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诸侯纷争和变法运动+导学案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1页
第2课+诸侯纷争和变法运动+导学案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2页
第2课+诸侯纷争和变法运动+导学案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3页
第2课+诸侯纷争和变法运动+导学案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4页
第2课+诸侯纷争和变法运动+导学案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材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课题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课型新授授课时间月日主备人审核人课程标准1.通过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和政治变动,理解战国时期变法运动的必然性。2.了解老子、孔子学说;通过孟子、荀子、庄子等了解“百家争鸣”的局面及其意义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背景和历史特点,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表现。2.学生能够掌握春秋战国时期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如战国七雄、商鞅、孔子、老子等。3.学生能够理解商鞅变法的背景、具体措施和意义,并能够分析其对秦国和中国历史的影响。4.学生能够了解百家争鸣的各派代表人物及其思想,并能够分析其对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发展的贡献。【导】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观看课件图片,西周诸侯国与东周疆域对比地图以及犬戎进攻的相关史料,引导学生认识到周王室王室衰微、礼乐崩坏。【学】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时代背景: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中国历史进入东周时期,周天子控制力日渐削弱,王室衰微、礼乐崩坏。1.阅读教材第1子目的内容,找出春秋五霸、战国七雄(1)春秋五霸:东方的齐国、北方的晋国、南方的楚国、长江下游的吴国和越国先后建立霸权,这一时期建立霸权的诸侯国国君统称为“春秋五霸”。(2)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2.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的关系春秋五霸-战国七雄诸侯争霸扩张周天子控制力下降力 春秋五霸-战国七雄诸侯争霸扩张周天子控制力下降力 →戎狄蛮夷与中原交往频繁戎狄蛮夷与中原交往频繁华夏认同观念逐渐形成 → 华夏认同观念逐渐形成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1.阅读教材第二子目第一部分内容,完成以下表格农业1.生产工具:冶铁技术出现,铁制农具开始使用,牛耕得到推广2.水利工程:各国纷纷兴建水利灌溉工程,如都江堰、郑国渠、芍陂手工业战国时,手工业分工更加细密。商业1.货币流通广泛2.各地涌现出一批中心城市3私商崛起,工商业聚集大量钱财,有的富比王侯探究1·梳理农业、手工业、商业三者之间的关系铁农具、牛耕的使用铁农具、牛耕的使用兴修水利灌溉工程冶铁技术出现→→农业进步→社会分工更加细密,促进手工业发展→商业发展探究2·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的关系,理解各国变法的必然性。①生产力的进步带动了土地开垦能力提高,私田增多,导致井田制逐渐崩溃,土地私有制逐渐普遍,新兴地主崛起,不断谋求经济政治地位,迫切希望变革政治制度。②兼并战争剧烈,各国谋求富国强兵,争夺霸主地位。探究3·商鞅变法如何使秦国富国强兵?内容影响经济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废井田、开阡陌”,授田于百姓确立和巩固土地私有制,提高农业生产积极性商鞅变法顺应历史潮流,使秦国国富兵强,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政治行政管理普遍推行县制,县的主要官员由君主任免。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军事奖励军功提高军队战斗力,打击了贵族势力社会大家庭拆散为小家庭扩大收税对象,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在民间实行伍什连坐,互相纠察告发强化社会治安,加强管理三、孔子和老子阅读第三子目内容,完成下面表格学派人物时代背景主要思想政治其他儒孔子礼崩乐坏、周王室衰微核心观念是仁;为政以德;爱惜民力。主张恢复西周等级森严的礼乐制度。教育:创办私学,因材施教,有教无类(影响:打破了贵族阶级垄断教育的局面,推动私学的发展)道老子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小国寡民。哲学:天地万物归结为“道”,天人合一事物相互依存、相互转化、对立统一。四、百家争鸣探究4·阅读教材第四子目内容,归纳总结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出现的背景及原因(小组合作探究,讨论5分钟)①经济(根本原因):社会经济的发展,促使新兴地主阶级壮大,分封宗法制逐渐崩溃②政治:各国处于争霸需要,招揽人才以推动变法。③文化:随着社会转型和私学的发展,新兴士阶层崛起。④阶层:士阶层出于安身立命的需要和对乱世的社会责任感,积极表达自己的政治社会主张。2.代表人物及主张派别代表人物思想主张阶级立场儒家孟子性善论、提倡“仁政”新兴地主阶级荀子性恶论、主张隆礼重法道家庄子崇尚逍遥自由没落的旧贵族阴阳家邹衍五行间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提出“相生相胜”理论新兴地主阶级墨家墨子提倡节俭、“兼爱”、“非攻”、“尚贤”平民法家韩非以法为工具管理国家、控制臣民新兴地主阶级3.百家争鸣的意义(1)是春秋战国时期经济发展、阶级关系变化在思想领域内的反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波澜壮阔的思想解放运动。(2)为新型的地主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3)成为后世中华思想文化的源头活水。【随堂练习】1.春秋时期,一些诸侯国国君因为战事需要,建立起对地方的直接管理制度——县制。其产生有以下几种情况:齐、晋、秦、楚等大国在新兼并的土地上置县;诸侯国内,分割卿大夫的采邑为县;为方便管理,聚并一些乡、邑为县.县制的出现()A.加强了宗室贵族的影响力 B.加速了官僚制度的形成C.扩大了周王室的管辖范围 D.适应了兼并战争的需要2.春秋战国时期被称之为社会大变革时期,推动社会转型的决定性因素()A.铁犁牛耕的使用 B.百家争鸣的出现 C.分封制的瓦解 D.各国变法图强3.春秋时期,某一学派思想观念的核心是“仁”,这一学派主张“克己复礼”“为政以德”。该学派是(

)A.道家 B.儒家 C.法家 D.墨家4.商鞅提出“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战国时期各国变法的主要目的是(

)A.剥夺和限制贵族的特权 B.富国强兵,增加国家实力C.巩固分封制维护宗法制D.建立君主专制的政治制度5.战国时期,各国为了富国强兵,纷纷推行变法,形成一股潮流。各国的变法(

)A.推动了社会转型 B.推翻了君主专制统治C.结束了兼并战争 D.加强了周天子的权力答案:BABBA【课程巩固】1.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分别指什么2.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的关系3..从春秋到战国民族关系的变化4.春秋战国时期经济发展的表现5.农业、手工业、商业三者之间的关系6.变法的必然性7.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及意义8.孔子、老子的主张及有教无类的影响9.百家争鸣的原因10.百家争鸣的代表人物及主张11.百家争鸣的影响参考答案1.答案:B【详解】春秋时期,一些诸侯国国君建立起对地方的直接管理制度——县制,县的官员由国君任免,冲击了血缘世袭的贵族政治,加速了官僚制度的形成,故B项正确;春秋时期推行县制,国君任免县的官员,冲击了血缘世袭的贵族政治,削弱了宗室贵族的影响力,排除A项;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排除C项;战国时期的征战为兼并战争,春秋时期主要是争霸战争,排除D项。2.答案:A【详解】结合所学可知,随着铁犁、牛耕的推广和使用,土地的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提高,生产力获得发展,引发了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的巨大变革,A项正确;“百家争鸣的出现”有助于推动社会转型,但并非社会转型的决定性因素,排除B项;“分封制的瓦解”有助于推动社会转型,但并非社会转型的决定性因素,排除C项;“各国变法图强”有助于推动社会转型,但并非社会转型的决定性因素,排除D项。故选A项。3.答案:B【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孔子创立儒家,其思想的核心是“仁”,主张“克己复礼”“为政以德”,B项正确;老子创立道家,主张无为而治,排除A项;法家主张建立中央集权国家,排除C项;墨家主张兼爱、非攻、尚贤等,排除D项。故选B项。4.答案:B【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战国时期为了富国强兵纷纷展开政治、经济、军事等改革,B项正确;AD项都是变法的次要作用,排除AD项;变法是加速了分封宗法制的瓦解,排除C项。故选B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