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浆体孔结构与形貌的试验研究_第1页
水泥浆体孔结构与形貌的试验研究_第2页
水泥浆体孔结构与形貌的试验研究_第3页
水泥浆体孔结构与形貌的试验研究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水泥浆体孔结构与形貌的试验研究

0混凝土的渗透率材料的微观结构决定了其宏观行为机制。混凝土从宏观和微观上看都具有多孔的性质,而其孔隙情况由化学和物理的很多方面所决定。孔结构和孔隙率又与其强度和渗透性等有直接的关系。已有文献指出[2~3],混凝土的渗透性是由其微观结构决定的,如混凝土的孔隙率、孔径分布,以及骨料-基体界面区的矿物组成等。一般认为,混凝土的毛细孔越大,其强度越低,渗透性也越大。普通混凝土的界面区疏松多孔,界面区Ca(OH)2富集并取向生长,往往成为各种有害介质侵入其内部的通道,因此对渗透性的影响较大。本文研究了混凝土的微观结构与其渗透性的作用机制,利用压汞试验对不同组分混凝土的孔结构进行了实验分析,并用扫描电镜研究了混凝土的微观形貌,以期利用孔结构参数来评定混凝土渗透性的大小。1混凝土的多孔结构及其渗透功能1.1混凝土渗透率的机理通常,孔结构学研究中将混凝土的孔径大小分为:大孔(>103nm)、毛细孔(102~103nm)、过渡孔(10~100nm)、凝胶孔(<10nm)。也有文献将孔径分为四级:无害孔级、少害孔级、有害孔级和多害孔级,不同孔级的孔对混凝土渗透性的作用是不同的。凝胶孔是凝胶颗粒间互相连同的孔隙,在水泥凝胶中孔隙率约为28%,并与水胶比无关。研究证实,增加132nm以下的孔不会增加混凝土的渗透性。毛细孔的微孔势能明显大于重力场势能,对渗透性的影响较大。通常情况下,毛细孔只能通过凝胶孔相互连接,当孔隙率较高时,毛细孔成为连续的、贯通的网状结构体系。毛细孔的连通性与水化程度和水胶比密切相关,当水泥水化达到某一程度时,混凝土中毛细孔的连通性会减弱到一水不能渗透的临界值。混凝土的渗透性随总孔隙率的增加而提高,但两者之间并不存在简单的函数关系。总孔隙率高的混凝土,渗透性不一定就高,因为孔隙率相同的混凝土可以有不同的孔径分布,而后者对渗透性的影响更显著。混凝土的孔结构和孔分布与渗透性的关系如图1所示。1.2混凝土渗透率分析混凝土是一个复杂的多孔体(组分包括固、液、气三态),其微观结构和矿物成份存在较大的差异和不均匀性,混凝土的渗透性大小因而也呈现出较大的差异。研究表明,混凝土的渗透系数k值的大小受孔结构的影响,典型的混凝土透水性与其孔结构关系的模型如Katz和Thompson方程[7~8]:式中,k为混凝土的渗透系数,lc为混凝土的临界孔径,为混凝土的毛细孔隙率,c为压汞试验测得的临界孔隙率。用k值评定较高水胶比混凝土(W/B>0.4)的渗透性结果很好。当水胶比较低时,混凝土的毛细孔隙率低于临界值,毛细孔被切断,水必须透过凝胶孔渗透,此时凝胶孔控制着混凝土的渗透性,用该式预测的混凝土的渗透性误差可能较大。混凝土孔结构状况也可用电导率的大小来反映,然而,不同混凝土孔溶液的化学成分不同,电导率测量结果并不能反映孔结构状况,必须同时单独测量孔溶液的电导率并对混凝土的实测电导率进行修正,用修正后的相对电导率来评定混凝土的渗透性高低,如下式:式中,K是一项反映混凝土孔结构的综合参数,D和Dp分别为离子在混凝土和孔溶液中的扩散系数,σ和σp分别为混凝土和孔溶液的电导率,两者的比值与混凝土孔结构参数的关系为:式中,τ是孔隙曲率(τ=Lp/L,Lp为沿电流流动方向孔的长度),它反映的是电流通过混凝土中孔隙的曲折程度;ε为孔隙率(ε=Ap/A,Ap为垂直于电流流动方向的孔面积,A为垂直于电流流动方向的混凝土面积)。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Katz和Thompson方程描述了混凝土渗透系数与孔结构的关系,其值的大小由压汞试验获得的混凝土孔结构参数(lc,和c)来确定。用修正后的电导率大小来评定其渗透性,同样基于孔结构参数(τ和ε)与渗透性之间的对应关系。因此,两者都能定量确定混凝土的微观结构与渗透性的关系。2混凝土的微观结构试验2.1试验用细骨料和材料采用32.5R普通硅酸盐水泥,优质低钙粉煤灰。水泥和粉煤灰化学成分的X-射线荧光分析结果见表1。所用细骨料为中河砂,细度模数为2.4,属Ⅲ区。试验共制作了3组砂浆试样,其中试样M1、M2的水胶比分别为0.45和0.55,试样M3掺入20%的粉煤灰等量替代水泥,其水胶比为0.45。试验配合比见表2。标准养护60d后进行压汞试验和扫描电镜试验。2.2混凝土的临界孔径压汞试验(MIP)可以测量混凝土中平均孔径为0.15μm~100μm的孔,试验结果的代表参数包括总孔隙率、最可几孔径、临界孔径、平均孔径等孔结构参数。如前所述,混凝土的总孔隙率与渗透性没有直接的关系,能够反映混凝土孔隙连通性和孔径分布的分别是临界孔径和最可几孔径。试验所得各组混凝土试样的孔径分布微分曲线见图2。微分曲线与横轴包纳的面积表示总孔隙体积,在一定的孔径范围内,曲线峰值越高说明该区间内孔隙总体积越大。微分曲线峰值所对应的孔径即为最可几孔径,其物理意义为:混凝土中小于该孔径则不能形成连通的孔道,也即为出现几率最大的孔径。试样M1、M2和M3的最可几孔径分别为26nm、40nm和17nm。可见混凝土的水胶比从0.45增加到0.55,混凝土的最可几孔径增大了54%,增幅相当明显。掺入20%粉煤灰后混凝土的最可几孔径减小35%,明显使浆体的孔结构网络的连通性变差,对降低混凝土的渗透性是有利的。临界孔径是能够将较大的孔隙连通起来的各孔的最大孔级,为直方图上开始大量增加孔体积处所对应的孔径。图3为水胶比不同的混凝土试样M1和M2养护60d的孔级分布。从总孔隙率来看,水胶比分别为0.45和0.55的混凝土试样M1和M2的累积孔体积分别为0.131ml/g和0.218ml/g,后者的孔体积比前者提高了约70%。而且后者孔径大于100nm的有害孔的数量明显增多。两者的临界孔径分别为40nm和121nm,根据本文前述式(1)的分析,混凝土的渗透系数由临界孔径决定,可见减小水灰比可明显改善混凝土的孔级配,有害孔数量减少,混凝土的孔径分布移向小孔径范围,因此,对混凝土渗透性的影响甚为显著。图4为混凝土试样M1和M3的孔径分布图。由图可见,掺粉煤灰后,虽然总孔隙率降低的幅度不大(累计压入的汞体积从0.131ml/g降至0.124ml/g),但对孔径分布的影响较大,混凝土的临界孔径也减小了,孔径大于100nm的有害孔的相对数量明显减少,孔径被有效的细化。因此,掺入粉煤灰能够显著的降低混凝土的渗透性并提高其耐久性。2.3粉煤灰浆体的微观结构近年来,利用扫描电镜研究混凝土的微观形貌并从微观结构层次揭示材料的性能已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本试验中未掺粉煤灰的试样(M1)以及掺20%粉煤灰的试样(M3)养护60d后的SEM观察结果分别见图5和图6。由图可见,未掺粉煤灰的界面区的孔隙较多,孔径也较大,网络状的水化产物自由生长,结构较疏松[见图5(a)];在浆体-骨料的界面区针棒状的钙矾石(AFt)和片状的Ca(OH)2晶体含量较多,且Ca(OH)2的晶粒较为粗大,并可在图5(b)中的界面区看到尺度大于100nm的毛细孔,这对于提高混凝土的抗渗性是不利的。图6(a)为掺20%粉煤灰后的SEM照片,由图可见,浆体微观结构均匀致密,大孔较少。而未完全水化的球形粉煤灰颗粒可能还具有阻止微裂缝生成的作用。图6(b)中可观察到鱼卵状的粉煤灰空心玻璃微珠,其周围有密实的二次水化产物CSH凝胶生成,而浆体中的Ca(OH)2、AFt和有害孔隙数量明显减少。笔者认为,这是粉煤灰的加入使得试样的矿物组成和密实度得到明显的改善。粉煤灰作为微集料填充在水泥浆的孔结构中,可提高其均匀致密程度。同时,由于粉煤灰的火山灰反应消耗了浆体中易溶、强度低的Ca(OH)2组分,使微观结构变得均匀致密,消除了大孔,尤其是界面区的孔隙数量减少,在宏观性能上显出试样渗透性的降低和耐久性的改善。3粉煤灰的试样微观结构,主要体现(1)混凝土的渗透性由其微观结构特征所决定,压汞试验所得的孔结构参数和混凝土的电导率修正值都能定量地评定混凝土的孔结构参数的作用和渗透性的大小。(2)水胶比的变化对混凝土的孔结构的影响很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