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明清以来大、浮丘两山民间信仰信仰的形成
崇拜是基于信仰向上帝和其他雕像表明虔诚的活动,是大众信仰的外在表现。朝拜圈则是定期或不定期地朝拜某种神灵偶像的信仰组织、社群和个人在地域上的分布范围,往往是以某一神灵或多神灵集群为中心而形成的。明末之后历有清一代,大伾、浮丘“两山”(1)民间信仰朝拜活动逐渐走向兴盛,“香火之盛甲于河朔”(215),形成了“两山”民间信仰朝拜圈,即以大伾、浮丘两山碧霞元君、送子观音等神灵为崇拜偶像、定期或不定期地朝山进香的民间信仰组织、社群和个人在地理上的区域分布,其范围涉及以豫北为主的华北南部冀鲁豫周边接壤地区。朝拜者来源地以两山为核心,由近及远,向外扩展。浚县、淇县、滑县、长垣、封邱、内黄、汤阴,延津、卫辉、辉县、新乡县、清丰、南乐、濮阳、河北大名、山东菏泽的东明是朝拜活动密集性的内层。其余地区为余波性的外层,是与其他朝拜圈重叠交融的部分,涉及河北邯郸、山东聊城、菏泽、河南省开封、焦作、新乡等部分地区(2)。上述区域是根据相关碑刻题记等史料所做的一个大概的区域界定。朝拜大伾山、浮丘山的庙宇神灵的民间信仰组织、社群和个人还会基于信仰,朝拜该范围之内其他地方的神灵,因此在这个范围内还存在其他的朝拜地。但是由于大伾、浮丘两山朝拜的历史源远流长,规模和影响巨大,使得大伾、浮丘两山在这个朝拜圈内居于中心地位。本文基于对相关文献和浮丘山现存功德碑记、捐金碑记等史料的研究,试就“两山”民间信仰朝拜圈的形成机制问题做粗浅探讨。笔者认为,两山朝拜圈的形成是各种因素相辅相成、相互支撑配合、共同作用的结果,其关键因素如下:一、浮丘山式宗教文化建筑两山朝拜圈内民间朝拜与信众群体的形成及其在历史中的绵延传承,离不开一些以物质形态存在的载体,这就是寺、庙、祠、观、庵等宗教文化建筑。浮丘、大伾两山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迹,寺、庙、祠、观、道、院、洞、阁、亭、馆等各种古建筑林立,其中囊括了儒、释、道三教神灵在内的各种神像,它们和洽共存,构成了大伾、浮丘两山朝拜的丰富的神仙符号系统,使两山成为儒、释、道三教神灵汇聚和民间信仰崇拜的辐辏之地。在两山的宗教文化建筑之中,浮丘山碧霞宫的兴建对两山朝拜圈的形成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碧霞宫位于浮丘山顶,始建于明嘉靖21年(1542年),后经多次修建,规模宏大,气势雄伟。碧霞宫坐北朝南,沿中轴线依次有戏楼、山门、二门、正殿、寝宫楼等。自碧霞宫建成之日起,朝拜者便络绎不绝,特别是在两山正月古庙会期间,朝拜碧霞宫就成为香客们一项必不可少的重要活动。随着人们对碧霞元君信仰的深化,对碧霞元君的朝拜成为两山朝拜的核心,并逐渐形成了以两山为中心的民间信仰崇拜圈。此外,浮丘山现尚有其他的宗教建筑,主要是:千佛寺石窟、孔庙、长春观、小姑山的忠烈祠、文昌阁、白衣阁、山下南门街东之子贡祠等。与浮丘山相距只有两华里的大伾山,不仅景色宜人,更是一座文物古迹荟萃的古文化之山。《尚书·禹贡》篇中曾有禹“导河,东过洛汭,至于大伾”的记载,因此,历代被称为“禹贡名山”(3),现存大佛寺、龙洞、观音洞、张仙洞、吕祖祠、禹王庙、天齐庙等寺庙洞阁138间,历代碑碣及摩崖题刻460余处。“山不在高,有仙则灵”,大伾、浮丘两山多种宗教文化建筑相映生辉,不仅深深吸引了历代文人墨客,也吸引着众多朝山进香的普通民众。二、金明昌年间对黄河之崇拜和神大山的崇拜黎阳津又称白马关、黎阳关或黎阳口,是古黄河的重要渡口,也是古代中原地区著名的军事要塞。从战国到宋代,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战国时张仪劝赵王守白马之津,苏代约燕王决白马之口,秦末郦食其说汉王塞白马之津等历史故事代代相传。秦二世元年(前209年)陈胜起义军曾在这里渡河攻赵。汉高帝五年(前202年)刘邦曾命大将在此渡河入楚地,绝项羽军食。东汉末年,曹操和袁绍在黎阳角逐数年,时大伾山下为黄河。长河双峰,古渡关山,此地称黎阳津,或曰黎阳关。唐王维《至滑州隔河望黎阳忆丁三寓》诗云:“隔河见桑柘,蔼蔼黎阳川,望望行渐远,孤峰没云烟。”又宋范成大《登大伾山诗》云:“大伾山麓马徘徊,积水中间旧滑台。渔子不知兴废事,清晨吹笛棹船来。”金明昌五年(1194年),黄河南移后,两山依旧,空对黄河故道。明王守仁《登大伾山》诗云:“晓披烟雾入青峦,山寺疏钟万木寒。千古河流成沃野,几年沙势自风湍。水穿石甲龙鳞动,日绕峰头佛顶宽。宫阙五云天北极,高秋更上九霄看。”又长白之麟庆《大伾观河》诗曰:“大河徙千载,故道认微茫。匝地霜华重,漫天沙气黄。岩疆连白马,浩劫问红羊。指点袁曹垒,当年旧战场。”人们有感于天地之沧桑,人事之无常,对天人关系不能不生发深深的感慨和迷思。难怪王守仁等友人在游大伾山时,在“感鲁卫之故迹,吊长河之遗踪”后,发出“山河之在天地也,不犹毛发之在吾躯乎?千载之于一元也,不犹一日之于须臾乎”的疑问。从两山民间信仰形成的社会心理机制上说,华北大平原南部地区民对天地自然的敬畏,对黄河的敬畏,对这平地突兀高耸的青白山石的敬畏,都在震撼着他们的心灵并幻化为一种神圣的影象,沉淀在他们的潜意识里。于是两山不仅是春光明媚时休闲的去处,更是他们寻求神佑、寄托心灵之所在。“元君不在乎岱,而在浮,犹孔子不在鲁而在卫者也。且浮山,东伾西卫,南控黄流,北拱神京。元君于是乎居焉。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元君名于山之巅,不惟灵于浚之区,且燕、韩、赵、魏、郑、宋、邹、陈诸士夫、黔黎,黄童、白叟与夫冠缨望族,蚁居蜂屯,络绎不绝。每不啻亿万,皆祷祝于斯。有求必应,无感不通”(188)。因而,笔者认为,世世代代耕作在这片广袤平原黄土地上的农民对两山青石的自然崇拜,是以两山为中心形成朝拜圈的原始心理根据。三、两山:社会形态与常用故事的出现两山附近地区,以两山各种神灵附会出来的神话传说很多,属于神话的如禹王锁蛟、狐大仙留客避雨、狐仙看病、狐仙听锥子、玉皇阁和牌坊的来历、老奶庙、南山请寿图、考老奶、土地爷输老婆等。属于传说的如:楷树的传说、子贡的故事、子贡答齐景公、大伾与浮丘的传说、仙女报恩、青坛山与箭孔柏、镇河将军、大石佛的传说、锁蛟石、吕祖祠的来历、千手千眼佛的传说、斗姆阁的传说、碧霞宫的传说、禹王庙、睡爷爷为啥爱出汗等等(830)。如传说天仙玉女碧霞元君跟西王母学道时,常来往于泰山和昆仑之间,浚县大伾山东有紫金湖,湖边有紫金山,山中有翠洞,西王母看到这里山水环绕,风光旖旎,景象清幽,就让玉女在此洞修炼(106)。很多百姓认为,玉女洞就是玉女的家。明代陈仲琳所著,约成书于隆庆、万历年间的神话小说《封神演义》关于姜子牙封神的故事,在两山地区农村流传甚广。因此,又有传说东岳大帝黄飞虎是浚县南湾人,泰山玉女碧霞元君是东岳大帝的女儿,浚县是玉女的家乡,浮丘山碧霞宫是玉女回娘家的行宫。查阅浮丘山上的许多功德碑记,在碧霞元君或天仙玉女或圣母之前均冠以泰山二字。这些确证了两山朝拜与泰山不可分割的历史渊源关系。千百年来,这些传说在方圆几百里代代相传,为两山罩上了一层浓浓的神秘感。两山有许多灵验碑碣,诸如大伾山上大量求子有应的碑碣和浮丘山与碧霞元君崇拜相关的灵验碑碣,上面所记载的灵验故事,代代相传。如清顺治丙申年间,“本乡申养德母郭氏协众进香,捐资、助工、攒粮、继饷、劳力、供厨,十有余载,不替初心。正所谓一念真诚,神必享佑,赐之五福,降之百祥,人人遂愿,户户获宁,皆神之所赐也”(188)。一些官员也信这些灵验故事并撰文镌石,如明嘉靖年间浚司训谢载撰文的《浮丘山岳神灵应记》:“丙辰岁春二月,司训谢载偕僚友曙林登眺于上(浮丘山———引者注)。载以平生乏嗣一事默祷于神,且抱一泥像童儿于宅,以图后应。不意月余即胚胎诞,弥十月,果生一子”。又至戊岁十一月,痘疹时行。载复祷于祠下,果获安全。是乐神之灵足以造命而福生,而浮丘秀气亦或钟于人也。”于是,这位谢载“遂命工镌石,一以纪神之灵,一以永神之佑。使后之闻风而祈者将曰:‘某以祁福而获福,某以祈子而祈子,是足以征矣。岂可谓山之弗灵,神之弗灵也哉!’”他还告诉与他一同游山的同僚说:“今而后,信神之不可诬也!”(175)此是明末一例。此后历清顺治、康熙、乾隆、道光一直到民国,有许多这类内容相似的碑刻。这些记载经由朝山进香者之口在各地流传,使碧霞元君和浮丘大山灵验的声名远播,从而又吸引了更多的香客。又如广泛流传的到两山朝山进香,“一年许愿,二年显愿,三年还愿”,必须连续三年才能“功德圆满”的说法,就见于碑刻所记,一直流传至今。许多香会组织都是连年朝山进香,少则三年,多者连续达数十年。四、修建引发信仰崇拜的发挥古浚地“东西伾浮,左右淇卫”,尤其是南北运河,是南北水陆交通要道。明代之前一直是郡、军、府州治所,虽然明代以后降州为县,但运河航运一直繁盛。明代后期泰山碧霞元君祠朝拜形成热潮,道路雍塞,山道不堪,远路民众耗资多,极不方便。即便这样,到崇祯二年(1629年)每年到泰山进香的香客,多至80万,少则60万(517)。因而,北方地区,民众在沿运河两岸修建了一些行宫祠庙,以满足对于碧霞元君的信仰朝拜的需要。“明兴敬神恤民,神道设教,世加崇奉,有祷响答,歆动灵贶,赫赫奕奕。历圣天子封神为‘天仙玉女广灵慈惠恭顺普济护国庇民碧霞元君’,敕赐庙额,岁命中贵奉香以进,上祝圣寿,下祈国泰。而天下民士无不敬礼,应显尤多,山东西,和南北,岁时道路不绝于行。如不及走登,则建为行宫,遍君邑闾里矣!”(176)于是,浮丘山巅的碧霞元君行宫便因应时运而兴建。浮丘山下就是卫运河道,上岸即拜神灵。在运河中的船上,能够近睹浮丘山颠碧霞行宫建筑群的巍峨和香烟,浮丘山老奶奶神通广大也声名远播。五、对民众的态度影响官员的支持,首先与中央政府对宗教的态度和政策密切相关。我国历代王朝采取一种“神道设教”、“万教平收”的实用性的宗教政策,即对各种宗教,一切从其统治需要出发,只要有助王化,无害治道,都会兼容并蓄,存而不论。这种政策,对于官员对民间信仰和朝拜活动的有选择支持产生了重要影响。当然,也与地方官员个体认同的因素密切相关。从浮丘山现存碑刻资料来看,地方官对于民众信仰,是采取同情、保护、赞助的态度。许多碑碣的撰文、书丹甚至碑主,多有官员、学官或儒学文人参与其事,一些捐资、兴工修建和修葺寺庙的活动也大都有地方官员参与或主持。碧霞宫就是知县蒋鸿泉主持兴资修建。此后历次碧霞宫重修,都有官员和文人介入甚至主持。又如由地方官出面主持并得到朝廷认可的祈雨活动和仪式等。甚至一些官员本身就是虔诚的香客。最为典型的是,大伾山吕祖祠六丁祠前一通清康熙十六年春月所立的《大伾山创建纯阳吕祖帝君阁捐金姓氏碑记》,上列六十一名捐金官员姓名和生员、商人、乡民的姓名,其中有开州知州孙棨、涿州知州刘德弘、山西太原府平定知州张施大、兵部左侍郎刘达、掌河南道监察御史马大士等文武高官,以及元城、大名、魏县、南乐、东明、长垣、滑县、内黄、山东黄县,山西平凉等县的知县。六、文化传播的区域文化丛和传播模式两山朝拜圈位于中华文化圈之七大民俗文化圈之一的黄河流域民俗文化圈之南部区域(4),即华北南部地区,具有相同或相似的自然生态、人文环境,风土人情相通,具有相同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和民俗。文化圈的形成与地理环境、人文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首先,从人类学的角度看,自然环境在人类进化过程中起着虽然十分缓慢却非常重要的作用,对文化生态的区域性分布影响很大。同样,自然环境也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宗教信仰。两山朝拜圈所在地区具有大体相似的自然环境条件。该地区位于华北南部,西依太行山脉,东接华北平原,为河南省北部连接晋、冀、鲁三省地区。东到山东聊城、菏泽,南临河南开封,西至晋豫省界,北到河北邯郸。南北最大纵距约250公里,东西最大横距约200公里,总面积约65000平方公里。居民绝大多数为汉族。气候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寒夏热,秋凉春早。主要河流有黄河、沁河、卫河、淇河、洹河、漳河等。境内地势西高东低,西部多山地丘陵、盆地,东部地势平坦,系华北平原的一部分。在两山朝拜圈区域内,迄今发现的汉族先人最早的活动遗迹,是安阳市西南25公里小南海古人类洞穴遗址,这是中原地区唯一的旧石器时代遗址。上层堆积距今约13000年,下层距今约2到5万年。稍微晚些的,是公元前4000到前2000多年,属于中原地区新石器时代中、晚期的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遗址,安阳后冈、辉县孟庄等遗址。这说明,早在史前旧石器时代晚期和新石器时代,这里就是汉族先民活动的主要区域。夏、商、周三代有关考古和历史研究的成果和先秦文献中记载的神话传说,也足以证明该区域是中华文明的主要发祥地之一。在悠久的历史进程中,孕育并积淀了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这里历史遗存十分丰富,文化荟萃,名人辈出,人杰地灵,殷商文化、周易文化、龙文化、颛顼帝喾二帝文化、曹魏建安文化、宋文化、佛道等宗教文化,群星灿烂,相映生辉。人类社会早期,由于生产力极不发达,人们的活动和交往被限制在孤立的地点和狭窄的范围之内,不同地点和范围内的不同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对人们的文化创造活动产生了直接而巨大的影响,于是产生了不同特质的文化。随着历史的进步和人们交往活动范围的扩大、交往密切程度的提高,文化的传播范围日益扩大,各种文化的相互影响、交融、整合日益增加,由于文化的传播在地理空间上往往是由近及远,文化整合也往往是发生地距离较近的各种文化率先在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中渗透、融合从而一体化,因此便形成了以特定发生地的特定文化质点、文化丛为核心,以周围地区的文化质点和文化丛(同核心文化质点和文化丛基本相同或相似)为外围的文化圈。因此,华北南部地区相同或相似的自然生态、人文环境,相同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和民俗,均构成两山朝拜圈形成的重要因素。七、大、浮丘两山的民间信仰从行政区划的历史沿革来看,两山朝拜圈内各县统辖、隶属等行政关系密切,行政区域存在重叠或交叉,使得该区域存在着较多的宗教的、文化的、政治的乃至经济的联系。唐宋以来直到清代,以两山朝拜圈为中心的黄河以北冀鲁豫地区很长时期内大体上是在一个行政区内。唐武德二年(619年),曾在浚县置黎州总管府,治所在今大伾山北麓,辖殷、卫、澶、洹四州,领黎阳、临河、内黄、汤阴、顿丘、观城、繁阳、澶水八县。公元758年,唐肃宗在魏州(北周时在河北大名设魏州)设置魏博节度使,管辖魏、博、贝、卫、澶、相六州,达到黄河以北涉及冀鲁豫三省的许多地方。后来改名大名府,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小学植树面试题及答案
- 西医临床常见疑难病症的备考策略试题及答案
- 系统规划与管理师考试复习计划细节试题及答案
- 药效学与药代动力学关系试题及答案
- 激光光学系统分析试题及答案
- 激光教育培训现状探讨试题及答案
- 药物生物等效性考察试题及答案
- 智障社会测试题及答案
- 激光材料应用技术试题及答案
- 技术背景对专利影响试题及答案
- (人教PEP版2025新教材)英语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 2024年河南高职单招职测模拟题库及答案解析(共100道试题)
- 数字化时代企业成本管控
- 2024诗词大会100题题库(含答案)
- 2024年浙江省中考英语试题卷(含答案解析)
- GB/T 17554.1-2006识别卡测试方法第1部分:一般特性测试
- 清远清城区中小学明细表
- 2020年围术期出凝血管理麻醉专家共识(完整版)
- 有砟轨道铺设的施工讲解
- 热性惊厥诊疗指南(完整版)
- 9米空气悬架大客车后悬架设计毕业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