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一单元神奇的机械一、什么叫机械
一、教学目的
过程与办法:
1、能够通过分析、判断那些物品属于机械。
2、能够通过对比,懂得机械能够减少工作难度或省力。
知识与技能:
1、懂得复杂机械是由简朴机械构成的,复杂机械又叫做机器。
2、懂得人类很早就开始制造和使用机械,科学在不停发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机械与我们的生活有着亲密关系。
2、乐意合作与交流。
二、教学准备:教学准备多个简朴的工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谈话:如果院子里有一块几个人都搬不动、很大、很重的石头,想把它移动一下,怎么办?通过学生说出的办法引出本课课题:什么是机械。
(二)学习新课
1、认识机械
(1)当你第一次看到“机械”这个词时,你首先想到了什么?
(2)请同窗以小组讨论的方式,来说一说,你认为的机械有那些?
(3)学生报告,其它同窗能够予以补充。
(4)教师出示简朴工具的实物图片,请学生判断这些工具与否属于机械。
2、指导学生认识机械的含义
(1)学生回答后,教师予以必定。明确以上出示简朴的工具都是机械。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感爱好的简朴工作讨论:这些工具重要是用那些部分在工作,给人们带来了什么方便,并统计报告。
(3)揭示机械的概念,阐明简朴机械与复杂机械的区别与联系。
机械名称
工作部分
带来的方便
3、指导学生认识机械的作用。
(1)用手搬不动的大石头,用木辊能撬动,这阐明机械的什么作用?
(2)以小组为单位,选择教师提供的工具,做使用与不使用机械能对比实验,集合机械给人类带来的益处。(教师要提示学生操作时注意安全,避免发生意外)
讨论:要是没有下面这些机械协助人们工作,将会出现什么状况?
四、介绍古代机械
(1)们看书中几组古代简朴机械图片,解说人类制造、使用机械的悠久历史。
(2)生分析古代工具如何减少工作难度或省力的,感受先人的智慧。
五、布置作业
规定学生运用课余时间,观察或者调查生活中尚有那些物品也属于简朴机械,它们如何方便了我们的生活。2.如何移动重物
教学目的
过程与办法:
·能够收集生活中应用杠杆原理的事例阐明杠杆的作用。
·会做杠杆原理的探究实验,并根据数据对杠杆原理进行解释。
科学知识:
·懂得杠杆是能够围绕固定点转动并提高重物的撬棒。
·懂得使用杠杆时的三种状况:省力、方便、平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喜欢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并从中体验和感受乐趣。
·留心周边事物,关注有关机械的使用和研究。
教学重难点:
做杠杆原理的探究实验,并根据数据对杠杆原理进行解释。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演示实验器材:果糖罐头、螺丝刀、一根比较结实且长的木棍、支撑用的木墩;
分组实验器材:简朴机械实验盒、杠杆尺、铁架台、钩码、弹簧秤等。
2、学生准备:
铅笔、硬币、尺子,生活中惯用的多个工具(剪刀、钳子、镊子、开瓶器等)。
学时安排1学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研究主题
1、谈话:老师需要你们帮我解决一种问题,现在我打不开罐头。你们谁能协助我?
【阐明】起先不提供任何工具,让学生直接用手开;如果打不开,再问学生与否需要什么工具来帮忙。
2、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3、提问:如果现在要你移动的不是罐头的盖子而是一块你根本搬不动的大石头,你怎么办?(学生讨论并发表意见)
4、操作演示后揭示:这种用来撬开或者提高物体的工具叫杠杆,是人们最早使用的最为简朴的机械之一。相传古埃及人就是用这种“棒”搬动巨石,建造了金字塔。
5、谈话:这些“棍”、“棒”有什么特点?它们为什么能产生如此大的力?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种能撬动大石头的装置——杠杆。
二、认识杠杆的构造,探究杠杆的功效
1、谈话:在力的作用下能够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杠杆。因此要构成一种杠杆,必须有哪些材料?
(一种支点和一根能绕支点转动的硬棒。)
2、教师画杠杆的示意图,引导学生结合示意图分析,认识杠杆的支点、动力和阻力等。
3、分组实践操作活动。
⑴规定每个小组有一把尺子、一支铅笔和某些硬币。
⑵把铅笔(支点)放在尺子的中间刻度下方。
⑶在尺子两端各放一枚硬币,观察发现了什么。
⑷指导学生统计他们的观察成果。
⑸预测:如果在尺子一端的一枚硬币上再加一枚,会发生什么?
⑹做测试,并统计成果。
⑺找出一种办法,在尺子的一端放两枚硬币而使尺子仍然保持平衡,实验并统计他们的答案。
⑻在尺子两端放不同枚硬币的迈进下,寻找到多个使尺子平衡的办法。
4、分析讨论实验数据。通过实验你有什么收获?
5、讨论:
⑴杠杆与否都省力?
⑵杠杆在什么状况下省力?在什么状况下费力?在什么状况下不省力也不费力?(作简朴示意图表达。)
三、巩固应用、拓展延伸
1、认一认大家带来的工具,你懂得是怎么使用的吗?
2、说说杠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⑴生活中有哪些省力的杠杆?(剪刀、起钉锤、开瓶器、撬棒、老虎钳、手推车、夹壳器、园艺剪刀等。)
⑵生活中用到哪些费力的杠杆?为什么费力还要用它?它尚有什么作用?(铁锹、扫帚、镊子、钓鱼杆等,由于使用它们能够使操作活动变得更加方便。)
⑶生活中哪种杠杆既不省力也不费力?(天平、跷跷板)
3、观察课本插图:哪些是省力的?哪些是费力的?
4、讨论:阿基米德曾经说过,如果能找到一种支点,就能把整个地球撬起来。他说得有道理吗?你觉得与否可行?
四、课后小结:
3.斜坡的启示
教学目的:
过程与办法
1.能够通过观察,描述斜面构造上的要素;
2.能够就斜面要素与用力大小的关系提出疑问,理解问题的需要,探究可能的答案;
3.能通过实验验证斜面省力的原理。
知识与技能
1.懂得斜面是简朴机械之一,理解它的构造特性及构成;
2.懂得斜面及其变形——螺旋的功效及作用;
3.理解斜面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科学实验活动,体验和感受科学探究的乐趣;
2.关注身边的简朴机械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难点:能够就斜面要素与用力大小的关系提出疑问,理解问题的需要,探究可能的答案;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⑴演示材料:盘山公路、桥梁的引桥等图片、斧子、葡萄酒开瓶器、瓶子上的盖子、水龙头、螺丝钉、一段圆木等。
⑵分组实验器材:一种封闭的重盒子、长短不同的木板、铁架台或其它支架、弹簧秤、滑轮组、书、多个螺钉、多个楔形或螺旋的工具、三角形纸片。
2、学生准备:拉链、带盖子的塑料瓶等实物。
学时安排1学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一、设立情景,引入斜面。
1、提问:我们已经学过了哪几个简朴机械?这些简朴机械各有什么作用?
2、谈话:如果有一种沉重的机器要你从低处搬到高处,你会怎么做?小组讨论,并运用身边的现有材料操作演示搬运活动。
3、交流,比较:哪一种办法搬运起来更容易些呢?
4、小结:运用斜坡,搬运工作会简朴许多。用了斜坡,将沉重的机器用手推车推到高一点的地方就不是很困难了。(画示意图)
二、观察斜面,分析斜面要素
1、出示盘山公路、桥梁的引桥、楼梯等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这些事物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2、交流、归纳总结:都能够将物体提高到一种高度;都含有一种倾斜面。
3、揭示:像盘山公路、桥梁引桥这样的斜坡或倾斜面叫斜面。斜面是与水平面成一角度的平面。(板书:斜面)
4、讨论:影响斜面倾斜度的因素有哪些?你如何来调节斜面的倾斜度?(影响斜面倾斜度的因素有两个方面:一是斜面的长度,二是斜面的高度。这也是斜面的两个要素。)
三、实践操作,研究斜面要素对力的影响
1、出示问题:一种斜坡的坡度大小(斜面的长短)究竟是如何影响小车运动时拉力的大小的呢?
2、学生提出假设。
3、如何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的假设?小组讨论,设计实验。
4、交流:你是如何设计实验的?需要什么材料?(激励学生尽量使用身边现有的材料来做简朴的实验)。
5、评点学生的实验设计,并作指导。
能够分别从影响斜面倾斜度的两个因素去考虑并实验操作:斜面的长度和斜面的长度。各组同窗在实验操作时要保持其中一种量的不变。
6、学生按假设的不同分组实验,收集有关数据,填写活动统计。
7、报告实验现象,交流实验收获。
8、提问:比较全班同窗测得的数据,你有什么发现?
9、小结:如果斜坡的长度不变,斜坡的坡度越大,小车运动所需的拉力也越大;如果保持斜面的高度不变,增加斜面的长度,斜坡越长,小车运动时所需的拉力越小。
10、出示盘山公路的图片,提问:通往山顶的公路为什么不修成滑梯同样的斜面?公路绕着山回旋而上,与直上直下的道路相比哪些方面有了变化?盘山公路为什么要修成这样呢?
四、认识变形的斜面
1、实践操作活动:从纸上剪下一种直角三角形,将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贴在一支铅笔上,然后将纸围着铅笔绕起来。你发现了什么?
2、出示螺钉,组织观察并讨论:螺钉上的螺纹与斜面有什么关系?
3、小结:螺旋是一种变形的斜面。斜面的斜坡越长,绕在圆柱形物体上的螺纹就越密。
4、讨论:使用斜面可省力,使用螺旋也能够省力吗?为什么要把钉子做成螺旋状的?
5、出示一段圆木,你能够把它掰开吗?借助于什么工具能够把这段圆木分开?(出示:斧子)观察斧子的剖面构造。我们把这种形状叫做“楔形”。楔形是两个背对背的斜面。
6、指导一学生操作实践,运用斧子的楔形构造将圆木劈开。说说感受。
7、尚有哪些工具也是楔形的?
8、组织学生观察拉链:你与否尝试过用手把拉链的两边扣到一起?怎么样把拉链的两边分开或者合上呢?
实践操作,体验拉锁的重要作用。
9、小结:螺旋、楔形等都是斜面的变形。
五、学习应用,迁移拓展
1、出示多幅图片,解释一下它们是如何省力的?
2、生活中尚有哪些地方应用了斜面和螺旋,它们的作用各是什么?
板书:斜坡的启示
斜面的高度长度不变,坡度越大→拉力越大
影响斜面倾斜度的因素:{}
斜面的长度高度不变增加长度→拉力越小
斜面省力
4.拧螺丝钉的学问
教学目的:
过程与办法
1.能够通过观察,描述轮轴构造上的特点;
2.能够就轮轴的作用提出疑问;
3.会做轮轴省力的实验。
知识与技能
1.懂得轮轴的构造特性及构成;
2.懂得轮轴的功效和作用以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科学实验活动,体验和感受科学探究的乐趣;
2.留心观察和研究身边的简朴机械。
教学重难点:能够就轮轴的作用提出疑问;会做轮轴省力的实验。
教学准备:演示器材:汽车资料课件、汽车模型、扳手、螺丝刀、打蛋器、钥匙、辘轳、游船图片及简朴运动示意图。
分组实验器材:简朴机械实验盒、弹簧秤、钩码、细圆木棒、大小不同的塑料饮料瓶、螺丝钉、木块、扳手、实验统计表等。
学时安排1学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一、设立情景,引入课题
1、操作竞赛:选择适宜的工具,比一比哪个小组能够又轻松又快速地把螺丝钉拧进木头里。
2、交流:获奖小组交流操作办法并试着解释其中的道理。
⑴自己是怎么样做的?
⑵为什么要这样做?
二、观察实物,认识轮轴
1、谈话:谁对汽车方向盘比较熟悉,请给大家介绍一下。
2、出示汽车方向盘的图片,观察分析:汽车方向盘可分为几个部分?各部分是怎么连接的?
3、观看录像:驾驶员是如何操纵方向盘变化运动方向的?
4、交流观察收获。
5、小结:汽车方向盘分为两部分,一种大轮子和一根长轴;轮固定在长轴的一端;当我们转动轮时,长轴也跟着转动,并将运动传递给其它机械。
6、解说:像汽车方向盘这样,由一种轮固定在能够转动的轴上的机械叫做轮轴。
三、制作轮轴,研究作用
1、学习使用简易材料制作一种轮轴。
办法1:运用工具箱提供的材料,由大滑轮盘、小滑轮盘组装而成。
办法2:根据教材提供的办法。
2、演示各组制作的轮轴并设疑:使用轮轴能够省力吗?
3、提出假设,设计实验。
4、分组实验,研究轮轴的作用。
⑴将轮轴悬挂在铁架台上,将细绳穿过轮和轴;
⑵用弹簧秤在轮轴上提起两个钩码,观察读数;
⑶换更大的轮盘,重新测量所需要的力;
⑷换钩码数量,测需要的力。
5、教师巡视指导,督促学生作好实验统计。
6、报告实验现象,交流实验收获。
7、小结:轮轴能省力。省力的多少,和轮与轴的大小比例有关。
8、讨论研究:为什么使用轮轴能够省力?
⑴如果把轮轴比作一种杠杆,它的支点在哪里?动力点在哪里?阻力点在哪里?
⑵根据杠杆原理,解释一下使用轮轴为什么能够省力。
9、小结:轮轴相称于一种杠杆,轮和轴的中心点是支点,作用在轮上的力是动力,动力作用的点在轮的边沿上,叫动力点;作用在轴上的力是阻力,阻力作用的点在轴的圆盘边沿上,叫阻力点。由于轮的半径总是不不大于轴的半径,因此作用在轮上的力总是不大于轴所负荷的力,因此使用轮轴能够省力。轮与轴的半径大小比例越大,就越省力。
10、解释:为什么再大的汽车,只要驾驶员轻轻地转动方向盘就能变化它的方向?
四、实践操作,迁移扩展
(观察课插图,小组讨论,大组报告)
⑴这个器械的轮是什么?轴是什么?
⑵这个器械如何使用更省力?
板书:拧螺丝钉的学问
轮轴的作用:1、省力。
2、轮与轴的半径大小比例越大,就越省力。
5、国旗如何升上去
教学目的:
1、过程与办法:
能够通过观察,描述滑轮构造上的特点。
能够识别动滑轮和定滑轮。
能够就两种滑轮的不同作用提出假设并开展科学探究活动。
会做滑轮的实验,并通过数据分析,解释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
2、知识与技能:
懂得滑轮的构造特性及其分类。
懂得两种滑轮的作用以及某些在生产生活中的运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科学探究活动,体验和感受科学数据的重要意义。
建立一种物体能够有多个用途的意识。
教学准备:滑轮、铁架台、钩码、线、测力计
学时安排:1学时
教学过程:
一、集中话题
1、有谁做过升旗手。
2、能告诉我,你升旗的时候是向下用力还是向上用力的呢?
3、为什么向下用里,国旗却会向上走呢?
4、解说滑轮的概念。
二、探索和调查
1、你认为一种滑轮应当有哪些部分构成?
2、出示滑轮,解说各部分名称。
3、解说动滑轮和定滑轮的特点。
4、定滑轮除了能够协助我们变化用力的方向,还能帮我们省力吗?
5、动滑轮又有什么用呢?
6、学生选择研究动滑轮还是定滑轮。
7、讨论实验。8、交流、改善实验。
9、实验、统计、交流、小结。
10、要想做到既省力,又变化用力方向,能够如何做呢?
三、回忆和解释
1、生活中如果想应用滑轮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你觉得必须要有哪些条件,才干比较方便地使用滑轮?
6、自行车车轮转动的奥秘
教学目的:
1、过程与办法:
能够在比较当代自行车与过去自行车的差别中发现自行车的传动方式。
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发现某些传动装置的构造和作用。
能够对两种传动方式进行比较。
会组装链条传动和齿轮传动的方式。
2、知识与技能:
懂得什么是传动装置及传动装置的作用。
懂得链条传动和齿轮传动的构造和功效。
理解自行车是如何传动的。
认识玩具和常见机械的传动装置。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乐于进行有关传动的研究活动。
能够留心观察所见到的机械传动方式。
教学准备:自行车、齿轮、链条、皮尺
学时安排:1学时
教学过程
一、集中话题
1、你们懂得自行车为什么会向迈进吗?
2、交流。
3、比较两种自行车的差别。
4、重点观察当代自行车。
5、让学生交流使自行车向迈进的动力来源。
6、教师解说部分构造,齿轮、链条。
二、探索和调查
1、自行车是如何运用齿轮和链条行进的,请学生画出示意图。
2、展示、交流示意图。
3、制作链条传动的模型。
4、展示制作的模型。
5、解说链条传动的概念。
6、让学生解释,链条传动需要哪些基本构件。
7、让学生说,链条传动的作用。
8、如果没有了条,两个齿轮之间能够构成简朴机械吗?
9、出示齿轮传动装置。
10、解说齿轮传动的构成和名称。
11、比较齿轮传动和链条传动的区别。
12、观察传动装置的正转和反转。(大轮带小轮和小轮带大轮的区别)
13、齿轮传动和链条传动在生活中分别合用于什么地方。
三、回忆和解释
1、研究自行车蹬一脚踏板,后轮转几周。
2、量量自行车车轮转一圈,在地上行进多长距离。2单元形状与构造1.折形状
教学目的:
过程与办法
1.能够识别复杂形状由哪些基本形状构成。
2.能够将自然界的生物形状与人使用的物品进行形状比较。
3.能够开展实验探究物体形状与承受力大小的关系。
科学知识:
1.懂得复杂形状是由简朴形状构成的,认识某些简朴形状。
2.懂得变化物体的形状承受力的大小也会变化。
3.理解某些不易变形的物体承受力。
4.懂得变化形状以增大承受力的办法应用很广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观赏自然界生物奇妙的形状和构造,感慨它给人们带来的启示。
2.体验与人合作共同完毕任务的乐趣。
3.意识到科学技术在解决生产,生活问题中的作用。
一、预期学习成果
1.认识常见的四种形状。
2.能够通过实验探究物体形状和承受力大小的关系。
3.懂得变化物体的形状,承受力的大小会变化。
4.能识别某些物体的重要形式。
5.懂得变化形状增大承受力的办法在生产生活中含有广泛的应用。
二、重点:探究物体形状和承受力大小的关系。
难点:使蛋壳的切口尽量平直。
教学准备:老师准备模型:圆锥体、圆柱体、立方体、球体、蛋壳8个半圆,纸筒24个,两块板(师提前必须预做实验P18)
生准备(1)三角形纸筒、四边形纸筒、六边形纸筒、圆柱形纸筒(高度同样,底部周长同样,纸张同样,图画纸好)(2)带几张纸。
教学过程:
一、认识四种基本图形
1.(出示多个图片或实物)
谈话:自然界里有多个各样的物体,他们有着多个各样的形状,你能说出下列物体是有那些形状构成的吗?
2.讲述:物体有多个形状,但大多数物体是由圆锥体、圆柱体、立方体、球体四种基本形状构成的。
二、探究不同形状的纸的承受力。
1.谈话:纸是我们最常见的材料之一,你能想措施给纸张变化一下形状托起一本书吗?
2.学生分组讨论。
3.老师让学生拿出提前做的多个筒形纸。
4.谈话:我们怎么来比较这几个不同形状的纸,谁的承受力大呢?[
5.学生讲述办法。
提示:比较的时候在哪些方面应当保持相似的呢?如何比较成果?
6.谈话:我们用课本检测承受力,由于课本能够一本一本地放,,测试时,要轻拿轻放,尽量减少课本对纸筒的撞击力,放课本是要对准纸筒中心,以防倾倒,一种纸筒只能做一次实验,不可重复使用,由于纸筒被重物压皱后,承受力大幅度下降,会影响测试数据的精确性。
7.学生实验,并做好统计。
8.小结:
三、理解多个形状在生活中的应用。
1.提问:下面物体是根据什么原理做成的。为什么要这样设计?
2.讨论:我们周边尚有哪些物体也是有牢固的形状?
四、拓展。
1.演示(出示蛋壳)薄薄的鸡蛋壳仿佛弱不经风,猜猜多少本子能将它压塌呢?
23.看了刚刚两个实验,你有什么想法?
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留心观察身边各式各样的物体,运用我们今天所学的知识改善它们的缺点?
2、搭支架
教学内容:苏教版五年级(下)
教学目的:1、能够分析稳固性构造的特点;
2、能够比较不同构造的稳固性,能设计并制作立体支架;
3、懂得不同的形状构造稳固性不同,懂得三角形构造不容易变形;
4、理解三角形构造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5、体验自主设计,自主发现的乐趣,意识到小组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
认识这个建筑物吗?(师手拿上海东方明珠塔的模型)(介绍有关东方明珠塔的知识)看到东方明珠塔你有什么感想?想懂得这样美丽、雄伟、结实的高塔是如何建成的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通过搭支架来解决这个问题。
二、探究新知
1、探究三角形的稳定性
①老师这里有几个平面支架,请你猜想一下:哪种形状的稳定性最强?
②学生活动:a、小构组员分工把搭好的支架摇一摇,晃一晃,比较哪种形状的支架最不容易变形,省材料。
③报告看和自己的猜想与否一致,小结:三角形最稳固最省材料
2、解决前面开课问题
现在请同窗们认真观察东方明珠塔的构造,说一说它如此结实的秘密吧!
3、加固其它平面支架
你能想措施使其它的支架变得稳固吗?(学生动手实验)
报告(此处注意多激励学生)
4、拓展为后继学习准备
正由于东方明珠塔如此结实美丽才使众多到上海的游人前往观赏,你也想搭一座这样的高塔吗?那如何的高塔才算好呢?(高、稳、省材料)请同窗们先在你的小组内设计一份高塔的图纸,咱们下节课进行一场建塔比赛好吗?
三、全课小结:谈谈你这节课的收获?
3、建桥梁
一、教学目的
过程与办法:
1、初步学会搭建几个桥梁。
2、能够收集有关桥梁的图片和资料。
科学知识:
1、懂得桥梁是由桥面和桥墩构成。
2、懂得拱形桥、吊桥是承受力大而又结实的桥梁。
3、理解常见的桥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经历建桥梁的过程,体验造桥的艰辛与愉快。
2、意识到科学技术在桥梁中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
搭建三种类型的桥并比较桥的结实程度。
三、教学准备
有关搭建桥梁的材料、绳子、纸张、木棒、透明胶带等
有关多个桥梁的图片
四、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一)导入
1、读报导
2、这是一则有关什么的报道?(板写:桥梁)
3、你见过哪些桥梁?
(二)桥梁分类
1、想理解更多的桥梁么?
2、分发桥梁的卡片
3、介绍你最喜欢的桥梁
4、给这些桥梁分类,说说原则
(三)搭建桥梁并研究
我们来建自己的桥梁研究:
2、展示材料:
观察,想一想,如何建桥梁?
演示,搭建不同类型的桥梁
归纳,把这三种不同的桥梁画下来。(指导画简图,认识桥墩、桥面等)
3、这三座桥梁中,那一座桥梁会是最牢固的?
4、讨论、预测、填写
有关桥梁的强度:
1、我们如何来比较他们的牢固程度?
2、我们能够把重物放在桥梁的哪个部位呢?是最牢固的部位?还是最单薄的环节?(讨论)
在图中,用向下的箭头表达出来。
3、我们今天是用瓶装清水来作为重物,测量桥梁的强度。(简朴介绍矿泉水瓶子的容水的重量)
分组活动过程:
1、学生活动(约15分钟)
2、指导及时统计数据
3、报告成果
(四)总结分析研究成果
通过大家的测试,你对这几座桥如何的评价?
1、最牢固的是哪一种桥?
2、介绍斜拉桥:这是现在世界上最为先进的一种桥梁,省料,牢固。正在广泛地被世界各地应用。
(五)总结研究过程
1、大家觉得今天研究了几个桥?一座种还是三种?
2、这三种桥有什么相似之处?板写:材料、跨度、宽度……
3、这些条件都不变的状况下,我们变化了其中的一种特点进行研究,这样的实验叫做对比实验。
4、控制好了相似的条件,另一种因素才有了可比性。
(六)拓展
通过今天的活动,我们对桥梁有了不少新的认识,课后还想继续搭建和研究桥梁么?
古代劳动人民建了许多拱桥,那些石料是如何搭建成拱形的呢?我们一起看书理解一下
1、为什么要夹纸片?
2、拱是如何形成的?
3、你预计能承受多大的力量?
这些问题都能够用课后的时间自己研究一下
4、造房子
一、教学目的
过程与办法:
1、能够与小组同窗一起,参加设计房子,会计算房子的用料。
2、能够与组内同窗亲密合作,建造房子。
科学知识:
1、理解古代房子和现在房子的特点。
2、懂得设计在建筑中的重要作用。
3、理解某些古今中外知名的建筑。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造房子的艰辛和愉快。
2、体会科学技术的发展满足了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享有。
二、教学重点
设计并建造房子
三、教学准备
有关建造房子的材料、绳子、纸张、木棒、透明胶带等
有关多个房子的图片
四、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一)导入
1、人们居住离不开房子,你懂得房子有哪些不同的类型么?
2、观赏某些不同类型的房子,说说它们都有哪些优点和局限性。
3、如果让你来建造一幢房子,你会建成什么样子。板书:造房子。
(二)学习新课
1、初步总结房子类型,看书上的图片,分析。
思考问题:古代房子和当代的房子有什么不同?
学生谈论,报告
2、探究造房子的原理
(1)谈话:刚刚我们比较出当代的房子在高度、功效等方面远远优于古代的房子,在建造的时候要考虑到哪些因素呢?
(2)学生谈论,罗列,报告
(3)引导:根据已经学过的《折形状》和《搭支架》,如何建造既省材料有牢固的房子,你们有些如何的建议?
3、造房子活动
(1)我们造房子能够用的材料(提示:我们建造的是房屋模型,所选材料的可行性)
(2)分析材料
如何把可用的材料变得更结实(结合《折形状》所学的知识)
如何连接这种材料(结合《搭支架》所学的知识)
(3)分析书上的图,你从图上能学到什么经验?
学生讨论,报告
4、动手操作
分小组自由搭建,教师巡视指导(提示:模型不适宜过大)
5、评比,总结。
(三)总结
总结全篇活动
观赏多个建筑
3单元它们是如何延续后裔的1、不用种子也能繁殖吗
教学目的
过程与办法:1、能够根据需要查阅资料,选择适宜的方式收集有关信息
2、能用植物的根、茎、叶进行营养繁殖
科学知识:懂得某些植物能够用营养繁殖的方式繁殖后裔,懂得常见的营养繁殖方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到营养繁殖中栽种一种植物的乐趣对栽种的植物感爱好、乐意照顾栽种的植物
一、导入新课
1、提问:植物如何繁殖后裔的,你能举几个例子说一说吗?你在家看到过父母种菜或是种花吗?他们又是如何繁殖这些植物的?
2、学生小组内交流。
3、提出问题:植物不用种子也能繁殖吗?(出示课题)
4、学生先写下自己理解的知识,然后再小组讨论交流。
5、全班交流师生共同归纳:有些植物用种子繁殖后裔,如白菜、萝卜、油菜、向日葵等,尚有些植物不用种子繁殖,例如天竺葵、吊兰、马铃薯、生姜、菊花、落地生根、水仙等,这些植物分别是用植物的根、茎、叶来繁殖的。
二、研究营养繁殖的方式
1、教师用大屏幕展示课文中的五种植物:落地生根、马铃薯、吊兰、生姜和水仙球。还能够展示更多营养繁殖的例子。带领学生一一分析:落地生根的边沿向下会长出某些不定根,向上会萌发出某些小叶子,摘下带有不定根的小叶子,直接插入土中就能够成活。马铃薯切块繁殖,只要上面有一种芽,就会长出一种新的植株来。吊兰的茎上会结出小苗,小苗下部带有不定根,因此落在土中就能繁殖。生姜是块茎,在他的茎节上向上能“冒出”小芽向下能长出不定根,因此不用种子也能繁殖。水仙鳞茎旁边会长出小的鳞茎,植入土中又能够发育成一株新的水仙,因此水仙用鳞茎繁殖。
2、根据大家的讨论和刚刚的展示,你能整顿出植物繁殖的类别吗?
3、小组讨论后报告:植物除了用种子繁殖,还能够用茎、叶、或根来繁殖后裔,这种营养繁殖或是无性繁殖(克隆)。
三、指导学生用营养繁殖的方式栽种植物
谈话:现在我们已经懂得了某些植物如何用营养繁殖方式进行繁殖了,你想自己用营养繁殖方式来繁殖一种只物吗?说一说如何繁殖。
1、小组交流扦插、压枝、分株等技术办法和注意事项。
2、指导学生亲自动手繁殖自己喜欢的植物。
3、小组之间互相参观、评价栽种的效果。
2、动物如何繁殖后裔过程与办法
1、主动参加讨论交流
2、学会从书刊杂志或网络等途径查阅资料
3、会整顿筛选有用的资料
科学知识
1、懂得常见动物的繁殖方式
2、理解动物繁殖的某些区别,如后裔的数量等
3、认识动物的繁殖方式和他们本身的特点是紧密有关的
4、掌握查阅资料解决问题的办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动物的繁殖方式是多个多样的
2、认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同窗们,我们懂得植物不仅能够用种子繁殖,有的还能够用营养繁殖的方式繁殖后裔。动物也有诸多繁殖方式,你懂得动物是如何繁殖后裔的吗?
2、学生讨论回答
3、教师总结:在自然条件下,我们看到的大多数动物都是雌雄结合产生后裔的,动物有性繁殖时,会有一系列复杂的行为,包扩雌雄动物的识别、交配,雌雄动物的产卵或直接生小动物,“父母”对“孩子”的哺育等。
4、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动物是如何繁殖后裔的。
二、理解动物的重要繁殖方式
1、学生动手操作,在热带鱼、乌龟、蛇、鳄鱼、鸟、老鼠和马这七种动物中找出那些动物是靠产卵或下蛋方式进行繁殖的,把他们用红笔圈出来
2、学生识别圈画
3、师生在充足讨论的基础上归纳出卵生的概念
4、提问:31页下半部图中的卵或蛋分别是谁的?猜想并说出理由
5、播放多媒体资料
6、谈话:动物在繁殖方式上有那些不同。
7、学生讨论、报告。
8、师生共同总结归纳出动物繁殖的两种方式——卵生和胎生
9、活动:猜一猜下面图中的两种刚出生的小动物是什么?为什么这样认为?
三、讨论卵生动物和胎生动物后裔数量的区别,对各自延续后裔的意义
1、谈话:为什么鱼类一次要产大量的鱼卵,而猫、狗、养等哺乳动物的孩子就没有那么多?
2、学生讨论报告(注意引导学生思考)
3、小结
四、科学交流会
1、谈话:动物繁殖是相称有趣的自然现象,你们每个人可能都懂得某些,请同窗们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进行全班交流。
2、科学交流会:有趣的动物繁殖方式。学生运用课前准备的资料,如小报或影像资料在全班交流。
五、拓展
学生在课下收集更多的有关动物是如何关心爱惜自己的宝宝的资料。
3、我是如何出生的
一、教学目的
过程与办法
1.运用交流的办法,获取需要的信息。
2.整顿信息,会运用自己擅长的方式体现收集到的资料。
科学知识:
1.懂得人类也是通过两性结合繁殖自己的后裔的。
2.理解某些人出生前后的简朴状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生命的贵重。
2.体会与父母的亲情,体验父母养育的辛苦。
二、教学准备:
1.学生回家向父母询问自己刚出生时的某些状况。
2.学生带好自己刚出生时的照片,小脚印拓片和胎毛制成的毛笔等(如果有的话),还要准备好与父母交流时的问题和答案。
3.学生准备“沙袋”等重物。
4.教师准备一套胎儿生长发育的图片或音像资料。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亲切地对学生:“我们已经懂得动物、植物都能够繁殖他们的后裔。我们人类也在一代一代地繁衍着。我们的生命是父母给的,我们长大后也会有自己的宝宝,下面就请你向同窗们介绍你的出生状况。
(二)进行新课
1.交流自己的出生状况,并把交流的成果写在活动统计上。
l在小组交流收集到的自己在妈妈“肚子”里的状况,自己刚出生时的状况和妈妈怀孕时的状况,妈妈生下我之后的状况。
如:我在妈妈“肚子”里住了多少时间?
刚出生时我是什么样的?
妈妈在怀孕的时候有哪些反映?
我出生时他*的情形是如何的?
2.理解人生命的孕育过程,体验母亲怀孕时的辛苦和不容易。
(1)理解人生命的孕育过程。
a.教师展示自己准备的一套胎儿生长发育的图片或音像资料。
b.排序。五副图是我们在妈妈子宫里不同时期的生长发育图。
请将它们按照从小到大的发育时期排个序。
(教师能够批示学生观察图片中的胎儿的大小、像婴儿的程度以及孕妇腹部隆起的程度进行排序)
讲述:它们分别代表了胎儿在母体内1个月、3个月、5个月、9个月和10个月的发育时期。
(2)体验母亲怀孕时的辛苦和不容易。
讲述:孕妇临产前,胎儿、胎盘及羊水的总重量约为5.5公斤,我们来体验一下妈妈怀孕时的负担。(要把重物在身上绑上一天。)
提示:在模拟孕妇的“负重”活动中,教师应教育学生认真看待,不要把此活动视为一种游戏,而应把它视作体验母亲怀孕辛苦的科学活动,从而使学生以严肃的态度感受母亲怀孕的身体负担,从而产生珍爱生命,孝敬父母的情感。
3.讨论、交流、思考、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
话题:“我们应当如何珍爱生命,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
(三)小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四)板书设计:
4.我是如何出生的
人类也是通过两性结合繁殖后裔的
我在妈妈“肚子”里住了10个月
第四单元岩石与矿物
1、认识常见岩石
一、教学目的:
1、在观察中发现岩石的特性。
2、引领学生用分类的办法对岩石进行分类。
3、在懂得岩石的基本特性后,理解几个岩石的名称及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
4、初步理解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形成的过程。
二、教学重点:认识岩石的特性。
三、教学难点:鉴别身边的岩石。
四、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并体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五、教学学时:2节
六、学校准备:配套光盘,《科学材料袋》、岩石标本、滴管、挂图、盐酸、放大镜、锥子、小刀、钉子……。
七、教学过程:
第一学时
(一)引课:
1、师述:大家看一看实验桌上的岩石,谁懂得是哪里找到的?
2、学生观察,教师巡视引导,互相交流。
3、板书课题:略
(二)认识岩石
1、师述:岩石在生产生活中含有广泛的用途,你懂得吗?给大家说一说。
2、教师指名学生讲话,交流,(引导学生观察岩石标本和解读阐明)
3、问题:实验桌上的物体哪些是岩石?哪些不是岩石?
4、师生共同研讨,(学生互相交流,教师巡视引导)
5、学生归纳,教师小结:略
(三)观察岩石,认识特性:
1、师述:各小组商议研究哪几个岩石?选择什么工具?使用什么办法?
2、学生分组讨论,研究分组实验方案。
3、安全教育:师述“盐酸”的使用办法和注意事项,(并亲自演示解说)
4、学生观察,实验、统计、交流(教师巡视引导)
5、学生分组报告观察实验的办法和新的发现,其它小组代表补充。
6、在教师引导下填表:
(1)我对岩石的理解:
(2)观察岩石标本的统计:
(1)岩石的作用
(2)在哪儿能够找到岩石
第二学时
(一)观察岩石并分类:
1、师问:通过我们的观察和研究,现在按小组给岩石分类,邻组的同窗能够互相交流,并做好统计。
2、学生分组实验(按自定的分类原则对岩石进行分类),教师巡视引导。
3、分组报告岩石分类办法。
标本名称
4、教师归纳学生讲话。
5、学生阅读文本(或看光盘、挂图)
6、教师引导学生按科学范畴把岩石重新分类。
7、学生分组研讨,教师巡视引导,对有争议的问题加以解决。
(二)全课总结和拓展
1、教师向学生介绍三类岩石: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2、课处爱好探究:A、上网查阅“岩石”资料;B、查找有关“岩石”的科普书籍,并在课后和同窗交流。C、制作岩石标本并写上解说词和教师,家长互相交流。
2、认识矿物的性质
一、教学目的:
1、认识常见的矿物。
2、认识某些矿物对矿物分类。
3、按一定的分类原则对矿物分类。
4、懂得岩石是由矿物构成的。
5、懂得矿物在颜色、透明度、光泽、形状、硬度等方面的特性。
二、教学重点:认识矿物的性质。
三、教学难点:辨别透明与半透明的矿物。
四、情感态度价值观:用科学眼光和探究精神理解发现我们大自然中的矿物。
五、教学学时:2节
六、教学准备:花岗岩、放大镜、《科学材料袋》、纸、彩笔、矿物、食盐、挂图、岩石标本、小刀、铜钥匙、玻璃。
七、教学过程:第一学时
(一)观察花岗岩的矿物构成。
1、提出问题:通过观察谁能说一说,花岗岩有什么特点?
2、学生观察,教师引导。
3、提出规定:A、用放大镜观察花岗岩。B、把你新的发现用彩笔绘出来。
4、学生分组观察(画图描述花岗岩颜色,颗粒等方面的特点)
5、学生代表讲话,师生共同交流。
6、归纳:花岗岩中有白色、肉红色、黑色的颗粒。
7、教师用科学术语解读:“花岗岩”
(二)认识常见的矿物
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矿物岩石标本,学生分组观察。
2、问题:你们看到的是什么矿物?
3、学生回答,教师引导补充。
4、教师巡视引导学生再次观察矿物标本。
5、教师发问:“你懂得哪些矿物?”
6、学生讲话,教师归纳。
第二学时
(一)观察研究矿物的特性
1、师述:现在各小组讨论,还想从哪些方面来认识矿物?各组拿出方案。
2、学生分组制订观察矿物性质的方案,教师巡视引导并参加讨论。
3、学生代表介绍本组探究办法。
4、教师评价并引导,修改造作细则。
5、教师巡视,学生向由探究并及时交流。
6、教师提示(安全教育);如何用铜钥匙,小刀刃,玻璃的硬度来鉴别矿物的硬度。
(二)交流矿物的性质。
1、分小组报告各自的探究成果。
2、组织学生互相和补充。
3、教师评价和小结。
(三)理解矿物的用途。
1、教师提问:A、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矿物?
B、工农业生产中哪些地方用到了矿物?
2、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参加。
3、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文本内容介绍。
(四)总结
1、学生代表(以小组为单位)谈学习收获和对自己的评价。
2、作业:查阅有关“矿物岩石”的科普资料。
3、日益减少的矿物资源
一、教学目的:
1、懂得保护矿物资源的重要性。
2、明白矿物资源随着人类的开采和运用正在逐减减少。
3、理解保护矿物资料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认识到矿物资源正在日益减少。
三、教学难点:调查家庭,学校的资源消费状况。
四、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与社会发展带来好处,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五、教学学时:1节
六、教师准备:教学挂图(文本插图)、影象资料、笔、纸……。
七、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导入:
1、师述:通过两节课的观察研究,我们认识了诸多的矿物。
2、提出问题:举例阐明矿物岩石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3、先分小组交流,再全班师生共同交流。
4、教师归纳学生讲话,并对学生进行热爱大自然的教育。
(二)认识矿物开采,理解矿物资源的紧缺。
1、讨论题:矿物是如何被开采出来的?
2、分组讨论,教师参加(师生互动研讨)。
3、教师介绍矿物的开采过程(学生补充)。
4、继续讨论:如果矿物资源开采用完,将给我们的生活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5、学生讨论,报告,教师归纳小结。
6、分组讨论:我们能为保护矿物资源做些什么?(学生互相交流意见,教师巡视倾听)
7、教师归纳小结。
(四)拓展延伸。
1、继续查阅有关矿物岩石的科普资料。
2、将有关“矿物岩石”标本的知识和教师,家长及同窗课后交流。
第五单元人体的“司令部”
1、大脑
过程与办法:
1、能够通过观察活动,理解大脑的大小、形状和构造。
2、能够通过查阅书籍和同伴的交流,理解有关大脑的知识。
3、能够按规定测试自己的记忆力。
科学知识:
1、懂得大脑在人体活动中起着重要的指挥中心的作用。
2、懂得大脑的重要功效和六个功效区。
3、理解大脑左右半球有不同的功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到大脑对人体活动的神奇指挥作用,产生进一步的探究欲望。
2、意识到人类对大脑的认识是随着科学的进步正逐步加深。
重点:
初步理解人体大脑的形态和构造,懂得左右大脑半球含有不同的功效。
难点:
体验到大脑对人体多个活动的神奇指挥作用。
教学准备:
有关大脑的视频资料、图片、课件、核桃、水豆腐、七巧板等
第一学时
一、导入新课
1、游戏活动:看谁反映快
师:同窗们,我们下面做一种简朴的游戏——看谁反映快。
听口令做相反的动作,例如:师说“上”,同窗们说“下”。老师说“前”,同窗们说“后”……下面游戏开始。(上——下,前——后,昂首——低头,开眼睛——闭眼睛)
师:在游戏中,同窗们所做的这些游戏动作是谁在指挥着你?(大脑)(听、想、做……)
2、板书:大脑(板书课题)
过渡:有关大脑,你们还想懂得什么?(重量、形状、大小、作用、构造等)
二、引入新课
引入: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人类神秘大脑的模样和功效。
(一)用多个办法认识大脑
1、教师用台秤称出1400克(2斤8两)的物品(水果)。让学生拎一拎,掂一掂,感受大脑的重量。
师:我请六名同窗拎一拎老师手里的苹果,猜一猜它有多重?
生:学生猜想并报告。
师:这一重量相称于一种成年人大脑的重量,同窗们猜一猜你自己的大脑有多重?
生:学生猜想并报告。
师:我们每个人的大脑重量是不同的,随着年纪的增加会不停的变重,到了成年后来逐步成形就没有什么变化了,那么我们的大脑有多大呢?
生:这生进行猜想。2、认识大脑的大小。引入:我们的大脑有多大呢?
师:请同窗们伸出你的双手,把两只手握成拳头并拢在一起,并放在额头前,你大脑的大小就相称于你两只拳头并拢在一起时的大小。
师:我请四名同窗(四名同窗个头大小都有明显差别)分别上台给大家展示一下它们大脑的大力。
生:学生上台进行展示。
师:由于每个学生个体的差别,从而造成大脑大小的差别,刚刚我们观察仍是大脑的重量和大小,同窗们你懂得我们大脑的表面是什么样的?
3、认识大脑的形状。
师:请同窗们看大屏幕,观察核桃仁的表面,其实我们人的大脑表面与核桃仁表面相似,有许多凹陷的沟和隆起的回,这样的外形有什么作用呢?
生:猜想回答。
师:老师请两名同窗上讲台做一种简朴的实验(2个大小同样的纸团展开),下面的同窗要认真观察,认真思考实验成果并说一说你明白了什么?
师:从刚刚的实验中,我们能够清晰明白这些凹陷的沟和隆起的回能增大大脑表面皮层的面积,协助我们存储大量的知识。
4、大脑分为左右大脑半球,左大脑半球负责管理右侧身体,右大脑半球负责管理左侧身体。
师:你平时是左手做事多,还是右手做事多?
生:(右手做事多,阐明你左脑用得多,我们的大脑是越用越聪颖的,因此平时还能够练习左手做事,使你的右脑也变得更聪颖)
5、认识大脑的软硬和颜色。
师:每个小组的桌上都有一小块鲜豆腐,同窗们能够用手按一按它,然后说一说你的感受。
生:谈按豆腐的感受。
师:大脑的软硬如平时我们吃的鲜豆腐,因此非常的软,同窗们在平时一定要保护好自己的大脑,大脑的颜色是什么色的?(学生观察课本)
生:回答
师:对,不是白色的而是淡红粉色的。
(师出示课件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大脑的直观形象)
师:这是在人体活动中发号施令的脑,它由大脑、小脑、脑干三部分构成。
二、理解大脑的管理范畴。
师:同窗们在回答老师问题的时候,想一想你的大脑是如何指挥你的?
生:学生回答。
师:出示课件(大脑的管理范畴)说一说,像这几个行为大脑又是如何指挥的?
生:学生思考讨论,我们为什么把大脑称为“人体司令部”?
生:学生先讨论,再进行报告。
师小结:大脑就像司令部同样,指挥着我们的每一种动作,下节课我们就通过几个游戏我们就会对大脑的作用将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第二学时
一、测试大脑的记忆力和发明力
(一)记忆力测试
谈话:大脑能够协助我们记忆诸多事情,下面我们来做某些有趣的测试游戏。
1、游戏1——猜数字
师:介绍游戏规则(出示幻灯)
运用10秒时间认真观察屏幕中出现的15个数字,看谁最快发现屏幕中缺少了哪几个数字。
①学生报告
②提问:你有什么好措施又快又精确的记住这些数字?
③在你猜数字游戏时你们的大脑又是如何指挥你的?
2、游戏2——拼图案
师介绍游戏规则和规定(出示幻灯)
用七巧板拼出一种图案,观察这一图案10秒钟,把图案弄乱后重新拼回原来的图案,并且图案大小和颜色不变。
师小结:我们的记忆力是能够通过训练提高的,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也能够采用不同的办法协助记忆,如,联想记忆、编顺口溜、理解记忆等,以提高我们的记忆力。
(二)发明力测试
①七巧板
②既拼图规定,运用七巧板拼出多个图案,并给图起一种恰当的名字。
③学生进行报告并展示你拼的图形。
④为什么同窗们所拼出的图形都不同呢?
⑤学生进行报告。
师小结:由于每位同窗的大脑在存储的知识不同,思维方式也不同,因此拼出的图案也不同,同窗们在学习中要勤于用脑,否则大脑的反映就会慢慢地变得迟钝,影响同窗们的学习和生活。
(三)理解左脑右脑的差别,并认识到保护大脑的意义。
1、投影——观察大脑的左半球和右半球。
2、谈话,左右脑分别控制人体不同的活动,左脑控制人体右侧的活动,右脑控制人体左侧的活动,普通状况下,人的多个动作需要左右两半球协同工作才干完毕,大脑两个半球分别管不同领域的工作,它们互为补充,紧密协调,共同实现了大脑的整体性功效。
师:左右脑半球各自有什么功效。
生:看书后回答。
师:大脑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那么我们应如何保护大脑。
生:先在组内交流自己的见解,再师生共同交流,师小结。
师小结:①首先要消除对应的疲劳,恢复脑的功效;重要是同窗们要准时休息,确保每天晚8-10个小时;②加强体育锻炼,锻炼能够提高学习与记忆能力;③要加强营养膳食,确保身体所需的能量;④每天保持欢快的心情和主动向上的情绪;⑤严禁吸烟、酗酒等不良嗜好对大脑的发育都有好处。另外在任何时候,任何活动中都要保护好头部,使大脑不受伤害。
二、介绍机器人考格,总结全课。
三、总结拓展
1、谈话: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与研究,你有哪些收获,对大脑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2、讨论,在运动时,我们尚有哪些好办法保护大脑?
四、课外延伸
查找资料,看营养与大脑有什么关系。
2、神经课程原则:会查阅书刊及其它信息源。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成果。教学目的:过程与办法能够开展实验探究不同部位、不同人的神经反映速度并进行解释。能够开展模拟活动,认识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是如何传递信息的。能够对大脑、脊髓和神经是如何协同工作的做出简朴的解释。科学知识1、懂得在人体活动中大脑、脊髓和神经是如何协同工作的。2、懂得人体活动中神经传导的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探索神经传递信号的秘密充满爱好。乐意探究反映速度的差别和解释其因素。学习成果:预计学生能够:懂得在人体活动中大脑、脊髓和神经是如何协同工作的。懂得人体活动中神经传导的过程。能够开展实验探究不同部位、不同人的神经反映速度并进行解释。教学材料:人体神经图纸、有关图书、视频资料、水杯、暗袋、漫画、大头针橡皮教学环节:教学环节互动性质互动目的二次备课集中话题1、游戏:根据教师指令和动作,做出相反的动作。2、提问:通过刚刚的活动,你有些什么想法吗?仅靠大脑就能完毕整个过程了吗?耳、眼起了什么作用?四肢呢?那么,耳、眼接受了刺激后如何传到大脑呢?大脑又是靠什么指挥四肢做出反映的呢?神经在其中起了什么作用呢?有关神经,你还懂得些什么?我们全身的神经都与什么相连呢?用游戏导入本课的所学,激发学生学习爱好。引发学生对信息传导状况的思考和假设。探索和调查全班查找资料,完毕表格,师巡视指导。报告想法,不同的补充。提问:刚刚我们的暖身游戏,从我们的耳、眼接受刺激到四肢作出反映,其中的信息传递过程是如何的呢?请你们分组用水彩笔在人体神经图上画一画,用线与箭头来反映信息传递的过程。分组画图,报告想法,展示成果,互相评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版矿产资源探矿权出让合同范本(含矿产资源勘查风险分担)3篇
- 2025年度内蒙古草原生态旅游承包经营合同3篇
- 2025年度音乐教育项目艺人授课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文化旅游综合体租赁合同书3篇
- 年度单抗导向药物战略市场规划报告
- 二零二五年度东易日盛跑路事件客户赔偿与调解合同3篇
- 2024瑜伽馆瑜伽教练劳动合同范本及教练与学员沟通规范3篇
- 二零二五版“520”荔枝电商法治讲堂讲师聘用合同3篇
- 2024版建筑水电分包合同范本
- 二零二五年度房产评估咨询合同样本4篇
-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英语Unit1 单元设计
- PEP小学六年级英语上册选词填空专题训练
- 古建筑修缮项目施工规程(试行)
- GA 844-2018防砸透明材料
- 化学元素周期表记忆与读音 元素周期表口诀顺口溜
- 非人力资源经理的人力资源管理培训(新版)课件
- MSDS物质安全技术资料-201胶水
- 钼氧化物还原过程中的物相转变规律及其动力学机理研究
- (完整word)2019注册消防工程师继续教育三科试习题及答案
- 《调试件现场管理制度》
- 社区治理现代化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