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2012秋药物效应动力学_第1页
第2章 2012秋药物效应动力学_第2页
第2章 2012秋药物效应动力学_第3页
第2章 2012秋药物效应动力学_第4页
第2章 2012秋药物效应动力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

药物效应动力学石卓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院药理学系2012.11

第一节药物的基本作用一、药物作用与药理效应药物作用(action)初始作用药理效应(effect)生理生化功能改变

血管收缩心率加快血压升高NE

-R二、药理效应的基本类型

兴奋(stimulation)

抑制(inhibition)

三、直接作用与间接影响直接作用(directaction)间接作用(indirectaction)

局部作用(localaction)吸收作用(absorptiveaction)

药物在一定的剂量首先对某一组织或器官产生作用,而对其它组织或器官无作用。

四、药物作用的选择性(selectivity)选择性(Selectivity)阿托品

MGlandsEyeSmoothmuscleHeartBloodvesselCNS(Atropine)Block五、药物治疗效果药物作用的两重性治疗作用(therapeuticeffect)指药物所引起的与用药目的一致的作用,是有利于防病、治病的作用。

对因治疗(etiologicaltreatment)

对症治疗(symptomatictreatment)

补充疗法(supplementtherapy)是指用药目的在于消除原发致病因子的治疗。用药目的在于改善疾病症状的治疗。

又称替代疗法(replacementtherapy)体内营养或代谢物质不足给予补充。副作用(sidereaction)毒性反应(toxicreaction)后遗效应(aftereffect)变态反应(allergicreaction)停药反应(withdrawalreaction)特异质反应(idiosyncraticreaction)依赖性(dependence)

六、不良反应

(adversedrugreaction,ADR)

凡不符合药物治疗目的,并给病人带来不适或危害的反应。上市药品在常规用法、用量情况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并给病人带来不适或危害的反应。副作用(sidereaction):在治疗剂量引起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作用.毒性反应(toxicreaction):由于用药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引起的严重不良反应。

急性毒性(acutetoxicity)

慢性毒性(chronictoxicity)特殊毒性Carcinogenesis(致癌)Teratogenesis(致畸)Mutagenesis(致突变)后遗效应(aftereffect):停药后血浆药物浓度下降至阈浓度以下时残存的药理效应。变态反应(allergicreaction):是药物引起的免疫反应,反应性质与药物原有效应无关,其临床表现包括免疫反应的各种类型。停药反应(

withdrawal

reaction):长期连续应用某些药物,突然停药后发生的与原有疾病无关的疾病或原来疾病复发或加重。(反跳现象)特异质反应(idiosyncraticreaction):少数病人对某种药物反应特别敏感。第二节

药物的量效关系一、量-效关系(dose-effectrelationship)

指药理效应的强弱与其剂量大小或浓度高低呈一定关系即量效关系。药理效应按性质分为量反应和质反应。1.量反应与量反应曲线量反应(gradedresponse)

效应的强弱呈连续增减的变化,可用具体数量或最大反应的百分率表示。

量-效曲线(dose-effectcurve)

以药理效应的强度为纵座标,药物剂量或浓度为横座标作图表示量效关系的曲线。logC100%50%0logCE最小有效浓度效能(Emax)效价强度50%效应浓度(EC50)半数有效量(ED50)2.质反应及其量效曲线质反应

在一群体中,某一效应的出现是以阳性(或阴性)反应出现的频数或百分率表示。半数有效量(50%effectivedose,ED50)

能使群体中有半数个体可以出现某一效应的剂量。半数致死量(50%lethaldose,LD50)

能使实验动物死亡一半的剂量。质反应与质反应曲线药物安全性评价指标(1)半数有效量(50%effectivedosage,ED50)(2)半数致死量(50%lethaldosage,LD50)(3)治疗指数(therapeauticindex,TI)

TI=LD50/ED50(4)安全范围(marginofsafety)LD5

~ED95

效应死亡治疗指数二、构效关系药理作用的特异性取决于药物的化学结构,即构效关系(structureactivityrelationship,SAR)。第三节

药物作用机制(mechanismofaction)改变细胞周围环境的理化性质补充机体所缺乏的各种物质对神经递质、介质或激素的影响作用于一定的靶点

1.药物与受体的相互作用

2.影响离子通道

3.与酶的相互作用

4.影响载体分子

5.基因治疗一、受体学说及

药物-受体的相互作用(一)受体的概念与配体

受体(receptor)是介导细胞信号转导的功能蛋白质,能识别周围环境中微量的化学物质,并可与之选择性结合通过中介的信息放大系统,触发后续的生理反应或药理效应。内源性活性物质外源性活性物质

配体(ligand)是与受体特异性结合的生物活性物质,受体均有相应的内源性配体。

信息放大系统生理、药理学反应内源性配体药物受体药物和特异性受体结合方式:(1)离子键(2)

氢键(3)

范德华引力(4)

共价键(二)受体类型

1.离子通道耦联受体

2.G-蛋白耦联受体

3.酪氨酸激酶受体

4.基因转导型受体δγααβAChAChNa+

K+Na+

K+N受体离子通道耦联受体NH3COOH效应蛋白G蛋白激动药G蛋白耦联受体

酪氨酸激酶SSSSSS激酶耦联受体胰岛素蛋白质酪氨酸残基磷酸化甾体激素受体DNAmRNA转录翻译蛋白基因转导型受体(三)细胞内信号转导1、环磷腺苷(cAMP)2、环磷鸟苷(cGMP)3、肌醇磷脂(phosphatidylinositol)4、钙离子(四)受体的调节激动药→受体→受体↓→向下调节(脱敏)↓耐受性拮抗药→受体↑→敏感性↑→向上调节

(增敏)↓撤药症状二、受体与药物相互的作用的基本概念DRD+RE•••K1KDEEmax[D][D]KD+[DR][RT]100%时,达Emax[D]>>KD,[DR][RT][DR][RT]50%,[D]KD1.受体与药物相互的作用2.药物与受体的结合亲和力(affinity)3.药物与受体结合后效应的产生及其学说占领学说(Occupationtheory)速率学说(Ratetheory)二态模型理论(Twomodeltheory)占领学说(occupationtheory)

1.内在活性(intrinsicactivity)反应效能,以α表示,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