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生态功能区划报告(技术报告)_第1页
河北省生态功能区划报告(技术报告)_第2页
河北省生态功能区划报告(技术报告)_第3页
河北省生态功能区划报告(技术报告)_第4页
河北省生态功能区划报告(技术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编制生态功能区划是国务院2000年颁布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确定的一项重要任务,目的是为政府部门综合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指导自然资源开发和胡锦涛总书记在2003年的中央人口资源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精神,进一步落实《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要求,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于2003年8月15日下发了"关于开展中东部地区生态功能区划的函",决定在西部地区生态河北省人民政府接到国家环保总局“关于开展中东部地区生态功能区划的函”后,省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以省政府副省长柳宝全为组长,省政府常务副秘书交通、林业等部门领导为成员的河北省生态功能区划工作领导小组,区划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环保局,负责生态功能区划工作的组织协调。省环保局成立在省环保局领导下,河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积极开展全省范围的生态功能区和河北省生态环境特点编制了河北省生态功能区划工作草案,并组织省内水利、林业、农业、国土资源等部门专家进行论证,在充分参考专家意见基础上,根据河北省生态功能区划的制定一方面可以促进区域资源的合理利用,避免盲目的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破坏,增强社会经济发展的生态支撑能力,为河北生态省的建设提供服务;另一方面,区划的制定也可为全省各级政府制定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规划、维护区域生态安全、进行区域资源合理配置,合理布局产业结构、本区划报告是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的指导下,在河北省各相关厅局大力支持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重大举措,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由于一些不合理的经济、社会活动和掠夺式的资源开发利用行为,导致一些地区生态环境形势依编制生态功能区划是国务院颁布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确定的一项重要任务。生态功能区划的目的是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与开发,避免盲目的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破坏,增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生态环境支撑能力,促进区域的可通过生态功能区划得出不同环境功能区的环境质量、环境容量、环境负荷,从而揭示河北省生态环境特征及空间分异规律,明确生态保护发展的方向,从中找到可利用的生态环境优势,整治生态环境中的薄弱环节,提出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的生态功能区划内容主要包括生态环境现状评价、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生态功能区划分区方案、生态功能区分区概述、生态功能重(1)明确区划目标与区划对象和范围;(2)在生态环境现状调查的基础上,收集河北省自然与社会经济相关资料,(3)进行生态环境现状分析,找出主要生态问题并分析成因;(4)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包括土壤侵蚀、土地荒漠化、土壤盐渍化、水环(5)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评价,包括生物多样性保护、水资源保护、土(6)在上述工作基础上提出生态功能区划分方案,并进行分区描述,提出各(7)根据生态功能区的主导生态功能进行合并规类整理,并以生物多样性保护、水源涵养、水土保持、防风固沙和洪水调蓄5类主导生态功能为依据,确定对河北省生态安全有显著意义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区域。具体工作程序如下图。专家咨询第一节生态功能区划的产生、发展及其概念对各个组分进行整合,提出了美国生态区域的等级系统,认为区划是按照其空间 态系统地理学的方法对全球的陆地和海洋生态地域进行了划分,并分别编制了陆地和海洋的生态区域图,并进行了论述和区划。但是,这些区划主要是从自然生态因素出发,几乎没有考虑人类在生态系统中起的作用。随着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的出现,生态学家开始广泛应用生态区划与生态制图的方法与成果,阐明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的反应,分析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形成的原因和机制,进一步对生态环境和生态资产进行综合评价,为区域资源的开发利用,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及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制定等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生态区划及生态制图从而成为研我国近代自然区划工作起步较晚,始于20世纪20年代竺可桢的“中国气候区域论",陶诗言以热量和水分状况作为一、二级区域划分进行中国气候分区,黄秉在五、六十年代,全国开展了各单项区划和综合自然区划工作。如全国综合地理区划、中国综合自然区划以及全国气候带划分(温带、暖温带、半亚热带、亚热带、半热带、热带和青藏高原高寒区等),并就各自然区的农业生产配置、利近年来,中国科学院学者进行了部分地区生态环境敏感性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评价,完成了中国生态环境敏感性区域差异、中国水土流失敏感性分布规律及区划、中国生态环境胁迫区划等工作,对全国生态地域和生态资产进行了划分,明确了全国生态地域的基本分区和生态资产的地域分布特征,并开展了生态环境综合区划的研究,将全国划分为3个生态大区,13个生态地区,54个生态区。该区划充分考虑了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和敏感性以及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和改造等因素,为正确认识我国生态环境特征提供了依据,也为各区域进一步深入开展区域生态环境区划工作奠定了基础。但是全国生态区划还不能真正反映生态系统的功能差异,其结果不能直接被用作自然保护区和生态功能保护生态功能区划是运用现代生态学理论,根据区域生态环境要素、生态环境敏感性与生态服务功能空间分异规律,将区域划分成不同生态功能区的过程。生态功能区划的对象是区域生态环境。区域内的各种生态因子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多样的结构,进行着各种生态过程,为人类提供多种多样的服务功能,构成区域生态环境综合体。按照区域不同等级级别生态环境的整体联系性、空间连续性及相似性和相异性,探讨其生态过程的特征和服务功能的重要性,以及人类活生态功能区划是实施区域生态环境分区管理的基础和前提。其要点是以正确认识区域生态环境特征,生态问题性质及产生的根源为基础,以保护和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为目的,依据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不同,生态敏感性的差异和人类活动影响程度,分别采取不同的对策,它是研究和编制区域环境保护规划的重要内容。生态功能区划也不同于以往的综合自然区划及各种专业和部门的区划,它是运用现代生态学的理论,在充分考虑区域生态过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以及生态环境对人类活动强度敏感性关系的基础上的综合功能区划。按照区划的原则和方法,将区域划分为不同级别的功能单元,根据各单元的生态过程特点,生态环境的敏感性及所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揭示其空间分布规第二节生态功能区划的目标、依据、原则和指导思想本生态功能区划是根据河北省的生态环境敏感性、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分异规律以及存在的主要生态问题,提出区域生态功能分区方案;明确各区生态系统特征、功能、发展方向与保护目标,并提出相应的保护和建设方案,为自然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有效保护,为制定重大经济技术政策,为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和重宏观生态系统是一个由一系列不同生态系统相互组合,在空间上连接分布的整体。在其内部,由于气候、地貌、土壤、植被及人类干扰等条件的不同,形成相应的次级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分异,产生不同的生态过程,对人类提供不同的生态服务功能,具有不同的生态敏感性,由此可划分出不同的生态功能区。因(3)发生学原则根据河北省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生态环境敏感性、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生态系统结构、过程、格局的关系,确定河北省生态功能区划中的主导因子及区划依(4)相似性和差异性原则自然环境是生态系统形成和分异的物质基础,区域内的生态环境特征、生态环境演变过程及由此产生对人类社会的服务功能是客观存在的。对其进行识别区分,主要是依据相似性和差异性。区域的范围的分异有一定的规律性,区域内部的相似性,决定着区域的范围。区域的差异性,决定着区域分区的界线。因此,(5)区域共扼性原则区域共扼性原则又称空间连续性原则,也就是说任何一个区划单元都必须是个体的、不重复出现的、在空间上连续的,即区域所划分的对象必须是具有独特性,空间上是完整的自然区域。因此,河北省生态功能区划将根据区域自然环境特征,以及气候、地理、生态系统类型、生态服务功能等因素,按照区域共扼原(6)相关成果继承原则区域环境的相近性和差异性来源于生态环境的发展演化及其分异规律,同时河北省在自然、水资源、土地、环境等领域已经完成区划,这些区划都具有一定的继承性,是生态功能区划的主要参考资料和依据,并要很好的进行衔接,在生态环境现状调查的基础上,深入研究、科学规划,在吸收和消化相应规划与区划(14)国家环保总局《关于开展中东部地区生态功能区划的函》(2003.8.15)(20)河北省环保局关于报请批准《河北省环境功能区划工作方案》的请示(22)《河北省生态环境现状调查报告》(河北省环境保护局,2003)河北省位于华北平原的北部,兼跨内蒙古高原。全省环抱首都北京和北方重之间(图2-1),总面积为18.77×10*km²,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1.96%,居第14位。河北省海岸线长487km,海岸带总面积1.14×1km在行政区划上,全省有11个设区市、173个县(市),省会为石家庄市。行政科技和信息辐射;河北省位于环渤海地区的中心地带,处于欧亚大陆桥的东端,是中国政府确定的又一重点开放开发地区;河北省又是华东、华南和西南等区域北"地区的重要出海通道。吉林省辽宁省京宁夏回族自治区山西省山东省青海省江苏省海市四川省湖北省安徽省重庆市江西省浙江省湖南省贵州省福建省云南省海南省图2-1.河北省地理位置示意图Ba图2-2河北省行政区划图可分三部分:①山前冲积洪积平原,燕山、太行山山麓略呈带状分布,亦称山麓土壤肥沃,是重要的农业区;②中部冲积平原,海拔高度多在40m以下,地势自积等原因,地面稍有起伏,缓岗、洼地交互分布,主要洼地有宁晋泊、大陆泽、静海、唐官屯、盐山一线为界,环渤海沿岸展布,有河流三角洲、滨海洼地、海(4)海岸地貌河北省沿海地区有秦皇岛、唐山、沧州三市,海岸线长487公里,海岸带总面积1.14×10⁴km²,约占秦皇岛、唐山、沧州三市总面积的32%。海岛132个,岛岸线长199km,海岛面积8.434km²。因地质构造背景、原始地貌格局以及地理位置、海陆分布形势的不同,河北省海岸可分为基岩海岸、砂质海岸和粉沙淤泥质海岸三种类型。海岸地带的地貌可分为三类:①陆域地貌戴河以北、饮马河、大清河至天津以南岸段,分布有海积平原、风成砂丘地等;②潮间带地貌以海洋动力作用为主,潮间带比较宽泻湖等;③近海海底地貌类型主要有陆架平原,在入海河流沉积和海洋动力共同影响下,塑造了水下三角洲、水下浅滩、海流堆积平原、水下古河道、潮流三图2-4河北省地貌图河北省地貌和土壤类型的多样性,决定了土地利用方式的多样性。全省土地总面积18.77×10⁴km²,居全国第14位。农用地12.97×10⁴km²,占土地总面积的69.10%;建设用地1.68×10⁴km²,占8.97%;未利用地4.12×10*km²,占21.93%。农用地中,耕地6.47×10⁴km²,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34.48%;建设用地中,城镇、农村居民点用地1.15×10⁴km²,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6.11%。土地利用类型中,耕地比重较大,其次是园地、林地。土地利用现状地域差异显著,平原区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37.6%,平原区的耕地占全省耕地的65%;林地以太行山、燕山地区面积最大,占全省的65%;牧草地主要分布在坝上高原和冀西北间山盆地,占全省牧草地的99%;未利用地主要分布在山区、坝上和沿海地区。全省土地利用率78.07%,高于全国73.71%的平均水平。全省土地垦殖率为34.47%,在全国居中等水平。土地利用类型沙地盐碱地沼泽地裸土地灌木林其他林地中覆盖度草地图2-5河北省土地利用图(1)气温以上,保定曾出现过43.3℃(1955年7月23、24日)的高温;南部平原气温超过35℃的酷热日达18~25天;中部平原及南太行山原,达-30℃以下,御道口曾出现过-42.9℃(1957年1月12日)的低温。河北省多年年平均气温分布见图2-6。(2)降水9月,约占全年降水量的70~80%。河北省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一般在950~沿海的海兴等地多年平均蒸发量在2000mm以上。一年中,各月平均蒸发量1月份最低,5、6月份最高,气温高的7月份的蒸发量因雨日增多而下降。河北省多年平均无霜期为207-217d,坝上地区一般不足120d,北部为120~180d,长城以南大部分地区为180~220d,全省南北相差约为120d。河北省日照时数分布见图2-8(4)干燥度近年来,河北省大部分地区气温在逐年上升,干燥度增加,有干热化发展趋图2-6河北省多年平均气温分布图沧州干燥度图2-9河北省干燥度分布图河北省自然环境复杂多样,人类活动历史悠久,所以土壤类型较多。但就分布面积来看,主要有四大土类,即栗钙土、棕壤、褐土和潮土。这些土类区域分布颇有规律:他们大致作东北一西南方向伸展,略呈带状。自西北向东南按上述栗钙土主要分布在河北省西北部的坝上高原区和冀西北间山盆地区的盆地中,是半干旱凉温气候、干草原植被条件下发育的草原土壤。坝上栗钙土分布区间的山体中上部。为温湿气候、森林植被条件下发育的山地土壤。棕壤分布区适直分布上处于棕壤之下。它是在半湿润、半干旱暖温带气候条件下,多有黄土母潮土主要分布于河北省平原区的冲积平原和滨海平原。潮土是河流冲积物在地下水的直接作用下,经耕作熟化形成的土壤。因潮土母质为河流冲积物,所以沙质土层中常有粘土夹层存在。潮土分布区也是河北省重要粮棉产区,但干旱较此外还有散见于坝上高原等地的草甸土,分布于滨海低地和内陆洼地的盐土图2-10河北省土壤类型分布图也从西北向东南方向逐渐更替,根据大地貌单(1)高原植被(2)山地植被(3)平原植被滦河(包括河北沿海诸小河)地处河北省东北部,河北省境内流域面积两支流于河北省怀来县朱官屯汇合后,入官厅水库。下游1970年开挖永定新河,遇有大洪水,除由北运河分泄约20%流量外,其它均由永定新河入海。大清河位于河北省中部,分南北两支:北支由小清河、琉璃河、拒马河、易水河等组成;南支由磁、沙、唐、界、府、漕、瀑等河组成。南北两支汇入东淀子牙河由滹沱河、滏阳河两支流组成,在献县汇合后称为子牙河。滹沱河发源于山西境内,滏阳河则多发源于本省境内且支流繁多。各支流在大陆泽、宁晋泊汇集,经艾辛庄枢纽闸调节分别沿滏阳新河与滏阳河下泄,至献县与滹沱河汇南运河位于河北省东南,有漳河与卫河两支。漳河又分清漳河与浊漳河,皆发源于山西境内。卫河由峪河、沦河、淇河、安阳河等十多条支流组成。漳卫两河在馆陶徐万仓村相汇后称卫运河,临清以下称南运河,到四女寺枢纽又有漳卫新河分洪入海。四女寺以下的南运河还有捷地减河、马厂减河分洪入海,九宣闸辽河支流的阴河、西路嘎河、老哈河及辽东沿海的大凌河发源于河北省,由河北省东北部分别流入内蒙及辽宁,河北省境内面积4413km²,占全省总面积的2.4%,为河北省最小的外流河水系。内陆河位于河北省坝上高原,流域面积11656km²,占全省总面积的6.2%。内陆河多为短小河流,皆汇注当地淖泊。水系内湖淖星罗棋布,湖盆宽浅,其中以安固里淖和察汗水淖为最大,面积均在50km²左右。水系面积其中备注山区平原3541035410小计北三河18437146093828永定河大清河子牙河274721208715385漳卫南运河黑龙港及运东徒骇马颊河365小计内陆河内陆河辽河辽河44134413全省河北省水系分布见图2-12。图2-12河北省水系图河北省水旱灾害十分严重。春旱秋涝,旱涝交替,既有水灾,又有水荒,是水旱灾害频繁的省份,平均三年四灾。发生旱灾的机率很高,历史上有十年九旱的范围广,造成的损失大,对人民生命财产、国民经济建设构成严重威胁,影响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洪涝灾害主要由暴雨引发,主要集中在7、8月,尤其集中在7月下旬和8月上旬,暴雨常造成严重的洪淹沥涝。如:1962年,洪水灾亿元。洪水不仅对人民生命财产和社会经济造成极其严重的灾害,对生态环境也会产生严重的影响。河北省的旱灾影响着农业的持续发展,影响着工业的发展和布局,造成城镇用水出现危机,人畜饮水困难,河道干涸,航运中断,淡水渔业(1)矿产资源河北省矿产资源丰富,截止2004年已发现各类矿种151种,已探明资源储量的120种,排在全国前5位的矿产有36种,排在全国大陆省份前10位的有52种。现已探明储量的矿产地985处,其中大中型矿产地428处,占43.5%。全省已开发利用矿产地758处,建成各类矿山企业8603家,从业人员35.9万人,年开采矿石总量近2.97亿吨,采掘业年产值达189亿元,形成了以冶金、煤炭、建材、石金属矿产:河北省铁矿资源丰富,1999年度保有储量,仅次于辽宁,居全国第2位,特别是冀东地区铁矿是我国三大铁矿产地之一。承德地区的钒钛磁铁矿中,伴生有较丰富的钒、钛资源,其中钒矿(V₂O₅),1999年保有储量居全国第8位,钛矿(TiO₂)保有储量居全国第2位色金属矿产的地质找矿工作有较大突破,如锌矿保有储量居全国第8位,钼矿居全国第5位;贵金属矿产中,金银已探明的储量不算丰富,金矿保有储量居全国第5位,但是黄金产量居全国前列,银矿保有储量居全国第11位。非金属矿产:河北省非金属矿产比较丰富,种类多、品种全。如石灰岩资源在全国居重要地位。其中,熔剂灰岩保有储量居全国第2位,电石灰岩居第3位,制碱灰岩居全国第4位,水泥灰岩居全国第4位。矿石质量较好,优质矿石在保有储量中占有较大比重。玻璃石英砂岩资源,1999年保有储量居全国第4位,以一、二级品为主。石膏资源,1999年保有储量居全国第10位,其中,隆尧县双碑石膏矿,为特大型石膏矿床。沸石矿资源,1999年保有储量居全国第5位;熔剂白云岩1999年保有储量居全国第1位,矿石质量较好,特级和一级优质矿石,占总量的90%以上;大理石资源,1999年保有储量居全国第2位,主要有汉白玉、雪花白、桃红和孔雀绿等;花岗石1999年保有储量居全国第8位,以燕北青、红花石最佳。此外,耐火粘土、菱镁矿、膨润土、兰晶石、硅线石、石棉、蛭石等矿产资源在全省11个市均有分布,其中冀东和邯邢地区就分布了20多种矿产,各类矿产占产地总数的63%,固体矿产主要分布于山区,油气资源主要分布于平原区。这种矿产相对集中分布的特点,为河北省生产力的合理配置提供了有虽然河北省资源总量较丰富,但人均占有量少,潜在价值低。全省人均占有储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57.16%。一些重要矿产短缺,保证程度低。对全国45种重要矿产、河北省35种主要矿产的保证程度论证结果表明,目前全省石油、天然气、锰、铬、铜、冶炼用铝土矿、钨、镍、硫铁矿、磷、陶瓷土、高岭土、石墨、硅藻土、石棉、片云母等16种矿产出现短缺和不足;锡、锑、稀土、钾盐、预计到2010年,不能保证的矿产将增加到31种,到2020年,除煤、铁、钒、钛、(2)能源资源河北省系全国主要能源供应基地之一,也是全国近代能源工业发展较早的地12位,素有"燕赵煤仓"之称。全省总储量80%以上集中分布在唐山、邯郸、邢台、有储量的60.08%,居全国第6位,其中肥煤储量41.73×10°t,占炼焦用煤的47.16%,位于全国储量的第1位。河北省煤炭产出煤层以石炭二叠系为主,侏罗化铁矿区,冀东、邯郸等地;另外,煤田又大多接近全国主要铁路干线;我国北方最大的不冻良港秦皇岛煤码头可直通海外,系全国能源输出最大港口,燕山南年底,累计石油探明储量17×10t,居全国第5位;累计天然气探明储量420×水力资源不足,可开发利用的水能资源约152×10⁴kw,占全国水力资源的3‰,居全国第23位,但因水势由山区流入平原,具有河床比降变化大,坡陡流急之特点,适于开发小水电。全省有水力资源的县(市)55个,占全国的4%。其中,已装机利用11×10⁴kw,占可装机总量11%。在某种程度上可弥补全省水力资在新能源方面,地热资源大都集中于中北部地区,这一区域总计可采资源量居全国之首。全省有开发价值的热水点241处,其中山区92处,平均水温40℃~70℃;其余分布于平原,水温最高可达95℃~118℃。风能资源地区分布差异悬殊,且季节变化明显。除坝上及沿海狭小地区风能太阳能资源在全国处于较丰富地带,仅次于西藏及西北地区,年辐射量为4981~5966×106J/m²,年日照时数张家口、承德及沧州东部2800~3000h,为全分地区为2600~2750h,日照率为50%~70%。生物质能主要由作物秸秆、薪柴和人畜粪便构成。全省三项合计构成生物质能总量折合标煤约2290×10t,占农村能源利用总量的70%以上,主要用做生活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增长10.7%,房地产业增长4.5%,其他服务业增长13.7%。人均GDP在上年突破万元的基础上,达到13017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即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完成增加值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513.2亿元,比上年增长生铁增长28.3%,钢增长38.7%,成品钢材增长28.3%。汽车产量快速增长,增速为28.5%。农业实现丰产丰收。种植业出现新变化。粮食播种面积9005.1万亩,比上年增长1.0%,总产量达2480.1×10't,比上年增长3.9%,扭转了连续5年减产的局面;棉花播种面积1003.7万亩,增长15.1%,总产量66.5×10't,增长27.5%,是历史第三高产年;油料播种面积875.4万亩,下降8.0%,总产量154.3万吨,下降5.4%;蔬菜播种面积1623.3万亩,增长1.3%,总产量6187.5×10⁴t,增长4.8%。×10*t,分别增长6.7%、4.3%和34.6%。林业、渔业保持较好发展势头。全年完成农业结构调整取得成效。种植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粮食播种面积增加。畜牧、蔬菜、果品三大支柱产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达67.7%,对农业生产增长的贡献率达70.1%。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产业化经营率达到45.6%,比上农业基础设施得到加强。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4.46×10⁴km²,新增有效灌溉面积0.056×10⁴km²,有效灌溉率达74.3%,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新增节水灌溉面积0.169×10⁴km²;农业机械总动力8135.6×10⁴kw,比上年增长4.8%;农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522.9亿元,增长15.8%,为1998年以来最快水平。城乡市场共同繁荣,增幅差距进一步缩小。城市零售额1240.6亿元,增长16.6%;农村零售额1282.3亿元,增长15.2%。各行业均保持较快增长。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816.9亿元,增长16.6%;餐饮业零售额289.2亿元,增长23.9%。倍,家具类增长43.1%,汽车类增长34.3%。对外开放成效显著。全年进出口总额135.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0.7%。其中进口总额41.9亿美元,增长37.2%;出口总值93.4亿美元,增长57.6%,为1990年以来最快水平。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工业制成品出口增长64.1%,占出口总值的比重达80.1%,比上年提高3.2个百分点;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交通运输业快速发展。全年货物周转量比上年里程70200km,其中高速公路1706km,分别增长7.4%和1.5%。另外,村外汇收入1.9亿美元,增长1.3倍;接待国内游客7226元,分别增长57.6%、15.6%和4.4%。各项赔款和给付3增长33.7%。普通高等学校87所,招生23.9万人,比上年增长17.1%,在校学生99.8%。幼儿园在园幼儿108.5万人。科技事业迈出新步伐。科技投入增加。全省用于科技活动的经费支出为84.1占地区生产总值的0.48%。科技队伍不断壮大。年末从事科技活动人员11.5万人比上年增长0.9%,其中科学家和工程师8.1万人,比上年增长3.8%。科技创新能力增强。建设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中试基地153家。全年组织实施重点技术创新项目106项,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103项,其中在建国家重大专项和示范工程37项,新增国家重大专项和示范工程23项。科技成果显著。全年共取得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1155项。专利申请量5647件,授权量3407件。技术市场活跃。全年共签订技术合同2622份,技术合同成交金额7.3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1.8%和7.0%。综合技术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全省共有产品质量、体系认证机构3个,累计完成对1000个企业的产品认证。共有法定计量技术机构150个,全年强制检定计量器具177万台件。全省共有天气雷达观测站点11个,卫星云图接收站点16个。有地震台站28个,地震遥测台网40个。有4个海洋观测、监测站点。测绘部门审核地图50件。全省省级地质环境监测站12个,成功预报地质灾害17起。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年末全省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29个,文化馆97个,公共图书馆148个,博物馆44个,档案馆205个。广播电台12座,中、短波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30座;电视台12座,一千瓦以上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42座。有线电视用户419.1万户。电视剧产量15部。出版全国性和省级报纸5.2亿份,各类杂志4539.7万册,图书1.9亿册。经完成,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取得良好效果,有效防止了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发生。年末全省共有卫生机构4556个,其中医院、卫生院4025个;卫生技术人员19.2万人,其中医生8.4万人,护师、护士4.8万人;床位16.2万张,其中医院、卫生院15.3万张。拥有卫生防疫、防治机构206个,卫生技术人员1.0万人;妇幼卫生机构186个,卫生技术人员1.0万人;乡镇卫生院1966个,床位4.0万张,卫生技术人员4.4万人。农村有医疗点的村数占总村数的95%,乡村医生和卫是1997年以来最多的一年;增速达11.1%,为近7年来首次实现两位数增长,也其中常用耕地面积60006km²,增长0.2km²,生态退耕435810km²,分别减少22730km²和1391510km²。河北省生态环境类型多样,且较为脆弱。在多年的努力下,生态环境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生态环境恶化的势头有所遏制;但从总体上看,全省生态环境形势依然十分严峻,生态环境的承载压力和风险仍在增大。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必第一节土壤侵蚀现状评价按全国水土流失类型的划分,河北省以水力侵蚀和风力侵蚀为主,主要分布在坝上高原和太行山、燕山山脉。根据河北省2000年底第二次水土流失遥感调查结果,全省水土流失面积为62957km²,其中水蚀面积54662km²,风蚀面积8295km²。风蚀区主要分布在张家口、承德的坝上六县(张北县、义县、丰宁县、围场县),其面积为8204km²,秦皇岛沿海风沙区面积为91km²,河北省土壤侵蚀现状和水土流失情况分别见图3-1和表3-1。表3-1河北省水土流失面积汇总表(单位:km²)侵蚀总面积侵蚀总面积磁县滦平县1828.4 隆化县武安宽城县峰峰邢台市邢台县丰宁县临城县围场县内丘县丰润县沙河市赞皇县秦皇高市昌黎县崇礼县易县阳原县曲阳县赤城县197.88沽源县尚义县唐山图3-1河北省土壤侵蚀现状图单位:平方千米单位:平方千米2000年与1990年第一次土壤侵蚀遥感调查结果相比,全省水土流失总面积减少了8351km²,其中,中度以上土壤侵蚀面积均呈减小趋势,中度土壤侵蚀面积减少了2485km²,强度侵蚀面积减少了6163km²,极强度侵蚀面积减少了837km²,轻度土壤侵蚀面积则增加了1134km²(见图3-2)。总体看河北省水土流失面积呈第二节土地荒漠化现状分析与评价河北省是荒漠化比较严重的省份,全省近十分之一的土地不同程度地受到荒漠化的危害,坝上沙区、张家口坝下五大沙滩、永定河中下游沙区给河北和京津地区带来严重的影响。风蚀沙化不仅使土壤变薄、养分下降,而且吞没良田、村截止2001年底,全省荒漠化土地面积已达272×10*hm²,涉及114个县,占总面积的14.5%,其中流动沙丘有9×10⁴hm²;仅冀北高原的康保、尚义、张北三县沙化面积已由1958年的2.9×10⁴hm²增加到了66.7×10⁴hm²,沙化面积扩大了23倍。河北省耕地风蚀沙化面积91.26×10⁴hm²,其中坝上高原沙化面积达60.46×10'hm²,占全省土地沙化面积的66.3%。坝下山麓、河岸地带沙化面积11.33×10*hm²,占12.4%。平原沙化面积13.33×10⁴hm²,占14.6%,主要分布在滦河、永定河等水系下游的唐山、秦皇岛滨海一带及古河道区。此外,在保定的蠡县、坝上高原是全省风蚀沙化最严重、面积扩展最迅速的地区,坝上地区的土地沙化扩展速率年均达4%以上。据测算,坝上地区风蚀土壤土层厚度比10年前减动的风沙土。目前,坝上风沙正以每年30m的速度推移,其中丰宁县有的沙丘以每年60m的速度南移。承德唐山廊坊保定衡水图3-3河北省土地沙化分布现状图沽源、围场的部分地区植被盖度低,仅为30%以内,每平方公里年风蚀强度达5000~8000t,风蚀厚度达25~50mm,是河北省荒漠化最严重的地区;坝上高原的张北、康保的绝大部分地区和尚义东部、沽源、丰宁、围场的北部地区植被盖度为50%-30%,每平方公里年风蚀强度达2500~5000t,风蚀厚度达10~25mm,是目前荒漠化严重的地区。坝上高原的尚义、康保、张北、丰宁的部分地区植被盖度为70%-50%以内,每平方公里年风蚀强度达5000~8000t,风蚀厚度达25~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及气候条件是河北省土地沙化的内在因素。冀北高原沙区北部与内蒙多伦、商都等干旱、半干旱草原地带及荒漠草原地带的锡林郭勒沙漠化发展区为邻;西部与山西的左云、右玉和内蒙古的丰镇等在内的长城沿线沙漠化发展区接壤,对本地特别是冀北高原地区形成半圆形包围。尤其是锡盟阴山北部的小腾格里沙地,南北宽50~150km,东西长达300km,随盛行的西北风形成强大的风沙流,成为外部入侵沙的主要沙源。风沙流通过冀北高原南部沿线的怀安马市口、万全新河口、张北黑风口、崇礼三龙口和赤城独石口等五大天然隘口,沿峡谷沟道,刮向洋河、桑干河河畔,将河道积沙连同携来的沙尘一起,卷向天空,形成桑、洋河岸数百里风沙线。在河道两侧山体的阻拦下,部分飞沙沉人为影响是促使河北省土地沙化的外部因素。由于人口的过快增长以及人类对自然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对环境造成了极为严重的破坏,自然植被不断减少,土地失去植物保护。在干旱、大风、植被减少的气候因素和其它自然因素综合作用下,使该地区土地沙化愈演愈烈,草场超载过牧导致草场退化,加上盲目开发使自然植被消失,土壤结构遭到破坏,使土壤退化、沙化、碱化及风蚀、水蚀过程加剧,激发了土地的沙化过程,使之由弱变强,由局部向整体逐渐发展和第三节土壤盐渍化现状分析与评价河北省是土地盐渍化较为严重的省份,据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河北省有盐渍化耕地101.8×10⁴hm²,占全省耕地面积的15.6%。现已初步治理面积72.7×10⁴hm²,未治理的有29.7×10⁴hm²,此外,还有25×10⁴hm²未垦盐碱荒地,累计未治理盐碱地55×10'hm²,主要分布在低平原、滨海平原、坝上高原和冀西北间河北滨海低平原地区的昌黎、乐亭、丰南、唐海、黄骅、海兴的滨海地区,土壤含盐量为0.40%~0.60%(0~20cm(CISO₄²)),为土地盐渍化最严重和比较严重分布地区;中等严重区和一般严重区的土壤含盐量小于0.40%(0~定、石家庄、衡水的部分地区。全省的河北平原的其它地区、燕山山区的大部分廊坊保定衡水图例微度盐渍化中度盐渍化强度盐渍化图3-4图3-4土壤盐渍化是土壤中盐分聚积形成盐碱土的过程,主要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滨海地带。由于地面蒸发作用的影响,底土和地下水中所含的盐分,随毛管水上升至土壤表层,并发生聚积,从而使土壤盐化和碱化。同时由于农田过度灌溉和管理不当,也可使地下水位上升,造成土壤的次生盐渍化。盐渍土以其含目前河北省仍有潜在盐渍化土地面积超过70×10⁴hm²,盐渍化土壤的治理任务仍很艰巨。从盐渍化现状分布图中,可以将河北省盐渍化区域划分为平原半湿润一半干旱农作一草甸盐渍区和坝上高原干旱一半漠境草原盐渍区。平原区盐渍土从组成上可分为氯化物型、硫酸盐一氯化物型、氯化物一硫酸盐型、苏打一氯化物型等4种;高原区则以苏打盐渍土、草甸构造碱土、草原构造碱土为主。从地区分布和盐渍化发展趋势来看,坝上高原的盐渍化主要以碱化为主,湖淖周边及滩地的土层中富含苏打,存在碱化基础。近年来,随着植被遭到破坏、植被盖度的降低,风蚀、水蚀加剧,表层土变薄或消失,碱化将进一步加剧。滨下水矿化度一般在100~150g/1,埋深150~200cm,其他区域地下水矿化度一般在30~80g/1,埋深80~120cm,由于海侵特别是风暴潮侵蚀较为严重,对土壤盐渍化影响很大。低平原地区潜在盐渍化程度较高,即使经过治理的盐碱土地,表层土壤虽已脱盐,但中、下层尚未脱盐,如潜在盐渍化土地面积较为集中的黑龙港合理或遇连续多雨年份,地下水位回升,将会导致“返盐、返碱”的后果,土壤第四节水资源与水环境现状评价(1)水资源总量评价人均383m³;而1956~1997年的年均水资源量为203×10°m³,按1997年人口计占全省的96%。(2)地表水资源现状及评价2004年全省地表水资源总量61.32×10'm³,比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减少50.93%。全省地表水资源年际变化大,最大年径流内分布不均,60~80%的年径流量集中于6~9月份,其它月份地表水资源短缺现象严重。地表水资源分布不平衡,秦皇岛市地表水资源量较为丰富,为全省均值减少到69.1×10'm³,减幅45.7%。河北省京津以南17条主要河流,1980~1997年各河平均断流天数为335天。河北省平原区万亩以上的洼淀总面积2000年仅有6.7现绝大部分已干枯。白洋淀20世纪50年代面积为561.1km²,2000年为366km²,(3)地下水资源现状及评价2004年全省浅层地下水资源量131.06×10m,比多年平均值少8.49×10其中山区69.22×10'm³,平原区74.58×10'm³(平原与山区重复计算量12.74×小,除张家口市涿鹿一怀来盆地和邯郸市涉县及峰峰矿区地下水位下降幅度大于以内。平原浅层地下水位除局部出现回升外,多为下降趋势,其中廊坊北三县浅石家庄、廊坊、邢台宁柏隆等漏斗面积均有不同程度扩大,漏斗中心水位加深。衡水漏斗面积2004年比上年扩大了1672km²,已覆盖全境;沧州漏斗中心水位下及锰有所好转;承德市地下水溶解性总固体、锰、挥发性酚类、高锰酸盐指数、氨氮等呈上升趋势。第五节森林(草原)资源评价(1)森林生态系统现状河北省跨暖温带和温带两个自然带,自然环境复杂多样,发育的森林植被类型比较齐全,形成了北部高原温带草原植被带、山地和平原暖温带落叶林植被带、沿海防护林带。I北部高原温带草原植被带位于河北省最北部,包括张北、沽源、康保三县全部和尚义、丰宁、围场三县的坝上部分,森林生态系统主要有以华北落叶松为主的人工森林生态系统,其次为以白桦、山杨、白杆为主的天然次生森林生态系统,此外榆树的分布也很广Ⅱ山地和平原暖温带落叶林植被带Ⅱi暖温带森林、灌丛草原亚区洋河、桑干河间山盆地灌丛草原人工林分布在洋河、桑干河流域的间山盆地黄土丘陵区,植被以灌丛草原为主,荆条、长芒草灌丛草原生态系统主要分布在低山阳坡,马棘、白羊草灌丛草原生态系统主要分布在海拔750~900m的阳坡或半阳坡;冀西北山地落叶阔叶林分布在崇礼、赤城、怀来、张家口、涿鹿等县的部分山地,主要生态系统类型是以白桦林、山杨林和辽东栎林为主的落叶阔叶林生态系统。Ⅱ2暖温带落叶阔叶林亚区Ⅱ21冀北中山落叶阔叶林区分布在隆化、滦平、承德、平泉的全部,丰宁、围场二县的坝上部分,赤城、崇礼、兴隆、宽城四县的一部分地区,森林生态系统是以白桦、山杨林为主的落叶阔叶林生态系统(多为次生林)和以灌木和草本植物为主的天然灌草丛生态系Ⅱ22燕山山地温带针叶林落叶阔叶林区分布于青龙、迁西、遵化市的全部和兴隆、宽城、卢龙、抚宁、玉田、迁安、滦县、昌黎等县的部分地区以及北京市北部山区。海拔1100~1400m左右分布着以油松林为主的针叶林生态系统,海拔1400~1600m分布着以白桦和山杨林为主分布在蔚县、涿鹿的南山以及保定、石家庄、邢台、邯郸等地区的全部山地和丘陵。优势植被为喜温阔叶林及灌草丛。山地阳坡以栓皮栎为主,阴坡以槲树为主。北部山地海拔高度较大,植被的垂直分布明显,如驼梁山的森林垂直分布可以分为两个带,以1800m为界,以下为落叶阔叶林带,以上为针叶林带。沿海防护林是滨海地区的典型生态系统之一,呈带状分布于秦皇岛和唐山两市的北戴河、抚宁、昌黎、乐亭等沿海县(区),沿海防护林主要树种有刺槐、杨、(2)森林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评价1)分布不均,森林覆盖率低,但有逐年增高的趋势河北省森林主要分布在燕山和太行山地,全省森林覆盖率由1978年的10.8%提高为2000年的19.5%。2)森林资源量不断增长,人均森林资源量不高均呈上升趋势。但人均资源量较低,人均有林地面积为0.052hm²,人均活立木蓄积量为1.21m³,远低于全国人均0.128hm²和10m³的平均水平。3)全省林种以用材林和防护林为主,林种结构趋向合理用材林占全省林分总面积的58.73%;防护林占28.73%,薪炭林占11.97%。4)林龄偏小,树种结构单一,森林的生态调节功能较弱幼龄林、中龄林分别占总面积的51.55%、28.56%,成熟林比重呈上升趋势,但仅占总面积的11.48%;天然林少,人工林多,混交林少,纯林较多,不利于对5)活立木蓄积量增长缓慢,单位面积和人均蓄积量低,且呈下降趋势据第五次森林清查,活立木蓄积总量为7856.82万m³,蓄积量的增长以用材林和薪炭林为主,防护林、特用林的蓄积量没有较大变化。林分每公顷蓄积量为29.93立方米,远低于世界平均林分蓄积量110m³的水平。全省人均仅为1.20m³/人,占全国平均水平(9.048m³/人)的13.3%。6)随着滨海地区开发利用强度的增大,沿海防护林已呈现出不同程度的退化趋势,表现为树龄老化、病虫害频发、面积缩减、覆盖度降低等,主要生态功能(1)草地生态系统现状河北省草地资源划分为9个主要的生态系统:温性高原半干旱草原生态系统,主要分布在张家口坝上高原地区,植被以旱温性高原半湿润草甸草原生态系统,主要分布在承德地区丰宁、围场两地的坝上和接坝地区,草甸草原类草地生态系统的种类组成丰富,覆盖度大,多年生温性山地干旱干草原生态系统,主要分布在冀西北区中、低山砾质山地的阳坡和半阳坡,及张家口地区的万全、阳原、怀安、宣化、张家口市和崇礼西沟等山区。主要优势植物以喜暖的黄土高原植物及旱生、中旱生的丛生禾草占优势,温性山地半湿润草甸生态系统,主要分布在河北省北部张家口、承德、保定西部地区。植被由中生和旱生的多年生草本植物组成,植物种类丰富,是山地草暖性山地灌木草丛生态系统,在河北省草地生态系统类中面积最大,分布最广,结构比较零乱,种类形成十分复杂。主要分布在山地丘陵、低中山山地丘陵地区的河谷阶地,以及山麓冲积、洪冲积山的中上部。自然植被以中生和中旱生温性山地丘陵草原生态系统,主要分布在邢台地区和张家口的2000米以下的中低山和低山丘陵区,草地生态系统植被主要由旱生、中生、中旱生多属于多年低湿地草甸生态系统,该属草地生态系统主要分布在张家口、承德、石家庄地区地势相对平坦低洼,地下水丰富的河流两岸、滩地、低山丘陵沟谷汇水地段2000年河北省草地总面积501.58×10⁴hm²,占全国草地总面积的1.27%,占植被盖度由建设前的30%提高到80%以上,单位面积生产力由每公顷不足900kg,第六节生物多样性评价(1)生态系统多样性河北省生态系统按照生境和生物群落结构特征可以分为森林、草地、湿地、森林生态系统主要分布在山地、丘陵地区,通常是低山区的林地面积多于丘草原生态系统主要分布在坝上高原、冀西北山区或冀北、冀西的山地丘陵地农田生态系统主要分布在平原和盆地,分为旱作农业生态系统、水田生态系统、种植园生态系统、草地生态系统、农业类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农业边际土湖泊湿地、沼泽和沼泽化草甸及库塘五大类。湿地分布广而零散,除沿海外没有城镇生态系统是特定地域内自然、社会、经济的复合体,主要分布在广大的海岸生态系统主要包括潮间带生态系统和海岸湿地生态系统,主要分布在沿(2)物种多样性河北省高等植物有204科、940属、计2800多种,其中蕨类植物21科,占全国的40.4%。裸子植物7科,占全国的70%,被子植物144科,占全国的49.5%。陆生脊椎动物530余种,约占全国动物种类的1/4。其中以鸟类居多,420余种,约占全国的36.1%,兽类约80余种,占全国的20.3%左右。两栖类和爬行类分别为8种和23种。近岸海域海洋生物有650多种,藻类中硅藻种类最多共109种,占全国硅藻类总数的7.8%;腔肠动物共51种,软体动物116种,棘皮动物17种,鱼类98种,分别占全国总种数的5.2%、4.54%、3.6%、3.2%;海岸带各类植物共计117科、422属、819种,占河北省总种数的29.6%,占全国总种数的2.9%;海岸带(3)遗传多样性现状粮食作物有小麦、玉米、谷子、高粱等,经济作物有棉花、油料、麻类、豆类等。其中小麦42种、玉米81种、谷子21种、稻谷22种、棉花9种、花生23种;菌类有400余种,主要品种14个;全省的果树有百余种,主要有板栗、核桃、2)驯养动物驯养动物约100多个品种,其中张北马、阳原驴、草原红牛、武安羊、冀南牛、深州猪等均为优良品种。除此之外,驯养物种还有:金雕、遗鸥、白肩雕、3)养殖鱼类沿海所产鱼类多达110多种,主要有带鱼、黄花鱼、棱鱼、比目鱼、鲜鱼、鲳鱼以及著名的香鱼等。海产虾类20多种,蟹类10多种,贝类中较主要的有文(1)各类生态系统均呈现出脆弱、不完善、发育不成熟、生态过程多受人工(2)野生物种数量与全国相比相对较少,人工、半人工种植、养殖生物有逐河北省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野生物种偏少,共计17种,占全国同类总数的19.1%。目前河北省野生保护动物的数量达到137种,占全国野生动物总数的21.5%,受保护物种的数量大大增加。(3)生物入侵较为普遍、灾害日趋加剧由于外来种缺乏天敌,数量爆增,导致对本土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使原有生物的生存条件恶化。截止2001年,外来物种的传播使河北受灾面积达到755067公顷,经济损失达50125万元。第七节滩涂与海岸带评价(1)地面下沉沿海地区平均累计地面沉降450.7mm(1970~1997年),平均沉降速率达16.69mm/a。唐山沿海地面沉降问题最为严重。1983~1989年平均沉降速率(2)海水入侵岛市沿海问题最为严重,海港区1990年海水入侵面积25.0km²,到2000年已达26.3km²;山海关区1990年海水入侵面积8.5km²,到2000年已达10.0km²;林场~其中COD为5780t,氨氮为230t,石油类为220t,重金属为120t,磷酸盐为50t,km²,比2002年增加了530km²,主要集中在沧州近岸海域和唐山局部海域。主要60年代以前,渤海很少发生赤潮,70年代,渤海赤潮记录3次。80年代后呈不断增加趋势。1989~1997年全省沿海海域9年共发生赤潮4次,而1998年一年就发生3次,2003年一年共发生了6次,2004年一年共发生了3次,较上年减少第八节地质灾害现状分析与评价崩滑流、地裂缝、地面沉降、水土流失和土壤风蚀沙化等灾害类型。山区以自然首先河北省是我国地震多发区之一。历史上曾发生多次大的破坏性地震,仅河北北部及京津地区,从公元前231年至1993年就遭受过92次破坏性地震影响,其中,发生在张家口地区33次,保定地区4次,廊坊地区5次,唐山地区20次,秦皇岛地区6次,其它地区24次;这92次地震中4.7~4.9级的25次,5~5.9级的41次,6~6.9级的18次,7~7.9级的7次,8级的1次。解放后,河北省发生三次损失惨重的破坏性大的地震:一次是1966年3月,震中7.2级,震源深度10千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亿元;一次是1976年7月,震1991年5月,震中位于唐山古冶,震级为5.3级,造成直接经济损失0.54亿元。河北省地质构造复杂,主要断裂带仍较为活跃,多数断裂带又分布在人口稠密区在河北省及其包容的京津地区60个县市共发现地裂缝453条(处),主要分布在采矿等原因造成的。河北省东部平原的沧州、青县、黄骅、任丘、廊坊、霸州、冀(州)枣(强)衡(水)等地区地下水位普遍下降40~60m,地下水超采区总面积达4×10⁴km²,其中沧州市区地面沉降中心累计沉降量达2m多,现已形成了沧州、保定、衡水、任丘、南宫、霸州、大城、曲周、南堡、唐海、晋州等13个沉降中心;地裂缝重点分布在沧州、衡水、廊坊等地的古、现代河道和农灌区。唐山、邯郸、邢台等地大量开采煤矿、铁矿等形成大面积的地面沉降。随着地下水的继续超采和矿产资源的进一步开采,地裂缝、地面沉降灾害有持续发展的趋水土流失灾害仍较为严重。河北省开发历史悠久,境内原生植被大部分遭到毁灭性破坏,地表植被稀疏、裸土、裸岩面积较大,加之人口激增,植被破坏的截止到2003年底,河北省仍有水土流失面积6万多平方公里。据估算,全省平均每年流失的土壤超过2亿多吨,相当于每年损失表层厚度为40cm的耕地60多万亩。1998年底河北省累积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29×10km失治理力度的逐年加大,平均每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由20世纪80年代的1000km²增加到现在的3000km²,水土流失治理成效显著。河北省山区以泥石流、崩塌、滑坡和地面塌陷等突发性的地质灾害为主,据最新统计,河北省山区共发现突发性地质灾害隐患3545处,其中泥石流1460处、崩塌251处、滑坡333处、不稳定斜坡1015处、地面塌陷407处,地裂缝79处,直接威胁26692个村庄的349706间房屋、20.23万人口、285015亩农田、54个矿山、10多所学校的安全。平原区已发现地裂缝482条,影响到7个地市的近70个县市,东部的地面沉降严重。据不完全统计,1993~2003年,全省共发生各类地质灾害1426起,死亡399人,受伤11人。直接经济损失23.18亿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其中,泥石流、崩塌、滑坡灾害主要分布在石家庄、保定、承德、唐山、秦皇岛等太行山和燕山山麓地带,崩塌、滑坡灾害隐患绝大部分是人为开山修路、农村开挖山脚修建房屋诱发的;地面塌陷灾害隐患主要分布在邯郸、邢台、张家口、唐山等市的矿山开采空区和唐山市区、秦皇岛柳自然与文化遗产是指区域内的丰富的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对人类文明进步具有非常重要贡献的自然景观与文化宝库等,主要包括国家级、省级风景名胜区、散布于辽阔国土上的至为珍贵的财富,它们绝大多数不仅有奇山秀水,而且覆盖着茂密的植被,汇聚了众多的,各色各样的植物和动物,在地质史上曾是或现在和49,从资源禀赋上分析河北省是人文景系资源极为丰富、自然景系资源相当丰富、服务景系资源相对不足的复合区域。截止2004年底,河北省拥有长城、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和中国明清皇家陵寝等3处世界文化遗产;中国优秀旅游城市7座,国家4A级旅游景区30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7处,省级9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88处,省级670处。此外,拥有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5座,国家级森林公园11处,国家级地质公园5处,国家级工农业旅游示范点13处,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1处。河北省的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主要为文化遗产,它是历史建筑的杰出范例,具有教育和文化等服务功能十分丰富。全省的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重要性地区主要包括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等,如:承德避暑山庄外八庙风景名胜区、秦皇岛北戴河风景名胜区、安济桥等;重要地区主要包括具有特殊保护意义的省级风景名胜与地质遗迹等,如:南大港湿地和鸟类省级自然保护区、滦河上游省级自然保护区、白洋淀省级自然保护区等;比较重要的地区主要为一些具有一定历史意义和保护价值的文物区和自然景观,如:田麻痒庄园、申后高氏民宅、前南峪抗日军政大学旧址等;其余地区为不重要地区,主要包括全省具河北省实体旅游资源目前大多处于开发态,而待开发态和潜在态资源比例仅占5%左右。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河北旅游资源的开发逐渐步入了成熟阶段。但是,由于对旅游发展规律认识不清、综合文化知识不足、管理水平较低、管理体制不顺等因素的存在,旅游资源开发还存在着简单粗放、方向定位不准,以及野蛮开发、破坏性开发等诸多问题,旅游开发和旅游行为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仍较严在面临人口大量增加及对自然资源持续高强度开发的形势下,环境恶化与生态破坏加剧的势头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基本上维持了全省社会经济的发展。但是,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和河北省自然地理条件限制,加上人口数量大,开发活动历史河北省主要生态问题包括:耕地资源减少,土地质量下降;植被退化,水土一、资源承载力下降(1)土地资源存量少,耕地减少的压力日趋加大1949~2000年的51年间,全省耕地平均每年减少0.80×10⁴hm²。2004年末,地资源的0.15%;减少的耕地主要是国家基础建设占地、其他基础建设占地、退耕(2)土地肥力下降,土壤质量退化常用耕地面积为600.06×10⁴hm²。2004年全省施用化×10't;农药使用量为75655t;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为104588t,其中地膜使用量膜等农业投入品,造成土地肥力下降,土壤质量退化,部分地方农业环境污染问(3)中低产田面积偏大,农业综合效益难以提高具有水源保证和灌溉设施的耕地面积只占53.1%,中低产田占耕地面积的70%左右。从耕地质量的变化来看,≥25°坡耕地面积减少了3×10⁴hm²,但是仍有9.5×10⁴hm²在继续耕作。由于河北省水资源匮分地区农民使用污水灌溉农田,全省污水hm人均占有地下淡水资源量254m³,年亩均占有地下淡水资源量158m³,在全国分别排在第26位和第28位。据统计,2000年与1986年相比,地下水开采量增加了9.9%。1980-1998年全省平原区累计超采地下水760×10°m³,年均超采40亿立方米,约占可开采量的降幅度大于3.0m、张家口市洋河盆地水位下降1.08m外,其他区域水位变化幅度平原浅层地下水位除局部出现回升外,多为下降趋势,其中廊坊北三县浅层平原深层地下水位除沧州市区回升0.31m外,其它基本为下降趋势,其中衡石家庄、廊坊、邢台宁柏隆等漏斗面积均有不同程度扩大,漏斗中心水位加深。衡水漏斗面积2004年比上年扩大了1672km²,已覆盖全境;沧州漏斗中心水位下宫市、霸州市、大城县、曲周县、唐海县、晋州市十个沉降中心。如沧州市千里堤80年代就出现纵向裂缝,南运河部分堤段下沉了近1.0m,1993年统计49个县市出现地裂缝402条。地面沉降导致土地资源大面积破坏和地表设施的大规模破(1)森林覆盖率、有林地面积、活立木蓄积总量均呈上升趋势,但人均森林河北省的森林资源总量在近十几年不断增长。据第五次森林清查,森林覆盖分别是第三次森林清查时的1.65倍、1.61倍、1.27倍。但人均资源量较低,人均有林地面积为0.052hm²,人均活立木蓄积量为1.21m³,远低于全国人均0.128hm²和10m³的平均水平。(2)活立木蓄积总量增长较为缓慢,林分单位面积蓄积量低,且呈下降趋势据第五次森林清查,活立木蓄积总量为7856.82×10⁴m³,是第三次森林清查时的1.27倍,蓄积量的增长以用材林和薪炭林为主,分别为第三次清查时的1.37按单位面积蓄积量算,河北省林分每公顷蓄积量为29.93m³,比第三次清查(35.05m³)降低了14.60%,仅为全国第四次清查平均每公顷蓄积量(70.05m³)的42.73%,也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林分蓄积量110m³的水平。(3)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差,服务功能难以增强据第五次森林清查,全省用材林所占的比重较第三次森林清查降防护林、薪炭林的比重分别提高了6.58%、11.90%,林种结构进一步趋向合理。但从树龄来看,幼龄林、中龄林的面积比较大,分别占总面积的51.55%成熟林(包括近熟林、成熟林、过熟林)的比重呈上升趋势,但仍仅占总面积的11.48%;从林相来看,天然林少,人工林多,混交林少,纯林较多,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差,服务功能难以增强,不利于对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对生态环境的调另外,随着滨海地区开发利用强度的增大,沿海防护林已呈现出不同程度的退化(树龄老化、病虫害频发、面积缩减、覆盖度降低等)趋势,主要生态功能(4)天然湿地面积减少,湿地生态调节功能下降由于近年来的连续干旱、盲目地进行农用地开垦,改变天然湿地的用途、过水体之间的天然联系,挖沟排水使湿地不断疏干。湿地生态调节功能明显下降,生态平衡被破坏。据1986年和2000年遥感资料对比分析,15年间天然湿地面积共减少了4.2%,其中滩涂面积减少了1.1%,滩地面积减少了1.7%,沼泽湿地面积减少了1.4%。兴建水利等基础建设的人为干扰严重,湿地系统被切割破碎现象日趋突出,生物(5)生境丧失与破碎化严重,生物多样性受严重威胁由于人为活动强度与范围的日益增大,维持生物多样性所必需的生境丧失迅生物多样性受严重威胁,野生生物物种数量趋于下降,珍稀濒危物种不断增加。全省脊椎动物中灭绝、濒临灭绝有18种,如马鹿、猕猴、猞猁等。另外,外来物种的侵入传播数量增多,外来种缺乏天敌,数量爆增,导致对本土生物多样性的(6)水土流失面积居高不下,局部地区侵蚀强度大虽然经过长期的多种形式的治理和建设,河北省目前水土流失面积仍占全省国土面积的33.5%,且主要分布在坝上高原和太行山、燕山山脉。部分山区由于陡坡耕垦、植被破坏等原因土壤侵蚀强度大。水土流失不仅使土壤养分流失、土壤(7)土壤盐渍化面积比例较低,呈逐渐减小的趋势,但仍面临着盐渍化的威胁2000年全省盐渍化土地面积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比重为1.5%。从全省分布情况看,盐渍化土壤主要分布在沧州、唐山、秦皇岛、衡水及张家口坝上地区。从土地盐渍化程度来看,滨海平原的盐渍化程度最重,治理难度最大,坝上高原西从土壤盐渍化的动态变化来看,土壤盐渍化的面积呈逐渐减小趋势。但低平原地区潜在盐渍化程度较高,因为即使已治理的盐碱土地,表层土壤虽已脱盐,但中、下层尚未脱盐,如潜在盐渍化土地面积较为集中的黑龙港地区,由于干旱雨年份,地下水位回升,将会导致“返盐、返碱”的后果,土壤仍面临着盐渍化近年来,河北省以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和达标排放为主线,以海河流域水污染防治、二氧化硫污染防治和城市环境质量改善为重点,加强了污染防治和生态地表水环境:根据2004年环境质量公报,在监测的137个断面中,57%断面相比有所改善,综合污染指数降低了18%,主要污染物是消灭的害虫抗性更强,生存机会更多。残留在土壤中的农药抑制和杀灭土壤动物(2)化肥施用不合理,使土壤养分供应失衡,并产生次生污染下,土壤中的其它养分消耗必然加重,从而对土壤肥力和性状产生不良影响,进一步加剧了农业生产对化肥的依赖。化肥中未被作物吸收的氮、磷营养元素通过径流、农田排水和淋溶等途径从农田流失至水体中,造成化肥损失,地表水和地下水污染。农田养分流失是水体营养化的重要原因之一。过量施用氮素化肥,作物容易徒长而感染病虫害,导致农药用量增加,减弱农作物抗性,降低农产品品河北省各种生态灾害频繁发生,日益严重的灾害损失已成为河北省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人为活动因素的加强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下降直接导致了生态系统调节功能的衰退和抗干扰能力的减弱。河北省生态灾害主要为旱灾、洪(1)旱灾与洪涝灾害频繁发生,旱灾加剧,洪涝灾害受灾面积有减小趋势。1949~2000年间,全省旱灾累计成灾面积3778×10⁴hm²,成灾面积在66.7×10hm²以上的有18个年份;80年代以来成灾面积在100×10⁴hm²以上的有12个年份,年和1962~1964年。60年代中期以后洪涝灾害有减轻的趋势。(2)地质灾害类型多样。山区以崩塌、滑坡、泥石流、山体开裂塌陷为主,平原以地震、地面沉降、地裂缝为主,60、70年代地震频繁发生,受灾严重。(3)病虫害危害加重。1994~1997年,全省病虫害发生面积持续增长。2000年全省小麦病虫害累计发生1260×10⁴hm²,棉田受灾面积34×10⁴hm²,发生面积占播种棉花面积的100%,发生严重程度接近大爆发的1993年。(4)春季沙尘暴频繁发生。近几年沙尘暴在河北省每年出现的时间早、范围广、强度大、持续时间长,仅2000年春季,河北省先后发生了10次较大范围的(5)赤潮发生面积增加,危害加重。由于近岸海域的营养盐和有机物的含量上升,大量陆地产生的污染物排入海体,渔业养殖自身污染也使局部海域的富营养化更趋严重。2004年,全海域共发现赤潮3次,较上年减少3次,但面积有较大增加,累计发生面积约260km²,较上年增加170km²。河北沿海共发生2.7m以上大浪过程33次,其中造成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的大浪过程两次。(1)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使生态系统调节能力不断降低,经济损失严重,制约了国民经济的发展据测算,每年因水资源短缺造成的各行业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达179亿元;因水土流失损失17.25亿元;因地下水严重超标损失1.87亿元;全省每年的矿产资源浪费直接损失约1亿元,间接损失3.76亿元;另外,因为垃圾没有回收处理利用,每年浪费资源9.5亿元。河北省因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造成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不包括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每年在212亿元左右,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生态环境退化使生存环境恶化,直接危害人民的身心健康,影响社会安定由于生态环境的污染与破坏,使人们的生活空间日益缩小,生存环境不断恶化。不少地区人民身体健康受到严重影响,各种癌症、疑难病症发病率逐年上升。由此引发的上访、告状事件频频发生,目前此类事件已占全省群众来信来访的1/4左右,且在逐年增加,恶化了干群关系,影响了政府形象,增加了社会不安定因(3)生态环境的退化制约了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严重的生态破坏加剧了不可再生资源的衰竭,同时也加剧了可再生资源的短缺,资源条件的限制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土地的大面积水土流失、退化和荒漠化,加上干旱区域的不断扩大,严重弱化着土地承载能力,人地矛盾越来越尖锐。85%以上的贫困人口生活在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地区,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将使这部分人更加贫困,而脱贫攻坚却越来越难。生物资源的过量消耗和生态系统的破坏,不但破坏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还削弱了工农业生产的原材料供应能力。所有这些都破坏了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和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制约着河北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敏感性是指生态系统对区域中各种自然和人类活动干扰的敏感程度,它反映的是区域生态系统在遇到干扰时,发生生态环境问题的难易程度和可能性的大小,也就是在同样的干扰强度或外力作用下,各类生态系统出现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可能性的大小。生态失调状况一般可通过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变化和功能发挥等具体变化表现出来。在自然状况下,各种生态过程维持着一种相这种耦合关系将被打破,某些生态过程会趁机膨胀,导致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所以,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实质就是具体的生态过程在自然状况下潜在能力的大河北省生态环境敏感性分析评价是为河北省未来区域发展规划、产业布局和区域生态环境整体规划提供参考,并以此为参考建立完善、合理的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对策,为建设生态河北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指导。根据河北省生态系统特征和生态环境主要影响因子,并遵照《中东部地区生态功能区划工作方案》中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的内容,主要选择土壤侵蚀、土壤荒漠化、土壤盐渍化、水环境污染、水资源胁迫、酸雨和地质灾害等7项内容进行生态过程敏感性评价。敏感性一般分为5级,分别为极敏感、高度敏感、中度敏感、轻度敏感和一本章运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绘制区域生态环境敏感性空间分布图。制图中,首先对所评价的生态环境问题划分不同级别的敏感区,然后在各种生态环境问题地形起伏度(即地貌)和植被等因子对土壤侵蚀影响较大。本区划采用表4-1所列表4-1土壤侵蚀敏感性影响分级分级一般地区中度敏感高度敏感石砾、沙粗砂土、细砂本沼泽、稻田阔叶林、针叶林、草甸、灌熟、落叶果树园、熟旱作13579(一)降水降水是引起土壤侵蚀的最重要的因子,它主要是由降水雨滴所携带的动能对土粒产生冲击而引发土壤冲蚀。降水量、降水强度、降水历时、瞬时雨率等降水特征参数与土壤侵蚀关系比较密切,但必须是降水强度超过某一限值(≥10mm/次)时才会发生土壤侵蚀,并且降水强度与土壤侵蚀量呈正相关。由于与土壤侵蚀关系比较密切的降水特征参数较多,在实际工作中,一般采用综合的参数R值一降水侵蚀力来反映降水对土壤流失的影响。R值是一个地区降水冲蚀潜势的综合量度,我们采取了海河流域太行山区年R值的简便的经验方根据该经验公式,由河北省降雨量统计数据,可计算得出河北省各气象站点的R值。在GIS软件中输入各站点的R值点数据,内插生成栅格数据,然后根据表4-1的分级标准,利用GIS软件绘制了降水对土壤侵蚀的敏感性分布图(图4-1)。从图中看出,河北省R值有轻度敏感和中度敏感两种,其中主要分布为中度敏感。土壤侵蚀对降水中度敏感的区域分布在冀中与冀东地区,包括秦皇岛、唐山、廊坊、沧州、承德南部、保定大部、衡水东部、石家庄西部、邢台西部和邯张家口(二)土壤质地土壤质地组成主要包括砂粒、粉粒和粘粒这三类组分,其团粒直径分别为组分含量的不同,进一步把土壤质地分为砂土、壤质砂土、砂质壤土、壤土、砂根据河北省土壤类型资料,按表4-1的分级标准,利用GIS软件生成河北省土壤质地对土壤侵蚀的敏感性分布图(图4-2)。图中看出,河北省土壤质地对土壤侵蚀来说,大部分地区为高度敏感和轻度敏感区,极度敏感也有分布。极度敏感主要分布在迁安、滦南、滦县、丰南、廊坊、永清、固安、高碑店、雄县、清(三)地形起伏度地形起伏度是影响土壤侵蚀的一个重要因素,它反映了坡长、坡度等地形因子对土壤侵蚀的综合影响。根据河北省1:25万数字高程模型,提取出了河北省的地形起伏度数据,按表4-1的分级标准,利用GIS软件绘制出地形起伏度对土地形起伏度引起土壤侵蚀的敏感区主要集中在河北的丘陵和山区,其中极敏感主要分布在燕山山地丘陵区、冀西北间山盆地区、太行山山地丘陵区和张家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