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基孔肯雅热防控培训课件_第1页
最新基孔肯雅热防控培训课件_第2页
最新基孔肯雅热防控培训课件_第3页
最新基孔肯雅热防控培训课件_第4页
最新基孔肯雅热防控培训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基孔肯雅热防控培训基孔肯雅热防控培训1概况基孔肯雅是坦桑尼亚南部的土语意思是“令人弯腰屈背”该病的主要表现以发热、皮疹及关节疼痛为主要特征1952年首次爆发于坦桑尼亚南部尼瓦拉州二十世纪60年代东移至东南亚地区在印度的南部和中部地区已成为地方性疾病1987年我国云南西双版纳发现基孔肯雅病人从其血液中分离出病毒概况基孔肯雅是坦桑尼亚南部的土语2最新基孔肯雅热防控培训课件3最新基孔肯雅热防控培训课件4最新基孔肯雅热防控培训课件5最新基孔肯雅热防控培训课件6最新基孔肯雅热防控培训课件7最新基孔肯雅热防控培训课件8有3种基因型:东/中/南非型:东/中/南非洲亚洲(2005-2007年,印度)欧洲(2007年)西非型:所有西非的病毒株亚洲型:来自亚洲有3种基因型:9基因结构单链正链RNA病毒,长11.8kb2个独立的开放阅读框架,从5′端至3′端依次是非结构蛋白nsP1、nsP2、nsP3、nsP4、衣壳蛋白C、包膜蛋白E3、E2、蛋白6K和包膜蛋白E1

E1基因结构图基因结构10基因变异与疾病的关系E1基因的突变(A226V)增强了病毒对蚊媒的感染能力和复制能力,并使白纹伊蚊取代埃及伊蚊成为主要宿主。CHIKV脑炎患者的病毒还发生了其他几种突变,而这些突变可能使病毒更加容易感染大脑组织基因变异与疾病的关系E1基因的突变(A226V)增强了病毒对11病毒血症期通常在感染后的0~6天。

发病前血液中是否存在病毒不详

IgM在发病后2-6天出现,可持续几周到3个月。IgG在恢复期出现,可持续几年。与登革等虫媒病毒可发生交叉反应。病毒血症期通常在感染后的0~6天。12流行病学流行病学13传染源急性期病人发病后2~5天高滴度病毒血症期较强的传染性隐性感染者非人灵长类动物非洲绿猴、狒狒、红尾猴、黑猩猩等传染源急性期病人14传播途径感染病毒的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均是主要传播媒介,登革病毒经蚊虫叮咬传染给人,尚无直接人传人的报导。广东主要是白纹伊蚊。传播途径感染病毒的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均是主要传播媒介,登革15传播宿主–非人类灵长类(非洲)印度未发现动物宿主在自然界通过人-蚊-人循环传播媒介埃及伊蚊白蚊伊蚊媒介同登革热和黄热病传播工具:不需要蚊子叮咬传播,无其它的传播途径潜伏期2-12天传播宿主16媒介伊蚊习性飞行距离<100米白天叮咬–光下–咬踝部一旦感染–至死都带毒(30天)喜多次叮咬人常见滋生繁殖场所:人造家居容器滋生繁殖户内,周围环境,新鲜水金属,塑料,橡胶,水泥,陶瓷容器:开口的闲置容器,所有能盛水容器媒介伊蚊习性飞行距离<100米17享受午餐的雌性伊蚊享受午餐的雌性伊蚊18人群易感性

人群普遍易感感染后可表现为显性感染或隐性感染感染病毒后可获得一定的免疫力,但一段时间后抗体滴度下降。人群易感性人群普遍易感19流行特征流行特征20地区分布主要分布在非洲、南亚和东南亚地区非洲:坦桑尼亚、南非、津巴布韦、扎伊尔、塞内加尔、安哥拉、尼日利亚、乌干达、罗得西亚、科摩罗等国家亚洲:印度、斯里兰卡、缅甸、越南、泰国、老挝、柬埔寨、菲律宾和马来西亚等国家2005~2009年:印度洋岛屿、印度和东南亚地区发生流行,导致数百万人患病地区分布主要分布在非洲、南亚和东南亚地区非洲:坦桑尼亚、南21人群分布在新疫区或输入性流行区所有年龄组均可发病在非洲和东南亚等长期流行地区儿童发病较多无性别、职业和种族差异人群分布在新疫区或输入性流行区22季节分布主要流行季节为夏、秋季热带地区一年四季均可流行主要与媒介的活动有关季节分布主要流行季节为夏、秋季23输入性凡有伊蚊存在地区,当伊蚊达到一定密度且自然条件适合时,如有CHIKV传入,就可能引起流行或暴发输入性凡有伊蚊存在地区,当伊蚊达到一定密度且自然条件适合时,24临床表现临床表现25急性期潜伏期2-12天,通常3-7天发热突然起病,伴有头痛、恶心、呕吐病毒血症期(感染期)持续5天皮疹发病后2~5天躯干、四肢的伸展侧、手掌和足底关节疼痛发热同时出现,发展迅速,数分钟或数小时内关节功能丧失主要累及小关节,如手、腕、踝和趾关节可有关节肿胀症状似登革热,但不会发生出血或休克症急性期潜伏期2-12天,通常3-7天26关节痛下肢和上肢的小关节游走性多关节疼痛,渗出物不多大的关节(膝盖、脚踝)有时会受影响早晨疼痛加剧,夜晚减轻关节可能会肿胀有些病人可能会无法忍受这些疼痛持续数周或数月东莞部分病例先出现关节痛,后才发热关节痛下肢和上肢的小关节27基孔肯雅热病人的皮疹基孔肯雅热病人的皮疹28基孔肯雅热病人关节损伤无法站稳基孔肯雅热病人关节损伤无法站稳29其它症状眼结膜充血,轻度畏光恶心,呕吐,腹痛,极度乏力四肢瘀斑或丘疹出血比较少见鼻部红斑,脸中部色素沉着暴露部位苔藓喷发与色素沉着其它症状眼结膜充血,轻度畏光30其它症状阴囊、小腿、腋窝多处溃烂四肢单侧或双侧水肿淋巴结肿大少见小孩会有多处出血点和甲板下出血偶有严重的、致命性的脑膜脑炎其它症状阴囊、小腿、腋窝多处溃烂31患者临床表现发热、关节痛、出疹、骨骼肌痛为主要表现症状发热关节痛出疹肌肉痛头痛面红眼红畏寒呕吐病例数236200139122736015115%100.0084.7558.9051.6930.9325.426.364.662.12东莞市236例基孔肯雅热病例临床症状及体征统计表患者临床表现发热、关节痛、出疹、骨骼肌痛为主要表现症状发热关32病程一般发热持续2-3天后退热3天后会再次出现发热(双峰热)有少数病例发热会持续数周疲倦会持续数周发热与关节痛是主要流行特征关节痛、剧烈头痛、失眠、极度乏力会持续5-7天病程一般发热持续2-3天后退热33需关注感染人群孕妇老人新生儿妇女糖尿病患者免疫功能低下病人严重慢性病病人需关注感染人群孕妇34发病情况一种自限性疾病在以下情况下病程延长严重脱水电解质紊乱血糖不正常一般恢复情况良好3%-5%的病人关节炎病程延长发病情况一种自限性疾病35死亡情况极少有死亡病例报告死亡的主要原因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病毒导致的血小板减少药物导致胃粘膜受损,从而引起致命性上消化道出血对关节炎症状患者使用类固醇类药物是很危险的死亡情况极少有死亡病例报告36恢复期绝大多数患者的关节疼痛及僵硬状态可完全恢复个别患者留有关节功能受损等后遗症恢复期绝大多数患者的关节疼痛及僵硬状态可完全恢复37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38一般检查血常规检查多为正常少数患者白细胞总数及淋巴细胞减少、血小板轻度降低生化检查部分患者血清ALT、AST、肌酸激酶(CK)升高一般检查血常规检查39实验室诊断血清中CHIKV的核酸检测:Real-timePCR;ReversetranscriptasePCR;血清中抗CHIKV抗体的检测:免疫荧光抗体测定(IFA);CHIKV的分离培养:可在Vero、C6/36、BHK-21和HeLa等细胞中繁殖并产生细胞病变;CHIKV的序列测定:

实验室诊断血清中CHIKV的核酸检测:40血清学检查血清特异性IgM抗体ELISA、免疫层析发病后第1天出现IgM抗体,第5天后多数患者呈阳性血清特异性IgG抗体ELISA、免疫荧光抗体测定(IFA)、免疫层析发病后第2天出现IgG抗体,第5天后多数患者呈阳性血清学检查血清特异性IgM抗体41病原学检查核酸检测RT-PCR和Real-timePCR等核酸扩增方法一般发病后4天内多数患者的血清中可检测到病毒核酸病毒分离发病2天内患者血清标本Vero、C6/36、BHK-21和HeLa等敏感细胞进行病毒分离病原学检查核酸检测42诊断诊断43诊断依据(一)流行病学资料:生活在基孔肯雅热流行地区或12天内有疫区旅行史,发病前12天内有蚊虫叮咬史。(二)临床表现:急性起病,以发热为首发症状,病程2~5天出现皮疹,多个关节剧烈疼痛。(三)实验室检查(1)血清特异性IgM抗体阳性;(2)恢复期血清特异性IgG抗体滴度比急性期有4倍以上增高;(3)从患者标本中检出基孔肯雅病毒RNA;(4)从患者标本中分离到基孔肯雅病毒。诊断依据(一)流行病学资料:44病例定义疑似诊断:具有上述流行病学史和临床表现;无流行病学史者,但具有上述典型的临床表现。确定诊断:疑似诊断基础上具备诊断依据中实验室检查任一项者。病例定义疑似诊断:具有上述流行病学史和临床表现;无流行病学史45鉴别诊断登革热,登革出血热,登革休克综合症阿尼昂-尼昂病毒性发热辛德毕斯病毒性发热其它非特异性的病毒性发热其它急性发热如疟疾、尿道炎鉴别诊断登革热,登革出血热,登革休克综合症46鉴别诊断鉴别诊断47治疗治疗48治疗无疫苗或预防性药物通常是自限性一般在7-10天后慢慢好转不会复发,无二次感染完全康复需要较长时间仅有对症治疗治疗无疫苗或预防性药物49一般治疗发热期应卧床休息采取防蚊隔离措施,预防传染一般治疗发热期应卧床休息50对症治疗降温高热病人物理降温止痛关节疼痛较为严重者康复治疗活动障碍者对症治疗降温51出院标准体温恢复正常,并且病程需大于5天出院标准52预防预防53控制传染源防蚊隔离患者病毒血症期间(发病后5天)就地治疗减少传播机会及时上报疑似和确诊病例控制传染源防蚊隔离54切断传播途径杀灭成蚊以动群众,大搞爱国卫生运动,清除蚊虫孳生地要求:疫点布雷图指数指数在3天内降到0,疫区内布雷图指数一周内降到5以下切断传播途径杀灭成蚊55保护易感人群尚无可供使用的疫苗主要采取个人防蚊措施长袖衣服、驱蚊剂等医院的周围做好防蚊措施保护易感人群尚无可供使用的疫苗56

疫情调查与处理疫情调查与处理57

基孔肯雅热流行时的首要任务控制疫情,降低发病率;阻止疫情暴发和扩散。

基孔肯雅热流行时的首要任务58发生基孔肯雅热病例时的技术措施一、个案调查﹔二、病例搜索三、宣传教育﹔三、清除孳生地﹔四、蚊媒密度调查;五、杀灭成蚊。发生基孔肯雅热病例时的技术措施一、个案调查﹔59登革热疫情调查处理(第一步)1.核实诊断(1)流行病学资料(2)主要临床特征(3)实验室检查2.流行病学调查(1)个案调查(2)分布特点调查(3)传染来源及流行因素调查(4)媒介调查(5)病原调查登革热疫情调查处理(第一步)1.核实诊断60疫情报告1.发现基孔肯雅热病例应在24小时内填卡进行网络直报。2.符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要求的进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疫情报告1.发现基孔肯雅热病例应在24小时内填卡进行网络直报61医疗机构救治病人: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就地治疗病例救治与管理:住院治疗要做好防蚊隔离。病例防蚊隔离期限从发病日起不少于7天。防蚊隔离室要求:应有防蚊措施,在隔离室周围100米范围内每周杀灭成蚊和随时清除孳生地。采样:及时采集病人(疑似病人)血液5ml医疗机构救治病人: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就地治疗62发生输入性病例时

(疾控机构)

流行病学调查:1)个案调查:调查病例发病前二周至发病后5天的活动经过。2)病例搜索:主动追查旅行史,发生输入性病例时

(疾控机构)流行病学调查:63发生输入性病例时

(疾控机构)(2)蚊媒密度调查:在疫点开展幼虫调查(布雷图指数(3)蚊媒控制对病家及所处整栋建筑物的蚊媒控制工作,包括杀灭成蚊和清除蚊媒孳生地。发生输入性病例时

(疾控机构)(2)蚊媒密度调查:在疫点开展64发生本地感染病例或暴发疫情时

(疾控机构)流行病学调查1)个案调查:调查病例发病前二周至发病后5天的活动经过等。2)实验室检测:检测基孔肯雅热病毒抗原、核酸,分离病毒,检测抗体。成蚊检测。3)病例搜索:①调查了解病例在发病期间活动地点的接触者或共同暴露者②对疫点、疫区的医疗机构搜索。③本地病例的病例搜索,要追踪可能的传染源。调查发病前24天内发生本地感染病例或暴发疫情时

(疾控机构)流行病学调查65发生本地感染病例或暴发疫情时

(疾控机构)4)疫区内开展人群血清学调查5)流行因素调查:自然条件、人群居住条件、流动人口特点和环境卫生、卫生设施、卫生习惯、植被、地形地貌、气温、降雨量等6)开展居民健康宣传发生本地感染病例或暴发疫情时

(疾控机构)4)疫区内开展66发生本地感染病例或暴发疫情时

(疾控机构)(3)媒介状况快速评估:调查疫点内50~100户居民,计算布雷图指数、容器指数等。每3~5天进行一次。。(4)蚊媒应急监测:在疫区内,重点是疫点及周围地区开展蚊媒应急监测发生本地感染病例或暴发疫情时

(疾控机构)(3)媒介状况67登革热疫情调查处理(第二步):

实施控制措施1.组织措施(1)成立防治领导小组(2)组织专业队伍(3)广泛深入宣传登革热疫情调查处理(第二步):

实施控制措施1.组织措施68登革热疫情调查处理(第二步):

实施控制措施2.技术措施(1)疫情报告(2)疫点、疫区的划分(3)隔离和管理病人(4)防蚊、灭蚊(5)保护易感人群登革热疫情调查处理(第二步):

实施控制措施2.技术措施691.核实疫情:根据流行病学资料和主要临床特征(无卡他症状的“感冒发烧”,关节痛,皮疹),对报告基孔肯雅热疑似病例作出初诊意见。2.查询病人:了解病史,抽取送检血样。3.现场处理:

(1)调查病家及邻居近期“发热”病人?(2)结合调查蚊媒密度布雷图指数?(3)资料收集分析,散发或流行?具体行动:(核实诊断与流调)1.核实疫情:根据流行病学资料和主要临床特征(无卡他症状的“70分布及特点调查

查明统计分析本次流行人群间、时间、空间分布,包括地区、年龄、性别、职业发病专率、病死率、死亡率,确定疫区范围和流行特定。传染来源和传播轨迹的追踪具体行动:(核实诊断与流调)分布及特点调查

查明统计分析本次流行人群间71

流行因素调查

详细查清疫区中的自然条件、人群居住条件、流动人口特点和环境卫生、卫生设施、卫生习惯等,分析流行的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具体行动:(核实诊断与流调)流行因素调查

详细查清疫区中的自然条件、人群72

媒介调查流行期间,随时对伊蚊相、孳生性质、种类、幼虫密度进行调查,计算布雷图指数、房屋指数、容器指数、千人指数。有条件时也可对室内栖息率、成蚊刺咬/停留率、季节消长、对杀虫剂抗药性进行调查。具体行动:(核实诊断与流调)

媒介调查具体行动:(核实诊断与流调)73

病毒监测

及时采集病人(疑似病人)急性期血清和定期捕捉伊蚊分离病毒,鉴定型别。必要时可对有关人员进行医学观察具体行动:(核实诊断与流调)病毒监测具体行动:(核实诊断与流调)74(1)引起重视:①指挥领导:组织队伍,深入疫区,制造声势;②要求当地抓卫生的行政领导参加现场会议,通报疫情,要求当地各级政府要正视疫情,明白登革热传播和控制途径,要充分理解控制疫情的各项具体措施;③当好领导参谋,做好专业培训指导,提供宣传资料。.具体行动:现场处理(1)引起重视:.具体行动:现场处理75(2)广泛深入的宣传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墙报等手段开展宣传,使群众懂得登革热的防治知识,自觉参与防治登革热行动。专业队伍与全民参与相结合。.具体行动:现场处理(2)广泛深入的宣传.具体行动:现场处理76登革热为乙类法定传染病,登革热疫情必须在规定时间内以最快的方式上报。疫情证实后,临床诊断病例即可报,不必每例均需实验室确诊。应通报邻近市(县、区、乡镇),必要时组织联防。.具体行动:技术措施-疫情报告登革热为乙类法定传染病,登革热疫情必须在规定时间内以最快的方77无论城市和乡村,已证实登革热发生或流行时,划定以病家为中心半径100米周围的居民区作为疫点。大村、乡镇或居委会内有多个疫点划为疫区。受基孔肯雅热疫情直接威胁的地区为“危险区”。.具体行动:技术措施-疫点的划定无论城市和乡村,已证实登革热发生或流行时,划定以病家为中心半78

急性病人是主要传染源,要求做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就地治疗。新发疫点的病人住院隔离期限从发病日起不少于5天。隔离室应有防蚊措施,如纱窗、纱门、蚊帐,并在隔离室周围100米范围内定期杀灭伊蚊成蚊和清除伊蚊孳生地。.具体行动:技术措施-

病人和接触者的管理急性病人是主要传染源,要求做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79对疫点、疫区必须进行室内外的紧急杀灭成蚊。重中之重是消灭孳生地。.具体行动:技术措施-灭蚊、防蚊对疫点、疫区必须进行室内外的紧急杀灭成蚊。.具体行动:技术措80消灭孳生地的”六字真言”问:有没有发热人,蚊子多否?查:查找有效容器看:有无阳性翻:顺手翻转教:教育群众不养水生植物和定期清理积水灭:灭蚊消灭孳生地的”六字真言”问:有没有发热人,蚊子多否?81埃及伊蚊和白蚊伊蚊是登革热主要传播蚊媒,埃及伊蚊主要孳生于水缸、水池和各种积水容器内;白纹伊蚊主要孳生于盆、罐、竹节、树洞、废轮胎、花瓶、壁瓶、建筑工地等清水型小积水。.具体行动:技术措施-灭蚊、防蚊埃及伊蚊和白蚊伊蚊是登革热主要传播蚊媒,.具体行动:技术措施82★要特别做好流行区内医院、学校、机关、建筑工地等范围内的灭蚊工作。

★要特别做好流行区内医院、学校、机关、建筑工地等范围83.具体行动:技术措施-

灭蚊、防蚊的方法

①紧急灭蚊疫区内必须统一行动紧急杀灭室内外伊蚊。针对不同蚊种特点,选择最优时机和方法。室外环境针对伊蚊栖息场所(如竹林、园林、花圃、废旧轮胎贮藏地、沙井、暗渠、污水排放口、桥底、防空洞、建筑工地、废品收购站以及住宅周围场所等)进行大面积喷洒。.具体行动:技术措施-

灭蚊、防蚊84★灭蚊在白天进行,注意防止食品污染及人、畜中毒,室内喷药前要关好窗,喷完药关门,经1小时后再打开门窗。★必要时可实施对交通工具灭蚊。

★灭蚊在白天进行,注意防止食品污染及人、畜中毒,室内喷药前要85.具体行动:技术措施-

灭蚊、防蚊的方法

水缸加盖

每隔3~5天清、刷、洗、烫一次,以清除杀灭水缸内壁幼虫及蚊卵。③生物灭蚊幼在水缸中放3~5条吞食蚊虫的鱼类如柳条鱼、中华斗鱼、非洲鲫鱼、塘虱鱼等。或在水缸中投放苏云杆菌H-14制剂。.具体行动:技术措施-

灭蚊、防蚊86.具体行动:技术措施-

灭蚊、防蚊的方法④开展以防制伊蚊为中心的群众性爱国卫生运动。

全面实行翻盆倒罐,填塞竹树洞,处理室内外各种小积水,花瓶、盆景每5~7天换水一次,不在露天堆放废轮胎,或用塑料布覆盖,不得积水。.具体行动:技术措施-

灭蚊、防蚊87.具体行动:技术措施-

灭蚊、防蚊的方法⑤对难于清除的非饮用水容器积水,可投洒废机油类或缓释杀虫剂。

⑥落实处理孳生地期限要求疫点限期3天,疫区(乡、镇、大村)限期一周天内把布雷图指数降至5以下,可以兼收应急和远期效果。

.具体行动:技术措施-

灭蚊、防蚊88最新基孔肯雅热防控培训课件89.具体行动:技术措施-

保护易感人群

在流行区、流行季节尽量减少群众集会,减少人群流动。教育公众做好加强个人防护(进入疫区人员使用驱避剂),使用纱门纱窗、衣物,防止蚊媒叮咬传染。

.具体行动:技术措施-

保护易感人90gdeis@本资料的现场部分来自省、东莞疾控中心专业人员的共同努力。本材料中提及的数据均只作为教学之用,不作为引用之依据gdeis@本资料的现场部分来自省、东91

结束语谢谢大家聆听!!!92

结束语谢谢大家聆听!!!92基孔肯雅热防控培训基孔肯雅热防控培训93概况基孔肯雅是坦桑尼亚南部的土语意思是“令人弯腰屈背”该病的主要表现以发热、皮疹及关节疼痛为主要特征1952年首次爆发于坦桑尼亚南部尼瓦拉州二十世纪60年代东移至东南亚地区在印度的南部和中部地区已成为地方性疾病1987年我国云南西双版纳发现基孔肯雅病人从其血液中分离出病毒概况基孔肯雅是坦桑尼亚南部的土语94最新基孔肯雅热防控培训课件95最新基孔肯雅热防控培训课件96最新基孔肯雅热防控培训课件97最新基孔肯雅热防控培训课件98最新基孔肯雅热防控培训课件99最新基孔肯雅热防控培训课件100有3种基因型:东/中/南非型:东/中/南非洲亚洲(2005-2007年,印度)欧洲(2007年)西非型:所有西非的病毒株亚洲型:来自亚洲有3种基因型:101基因结构单链正链RNA病毒,长11.8kb2个独立的开放阅读框架,从5′端至3′端依次是非结构蛋白nsP1、nsP2、nsP3、nsP4、衣壳蛋白C、包膜蛋白E3、E2、蛋白6K和包膜蛋白E1

E1基因结构图基因结构102基因变异与疾病的关系E1基因的突变(A226V)增强了病毒对蚊媒的感染能力和复制能力,并使白纹伊蚊取代埃及伊蚊成为主要宿主。CHIKV脑炎患者的病毒还发生了其他几种突变,而这些突变可能使病毒更加容易感染大脑组织基因变异与疾病的关系E1基因的突变(A226V)增强了病毒对103病毒血症期通常在感染后的0~6天。

发病前血液中是否存在病毒不详

IgM在发病后2-6天出现,可持续几周到3个月。IgG在恢复期出现,可持续几年。与登革等虫媒病毒可发生交叉反应。病毒血症期通常在感染后的0~6天。104流行病学流行病学105传染源急性期病人发病后2~5天高滴度病毒血症期较强的传染性隐性感染者非人灵长类动物非洲绿猴、狒狒、红尾猴、黑猩猩等传染源急性期病人106传播途径感染病毒的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均是主要传播媒介,登革病毒经蚊虫叮咬传染给人,尚无直接人传人的报导。广东主要是白纹伊蚊。传播途径感染病毒的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均是主要传播媒介,登革107传播宿主–非人类灵长类(非洲)印度未发现动物宿主在自然界通过人-蚊-人循环传播媒介埃及伊蚊白蚊伊蚊媒介同登革热和黄热病传播工具:不需要蚊子叮咬传播,无其它的传播途径潜伏期2-12天传播宿主108媒介伊蚊习性飞行距离<100米白天叮咬–光下–咬踝部一旦感染–至死都带毒(30天)喜多次叮咬人常见滋生繁殖场所:人造家居容器滋生繁殖户内,周围环境,新鲜水金属,塑料,橡胶,水泥,陶瓷容器:开口的闲置容器,所有能盛水容器媒介伊蚊习性飞行距离<100米109享受午餐的雌性伊蚊享受午餐的雌性伊蚊110人群易感性

人群普遍易感感染后可表现为显性感染或隐性感染感染病毒后可获得一定的免疫力,但一段时间后抗体滴度下降。人群易感性人群普遍易感111流行特征流行特征112地区分布主要分布在非洲、南亚和东南亚地区非洲:坦桑尼亚、南非、津巴布韦、扎伊尔、塞内加尔、安哥拉、尼日利亚、乌干达、罗得西亚、科摩罗等国家亚洲:印度、斯里兰卡、缅甸、越南、泰国、老挝、柬埔寨、菲律宾和马来西亚等国家2005~2009年:印度洋岛屿、印度和东南亚地区发生流行,导致数百万人患病地区分布主要分布在非洲、南亚和东南亚地区非洲:坦桑尼亚、南113人群分布在新疫区或输入性流行区所有年龄组均可发病在非洲和东南亚等长期流行地区儿童发病较多无性别、职业和种族差异人群分布在新疫区或输入性流行区114季节分布主要流行季节为夏、秋季热带地区一年四季均可流行主要与媒介的活动有关季节分布主要流行季节为夏、秋季115输入性凡有伊蚊存在地区,当伊蚊达到一定密度且自然条件适合时,如有CHIKV传入,就可能引起流行或暴发输入性凡有伊蚊存在地区,当伊蚊达到一定密度且自然条件适合时,116临床表现临床表现117急性期潜伏期2-12天,通常3-7天发热突然起病,伴有头痛、恶心、呕吐病毒血症期(感染期)持续5天皮疹发病后2~5天躯干、四肢的伸展侧、手掌和足底关节疼痛发热同时出现,发展迅速,数分钟或数小时内关节功能丧失主要累及小关节,如手、腕、踝和趾关节可有关节肿胀症状似登革热,但不会发生出血或休克症急性期潜伏期2-12天,通常3-7天118关节痛下肢和上肢的小关节游走性多关节疼痛,渗出物不多大的关节(膝盖、脚踝)有时会受影响早晨疼痛加剧,夜晚减轻关节可能会肿胀有些病人可能会无法忍受这些疼痛持续数周或数月东莞部分病例先出现关节痛,后才发热关节痛下肢和上肢的小关节119基孔肯雅热病人的皮疹基孔肯雅热病人的皮疹120基孔肯雅热病人关节损伤无法站稳基孔肯雅热病人关节损伤无法站稳121其它症状眼结膜充血,轻度畏光恶心,呕吐,腹痛,极度乏力四肢瘀斑或丘疹出血比较少见鼻部红斑,脸中部色素沉着暴露部位苔藓喷发与色素沉着其它症状眼结膜充血,轻度畏光122其它症状阴囊、小腿、腋窝多处溃烂四肢单侧或双侧水肿淋巴结肿大少见小孩会有多处出血点和甲板下出血偶有严重的、致命性的脑膜脑炎其它症状阴囊、小腿、腋窝多处溃烂123患者临床表现发热、关节痛、出疹、骨骼肌痛为主要表现症状发热关节痛出疹肌肉痛头痛面红眼红畏寒呕吐病例数236200139122736015115%100.0084.7558.9051.6930.9325.426.364.662.12东莞市236例基孔肯雅热病例临床症状及体征统计表患者临床表现发热、关节痛、出疹、骨骼肌痛为主要表现症状发热关124病程一般发热持续2-3天后退热3天后会再次出现发热(双峰热)有少数病例发热会持续数周疲倦会持续数周发热与关节痛是主要流行特征关节痛、剧烈头痛、失眠、极度乏力会持续5-7天病程一般发热持续2-3天后退热125需关注感染人群孕妇老人新生儿妇女糖尿病患者免疫功能低下病人严重慢性病病人需关注感染人群孕妇126发病情况一种自限性疾病在以下情况下病程延长严重脱水电解质紊乱血糖不正常一般恢复情况良好3%-5%的病人关节炎病程延长发病情况一种自限性疾病127死亡情况极少有死亡病例报告死亡的主要原因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病毒导致的血小板减少药物导致胃粘膜受损,从而引起致命性上消化道出血对关节炎症状患者使用类固醇类药物是很危险的死亡情况极少有死亡病例报告128恢复期绝大多数患者的关节疼痛及僵硬状态可完全恢复个别患者留有关节功能受损等后遗症恢复期绝大多数患者的关节疼痛及僵硬状态可完全恢复129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130一般检查血常规检查多为正常少数患者白细胞总数及淋巴细胞减少、血小板轻度降低生化检查部分患者血清ALT、AST、肌酸激酶(CK)升高一般检查血常规检查131实验室诊断血清中CHIKV的核酸检测:Real-timePCR;ReversetranscriptasePCR;血清中抗CHIKV抗体的检测:免疫荧光抗体测定(IFA);CHIKV的分离培养:可在Vero、C6/36、BHK-21和HeLa等细胞中繁殖并产生细胞病变;CHIKV的序列测定:

实验室诊断血清中CHIKV的核酸检测:132血清学检查血清特异性IgM抗体ELISA、免疫层析发病后第1天出现IgM抗体,第5天后多数患者呈阳性血清特异性IgG抗体ELISA、免疫荧光抗体测定(IFA)、免疫层析发病后第2天出现IgG抗体,第5天后多数患者呈阳性血清学检查血清特异性IgM抗体133病原学检查核酸检测RT-PCR和Real-timePCR等核酸扩增方法一般发病后4天内多数患者的血清中可检测到病毒核酸病毒分离发病2天内患者血清标本Vero、C6/36、BHK-21和HeLa等敏感细胞进行病毒分离病原学检查核酸检测134诊断诊断135诊断依据(一)流行病学资料:生活在基孔肯雅热流行地区或12天内有疫区旅行史,发病前12天内有蚊虫叮咬史。(二)临床表现:急性起病,以发热为首发症状,病程2~5天出现皮疹,多个关节剧烈疼痛。(三)实验室检查(1)血清特异性IgM抗体阳性;(2)恢复期血清特异性IgG抗体滴度比急性期有4倍以上增高;(3)从患者标本中检出基孔肯雅病毒RNA;(4)从患者标本中分离到基孔肯雅病毒。诊断依据(一)流行病学资料:136病例定义疑似诊断:具有上述流行病学史和临床表现;无流行病学史者,但具有上述典型的临床表现。确定诊断:疑似诊断基础上具备诊断依据中实验室检查任一项者。病例定义疑似诊断:具有上述流行病学史和临床表现;无流行病学史137鉴别诊断登革热,登革出血热,登革休克综合症阿尼昂-尼昂病毒性发热辛德毕斯病毒性发热其它非特异性的病毒性发热其它急性发热如疟疾、尿道炎鉴别诊断登革热,登革出血热,登革休克综合症138鉴别诊断鉴别诊断139治疗治疗140治疗无疫苗或预防性药物通常是自限性一般在7-10天后慢慢好转不会复发,无二次感染完全康复需要较长时间仅有对症治疗治疗无疫苗或预防性药物141一般治疗发热期应卧床休息采取防蚊隔离措施,预防传染一般治疗发热期应卧床休息142对症治疗降温高热病人物理降温止痛关节疼痛较为严重者康复治疗活动障碍者对症治疗降温143出院标准体温恢复正常,并且病程需大于5天出院标准144预防预防145控制传染源防蚊隔离患者病毒血症期间(发病后5天)就地治疗减少传播机会及时上报疑似和确诊病例控制传染源防蚊隔离146切断传播途径杀灭成蚊以动群众,大搞爱国卫生运动,清除蚊虫孳生地要求:疫点布雷图指数指数在3天内降到0,疫区内布雷图指数一周内降到5以下切断传播途径杀灭成蚊147保护易感人群尚无可供使用的疫苗主要采取个人防蚊措施长袖衣服、驱蚊剂等医院的周围做好防蚊措施保护易感人群尚无可供使用的疫苗148

疫情调查与处理疫情调查与处理149

基孔肯雅热流行时的首要任务控制疫情,降低发病率;阻止疫情暴发和扩散。

基孔肯雅热流行时的首要任务150发生基孔肯雅热病例时的技术措施一、个案调查﹔二、病例搜索三、宣传教育﹔三、清除孳生地﹔四、蚊媒密度调查;五、杀灭成蚊。发生基孔肯雅热病例时的技术措施一、个案调查﹔151登革热疫情调查处理(第一步)1.核实诊断(1)流行病学资料(2)主要临床特征(3)实验室检查2.流行病学调查(1)个案调查(2)分布特点调查(3)传染来源及流行因素调查(4)媒介调查(5)病原调查登革热疫情调查处理(第一步)1.核实诊断152疫情报告1.发现基孔肯雅热病例应在24小时内填卡进行网络直报。2.符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要求的进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疫情报告1.发现基孔肯雅热病例应在24小时内填卡进行网络直报153医疗机构救治病人: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就地治疗病例救治与管理:住院治疗要做好防蚊隔离。病例防蚊隔离期限从发病日起不少于7天。防蚊隔离室要求:应有防蚊措施,在隔离室周围100米范围内每周杀灭成蚊和随时清除孳生地。采样:及时采集病人(疑似病人)血液5ml医疗机构救治病人: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就地治疗154发生输入性病例时

(疾控机构)

流行病学调查:1)个案调查:调查病例发病前二周至发病后5天的活动经过。2)病例搜索:主动追查旅行史,发生输入性病例时

(疾控机构)流行病学调查:155发生输入性病例时

(疾控机构)(2)蚊媒密度调查:在疫点开展幼虫调查(布雷图指数(3)蚊媒控制对病家及所处整栋建筑物的蚊媒控制工作,包括杀灭成蚊和清除蚊媒孳生地。发生输入性病例时

(疾控机构)(2)蚊媒密度调查:在疫点开展156发生本地感染病例或暴发疫情时

(疾控机构)流行病学调查1)个案调查:调查病例发病前二周至发病后5天的活动经过等。2)实验室检测:检测基孔肯雅热病毒抗原、核酸,分离病毒,检测抗体。成蚊检测。3)病例搜索:①调查了解病例在发病期间活动地点的接触者或共同暴露者②对疫点、疫区的医疗机构搜索。③本地病例的病例搜索,要追踪可能的传染源。调查发病前24天内发生本地感染病例或暴发疫情时

(疾控机构)流行病学调查157发生本地感染病例或暴发疫情时

(疾控机构)4)疫区内开展人群血清学调查5)流行因素调查:自然条件、人群居住条件、流动人口特点和环境卫生、卫生设施、卫生习惯、植被、地形地貌、气温、降雨量等6)开展居民健康宣传发生本地感染病例或暴发疫情时

(疾控机构)4)疫区内开展158发生本地感染病例或暴发疫情时

(疾控机构)(3)媒介状况快速评估:调查疫点内50~100户居民,计算布雷图指数、容器指数等。每3~5天进行一次。。(4)蚊媒应急监测:在疫区内,重点是疫点及周围地区开展蚊媒应急监测发生本地感染病例或暴发疫情时

(疾控机构)(3)媒介状况159登革热疫情调查处理(第二步):

实施控制措施1.组织措施(1)成立防治领导小组(2)组织专业队伍(3)广泛深入宣传登革热疫情调查处理(第二步):

实施控制措施1.组织措施160登革热疫情调查处理(第二步):

实施控制措施2.技术措施(1)疫情报告(2)疫点、疫区的划分(3)隔离和管理病人(4)防蚊、灭蚊(5)保护易感人群登革热疫情调查处理(第二步):

实施控制措施2.技术措施1611.核实疫情:根据流行病学资料和主要临床特征(无卡他症状的“感冒发烧”,关节痛,皮疹),对报告基孔肯雅热疑似病例作出初诊意见。2.查询病人:了解病史,抽取送检血样。3.现场处理:

(1)调查病家及邻居近期“发热”病人?(2)结合调查蚊媒密度布雷图指数?(3)资料收集分析,散发或流行?具体行动:(核实诊断与流调)1.核实疫情:根据流行病学资料和主要临床特征(无卡他症状的“162分布及特点调查

查明统计分析本次流行人群间、时间、空间分布,包括地区、年龄、性别、职业发病专率、病死率、死亡率,确定疫区范围和流行特定。传染来源和传播轨迹的追踪具体行动:(核实诊断与流调)分布及特点调查

查明统计分析本次流行人群间163

流行因素调查

详细查清疫区中的自然条件、人群居住条件、流动人口特点和环境卫生、卫生设施、卫生习惯等,分析流行的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具体行动:(核实诊断与流调)流行因素调查

详细查清疫区中的自然条件、人群164

媒介调查流行期间,随时对伊蚊相、孳生性质、种类、幼虫密度进行调查,计算布雷图指数、房屋指数、容器指数、千人指数。有条件时也可对室内栖息率、成蚊刺咬/停留率、季节消长、对杀虫剂抗药性进行调查。具体行动:(核实诊断与流调)

媒介调查具体行动:(核实诊断与流调)165

病毒监测

及时采集病人(疑似病人)急性期血清和定期捕捉伊蚊分离病毒,鉴定型别。必要时可对有关人员进行医学观察具体行动:(核实诊断与流调)病毒监测具体行动:(核实诊断与流调)166(1)引起重视:①指挥领导:组织队伍,深入疫区,制造声势;②要求当地抓卫生的行政领导参加现场会议,通报疫情,要求当地各级政府要正视疫情,明白登革热传播和控制途径,要充分理解控制疫情的各项具体措施;③当好领导参谋,做好专业培训指导,提供宣传资料。.具体行动:现场处理(1)引起重视:.具体行动:现场处理167(2)广泛深入的宣传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墙报等手段开展宣传,使群众懂得登革热的防治知识,自觉参与防治登革热行动。专业队伍与全民参与相结合。.具体行动:现场处理(2)广泛深入的宣传.具体行动:现场处理168登革热为乙类法定传染病,登革热疫情必须在规定时间内以最快的方式上报。疫情证实后,临床诊断病例即可报,不必每例均需实验室确诊。应通报邻近市(县、区、乡镇),必要时组织联防。.具体行动:技术措施-疫情报告登革热为乙类法定传染病,登革热疫情必须在规定时间内以最快的方169无论城市和乡村,已证实登革热发生或流行时,划定以病家为中心半径100米周围的居民区作为疫点。大村、乡镇或居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