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突破:专题2 文言文阅读_第1页
中考语文突破:专题2 文言文阅读_第2页
中考语文突破:专题2 文言文阅读_第3页
中考语文突破:专题2 文言文阅读_第4页
中考语文突破:专题2 文言文阅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件需用office2010及以上版本打开,如果您的电脑是office2007及以下版本或者WPS软件,可能会出现公式不可编辑或者有不同程度的动版。软件使用编辑修改本课件全文均可单击鼠标右键对内容进行编辑修改。课件说明学科特色公式由公式编辑器制作,可单击鼠标右键对公式进行修改。显示说明如您在使用过程中遇到公式不显示或者字体乱码的情况,可能是因为您的电脑缺少对应字体,请打开网页下载。第三部分古诗文积累与阅读教材同步复习专题二文言文阅读一、(2022•贵阳)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10分)竹赋①[宋代]王炎晦叔读书南斋之上。路折西南,万竹苍然。其偃蹇②挫折者,如忠臣节士赴患难而不辞。其婵娟萧爽者,如慈孙孝子侍父祖而不违。其挺拔雄劲者,气毅色严,又如侠客与勇夫。其孤高介特③者,格清貌古,又如骚人与臞④儒。予虽朝夕吟啸于其下,曾无以名其美而状其奇。然泛观宇宙之中,万物均函育于一气,而有刚柔坚脆之不齐:荣者必悴,盛者必衰,实繁者易剥⑤,色丽者早萎。惟松柏之有心及竹箭之有筠⑥,足以阅寒暑而贯四时。春日载阳,竹于是时清而不腴;冬日祁⑦寒,竹于是时秀而不癯。今而后见其含德之有常,特操之不移。【注释】①选自《双溪类稿》,有删节。赋:古代的一种文体。王炎,南宋人,字晦叔,一字晦仲,号双溪。文中“晦叔”指作者自己。②偃蹇(jiǎn):弯曲的样子。③介特:孤高,不随流俗。④臞(qú):同“癯”,清瘦。⑤剥:脱落。⑥筠(yún):竹子的青皮。⑦祁:盛,大。1.下列选项均为选文所写内容,其中用来与竹子对比的一项是

(

)A.挫折者

萧爽者

雄劲者

介特者B.忠臣

节士

慈孙

孝子C.侠客

勇夫

骚人

臞儒D.荣者

盛者

实繁者

色丽者【解析】根据“荣者必悴,盛者必衰,实繁者易剥,色丽者早萎。惟松柏之有心及竹箭之有筠,足以阅寒暑而贯四时”可知,作者用“荣者”“盛者”“实繁者”“色丽者”与竹子对比。故选D项。D2.文章先写竹子多样的外形,后写竹子不变的内质。请摘录文中最能概括竹子精神品质的两个短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含德之有常特操之不移3.下列与“晦叔读书南斋之上”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一致的一项是

(

)A.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范仲淹《岳阳楼记》)B.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司马迁《陈涉世家》)C.久之,目似瞑,意暇甚(蒲松龄《狼》)D.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二则》)【解析】“晦叔读书南斋之上”中的“之”与A项中的“之”均为助词,译为“的”。B项中的“之”是动词,译为“往,到”;C项中的“之”是助词,补足音节,不译;D项中的“之”是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A二、(2021•贵阳)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10分)贵州通志(节选)①

贵州,山川形胜,则复岭密箐②,迅流急湍,非有平原广泽之沃衍③也。虽僻在西南一隅,然东楚、西滇、南粤、北蜀,不与外夷接壤,固居然腹里之地也。前代皆羁縻④勿绝,至明始置郡县。大约山势峭削,少平原广野之观,水流急湍,无舟楫灌注之利。师旅官吏之经费,多仰给于邻境。然大定、南笼扼云南之咽喉,铜仁、思州踞湖南之腰膂,思南、遵义为四川之辅车⑤,都匀、黎平处粤西⑥之肘腋,少有不靖⑦,不免有震邻之虞⑧。则物力虽瘠薄,而形势固居要害矣。自有明隆庆时,易程番府为贵阳,遂为省会之首郡。南南笼,西安顺,北遵义,东连平越、都匀,地处十三郡之中。而贵山北峙,南明东环,灵秀亦甲于诸郡。【注释】①选自《乾隆贵州通志》。志,是一种史书。②箐(qìnɡ):山间的大竹林。③衍:平坦之地。④羁縻(mí):古代朝廷对地方的笼络控制。⑤辅车:辅为颊骨,车为牙床。⑥粤西:广西。⑦靖:安宁。⑧虞:忧患。1.选文中,大定、南笼、思州、平越均为古代地名。请根据选文内容判断,下面示意图中ABCD四个位置,思州最可能在

(

)注:图片仅为示意图,不是当时的实际地图。【解析】题目要求找出思州的位置,选文中关于思州的句子是“铜仁、思州踞湖南之腰膂,思南、遵义为四川之辅车”,也就是说“思州”占据的是湖南腰臀的位置,“思南”在靠近四川的位置。观察地图可以发现,D靠近湖南,C靠近四川,因而D是思州的位置。故选D项。D2.请摘录选文中概述贵州地理位置优势的两处文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固居然腹里之地也。②形势固居要害矣。3.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一致的一项是

(

)A.则复岭密箐不敢出一言以复(宋濂《送东阳马生序》)B.前代皆羁縻勿绝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陶渊明《桃花源记》)

C.易程番府为贵阳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列子•愚公移山》)

D.地处十三郡之中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纪昀《河中石兽》)

C【解析】A项中的“复”,前者为形容词,译为“繁复”,后者为动词,译为“答复、回复”;B项中的“绝”,前者为动词,译为“断、断绝”,后者译为“隔绝的”;C项中的“易”,都是动词,译为“代替、替换”;D项中的“之”,前者为结构助词,译为“的”,后者为代词,代指这件事。三、(2020•贵阳)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10分)小港渡者[清]周容庚寅冬,予自小港欲入蛟川城,命小奚①以木简束书②从。时西日沉山,晚烟萦树,望城二里许,因问渡者:“尚可得南门开否?”

渡者熟视小奚,应曰:“徐行之,尚开也;速进,则阖③。”予愠为戏,趋行。及半,小奚仆④,束断书崩,啼未即起,理书就束。而前门已牡下⑤矣。予爽然⑥,思渡者言近道。天下之以躁急自败,穷暮无所归宿者,其犹是也夫,其犹是也夫!【注释】①奚:书童。②木简束书:旧时一部书包括多册,上下各放一块木简,再用带子捆扎。③阖(hé):关闭。④仆:跌倒。⑤牡下:城门锁上了。牡,钥匙。⑥爽然:……1.文章叙述了作者从小港到蛟川城的过程,下列选项不符合文章内容的一项是

(

)【解析】结合原文的“予愠为戏,趋行”可知,“我”听了渡者的一番话语后,以为他是拿“我”开玩笑,心里很生气,就快步赶路。故C项理解有误。C2.“渡者熟视小奚”这句话蕴含了丰富信息,下列选项最不符合前后文逻辑的一项是

(

)A.渡者可能观察到小奚怒气冲冲B.渡者可能观察到书籍比较沉重C.渡者可能观察到小奚年纪较小D.渡者善于观察并有丰富的经验【解析】“小奚怒气冲冲”在文中并无体现。故A项错误。A3.文章注释⑥“爽然”有两种解释,一种是

“后悔的样子”,另一种是“豁然开朗的样子”。你认为哪一种解释更合理?请根据全文内容阐述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示例:豁然开朗的样子。“思渡者言近道”中“思”表现作者在错过进城时间后,冷静思考渡者的提醒及事情的前因后果,豁然开朗,悟出“下之以躁急自败”(欲速则不达)的道理,最后发出由衷的感叹。4.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一致的一项是

()A.徐行之

徐以杓酌油沥之(欧阳修《卖油翁》)B.命小奚以木简束书从固以怪之矣(司马迁《陈涉世家》)C.因问渡者罔不因势象形(魏学洢《核舟记》)D.而前门已牡下矣

是亦不可以已乎(《孟子•鱼我所欲也》)A【解析】A项中的两个“徐”都译为“慢慢地”;B项中的两个“以”,前者译为“用”,后者同“已”,译为“已经”;C项中的两个“因”,前者译为“于是”,后者译为“顺着、就着”;D项中的两个“已”,前者译为“已经”,后者译为“停止”。四、(2022•六盘水)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10分)黔游日记(节选)[明]徐霞客初三日饭后辞影修。遂下山。十里,北过赵官屯,十里,东北过南板桥,七里,抵普安演武场。由其西横岭西度,一里,望三一溪①北来,有崖当其南,知洞在是矣。遂下,则洞门北向迎溪,土人以此为水洞,以其上有佛者为干洞。洞前一巨石界立门中,门分为二,路由东下,水由西入。入洞之中,则扩然无间,水循洞西,路循洞东,分道同趋,南向十余丈,渐昏黑矣。忽转而东,水循洞北,路循洞南,其东遂穹②然大辟③,遥望其内,光影陆离,波响腾沸,而行处犹暗暗也。盖其洞可入处已分三层,其外入之门为一层,则明而较低;其内辟之奥为一层,则明而弥峻;当内外转接处为一层,则暗而中坼④,稍束⑤如门,高穹如桥,耸豁不如内层,低垂不如外层,而独界其中,内外回眺,双明炯然。【注释】①三一溪:溪水名。②穹:高、大。③辟:开阔。④坼(chè):裂开、分开。⑤束:狭窄。1.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解析】C项中的“巨石立在洞门里面”表述错误。根据选文中“洞前一巨石界立门中,门分为二”可知,巨石立在洞口中央,把洞口一分为二,并非在“洞门里面”。C2.请你从选文中找出体现洞内奇特之处的两个文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光影陆离,波响腾沸。暗而中坼,稍束如门,高穹如桥。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水循洞西请循其本(《庄子•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B.则明而弥峻清荣峻茂(郦道元《三峡》)C.则扩然无间然则北通巫峡(范仲淹《岳阳楼记》)D.其外入之门为一层其如土石何(《列子•愚公移山》)【解析】A项中的“循”,前者译为“顺着”,后者译为“追溯”;B项中的两个“峻”均译为“高峻”;C项中的“然”,前者表状态,可不译,后者译为“这样”;D项中的“其”,前者译为“那”,后者是助词,用在“如……何”前面加强反问语气。B五、(2022•毕节)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14分)

【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礼记•礼运》)【乙】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权(称量),然后知轻重;度(测量),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王请度之。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然后快于心与?(《孟子•梁惠王》)1.解释加点词的意思。①讲信修睦

____________②男有分,女有归

____________③今恩足以及禽兽

____________④王请度之____________培养职分,职守推及,达到考虑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①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权(称量),然后知轻重;度(测量),然后知长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道实行的时候,天下为所有人共有。称一称,才能知道轻重;量一量,才能知道长短。3.【甲】文说“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用【乙】文的话说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中国古代的“行大道”,是指哪三个方面内容?孟子认为古人“过人”之处是什么?请分别用原文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①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②善推其所为。1.考查形式:①2019~2022年贵阳考查课外单篇阅读;②2022年毕节、黔东南、铜仁、安顺考查课内外对比阅读。2.考查题型:主要涉及选择题和简答题(含填空题)。3.具体考点:①贵州各地文言文阅读常考考点有词语理解(2022年贵阳仅考查虚词)、把握文章内容、对比理解等;②毕节、安顺、黔东南、黔西南等地区还考查文言断句、拓展探究、表现手法等。4.考查主题:托物言志、山水游记、叙事说理、读书学习、议论抒怀、讽谏劝说等。1.课内迁移法。将考查的文言实词与课内学过的该词的意思相联系,将课内学过的该词的词义代入语境中检验。如“晦叔读书南斋之上”(2022•贵阳)中的“之”同“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中的“之”用法和意义相同,翻译为“助词,的”。考点一

词语理解(每年必考)2.语境推断法。即解释文言词语时,联系上下文语境,推断词语含义。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朝”,在“朝服衣冠”中意为“早晨”;在“入朝见威王”中意为“朝廷”。3.组词推断法。将文言文中的单音节词语组成现代汉语中的多音节词语,然后根据具体语境确定词语的含义。如“东连平越、都匀”(2021•贵阳)中的“东”可组词为东方、东面……再结合句意,不难推断出“东面”这一意思。4.代入检验法。当遇到选择文言词语意义和用法一致的题目时,若选项中的语句为课内+课外,可先判断课内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再将其代入同选项的课外语句。若代入翻译有误,即可排除,再在其余选项进行选择。如2022年铜仁卷第6题的B项“皆以美于徐公”中的“以”翻译为“认为”,再将其意思代入“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发现翻译不通顺,故可排除B项。5.联想成语法。许多成语中包含着大量的文言词汇,可以用熟知的成语来推断文言词语的意思。如《送东阳马生序》中的“录毕,走送之”中的“走”,可联系成语“奔走相告”“走马观花”,理解为“跑”的意思。

针对训练1.(2022•浙江金华改编)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卢重斋遗事[明]叶盛中书舍人卢儒字为己,号重斋,昆山人。博学能文善笔札。文学韩柳书法欧颜。自负甚高,诚亦时流罕及。或请文稿,曰:“吾有腹稿耳。吾昔备顾问翰林,一日上促《雪赋》急,诸公未即就,小子一扫,萧状元见之,吐舌走去。”其文今多不传。然其为人,颇类迂僻。陈孟东①者招饮,入门偶见胡仲子②文一册,席间饮食外,手读此文不已,不与众接一谈,虽诮之,不复顾也。一日,乡显宦往候之,读书阁中,久不出。其子侄请之至再,曰:“客候久矣。”遽答之曰:“尔何知彼曾读何书来③!”(选自《水东日记》)【注释】①陈孟东:陈皞,遍读群经。②胡仲子:胡翰,浙江金华人,著有《胡仲子集》。③来:句尾语气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咧”。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或请文稿或异二者之为B.然其为人

吴广以为然C.手读此文不已

惧其不已也D.不复顾也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解析】A项中的“或”,前者译为“有人”,后者译为“或许、也许”,表示委婉的语气;B项中的“然”,前者译为“然而”,后者译为“对,正确”;C项中的“已”均译为“停止”;D项中的“顾”,前者译为“看”,后者译为“拜访”。C考向一文意辨析与推断(2021、2020)1.梳理全文,把握整体。先通读全文,理解文章大意,明确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前因后果及作者的看法,进而全面把握文章的框架与主旨。2.锁定区域,准确筛选。审清题意和要求,把握题干中的提示性词语,确定答题区域。考点二

把握文章内容(每年必考)3.抓住重点,仔细分辨(文意辨析题)。找到有效信息后,将选项与原文要点一一对应,琢磨内容要点,看选项与题意是否吻合。对文章的分析必须综合全文,结合文章主旨,理清因果关系。4.明确关系,准确推断(内容推断题)。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须明确选项内容与文章的内在关系;进行内容推断时不能脱离原文,推断的结果一定是能在原文中找到事实根据或在文中有伏笔或铺垫的内容。如2021年贵阳卷第16题要求推断思州的地理位置,根据文中“铜仁、思州踞湖南之腰膂(大意为“铜仁、思州占据着湖南的腰臀的位置”),再根据示意图中标识的地名综合比对,即可判断。

针对训练2.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数峰亭记(节选)[清]戴名世出大门,循墙而东,有平岗,尽处土隆然而高。盖屋面西南,而此地面西北,于是西北诸峰,尽效于襟袖之间。其上有古松数十株,皆如虬龙,他杂树亦颇多有。且有隙地稍低,余欲凿池蓄鱼种莲,植垂柳数十株于池畔。池之东北,仍有隙地,可以种竹千个。松之下筑一亭,而远山如屏,列于其前,于是名亭曰“数峰”,盖此亭原为西北数峰而筑也。计凿池构亭种竹之费,不下数十金,而余力不能也,姑预名之,以待诸异日。下图A、B、C、D四个位置,数峰亭最可能修在哪一处?请根据文章内容推断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数峰亭最有可能修在A处。根据文中“松之下筑一亭”的描述可知,数峰亭在松树下,而图中A、B、C、D四处,只有A处位于松树下。考向二内容提取与概括(5年5考)1.整体把握文意。在阅读时注意理清文章写了什么内容:写人叙事类文章的内容概括,主要把握“谁在干什么”;写景类文章则应把握景物的特点。2.审题干,明确范围。先阅读题干,看题干的提问针对选文的什么内容,再在文中画出关键词、句。3.结合语境,联系上下文。将问题放在全文的范围之内,明确题干的问题是否与文章主旨有关。如果有关,就要注意联系主旨来答题。4.合理组织语言。(1)引用原文句子回答;(2)摘录原文关键词语回答;(3)根据选文内容,用自己的话回答。如2022年贵阳卷第17题,要求摘录文中最能概括竹子精神品质的两个短语,可根据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直接摘录原文。

针对训练3.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桑干支水又东流,长津委①浪,通结两湖,东湖西浦,渊潭相接,水至清深,晨凫夕雁,泛滥其上,黛甲素鳞,潜跃其下。俯仰池潭,意深鱼鸟②,所寡惟良木耳。[选自《水经注•儽(lěi)水》,有删减]【注释】①委:弯曲,曲折。②意深鱼鸟:寄深意于鱼鸟,物我交融。短文描绘了两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用自己的话回答)水面开阔、湖水清澈、鱼鸟繁多第一步:找到关键字词,圈词释义。将重点的实词、虚词圈画出来,逐个翻译,保证句中每个词都能与其解释一一对应。考点三

句子翻译(2018)第二步:分析句式,调整语句。1.省略句——翻译时要补充(1)省略主语。如:(渔人)便舍船,从口入。(《桃花源记》)(2)省略谓语或谓语动词。如: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3)省略宾语。如:人不知(之)而不愠。(《〈论语〉十二章》)2.疑问句——疑问语气要翻译出来常以“安”“乎”等疑问词或问号表示。如:安求其能千里也?(《马说》)3.判断句——翻译时加“是”(1)“……者,……也”表判断。如: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邹忌讽齐王纳谏》)(2)副词“乃”“则”表判断。如: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3)动词“为”“是”表判断。如: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陋室铭》)4.倒装句——翻译时要调整语序(1)宾语前置。①疑问代词“孰”“安”充当宾语,如:“吾孰与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正确语序应为“吾与徐公孰美”;②“之”或“是”作宾语前置的标志,如:“何陋之有”(《陋室铭》)的正确语序应为“有何陋之”。(2)状语后置。如:“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的正确语序应为“公与之乘,于长勺战”。(3)主谓倒装。如:“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的正确语序应为“汝之不惠,甚矣”。

针对训练4.(2022•湖北恩施州节选)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湖心亭看雪》

【乙】僧澄波善弈,余命霞裳与之对枰。于是水声、棋声、松声、鸟声,参错并奏。顷之又有曳杖声从云中来者,则老僧怀远抱诗集尺许来索余序。于是吟咏之声,又复大作。天籁人籁,合同而化。不图观瀑之娱,一至于斯,亭之功大矣!(节选自袁枚《峡江寺飞泉亭记》)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于是吟咏之声,又复大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接连下了三天的大雪,湖附近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于是吟诵诗文的声音又大响起来。对比类试题,不管是课内外对比、课内对比还是课外对比,都需要在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遵循“异中求同,同中求异”的原则。“异中求同”即通过比较阅读,抓住重点句段进行甄别、筛选和提炼,找出两文的共同特点,解释一般规律。“同中求异”就是从表象出发,要结合当时的写作背景剖析文章内容,理解各自表达的深层意义,揭示个性特征。解答此类题一般可以采用以下方法:考点四

对比理解(2018)1.阅读文言语段,整体把握文段主要内容。明确文中的“人、事、理”。课外篇目一般与课内篇目在主题和人物等方面有一定的联系。2.认真分析题目要求比较的内容,对比其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反复阅读比较选文,逐句逐段进行内容和写法上的比较,要特别注意找准选文的契合点,主要从内容、思想感情、劝说方式、表现手法等角度切入。3.按照题目要求,将对比的结果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

针对训练5.(2022•湖南郴州改编)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①如是。故有所览辄省记。通籍②后,俸③去书来,落落④大满,素蟫⑤灰丝时蒙卷轴。然后叹借书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节选自袁枚《黄生借书说》)【注释】①切:迫切。②通籍:做官,出仕。③俸:官薪。④落落:堆积的样子。⑤素蟫(yín):书里的蠹(dù)虫。本文的主人公和《送东阳马生序》中的主人公具有怎样相同的品质?请结合文段内容简要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爱好读书。“余幼好书”“余幼时即嗜学”,他们都因家贫只能借书以读,袁枚借书于张氏,宋濂借书于藏书之家。②克服困难,努力读书。袁枚读书迫切,不能借到书,在梦里也想着这件事;宋濂刻苦抄书,即便是天气严寒,手指冻得不能弯曲和伸直时,也不放松抄录书。考点五

拓展探究(全国高频考点)1.议论评价型:解答此类题时,要把握正确的方向,不能违背正确的价值观。在作答时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并能对自己的观点进行简要的阐述。2.启示感悟型:此类题一般以“结合自身经历或现实生活,谈谈读后的启示或收获”等方式命题。解题步骤如下:第一步:读原文。分析原文赞美或宣扬了哪一种人生观、价值观、品质、精神等。第二步:做判断。文中所体现的价值观在当今社会是否值得提倡,若不值得提倡,我们应该如何做。3.建议献策型:此类题目一般是从文段出发,再联系生活实际来谈。首先要通读全文,注意议论、抒情的语句,充分把握内容;然后归纳出文章的中心;最后联系现实生活和自己的学习实际进行论述。

针对训练6.(2022•广西贺州改编)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①者如彼,而卒莫消②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③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节选自苏轼《前赤壁赋》)【注释】①盈虚:盈,指月圆;虚,指月缺。②消:消失。③造物者:自然界,原意指“天”。本文与《记承天寺夜游》都是苏轼写于贬官黄州时期,都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得到的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表现了作者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启示:我们应学习作者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敢于面对困难和挫折,乐观生活,积极进取。1.根据句意断句。首先应通读全文,理清人物、事物等之间的关系。其次,依次解释所断句子中每个词的意思,明确句子大意。最后,可结合现今人们说话停顿的习惯进行断句。考点六

文言断句(2019)2.根据语法结构断句。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情况:(1)主语和谓语之间要停顿。如“滕子京/谪守巴陵郡”中的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