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导学案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1页
第13课+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导学案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2页
第13课+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导学案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3页
第13课+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导学案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4页
第13课+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导学案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3课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学习目标1.把握康乾盛世的历史概念,对康雍乾时期君主专制的新发展作出合理的历史解释2.掌握清朝巩固边疆的措施,从空间上认识清朝的疆域范围,梳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过程,培养时空观念、家国情怀等历史学科核心素养3.从内外两个方面分析清朝统治危机的出现,培养关注世界形势、关注民生、居安思危的品质和能力一个盛世:康乾盛世一个危机:嘉道危机(嘉庆、道光年间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一个顶峰:君主专制达到顶峰一种国策:闭关锁国四个巩固:统一台湾,巩固东南边疆;雅克萨之战,巩固东北边疆;平定叛乱,巩固北部及西北边疆;直辖西藏,巩固西南边疆学习过程►知识点一康雍乾时期的君主专制1.“康乾盛世”(1)时间:清朝皇帝康熙、雍正、乾隆在位期间。(2)原因:三位皇帝都非常勤政,独断朝廷大政方针。(3)表现:政局稳定,经济繁荣,疆域开拓并巩固。2.加强专制(1)奏折制度①内容:部分官员向皇帝单独呈送密封报告,皇帝亲手批阅后返回,不经过其他中转、收发环节。②作用:提高了决策效率,强化了对官僚机构的控制。(2)军机处①设立:雍正时,在皇帝寝宫旁边设立。②职责:商议军情,起草或处理机要文书。(3)内阁:只负责处理一般文书。(4)文字狱:为加强思想文化的控制而实行,对文化造成严重的摧残。1.图解历史——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2.情境再现——军机处的特点(清代)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旨,天子无日不与(军机)大臣相见,无论宦寺(宦官)不得参,即承旨诸大臣(军机大臣)亦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通过材料能看出军机处的特点有哪些?提示:处理全国机要事务;保密性强;军机大臣权力有限,主要是承旨、缮撰、传述。►知识点二疆域的奠定1.巩固统一地区措施台湾①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②1683年清军远征台湾③1684年清朝在台湾设府,隶属福建省东北①康熙前期,清军围攻侵占雅克萨的俄军,迫使沙俄同意进行谈判②1689年,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确定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西北①1757年平定漠西蒙古准噶尔部叛乱②乾隆时期平定天山南路维吾尔贵族大、小和卓叛乱③清朝在蒙古族地区设立盟、旗两级单位进行统治④1762年,清朝在新疆设立伊犁将军,总领军政事务西藏①清初,册封五世达赖以“达赖喇嘛”尊号;康熙赐予五世班禅以“班禅额尔德尼”尊号。此后历世达赖和班禅,都经由中央政府册封②从1727年起,清朝开始派遣驻藏大臣,代表朝廷与达赖、班禅共同治理西藏;专设理藩院掌管蒙古族、藏族等民族事务③1793年,清政府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以法律形式明确和落实了中央政府对西藏地方的管辖权2.清朝疆域(1)范围:西跨葱岭,西北达巴勒喀什池,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至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包括钓鱼岛、赤尾屿等,南至南海诸岛,西南抵喜马拉雅山脉。(2)管理:内地分立18省,分设巡抚、总督治理,在东北、北部和西部边疆,分设若干将军辖区和办事大臣辖区。3.图解历史——清朝经略边疆的举措4.情境再现——清代的民族关系清康熙、乾隆年间,陆续在承德避暑山庄外建了12座大型寺庙……融合了汉、藏、蒙古、维吾尔等族的建筑风格……清乾隆皇帝称赞那些寺庙时,写下了“一座喇嘛庙,胜抵十万兵”的诗句。材料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提示:清朝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避免矛盾,维护和平。5.图解历史——清朝疆域►知识点三统治危机的初显1.内部危机(1)原因:人口膨胀迅速,资源危机日益显露;政治腐败;贫富矛盾积累,乱象萌生。(2)表现:白莲教等农民起义不断。2.外部危机(1)原因: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列强要求扩大对华贸易,开拓中国市场。(2)政策:实行以闭关锁国为主的政策。①仅保留广州为对外通商口岸,由官府特许的“十三行”商人代为管理对外贸易事务。②外商在广州的活动及其与中国商民的交往,都受到严格约束。③严厉禁止民间船只出海贸易。(3)影响:无法适应新的外部环境,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6.误区警示——“海禁”与“闭关锁国”(1)“海禁”政策不禁止外国人来华贸易,只是要求必须在官方的主持下进行,即所谓“贡赐贸易”,如郑和下西洋。(2)“闭关锁国”政策既禁止国人出海贸易,也限制外商来华贸易。闭关锁国不是禁绝对外贸易,而是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广州“十三行”就是例证。笔记:清朝前中期的鼎盛■史料实证……………史料一清代自康熙中期至清末……一切机密要务,乃至皇帝与各具奏人的私人交情,密折内都有反映。……给皇帝开辟了广泛的情报来源,广其耳目,增其见闻,洞悉庶务,使……能及时且较真实地了解……各级官员的所作所为,而且使百官互相监视,彼此牵制……极有利于皇帝个人独裁专制。——摘编自刘融《清王朝的朱批密折制述论》思考:(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密折制度的作用。解读:史料一主要叙述了密折制度实施的特点及对君主专制加强的影响。提示:使皇帝能够更直接、广泛地获取信息;提高了决策效率,强化了对官僚机构的控制。史料二清朝疆域图(1820年)思考:(2)结合史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清朝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和经略边疆的相关措施及重要意义。解读:清朝的政治版图是清朝统治者励精图治、苦心经营的结果,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提示:措施:统一台湾,在台湾设府,隶属福建省;反击侵占雅克萨的俄军,签订《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确定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平定准噶尔部叛乱,在蒙古族地区设盟、旗两级单位进行统治;在新疆设置伊犁将军;清政府册封藏传佛教领袖,派遣驻藏大臣,与达赖、班禅共同治理西藏,以法律形式明确和落实对西藏的管辖权。意义:基本上奠定了现代中国的版图,巩固了国家统一。■素养阐释……………清朝君主专制强化的本质特征及历史影响(1)本质特征: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封建制度渐趋衰落。(2)历史影响①积极影响: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有效管辖,防止分裂割据,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②消极影响:绝对专制的君主权力和日益腐败的官僚系统,严重扼杀了社会的创造力,又成为阻碍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是造成中国社会落后于西方的主要因素之一。■价值引领……………我国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进一步巩固和发展(1)清政府在各族人民的支持下,同分裂和叛乱势力进行斗争,加强了对蒙古、新疆、西藏、西南地区、台湾地区的管辖。(2)清朝的疆域,是我国各族人民在共同缔造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长期斗争中逐渐形成的;在统一政权下,各族人民在经济、文化方面的联系进一步加强,共同创造了祖国的历史。(3)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是明清时期一个显著的阶段特征。清朝中期的统治危机■开放探究……………材料1757年,清政府封闭了江、浙、闽海关,只留粤海关一口通商,广州“十三行”的行商开始成为对外贸易的代理人。清政府认为,贸易只是中国给予洋人的一项特权而非他们的固有权利,而这种皇恩的施与必须依照他们的良好行为来决定,并逐渐制定了以下行为规范。1.外国兵船须停江外,不得进入虎门。2.妇人不得混入商馆,铳炮枪及其他武器均不得持入。3.所有航路引水人及买办等,概须我国澳门同知之特许登录;非受买办之直接监视,不许外国船舶与其他商民之交通。4.外人不得与我国官吏直接交涉,除非经过公行之手续。5.外人不许泛舟江上,惟每月初八、十八及二十八三日,得游览花地海幢寺一次,每次不得超过十人。不准赴别处村落墟市游荡。6.外人买卖,须经公行之手,即居住商馆者,亦不许随意出入,防其与奸商有秘密交易之行为。7.通商期已过,外人不得在广州居住。即在通商期内,货物购齐,亦须装载而归,否则,可往澳门。8.外国船舶,得直接航行黄埔,徘徊河外,不得寄泊他所。9.不准购买中国书籍、学习中国语言文学。——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思考:根据材料并结合时代背景,谈谈你对上述行为规范的认识。(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提示:示例:为防范西方殖民者的威胁,清朝实行严格限制对外贸易的闭关政策,于18世纪中期开始实行广州一口贸易,以“十三行”作为代理外贸的机构。在对外贸易活动中,对外商制定了一系列行为规范,一方面严防外夷,另一方面又保证海关税收收入。清朝有关部门制定的外商行为规范,严格限制外商的活动时间、贸易及活动区域,规范其贸易行为和日常生活,指定由“十三行”的行商作为外贸中介,限定贸易往来的方式,加强对其军事和文化上的防范,严防中外勾连,对外商形成了严格而又较为全面的制约。材料中的规范是清朝统治者面对外来威胁采取的一种保守的防范策略,体现了其妄自尊大、落后无知的一面。这些规定,对于维护清朝统治的安全、规范外贸、保证税收,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这些措施大大妨碍了西方殖民者的利益,因而成为后来殖民者在中国开展鸦片贸易的诱因。■素养阐释……………清朝前中期的统治危机内部官场腐败原因:在君主专制统治下,官员为了求得升迁或自保表现:各级官吏结党营私,贪污腐败军队颓废原因:官场腐败之风的蔓延;久无战事表现:军纪败坏,军备废弛;将领贪污,将士颓废财政危机原因:官僚机构臃肿;财政虚耗严重;官吏截留税款影响:经济衰退,国力越来越虚弱土地兼并原因:用地紧缺,土地兼并严重影响:贫富分化严重,民众生活困苦,社会危机重重农民起义原因:人地矛盾、贫富差距、政治腐败影响:起义不断外部原因:西方列强要求扩大对华贸易;清政府闭关锁国影响:无法适应新的外部环境,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1.康雍乾时期,出现康乾盛世的鼎盛局面;君主乾纲独断,事必躬亲,君主专制得到加强2.奏折制度使皇帝能够更直接地获取信息,提高决策效率,有利于加强皇帝对官僚机构的控制3.军机处的设立加强了皇权,使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4.清朝对边疆地区采取因地制宜的政策,尊重各民族的社会习俗和宗教信仰,巩固发展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清朝的疆域基本奠定了现代中国的版图5.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只在广州一地开设“十三行”,管理对外贸易,导致中国丧失国际市场,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课堂练习1.清朝前期的一百多年间,经济恢复并继续发展,政局稳定,国力强盛,版图在前代王朝的基础上进一步开拓并巩固。这一现象在历史上称之为()A.“文景之治” B.“开元盛世”C.“大定之治” D.“康乾盛世”D[由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现象历史上称之为“康乾盛世”,故选D项。]2.奏折是清朝官员向皇帝上呈的机密文书,起初主要是让一些在外公干的近臣汇报地方情况和官民舆论,皇帝阅后在原折上朱批发回,顺便交代新的任务。雍正帝即位后,扩大了使用范围,规定内外大臣对机密、紧急的事务均可奏折上闻。由此可见,奏折制度的实施()A.延缓了宫廷决策的效率B.减轻了皇帝处理政事的负担C.有利于君主集权的加强D.促使中枢秘书机构发生变化C[由材料可知,奏折制度使皇帝能够更多、更直接地获取信息,提高了决策效率,也便于官员之间相互监督,有利于加强君主集权,C项正确,排除A项;奏折是常规章奏之外的内容,加重了皇帝处理政事的负担,排除B项;D项与材料无关,排除。]3.雍正时期的《广东通志》记载,广东省琼州府辖下的万州“州治千里长沙、万里石塘”(又称“万里长沙、千里石塘”)。这表明当时广东省的管辖范围包括()A.钓鱼岛 B.库页岛C.南海诸岛 D.巴勒喀什池C[根据材料“‘州治千里长沙、万里石塘’(又称‘万里长沙、千里石塘’)”可知,“千里长沙”“万里石塘”是指包括西、中和南沙群岛在内的南海诸岛,故选C项;钓鱼岛在清朝时名为钓鱼台,是福建管辖范围,排除A项;库页岛位于黑龙江出海口的东部,排除B项;巴勒喀什池是清朝的西北边界,与广东无关,排除D项。]4.1689年中俄《尼布楚条约》规定:两国猎户人等,不论因何事故,不得擅越已定边界,违者送所司惩罚;两国人带有往来文票(护照)的,允许其边境贸易。这反映了当时()A.清政府逐渐放弃传统华夷观念B.一定程度上形成领土、国民意识C.清政府逐渐接受西方外交体系D.清政府积极主动发展对外关系B[中俄《尼布楚条约》禁止两国人“擅越已定边界”,强调边境贸易必须“带有往来文票(护照)”等,说明清政府在一定程度上已形成领土、国民意识,B项正确;17世纪的中国依然未放弃传统华夷观念,A项错误;清政府逐渐接受西方外交体系是在19世纪中期以后,C项错误;《尼布楚条约》是清政府与沙俄在雅克萨之战后签订的边界条约,不能说明清政府积极主动发展对外关系,D项错误。]5.下表为清朝中期人口、耕地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