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和谐思想及其当代价值_第1页
老子和谐思想及其当代价值_第2页
老子和谐思想及其当代价值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老子和谐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自从有了人类,人就与自然发生关系,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最基础的关系。人类作为一个生物物种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体的生命活动始终遵循自然规律。在自然界的长期演化中,人类形成了超越其他物种的智能,并建立起极其复杂而严密的社会组织体系。没有人类,自然照样存在,即自然不依存于人类;但是人类只有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中才能生存,即人类始终依存于自然。随着科技的发展、人口的大量增加,人类向自然界索取物质资源的数量急剧扩大,这些都造成了自然生态系统的严重失衡,人与自然的矛盾日益突出。这种因生存需要和生产发展而导致的失衡对人类生存的危害逐渐加大,生态环境问题不容忽视。正确认识个体与自然、群体与自然,即人与自然的关系,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文明,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我们必须抛弃人与自然对立的观念,借鉴和汲取《道德经》中的天人和谐思想的积极因素,树立尊重自然、崇尚自然、顺应自然的理念,通过合理、有节制地开发、利用自然、保护生态平衡,与自然界建立一种和谐相处、同存共生的关系。自然辩证法是联系整个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作为一门学问,在整个现代科学技术体系中,它吸取了人类的包括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中所得的经验,进行提炼和概括;到了今天,已经涉及到系统论、自组织理论、耗散结构论、协同论、突变论、超循环理论、分形结构理论、混沌理论,等等,涉及到人同自然界的辩证关系以及人同社会的辩证关系,在指导人们的实践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一、“自然之道”,不可仅是推动“福吾祸也所伏,祸而所依”现代人为改造自然所取得的成就而感到自豪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这些成就并不意味着人类战胜了自然。所谓战胜或胜利,通常是相对于战败或失败而言,既然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应当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征服和战胜自然的观念。不应在人与自然之间人为地构造战胜和战败的关系。事实上,人们改造自然的一切成就,都是在自觉或不自觉地遵循自然规律的前提下取得的,没有理由说是战胜了自然。何况,这些成就往往存在对自然和社会的负面影响,最终或多或少会招致自然的报复。“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依”是老子的至理名言。福和祸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但是,却有相互依附的必然,物极必反是重要的规律。因而老子劝告发展得意的人,及时止步。恩格斯说:“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每一次胜利,起初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往后和再往后却发生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最初的结果又消除了。”这一著名论断已经成为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经典言论。同时,老子主张我们要归根复命,返回生命最自然的本源。在归根复命整个的思想体系里,老子提出了一个“弱”字。这世界上最高明的事物是什么?是水。水总是往低处流,最能守弱,但是水之强,也是无法想象的。水这么重要,可它又没有一个固定的形体。所以老子说“上善若水”,最高明的善就跟水一样。水是最弱的,但是老子说,只有最弱的才是最强的。因为强的东西就硬,硬的东西就容易折坏。一个枯枝子是硬的,但最容易断掉。“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老子绝对禁止坚强。那么他是要让我们柔弱、谦虚、卑下。这就是自然之道。善为道者,把握“坚强居下,柔弱居上”的规律,永远以柔弱自处,而不处于坚强。如果本身客观地处于坚强地位了,则要下之,抑之,知其坚强,守其柔弱。待人处事,唯求其善,有善果而已,切勿逞强求胜,当知其强,守其弱。犯之,就是自取灭亡。因而,老子劝人看待事物,坚强者处下,柔弱者处上。不只看表面现象,更要用心观察事物的发展趋势。二、和谐的神道,为和谐社会的出现提供了基础“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和显著特征。和谐在中国古代是以“和”的范畴出现的,其涵义十分丰富,揭示出了事物多样性、差异性的辩证统一,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境界。《道德经》的和谐思想,主要体现在天人和谐、身心和谐、人际和谐等方面。今天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道德经》中的和谐思想仍然具有重要的作用。“躁胜寒,静胜热,清静可以为天下正。”正是老子揭示客观自在的自然辩证法的经典名句。宇宙自然之道如此,治病养生之道如此,治人事天之道如此。“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宇宙万物自然之道,所以能够冲气为和,周行不殆,全在于此规律的作用。他对微妙玄通,深不可测的天之道,用张弓射箭中的事实作譬喻。拉弓射箭,贵在圆满中和,方能强劲有力而中的。欲要圆满中和,便是抑高举下使之“中”,损有余补不足使之“和”。能中能和,便自圆满,而有力以中的了。其中、其圆、其满,为了其和,而又是其和的显现,所以“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此为老子自然辩证法的根本规律。和谐思想对建立生态哲学,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价值。老子把大自然看成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强调天、地与人的和谐关系,认为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两者是统一体,认为自然界是一大天地,人是一小天地,视天人一体,强调人与自然不可分割,追求天、地、人的整体和谐。老子主张对万物和人类都应有一种慈爱的情怀,使天、地、人之间维持着一种祥和的状态。认为万事万物的存在、变化和维持都是由于阴、阳对立双方的依存和协调,而阴阳和谐的状态则称为“和”。因此,天地自然要协调运行,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如果阴阳失衡,运行失序,自然界就会发生重大灾害,人世社会就会出现严重动乱,整个世界就会处于灾难之中。古代的先哲深刻地洞悉到万物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必然的本质联系,有其自身秩序和自身规律。人类必须尊重自然规律和自然万物,做到“人道”和“天道”相符合。三、“辅其自然”思想的确立,是人类现代环境保护的哲学基础和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表明了老子的宇宙观、世界观。道是宇宙客观自在的永恒之道。在《道德经》的许多篇章中,都体现老子维护生态的哲理。“道法自然”体现了老子的“天人合一”观。“道法自然”之“道”,是可持续发展应遵循的理论根基。正是自然之道的存在和运行,才有了万物的产生、繁荣,才有了人类社会的形成和发展。老子强调人类应与自然和谐相处,“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也”要“恒善救物,而无弃物”。要抛弃人类中心主义。老子“辅其自然”思想,对人类如何处理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有益的思路。“天人合一”阐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养生和环境保护的哲学基础。《道德经》通篇渗透了“天人合一”的思想。理解人与自然的一体性,有助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正确定位。虽然人同其他事物相比具有很大的独立性,但是人并非生活在自然之外,更不能把自己凌驾于自然之上,否则就难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要看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实际上是人作为自然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同周围的环境和谐相处。诚然,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需要在一定范围内改造和利用自然。但是因为人与自然之间具有一体性,对自然的任何改造都会直接或间接影响人自身,所以绝不能把自然当作可以被随意改造的对象。自然的某些部分通过改造能够更好地为人类所利用,另一些部分则只有保持原貌,避免被人类改造和破坏,才能为人类所利用。人类改造自然的范围、方式和程度应当有一种自我约束。当代著名的美国物理学家卡普拉对老子的思想极为推崇。他说:“在伟大的诸传统中,道家提供了最深刻、最完善的生态智慧。它强调在自然的循环过程中,个人和社会的一切现象和谐地融合在一起。和谐就能持续发展,没有和谐就谈不上持续发展。”国际自然保护同盟根据联合国大会通过的《世界自然宪章》制定的伦理原则提出:“人类的文化必须建立在对自然的极度尊重上,具有与自然一致的观念,并认识到人类的事务必须在与自然的和谐平衡中进行。”这些思想与二千多年前的老子思想多么相似。因而,着力挖掘老子“辅其自然”等生态思想,对人类现代环境保护意识的确立具有重要意义。从根本上讲,人类的理性也是有限的,而宇宙的规律(或“道”)相对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