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动词词汇化模式的分类机制_第1页
移动动词词汇化模式的分类机制_第2页
移动动词词汇化模式的分类机制_第3页
移动动词词汇化模式的分类机制_第4页
移动动词词汇化模式的分类机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移动动词词汇化模式的分类机制

1.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移动事件概念意义(或概念)与形式(或语法)的结合是现代认知语言学的一项重要研究内容。关于意义和形式的关系,当代认知语言学认为,意义决定形式,表达形式不同是由意义不同决定的。所以当代认知语言学重在从意义(或概念)的角度探讨和解释语言形式。而空间移动(SpatialMotion)作为人类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经验活动之一,成为认知语言学的热门研究课题。认知语言学家从各种角度对空间移动事件的概念要素进行了描述,其中以Talmy(1985,2000)对移动事件的概念框架描述影响较为深远。在此基础上,Talmy(1985,1991,2000)前后对动词所包容的移动事件概念成分的类型以及移动事件的语言表达类型进行了研究,分别提出了移动动词的三种词汇化模式类型理论和移动事件语言表达类型的二分模式(Satellite-framed/Verb-framed)理论。这些理论一经提出,在国际语言学界产生了极大的反响,引发了一系列相关研究,或对不符合Talmy类型理论的语言现象进行解释(Aske1989;Slobin&Hoiting1994),或修订其类型理论(Slobin2004),或从不同角度重新对移动事件表达类型进行划分(Croftetal.2010;Beaversetal.2010;Bohnemeyeretal.2007)。本文主要对这些理论和研究进行梳理和评介。2.移动事件概念框架Talmy(1985)在其认知语义学研究体系内提出了对移动事件概念框架的描述:“移动主体-移动-路径-参照物”(Figure-Motion-Path-Ground)。该框架包括四个主要的概念成分,分别是:移动主体、参照物、移动和路径,另外还包括其他一些外在的次事件(Co-event)概念成分,例如方式(Manner)或原因(Cause)。在提出移动事件的概念框架理论之后,Talmy又采用两个思路对移动事件这一宏观体系进行了研究,一种思路是从某些词汇单位出发,研究什么样的概念成分包容(或词汇化)在其中,另一种思路是从概念成分出发,研究概念成分如何体现在词汇、句法层面(Talmy2000[Vol.II]:22)。下节将从这两个方面对Talmy的理论进行介绍。2.1模式类型—Talmy的移动动词词汇化模式类型理论在对世界上众多语言中的移动事件表达进行分析的基础上,Talmy(1985,2000)对动词的“词汇化模式”(即动词所包容的语义内容)进行了专门研究,提出:世界语言中表达移动事件的动词主要有三种词汇化模式类型,在大多数情况下,一种语言在其“典型”移动事件表达中仅使用其中一种类型的动词1。这三种类型分别为:1)[移动+次事件]([Motion+Co-event]),即动词除了表达移动本身外,还表达“次事件”,通常为“方式”或“原因”。这种类型的语言具有一系列表达以各种各样的“方式”或由于各种“原因”而移动的动词,如英语中的“run”,“walk”,“float”等,汉语中的“跑”、“冲”、“窜”、“奔”等。这类移动动词通常被称为“方式移动动词”,简称“方式动词”(MannerVerb)。属于这种类型的语言包括大多数印欧语言(拉丁、罗马语系除外)、芬兰乌戈尔语、汉语等,英语是典型之一。例如:a.Therockslid/rolled/bounceddownthehill.b.Islid/rolled/bouncedthekegintothestoreroom.(Talmy2000[Vol.II]:26)2)[移动+路径]([Motion+Path]),动词既表达移动本身,又表达路径。这类移动动词通常被称为“路径移动动词”,简称“路径动词”(PathVerb)。如果“方式”或“原因”在同一句子中表达,则往往作为附属成分,如副词短语或动名词短语。但在许多语言中,例如西班牙语,这样的表达可能很别扭,因此“方式”或“原因”要么表达在其他小句中,要么完全省略。属于这种词汇化模式类型的语言主要是闪语系及罗马语系语言,以西班牙语最为典型。例子如下:a.Labotellaentróalacueva(flotando).Thebottlemoved-intothecave(floating).b.Labotellasaliódelacueva(flotando).Thebottlemoved-outfromthecave(floating).(ibid.:50)英语也有这种类型的移动动词,例如“enter”,“exit”,“pass”,“rise”,“descend”,“return”,“circle”,“cross”,“separate”,“join”等,而且使用这些动词表达移动事件时也要求句子的其他成分遵循西班牙语模式,即“方式”由其他独立成分表达,如下面[3a],而常用的英语表达为[3b]:a.Therockpassedbyourtentinitsslide/insliding.b.Therockslidpastourrent.(ibid.:53)3)[移动+移动主体]([Motion+Figure]),即动词除了表达移动本身外,还表达移动的主体。以这种类型为典型模式的语言拥有许多表达各种各样的物体移动的动词。英语中有少数几个这样的动词,如“spit”,“rain”,“snow”。属于这种词汇化模式类型的语言有北美Atsugewi语和Navaho语等。2.2宏观事件与构架事件的概念结构映射Talmy的移动事件表达类型理论是其宏观事件(Macro-event)表达类型理论的一个例释。根据Talmy(1991,2000),复杂事件既可以概念化为两个独立的事件及其关系,但是更普遍的是概念化为一个统一事件(宏观事件),相应地由一个小句来表达。例如,下面的致使表达[4a]代表的是前一种概念化方式,[4b]代表的是后一种概念化方式:a.Thecandlewentoutbecausesomethingblewonit.b.Thecandleblewout.(Talmy2000[Vol.II]:217)即使概念化为一个统一事件时,宏观事件仍是复杂事件,可以分解为一个主事件(MainEvent),或构架事件(FramingEvent),及一个次事件(Co-event)。构架事件是对某一认知域的图示化,其概念结构包括四个要素:图形(Figure)、背景(Ground)、激活过程(ActivatingProcess)、联系功能(AssociateFunction)。“激活过程”是“图形”所经历的变化,在移动事件中则指“移动”本身;“联系功能”指“图形”与“背景”的关系,在移动事件中指“路径”。“联系功能”单独或与“背景”共同构成宏观事件的核心结构(CoreSchema)。“次事件”对“构架事件”进行补充、说明,其中“方式”或“原因”是两个最普遍的要素。宏观事件与构架事件的概念结构图示被表述如下:宏观事件的概念结构图示(参见ibid.:221):Talmy(2000)指出,宏观事件作为一个认知单位而存在,其概念结构是语言组织的普遍原则,但是在把宏观事件的概念结构映射为句法结构时,世界上的语言表现出两种不同的类型特点:一种是把“核心结构”映射到动词上,另一种是映射为“附加语”(Satellites)2。在典型语言表达中,把“核心结构”映射到动词上的语言属于“动词构架语”(Verb-framedLanguage),包括拉丁语系语言、闪语系语言、日语等。在典型语言表达中,把“核心结构”映射为附加语的语言属于“附加语构架语”(Satellite-framedLanguage),包括大多数印欧语言(拉丁语系除外)、芬兰乌戈尔语、汉语等,该类语言也往往可以把“核心结构”同时映射到介词(包括前置词和后置词)上。“附加语构架语”把次事件映射到主要动词上,而“动词构架语”把次事件映射为附加语或其他附属成分,如后置短语、动名词短语等。概念结构图示如下:“动词构架语”宏观事件句法映射图示(参见Talmy2000[Vol.II]:223):根据Talmy(2000),移动事件是宏观事件的一种类型,上面描述的宏观事件概念结构图示和句法映射图示适用于解释移动事件的概念结构和句法映射。移动事件的“核心结构”是“路径”。所以,根据移动事件的“核心结构”映射方式的不同,世界上的语言表现为两种类型:“动词构架语”把移动事件的核心结构映射到动词上;“附加语构架语”把移动事件的核心结构映射为附加语。前者以西班牙语为典型,后者例如英语。下面一组例句表达了移动事件的概念结构,分别以英语和西班牙语为例(用“Move”表示“移动”):[thebottleMOVEDintothecave]WITH-THE-MANNER-OF[itfloated](Talmy2000[Vol.II]:227)a.英语:Thebottlefloatedintothecave.b.西班牙语:Labotellaentroflotandoalacueva.thebottleentered(MOVED-in)floatingtothecave.3.应然的理论补充和修正Talmy的移动动词词汇化模式的三分类型理论和移动事件表达的二分类型理论一经提出,在国际语言学界产生了极大的反响,引发了一系列相关研究,补充或修正Talmy的理论,其中比较有影响的有Aske(1989),Slobin&Hoiting(1994),Slobin(2004),Croftetal.(2010)等。下文将对这些研究进行评介。3.1[附加语架构模式]第16页最初对Talmy理论提出质疑比较多的是关于其对西班牙语的类型划分,第一个有影响的代表是Aske(ibid.)。Talmy认为西班牙语的移动动词类型主要表现为“路径词汇化模式”,但是Aske(ibid.)指出:西班牙语存在许多“方式词汇化模式”类型的动词,而且这些动词也可以用于同英语一样的结构,即[附加语构架模式],例如西班牙语可以说“Labotellaflotóhacialacueva”(Thebottlefloatedtowardsthecave)。Talmy未对西班牙语中存在的这种不一致现象进行解释。是否其移动事件类型理论从根本上站不住脚?但是,Aske(ibid.)并未完全推翻这一理论,而是对其进行了补充解释。Aske(ibid.)指出,移动事件的语言表达还要受其他一些因素的影响,例如路径是“目标到达型”(telic)还是“非目标到达型”(atelic)。两种类型的路径在英语中都可与动词结合,表达为“附加语”。但是,西班牙语则要受一些限制:只有“非目标到达型”路径可以用[附加语构架模式],即“路径”由附加语表达,“方式”表达在动词中;而“目标到达型”路径,西班牙语只能用[动词构架模式],即“路径”由动词表达,“方式”由其他附属成分表达。例如下面例的一组句子:a.Juancaminopor/a-travesdeltuneldoshoras.Juanwalkedthroughthetunnelfortwohours.b.Labotellaentróflotandoenlacueva.Thebottleenteredfloatinginthecave.Thebottlefloatedintothecave.c.Juancaminohastalacima(endoshoras)*.Juanwalkeduptothetopintwohours.d.Juancaminopor/a-travesdeltunelendoshoras*.Juanwalkedthroughthetunnelintwohours.(ibid.:9-11)例[8a]为“非目标到达型”移动事件,[附加语构架模式]表达成立;[8b]为“目标到达型”移动事件,用[动词构架模式]表达;[8c,d]均为“目标到达型”移动事件,[附加语构架模式]表达不成立。在Aske(1989)研究的基础上,Slobin和Hoiting(Slobin&Hoiting1994;Slobin1996)的研究又把对Talmy理论的修订和补充推进了一步。他们发现Aske(1989)解释有遗漏之处,因为西班牙语有时在描述Aske所说的“目标到达型”路径时也可以用“方式词汇化模式”动词和[附加语构架]结构,例如:“Elhombrecorrióhastalacasa”(Themanranuptothehouse)(Slobin&Hoiting1994:10)。Aske(1989)仅考察单个小句的移动事件表达,所提出的限制是以句法结构为单位的;Slobin(1996)把对移动事件表达的考察扩大到多个小句,考察包含一系列路径的移动事件的表达。后者把移动事件分为两种类型:一种类型是移动事件仅关注某一路径本身,是从空间上一点到另一点的移动,是“非边界跨越”(nonboundary-crossing)类型;另一种类型的移动事件是“边界跨越”(boudary-crossing)类型,涉及“图形”退出、跨越一个空间构型、进入另一个空间构型。表达第一种类型的移动事件,即使是西班牙语也可以用“方式词汇化模式”动词和[附加语构架]结构,如上面的例句;当然,西班牙语还是倾向于使用[动词构架]结构。而表达“边界跨越”类型的移动事件,西班牙语则只能用[动词构架]结构。例如:下面两组英语表达:“wentthroughthedrawing-room→tothemorning-room”和“walkedthroughthepark→andalongtheavenues”,均描述“边界跨越”移动事件,西班牙语的相应表达为(ibid.:217):a.Pasandoporelsalon,fuialgabinete.Passingthroughthedraw-room,Iwenttothemorning-room.b.Marthacruzoelparquetypaseoalolargodelasavenidas.Marthacrossedthepark,andpromenadedalongtheavenues.Slobin和Hoiting的“边界跨越/非边界跨越”解释和Aske的“目标到达型/非目标到达型”解释所使用的术语虽然有所不同,但其实质都涉及了事件认知的一个共同方面,即移动事件中背景成分的“有界/无界”(±bounded)特征。“有界/无界”的区分不是绝对客观的,而跟人类的动态识解方式有关。例如,例[8a,d]两句中的背景同为“deltunel”(thetunnel),但是在[8a]中被识解为“无界”,而在[8d]中被识解为“有界”([8d]的表达在西班牙语中不可接受)。说明语言表达类型还受这一认知特征的影响。虽然他们的研究主要以英语和西班牙语为例,但是其解释的角度和方法却具有跨语言普遍性,对汉语的研究也不无启示。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无论是Aske提出的“目标到达型”限制条件,还是Slobin和Hoiting提出的“边界跨越”限制条件,只是对语言中存在的某些例外情况(如西班牙语的语言类型表现)进行解释,都没有从根本上否定Talmy的移动事件类型理论。正如Slobin(ibid.:214)所言:“任何类型划分总会有遗漏之处”。但是,Slobin在其后来的研究中对Talmy的类型划分做出了比较大的修订。3.2结论:“方式”和“路径”的动词是一种“独立的充填”Talmy的移动事件类型理论在本世纪初吸引了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尤为显著的是对汉语、泰语等东亚语言的研究(Tai2003;Zlatev&Yangklang2004)。汉语、泰语中有一类特殊结构:“连动结构”(SerialVerbConstruction,SVC)或动趋结构(VerbDirectionalConstruction,VDC),在表达移动事件时,表“方式”和“路径”的两个成分连在一起,很难区分主次地位。Talmy把这类结构中的前一个表“方式”的成分看做主要动词,把后一个表“路径”的成分看做附加语。因此,汉语、泰语在其类型划分中都被归为“附加语构架”类型。Talmy的这种归类受到了一些学者的质疑和挑战。戴浩一(Tai2003)认为汉语连动结构中的第二个成分(表“路径”的成分)是主要动词,第一个成分(表“方式”的成分)是附属成分(状语或补语)。他给出的证据如下(ibid.:309-310):a.约翰飞过了英吉利海峡。b.约翰过了英吉利海峡。c.约翰飞了英吉利海峡*。[10a]可以表达为[10b],说明“过”单独使用可以成立,是一个包容了“移动“和“路径”的动词;相比较,[10c]中“飞”单独使用不能成立,说明在“飞过”这个动词组合中,“过”才是核心、是主要动词,“飞”处于附属地位。按照这种观点,汉语应属于“动词构架”类型。虽然戴浩一的观点看似有道理,但是这种基于结构语言学的推理方法如果用语义分析方法加以考察,会发现汉语中存在很多反例,所以也受到许多汉语学者的驳斥(详见沈家煊2003)。而泰语连动结构中表“方式”和“路径”的两个动词的并列情况,也使一些学者对Talmy的类型划分提出了挑战,指出应该有“第三种类型”(Zlatev&Yangklang2004)。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Slobin(2004)则更进了一步,增加了移动事件表达的第三种类型:“等值构架语”(Equipollently-framedLanguage)。在这种类型的语言里,“方式”和“路径”由功能相当的语法成分表达。汉语、泰语、缅甸语等东南亚语言属于这种类型。根据Slobin(ibid.),汉语中诸如例[10a]的情形,“飞”和“过”都是主要动词,分别表达“方式”和“路径”。Slobin(ibid.)增加的这一类型似乎解决了连动结构语言类型划分的问题,但是其合理性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语料验证,而且即使增加了一种语言类型,还是不能很好地解释为什么许多语言里也存在其他非典型的表达类型。之后,有学者从其他角度,如构式的角度,对移动事件的表达类型进行了新的划分和阐释。3.3对talmy类型理论的继承与超越近几年,许多学者从构式的角度重新审视和考察移动事件语言表达的类型,比较突出的研究有:Croftetal.(2010),Beaversetal.(2010),Bohnemeyeretal.(2007)。Croftetal.(2010)研究的一个核心思想是:跨语言对比不应该以整体语言为基本单位,而应该以各语言用于表达对等事件的构式为单位。“构式”是意义和形式(小到语素大到句子)的结合体。类型学比较也总是基于跨语言对等的意义/功能(Croft2003:13-19),类型划分正是对比各语言用什么样的结构来表达相同的意义/功能。因此,类型学家对比的应是构式:某一意义/功能和形式的结合体。Croft等人认为Talmy的两种类型划分从根本上来说也是具有构式意义的:前一类型划分是依据动词表达什么样的概念成分(Manner-incorporating/Path-incorporating/Figure-incorporating)(Talmy1985);后一类型划分是依据移动事件的核心框架体现在什么样的结构中(Satellite-framed/Verb-framed)(Talmy1991),都在考察形式和意义的结合体,所以其根本思路实质上也是构式的。从Talmy的移动事件类型理论提出伊始,就有许多学者举出了诸多语言中的例外情况以及某些语言很难按其类型体系归类的情况,如前面提到的西班牙语中的例外,以及汉语、泰语等连动结构语言的归类问题。所以,Croftetal.(2010)认为Talmy理论受到挑战的根本原因是他试图把世界上的语言按照移动事件(或其他“宏观事件”)核心图示的表达方式分成几种类型,而诸多语言事实表明,大多数语言用来表达移动事件的结构或构式类型都不只一种。因此,Croftetal.(ibid.)提出,不应该把世界上的语言按照移动事件核心图示的表达方式简单地分成几种类型,而应该把移动事件的语言表达方式分成不同的构式类型,考察不同语言在可以使用什么样的构式来表达移动事件上存在的差异以及差异的限制。Croftetal.(ibid.)的研究主要做了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把移动事件的语言表达方式分成不同的构式类型;二是分别根据构式的整合程度和事件的典型程度,把构式类型和事件类型归为两个等级序列,并且提出构式和事件类型之间相互映射所遵循的共性原则。首先,Croftetal.(ibid.)扩展了Talmy(1991)的二分类型,在Talmy原有类型基础上增加了两种类型,把移动事件语言表达可使用的构式类型分成四种(Croftetal.2010:208):a.动词构架(VerbFraming:VF)b.对称构架(Symmetrical)(i)连动结构(Serial)(ii)复合动词Compounding:CP)(iii)并列结构(Coordinate:CD)c.附加语构架(SatelliteFraming:SF)d.双构架(DoubleFraming:DF)Croftetal.(ibid.)增加的两种类型是:“对称构架”和“双构架”。“对称构架”类型又包括三种结构类型:首先是一直受关注的、对Talmy类型理论挑战比较大的连动结构,上文已有例子,这里不再举例。其次是复合动词结构类型,即两个动词构成复合词,其间的联系比连动结构动词之间的联系更紧密。日语就有许多这样的语言表达,这里仅举一例(ibid.:218):Watashiwaienikake--konda.ITOPhousetorun--o:PST3‘Iranintothehouse.’第三种“对称构架”类型是并列结构,即移动事件的构架成分由并列结构(两个独立的谓语结构)表达。例如,保加利亚语例(ibid.:217),日语例(ibid.:219):TesledvahazvezdataiizljazohaotVitleem.theyfollowed:IMPFstar:theandwent.out:PF.AORoutofBethelehem‘TheyfollowedthestaroutofBethlehem.’Sanhakasewahoshinishitagat-tebesturehemuodeta.three.doctorTOPstartofollow-andBethlehemACCgo.out:PST‘ThewisemenfollowedthestaroutofBethlehem.’“双构架”类型指移动事件的构架成分——“路径”被表达两次的情形,一次是作为独立的附加语,一次是作为动词的一部分。作者举了法语和俄语的例子(ibid.:208):法语:monterenhautgo.upabovegoup(above)俄语:Javy-bežalizdoma.Iout-ranfromhouse:GEN‘Iranoutofthehouse.’Croftetal.(ibid.)研究的另一个重要工作是考察了不同语言可以使用哪些构式来表达不同的事件类型(如移动事件的具体事件类型)及其映射原则。该研究主要以几位作者的母语为语料,包括英语、荷兰语、冰岛语、保加利亚语和日语,前四种语言都属于Talmy类型理论中的“附加语构架”类型,日语则属于“动词构架”类型。所调查的复杂事件包括移动事件和状态变化事件,本文仅例举移动事件,具体包括以下几种事件类型(以英语为例):“runoutof”,“runinto”,“crawlto”,“floatinto”,“runacross”,“followXoutof”,“danceacross”。他们的研究表明,这些语言都不只使用一种构式类型来表达复杂事件,如上文所举的日语及保加利亚语的例子。使用何种构式来表达复杂事件,这不仅在语言之间存在差异,语言内也存在差异。但是,这些差异并不是无限的或无规律可循的,而是受一定限制的,即语言选择何种构式表达何种事件类型可能遵循一个蕴涵共性4:如果一个事件类型用某一构式来表达,那么处于较高等级的事件类型则需要处于较高等级的构式类型来表达。这个蕴涵共性涉及两个等级结构:构式类型等级结构和事件类型等级结构。根据构式的整合程度(degreeofintegrationorcohesiveness),各种构式类型形成如下等级(ibid.:221):双构架、附加语构架<动词构架、复合词<并列结构(doubleframing,satelliteframing<verbframing,compounding<coordination)最左端的双构架和附加语构架结构,可以把复杂事件的核心事件和次事件表达在一个谓语结构中,整合程度最大;处于中间的动词构架和复合词结构中的方式次事件都要依赖另一个相当于状语的成分来表达,不属于核心谓语结构,整合程度居中;最右端的并列结构包括两个独立谓语结构,整合程度最小。根据事件的典型性,移动事件的具体类型形成如下等级(ibid.:222):runoutof<runinto<crawlto<floatinto<runacross<followXoutof<danceacrossCroftetal.(ibid.)对语料的调查也证明,语言选择何种构式表达具体事件类型基本遵循这一普遍共性:较典型或自然的事件需要用整合程度较高的句法结构来表达。也就是说,语言内以及语言之间用以表达事件的构式变异要符合这一共性限制。最后,Croftetal.(ibid.)还指出并论述了句法结构由整合程度低的结构到整合程度高的结构的语法演变的两条路径:一条路径是从并列结构依次经历连动结构、附加语构架结构最后到动词与附加语融合结构的演变;另外一条路径是从并列结构到动词构架和复合动词结构的演变。这可能为解释语言内的变异现象提供很好的思路。限于篇幅,本文不作详细介绍。除了Croftetal.(ibid.)的研究之外,其他比较突出的从构式角度对移动事件表达类型进行的研究有Bohnemeyeretal.(2007)和Beaversetal.(2010)。Bohnemeyeretal.(2007)以具有“宏观事件特征”(Macro-EventProperty,MEP)的构式为参数来对语言进行分类。他们对“宏观事件特征”构式的定性是以表时间的成分(包括时间状语、时间从句、时态)对构式内各成分的覆盖面为依据的,“一个构式具有宏观事件特征的条件是当且仅当表时间成分能够覆盖该构式的所有次事件”(ibid.:496)。例如,下例中的几个英语句子(ibid.:501):a.FloydwentfromRochesterviaBataviatoBuffalob.FloydwentfromRochesterviaBataviatoBuffalointhemorning.c.*FloydwentfromRochesteratsevenviaBataviaatsevenforty-fivetoBuffaloateightthirty.d.FloydleftRochester,passedthroughBatavia,andarrivedinBuffaloe.FloydleftRochesteratseven,passedthroughBataviaatsevenforty-five,andarrivedinBuffaloateightthirty.[19a,b]是具有“宏观事件特征”构式,因为[19b]中的时间状语可以覆盖整个构式;[19c]的表达不成立,因为宏观事件特征构式只能有统一的、可以覆盖整个构式的时间成分;[19d,e]不是一个宏观事件特征构式,而是由几个构式组成。Bohnemeyeretal.(ibid.)根据一个宏观事件构式可以表达的位置变化数量(或路径单位)把语言分成三种类型。第一种类型语言在一个宏观事件构式内可以允许起点、途径、终点三个路径单位。例如英语(ibid.:507):Thecirclerolledfromthesquarepastthehouse-shapedobjecttothetriangleinjust30seconds.第二种类型的语言在一个宏观事件构式内最多可允许两个路径单位,往往是起点和终点,“途径”通常不能与其他路径单位共同表达在一个宏观事件构式内。这包括日语、西班牙语以及大多数拉丁系语言。以日语为例(ibid.:508):(Kinoo)ki-notokoro-karaie-madeit-ta.Nyesterdaytree-fromhouse-untilgo-PST‘[One]wentfromthetreetothehouse(yesterday).’第三种类型的语言一个宏观事件构式只能表达一个路径单位。作者所举的例子均为一些罕见语言。在区分了三种类型的语言之后,Bohnemeyeretal.(ibid.)分析了宏观事件构式的形式、意义映射原则,包括:1)单一语义角色映射原则,即宏观事件构式中的一个语义角色只能映射到一个结构成分上;2)宏观事件构式连接原则,即一个宏观事件构式只能有一个统一的时间成分;3)单一指称原则,即宏观事件构式中的“移动主体”(或图形,Figure)只能指称一个概念上统一的事物;4)线性方向限制原则,即一个宏观事件构式只能表达具有线性关系(或水平或竖直)的路径变化,不能表达非线性关系的路径变化。这些原则似乎可以解释为什么某些语言表达不可接受,见下面几组句子(以英语为例):a.*Theballrollsfromtherock....tothehillstothehole.b.*Theballrollsfromtherockacrossthetracksfromthelake...(ibid.:512)a.*Floydwentfrom[thetree]ito[thetree]i/iti.b.Floydwentfromthefirsttreetothesecond(tree).c.Floydwentawayfrom[thetree]iandbacktoiti.(ibid.:515)a.FloydwentawayfromAtowardB.b.FloydwentawayfromAandthentowardB.(ibid.)两句中的[起点]和[终点]分别被映射到了不只一个结构成分上,违反了单一语义角色映射原则。[23a]违反了单一指称原则。两句表达的移动事件不同:[24a]表达的是具有线性关系的路径变化,即A和B在同一水平方向上,是一个宏观事件构式;[24b]表达的是不具有线性关系的路径变化,即A、B不在同一水平方向上,是一个并列结构构式。关于宏观事件构式连接原则,上文已有例子,这里不再举例。Beaversetal.(2010)研究的主要观点与Croftetal.(2010)非常接近,即不赞成把语言分成不同类型,而应该考察语言可选择的用于表达移动事件的各种构式或结构手段。他们的研究仍以动词为核心,考察“方式”或“路径”成分由动词来表达时,不同语言所能选择的表达另一成分的各种手段:如单谓语多动词结构手段(包括连动结构、复合动词结构、并动结构等),方式状语(动名词结构、从属句结构)以及各种附加语形式(包括介副词、词缀、前后置词等)。但是,他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