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汉代策试考论
巡查是汉代人才的选拔制度。贤良方正是这一重要方面的重要方面,第一次评估产生了它。这种制策取士的选才方式,后来又成为科举中殿试与时务策的源头。本文拟对两汉策试制度予以梳理,力求理清其初期状况,如有不当之处,敬请方家指正。一、董仲舒策试的制度史策试起源于汉文帝十五年(公元前165年),武帝时渐趋制度化,在汉代以后的发展历程中逐渐兴盛,成为选拔人才的重要途径。初始时,策试分为对策与射策两种形式。这是一种选拔高级人才的考试形式,旨在针对国家重大事务下诏取策,以此来正确决策,巩固统治。《汉书·文帝纪》载:“九月,诏诸侯王公卿郡守举贤良能言极谏者,上亲策之,傅纳以言”。这是首次以策试选拔人才的方式,而继承帝位的汉武帝也十分重视策试,建元元年,武帝即诏令:“诏丞相、御史、列侯、中二千石、二千石、诸侯相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这次诏举有数百人之多,但最为突出的当属董仲舒的“天人三策”,董仲舒以此获高位,中国的学术发展状况亦因其策而发生重大改变。在董仲舒策试前,汉代策试都是一策,其后则两至三策,并成定制。文帝首创策试,再到武帝发诏举人,可以看到策试已成汉代选拔人才的一种重要途径。而后西汉大多皇帝如昭、宣、元、成,都举行过策试,而各朝策试形式多采武帝时样式,由此可见武帝对策试形式定型有不可抹灭之功,武帝之后策试形成制度化。策试采用书面考试的形式,我们今天称之为问答题,答案被称为“对策”,这种“策问—对策”的方式是两汉策试的主要形式。另外策问还存在另一种形式即“射策”。据《文心雕龙·议对篇》载:“夫对策者,应诏而陈政也。射策者,操事而献策,言中圣准,譬射侯中的”。对策主要侧重政务,皇帝下诏要求人们前来对策,士子应诏陈述自己观点。从以上史料可知,对策所问都是十分清楚的问题,主要考察应对者见解和分析问题能力及对政事掌控度。射策所试内容多为对经书部分内容解释,易事先背诵准备,因而设定较多题目备应试者抽取回答。总之,对策即对统治者提出问题进行综合分析,进而得到解决方法,而射策更多的是考察士子记忆能力。这种射策考察方式多在明经诸科中有所采用,因此明经成为后来唐代取士最多且易的科考科目。二、察举需要荐举人才策试孕育于察举制之中,故而必然保留察举痕迹,即需要发掘人才,并将其向上举荐,再由皇帝通过考试即对策或射策的形式来评定优劣,最终授官。因此策试的大致程序为:皇帝下诏规定选拔的人才及策试的题目、举荐人举荐、皇帝亲自策问、最终授官。下文将对各个步骤详述。汉代策试最主要动因是要通过士子之口来了解民间疾苦及当时国家急需解决的问题。如“令内郡国举贤良方正可亲民者”。另外还有一种动机,即遇到自然灾害或一些灾异现象。如:“夏四年,庚午,地震,诏内郡国举文学高第各一人。”同时,其他名目如明兵法、文学出众等亦有许多,这些诏策多出于对当时政治最急需解决的问题而提出,具有一种力求实效的用意。策试中保留察举的痕迹,需要荐举者荐举人才,这是很重要的环节。此时举主多为三公九卿、地方高官,他们之所以负责挑选可用之才,一方面是他们的职责所在,另一方面他们作为高官,肩负辅君重任,他们也希望有更多良策献上,这也是在为其自身解决问题。而皇帝则亲览对策并判定其优劣,这是汉代诏举的普遍情形,如开策试之先的文帝下令:“举贤良能言极谏者,上亲策之,傅纳以言。”皇帝亲览对策,足见十分重视运用策试这种方式选拔高级人才。武帝时董仲舒的“天人三策”可算是对后世政治产生重要影响。通过“天人三策”,董仲舒不仅取得高官,而且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也使得中国学术史发生重大改变,另外他的“天人三策”也奠定了后世策试中三策这一定制的基础。但这种由皇帝最终决定品第优劣的常态,也会出现特殊情况,“至孝昭年幼未即政,故亲策之事,乃诏有司问以民所疾苦,然所问者盐铁均输榷酤,皆当时大事,令议之臣与之反复诘难,讲究罢行之宜,卒从其说,为之罢榷酤”,虽然昭帝年幼不能亲自策试,关于盐铁之事反复辩论,最终士人的意见被采纳,罢盐铁榷酤。可见,士人建议还是要得到统治者之承认。策试是选拔高级人才的一种途径,故被皇帝定为高第者无论其原来官职如何,最终都被授予高级官职。如晁错,以太子家令举迁授中大夫。董仲舒,以博士举迁授江都相。公孙弘,以博士举迁博士待诏。东汉亦同,但所授官职不如西汉官职高。综上所述,汉代策试制度孕育于察举制中,保留了察举需要荐举的特点。此时的举主多为中央要员或地方高官。至于策试士子则大多由皇帝亲自负责策试。虽然中间可能出现皇帝个人因素不能亲览,但最终决定权仍不会旁落,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两汉通过此法选拔许多真正的人才,并且都被授予高官。士子的诸多建设性献策也被朝廷采纳,这对于治国理政有很大作用。三、策试内容上,主要是依据皇帝的兴趣,但规模有限纵观汉代策试,我们可以看到考试制度还不规范,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尚未形成定制。从考试时间上看,往往因皇帝的喜好或现实政治的需要,才会策试。从科目名称上看也千差万别,而且科目时常变化,名目繁多,举废无常,多是依据皇帝个人兴趣。从策试内容上看,前期多为一些国家重大事务或急需解决的问题,到后期,重心逐渐转移到对灾异现象的解释与自己政治得失的思考,没有确定的总体方向。所以说此时的策试并不规范,处于发展与变化中,有待进一步规范与完善。同时,此时策试所覆盖范围有限。皇帝下诏策试,诏书下发的主要对象是中央或地方高官,督促其举荐人才,而这些人所关注的范围有限,只能是一些当时有声望之人。还有许多具有真才实学的人无法被选中,其才华被埋没。因此,此时的策试还不如后来的科举覆盖范围广泛,尚未做到“天下英才皆为我所用”。虽然此时策试存在不足之处,但它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重大影响。1.转变政策,促使政治更加清明在皇帝策试动机之中,咨询国家政务占据很大比重,而被荐举并被授予高官的士子,多由于所提见解符合皇帝要求,这既为皇帝解决了难题,也使得其决策相对正确,从而使政治更加清明,统治更加稳固。另外,策试确实选拔了一批有用之才,这些人成为汉朝政治发展过程中的脊梁。2.“策学”的兴盛“策学”即准备应对经学、史学和百科知识考试的一门专学,是指备考科举中的策问而出现的专门之学。“策学”是与科举学关系密切的学问,是应付科举考试而出现的,虽说“策学”在隋代才出现,但追溯渊源却可以到汉代。明清时期,“策学”兴盛,可以说“策学”是一个与中国科举史相始终的词汇,盛行几千年。然而,正是汉初的策试才开“策学”之先,为其繁荣发展奠定基础。3.科举制的完备及考试顺序的确立狭义的科举制即分科取士之制,始创于隋炀帝时,到唐代科举制进一步完备。唐代科举科目有秀才、明经、进士等科。“凡秀才试方略策五道,以文理通粗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凡四等为及等,凡明经先帖文,然后口试经问大义十条,答时务策三道,亦为四等。凡开元礼通大义百条,策三道者与官。”秀才、明经、开元礼是唐代科举的主要科目,从考试内容与评定标准可以看出,这三科中都有策试内容,并且把通策多少作为定立官职大小的标准,这一方面反映出唐代科举制的完备,另一方面反映出策试这种考试方式的衡量标准。宋代科举制更加严密化与客观化。庆历四年(1044年)改革考试顺序,以策试定优劣等第。虽然此后宋代关于考试顺序多有争论,但策论仍据重要地位。同时,宋代开创殿试,殿试是西汉策试的变体,即脱胎于汉代的策试。这种策试使得科举选拔人才更加合理,且都是一些真正才学之士,为国家输送更关心时政与国家安危的士子,也使得有真才实学之人能进入仕途,促使科举考试更趋于完备化和和合理化。4.汉代考试形式汉文帝十五年是策试取士的开端,而这次取士采用的是笔试的形式,诏书中明确规定:“受策察问,咸以书对,著之于篇,朕亲览焉”,“咸以书对,著之于篇”表明要求以笔试的形式进行考察,以备皇帝进行御览。这是中国有史可查的采用笔试的开端,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笔试,而西欧直到17世纪才采用笔试这种形式,并且是在受中国影响之下才实行的,可以说汉代策试开中国笔试之先,并对世界考试形式的发展也具有深远的影响。同时,这种笔试的考试形式也延续到中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佛教经典诵读与抄写体验行业跨境出海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小麦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商业模式与投资发展研究报告
- 教学挂图行业跨境出海战略研究报告
- 门窗现场施工方案
- 科教片摄制服务行业直播电商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家居防盗报警系统行业市场发展前瞻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室内外豆袋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普通修正液行业直播电商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实景演出行业发展状况与投资战略研究研究报告
- 便携式早餐套装企业制定与实施新质生产力战略研究报告
- 旅拍店合伙人协议书范本
- 边坡坡度测量记录表
- 中职 AutoCAD 2018计算机辅助设计项目化教程课程标准
- 功能医学与健康管理
- HZS75型搅拌站安装施工方法
- 握笔姿势详解全解课件
- DB13(J)∕T 8377-2020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标准
- 吊装施工施工组织设计
- 2019人教版高中英语选择性必修三单词表
- 七年级地理欧洲西部
- Seminar_带SPL的安全集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