田起义1851

1851年1月,洪秀全率拜上帝教教众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随后,太平军从广西经湖南、湖北、江西、安徽,一直打到江苏,席卷6省。1853年3月,占领南京,定为首都,改名天京。正式宣告太平天国农民政权的建立。建立政权:

1853年,定都南京,改名为天京。封王:

前期:5东王:杨秀清,西王:萧朝贵,南王:冯云山北王:韦昌辉,翼王:石达开。

后期:8干王:洪仁玕,英王:陈玉成,忠王:李秀成

遵王:赖文光,扶王:陈德才,启王:梁成富

文王:蓝朝柱,燕王:秦日纲

杨秀清1853年太平天国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是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农民革命的纲领,又是太平天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建国制度和政策。土地分配原则:“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

“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分配方式:以户为单位,不分男女,

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产品分配原则:“天下人人不受私,

物物归上主”方法: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圣库。《天朝田亩制度》洪仁轩——1859《资政新篇》(1)内容: 政治——法治 经济——发展资本主义 文教——新式学堂、医院等(2)核心思想:发展资本主义,富国强民。(3)意义与局限性:中国近代史第一个具有鲜明资本主义色彩的社会发展方案。但它不是农民战争实践的直接产物;迫于形势也没有实施。

3从天京事变到太平天国败亡(1)天京事变1956年9月发生了内部自相残杀的天京事变。东王杨秀清、北王韦昌辉先后被杀。翼王石达开率部出走败亡。严重影响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局面。(2)天平天国失败1864年6月洪秀全拒绝李秀成的“让城别走”另寻新根据地建议,坚持死守天京,不久病故。7月,天京被湘军攻破,太平天国起义失败。二、农民斗争的意义和局限1意义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提出《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在19世纪中叶的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中,时间最久、规模最大、影响最深。2失败的原因内在: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无法从根本上提出完整的、正确的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自身腐败现象的滋长;宗派内斗、腐败享乐;无法正确的对待儒学;盲目崇拜拜上帝会;外部:封建势力和资本—帝国主义的镇压

洪秀全的错误:1.定都天京后,封建意识与日俱增,等级观念、享乐思想尤其突出。洪秀全在天王府深居简出,严重脱离将士群众。在太平天国革命政权向一个新的封建王朝政权蜕变的过程中,洪秀全起了特别恶劣的带头作用。思想作风上的质变,使其愈往后,则更多地像一个封建帝王。天京内讧就是领导集团内部这种封建思想发展的必然结果。

2.太平天国后期,为防大权旁落,洪秀全一反前期用人路线而“用人唯亲”,形成一个排斥异姓的洪氏集团,使得后期政治日益腐败,给太平天国内部带来致命危机。洪秀全大封王爵,根本不问才德、功劳,亲戚、广东同乡或捐有钱粮者,都可以封王。封王人数竟达到2700人以上。造成后期天国朝政混乱、吏治败坏、军事削弱的局面。

3.洪秀全晚年,不仅思想狭隘保守,而且陷入了宗教迷信的可悲泥潭。

第二节洋务运动一、背景1、洋务运动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在内忧外患的双重打击下,清政府(地主阶层)进行的自救活动。

慈禧和奕一、洋务事业的兴办1洋务派:代表人物:中央:恭亲王奕;地方:曾国藩(汉族,道光18年进士,湘军领导人)

李鸿章(曾国藩的门生,汉族,道光27年进士,淮军领导人,清朝后期的实力派)

张之洞(汉族,同治2年进士,号称「香帅」)

左宗棠(曾国藩的属下,汉族地主,率领军队收复新疆)

沈葆桢(曾国藩的属下,进士出身,接替左宗棠创设福建船政,任南洋大臣)

崇厚(满洲贵族)

唐廷枢

曾国藩

李鸿章

张之洞左宗棠观点:利用资本主义发展工商业的手段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2兴办洋务事业的目的:镇压农民起义发展本集团的政治、经济、军事实力3指导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4内容:近代企业(军用工业、民用企业)、新式海陆军、新式学堂理论基础-中体西用林则徐、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1861冯桂芬《校邠庐抗议》:“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1895沈毓桂《万国公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张之洞《劝学篇》,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上升为理论体系并付之实践。洋务运动兴起的标志是1861年总理衙门的设立。创办近代军事工业4、主要内容主要军事工业自强时间军事工业名称创办人1861安庆内军械所曾国藩1865江南制造总局李鸿章1866福州船政局左宗棠1867天津机器局崇厚1893湖北枪炮厂张之洞创办民用工业轮船招商局求富

时间民用工业名称创办人备注1872上海轮船招商局李鸿章中国近代第一家轮船公司1877兰州制呢局左宗棠第一家机器毛纺织厂1878开平矿务局李鸿章第一家机器采煤企业1880天津电报局李鸿章中国近代第一条陆路电线1890汉阳铁厂张之洞中国近代第一个近代化钢铁工业1893湖北织布局张之洞筹建新式陆海军陆军:1853年,曾国藩“湘军”

1862年,李鸿章“淮军”

1866年,奕的直隶六军海军:1875,李鸿章-北洋水师沈葆桢-南洋水师

1879,左宗棠-福建水师

1885,海军衙门,醇亲王、李鸿章

创办新式学堂创办时间学堂名称类别1862京师同文馆外语1863上海广方言馆外语1866福州船政学堂军事1880天津水师学堂军事1885天津武备学堂军事1876福州电气学塾科技1880天津电报学堂科技京师大学堂首任总教习丁韪良与大学堂全体教职工的合影京师大学堂足球队

向西方国家派遣留学生

1872-1875年,派出4批留美幼童120名

1874-1894年,派出3批留欧学生留学生中的不少人,如詹天佑、严复等,学到西方先进文化,在以后中国的政治、军事、外交和经济文化活动中发挥了积极作用。5、洋务运动的失败

清政府败于甲午中日战争,北洋舰队全军覆灭,宣告洋务运动破产。失败原因:1、帝国主义的压制破坏,不愿意中国真正富强。2、封建顽固派的反对和阻挠。3、洋务派本身的封建性、依附性(对外国具有依赖性)和腐朽性(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4、中体西用指导思想的局限。6.历史作用与评价

洋务运动虽然失败了,但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开创了中国近代教育事业;传统的重农抑商观念受到冲击。

第一,洋务运动是近代中国人探索国家出路的一次尝试,是地主阶级的自强、自救运动。第二,洋务运动创办的军事工业和海陆军,一定程度上抵御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推进了中国国防和军队的近代化。第三,创办的民族工业,刺激和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催生了中国的工人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第四,新式学堂的建立,派遣留学生、翻译西方著作,促进了西学东渐,起到了开通风气、传播知识的作用。第三节戊戌维新运动

一、社会背景

1、甲午战争的失败和《马关条约》的签订

2、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康有为:“瓜分豆剖,渐露机牙……且恐皇上与诸臣求为长安布衣而不可得矣。”

3、民族资本主义得到相当的发展

4、早期维新思想的产生与发展

19世纪60、70年代19世纪90年代末西方资产阶级思想传入中国资本主义产生早期维新思想

代表人物:王韬、郑观应、马建忠等政治进行革新,实行君主立宪制度经济发展民族工业,和外国进行商战文化兴办学校,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鸦片战争后林则徐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动摇了封建统治者恪守祖训、反对变法的理论基础。利用孔子的权威为变法寻找历史根据。二、维新思想的传播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梁启超<<变法通议>>谭嗣同

三、维新派的活动

1.向皇帝上书:1895年“公车上书”

2.著书立说。《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变法通议》、《仁学》等

3.著作介绍外国变法经验:《日本变政考》《俄罗斯大彼得变政记》4.组织学会:强学会、南学会、保国会

5.设立学堂:万木草堂、时务学堂

6.创办报刊:中外纪闻、时务报、国闻报

7.发动论战论战焦点:论战实质:论战地位:要不要变法要不要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要不要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资本主义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的正面交锋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维新派与顽固派的论战四、百日维新1898年1月,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

大集群臣,革旧维新设对策所,广征贤才开制度局,重定章程6月11日,光绪“明定国是”诏,宣布变法9月5日,提拔谭嗣同、杨锐、刘光第、林旭为四品军机章京9月21日,戊戌政变,慈禧垂帘听政9月28日,“戊戌六君子”被杀,失败戊戌六君子(谭嗣同、康广仁、林旭、杨深秀、杨锐、刘光第)“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不有死者,无以召后起…类别作用局限性政治方面经济方面文教方面军事方面有利于资产阶级(尤其具有维新思想的人)参政、精简机构,提高效率

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有利于增加财政收入

有利于增强军事实力,挽救民族危亡有利于西学的传播有利于培养新式人才

没有涉及实行君主立宪等政治主张没有触动封建土地所有制

变法的作用和局限性1、客观原因顽固势力过于强大,保守派反对2、主观原因:资产阶级改良派弱小和软弱,缺乏斗争的经验和勇气,脱离人民群众,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五、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1)不敢否定封建主义,不敢触动封建社会的根基(2)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本质认识不足,对他们存在着幻想。(3)惧怕人民群众,脱离人民群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