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法维新的新格局_第1页
变法维新的新格局_第2页
变法维新的新格局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变法维新的新格局

“有效的媒体媒体是一个动态的增长器,可以显著加快社会变革的速度。”。维新派利用报纸这种传播媒介,对维新运动的发动、组织、向导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1“公车认识”—报刊舆论拉开了维新运动序幕维新派最先创办《万国公报》,“报开两月,舆论渐明,初则骇之,继亦渐知新法之益。”康有为“复挟书游说,日出与士大夫讲辨,并告以开会之故,明者日众。”在该报的积极鼓吹下,一批具有维新思想的知识分子和清政府官员,于1895年11月在北京成立了具有政党性质的“先以报事为主”的政治团体——京师强学会(又称强学书局)。它的成立,标志着维新运动由思想宣传转变为有组织的政治活动。12月,将《万国公报》改为《中外纪闻》,作为强学会的机关报,每期论说一篇,其中有《地球万国说》、《各国学校考》、《铁路情形考》《印俄工艺兴新富国说》、《报馆考略》等。这些文章发挥了“公车上书”的主旨,宣传富国强兵之道,国家振兴之源,养民教民之法,字里行间渗透着变法维新的强烈要求,扩大了维新变法的声势。次年1月,康有为等在上海创办的《强学报》。在《强学报》的大力宣传下,强学会也由北京发展到上海,将东南一带的维新派团结起来,变法维新的声势越来越大。《中外纪闻》、《强学报》虽然没有摆脱被所扼杀的厄运,但他们对变法维新的宣传,冲破了封建统治的言禁,开创了民议朝政的局面,让民众尤其是开明官员和知识分子初步认识到变法的重要性和急迫性。同时,他们培养和锻炼了维新派骨干,为维新派以后的办报活动的全面展开打下了基础,为改革派们继续利用报纸向封建统治者的言禁开火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开端,这为即将到来的近代传播的大发展——国人办报高潮拉开了序幕。2《时务报》的盛行维新派以《时务报》为传媒,在中国志士仁人群体里曾掀起一片改革变法的呼声。自创刊号始就连载梁启超的长文《变法通议》;文中系统阐述了维新派的变法主张,成为资产阶级改良派的纲领性文件,揭露了清廷封建专制统治及其官僚因循守旧给国家带来的危害,反复论证了变法图强的必要性和发出了“变亦变、不变亦变”的呐喊,说明能变法则强,不变法则亡的道理。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陈宝箴等人上书皇帝要求变革的折子就经常在报上刊登,“开矿山”、“兴办学堂”、“裁撤冗员”等百日维新时期所推行的一些政策,在《时务报》上都可以见到,且这些措施在维新期间也陆续得到了实施,促进了维新运动的高涨和“诏定国是”的实现。《时务报》“风行海内,自是谈变法自强者,成为风气”。梁启超在《时务报》上发表的一系列宣传改革文章,如《论变法不知本原之害》、《论中国积弱由于防弊》、《论君政民权相嬗之理》等等,正是对几千年来的封建垄断思想进行了最猛烈的冲击,于是《时务报》很快成为舆论的中心。报刊言论“惊心动魄,一字千金,人人笔下所无,却为人人意中所有,虽铁石人亦应感动”,“虽天下至愚之人,亦当为之蹶然奋心,横涕集慨而不能自禁”。汪康年也在《中国自强策》中,较为系统地提出了他的改良主张。《时务报》关于“开学校”、“变科举”、“保护关税”、“开设议院”等言论,反映出当时中国资产阶级改良政治、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愿望,有很大的进步意义,受到知识界的高度赞扬。“时四方新学士子喜康梁之议论新颖,群相呼应,起而组织学会讨论政治问题与社会问题。举其著者,如长沙之湘学会、时务学堂;衡州之任学会;苏州之苏学会;北京之集学会;其他如算学会、农学会、天足会、禁烟会等,尤不可以计数,而每会必有一种出版物以发表其意见。于是维新运动,顿成活跃之观,而杂志亦风起云涌,盛极一时。”就连维新运动的反对者胡思敬也说:“乙未(光绪二十一年)以后,士习日嚣,无赖者混迹报馆,奋髯抵掌,议评国政。农学、商学、算学、蒙学诸名色,此犹一家言也。津、澳、闽、粤、湘、汉之间,私署地名,大张旗帜,以次流衍,都二十余家,而《时务报》蔓延最广。”《时务报》风行之后,全国讲求新学风气,遂沛然勃兴,各省志士敛资合群组织学会20个,设立学堂21个,创立报馆8家,蔓延全国及海外(新加坡有实力学堂、《天南新报》)。他们通过学会、学校、报刊,把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卷入政治运动之中,使越来越多的人支持变法图强的主张,大大促进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开展。据统计,在十九世纪的最后五年间,除了旧式书院学堂外,新式学堂有了长足发展。1895至1899年,全国共兴办新式学堂约150所,学生达万余人。北京就有知耻学会、关西学会、通艺学堂等10余家,江苏主要是上海的农学会、不缠足会、译书公会、中国女学会等10余家,还有湖南、湖北、广东、广西、福建、浙江、陕西、贵州、四川也都成立了讲求变法“强学”的学会和各种专门学会。维新运动,顿呈活跃之观,而杂志亦风起云涌,盛极一时。”张之洞曾在《劝学篇》中对《时务报》发行后所产生的影响作了中肯的评论:“乙未以后,志士文人创开报馆,广译洋报,参以博议,始于沪上,流衍于各省,内政、外事、学术皆有焉。虽论说纯驳不一,要可以扩见闻,长志气,涕怀安之酖毒,破扪籥之瞽论。于是一孔之士,三泽之农,始知有神州;筐箧之吏,烟雾之儒,始知有时局,不可谓非有志四方之男子学问之一助也”。便决定进一步密切同维新派的联系。他在1896年8月28日致函汪康年、梁启超:“穰卿仁兄、卓如贤弟大人阁下,《戒缠足会叙》呈教,农学会请附贱名,谨捐助银圆五百元,已交汇号,甚盼卓老中秋前后来鄂一游,有要事奉商,欲得盘桓月余,此不多及。”对维新派组织,又是“坚请列名”,又是捐款资助,并邀梁启超“来鄂一游”。3舆论支持,广泛关注保国会1897年严复与夏曾佑等人联合在天津创办《国闻报》。《国闻报》编发了大量海内外新闻,积极报道维新派人物及其活动,发表社论抨击了帝国主义和顽固守旧分子,积极鼓吹维新变法。使《国闻报》很快执北方舆论之牛耳,与梁启超在上海创办的《时务报》南北呼应,成为维新派的重要舆论阵地,起到了其他报刊无法替代的作用。《国闻报》“借作外援”(1898年2月间,总理衙门借口《国闻报》登载了胶案议结奏稿,声称要追查该稿来源,对《国闻报》进行威胁。严复等为了保全这块舆论阵地,不得不“与东邻矢野君相商,借作外援。”)后,与北京维新派人士在政治活动上的联系更加紧密,态度也更加明朗。1898年4月3日刊出新闻“公车上书”:顺德麦孺博、新会的梁任公……两君遂约同两广、云贵、山陕、浙江众公车,于三月六日上书都察院,力陈旅大之不可割,不意是日堂官无一到者。……盖其书始终不克上达云。公开指斥都察院阻挠公车上书。《国闻报》热情鼓吹维新改良运动,及时报道变法消息,为变法的实施鸣锣开道。1898年4月12日,以康有为为首的维新派团体——保国会在北京成立,《国闻报》5月7日刊出保国会的章程,便自5月开始,此后,《国闻报》又连续登载了保国会的章程《京城保国会题名记》、将签名参加保国会的186人姓名全部刊出及活动情况,向社会广泛宣传他们的主张。不仅如此,《国闻报》又连载了康有为在保国会上的演说词和梁启超的演说稿,还配发了两篇评论《书保国会题名记后》和《闻保国会事书后》,称赞保国会是“本朝二百五十余年士大夫不奉朝旨毅然引国事为己任”的空前盛会,谴责那些攻讦保国会的顽固派“不仇强敌而仇义愤.不思御外侮而思抑士气”。这些报道与评论,在舆论上声援了保国会,给保国会的活动以很大的支持,扩大了维新派的影响。《国闻报》不仅对议开制度局、奖创工艺制度,农工商总局的设立等一些鼓励发展资本主义新政措施、有关“变法”的消息进行了及时的报道,并且还对光绪皇帝的赞美、对各项变法新政的颂扬,对各地推行新政有成绩的维新派官员的奖饰,跃然纸上,有力地支持了维新运动。如1898年6月27日刊出的新闻《改科宸断》:“八股取士,习非所用,本月初五日特奉上谕,改试策论,风闻中外,耳目一新……皇上锐意维新,力排群意,以为非得人才不足以图富强,而非改科目不足以得人才,遂于初五日特涣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