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_第1页
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_第2页
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_第3页
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_第4页
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在1997年正式落成启用,它是工业城毕尔巴鄂(Bilbao)整个都市更新计划中的一环。当初斥资一亿美金动工兴建,整个结构体是由加州建筑师盖里(FFrankO.Gehry),藉助一套v空气动力学使用的电脑软件逐步设计而成。博物馆在建材方面使用玻璃、钢和石灰岩,部分表面还包覆钛金属,与该市长久以来的造船业传统遥相呼应。博物馆全部面积占地两万四千平方公尺,陈列的空间则有一万一千平方公尺,分成十九个展示厅,其中一间还是全世界最大的艺廊之一,面积为130公尺乘以30公尺见方。这项文化名胜已经吸引许多人前来毕尔巴鄂参观,每年参观人数从26万人增加到100万人。博物馆活化了当地的经济(巴斯克省的工业产品净值因此成长了五倍这多),也为该市盈率带来新生。杨·阿尔蒂斯-贝特朗的航空摄影作品

从GE看博物馆

1997年,一座石破天惊的建筑杰作在西班牙中等城市毕尔巴鄂横空出世,它以奇美的造型、特异的结构和崭新的材料立刻博得举世瞩目,被报界惊呼为“一个奇迹”,称它是“世界上最有意义、最美丽的博物馆。”它就是古根海姆艺术博物馆。

作为城市诗篇的建筑,能够将城市中疾走的人群从庸碌的时间中暂时解救片刻,或者仅仅是让我们深呼吸一次,在云淡风清中悦目而赏心,然后幻想夕阳和雨。那些能够将建筑真正作为城市诗篇而书写歌咏的建筑师,在这个时代比真正的诗人还要稀少,一座城市遭遇他们、发现他们、并邀请他们为自己留下吉光片羽,需要的是难得的福缘。

1991年,西班牙北部城市毕尔巴鄂市政府与古根海姆基金会共同做出了一项对城市未来发展影响极为深远的决定:邀请美国建筑大师弗兰克·盖里为该市即将兴建的古根海姆博物馆进行建筑设计。

毕尔巴鄂市始建于1300年,因优良的港口而逐渐兴盛,在西班牙称雄海上的年代成为重要的海港城市,17世纪开始日渐衰落。19世纪时,因出产铁矿而重新振兴,但20世纪中叶以后再次式微,1983年的一场洪水更将其旧城区严重摧毁,整个城市雪上加霜,颓势难挽,虽百般努力却苦无良策。九十年代初,毕尔巴鄂已沦为欧洲藉藉无名的蕞尔小城,若非该市球队在西甲联赛中尚占有一席之地,绝大部分人可能终身无缘闻该市之名。

为城市复兴大计,毕市政府决议发展旅游业,但该市历史不长、名头不响、风俗不奇、景色不佳,兼乏名人旧迹,各种可能的旅游资源一一欠奉,如何吸引外埠人士前来观光成为头号难题。多方问计之下,终于决定兴建一家现代艺术博物馆,寄希望于欧洲众多艺术爱好者的“文化苦旅”。而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向为收藏现代艺术的重镇,其基金会早有向欧洲拓张之意,双方一拍即合,要将新的博物馆营造成当代的艺术奇迹。

环顾天下,彼时在全世界堪当此大任的建筑师屈指可数,最后双方将目标锁定于洛杉矶建筑师弗兰克·盖里。盖氏的建筑向来以前卫、大胆著称,其反叛性的设计风格不仅颠覆了几乎全部经典建筑美学原则,也横扫现代建筑,尤其是“国际式”建筑的清规戒律与陈词滥调。

深受洛杉矶城市文化特质及当地激进艺术家的影响,盖里早期的建筑锐意探讨铁丝网、波形板、加工粗糙的金属板等廉价材料在建筑上的运用,并采取拼贴、混杂、并置、错位、模糊边界、去中心化、非等级化、无向度性等各种手段,挑战人们既定的建筑价值观和被捆缚的想像力。其作品在建筑界不断引发轩然大波,爱之者誉之为天才,恨之者毁之为垃圾,盖里则一如既往,创造力汹涌澎湃,势不可挡。终于,越来越多的人容忍了盖里,理解了盖里,并日益认识到盖里的创作对于这个世界的价值。

1989年,整整60岁的弗兰克·盖里荣获了国际建筑界的顶级大奖——普利茨克建筑奖,这时,他已从一个叛逆的青年变成一位苍苍长者,尽管已功成名就,声誉倾盖一时,但他从来没有停止过向新的建筑可能性的追问,没有停止过向自由深处抵进的步伐。

1991年开始设计的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成为盖里“晚年变法”,跃升到更高创作境界的重要契机。博物馆选址于城市门户之地——旧城区边缘、内维隆河南岸的艺术区域,一条进入毕市的主要高架通道穿越基地一角,是从北部进入城市的必经之路。

从内维隆河北岸眺望城市,该博物馆是最醒目的第一层滨水景观。面对如此重要而富于挑战性的地段,盖里给出了一个迄今为止建筑史上最大胆的解答:整个建筑由一群外覆钛合金板的不规则双曲面体量组合而成,其形式与人类建筑的既往实践均无关涉,超离任何习惯的建筑经验之外。在盖里魔术般的指挥下,建筑,这一章已凝固了数千年的音乐又重新流动起来,奏出令人瞠目结舌的声响。

在邻水的北侧,盖里以较长的横向波动的三层展厅来呼应河水的水平流动感及较大的尺度关系。因为北向逆光的原因,建筑的主立面终日将处于阴影中,盖里聪明地将建筑表皮处理成向各个方向弯曲的双曲面,这样,随着日光入射角的变化,建筑的各个表面都会产生不断变动的光影效果,避免了大尺度建筑在北向的沉闷感。

在南侧主入口处,由于与19世纪的旧区建筑只有一街之隔,故采取打碎建筑体量过渡尺度的方法与之协调。更妙的是,盖里为解决高架桥与其下的博物馆建筑冲突的问题,将建筑穿越高架路下部,并在桥的另一端设计了一座高塔,使建筑对高架桥形成抱揽、涵纳之势,进而与城市融为一体。以高架路为纽带,盖里将这栋建筑沛然莫御的旺盛生命活力辐射入城市的深处。

博物馆的室内设计极为精彩,尤其是入口处的中庭设计,被盖里称为“将帽子扔向空中的一声欢呼”,它创造出以往任何高直空间都不具备的、打破简单几何秩序性的强悍冲击力,曲面层叠起伏、奔涌向上,光影倾泻而下,直透人心,使人目不暇给,百不能指其一。

在此中庭下,人们被调动起全部参与艺术狂欢的心理准备,踏上与庸常经验告别的渡口。有鉴于赖特在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设计中对艺术展品不够尊重的教训,盖里的展厅设计简洁静素,为艺术品创造一个安逸的栖所。

古根海姆博物馆极大地提升了毕尔巴鄂市的文化品格,1997年落成开幕后,它迅速成为欧洲最负盛名的建筑圣地与艺术殿堂,一时间冠盖云集,游客如织,成为欧洲文化界人必躬逢之盛。博物馆的参观人数在年余间就达400万人次,直接门票收入即占全市岁入的4%,而带动的相关收入则占到20%以上,毕尔巴鄂一夜间成为欧洲家喻户晓之城、一个新的旅游热点。

毕市政府赚得盆满钵满、食髓知味之余,随即邀请全世界多位著名建筑师为其设计各种标志性建筑。古根海姆基金会创造了现代文化奇迹,为博物馆界留下了一个不胫而走的神话,与毕市政府形成“双赢”。弗兰克·盖里也由此确立了其在当代建筑的宗师地位,并被委托设计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新馆。

在20世纪90年代人类建筑灿若星河的创造中,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无疑属于最伟大之列,与悉尼歌剧院一样,它们都属于未来的建筑提前降临人世,属于不是用凡间语言写就的城市诗篇。

1996年普利茨克建筑奖得主、哈佛大学教授、西班牙著名建筑师拉斐尔·莫尼欧对它由衷叹服道:“没有任何人类建筑的杰作能像这座建筑一般如同火焰在燃烧。”

的确,这个作品中盈溢的那种暗合于西班牙文化的、既激扬又沉静的诗意,不仅倾倒了全世界的万千民众,也折服了无数对盖里满怀偏见的建筑师。当然,最幸福的应属毕尔巴鄂市的居民,当天起凉风,日影飞去,整个博物馆因光阴的流转而幻化出奇异的迷彩,河面粼波浩荡,光影上下相逐,整座城市随一栋熠熠闪烁的建筑舞蹈起来的时候,他们是否已淡忘了城市痛苦的过去,不知今夕何夕?

西班牙的毕尔巴鄂古根汉姆博物馆不仅使盖里成为炙手可热的博物馆设计专家,同时也令毕尔巴鄂这座原本并不出名的城市声誉鹊起。如今,美国西雅图市也准备步其后尘。继雷姆·库哈斯设计的图书馆和泰瑞·法雷尔设计的水族馆之后,又一盖里的力作"音乐体验工程"(ExperienceMusicProject)在西雅图问世。该建筑位于1962年世博会的会场内,靠近尼德尔广场(SpaceNeedle),一条通往市中心的单轨铁路从建筑中穿过。建筑内外采用了大量彩色金属板。这座以音乐为主题的博物馆主要用于展示吉米·亨德里克斯(JiniHendrix)的音乐作品。建造時間:1991-1997

基地環境:位於西班牙,是往昔商業及沿挪威河南岸倉庫區之再發展的第一步。因有本市的古蹟及商業區穿過,使此博物館成為貝拉藝術博物館(MuseodeBellasArtes)、大學及舊的市政廳所圍繞形成一文化三角區域的中心,基地東邊有梭飛橋(PuentedelaSalve)經過,成為”城市之入口”。

設計需求:在設計需求方面,共分為以下四點,並一一對空間及設施上做說明。

(1)建物內之公眾設施

博物館的入口處有一開放廣場,用來疏解新博物館與貝拉藝術博物館,及老城市與河流之間的行人交通。建築物內的公眾設施有一個300個座位的音樂廳、一家零售商店及一家餐館,每一空間均可從開放廣場直接到達,獨立運作,成為市民生活上不可或缺的部份。博物館的管理辦公室連接成獨立的建築,從公眾廣場進入,有自己獨立的出口。

(2)中央庭園

中央庭園包含了曲形橋、玻璃罩之升降機以及同心圓方式連接三層畫廊之樓梯塔而構成,空間上設計成50m的挑空空間,材質上採用大片玻璃帷幕,屋頂可打開,使光線能照進來作為展示博物館值得記憶的歷史事件之場所。此空間還裝設最複雜的電腦及電腦資料容量,並預設電子藝術的介入及其他能增強此博物館之全球性角色的其他媒體介入。

(3)展示空間

環繞於中央庭園之展示館,有三種不同的形態被發展出來,以反應館長之需求。永久的典藏品存放在一系列三個連續的方形陳列室,它們位於二層及三層內;再來是提供特選之生活藝術家作有深度的展覽之空間,共有七間,每一間都有相同的空間品質及足夠的天花板高度。最後是臨時展覽空間,是一個30m×130m長的陳列室空間,並緊接著東邊塔狀結構體,使橋成為建築組合的一部分。此”大跨距無柱”的空間,提供大型現代藝術惟一展示之空間。

(4)幕後空間

幕後空間位於博物館的下層,其功能如裝載、藝術表演、儲存與保護,並有一條服務性道路可供出入,此道路連接一條預定建造之高速公路。博物館周圍有水景花園環繞,利用其步道連接博物館東邊及西邊。

設計理念:屋頂的形式為追憶梅塔利花(MetalicFlower)而設計,也可使相互不同的建築物串聯成單一之建築體。

表現手法:建築材料方面,長方形建築外部主要為西班牙石灰石;雕刻的建物外形則是以鈦金屬薄板覆蓋而成;大型的玻璃帷幕牆開啟了河流及環繞的城市視野。各陳列室內壁平滑磨光的灰泥,其結構為混凝土牆與3m×3m棚形系統鋼架之組合,並可接受曲線形式的特殊組態。機械系統之設計,特別為藝術品作保護,並維持最高水準之溫度及濕度控制。

評論:此案的建築造型極為不規則,所以施工技術也與傳統有很大的不同,Gehry便開始利用電腦來輔助設計,不但節省材料之浪費,也大大的縮短工期,使得電腦與建築設計兩者之間達一個新的里程碑。

綜合評論:比較上述兩個案子,不難看出,Gehry在造型的表現上都具有雕刻的手法,只是到了後期,有了電腦的幫助,使得他那些更具創意的造型能夠得以實現。對於材料的表現上,Gehry非常喜歡用金屬材料,以創出許多不同的造型。法兰克.盖里

(FrankGehry,1929—)

盖里1954年大学毕业,后来在哈佛大学设计研究院深造。1961年起开设自己的设计事务所,还曾在多所大学建筑系任教。盖里的建筑作品,在60年代和70年代前期,与当时盛行的现代主义建筑并无明显差别,那时他的名声也不显赫。1978年,他在加利福尼亚州圣莫尼卡自建的住宅,使他声名日振,一跃成为当年西方世界活跃的一流建筑大家。

盖里的作品新奇刺激,有一种使人振奋的礼堂效果。如果从往日正统的审美观出发,人们会觉得它怪诞不经;但当代那些和盖里抱有相似看法的人,则可能从他创作的怪异的建筑形象中读出一种深层、复杂、具有强烈震撼力的艺术效果。专家们在描述盖里的“建筑”时,常常会使用艺术界的词语,比如雕塑、拼接、组合等。

80年代,盖里和他的作品不但在美国,而且在世界上很有名气。先前他只做一些小的建筑设计,此后他得到了许多公共建筑的设计任务,重要的有:洛杉矶航天博物馆、罗拉法拉学院、德国魏尔市维特拉家具博物馆、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