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古代诗歌客观题训练(高三一轮复习资料)_第1页
(题目)古代诗歌客观题训练(高三一轮复习资料)_第2页
(题目)古代诗歌客观题训练(高三一轮复习资料)_第3页
(题目)古代诗歌客观题训练(高三一轮复习资料)_第4页
(题目)古代诗歌客观题训练(高三一轮复习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三一轮复习资料古代诗歌阅读之客观题训练一、酬和赠答诗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寄江州白司马①杨巨源江州司马平安否?惠远东林住得无②?湓浦曾闻似衣带,庐峰见说胜香炉。题诗岁晏离鸿断,望阙天遥病鹤孤。莫谩拘牵雨花社③,青云依旧是前途。【注】①江州白司马:即白居易。②惠远:东晋高僧,居庐山东林寺。③莫谩:不要。雨花社:指佛教讲经的集会。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根据内容分析,这首诗的写作时间应该与白居易的《琵琶行》比较接近。B.第三句使用“一衣带水”的典故,表现出朋友之间“天涯若比邻”之意。C.第六句中的“病鹤”指的是白居易,他怀恋长安,时常遥望京城的宫阙。D.诗人最后开解朋友,目前虽然身处贬谪之中,但未来前途依然很远大。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书怀示友十首(其一)陈与义俗子令我病,纷然来座隅。贤士费怀思,不受折简呼。城东陈孟公①,久阔今何如。明月照天下,此夕与君俱。不难十里勤,畏借东家驴②。似闻有老眼③,能作荐鹗④书。功名勿念我,此心已扫除。[注]①陈孟公:东汉名士陈遵,子孟公。②东家驴:杜甫《逼仄行》“东家蹇驴许借我,泥滑不敢骑朝天。”③有老眼:杜甫《闻惠子过东溪》“皇天无老眼,空谷滞斯人”。④荐鹗:指推荐贤人。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诗的前两联说俗子易来、贤士难招,与陈师道诗“俗子推不去,可人费招呼”一句的意思很接近。B.“久阔今何如”中的‘久阔”与曹操《短歌行》中的“契阔谈宴”的“契阔”,都表示“久别重逢”之意。C.最后一联的上句将“我不念功名”之意写成“功名勿念我”,颠倒主客,寓意深远,别有一番韵味。D.这首五言古诗脉络清晰,层次井然,语言质朴,感情真挚,内涵丰富,情感表达委婉而含蓄。E.用典是本诗的一大艺术特色,此外,本诗还运用了对比(一、二联)、拟人(尾联)等修辞手法。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题目。次韵唐公①三首其三·旅思王安石此身南北老,愁见问征途。地大蟠②三楚,天低入五湖。看云心共远,步月影同孤。慷慨秋风起,悲歌不为鲈。【注】①张壤,字唐公,北宋嘉佑六年契丹国母生辰使,王安石友人。②蟠:环绕,盘伏。下列对本诗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A.此诗题为《次韵唐公三首其三·旅思》与王安石的另一首诗《泊船瓜洲》一样,都表现诗人思念家园的心情。B.颔联写景,以夸张之手法写天地的阔大深沉,并为进一步抒怀做了铺垫:“蟠”“人”二字化静为动,颇见功底。C.颈联情景合一,“心共远”表明自己心志高远,意欲九天“步月”却形单影只,可见诗人虽高处不胜寒却依然积极入世。D.王安石的诗歌“学杜得其瘦硬”,用字工稳,好发议论,多用典故,擅长于说理与修辞,风格遒劲;本诗集中体现了这些特点。4.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列题目。江楼月①白居易嘉陵江曲曲江池,明月虽同人别离。一宵光景潜相忆,两地阴晴远不知。谁料江边怀我夜,正当池畔望君时。今朝共语方同悔,不解多情先寄诗。【注】①本诗为白居易给元稹的赠答诗,时元稹在外任职,曾作七律《江楼月》寄白居易。后来,白居易作《酬和元九东川路诗十二首》,在题下标注:“十二篇皆因新境追忆旧事,不能一一曲叙,但随而和之,唯予与元知之耳。”这首七律《江楼月》是其中第五首。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歌是白居易写给元稹的,通篇都从对方入笔,表达的是双方的思念之情,别具一格。B.首联以明月之夜,清辉照人,引出离人幽思,一个在嘉陵江岸,一个在曲江池畔,见月伤别。C.诗歌颔联以“一宵”言“相忆”时间之长,以“潜”表思念之深。“两地阴晴远不知”在诗的意境创造上别出心裁。D.诗歌尾联以“今朝”“方”表示后悔寄诗之迟,“共语”和“同悔”又蕴含双方绵长的友谊与思念,感人至深。二、即事(景)抒怀诗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题目。示儿子陆游禄食无功我自知,汝曹何以报明时?为农为士亦奚异,事国事亲惟不欺。道在六经宁有尽,躬耕百亩可无饥。最亲切处今相付,热读周公七月诗。【注】七月诗:指《诗经·风·七月》,是一首描写农民劳作和生活的农事诗。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的首联以问句领起全篇,自然引出下文诗人对儿子的谆谆教诲。B.诗人指出,不论是侍奉父母还是服务国家,“不欺”都是至关重要的。C.诗人认为,生逢“明时”不必读书求仕,“躬耕”才是一种理想状态。D.诗人在最后强调,自己传授给儿子的人生道理是最为真切、确实的。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目。醉落魄·人日南山约应提刑懋之[注]魏了翁无边春色,人情苦向南山觅,村村箫鼓家家笛,祈麦祈蚕,来趁元正七。翁前子后孙扶掖,商行贾坐农耕织,须知此意无今昔,会得为人,日日是人日。[注]人日:旧俗以农历正月初七日为人日。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人在人日约朋友去南山探春,但因年老体弱,感到此行会比较困难。B.在人日这天吹打奏乐,祈盼农桑丰收,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C.这首词以朴实的笔触描绘当时农村的风俗景况,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D.词人以议论入词,能够做到情由境出,情至论随,全词并无生硬之感。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湖上晚归林

逋卧枕船舷归思清,望中浑恐是蓬瀛。桥横水木已秋色,寺倚云峰正晚晴。翠羽湿飞如见避,红菜香袅似相迎。依稀渐近诛茅地[注],鸡犬林萝隐隐声。[注]诛茅地:诗中指人的居所。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描写自己乘船归家途中所见,笔下画面随着行程逐次展开,自然流畅。B.诗人眼中的景物在秋日余晖的映照之下,有动有静,多姿多彩,令人愉悦。C.诗人如处仙境的感觉被人居之地的鸡鸣狗吠之声破坏,心情也发生了变化。D.诗人调动多种感官,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描写,状物生动,笔触鲜活而细腻。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目。破阵子陆游看破空花尘世,放轻昨梦浮名,蜡屐登山真率饮,筇杖穿林自在行,身闲心太平。料峭余寒犹力,廉纤细雨初晴。苔纸闲题溪上句,菱唱遥闻烟外声。与君同醉醒。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人以“空花”“昨梦”喻指过往的虚无,“看破”“放轻”宣示自己告别过去。B.词人着屐拄杖、登山穿林,一个远离尘世、悠游自在的山野隐逸形象跃然纸上。C.细雨初晴的春日,依然会使人感觉到寒冷,但这并没有影响词人的轻松自得。D.词人在最后表示,希望远方友人能与自己同饮共醉,表达了真挚的思念之情。三.送别怀人诗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送别李白寻阳五溪水,沿洄直入巫山里。胜境由来人共传,君到南中自称美。送君别有八月秋,飒飒芦花复益愁。云帆望远不相见,日暮长江空自流。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根据本诗内容可知,诗人的友人即将乘船出发,沿水路驶往三峡方向。B.诗人表示友人将去的地方景色优美,而友人的风采正与这美景相称。C.本诗最后两句的表达方式,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也曾使用。D.诗中前后两次使用“君”,都是指即将离别的友人,含义并无不同。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目。临江仙晃补之身外闲愁空满眼,就中欢事常稀。明年应赋送君诗。试从今夜数,相会几多时。浅酒欲邀谁共劝,深情唯有君知。东溪春近好同归。柳垂江上影,梅谢雪中枝。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词真实描写了送别的场景,充分地表现出词人对朋友的眷恋之情。B.词人时常感到缺乏快乐,而即将到来的离别又会强化这种愁闷的感受。C.因不忍与朋友分别,词人更珍惜当下,数算还剩下多少时日可以相聚。D.春天即将到来,词人希望与朋友同归东溪游览,共同欣赏春日的美景。四、哲理思辨诗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答友人论学林希逸逐字笺来学转难①,逢人个个说曾颜②。那知剥落皮毛处,不在流传口耳间。禅要自参求印可,仙须亲炼待丹还。卖花担上看桃李,此语吾今忆鹤山③。【注】①笺:注释。这里指研读经典。②曾颜:孔子的弟子曾参和颜回。③鹤山:南宋学者魏了翁,号鹤山。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的首联描述了当时人们不畏艰难、努力学习圣人之道的学术风气。B.诗人认为,"皮毛"之下精要思想的获得,不能简单依靠口耳相传。C.颈联中使用"自""亲"二字,以强调要获得真正学识必须亲自钻研。D.诗人采用类比等方法阐明他的治学主张,使其浅近明白、通俗易懂。2.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插秧歌宋·杨万里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插秧诗后梁·布袋和尚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心地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下列对上面两首诗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插秧歌》首联用“抛”“接”“拔”“插”四个动词描绘出全家插秧时忙碌混乱的场景。B.《插秧歌》颔联中“兜鍪”和“甲”,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暗示抢插秧苗无异于一场紧张的战争。C.《插秧诗》“低头便见水中天”写插秧的时候需要弯腰低头,同时也暗示着做人的道理。D.《插秧诗》表面上写的是农民插秧的情景,实际上一语双关,暗示的是修禅的道理。3.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劝学【唐】孟郊击石乃有火,不击元无烟。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万事须己运,他得非我贤。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蔽月山房【明】王守仁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若有人眼大如天,当见山高月更阔。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首诗前两句认为,只有击打石头,才会有火花;如果不击打,连一点儿烟也不冒出。B.第二首诗前两句认为,山离得近,月亮离得远,就觉得月亮很小,就有人说山比月亮大。C.第一首诗五六句认为,世间万物都有自己的运势,其他人得到了一切也比不上我的才能。D.第二首诗三四句认为,如果有人眼光开阔长远,便会发现不仅山高,而且月亮更为广阔。咏物言志诗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苦笋陆游藜藿盘中忽眼明①,骈头脱襁白玉婴。极知耿介种性别,苦节乃与生俱生。我见魏征殊媚妩②,约束儿童勿多取。人才自古要养成,放使干霄战风雨。【注】①藜藿:藜和藿。泛指粗劣的饭菜。②唐太宗曾说,别人认为魏征言行无礼,我却觉得他很妩媚。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看到盘中摆放的一对剥去外皮的竹笋,洁白鲜嫩,不禁眼前一亮。B.诗的三、四两句既是对苦笋的直接描写,又有所引申,使苦笋人格化。C.诗人虽然喜爱苦笋,但毕竟吃起来口感苦涩,所以吩咐不要过多取食。D.全诗以议论收尾,指出人才养成既需要发展空间,也要经受风雨磨炼。2.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画眉鸟欧阳修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画眉禽文同尽日闲窗生好风,一声初听下高笼。公庭事简人皆散,如在千岩万壑中。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欧诗和文诗题目大体相同,都是以画眉鸟作为直接描写对象的咏物诗。欧诗所写的画眉鸟在花木间自由飞行,文诗中的画眉鸟则在笼中饲养。欧诗认为鸟笼内外的画眉鸟,其鸣叫声有差别,而文诗对此并未涉及。欧诗中的“林间”与文诗中的“千岩万壑”具有大致相同的文化含意。3.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凭韦少府班觅松树子栽①杜甫落落出群非榉柳,青青不朽岂杨梅?欲存老盖千年意,为觅霜根数寸栽②。南轩松李白南轩有孤松,柯叶自绵幂。清风无闲时,潇洒终日夕。阴生古苔绿,色染秋烟碧。何当凌云霄,直上数千尺。[注]①成都草堂营建时,诗人向朋友讨要松树苗。韦少府,即韦班,官少府。②老盖,《酉阳杂俎》谓松树千年始平顶偃盖,故称“老盖”。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诗前两句将松树与其他树作对比,从体态和颜色上衬托出松树独有的形象特点。B.李诗写南轩松树荫下生出古苔,上下辉映,绿染秋空,侧面表现松树的古久茂盛。C.李诗起笔平淡,交代松树的位置和状貌,而在诗行推进中逐渐体现出不凡的气象。D.两首诗都是先从眼前的松树形象写起,然后想象抒情,表达了对松树的喜爱之情。山水田园诗1.阅读下面的晋诗,完成题目。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中使用的白描手法,简练勾画事物,使诗人感情得到充分抒发,使诗文生机盎然,富有画意。B.诗的九至十六句描绘了一幅安宁静谧、远近错落、动静相宜、有声有色的田园风光图。C.“暧暧”两句,远村、墟烟构成一幅远景,“暧暧”“依依”两词语义相近,可以互换。D.诗人将常见的农村生活和他内心的闲适交融,这构成了完美诗境,使普通景物具有美感。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纪村事[唐]韦庄绿蔓映双扉,循墙一径微。雨多庭果烂,稻熟渚禽肥。酿酒迎新社,遥砧送暮晖。数声牛上笛,何处饷田【注】归.【注】饷田:到田间送饭。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写绿植光影映照门扉,墙边小路在草木中若隐若现,显得生机勃勃。B.颔联写院中果子腐烂,水边禽鸟肥美,营造出农闲时节慵懒闲散的宁静氛围。C.全诗视听结合,动静相宜,虚实相生,用语平朴,意境优美,富有意趣。D.本诗撷取若干乡村景象,自然与人文融合,呈现出浓郁的田园生活气息。3.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芣苢》《诗经·周南》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采采芣苢,薄言祮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插秧歌杨万里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芣苢》通过“采”“掇”“捋”等一系列动作,细腻地描绘出劳动的过程,给读者以画面感。B.《插秧歌》描绘一家四口趁着农时冒雨插秧的劳动场面,表现出农家生活的辛苦与农事的繁忙。C.两首诗字里行间洋溢着劳动的欢乐与情趣,同时也体现了劳动者吃苦耐劳、勤奋乐观的精神。D.两首诗描绘了古代人民热烈的劳动场面,呈现了轻松、愉快的劳动节奏,充分彰显了劳动的崇高与美丽。边塞征战诗1.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诗开篇写杨花落尽、子规哀啼,渲染暮春冷落、凄凉的气氛。B.乙诗“沙似雪”运用比喻,形象地写出了月下大漠苍茫的景象。C.“夜郎西”“回乐烽”既表明地点,也能引发对特定情景的联想。D.两首诗都从视觉、听觉和嗅觉等角度描写景物,使人如临其境。2.阅读下面的唐诗,按要求完成小题。从军行李白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从军行七首(其五)王昌龄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诗突出了将军的形象,久战沙场,身经百战,以至铁甲碎裂。虽然战事不利,但将军率军突入敌营,射杀敌酋,让敌军闻风丧胆,成功突围。B.王诗首句极力表现了边地气候的恶劣,作为诗歌的背景,对当时的军事形势有烘托和暗示的作用。C.王诗次句,着力表现了大唐军队出征时的迅猛凌厉,充分展现了唐军的气势和威力。D.盛唐边塞诗大多表现昂扬积极、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大多惯于把英雄的形象寄寓在伟大战争的胜利背景下来展现,这两首诗都是这一特点的典范作品。咏史怀古诗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游诸葛武侯书台宋·陆游沔阳道中草离离,卧龙往矣空遗祠。当时典午称猾贼,气丧不敢当王师。定军山前寒食路,至今人祠丞相墓。松风想像梁甫吟,尚忆幡然答三顾。出师一表千载无,远比管乐盖有余。世上俗儒宁办此,高台当日读何书?【注】①诸葛武侯书台:诸葛亮相蜀时,曾在成都北筑读书台。②沔阳:今陕西勉县,城南定军山有诸葛亮基和武侯祠,武侯祠后迁城北。典午:指司马。③梁甫吟:古歌曲名一作梁父吟。诸葛亮隆中时,躬耕陇亩,好为《梁甫吟》。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一项是()A.本诗开篇从河阳道中的诸葛武侯祠着笔,渲染出衰飒的气氛,引发了怀古之思。B.诗中写司马懿不敢应战诸葛亮之事,暗含了作者对两人鲜明的褒贬与爱憎态度C.诗中以《出师表》肯定了诸葛亮的卓越才能,认为诸葛亮远胜前人管仲与乐毅。D.诗人批判一般的读书人见识鄙俗浅陋,即便登上武侯书台也不明白读书的意义。2.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赤壁赵翼①依然形胜扼荆襄,赤壁山前故垒长。乌鹊南飞无魏地,大江东去有周郎。千秋人物三分国,一片山河百战场。今日经过已陈迹,月明渔父唱沧浪②。【注】①乾隆三十七年(1772),赵翼因事被降级调用,辞官归乡,经过赤壁时写下此诗。②《楚辞·渔父》中写渔父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赤壁地势险峻,“扼”字突出战略要塞地位,“故”字富有深沉的历史感,起句自然,巧妙切题。B.颔联用典,化用曹操《短歌行》和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句子,再现了三国时期的历史画卷。C.颈联意境凄清悲凉,将时间与空间对照,历史与现实对比,纵贯古今时代,表现出对山河遗迹的感喟。D.诗人将赤壁眼前之景与历史勾连,写景有虚有实,抒写了自己的“思古之幽情”,有鲜明的个人意识。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望海潮·广陵怀古秦观星分牛斗,疆连淮海,扬州万井提封。花发路香,莺啼人起,珠帘十里东风。豪俊气如虹。曳照春金紫,飞盖相从。巷入垂杨,画桥南北翠烟中。追思故国繁雄。有迷楼挂斗,月观①横空。纹锦制帆,明珠溅雨②,宁论爵马鱼龙③!往事逐孤鸿。但乱云流水,萦带离宫。最好挥毫万字,一饮拼千钟!注:①迷楼、月观皆是隋炀帝当年在扬州巡幸之处。②明珠溅雨:隋炀帝命宫女酒明珠于龙舟之上,来模拟雨雹之声。③爵马鱼龙:指珍奇古玩。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人以星宿与地上区域对应,扬州对应牛、斗二宿,地理上连接淮海,人口众多。B.“珠帘十里东风”化用诗句,用语凝练典雅,描绘出扬州的繁华兴盛和富丽景象。C.达官贵人的车辆在扬州街道上疾驰,飞扬跋扈,与扬州美丽和谐的景色格格不入。D.这首词上阕与柳永《望海潮》上阕,都先写地域特点和社会总貌,再分层叙写市景。羁旅思乡诗1.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菩萨蛮李白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开头两句写抒情主人公在暮色中所见,“平林漠漠烟如织”传达出一种寂寞惆怅的情绪,具有笼罩全篇的作用。B.“寒山一带伤心碧”,写主人公登高伫望不觉日暮,山色转深,自己的主观色彩尽情地涂抹于景物之上。C.“宿鸟归飞急”,构思巧妙,作者用急飞的宿鸟与久立之人形成强烈的对照,以宿鸟急归反衬出人的落寞无依。D.全词写景角度多样,短短一首词中,掇取了多种景物,借景抒情、寓情于景、以乐景衬哀情,手法运用娴熟。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陆胜宅秋暮雨中探韵同作张南史同人①永日自相将,深竹闲园偶辟疆②。已被秋风教忆鲙③,更闻寒雨劝飞觞。归心莫问三江水,旅服徒沾九日霜。醉里欲寻骑马路,萧条几处有垂杨。【注】①同人:志同道合之人。②辟疆:“辟疆园”的略称。晋人顾辟疆的名园,内多竹树。③忆鲙:晋人张翰洛阳为官时,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莼菜羹、鲈鱼脍,而弃官回乡。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秋日与志同道合之人相伴于陆胜宅院内,此地竹树幽深,与辟疆园相似。B.首联本有感伤之心,颔联又转入思归之情,上下内容转换自然,情感生成合理。C.“归心”和“旅服”两句上承“秋风”“寒雨”的景象,下启诗人的情感表达。D.此诗前四句主写宴聚的缘由,后四句宕开一笔主写个人情愿,融合了叙事抒情等表达方式。题画诗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画鹰①杜甫素练风霜起,苍鹰画作殊。竦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②。绦镟③光堪摘,轩楹④势可呼。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注】①这首题画诗大概写于713年~741年(开元年间)。②愁胡:一种说法指胡人(西域人)碧眼,其深而大,似一副发愁的模样。③绦(tāo):丝绳,指系鹰的绳子。镟(xuàn):金属转轴,鹰绳另一端系的金属环。④轩楹:悬挂画鹰的堂前廊柱。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风霜起”一词营造出了一种肃杀之气,一起笔就刻画出画鹰的气势,吸引读者,起到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B.“竦身”指耸起身子,好像是在想猎取狡猾的兔子,生动描绘出苍鹰搏击前的动作及其心理状态,真是传神之笔。C.诗中的鹰不只是一个画面形象,还具有主体精神的象征意义,传达出诗人思奋报国而不得的愤懑之情。D.本诗既描绘了诗人眼中所见之鹰,又写到了诗人心中所想之鹰,这种虚实结合的写法使鹰的形象更加生动、丰满。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题谢耕道一犁春雨图魏了翁床头夜雨滴到明,村南村北春水生。老妇携儿出门去,老翁赤脚呵牛耕。一双不借①挂木杪,半破夫须冲晓行。耕罢洗泥枕犊鼻,卧看人间蛮触争②。【注】①不借:草鞋。②蛮触争:因细小的缘故而引起的争端。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题目来看,本诗是一首题画诗,画作再现了春雨过后,农家春耕的景象。B.本诗首联与“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两句都体现出诗人对春雨的喜爱。C.老翁一大早便出门劳作,光着脚驾牛耕地,符合农村真实的劳动生活场景。D.草鞋价格便宜,但老翁在耕地时,却将草鞋挂于树梢,可见其生活很贫困。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长江万里图杨基我家岷山①更西住,正见岷江发源处。三巴②春霁雪初消,百折千回向东去。江水东流万里长,人今漂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