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草船借箭》汇总_第1页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草船借箭》汇总_第2页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草船借箭》汇总_第3页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草船借箭》汇总_第4页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草船借箭》汇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国演义》《三国演义》是我国著名长篇历史小说,是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这部小说写的是三国时期魏、蜀、吴的故事,书中塑造的曹操、孙权、刘备、诸葛亮、张飞、关羽等人物形象,家喻户晓。书中的许多故事,如“桃园三结义”“三顾茅庐”“火烧赤壁”“空城计”,广为流传。作者是元末明初的罗贯中。

《草船借箭》这篇课文是根据《三国演义》的第四十六回的相关内容改编的。资料袋第一页第二页,共44页。

这篇课文讲的是我国著名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当时曹操刚刚打败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认真读读课文,看看草船借箭这件事的起因是什么,经过怎样,结果又如何。弄清“神机妙算”这个词语的意思。

北魏(曹操)打败攻打

西蜀(刘备)联合东吴(周瑜)(诸葛亮)派诸葛亮(鲁肃)第二页第三页,共44页。一、整体感知1.文中写到了哪几个人物?

周瑜诸葛亮鲁肃曹操第三页第四页,共44页。

周瑜:历史上的周瑜“性度恢廓”,谦让服人,有“雅量高致”。刘备称他“文武筹略,万人之英”。孙权则赞他有“王佐之资”。但在《三国演义》中,周瑜成了诸葛亮的垫底人物。写周瑜,是为了抬高诸葛亮。因此,《三国演义》中的周瑜气量狭小,智谋也总是逊诸葛亮一筹,根本不像苏轼所歌颂的周瑜“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千古风流人物”,成了《三国演义》中蒙受最大冤屈的人物。

第四页第五页,共44页。诸葛亮

字孔明,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人。三国蜀汉政治家、军事家。东汉末,隐居邓县隆中(今湖北襄阳西),留心世事,被称为“卧龙”。建安十二年,刘备三顾茅庐,他向刘备提出占据荆(今湖南、湖北)、益(今四川)两州,谋取西南各族统治者的支持,联合孙权,对抗曹操,统一全国的建议,即所谓“隆中对”。从此成为刘备的主要谋士。第五页第六页,共44页。

鲁肃:历史上的鲁肃“虽在军阵,手不释卷”,“思度宏远”,“有过人之明”。他初见孙权,就提出了建国方针:鼎足江东,北拒曹操,待机剿除黄祖,进发刘表,竟长江而有之,然后建号称帝以图天下。这与诸葛亮的《隆中对》有相似之处。曹操大军南征荆州时,孙权部属都主降,唯独鲁肃主张抗曹,劝孙权召回周瑜,共商战守大计。赤壁战后,他又力主扶刘抗曹。在东吴历史上,鲁肃实为诸葛亮式人物,孙权对他也极为欣赏。吴国的建立和发展基本上是按照鲁肃提出的政略、战略方针进行的。但在《三国演义》中,鲁肃成了诸葛亮与周瑜两人智斗的牺牲品,被愚弄、受欺侮的典型。

第六页第七页,共44页。衍生歇后语

草船借箭——满载而归诸葛亮草船借箭——用的是疑兵计诸葛亮草船借箭——神机妙算鲁肃上了孔明的船——糊里糊涂;鲁肃上了孔明的船--错了。草船借箭——有误(雾)草船借箭——曹操多疑草船借箭——机智孔明草船借箭——有借无还第七页第八页,共44页。2.在文中找出“草船借箭”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各在哪几个自然段讲到的?除此还讲到了什麽?第八页第九页,共44页。按事情发展起因(1—2)准备(3—5)经过(6—9)

结果(10)

接受任务借箭准备草船借箭如期交箭第九页第十页,共44页。二、默读交流默读起因部分,请你思考:1、周瑜是怎样“请”诸葛亮商议军事的?他的真正目的是什么,从哪儿看出来?第十页第十一页,共44页。周瑜嫉妒诸葛亮的才能,意欲加害诸葛亮,于是以共商军事,作战急需用箭为名,暗里是设下陷阱,假借“公事”逼迫诸葛亮承担造箭任务。从周瑜不动声色的话中反映出他的险恶用心。第十一页第十二页,共44页。2、诸葛亮为什么不揭穿他,反而接受赶造十万枝箭的任务,并且立下军令状?第十二页第十三页,共44页。一方面诸葛亮顾全大局,为了维护蜀、吴联盟和战胜曹操的十万大军,所以不和周瑜计较。另一方面诸葛亮对于向曹操借箭的计划早就成竹在胸,所以他欣然地立下了周瑜想置他于死地的“军令状”,表现出诸葛亮的足智多谋。第十三页第十四页,共44页。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什么是“军令状”?诸葛亮立下军令状,周瑜为什么高兴?军令状:接受军令后写的保证书,表示如不能完成任务,愿依军法治罪。第十四页第十五页,共44页。“诸葛亮吩咐把二十条船用绳索连接起来,朝北岸开去。”诸葛亮为什么要把船连接起来?“诸葛亮下令……,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诸葛亮为什么下令军士擂鼓呐喊?“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诸葛亮为什么选择大雾漫天的时候去借箭?第十五页第十六页,共44页。1.为了增大受箭面积。2.为了制造进攻的假象。3.为了使敌人不明真相。第十六页第十七页,共44页。“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儿摆开……”“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诸葛亮为什么先下令船头朝西,船尾朝东;然后又下令船头朝东,船尾朝西?第十七页第十八页,共44页。1、两面受箭,接受的箭更多。2、为了撤退的方便,节省时间。第十八页第十九页,共44页。周瑜();“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周瑜()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周瑜()说:“十天造的好吗?”周瑜()说:“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周瑜()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心中暗喜三、分析人物的心理:迫不及待试探威胁明知故问第十九页第二十页,共44页。诸葛亮()“用弓箭最好.”诸葛亮()说;“都督委托,当然办...”诸葛亮()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诸葛亮()说;“只要三天.”诸葛亮()说;“...我愿立军状...”笑了笑

将计就计胸有成竹态度坚决脱口而出第二十页第二十一页,共44页。四、浏览全文请用一个词来概括诸葛亮。神机妙算第二十一页第二十二页,共44页。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第二十二页第二十三页,共44页。神机妙算神机:灵巧的心思达到神奇的程度;妙:巧妙;算:谋划。

神机妙算: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谋划。形容有预见性,善于判断情势,决策高明。第二十三页第二十四页,共44页。思考诸葛亮“草船借箭”的计划为什么能成功?诸葛亮到底神在哪里?妙在何处?他算到了些什么?划出有关的句子来读一读。第二十四页第二十五页,共44页。诸葛亮神机妙算知天文大雾漫天“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体会:诸葛亮早在三天前就已经算准了这场大雾。表现出诸葛亮的胸有成竹、从容不迫和神机妙算。“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第二十五页第二十六页,共44页。

1.“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2.这场大雾,诸葛亮和鲁肃都看到了,请大家体会体会,鲁肃和诸葛亮看到这场大雾各自会是怎样的心情?(鲁肃会感到很吃惊;而诸葛亮则暗自高兴,因为这场大雾是他在三天前就已料到的。)

3.“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的时候,诸葛亮秘密把鲁肃请到船里。”知天文哪儿看出他上知天文?第二十六页第二十七页,共44页。诸葛亮神机妙算懂地理

“天还没亮,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儿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

“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然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体会:诸葛亮考虑周密,算准借箭的位置,并且进行了巧妙的安排。第二十七页第二十八页,共44页。懂地理

◎“諸葛亮吩咐把二十条船用绳索连接起来,朝北岸开去。”◎“天还没有亮,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儿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头,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然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去受箭。讨论:诸葛亮为什么要先船头朝西,船尾朝东,再船头朝东,船尾朝西?

第二十八页第二十九页,共44页。天渐渐亮了,雾还没有散。这时候,船两边的草把子上都插满了箭。诸葛亮吩咐军士齐声高喊“谢谢曹丞相的箭!”接着叫二十条船驶回南岸。曹操知道上了当,可是这边的船顺风顺水,已经飞一样地驶出二十多里,要追也来不及了。

第二十九页第三十页,共44页。诸葛亮神机妙算识人心

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不让他们近前。”体会:诸葛亮料事如神,算准了曹操多疑不敢出兵;识鲁肃忠厚老实,不会将安排告诉周瑜。第三十页第三十一页,共44页。识人心(1)识曹操

◎诸葛亮笑着说:“雾这么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比较句子:诸葛亮笑着说:“雾这么大,曹操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课文中写诸葛亮说话的地方有11处之多,但只有这个地方写到了诸葛亮的笑,他在笑谁?这是一种怎样的笑?(笑曹操的不敢出兵,笑周瑜的自不量力,这是自信的笑,胜利的笑;笑鲁肃的忠厚老实、不知底细,这是幽默的笑,宽厚的笑。)

哪儿看出他算准了曹操不会派兵?第三十一页第三十二页,共44页。识人心(2)、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不让他们近前。”曹操:谨慎多疑第三十二页第三十三页,共44页。(3)识鲁肃诸葛亮明明知道周瑜暗藏杀机,鲁肃又是周瑜的心腹,为何还要请鲁肃帮忙?他不怕鲁肃向周瑜告密吗?请你认真思考体会。第三十三页第三十四页,共44页。五、交流借箭经过连船靠近曹营一字摆开擂鼓呐喊受箭调转船头再受箭谢箭回营第三十四页第三十五页,共44页。

“鲁肃答应了。他不知道诸葛亮借了船有什么用,回来报告周瑜,果然不提借船的事,只说诸葛亮不用竹子、翎毛、胶漆这些材料。”思考:从这句话你了解鲁肃的为人是怎么样的吗?

忠厚守信、顾全大局六、体会句子第三十五页第三十六页,共44页。

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感情目标:“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体会:诸葛亮早在三天前就已经算准了这场大雾。表现出诸葛亮的胸有成竹、从容不迫和神机妙算。

“天还没亮,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儿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然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体会:诸葛亮考虑周密,算准借箭的位置,并且进行了巧妙的安排。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不让他们近前。”体会:诸葛亮料事如神,算准了曹操多疑不敢出兵;识鲁肃忠厚老实,不会将安排告诉周瑜。

懂地理识人心

知天文第三十六页第三十七页,共44页。诸葛亮能成功“借”到箭的原因:诸葛亮成功有四个原因:①熟悉气象。能预测出三天之内必有大雾,归来时顺风顺水,曹军来不及追赶。②熟知地理。能于大雾中把船停在受箭的最佳位置。③擅长识人。了解鲁肃的忠厚。知道他不会泄露借船的机密,深知曹操生性多疑,料定他不敢在没有弄清虚实的情况下轻易出击。④谋划周密。用计巧妙,充分利用了各种有利条件。如安排草船,精心伪装,利用大雾,归来时顺风顺水等。第三十七页第三十八页,共44页。请你概括人物的性格特点。曹操:生性多疑,不睹虚实,不敢轻易出击。写法:人物性格鲜明。周瑜:心胸狭窄,凶狠狡诈,妒能忌贤,不顾抗曹大局,一心想刁难,加害诸葛亮。诸葛亮:顾全大局,豁达大度,足智多谋、才华卓越。鲁肃:忠厚老实,顾全大局。第三十八页第三十九页,共44页。练习:按课文意思填空。周瑜很()诸葛亮的才干,用()来为难诸葛亮。这是草船借箭的()。诸葛亮用()的妙计来对付周瑜的暗算,这是草船借箭的()。诸葛亮如期(),周瑜的阴谋(),这是草船借箭的()。妒忌造十万支箭的任务起因草船借箭经过交箭失败结果七、随堂练习第三十九页第四十页,共44页。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草船借箭>>一课,故事的起因是

.故事的结局是

.(2)周瑜要陷害诸葛亮,要他十天造十万枝箭.诸葛亮却只要

,是因为他

.虽然鲁肃是东吴的大将,但诸葛亮知道

,所以请鲁肃暗中帮忙准备二十条草船.第三天,江上果然

,诸葛亮下令军士先

,然后

是为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