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规划复习重点(DOC)_第1页
土地利用规划复习重点(DOC)_第2页
土地利用规划复习重点(DOC)_第3页
土地利用规划复习重点(DOC)_第4页
土地利用规划复习重点(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土地利用规划复习重点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是对一定区域未来土地利用超前性的计划和安排,是依据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土地的自然历史特性在时空上进行土地资源分配和合理组织土地利用的综合技术经济措施。进一步讲:1、一定区域范围内,一定时段内。2、在数量上,对区域所有土地资源进行优化预测。3、在空间上,对区域内所有土地做出合理布局。4、在实施上,根据数量优化、空间优化配置,合理安排实施时段与管理措施。5、实质是:土地利用规划是人类对未来土地利用及其发展趋势所作的预先估算,在供给与需求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居名点用地的选址要求1•组织生产与生活的要求:a.位置适中,对外联系方便,b.与高等级公路保持距离(150m),c.水源水质条件好建筑要求:a.地形朝向b.水文地质条件c.土质条件d.安全条件e.节约用地条件卫生保健要求:a.通风舒适的环境b.位置较高c.上风上游d.处理好与其他建筑的关系兽医防疫要求:畜牧场和居民点位置保持适当的距离县级土地利用规划编制程序县级规划编制应依照一下程序:1、准备工作2、现行规划实施评价3、基础研究4、编制规划大纲5、编制规划成果6、征求公众意见7、规划报批8、规划成果应用农村居民点布局形式卫星式、带状式、多边式、自由式土地集约利用是指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集中地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生活劳动,使用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法,以求在较小面积的土地上获得高额产量和收入的一种农业经营方式。土地整治土地整治:指对低效利用、不合理利用、未利用以及生产建设活动和自然灾害损毁的土地进行整治,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活动。土地整治是盘活存量土地、强化节约集约用地、适时补充耕地和提升土地产能的重要手段。在我国将土地整治与农村发展,特别是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是保障发展、保护耕地、统筹城乡土地配置的重大战略。土地利用结构土地利用结构:指国民经济各部门占地的比重及其相互关系的总和,是各种用地按照一定的结构方式的集合。土地利用结构研究的作用:①结构合理,才能保持土地利用系统的良性循环,取得土地利用的最大效率。②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是解决土地资源供需平衡,实现土地利用效率最大化的有效途径。编制原则:①切实保护耕地原则;②统筹兼顾原;③因地制宜原则;④依法原则;⑤上下结合原则;⑥公众参与原则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调整的次序与要求:1)优先安排生态屏障用地;2)协调安排基本农田和基础设施用地;3)优化城镇村用地布局;4)各类用地的扩大应以内涵挖潜为主,集约利用,提高土地产出率,满足规划目标中土地集约用地指标的要求。方案编制方法1)土宜法:根据土地质量评价结果,结合国民经济各部门发展对土地的需求和区域土地适宜性特点来确定各业用地的比例结构。土地质量评价成果是前提条件2)平衡表法(常用)原理:通过单项用地计算,采取逐项逼近,达到土地面积的综合平衡;期内各类用地面积增加量之和等于期内各类用地面积减少量之和。公式如下:A=B各类用地面积变动公式:Bt=Bo+C-D依据:土地利现状统计资料和土地需求量预测数据;做法:借助土地利用现状图,在土地利用综合平衡表上作业,达到土地面积在数量和空间位置上的平衡。形成4个表格。&地票地票指包括农村宅基地及其附属设施用地、乡镇企业用地、农村公共设施和农村公益事业用地在内等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经过复垦并经土地管理部门严格验收后产生的指标。换言之,地票,是一个市场运作并经法律认可的附有经济价值的土地指标。“地票”运行主要程序包括四大环节,分为复垦、验收、交易和使用“地票”。在复垦环节中,有闲置土地复垦为耕地,诸如农村宅基地、乡镇企业用地、农村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用地等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以做到“先造地后用地”。而验收则是由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根据相关规定对土地再次流转的资格进行审核,并对土地使用权人发给相应面积的“地票”。在交易环节中,农村土地交易所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公开拍卖,价高者得。在交易环节中取得“地票”之后,等于取得了土地使用凭证。因为《暂行办法》只赋予了“地票”持有者人对地块的选择权,所以“地票”持有者人要在符合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的范围内,寻找尚未被国家征收、又符合其市场开发需求的地块。看准地块后,向政府提出征地建议。倘若时机成熟,政府会将地块征用,并作为经营性地块进行招挂拍,“地票”持有者与其他开发企业再次竞争,讲究价高者得。9•耕地的组织形式正确的轮作制度,有利于培肥地力,持续利用土地,保证作物稳产丰收。一般在土壤肥力较高的地区采用作物一作物轮作;在土壤肥力较瘠薄的地区采用作物一牧草(绿肥)轮作;在水土条件较差或地多人少的地区,则可采用作物一休闲轮作。按轮作制中主要栽培作物种类的不同,又可分为大田轮作、饲料轮作和蔬菜轮作。一个农业生产单位采用何种轮作类型,主要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和经营方向而定。耕地的组织形式除轮作制外,还包括耕地的利用形式:①耕作田块组织形式。即将全部耕地划分为若干耕作区,再把每一耕作区划分为若干耕作田块。各田块只从时间上考虑作物的轮作换茬顺序,而不考虑作物在空间上的互相联系。这种耕地组织形式,地块大小可以不等,轮作倒茬方式没有严格的规定,各田块按一定的换茬习惯,每年临时进行作物种植安排。②轮作区加机动地段。这种组织形式是将大部分耕地组织成轮作区,而将其余小部分规划成一些单独的田块,留作机动使用。机动地不参加轮作,但实行换茬。其优点是能将生产的计划性与灵活性较好地结合起来。轮作区和耕作田块的数目,一般根据农业生产单位的地形、土壤、生产规模、机械化水平、作物组成及其比例、居民点分布特点和土地集中连片程度等决定。10•耕地轮作休耕轮作:在同一块田地上,有顺序地在季节间或年间轮换种植不同的作物或复种组合的一种种植方式。休耕是指在同一块土地上种一年作物,第二年停一年,第三年再种,即农户通过与政府签订合同的方式,自愿对生产严重过剩的农产品所使用的耕地实行休耕.当前国内粮食产量持续增长、库存增加较多,进口量也有大幅增长,利用现阶段国内外市场粮食供给宽裕的时机,在部分地区实行耕地轮作休耕,既有利于耕地休养生息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又有利于平衡粮食供求矛盾,稳定农民收入、减轻财政压力。耕地是最宝贵的资源,也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近年来,我国粮食连年增产,农业稳定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我国农业发展方式较为粗放,农业资源过度开发、农业投入品过量使用、地下水超采以及农业内外源污染相互叠加等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日益凸显,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重大挑战,必须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生态修复治理,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开展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是主动应对生态资源压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其现实意义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巩固提升粮食产能的需要。我国有悠久的轮作种植传统,将禾谷类作物与豆类作物、旱地作物与水田作物等轮换种植,可以调节土壤理化性状、改良土壤生态;休耕是让耕地休养生息,实现用地养地相结合,保护和提升地力,增强粮食和农业发展后劲。二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多年来,在农产品供给的压力下,耕地地力消耗过大,地下水开采过度,化肥农药大量使用,农业资源环境已不堪重负。通过耕地轮作休耕,减轻开发利用强度、减少化肥农药投入,利于农业面源污染修复,缓解生态环境压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三是提高农业质量效益竞争力的需要。当前,我国农业大而不强、多而不优、竞争力弱的问题日益凸显,迫切需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业转型升级。通过耕地轮作休耕,节约高效利用资源,调整优化种植结构,增加紧缺农产品供给,满足多元化消费需求,全面提升农业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11•多规合一“多规合一”是指在一级政府一级事权下,强化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环境保护、文物保护、林地与耕地保护、综合交通、水资源、文化与生态旅游资源、社会事业规划等各类规划的衔接,确保“多规”确定的保护性空间、开发边界、城市规模等重要空间参数一致,并在统一的空间信息平台上建立控制线体系,以实现优化空间布局、有效配置土地资源、提高政府空间管控水平和治理能力的目标。“多规合一”,是指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多个规划融合到一个区域上,实现一个市县一本规划、一张蓝图,解决现有各类规划自成体系、内容冲突、缺乏衔接等问题。“多规合一”的重要意义:(一)“多规合一”是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的重要内容。进行“多规融合”,能够全面支撑多规融合中各种基础数据和规划数据的整合,通过统一的数据标准,集中呈现统一版本的底板数据,保障多部门可以共用同一套数据,便于主动发现多规矛盾。建立多规融合信息平台,可以进行广泛的数据共享,为多部门的业务决策提供统一的数据参考,并将多规融合的成果实时分享给各城市规划、管理和建设等部门,从而促进城市运营管理目标上的整体一致性,推动城市品质提升。多规融合信息平台具备开放的集成能力,平台的持续运营不受空间规划体系的变化所制约,可方便接入其它城市管理部门的业务信息,可以为多规融合的规划体系编制提供更丰富的信息参考,以提高区域空间规划体系的科学性。(二)“多规合一”是加快打造宜商宜业宜居的有效载体。当前,我们推进新型城镇化、加快城乡一体化,进一步提升城市品质,加速城乡融合,全力建设宜商宜业宜居的美丽家园。只有以“全域规划、多规合一”规划体系为引领,建立多规融合信息平台,才能以中心城区极化辐射为带动,因地制宜,科学实施,有序推进,推动中心城区精致化、乡镇特色化、农村田园化,实现产业向园区集中、居住向城镇和新型社区集中、土地向适度规模经营集中,努力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产城融合、城乡一体的新型城乡关系。(三)“多规合一”是破解多种发展制约难题的现实需求。规划是城镇化的龙头,是城乡建设的灵魂,规划决定了城乡发展的方向和未来。可以说,规划的浪费是最大的浪费,规划的失误是最大的失误,规划的遗憾是最大的遗憾。通过建立“多规合一”的规划体系,可以解决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的矛盾,长远利益与短期利益的矛盾,从而合理进行资源配置,提高城乡资源利用效率,优化城乡二元结构统筹发展体系。(四)“多规合一”是加强法治建设推动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举措。城乡规划是公共服务型政府的“第一资源”,也是政府调节发展最有力的“有形之手”。建立“多规合一”的规划体系,可以将土地使用和空间配置进行合理统筹,强化政府的政策杠杆作用,合理引导和调控经济社会的发展。通过对空间的统筹布局,也是对社会各方利益在空间上的集合和再分配。多规融合是把宝贵的空间资源保护好、利用好,保证城乡建设集约发展,使其效益最大化;是建立优质的建设环境,保障项目的落地建设;是美好的“蓝图”,保障经济的社会发展。“多规合一”存在的问题:(一)规划空间的问题。目前,我区已划定了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规划范围,在生态红线保护区范围内的区域,不能出现破坏生态功能的活动,在其它规划编制过程中,必须要充分考虑生态红线保护范围,加强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划定一定的缓冲地带,作为严格限建区域。目前,区国土分局已经开始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区规划分局的码头片区规划也已开始编制,但是两个规划在片区规划的范围并不一致,可能会导致淮安国家农业科技园片区在今后的建设发展中出现空间规划与城镇空间不协调,不能有效配置土地资源,不能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等方面问题。(二)规划期限的问题。虽然依据法律规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一般是其他规划的依据,但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期限只有五年,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一般在十年以上,规划期限不对应,可能会导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对中长期规划难以起到指导作用。(三)规划内容的问题。各规划内容重复编制,且相互矛盾,不但浪费了研究精力、财力,而且由于各个规划都可以对发展目标、规模和空间结构提出要求,而且存在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淮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总体规划的建设用地边界以及生态环境规划的生态红线边界存在大量图斑不一致的现象。由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内容比较空泛,空间约束性不强,导致其确定项目的落地经常会跳出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城镇控制范围,造成规划随着项目走,被频繁调整。(四)规划审批的问题。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由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审查和批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总体规划经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审议后报市政府审批,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由本级政府批准实施。由于审批主体不一致,将会给规划的修改造成了难题。(五)规划基础的问题。各个规划的基础地理信息不统一,各自拥有不同坐标尺度和不同地块分类的地理空间信息平台,造成未来衔接难度和工作量极大。在城市用地二级分类上,城乡规划的城市用地分类与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基本不对应。在区域空间分区上,优化、重点、限制及禁止开发的主体功能区,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允许建设区、有条件建设区、限制建设区和禁止建设区,以及城乡规划的已建区、适建区、限建区和禁建区之间也存在衔接的问题。“多规”不协调。最后是规划相互矛盾,导致管理制度混乱,项目及用地、建设审批的相互推诿,加上规划缺乏公信力和可实施性,更导致政府管理和工作缺乏有序性,降低政府的信用和效率。12•自然环境承载力环境承载力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环境资源所能容纳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的大小。地球的面积和空间是有限的,它的资源是有限的,显然,它的承载力也是有限的。因此,人类的活动必须保持在地球承载力的极限之内。环境承载力又称环境承受力或环境忍耐力。它是指在某一时期,某种环境状态下,某一区域环境对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支持能力的限度。自然环境承载力:就是确定自然环境系统对人类活动的最大承受能力,所谓对人类活动的最大承受能力是指在不破坏自然环境系统服务功能的前提下,自然环境系统所能承受的人类活动的强度。高标准基本农田高标准基本农田是一定时期内,通过土地整治建设形成的集中连片、设施配套、高产稳产、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基本农田。包括经过整治的原有基本农田和经整治后划入的基本农田。土地利用潜力土地利用潜力分析以土地详查变更数据为基准,通过调研土地利用现状、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根据相关统计资料及实地抽测,分析未利用地开发潜力、农地整理潜力、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土地复垦潜力。未利用地开发潜力是在一定的经济、技术和生态环境条件下,未利用地适宜开发利用为耕地及其他农用地的面积。农地整理潜力是指通过综合整理农地及其间的道路、沟渠、林网、田埂、坟地、零星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等,提高耕地质量,增加有效耕地面积。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主要是指对现有农村居民点改建、迁村并点等措施腾出部分土地复垦可增加的耕地及其它农用地面积。土地复垦潜力是对在生产建设过程中因挖损、压占、污染,以及自然灾害等造成破坏、废弃的土地,采取整治措施,使其恢复利用和经营,可增加耕地和其他农用地的面积。土地用途管制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就是国家为保证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优化配置,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

的协调发展,通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国家强制力,规定土地用途,明确土地使用条件,土地所有者、使用者必须严格按照规划所确定的土地用途和条件使用土地的制度。土地用途管制的内容包括:土地按用途进行合理分类、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定土地用途、土地登记注明土地用途、土地用途变更实行审批、对不按照规定的土地用途使用土地的行为进行处罚等。其特点,一是具有法律效力,二是具有强制性。16.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管理办法(2017年5月2日国土资源部第1次部务会议通过)第三章规划内容第十五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当包括下列内容:(一)现行规划实施情况评估;(二)规划背景;(三)土地利用现状与评价;(四)土地供需形势分析;(五)土地利用战略;(六)规划主要目标,包括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建设用地规模和土地整治安排七)八)七)八)九)

十)规划图件和图则;(十一)规划说明以及与相关规划协调衔接情况。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简化前款规定的内容。17.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详细规划、专项规划相关规划的区别与联系按规划性质划分的土地利用规划体系按等级:(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指人民政府依照法律规定在一定的规划区域内,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供给能力及各项建设对土地的需要,确定和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用地布局的总体战略部署。(2)土地利用专项规划土地利用专项规划是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框架控制下,针对土地开发、利用、整治、保护的某一专门问题或某一产业部门的土地利用问题而进行的规划,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补充或延伸。(3)土地利用详细规划土地利用详细规划是在总体规划的控制和指导下,详细规定各类用地的各项控制指标和规划管理要求,或直接对某一地段、某一土地使用单位的土地利用具体的安排和规划设计。专项规划相关规划联系与区别:农业区划是对农业生产与农业资源的空间配置的总体部署是土地利用规划的基础,土地利用规划是农业区划在土地上的具体落实城市规划是对城市建设的总体部署,是城市建设管理的依据是一定区域内土地利用的局部和整体的关系国土规划从宏观角度对全国性国土资源开发利用的总体部署是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区域规划在一个地区内对整个国民经济建设进行总体的战略部署土地利用规划是

区域规划的具体落实相关规划区别联系农业区划是对农业生产与农业资源的空间配置的总体部署是土地利用规划的基础,土地利用规划是农业区划在土地上的具体落实城市规划是对城市建设的总体部署,是城市建设管理的依据是一定区域内土地利用的局部和整体的关系国土规划从宏观角度对全国性国土资源开发利用的总体部署是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区域规划在一个地区内对整个国民经济建设进行总体的战略部署土地利用规划是区域规划的具体落实18.地票扶贫在重庆运转多年的地票制度,利用城市发展缺少建设用地指标的机会,将复垦农村宅基地在内的集体建设用地所产生的建设用地指标,以不小于每亩18.7万元的价格转让到城市郊区,在覆盖城市周边的农田后用于住房建设。由于建设用地的在城市周边的使用价格要远高于农村,指标交易的价格在多数时期至少是20多万,在扣除复垦成本后,仍有15万以上的收益。这部分收益,一部分可以用于为农民进城提供社保、医疗、教育等资金支持,缓解政府的资金压力。另一部分可以直接变为农民手中的资本。农民通过地票交易,可直接拿到10万左右的现金。凭借这些资本,农民可以进城买房出租,可以开店铺经营,可以进货摆摊,可以开私家车当司机,从而在城市落脚获得持久稳定的收入。地票交易可以很好地为农民进城提供资本,缓解政府的财政压力。地票交易可以为农民进城提供资本,可以缓解地方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压力,也可以破解“被上楼”难题,减轻纠纷争议。重庆农村土地交易所按照地票支持扶贫工作的要求,对贫困地区和其他地区贫困人口单独包装复垦交易项目,严格实行“优先地票交易、优先直拨价款”。19.土地整治中农村和城市的侧重点(异同)(1)城市化地区综合整治:推动低效建设用地再开发。坚持统筹规划、明晰产权、利益共享、规范运作,以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为重点,积极稳妥推进低效建设用地再开发。坚持集中成片改造、局部改造、沿街改建相结合,推进城镇建设用地集约利用,保障人居环境安全,确保城区污染场地无害化再利用;依法处置闲置土地,鼓励盘活低效用地,推进工业用地改造升级和集约利用;以大中城市周边区域为重点,分类开展城中村改造,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建设用地有效供给。严格保护具有历史文化和景观价值的传统建筑,保持城乡特色风貌。加强城市环境综合治理。推进城市大气、水、土壤污染综合治理,完善城镇污水、垃圾处理等环保基础设施。强化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联防联控,严格控制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逐步消除重污染天气,切实改善大气环境质量。推进绿道网络建设,联接城乡绿色空间,形成有利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的生态缓冲地带。发展立体绿化,加快公园绿地建设,完善居住区绿化。强化城市山体、水体、湿地、废弃地等生态修复,构建城市现代化水网体系,建设生态景观廊道。加强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以长江三角洲、华北平原、松嫩平原、汾渭盆地等地区为重点,实施城市地质安全防治工程,开展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和地裂缝治理,修复城市地质环境,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2)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加快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以耕地面积不减少和质量有提高、建设用地总量减少、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改善为目标,按照政府主导、整合资金、维护权益的要求,整体推进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规范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加强乡村土地利用规划管控。全面推进各类低效农用地整治,调整优化农村居民点用地布局,加快“空心村”整治和危旧房改造,完善农村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稳步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保护自然人文景观及生态环境,传承乡村文化景观特色。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大规模建设高标准农田,整合完善建设规划,统一建设标准、监管考核和上图入库。统筹各类农田建设资金,做好项目衔接配套,形成工作合力。在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陕西渭河流域、陕北黄土高原沟壑区、山西汾河谷地和雁北地区、河套平原、海南丘陵平原台地区、鄂中鄂北丘陵岗地区、攀西安宁河谷地区、新疆天山南北麓绿洲区等有关县(市),开展土地整治工程,适度开发宜耕后备土地,全面改善相关区域农田基础设施条件,提高耕地质量,巩固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实施土壤污染防治行动。开展土壤污染调查,掌握土壤环境质量状况。对农用地实施分类管理,保障农业生产环境安全。对建设用地实施准入管理,防范人居环境风险。强化未污染土壤保护,严控新增土壤污染,加强污染源监管,开展污染治理与修复,改善区域土壤环境质量。在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省份受污染耕地集中区域优先组织开展治理与修复。建设土壤污染综合防治先行区。20.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概念、程序、内容(1)概念:指在一定的规划区域内,根据地区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国民经济发展要求,协调土地总供给与总需求,确定或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用地布局的宏观战略措施。理解概念的要点:一定的规划区域:国家、省、地市、县、乡镇五级行政区域;实质:对有限的土地资源在国民经济部门间的合理配置,既定量、保质、定位、规定用途;土地资源配置:时间、空间、用途和数量是土地资源配置的四要素。④核心内容:确定或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用地布局土地利用结构:指国民经济各部门占地的比重及其相互关系的总和。结构决定功能编制主体:各级人民政府(2)程序规划层次:全国一-省级一-地(市)级一-县(市)级编制工作:三个阶段准备阶段:1、组织准备:成立规划领导小组与工作小组2、制定工作计划:规划指导思想、工作内容、步骤方法、人员及分工、经费3、制定技术方案:依据、内容、方法、技术路线、成果要求等4、收集资料:相关的文字和图件资料方案编制阶段:1、土地利用现状评价与土地供需预测土地资源评价:包括土地适宜性评价和土地后备资源评价。是确定合理的土地利用结构的客观依据。土地利用现状分析评价:发现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调整的依据。土地利用潜力分析:分析各类用地的潜力,是确定用地数量和调整用地布局的依据。土地需求量预测:对未来各项用地量的测算,发现未来用地的要求和趋势阶段性成果:土地评价成果;土地现状评述;土地供需预测专题研究成果。2、土地供需平衡分析通过各类用地预期的供给量和需求量计算,以达到协调各类用地的关系。3、确定土地利用目标与基本方针要作好:“两个估计”(问题解决程度、取得效益)“两个协调”(与上级规划、与本地社会经济发展计划)4、编制供选方案(2~3个)(综合平衡法、数学方法)5、方案择优6、编制规划成果资料规划审批阶段:规划成果评审:由上级土地管理部门组织规划成果评审小组进行评审,依据规划编制的技术规范规划审批:由规划领导小组审批,由同级人民政府审议,后行文报有批准权限的上级人民政府审批,并由主管部门备案(3)内容土地利用现状分析:摸清家底,规划基础;2.土地供给量预测:明确土地利用潜力3.土地需求量预测:土地利用调整的依据;4.确定规划目标和任务:规划的方向;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规划的核心内容;6.土地利用分区:土地用途管制的依据;确定实施规划的措施:规划实施的保障21.2017年1月《全国国土规划纲要》如何构建国土的规划体系,从宏观、某一行政单元做答。答:近年来,围绕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国家出台实施了一系列区域规划与政策,确定了优化经济空间布局的方向和重点;制定了《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明确了科学开发国土空间的行动纲领和远景蓝图,发布实施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矿产资源规划、海洋功能区规划等,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对国土开发作出了安排部署,初步确立了国土开发重点与基本框架。全面推进国土开发、保护和整治,加快构建安全、和谐、开放、协调、富有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美丽国土。战略格局:高效规范的国土开发开放格局、安全和谐的生态环境保护格局、协调联动的区域发展格局集聚开发:构建多中心网络型开发格局:推进建设国土开发集聚区、积极培育国土开发轴带。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促进各类城镇协调发展、分类引导城镇化发展、优化城镇空间结构、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优化现代产业发展布局:优化现代农业生产布局、大力建设粮食主产区、着力建设非粮作物优势区、巩固提升畜牧产品优势区、加快培育水产品优势区、调整重点工业布局、重点建设煤炭和电力基地、提升发展石油化工和煤炭转化产业基地、优化布局钢铁产业基地、有序建设有色金属产业基地、集聚发展装备制造业基地等。22.房价上涨,规划方面如何控制房价问题在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规划中,充分考虑其在调控房地产市场上的潜在作用,做好用地规划现行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发展规划,多以旨向城市发展的主观展望和个人意志为引导,疏于其作为调控手段的作用。应在权衡售地作为财政收入外,更多考虑社会阶层和城市发展利益,加强对城市结构和城市用地现状的评估,科学预测用地需求,做好居住用地的规划布局和用地储备。用规划做引导,使公共政策能直接影响房地产开发。此外,在政府与房地产商之间应引入第三方进行土地评估,以作为地价参考,促进地价合理化。23.18亿亩耕地红线,从规划角度,如何平衡各类用地答:18亿亩耕地红线就是保持我国耕地总量18亿亩不能减少的刚性约束,任何人、任何地方不得以任何理由突破限制。安照保护耕地和节约集约用地的原则,认真做好本地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确保国务院下达本地区的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任务落到实处。要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严格执行修编后的规划,完善节约集约用地机制,加大土地执法力度,坚决守住耕地和基本农田红线。根据《总体规划》,今后我国为确保18亿亩耕地保护目标的实现,在确保现有基本耕地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开源与节流并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